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文章

请欣赏篱笆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篱笆文章1:故乡篱笆墙

文/王永清

故乡篱笆墙是一道绝妙风景,连接着一段旧时光,让人回味。晴好的午后,迷离的阳光打在篱笆墙上,影子投射于地面,如水中藻荇交横,细碎而美好,把乡村平淡的日子妆点成了一首隽永的田园诗。

记得小时候,在我们乡下,几乎每家菜园都有篱笆墙。在菜园周围均匀地打上木桩,之后用葛藤将砍来的木条一根根固定在木桩上,由下至上,一层一层,最后将木桩彼此连接起来,一方篱笆墙就围成了。

篱笆墙并不是用来防人的。低矮的柴扉门,只是用藤条简单缠绕,轻轻扭开藤条就能进入园内。篱笆墙是用来阻挡那些鸡鸭猪狗的,没遮拦的菜园可经受不起它们的折腾。

庄户人家,总是惜土如金,园内种菜蔬,篱笆墙边种丝瓜、南瓜或者扁豆。春天来了,这些攀爬植物扭动着柔软的身子,爬满篱笆。花儿藏在绿叶间,顾盼生姿,娇俏可爱。此时,花香弥漫,蜂围蝶阵。篱笆墙,美丽成了乡村秀发上的一枚发卡。

到了秋天,篱笆墙上丰收的景象,让人陶醉。藤叶渐落,果实更加惹眼,瓜是黄黄地挂着,豆是绿绿地串着,竞相摇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

村民还喜欢沿着篱笆栽上各色花木。有的在菜园周围种上木槿、美人蕉或月月红之类,再立上小木桩用竹条夹一下,篱笆就建成了。花开时节,篱笆墙内外缤纷绚丽,想象被鲜花簇拥着的一畦菜园多么有诗意,园内菜蔬经过鲜花的浸润,吃起来怕也沾着花香吧。

母亲是个实用主义者,她用来做篱笆墙的是一种叫“枳”的植物,《晏子春秋》里就有“南橘北枳”的典故。枳周身长满硬刺,但春天发的嫩芽却是一道不错的小菜,母亲采来枳芽,过水后凉拌,给父亲当下酒菜,不仅开胃,而且还有清火明目、疏风散热之功效。

每次回到乡下,我喜欢一个人与篱笆墙对视,看得久了,心也就变得简单、宁静起来。乡村有了篱笆墙,就会有虚掩的柴扉,袅娜的炊烟,蜿蜒的小径、悠闲觅食的土鸡,闭目养神的猫,柔和得能被风儿吹走的阳光……这些美好的元素总是让人沉醉、温暖、留恋。

篱笆墙,是岁月的一阕小令,它沾着泥土的芬芳,守着一份悠远的田园风光,摇曳成乡村最动人的风景。如今,古朴雅致的篱笆墙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砖块垒成的围墙,但我仍然怀念那本真、质朴的篱笆墙,它是我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

篱笆文章2:东篱野菊秋芬芳

文/丁维香

菊花开在篱笆外,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古来入诗的许多菊花,就是以这样的姿势开在文人墨客的生花妙笔下。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陶渊明隐居南山的日子里,把闲适自得的光阴酿成菊花酒,写成菊花诗。岁月流逝,带走了多少繁华人事,唯独这东篱下一株傲世高洁的菊花,一直开在人间的烟火尘世里。

因了那句“采菊东篱下”意蕴深厚,后来的人们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一看到菊就觉得秋意已深,时近重阳。犹记童年时,我家也有着“似陶家”的篱和菊。后来住在城中,我也老想着要在栏杆外种上一丛丛、一簇簇恣肆生长的野菊花,而不是那种茎肥朵硕、华贵雍容的观赏菊。在明艳的秋阳下,野菊花不争不抢,随意又随性,它们静静地释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在秋天,我喜欢摘下一捧自己种下的芬芳野菊花,想要插在头发上,养在家中清水瓶子里,或者把花瓣夹进书页中,我想要的只是在深深秋天时节满眼都是野菊花小小清秀的色彩缤纷,我想要的是楚楚动人花容背后还能散发出的满室幽香。篱边野菊花,带给我欢乐与美丽。

