请欣赏自强散文(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自强散文1:自强自立的收获
文/王慧敏
我上大学那会儿,还处于计划经济年代,学校按人头发助学金。根据家庭情况,分为4个等级。我们班享受一等助学金的只有一人,每月23.5元。
这个同学和我住同一个宿舍,来自湖北农村,自幼丧父。每个月领到助学金后,他都会第一时间给家里寄5元。他告诉我,他有个弟弟在老家县城念高中,靠他供养。我们学校离火车站不远,课余时间他经常到车站帮人扛行李。碰上好心的,会给上块儿八毛的。那时候还不兴勤工俭学,他做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这个同学很让人敬佩:尽管穿得最破,大学4年,每个学期成绩都名列前茅。
毕业后20多年未曾谋面。他目前在政府一个重要部门当处长。3年前,他的儿子考上了我所在城市的一所大学。送儿子报到时,他带着那个很“潮”的年轻人来看我。
不久前,老同学又突然造访,进门后一脸落寞:“专为儿子的事来的。丢人啊,有多门功课挂科,有的补考也没及格。学校发了函,希望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再‘挽救’一下。”
接着又聊到了他的弟弟,他更来气。弟弟在他的资助下,后来也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成了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可弟弟的儿子从小就不好好念书,好不容易才考了个“三本”,念了不到一年还被学校劝退了。因为天天不去上课,躲在宿舍打游戏。
他不明白:孩子们现今的学习条件比他当年好多了,可怎么会成了这样?
这些年,民生保障有了长足进步,各项保障措施越来越完善,即使家境贫寒的学子,也能找到就学的门径。
不过,一切全由家庭或社会包办,未必是好事。要想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除继续加强保障外,还要引导学子们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有个朋友的孩子正上大二,暑期朋友给孩子找了份“送水工”的活。看着烈日下扛着水桶晒得黑黝黝的小伙子,我相信,这个假期他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学费!
求学,本身就是个清苦的历程。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大学之要义,除了研究学问,还要砥砺德行。也就是说,培养吃苦耐劳的品德,学做一个大写的人,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德行走样,即使硕士、博士毕业又有什么用呢?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知名学者被一所大学邀请去做讲座。路过食堂时,不小心把一个学生手里的碗碰到了地上。学者发现那竟然是一只土碗。学者早年当过知青,知道除了偏远的乡村,城里已没有人用这种碗了。看着学生那身寒酸的穿着,学者动了恻隐之心,说:“实不相瞒,你这只碗是件价值不菲的古董。我出10万元,你卖给我?”谁知学生说:“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你出多少钱我都不卖,因为看到这只碗,我就提醒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应加倍努力……”学者被深深地感动了。此后的3年里,他每学期都会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可他没想到的是,3年后的一天,那个学生找到了他。此时的青年,从头到脚都是名牌。青年拿出那只做工粗劣的土碗说:“当初你准备花10万元买下这只碗。现在5万元我就卖给你。如果你真想要的话,价格还可以商量。”
学者问:“你真想通了?”青年说:“早就想通了,有钱什么都好办。3年前您愿出10万元的价格没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我收到了不少捐款……”故事的结尾令人啼笑皆非。学者说:“其实这就是一只家常土碗。既然你来了,我还是愿意出1万元买个教训。”
没承想青年竟高兴地收下钱,乐颠颠地走了。
这样一个骨头泡软了的青年,能指望他将来报效社会?
