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文章

请欣赏英雄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英雄的文章1:那支英雄牌钢笔

文/李庆林

小时候家住平房,有宽敞的院落,也有温暖难忘的邻居。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家旁边搬来了一个“上海阿姨”。是啊,她有白皙的面孔,齐齐的黑发以及干练的举止。母亲对我说她从上海来的,解放前从事地下工作,是个老革命。她丈夫解放前也是地下党,曾被捕,被折磨得下身瘫痪。“上海阿姨”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他们是一对恩爱的革命夫妻。他们没有子女,夫妻相濡以沫。

我曾在一个夏日中午风风火火闯进阿姨家的大院,我奉母亲之命给阿姨家端来绿豆汤。瘫痪的叔叔正在房间里午睡,“上海阿姨”静静坐在院子一角埋头写着什么。她见我端来绿豆汤,赶紧抬起头说:“李家小毛头真懂事,谢谢***妈!”我紧盯着阿姨手里的一支黑色钢笔,好奇问道:“阿姨,你在写字?”阿姨立即回应我:“是啊,我在给我的妈妈写信,你要叫她外婆的。”我调皮地凑过去看,阿姨说:“看吧,你都五年级了,这些字应该都认识的。”阿姨的钢笔字跟她人一样清秀端庄,我看入神了,并不由自主说:“阿姨的字真好看!”接着,阿姨将那支钢笔递给我,说:“你在这张信纸上写几个字给阿姨看看。”我接过那支笔,分量很重,我一笔一画写出“伟大领袖毛主席”几个字,阿姨笑了,夸奖道:“真不错!这钢笔好用吗?”我连连点头,阿姨又将笔套戴在这支钢笔上,递给我,说:“阿姨看你很喜欢,送给你吧!”我没敢接,缩着手说:“阿姨,我不能要,你还要给外婆写信的。”阿姨又笑了,说:“拿着吧,阿姨还有好几支呢。”我郑重接过这支钢笔,上面有清晰的金色“英雄”两字。

在我上初二那年,瘫痪的叔叔去世了,阿姨孤身一人要回上海去。我和母亲去送行,阿姨给了我她在上海的地址,说:“记得给阿姨写信,好好学习。”我哭了……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用这支“英雄”钢笔给阿姨写信,我对这支笔爱如珍宝……

后来长大了,我远赴大连上大学时,也不忘带着这支“英雄”钢笔。再后来,大学毕业时,我有机会去了一次上海看望她——她的确老了,用颤抖的双手抚摸我的头发,在我们共处的剩余时间里,她总是怔怔地发呆。

我还是保持给阿姨写信的习惯,阿姨的回信越来越少。有一年冬天,我收到阿姨一封信,信里说,她觉得她的时日已不多,问我是否已有女朋友,要是有了,她祝福我们……没承想,这是阿姨的绝笔,她在那年年末与世长辞。至此后,我便将这支“英雄”钢笔放进一只小匣子里,没再用它写过字。我时常拿出来专注地凝望这支钢笔,似乎能看到那个干练的上海阿姨温和的眼神以及美丽的容颜……

英雄的文章2:以真实的名义为英雄证明

文/薛保勤

雷锋是一个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英雄。

当代中国人的成长,或多或少都受到过雷锋精神的滋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时空变迁,雷锋和雷锋精神也一度遭到质疑。有质疑是正常的,面对质疑如何回答则是我们的责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围绕这种质疑交了一份详尽、真实、鲜活的答卷。

由陶克将军撰写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是我国新闻出版界“走转改”的标志性成果。这本书给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老典型的时代意义,深刻地挖掘了一个老典型的时代价值。这本书告诉我们:真实的才是生动的。境界不是大人物的独有,英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情怀不是领袖的专利,担当不只是领导的责任,普通士兵也有着崇高的理想。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英雄与士兵不是不可逾越的,伟大与平凡是可以有机统一在一起的,高贵与普通有着辩证的联系。英雄既是脚踏实地的,又是仰望天空的,既是惊天动地的,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

真善美是有着永久的生命力的。西方政治家们经常讲他们的普世价值,实际上,我们东方也有着影响人类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价值,雷锋就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有普世价值的“世界级”好人。雷锋是这样,雷锋精神也是这样。我们了解一下西方有些国家对雷锋的认同和评价,就足以说明他们也在发挥着他的价值。雷锋不是百科全书,但可以净化灵魂。雷锋不能包治百病,但可以匡正人生。

