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容易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不容易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不容易的散文1:孤老

文/纸鹤墙

活在世上不容易,要经历多少磨砺。不幸的是自己,坚强的是内心。现实即便惨凄,回忆依旧美丽。再难也要珍惜,因为我是唯一。——题记

这里有一块刚好容纳两只脚宽度的石板,住在这里的老人把它用成一座便桥。桥的一端陷在恣意生长的野草从中,另一端挣扎着抓着对面的泥地。它的边沿已被遒劲的藤蔓侵蚀,身躯承受着泥地上分布得没有规律的碎石子,也被石锋磨损。对面是一片蔬菜地、水稻田,它们栽培的宠儿维持着机体的运转,间或通过着石板桥,输送到老人的身边;远处是幢摇摇欲坠的平房,房子守候着夕阳下的老人,老人也陪伴着日暮时分的它。石板桥见证着,也保佑着这一切。整块石板正如其下静默的水沟,在多少个时代的风雨中懂得了无声胜有声。

水沟里渔网缠着木桩,为三年陈的老鸭子划出了一片受限自由的领地。一步开外,生活在一起的水泥船残骸可望、可即,却不属于自己。夜幕降临,鸭子与渔网东北角的水草握别,遥祝东南角的石板桥晚安,傍着水泥船转过西南的弯角,游上了西北角的岸阶。周围的铁栅栏被踱步的老人小心翼翼地关上,生了锈的铁丝努力绕在两扇栅栏门之间,一厢情愿地阻挡着外来可能的伤害。环顾四周,不大的场上,石板桥成了平房与世界维系的唯一通道。没有人家的流浪猫乘着夜色溜上了桥,蓦地停下了脚步,一只脚警觉地悬在半空中,没有落地,狡黠地瞥了一眼场上的情况,才迈开脚步,谨慎地钻入了这片白天不敢涉足的领地。

天色蒙蒙亮,几公里外茶馆的水泥地上又响起了一次老人拖沓的脚步声。这也让碰巧来拍摄纪录片的胶卷上又凑齐了一个身影。他不来,少了什么,侃大山的老头子们会突然发现自己的余光比平日里有所不同;他到了,也不多什么,理所当然那个角落要有这么一尊躯体来补白。老人从不参与其他人的议论,只是默默地抿茶抽烟。一桌桌喧闹的明明是一个个的大活人,他的眼里看去却只是一幅有灵性的画。画终究是画,只能神游,没法置身其中。茶喝淡了,烟抽尽了,也到了观摩结束返程的时间了。小镇、桥洞、铁轨、农田、石板桥。

日上杆头,石板桥望着远方田里劳碌的老人,仿佛在观看一部默片——只有用镰刀切割着韭菜的动作,听不到任何的声音。但是隐隐地能从老人的沉默中摸索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力量。凭着这股力量,老人支撑着,拼死不让自己夭折在最后的旅途中,全力给自己一个看到行程终点的机会。

一天, 一月,一年……

又是一个阴霾的天,老人的衣服烙上了雨点打湿的痕迹,撑脚安在轮子后的老式自行车载着他通过了石板桥,停在了小屋前。后轮上橡胶做的挡泥片分泌着泥和水,顺着尖角滴下,点在水洼当中荡起了波纹,一环又一环推着老人进了房间。天和地用雨珠串成了锁链,封印了屋门。

门背上就要锈穿了的倒钩如约等来了粘着泥巴的杆秤,每天都如久别重逢,不知下一次分离会否就是永别。这一次,弥留之际的钩宽慰地笑着,勉为其难地让杆有那么一丝释怀。它们触及之时怎能想到,这一刻由暖意带来,却由冰点带走——就在杆秤挂上钩子的一瞬间,钩子终于无法再承受那份重量,撒手人寰。钩与杆,在相聚时陪伴,又在陪伴中席散。