自强散文2:文人当自强
文/贾宗文
近日,抽空到陕西省邮政工会见到了《青鸟》副主编李诗顺。本想也拜见一下周养俊主编,不巧他不在。诗顺让我看了他刚给他的一位部门主任朋友设计好的一本书的封面,书名《五味坛》,正准备定稿,真是来巧了。我来的目的是咨询关于出书事宜。因为都是多年的老友了,见面用不着多余的客套遮掩,就直接进入了主题。
我谈及出书的书号以及相关费用比较大,有些为难,信心不足。他直言相告:“我有朋友在印务公司,印1000本也就1万多,其排版、校对、装订的质量和正式出版物一样,毫无区别。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有出版社的书号,不能在新华书店销售。”他接着告诉我:“现在这种个人文集之类的书在书市根本没人要,卖不出去几本。全部都是白送给和自己熟悉的人相互交流交流。白花那么多钱,的确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你把文稿归类整理好,我帮你联系。”
随即,他去库房给我寻来一套5本《青鸟》和一《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大赛优秀作品集》,这本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定价36元的书,主编都是周养俊,他比我大一岁,我都退休半年了,他却依然担任一个杂志的主编,这是难能可贵。他在陕文人中,特别在陕西邮政这片天地几乎是无人不晓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文章得到不少人的阅读、点评和称赞。诗顺告诉我他已经出版了十多部之多了。
这些日子,细读了这本书。太白文艺出版社副总编、编审韩霁虹这样评价:“平凡的生活,因为这些平凡的文字而不平凡。”
陕西省着名文学评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畅广元:“这是一本平凡、质朴而又意蕴丰厚的好书,它能让读者感受到人的生命的真实脉动。”
不同的声音来自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河》杂志主编阎安,他指出:“主要的问题是很多人文体意识还没有充分发育成熟,表现出表现出一种文体概念上的紊乱和边界性错位;用文本平行移动生活,文本普遍缺乏文学方法和文学视角,这也是文体意识为什么紊乱不堪深层原因;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文学观念比较落落伍,思想见识比较肤浅。比如参赛作品数量比例最大的散文门类,一半左右的作品有明显的介于通讯、报告文学、说明文和散文之间的纠结不清的文体特征。部分小说散文化,显然不是在进行文体探索,而是不得小说写作的方法要领。报告文学则几乎通通通讯化。一般来说,职工是最容易叙写自己置身的行业生活的,但是有一个起码的常识和常规是,生活是不能直接进入文学的,没有文学角度和文学方法提炼、取舍的生活,即使你非常生硬粗暴地将它放置在作品中也是产生不了力量和精神意义的。而且,这样做也很容易混淆纯虚构文学文体和一些纪实性文体的界限,这种混乱直接导致作品丧失了文体特质和文学性,没有文学性,作品自然也只能无魂有体,如同行尸走肉。比如写石油,直接将它作为工业产品搬人作品,而且停留在这样一种工业品的功用上写它,非常生硬。比如写一些司空见惯、完全在大众知识谱系认知范畴内的事情,而且往往是很古老的文学叙写对象,比如风景名胜,老调重弹已无意义,生搬现取更是乏味。有的作品选材本来很好,但写作的过程成了一个堆积素材的过程,写着写着就偏离了读者的文学期待,文学方式和角度不能贯穿始终,作品最终放弃了自己,不能成为一个精神维度和文学维度的建构。由于面向文体内部的建设能力差,总是从生活到生活,很多作品的立意便停留在厂规厂训和中小学时代《思想教育》读本的水准上,现行政治、政策主张和类似于行业管理理念一类的东西设定文学的主题和作品的价值观,完全放弃了对现代社会生活以及人的多面性、多元性的面对和探索,这样的肤浅和落伍。
显然是今天的文学所不能同意的。今天是一个文学创作高度职业化、专业化的时代,我们无法以完全专业的水准苛求职工文学创作,但还是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社会应该建立一种更加有效的组织挖掘机制,创造更多条件,提供更多机会,对职工创作进行必要的理性引导和专业提升,以使其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能够脱颖而出。”
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编排在最后一篇《‘咱们工人有力量’——主编手记》是周养俊的文章,其文像其人。主编周养俊,是陕西省职工作协主席、省职工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邮政作协副主席、中国邮政书画协会副主席、省邮政文联主席;省邮政公司副总经理、纪检组长、陕西邮政工会主席。他一贯对人每一个人每一篇文章都是如此热情洋溢,赞扬有加,充分肯定,写道:“这铿锵有力的歌词,因为久远,险些令人忘却。然而,在我主编这本书的日子里,它却不时进出来,充盈、涌动在我的心间,让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为一群普通人的文字、平凡人的力量所感动。