又快到重阳节,在秋天的城市里,在我们家一楼的栏杆外,我们利用绿化带的空坪隙地悄悄引种了一丛丛野花花茎。在重阳节来临前,它一丛丛、一簇簇昂首傲立,极富这个季节最倔强最生动的野趣。

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在这一丛丛野菊花中变作一朵小小野菊花,“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

篱笆文章3:绿色篱笆

文/卢兆盛

民谚如是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那么,也让我们沿着篱笆点播一些瓜豆吧。

要不了多久,那灰色的柴篱或竹笆将会变成一道绿色的屏风,蜿蜒成夏天迷人的风景线。

将有知了歌唱整个夏天;将有云雀欢呼整个夏天;还会有蜜蜂、蝴蝶、蜻蜓……在这里集会,表演,烘托出一个乐园。

当然也会有少男少女的歌声如青藤缠绕着每一个早晨和黄昏……

而我们,只要在绿色篱笆下随便一站,也会成为一帧别致的风景。

篱笆文章4:篱笆

文/江兴旺

篱笆是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农家一张质朴的名片。

乡村篱笆简朴实用,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那些年,我家有两道篱笆,分别为家院篱笆和菜园篱笆。家院篱笆是由竹子、常青灌木和带刺植物构成,间杂着线条简洁的爬山虎、热情奔放的凌霄花或刺中带柔的蔷薇花,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这道屏障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和家禽的侵入,但却挡不住炊烟的串门和邻里的问候,人们仍能从篱笆的某处瞥见院内鸡的逡巡、鸭的悠闲和狗的警惕以及墙上的蓑衣和墙根的农具,而妈妈仍能通过篱笆的缝隙给隔壁婶婶递去刚煮熟的小鱼小虾。菜园篱笆是由竹片和树枝等构成的。这些竹片和树枝被处理成一般长短,被深深插入黝黑的泥土,相互交织,再用铁丝等固定。菜园篱笆简洁明了,素面朝天。那些竹片和木条无蔓无枝,无根无基,但它们如乡村邻里,手挽着手,相互支撑,相互帮助,相互抚慰,形成了一道牢固的保护屏障。

乡村篱笆充满温情。它们是一道道展现四季风釆的画廊,不像城市里用水泥浇筑成的高高院墙和用钢铁制成的隔离栅栏,对人总是那么冷酷和戒备。相反,这些篱笆疏而不密,密而不堵,像极了疏朗坦诚的憨厚乡邻,无一丝一毫的处心积虑和居心叵测。它们热情好客,爱迎八方来客,包括一些小客人,如红色的蜻蜓、彩色的蝴蝶和嗡嗡的蜜蜂等。这些小客人沿着篱笆盘旋,欣赏着花,采集着蜜,累了就停在篱笆上,增添了篱笆上的灵动,活跃着乡村的氛围。孩子们则绕着篱笆追逐着,打闹着,嬉笑着,摘了花朵,惊了蜻蜓,扰了蝴蝶。此情此景,不正应了杨万里的“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吗?

“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竹,自立,有节。篱笆,自信,自强。这大概是郑板桥先生借篱笆表达自己的人格吧。的确,乡村篱笆没有松杉之伟岸,也没有钢筋之牢固,但它却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坚强和温暖,不仅彰显了乡邻的淳朴勤劳与平和自在,而且彰显了他们丰满的人生智慧和诗意情怀。

篱笆文章5:桂花树和苦瓜藤

文/饶雄伟

门前的篱笆上爬满了苦瓜藤,碧绿的叶子伴着金黄色的小花在微凉的秋风中温柔地摇曳。这是一个有阳光却不再那么明晃而刺眼的午后,我坐在大门口,面对着远处的青山,面对着门前的流水,面对着那片谷穗荡漾的稻田,面对着父母劳作的菜园,面对着这片生机盎然的苦瓜花,什么都可以想,天马行空的思想无拘无束;也什么都可以不想,就那么静静地踏实而又悠闲地坐着。坐在自家的门前,坐在这曾经日夜思念的故乡的怀抱中!