我们现在讲美丽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奋斗目标。我觉得,美丽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生态概念,更应该是一个人文概念。如果没有美丽的心灵,美丽中国有可能是一句空话。雷锋精神可以美丽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境界。精神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可以表现为正能量,也有可能表现为负能量。正能量使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负能量使你蝇营狗苟、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一个普通士兵的高贵的灵魂,对于我们重铸民族之魂有着引领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闻报道假大空、假新闻满天飞的情况下,这本书以真实的名义为英雄证明,对建立个人的诚信人生和对人生的诚信追求,以及我们的诚信社会、诚信中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审视雷锋,对于我们解决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核心价值观两张皮的这样一种现象,有着重要的解读和沟通的作用。

以真实的名义审视雷锋,以真实的名义认识雷锋,以真实的名义重铸中国之魂,是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

英雄的文章3:抗日英雄采访记

文/余岳

前不久,爸爸去采访一个叫焦润坤的老军人,说这位爷爷的故事很多,打过鬼子,还作为代表曾经在卢沟桥参加过与纪念抗战有关的揭幕活动。于是,有英雄情结的我,随同爸爸去右安门的一个小区采访焦爷爷。焦爷爷90岁了,长我80多岁,不过他身体硬朗,一看就是军人。一说起早年的生活,他滔滔不绝,不停地挥动着手,表情也很生动,声音也高。

我问焦爷爷小时候的理想,他说他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哪有什么理想,要说理想,就是想吃饱饭、不饿着肚子。焦爷爷的命很苦,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更不用说背着书包上学。爸爸也问了焦爷爷早年的生活,焦爷爷说他一家人在旧社会一直靠磨豆腐卖钱过日子,有一次他在街上卖豆腐时碰到鬼子的飞机轰炸,炸得满街是尸体。于是,他们一家人分开去逃难,他被带到一个儿童避难的地方。可恨的鬼子没有放过他们这些孩子,飞机投那些带病菌的炸弹,让他们90多个孩子受感染,红肿后脓包痛得难受,只得用剪刀剪破,脓血把白床单都染成了花床单。讲到这些,焦爷爷很激动,骂鬼子惨无人道,说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

焦爷爷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向我讲了鬼子的许多罪行。他说,后来自己忍无可忍,为反抗鬼子、抢回失去的土地,拿起了枪,当了兵。最终,嚣张的鬼子被赶出了我们的国土。解放后,焦爷爷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家人,这时候他才知道家人一直以为他已经去世了,还经常给他烧纸钱。看到焦爷爷活着回来,一家人哭成了一团,既悲又喜,悲的是焦爷爷的父亲与弟弟不在人世了,喜的是焦爷爷活着找回了家。采访时,焦爷爷一直说,他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人,他参军打仗就是为了更多的人过安稳、不受侵略的日子。我给焦爷爷拍了不少照片,爸爸也拍了不少我采访焦爷爷的镜头。

最后,焦爷爷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句话:“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写完,他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多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并说自己在战场上见到太多的战友倒在自己的眼前。焦爷爷提醒我要认真学习,报答国家,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给我们幸福的生活。

焦爷爷穿着很朴素,他是我心中的英雄。当年,那么残酷的战争,他敢和鬼子去拼,那么英勇,让我敬佩。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战争没有了,可是我们不应忘记焦爷爷的那个时代和焦爷爷他们当年的流血牺牲。你说呢?

英雄的文章4:做自己的英雄

文/蔡志忠

在我三四岁时,爸爸送给我一块小黑板,教我写字,所以我从4岁起就开始写字、看书。我从这块小黑板上,找到了我的人生之路,那就是画画。所以那时,我立下一个志愿:只要不饿死,我就要画一辈子。直到今天。

生活要饿死我还蛮难的,因为只要有一间房子可以住,我就可以一直在屋里画画。我每年有360天都在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到18小时,但我的一生里,都在做自己最喜欢、最享受的事情。

所以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当一个人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事物,并且把它做到极致时,那么无论他做哪一行,都一定会成功。在做的时候,还要对自己有要求,每一次都要比上一次做得更好、更快。

当一个人找到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事情,把它做到极致,越做越快,越做越好,就会变得非常厉害,厉害到是一般人的100倍,甚至1万倍。如果我写自己的墓志铭,一定是“这个人一生所走的任何一步,都是他要走的;一生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他要做的”。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走自己的路才会愉快,才会做得好。有人说,做别人的手,听别人的指示去工作,能有多大的成就呢?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你的能力才能发挥到极致,因为除你以外,没有谁比你还了解自己。除自己之外,还有谁更懂自己的能力呢?