我忽然发现,在陕西这片厚重的文学沃土上,除了路遥、忠实、贾平凹这样着名的作家,竞也有这么多默默无闻、坚守一隅的职工作家。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思悟的困惑里,始终保持着心灵火花的温度,编织着关于文学的美丽梦想。今天,当他们的作品在《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大赛优秀作品集》的舞台上集体亮相的时候,竟是如此的璀璨和缤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也许正是这群普通职工坚持创作的力量和激情,更是我们的力量和激情所在。
2011年,陕西职工文学创作的星星之火,注定要熊熊燃烧,光照史册。这一年,陕西职工作家自己的文学之家正式成立,一届一次理事会的召开,吹响了全省职工文学创作的集结号;这一年,全省首届职工文学作品创作大赛成功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陕西的第一次,也是省职工作协成立第一个职工文学活动;这一年,省职工作协首次组织职工作家代表深入共和国的功勋油田——延长油田进行采风活动,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把文学创作的笔触,伸向各行各业广大职工火热的工作和生活中。
201 1年8月,在省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省职工作家协会和延长油田集团公司联合举办了“延长油田杯”陕西职工首届文学作品创作征文竞赛,面向全省广大干部职工征集内容健康向上,弘扬主旋律的散艾、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旨在反映社会及职工生活、工作、、家庭、理想、情感,讴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三秦大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鼓舞职工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9月下旬,省职工作协组织全省职工作家代表采风团深入延长油田采风,将文学大赛推向高潮。采风团成员由各行各业的职工作家组成,有企业干部、政府公务员、科研人员,也有报刊主编、记者,体现了职工作协的“工”字特色。采风团作家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实地参观体验,与职工座谈交流,从不同侧面讴歌和反映了延长油田百年发展的历程和业绩,以及石油工人敬业奉献的精神面貌。
全省首届职工文学作品竞赛像一缕和煦的春风,吹动了陕西职工文学创作的一池春水,得到了广大职工和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纷纷通过邮寄和电子邮件投发参赛作品。参赛人员中既有在岗职工,又有离退休干部;既有多年进行文学创作的职工作家,又有初涉文学领域的新人;既有耋耄老人,又有学校师生;既有机关于部,又有产业工人;既有公务员,又有农民工;既有本省职工,又有外省人员……省地矿局任海波、齐志周、刘铭简、党正选、阴永兴、方永安6位离退休干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联合写出报告文学《中国钼都在陕西》,缅怀那些为了祖国建设,吃苦耐劳不计名利的找矿英雄。6位人年长的已届90高龄,最年轻的也年过七旬,通过参赛展示了这些为国家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老职工的精神风貌。不少参赛者在寄递作品的同时,还附上热情洋溢的短信,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在咸阳市高新区工地打工的农民工杨连洲寄来了打工间隙撰写的散文和诗歌稿件,在附寄的短信中写道: “看到我省首届职工文学作品创作大赛征文启示,我反复思考,几经修改写成参赛稿件,不论是否获奖,能够参赛写出打工途中的高兴和快乐,也是我的一份荣幸。”
汉中市农机管理站郭红红、郭欣俩姊妹同一信封寄来两篇散文,附信中写道:“感谢省职工作协给我们营造了这一学习的平台,我俩奉上短文二篇,旨在参与、锻炼,更是对本届活动的热情支持。”
河北省总工会北戴河工人疗养院养院的孙庆丰看到我省举办“延长油出杯”首届职工文学作品创作大赛的消,即兴创作出诗歌《在陕西,做一滴石油也幸福》,并在附言中写道:“我喜欢诗歌,对上会有感情,看到你们在面向本省职工举办征文比赛,有感而发,权当友情参赛。预祝比赛圆满成功!”