门前的水泥路边,我去年栽了些桂花树和香樟,长势都不错。不过这次回家却让我大吃一惊,本以为生长较慢的香樟却长得异常迅速,倒是那些夹在其间的桂花树也许是被遮蔽了缘故,竟长得很慢。这下倒成了柔弱的苦瓜藤子依附的对象。可怜的桂花树有的被缠绕得苦不堪言,有的被压弯了腰,有的甚至被苦瓜藤完全包围了。我不禁有点心疼起来,要知道当初种下这些桂花树,我是有着美丽的憧憬的:希望它们快快长大,开满浓郁的桂花。如今眼看着它们遭此劫难,我实在是于心不忍,真想去扯下那些细小而又厚实的藤子。

不过,在我欲动身时,母亲的话让我最终还是放下了去动手的念头。

我说:“栽了树,以后就不要再在树下种苦瓜了,这样会影响树的生长。要不,去把那些藤子扯掉吧!”

“没有人在树下播种,那可能是往年掉的种子,种子自己没得选择,沾了泥就会长起来的。”母亲慢慢地说。她既没有阻止我去扯掉那些我原本看似恼人的藤子,也没有叫我去扯掉它们。

“苦瓜要牵藤,只要它的蔓子有一点依托的东西,它们就不会放弃并且很快就会攀得很高,长得很旺……”母亲面对着那些爬满篱笆,爬满桂花树的苦瓜,轻轻地说道。

我听着母亲的话,望着风中的苦瓜,碧绿的叶子,金黄的小花,鲜活的生命尽管渺小,却活得那么恣意,那么坚强,那么美丽。种子一旦沾了土壤,就会拼命地生长,在那一刻,它们都没有高贵贫贱之分。无论是我曾看不起的苦瓜还是我曾寄予厚望的桂花树,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儿女,都有生长的权利。这样想着,我不禁暗自庆幸刚才没有冲动而去扯掉那些如今看来长势喜人的苦瓜藤子。

苦瓜藤有着它的命运走向,桂花树亦有着它的生命轨迹。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在这伟大的大自然面前,我得尊重它们,就像是在那纷繁复杂的生活里,我同样得尊重那一个个鲜活着的人一样!

篱笆文章6:安详的冬雨

文/许艳文

一道篱笆,似乎想挡住岁月流逝;几片落叶,仿佛要敲响一串旧梦。

窗里窗外是两种不同的风景:窗里的人安静端坐于桌前,桌面有几张被风吹乱了的素笺;窗外是一方清朗的天空,还有几枝沉郁的绿色或重叠或招展。窗里独坐的人,一颗心穿行于天地的浑然之中,窗外的景色,一点一点浸润到这寂静的书斋。

严冬早已颤抖着向我们走近,晴朗日子里那些素白的云朵飘去了哪里?风,一阵阵地掠过之后,雨就接着来了。淅淅沥沥,点点滴滴,一声远又一声近,声声打在叶上,落在心里。

心在此时动了一下,踌躇间还是推门出去。我不想带伞,难道在雨中真需要伞的保护么?一个人在阴郁的灰色天空下走着,将手松松地斜插在口袋里,仰头任丝丝细雨淋在脸上,还真有几分爽快和惬意呢!我相信自己应该是很洒脱的模样,看看四周沉着而黯然的深绿,庆幸身上的红色棉袄竟然是这个冬季最好的装饰和点缀。

路灯像涂了奶油的果子挂在没有枝叶的杆子上,黄色的光晕在被雨淋湿的路面泛出含糊不清的亮斑来。我的身影一次次在灯光中被拉得颀长,最后消失在前面那片空旷的草坪子里。站在空无一人的地方,一时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我仰起头来,张开嘴闭上眼睛希望能够吸进几滴雨水,似乎这样能够浇化一点心火和焦灼,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会这样?邪门了?莫非入冬以来火锅吃多了并不是好事?温暖和烦躁的感觉为什么总是同时出现?