所有有关自己的事情,除了自己,别人都不会懂。同样,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同。有的人以住在深山为幸福,就像日本有一个家庭,住在静冈县,他们家从600年前就学会了做拉面,传人600年都不离开村庄,每天卖150碗拉面。对这一户的每一代传家者来说,在山上待一辈子就是天堂。

英雄的文章5:戏剧年华,英雄交响

文/野老长歌

农历十月末,冬小麦播种完毕,青黄的麦苗挑着露水闲散的生长。太阳从河岸升起,照在垄上,香喷喷暖烘烘的有阳春的味道。

这时侯邻近的虞城,夏邑,商丘戏班子眺望芒砀,跑龙套似的紧锣密鼓了。先在四关城门和大隅口贴满告示:马金风一行携弟子将于某月日登陆人民剧场。当年的海报还没有剧照头像之类的花里胡哨,只是红红绿绿的漂光纸而已。这已经不得了拉。县城沸沸扬扬,偏远的鸡屁股小村也波涛四溢。

“乖乖,去年那旦角不赖,会货害死多少男人,祖奶奶啊!”

前三天的票抢购一空,都被县城的名门捷足先登。钓鱼的事几无可能,各类逃票的戏迷是那个年代的胎记。

我刚记事,跟父亲到县城看大戏(凭生只一回)。幕徐徐开,花木兰戎装登场:“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细听我花木利细说根源……”凭空一嗓子,如春江放簰,观众们身子前探,脖子挺直,似吊起的鸭。碎步颠连,袍袖婆娑,接着就打斗,红缨枪乱窜成金蛇狂舞。凶险万分,我紧张地头魂都没了。忽一人饮箭而死。死则死焉,我的票一排三号,近舞台几步之遥。光荣了的士兵正呼哧忽哧喘大气,小腹起起伏伏。可能是翻了太多筋斗云吧。

我感觉上当了,只盯著布景看。山峦叠翠,河涛冲奔,几骑人马按辔徐行。如此而已。戏散场,深夜才回到家,我一路就睡在父亲和叔叔们的背上。

人人痴迷戏曲,在这个戏剧年华。平剧《小二黑结婚》,《刘巧儿》。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曲剧《诸葛亮吊孝》,《收姜维》。花鼓戏《打铜锣》,《补锅》。粤剧《梁祝》《雷锋塔》。予剧更是繁花照眼《秦香莲》,《穆桂英挂帅》,《刘墉下南京》。至于千年一剧《朝阳沟》,祖国的戏剧文化臻于高峰。

最终让我沉迷戏剧的还是八个样板戏。“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月照征途风送爽,穿过了山和水沉睡的村庄……”

浓妍的台词,高华的舞姿,悠渺的唱腔。我象一只跪在母羊肚皮下的小羊,含住奶头,吮吸精华。

公社,大队都成立文艺宣传队,嬉笑怒骂,人民情怀。举手投足,英雄写照。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总导演。翻天覆地就是那个共和国的历史剧

有个典型的故事可以注脚。村里光棍丁更生,这一天牵着他的羊看剧组排练《白毛女》。饰演民兵的演员没来,救戏当紧,抓丁更生顶替。就两句台词,绕场一周,打一排枪,完事。光棍把羊拴在窗棂上,他的草鞋(芦苇缨编制,内填麦节,冬天穿上暖和,俗称笼蓊)放在窗台上。演出既久,羊儿饿极,竟不加思索将笼蓊吃掉。一时传为佳话,有诗为证:从城西到城东,城东有个丁更生,喂的绵羊啃笼蓊。哪知这丁更生因祸得福,表演滑稽幽默,动作夸张得离谱,两句台词给他唱成了慢板。惹得哈哈大笑,后来丁更生参加宣传队,成了台柱子,还娶了白毛女。这已是后话,史家自有记录。

台上演革命戏,台下学英雄人。孩子们争相给五包户担水劈柴扫院子。手艺人街头修锁理发不要钱。冬天兴修水利,河底已结薄冰。铁姑娘高歌一曲“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唏哩哗拉跳到水里,工程进度飞快。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个人人为公的戏剧年华,英雄交响啊。

更让人难忘,每年要举办文艺汇演,犹推自编自演的节目。大队间先选,胜者到县里,在胜者到地区到省城,最后进京汇报演出。县文化馆组织文学青年学习戏剧理论,还真出了不少人才。谢玉纯,尹洪波,曹风珍,王朝纲。泥腿子都成了剧作家,创作不少剧目被省集结出版。当时的我,尚在中学,无力涉足戏剧。戏剧者,人物,故事,唱词,舞美,音乐于一炉,难于上青天,我只能为那个时代写几首打油诗。