老人筐里没有卖完的土豆重又回到了水池底下,那潮湿的水泥地就是这长不大土豆的栖身所。田埂里寄人篱下地发芽,不懂化肥的滋味,拥有足以吸引猎奇者的外貌,自己的潜能却未被欣赏。就是这样的它们,努力为老人争取着生命的延续,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而当这样的奉献终于也到了尽头,最后一声再见就在前方,它们不舍得离开,又不得不离开。想起明天早上含泪相见,直面各奔天涯;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含笑道一声晚安。

深一块、浅一块的榆木梳妆台上镶嵌了一道道沟纹,犄角处擦不去的尘埃一层叠一层,记录着每一个十年迥异的气象。抽屉上的锁还能认得清它的外表,却不知当初那把钥匙是否还能严丝合缝着它的精髓。提线式开关灯泡里的钨丝塑造着空气的肤色,不能休憩的电流携带着一丝暖意,悄悄补给着孤独的蕞尔空间。墙角的樟木箱子,一代代人早就赋予了它生命,早就给了它用武之地,知道它早就存在,从不见它打开。

老人执着地在每一个房间点亮蜡烛,充盈着温暖和寄思。他默默地出神,烛火分化出两个身影,旋即奔着向老人的眼神四周冲散开来,一下子将他领入光背后的另一个世界:孙子依旧在床头打闹,新缝的枕头、刚晒过的棉被、才换好的床垫,三点一线窜来跳去,持续着小孩子才乐此不疲的单调;老伴仍然安坐在被虫蛀了的门板旁边,明与暗的分界线从水泥地爬上了椅子,又蔓延到了鼻尖,她吃力地扶着龙头拐杖起身,拖着椅子向阳光照得到的窗下移步,放下的一瞬间,全身的重量不自觉地扑在了椅背上,所幸没有摔倒……一切已成追忆,一切又合为一体。蜡烛熄灭了,收回了它的恩赐,那给每一个人都有的恩赐。

从遥远的天空望下,孤老与他的独屋在没有尘嚣的寂静中坚守着最后的明亮。人渐去了,光不能消亡。苍茫大地的遗珠回到了母亲的腹中,滋养着新的孕育,又以新的名义再次存在,永远存在。

关于不容易的散文2:合唱不容易

文/于书浩

马上就要到合唱比赛了,于是,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成低声部和高声部,学起合唱来

我被分到了低声部。哎,低声部的歌词难度可比高声部大多了。这不,我们一犯错,高声部的同学就笑起我们来了。

记得上次训练,我们有一句歌词叫“44 321 712 11”, 比高声部低八度。我对曲谱还不太熟悉, 而老师伴奏时又弹的是低声部的调子,我就经常唱跑调。当时,老师“呼”地转过头来:“于书浩,你怎么又唱跑调啦?”我当时还被吓了一跳,我一边暗自惊叹老师出神入化的听力,一边想:唉!谁叫我平时不练谱子呢!这是,高声部的刘存鑫把头伸过来,半开玩笑地说:“嘿!原来你这么‘伟大’,在低声部做卧底呢!什么时候‘弃暗投明’,到我们这边来?”虽然知道刘存鑫是在跟我开玩笑,但我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只能在一旁“生闷气”。

唉!合唱还真是不容易啊!

关于不容易的散文3:后春的这场雨

文/心路

雨,终于下来了,太不容易。

虽春雨,已有了夏的规模和力度,便是那些显示的强势和充沛。最关键,后半夜还雷声隆隆----这也是今年的第一声春雷,来得十分猛烈,和夏雷几乎无异,只是雨势偏弱。

大滴小滴的交替,不厌其烦的重复,已构成一幅最耐人百看不厌的雨图。于是,喜雨者的心,冲洗般掀起层层波浪和阵阵涟漪,激励着血氧的上升,舞动着心情的强盛。等那奔腾的血液和亢奋的雨水共同冲至最高,那片源源不断的眼拾、听肆和思驰已尽情地搅合在一起,接受这番春季难得的碰撞和陶历。此时,便别提多顺畅多惬意!