一位位作者,一篇篇作品,一封封来信,一行行附言,是一股股力量的汇聚,更是一颗颗心灵的珍珠,晶莹剔透、温暖澄明。让我感动、让我欣慰、让我振奋。我从这些职工作家身上,汲取了前进的力量,我也更加深切地意识到,职工作协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全省首届职工文学作品竞赛从去年8月启动,在全省各级工会组织、企事业和职工文学社团的大支持下,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到10月底截稿,共收到参赛作品2716篇,其中,省职工作家采风专稿14篇,散文1708篇,小说187篇,诗歌673篇,报告文学79篇,新闻文等其它文体55篇。每一篇参赛作品都凝结着职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倾注着职工作者的创作激情。
经过初评、、复评后的入围作品,由陕西省着名文学评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畅广元,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延河》杂志执行主编阎安,着名评论家、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炜评,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西安市作协副主席陈长吟,太白文艺出版社副总编韩霁虹等着名文家及文学评论家进行评定,评出85篇获奖作品。另有140名作者的作品入围。省职工作协从全省首届职工文学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和人围作品中选出部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了《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大赛优秀作品集》。
沐浴着和煦的阳光,翻阅《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大赛优秀作品集》,我的目光又一次停留在赵正永省长写的序上。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真切的情意、殷切的期望。读着这些用深情和心血凝成的句子,耳畔再一次回响起这位“工人”省长、亲民省长那句亲切的话:“我也是工人!”想起给他汇报完省职工文学优秀作品选的编审情况,握手告别时,赵省长那双关怀和期待的眼睛、那句亲切叮嘱的话语:“老周,你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啊,一定要深人生活,深入一线,要贴近职工,多写职工,用笔来鼓舞和激励大家!”
从赵正永省长的序里走出来,阅读一篇篇出自职工之手的美文,时而兴奋,时而欣慰,在潮涨潮落的思绪中,我不得不承认,这次大赛、这本书,是我省职工文学创作之花的大集锦、大绽放,是对职工文学队伍的一次大检阅、大展示。它点燃了各行各业职工心灵的礼花。这些心灵之花。是绿叶对根的情谊,更是精神的心电图;是陕西职工文学迈向春天的记录,更是陕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足音和力量。
众人划桨开大船。这是舵手的力量,更是工人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凝聚力量,吹响号角,携手共进。乘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高举陕西职工作家协会的旗帜,齐心开动职工文学创作的大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每个人的视野总是那么的有限。他们这么大的活动,我这几年忙于编纂《电信志》工作,忙于自己的写作,对此竟然一无所知。看了这些,我知道了仅陕西省这么个活动,就来搞2176篇,这么多的文友参与,支持,那全国性的呢,全世界呢?我再次从他们那里感到每一位爱好者、作者、作家,一度被世俗讥笑戏称为一事无成“坐家”的“宅男、宅女”,创作的过程并不完全是表面上的孤独,寂寞,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火热生动现实生活的反映写照。从书中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的使命和责任,汲取了坚持前行的力量,真的无怨无悔。