几十年养成的戏剧敬仰,时不时回望戏剧舞台。忽然发现,一切还是半个世纪前的老样子。还是那些剧目,新编的戏剧一个没有。吴祖光,曹禺先生,封存在历史的尘埃里。

东北有句俗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那是白山黑水的骨血之情。更为广袤的祖国大地,你的戏剧文化不可以落幕啊。

英雄的文章6:英雄冠云树

文/河南岩石青松

我对巍峨峻秀的冠云山早已仰慕已久。一个雨后初晴的夏日,清新的空气中飘逸着野花和青草淡淡的清香。蓝天下,云朵悠闲,风吹麦浪,绿油油的,一望无际延展到天边。

进山了,幸福的喜悦洋溢在我们每个人的脸庞。路边的芳草和灌木丛的叶片上,晶莹的露珠,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随处可见,熟透了的桑葚,紫里透红;红玛瑙似的山樱桃,挂满了枝头。我和几个文友们驱车,惬意地奔驰在250省道上,登芙蓉,过透山,不必说校场坪“穆桂英校场演兵”那优美的传说,也不必说“新店不新,美山不美,大村不大,黑山不黑”沿途村庄那旖旎的乡野风光。下了十面坡,沿着清水河畔,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峰峦叠翠的冠云山脚下。

据听说冠云山不仅风景醉人,而且生长着许多参天大树,久负盛名。当我的几个文友们,一路上都在忙着在欣赏冠云山那迷人的风景,我却迷恋于山上一棵棵奇特的树。当我每看见一颗很有韵味的参天大树,总是驻足仰望,触摸拥抱,留恋忘返。就在入山口,我们就遇见一棵古树,曾树碑名曰“千年榔榆”。这棵树长在一块古石碾盘上,树冠高达十多米,树根周长十二米米,需六人合抱。有个五个主要树杈,之上又有两个分树杈,共七个主枝干,盘旋如龙,古朴遒劲,枝繁叶茂,被当地人们称为“七子环抱”,又称“大王树”。

沿着山谷的羊肠小径,攀登而上。原始的天然温带天然混交树林,郁郁葱葱,浓荫匝地,擎天遮日。脚踩着林间厚厚的枯枝落叶,脚底下发出“沙沙”有节奏的声响 。潺潺溪流绿草掩映,古树枯藤环抱缠绕,芳草葱茏,野花烂漫,鸟雀喧鸣,令人心旷神怡。

在半山腰上,我发现一片漆树林,棵棵挺拔林立,树杆笔直,很少有旁枝斜出。在路边,看见许多勤劳淳朴的山里人,头戴草帽,腰系着用白色尼龙袋子做的围裙,双手带着胶质手套,正在用刀子采漆树的白色漆水。听说这漆水是天然的木器油漆原料,每公斤要卖到二百多元呢。采漆人对我讲,每年五月份采漆,一般不会影响漆树生长。难怪乎我们发现,有许多漆树的主干有新的刀痕。在这天然的混交树林中,我们还发现有许多山核桃树,伟岸休憩,枝条油绿,那些隐藏绿叶之中绿色的山核桃,宛如未成熟的绿色山杏那么大,正在孕育着果实。听当地人讲,到了秋季核桃收获的季节,有许多山核桃,品相精美,是做文玩核桃的上等材料,经过加工打磨,成为把玩收藏的佳品,价格不菲哩。

中午时分,我们终于到达冠云山主峰,极目远眺,密密层层的橡树林绵延数百里,苍翠如海。我们漫步于橡树密林中,浓荫蔽日,林间清幽,野花遍地。有许多古橡树,饱经沧桑,古朴典雅,虬枝苍干,直冲云霄,颇具神韵。有的古藤缠绕,盘根错节;有的怀中抱柏,形态万千。趁着初夏,橡树的嫩叶像刚舒展开的绿色手掌,碧绿的发亮,让人怦然心动,如绿色巨伞,如绿色飞瀑。一只只可爱的小松鼠,望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冒然闯入它们宁静的领地,在橡树枝桠间跳来荡去,不停地张望着我们。是呀,橡树的根,深扎在土里,橡树的叶,相融在云里,它用那铜枝铁杆,坚毅地抵抗着阳光的泼洒和风霜雪雨的袭击,我想,这就是橡树的风格。就在我们眼前,这一棵古橡树,仿佛站成一部传奇故事,站成一首经典古诗,或者站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当我站在冠云山的古橡树下,不禁想到,冠云山的树,也是英雄的树。遥想当年,卢灵洛工委,曾在冠云山的这一棵棵大树下,召开了着名的“黑山会议”,指挥着卢灵洛三县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冠云山周边地区,红军吃野果,饮泉水,发动群众,打击敌人,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比冠云山还要巍峨的深情厚谊。