这样一个雨日,收的欲望获的缠肆理的踏实喻的仔细,一次又一次灌入情腔送入心包运入知味涌入命题,由来已久的向往和期盼终于在交密中打节打拢打实打浓,饶作一硕心雨意然的泛滥和透湿。

水泥色的地就着水泥色的雨水在流淌,别样的欢快早已替代那些润土的滋悠和参修,典型的区别就是水和泥、鞋和脚的眷顾和击走:一边是“出水就带两脚泥”,一边是“入水即是轻翼翼”,无论是嬉戏淘气,这小区水泥路面上鲜鲜净净的细流,无不演示着“泥水”和“水泥”的本质差别,给思绪注入些飞翔和沉聚----都是雨的里程和心路。

挨在楼角的花,雨中更是拉开恣悠悠势依依的架势:紫的早些,刚开未开的样子,由于缀上水的重沉,摇曳中便显得有点头重脚轻力不从心----全在那雨的功劳和风的顽皮;黄的尤其淡雅和矜持,清心悦目间露出些羞涩,这会经过雨的打点和妆扮显得有点受用不起和措手不及----受用中亦知亭亭玉立;最急,还是那透着清洁工去秋来冬懒惰无比导致满满充斥着荒芜与锈蚀的铁栅栏间那几朵早已盛开的“冰清玉洁”----白玉兰!加上前边的紫红柔黄,正组成玉兰三姐妹,在这厢称颂一方雨中放样----花伴雨,春之绝配景中致选……

假如雨的前半场是一飘飘撒撒的春娘东修西剪,那么雨的后半段便是一毛手毛脚的夏郎南纵北窜;春娘袅袅娜娜施展时蹑手蹑脚轻描细染,夏郎风风火火激荡中冲冲撞撞浓浇重灌。最是那春娘刚走未走、夏郎要来没来的间刻,才是雨和心好雅致好休闲好熨贴好悠然的空当和界面。此时,无论酝酿和孕育,不管等待和期盼,都成就一份一番向往的初始和久违的意念。兹后,经过春郎这般折腾,兴致和意力已大不如前。看上去,夏郎也已力不从心。这时,东方秀起一片隐隐作红的鱼肚白----可知,那定是春娘赖心和情心在其间力作的不舍和暗恋……

关于不容易的散文4:心累了就歇歇

文/含烟含烟

人生本不容易,何必为难自己,心累了就停下来歇歇,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或许会有更多收获,又何必强撑着去微笑呢?

日子就是有这样那样的压力,我们要懂得劳逸结合,缓解自己的压力。比如看一下电影,听听歌什么的,总之能让自己放松就好,能缓解压力就好。

工作累了就先放一放 ,让自己的心情好些,不开心了,找一个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做,让自己开心一点,毕竟开心就好。记得要让自己,经常开心哦!

繁华人海,谁都活的不容易,别为难自己,别给自己过不去,要适当停下来歇一歇,缓解一下压力,快乐一下自己,有个好心态。

人心难测,做人还是善良点好,做事还是真实点好,不虚假,不左右攀比,做自己就好。做自己心中的自己,不惧怕别人冷淡,与善变。

累了就停下来歇歇 ,别为难自己,给自己多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安排好自己的爱好,写写字,跑跑步。努力活出自己的色彩,活出自己的骄傲。

信自己,不自卑,不认为自己很差,要有自己,有乐观精神,快乐并自信的,走向未来,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

累了就歇歇,困了就睡吧!别熬夜了,别去想那个你见不到的人了,她或许很幸福,很快乐,就祝福她吧,她会更快乐了的,就善待自己吧,只有自己属于自己,要爱自己。

微信号/n139192

关于不容易的散文5:当个盲人不容易

文/孙天宇

星期三,老师让我们当一次残疾人,可是,残疾人有好多类型,我选择了当一个盲人。

放学后,我迅速把作业写完,拿出红领巾,把红领巾折成眼睛宽,然后蒙住眼睛,顿时,眼前一片漆黑。几分钟后,我适应了黑暗,便小心地四处走动。走了几步后,我觉得前面有墙,就用手去摸了一摸,的确有,我便左转弯,走了一小步,“砰”的一声,我和墙来了一个大“亲吻”,撞得我头上长了一个大包。