我有和其他作家同样的情怀,就是始终坚信自己的文章是最优秀的。我当然并不夜郎自大,目空一切,盲目自信,会清醒面对读者受众的选择与评判。如同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那“倒数五个数”的“游戏规则”的评判,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现实严明、公开即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是公正公平的。尽管会有那么多的因素不尽人意,客观上必然存在不同门类之间,各专业之间差异的不可比因素的影响,现场观众的文化品味,喜好、认同、审美、欣赏、共鸣程度的差异,现场氛围,评委喜好,结果对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同样的惨烈与悲壮。我还更加深刻,深远,固执地认为: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总是超前时代的精英,如同当年的哥白尼,特别当你还并不显赫之阶段。
如果再放大了些,再延伸到人类历史长河中去看,去评价文士之作为,就会更加如此。浮云会遮眼,大浪能淘沙。孔子尊圣,李白称仙,弟子规,圣贤书,《圣经》《诗经》《古兰经》,爱因斯坦达尔文,古今中外,繁星点点,数不尽风流人物,只要坚持,努力就会璀璨。 世间之事,许都人看到了,也想到了,甚至也写出来了,但绝大多数还是看的不全,不真切,想的不深,不远,写的不精美,或立意偏差,或词不达意,或阿谀权贵,逢迎世俗,追名逐利,或阳春白雪,太过超前,或生不逢时,不被理解······林林总总,难得成功。“白送人都没人要,没人看,”甚至印刷厂出来从来没有开封就直接送废品收购站了的书也不在少数。天下能写,会写文章的文人多如繁星,写的书如山似海,当你进入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新华书店”、书城去检索,去翻阅那琳琅满目的书山文海,如同置身超市,好似进入鸟巢,就像路上堵车,临人才劳务市场,就职招聘演说,医院排队挂号,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心头。这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必然自然的在自己面前的彰显与延伸。高考如此,职场如此,商海沉浮如此,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如此,生命现象如此,文人又怎么能不如此呢!
7月的一天,在北京天秀路农贸集市里,有三个旧书摊。看到面前那些不知他们从哪收集到这里堆积如山的几乎泛黄发霉陈旧的书,杂志,还有部分是文革、民国解放前的,民间的,外国的书,当然也有当年刚出版的书刊。就和书贩老板闲聊:“这些个破旧有人买吗?”书贩坚定自信地告诉我:“您老放心,不管什么书,只要是‘书’,都有人要。您家里要是有,全拿来,我都要。”我心头掠过一丝自嘲的咏叹,心智凝结,勤于案头笔耕的都成了书,苦于农田劳作的全是菜,这摩肩擦踵,熙熙攘攘的人从四面八方聚在这里,只为买卖,什么都有人要买,都有的卖。我花了60元,淘了一套1975年6月人民出版社的精装本《资本论》,回家后仔细看了,第一卷定价为2.30元;第二卷定价为1.70元;第三卷定价为2.50元。这足有3公斤的厚重,估计也足够我读3年。尽管里面干干净净,崭新的一般,几乎都没有被翻阅的痕迹,可到了我的手里,呵呵呵。
文人当自强。夜半孤灯心憔悴,只为生命价值的更加美妙。赤壁赋,过秦论,战国策,离骚,兰亭序,七步诗,咏鹅······千古传唱,只为此。
自强散文3:我是男儿当自强
文/雷雨儒
不知从何时起,我已不再只会哭鼻子了;不知从何时起,我已不再淘气了了;又不知从何时起,我学会了坚强。翻开记忆的闸门,成长的往事历历在目,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次学轮滑了。
那天,我跟妈妈到珠江源广场上去玩,看到许多小朋友穿着轮滑鞋在广场上滑来滑去,那样子可神气了,我羡慕极了,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就也给我买了一双轮滑鞋,让我跟着教练学。
我迫不及待地穿上轮滑鞋,刚想站起来就摔倒了,我感觉很多人都向我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从小就爱面子的我,自尊心哪里受得了?我强忍着眼中的泪水,愤怒地说:“我不学了!”妈妈走过来,和蔼地说:“孩子,别泄气,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如果你现在就放弃会更没面子的!”这时,教练也走过来说:“你看他们滑得这么熟,是练了好长时间了,有的都练了一两年了,我看你这么好强,学得一定比他们快!”