在雨中漫无边际地遐想了几个来回之后,心似乎得到洗涤一般顿时轻松了许多,看看四周次第亮起的灯不断地传达出温暖和光明,不由得伸伸胳膊踢踢腿然后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来――经常这样吐故纳新据说有益健康,何乐而不为呢?当代人最需要的应该是健康和平安,有了这个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至于其他固然重要,但位置还是可以稍微排在后面一点。可惜很多人沉溺于对钱财和权势的追逐之中,往往容易将最重要的东西给弄丢了,未必不也是一种本末倒置吗?记得香港女作家梁凤仪说过:健康是“1”,美貌、名声、权势和财富等都是“0”,有了“1”,后面积累的数字才会最大,倘若没有了“1”,就什么都没有了。

也真奇怪,就这样在晚雨中走了几个来回之后,心情顿时轻松了很多。当我释放了一身的疲劳和困倦回到书房时,无形中已经将很多个日子积聚的郁闷和不快挡在了门外。寒夜将临,端坐一隅,展开长卷,凝神屏息。扶笔,吟诵,弄弦……忽想起毕加索笔下的鸽子,曾经将那样的温暖与安详带给世人,然在今天这样的茫茫雨夜,该去哪里寻访它们的行迹呢?

我安定了自己的心绪,在灯下读韩少功的一篇《雨读》,凝眉静思颇有些共鸣和感触,希望也能够像他那样于一些书卷中循一些诗句或者散章,飘然落入古人昏黄的心境中去。而且在这样的一个雨夜里,很容易与他的思想产生共鸣,也很容易认同他的见解:较之西洋文化总体上的外趋势,中国传统文化有总体上的内趋势,比如崇“安”、重“定”、好“静”、尚“止”,最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中国人的心态,从中可以感觉到是一种对雨中山林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可以让你充分想象的古人凭窗听雨的情态描写。

我在这个有雨的夜里,不期然而然地读到了一种冷静、悠远、释然和安详。由此更加相信古人在没有电影电视网络和手机等诱惑的情况下更容易天马行空、精骛八极,各种思想和知识以及感怀确实很有可能在雨声中诞生,难怪那么多古诗文中的佳词妙句往往在孤寂的雨中与你相约,伴你在种种设想与期待中与苏子相携“一蓑烟雨任平生”了。

思绪刚刚在兴头上回旋时,我的手机音乐在寂静的夜里响亮地传过来,那优美而跳跃的旋律在冬日的房子里荡漾,我缓缓放下手中的书本,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从容地接听起来。

篱笆文章7:拆除心中的篱笆

文/张军霞

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她说,多年不曾联系的初恋,忽然打电话来,说想抽时间聚一聚。说实话,这个电话让朋友很郁闷。

当年,他们是同学,原本感情发展很不错,但是对方家庭条件实在太差,父母强烈反对他们的恋情,反复做女儿的思想工作。后来,她权衡利弊,终于顺从父母的意思,放弃了这段感情,嫁给了现在的丈夫。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生活很幸福。但她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不敢跟初恋见面,害怕他一直记恨自己。这次,她也不知下了多大的决心,勉强同意去聚会,到了那里才发现,初恋根本没有旧事重提的意思,他自己的家庭也很幸福,而这次聚会的主题是为当年的班主任庆祝70岁生日。聚会结束,她给我打电话时如释重负:“我一直把往事藏在心里,并且围起小小的篱笆,轻易不敢靠近。没想到全是我自己心思过重,拆除篱笆的感觉真轻松啊。”

想起曾经读过的一个童话故事。有一个叫美宝的女孩,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她的朋友们每天都来花园玩耍,一起围着花儿唱歌跳舞。忽然有一天,美宝在花园里等啊等,发现朋友们都没有来,她跑出去一看,原来每个人的院子里都有了花,他们都在忙着浇花。美宝气冲冲地跑了,她以为朋友们偷了自己的花,回到家就用砖头把花园全部围了起来。

她以为这样就安全了,可是围墙不仅隔断了小伙们之间的友谊,也把最重要的阳光挡在了外面,花儿们渐渐失去了生机,变得奄奄一息,她再也快乐不起来。直到后来,她发现是风吹走了花籽,满世界都是美丽的花,这才消除了心中的误会,大家一起动手帮她拆掉围墙,也同时拆除了她心中的篱笆,阳光和欢笑一起回来了。

就像我的一位邻居,从来不参加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因为他患小儿麻痹,落下跛脚的残疾,害怕被别人笑话。有一次,幼儿园又有活动,恰逢当妈妈的出差了,儿子强烈要求爸爸去学校,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发现老师为了维护他的尊严,特意安排了他和儿子之间用手指游戏来互动,避免他站起来会觉得难堪,他的内心立刻被这样的小细节暖化,从此,再也不害怕去学校了……