我继续小心地前行,突然,我和一个庞大的东西来了一个大“拥抱”,拿下红领巾一看,原来,我进洗手间了,那庞大的东西是洗衣机。

我又把眼睛蒙住,又小心翼翼地四处摸索走动。突然,妈妈大声地喊:“吃饭了!”我一听,连忙向厨房的方向走去。可是,我看不清方向,就只能乱走,结果撞得我腿上青一块紫一块。

通过这次体验,我明白了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当我们看到残疾人时,要尽全力帮助他们。

关于不容易的散文6:长大不容易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人的成长不光是年龄上的长大,有的时候心理上的长大也是关键。所以也叫心智,心灵的成长才是真正的长大。

可是长大真的不容易,因为每一次的成长,都要经历所谓的风风雨雨,或者是磕磕碰碰,也可能是坎坎坷坷,说白了,也就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有的人成熟的晚,和他的环境和生活有关系, 不是他们不想成长,是他们无法成长。而有的人因为种种因素,小小年纪就要承受他们不该承受的压力或者负担,所以他们看起来比较早熟,比较懂事。这两种人,主要是是城市和农村的区别。

成长有的时候,遇到不同的人也可以长大。因为他们会让你学会什么人是值得你去珍惜,什么人是你学会放弃。

成长有的时候,是一种感悟,是一种经验。因为感受和一种领悟 ,感觉到受伤,就一种很痛的领悟。也一种经验,这种经验让你觉得人生有了新的体验。

成长需要时间,有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有的可能会很短。这个和聪明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也是种悟性。

以前让学生可以快速的成长 ,老师可能会让学生们多参加社会活动,这样多接触人和事,这样的成长会来的快点。而仅仅光是书本上的学习,未必可以学到位。因为经验这个东西,看的多就成了自己的了。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无论从年龄上还是心智上都一致的人。不过有的时候 ,年纪的大,如果有年轻人的心态,并不见得是坏事。如果年纪轻轻就像个老年人,那就可能不好了。不过最好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要差太多,这样不理解的人, 可能会误会你的真实年龄的。

小的时候想长大,可是长大了,又想回去儿时的时光。因为长大了,烦恼多了,压力大了。其实现在纯真的人不多了,小的时候可能会太单纯,进入社会之后,有的是近墨者黑,有的是近朱者赤。有的也在灰色地带。为什么我们总是要不忘初心呀!因为最初的理想和心愿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其实人们渴望善良,希望单纯,因为不忘赤子之心。

长大真的不容易,就如同西游记中,唐僧四徒弟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可以获取真经。

成长是种历练,是种改变,是种涅盘,更是种浴火重生。

我们想长大,成长的路上,有不少人让我们学会什么成长。我们从中学会是什么感恩,学会做人的点点滴滴,那么我们是真的长大了!

长大也很容易,哭过笑过不就长大了。

让时间来证明我们成长的每一步吧!

关于不容易的散文7:孤老

文/纸鹤墙

活在世上不容易,要经历多少磨砺。不幸的是自己,坚强的是内心。现实即便惨凄,回忆依旧美丽。再难也要珍惜,因为我是唯一。——题记

这里有一块刚好容纳两只脚宽度的石板,住在这里的老人把它用成一座便桥。桥的一端陷在恣意生长的野草从中,另一端挣扎着抓着对面的泥地。它的边沿已被遒劲的藤蔓侵蚀,身躯承受着泥地上分布得没有规律的碎石子,也被石锋磨损。对面是一片蔬菜地、水稻田,它们栽培的宠儿维持着机体的运转,间或通过着石板桥,输送到老人的身边;远处是幢摇摇欲坠的平房,房子守候着夕阳下的老人,老人也陪伴着日暮时分的它。石板桥见证着,也保佑着这一切。整块石板正如其下静默的水沟,在多少个时代的风雨中懂得了无声胜有声。