在教练和妈妈的鼓励下,我坚定了信念,又重新站了起来。教练让我弯着腰,扶着膝盖先练习在原地踏步,能站稳了再练习走,会走了才能练习滑。我按教练说的练呀练,感觉身体有些平稳了,我便试着往前走,没走几步,我便摔得四脚朝天,越想快点站起来越站不起来,我恨不得有个地洞钻下去。正在这时,教练快速滑了过来,让我单脚下跪,然后双手杵着膝盖再站起来,我按教练说的去做,果然很轻松地就站了起来。教练告诉我,滑的时候,身体要向前倾,双手要摆起来,保持身体平衡才不容易摔跤。于是,我根据教练的提示,小心翼翼地朝前走,“我能行!”的信念占据了我的全身,我摔倒了又爬起来,摔倒了又爬起来,渐渐地,我已经能平稳地走来走去了,摔跤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有时还能滑几步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滑轮滑,我高兴极了!如今,不管在任何地方,我都能轻松滑行了,我还能滑出许多花样来呢!
这次学轮滑,让我从一个懦弱的、爱哭鼻子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勇敢的、坚强的男子汉。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正含义!相信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害怕了。我是男儿!我一定要自立自强!
自强散文4:自强·勉强·逞强
文/燕邢
人到老年,身体会发生诸多变化,但为了适应身体的变化,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既要自强不息,又不能勉强去干事,更不能逞强,超体力行事。
自强是一个健康的心态,虽然身体有所不适,但不悲伤自怜,面对现实,饮食起居不烦人,笑傲病魔,乐观对待一切,这样虽然有一些小毛病,也能抗得住。保持自强不息的心态,晚年生活就活出了质量,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给晚辈也减轻了负担。
但自强是有限度的,超出了界线而勉强去做一些力所不能为的事,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有的老人爱好养花,但如要移动比较重的花盆,就要找个人,而不能自己勉强硬搬,不要不好意思求人。自己干不动的事,不要硬干,勉强行事,超负荷劳动,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另外,自强更不是逞强。逞强好胜是年轻人的一种心态,有的老年人虽然身不由己,还有一种逞强的心理,结果违背了自然法则,影响了自己的健康。
因此,老年人自强不息,能消除怨天尤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等不良现象,但自强不息又得避免滑到另一极端,即勉强行事和逞强行为。勉强和逞强是老年人应慎防的。本来晚辈们都自立了,如果还在他们面前逞强,也会惹人烦;如还要勉强为晚辈操心费力,自己病倒了会给晚辈添麻烦,还不如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养养花、喂喂鸟、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弹弹琴,陶冶情操,颐养天年。
自强散文5:自强·勉强·逞强
文/燕邢
人到老年,身体会发生诸多变化,但为了适应身体的变化,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既要自强不息,又不能勉强去干事,更不能逞强,超体力行事。
自强是一个健康的心态,虽然身体有所不适,但不悲伤自怜,面对现实,饮食起居不烦人,笑傲病魔,乐观对待一切,这样虽然有一些小毛病,也能抗得住。保持自强不息的心态,晚年生活就活出了质量,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给晚辈也减轻了负担。
但自强是有限度的,超出了界线而勉强去做一些力所不能为的事,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有的老人爱好养花,但如要移动比较重的花盆,就要找个人,而不能自己勉强硬搬,不要不好意思求人。自己干不动的事,不要硬干,勉强行事,超负荷劳动,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另外,自强更不是逞强。逞强好胜是年轻人的一种心态,有的老年人虽然身不由己,还有一种逞强的心理,结果违背了自然法则,影响了自己的健康。
因此,老年人自强不息,能消除怨天尤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等不良现象,但自强不息又得避免滑到另一极端,即勉强行事和逞强行为。勉强和逞强是老年人应慎防的。本来晚辈们都自立了,如果还在他们面前逞强,也会惹人烦;如还要勉强为晚辈操心费力,自己病倒了会给晚辈添麻烦,还不如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养养花、喂喂鸟、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弹弹琴,陶冶情操,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