很多时候,并非这个世界不美好,而是我们在意的太多,于是不由自主地在心中设了一道篱笆。尝试着学会放下,拆除掉心中的篱笆,才能感受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篱笆文章8:篱笆墙的替身

文/丁贤玉

常常路过表婶家屋后,那是一条大路,路坎子下边就是表婶的菜园地。

以前不是这样的。那时,这块地叫做桃树园,只是我从没见过有桃树,倒是队里年年在那插山芋或种棉花。地坎子上,沿路夹着长长的密密匝匝的篱笆,像一道墙。那时,表婶家住的还是土坯房,表叔便在屋后路边起一条长堤似的土埂,做他家的风水,土埂上栽一些柏芝和水竹,长得茂盛,也成了一道墙。两墙之间一条路,弯弯的,成一个弄子;那弄子好深邃,有寻幽、觅险的意象。变化是后来,队里的田地又划分了许多块,桃树园也成了表婶和其他几户的菜园地。

变化的还有篱笆,真是雨打风吹去,渐渐就没了。走在路上,一眼就看到蹲在地里的表婶,一根老树桩似的,正埋头伺弄她的菜。表婶种的各色小菜,长得真好,青葱碧绿的,让人赞叹。但表婶也有她的隐忧,菜地要防鸡,没个篱笆怎么行呢,说起这事,表婶言语中透露着万般无奈。是的,表叔过世早,表弟和弟媳长年在外做生活,很少顾到家里,何况篱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好的。没办法,表弟便买来渔网,在菜地四周钉上几根粗木棍,绑上渔网,一道快捷简易的篱笆就成了。

不仅是表婶家,村里许多人家都是这样的,青壮年都外出了,留守的全是些老人和孩子,篱笆自然是夹不动的了。以前,我家门前不仅有几家共用的菜园地,还有生产队里的麦地,山芋地,油菜地,棉花地,好大一片。住在周边的人家各自管辖门前的一段篱笆,从我家算起,接着便是隔壁舅奶奶家的,再到坡上何蔑匠和陈家,然后拐个弯,到了玉龙岗,那是毛家和唐家,一直伸向帽儿咀,直抵乌渡湖;长长的篱笆连接起来,把这一片地严严实实围在当中,牲畜们想都别想。

我母亲也种了点小菜。有一天,我到菜子园里去看看,菜地还是那一片菜地,只是,昔日那蜿蜒如长城的篱笆墙却不见了,仅剩下一些断断续续的影子,看了,不免让人心生凄惶。再一打量,我又不由得哑然失笑,那一大片菜地,都和表婶家的一样,各自围着渔网,划成一块一块的;唯有我家的菜地无遮无拦,敞开着,鸡们便欢天喜地如逛菜市一般,难怪母亲常常感叹,说种点菜,全都喂鸡了。站那想一想,要说夹篱笆吧,我可能真的干不了那活,比如,要磨刀,带斧头,驮冲担,上山选材料,再砍伐,打捆,挑下山。夹篱笆呢,首先要打木桩,木桩要粗,锲入土里,要深,要牢,要经得起风雨扑打;其次是依着木桩用竹片或长木条里外下横梁,中间密集地夹着柴禾,再绑扎成一体;绑扎一般用的是从山上精选来的细长的荆条,沿木桩穿过篱笆墙,从另一边绕过木桩再穿回来,临了,将荆条的一端扭熟,使之软化,打上一个结,插进篱笆里,压实。这不仅工程浩大,还要力气,更要技术,不是随便就能弄得了的。看来,我也要买些渔网回来了。

渔网,是个常见的捕鱼工具,虽不似渔罩那样被我使用过,但也是很熟悉的。从前,常见一些劳力趁出工之前,抽个空,划着腰盆到湖里去,放几节渔网。渔网一端有浮子,白色的,飘在水面,便于收网时找寻;另一端是铅粒吧,向下坠着,使渔网在水里立起一道透明无形的墙。不用看守,人自上岸出工,自有那倒霉的鱼儿闲逛瞎闯钻进网眼里,腮帮子被挂住,做了明日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就是这样,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了,没空夹篱笆了,也少有人下到湖里张网了;于是,篱笆消失了,渔网便添了新的功用。其实,在我们村里,还有别的一些地方,消失的不仅仅是篱笆;只是,有些东西消失了,却别无可替,就那么消失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