水沟里渔网缠着木桩,为三年陈的老鸭子划出了一片受限自由的领地。一步开外,生活在一起的水泥船残骸可望、可即,却不属于自己。夜幕降临,鸭子与渔网东北角的水草握别,遥祝东南角的石板桥晚安,傍着水泥船转过西南的弯角,游上了西北角的岸阶。周围的铁栅栏被踱步的老人小心翼翼地关上,生了锈的铁丝努力绕在两扇栅栏门之间,一厢情愿地阻挡着外来可能的伤害。环顾四周,不大的场上,石板桥成了平房与世界维系的唯一通道。没有人家的流浪猫乘着夜色溜上了桥,蓦地停下了脚步,一只脚警觉地悬在半空中,没有落地,狡黠地瞥了一眼场上的情况,才迈开脚步,谨慎地钻入了这片白天不敢涉足的领地。

天色蒙蒙亮,几公里外茶馆的水泥地上又响起了一次老人拖沓的脚步声。这也让碰巧来拍摄纪录片的胶卷上又凑齐了一个身影。他不来,少了什么,侃大山的老头子们会突然发现自己的余光比平日里有所不同;他到了,也不多什么,理所当然那个角落要有这么一尊躯体来补白。老人从不参与其他人的议论,只是默默地抿茶抽烟。一桌桌喧闹的明明是一个个的大活人,他的眼里看去却只是一幅有灵性的画。画终究是画,只能神游,没法置身其中。茶喝淡了,烟抽尽了,也到了观摩结束返程的时间了。小镇、桥洞、铁轨、农田、石板桥。

日上杆头,石板桥望着远方田里劳碌的老人,仿佛在观看一部默片——只有用镰刀切割着韭菜的动作,听不到任何的声音。但是隐隐地能从老人的沉默中摸索到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力量。凭着这股力量,老人支撑着,拼死不让自己夭折在最后的旅途中,全力给自己一个看到行程终点的机会。

一天, 一月,一年……

又是一个阴霾的天,老人的衣服烙上了雨点打湿的痕迹,撑脚安在轮子后的老式自行车载着他通过了石板桥,停在了小屋前。后轮上橡胶做的挡泥片分泌着泥和水,顺着尖角滴下,点在水洼当中荡起了波纹,一环又一环推着老人进了房间。天和地用雨珠串成了锁链,封印了屋门。

门背上就要锈穿了的倒钩如约等来了粘着泥巴的杆秤,每天都如久别重逢,不知下一次分离会否就是永别。这一次,弥留之际的钩宽慰地笑着,勉为其难地让杆有那么一丝释怀。它们触及之时怎能想到,这一刻由暖意带来,却由冰点带走——就在杆秤挂上钩子的一瞬间,钩子终于无法再承受那份重量,撒手人寰。钩与杆,在相聚时陪伴,又在陪伴中席散。

老人筐里没有卖完的土豆重又回到了水池底下,那潮湿的水泥地就是这长不大土豆的栖身所。田埂里寄人篱下地发芽,不懂化肥的滋味,拥有足以吸引猎奇者的外貌,自己的潜能却未被欣赏。就是这样的它们,努力为老人争取着生命的延续,却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而当这样的奉献终于也到了尽头,最后一声再见就在前方,它们不舍得离开,又不得不离开。想起明天早上含泪相见,直面各奔天涯;能做的只有珍惜现在,含笑道一声晚安。

深一块、浅一块的榆木梳妆台上镶嵌了一道道沟纹,犄角处擦不去的尘埃一层叠一层,记录着每一个十年迥异的气象。抽屉上的锁还能认得清它的外表,却不知当初那把钥匙是否还能严丝合缝着它的精髓。提线式开关灯泡里的钨丝塑造着空气的肤色,不能休憩的电流携带着一丝暖意,悄悄补给着孤独的蕞尔空间。墙角的樟木箱子,一代代人早就赋予了它生命,早就给了它用武之地,知道它早就存在,从不见它打开。

老人执着地在每一个房间点亮蜡烛,充盈着温暖和寄思。他默默地出神,烛火分化出两个身影,旋即奔着向老人的眼神四周冲散开来,一下子将他领入光背后的另一个世界:孙子依旧在床头打闹,新缝的枕头、刚晒过的棉被、才换好的床垫,三点一线窜来跳去,持续着小孩子才乐此不疲的单调;老伴仍然安坐在被虫蛀了的门板旁边,明与暗的分界线从水泥地爬上了椅子,又蔓延到了鼻尖,她吃力地扶着龙头拐杖起身,拖着椅子向阳光照得到的窗下移步,放下的一瞬间,全身的重量不自觉地扑在了椅背上,所幸没有摔倒……一切已成追忆,一切又合为一体。蜡烛熄灭了,收回了它的恩赐,那给每一个人都有的恩赐。

从遥远的天空望下,孤老与他的独屋在没有尘嚣的寂静中坚守着最后的明亮。人渐去了,光不能消亡。苍茫大地的遗珠回到了母亲的腹中,滋养着新的孕育,又以新的名义再次存在,永远存在。

关于不容易的散文8:Hold住不容易

文/武骏

沈宏非说,老婆是美女,这样的家,就像一个物产过于丰饶然而国境线又过长的国家,不得不在外交上格外地费尽心机,国防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一个不小心,还会陷入穷兵黩武的险境。确实,《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温文尔雅的安嘉和变成家暴狂,不就因为娶了梅婷这样的尤物吗!

为了防止女人出轨,男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中国古代流行给女人裹小脚,还美其名曰“三寸金莲”,抛开病态的审美不说,让女人行动不便,减少和外界的接触机会,也是一大原因。

《聊斋志异》中的姚安更是采用了紧逼盯人防守法。姚安娶了“艳而知书”的绿娥,夫妻恩爱,可是绿娥长得太漂亮了,姚安很不放心。他把绿娥整天关在家里,出门则步步紧跟。绿娥回娘家,他就用两肘撑着袍子,挡着她出去,上了轿子后用封条封上,亲自护送到家。

可是,就算马其诺防线不都被绕过去了吗?《金瓶梅》中,武松怕潘金莲给武大戴绿帽子,出差前特意叮嘱武大,每日迟出早归,归家便闭门下帘子,防守不可谓不严,但仅仅靠一个叉竿,再碰巧来一阵风,帘下的潘金莲就和西门庆对上了眼。据媒体报道,南非总统祖马的二夫人和她的保镖有染,丑闻被曝光,总统不得不结束出访回国处理危机。和保镖偷情,犹如足球比赛策反了对方守门员,谁能防得住呢。

既然没办法让女人整体和外界完全物理隔离,中世纪的欧洲男人们发明了一种让女人局部物理隔离的器械——贞操锁。可惜有锁就有钥匙,还有锁匠。采花高手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看中一个男爵夫人,就特意从意大利请了最好的锁匠,打造一把金钥匙,专开那男爵夫人之锁。《古今笑》载:一越中之士娶了个妾安置在寺庙,不放心,就把妾反锁在屋里,有人就说了,那她要方便怎么办呢。回答竟然是,不碍事,我把钥匙交给她了。“锁”之形同虚设由此可见一斑。

心理学家指出,这一切都是男人繁衍后代的原始力量在作怪。因为,如果女人偷情,男人就可能要帮别人养孩子了。可是,即便有“混凝土”美誉的意大利足球队,也不是场场都能hold住。何况,现代女性们,哪个不是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她们唯一的漏洞,是重情甚于重性。所以,如果男人有危机感,那就用“爱”去浇筑防火墙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