是呀,英雄的冠云山,英雄的冠云树,将深深地铭刻在我永恒的记忆中。

英雄的文章7:女儿不想当英雄

文/刘继荣

女儿的同学都叫她“23号”:她所在的班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第23名,久而久之,她便有了这个雅号。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家的“23号”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地方。

一次,亲友聚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趁着酒兴,大人要孩子们说说将来准备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小女孩儿也说将来要做央视主持人。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想当幼儿园老师。”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女儿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女儿也蛮懂事,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上课,拼命做习题。可到底是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打着点滴,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她仍然排在让我们哭笑不得的第2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揠苗助长的行为,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

这次考试过后,我接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他说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在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了女儿,全班同学竟然都写的是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班主任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值得称道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成英雄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说:“老师曾讲过一句话: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那一刻,我被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儿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又何妨?

英雄的文章8:春天来了,英雄未曾远去

文/邓训晶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烟雨朦胧的清明来了。此刻,凄凉的风,断魂的雨,让站在山岗上的我,思潮起伏……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了武汉,席卷了湖北,席卷了华夏大地。一声共抗疫的惊雷,一群坚定逆行的背影,一张盖满手印的战书,一条深深的勒痕,一头秀丽的长发……都化作飞舞的花瓣,装点着今年的新春。

抗疫路上,病魔吞噬了许多抗疫英雄,那是一条条多么鲜活的生命。还记得,武昌医院的院长刘明智,因为一直在抗疫一线而感染了新冠肺炎,可他没有理会自己的病情,还在没日没夜地抢救病人。他们夫妻俩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在另一个医院当护士长的妻子要去陪他,已经不能说话的他,还坚定地摇头,示意妻子坚守岗位,不要来陪他。直到他溘然长逝,妻子都没能见他一面。2月18日,那个细雨朦胧的上午,这个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十百千人才工程”的“武汉英才”,就这样走了;他丢下了自己心爱的工作,热爱他的学生,相濡以沫的妻子,相亲相爱的家人,就这样静静地走了。黄鹤楼默默无语,楚江水声声哭泣,清明的凄风苦雨里,只有他渐行渐远的身影。

夏思思,一位可敬的医生,在抗疫的战场上不幸倒下,生命定格在29岁的青春年华里。她两岁多的儿子还等着,妈妈紧紧的拥抱和轻轻的吻;同是医生的丈夫还等着,疫情过后和她一起带儿子回家看爷爷奶奶,一起去旅游;年迈的老军人父亲还在等着,弥补以前忙工作对女儿的爱不够;年迈的妈妈还在等着,给她做爱吃的饭菜……这些永远都不能实现的事情,令亲人痛断肝肠。

湖北孝感医院的医生黄文军,是该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在抗击病魔的同时,自己也感染了。42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殉职在自己心爱的岗位上。孝感满山泣血的杜鹃,站成了一排黑色的音符,弹奏了一曲感天动地的送别曲。

江苏赣州大余市疾控中心的医生蒋金波,曾立下“我服从,我响应,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铮铮誓言。冒着清明的雨,我们来寻找英雄的足迹,他曾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到病房调查病例基本情况,发病就诊经过,确定亲密接触者和可疑病人,为疫情发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提供详实的资料数据。忙不过来时,他还兼职司机,和同事深入车站、高速路口、大型商场指导防疫。可是过度的劳累,突发心梗,他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里。

倒下的英雄不仅仅是医者仁心的医生们,还有许多基层一线人员。眉山天府新区高家镇英头村党支部书记郑少华,连日连夜地工作,引发脑溢血,倒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晋城坡丰村党支书王国庆,连续抗疫40天,人生定格在3月8日上午的复工复产农田整治现场;还有牺牲的女警察王爱兰……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基层工作者的担当与忠诚。他们殉职于抗疫路上,有这样的英雄,何愁病魔不能降服,何愁国家不能安康?

清明的风,一遍遍吹过,清明的雨,把大地和文字都湿透。英雄未曾远去,风儿温柔地撩起他们的战袍,英魂永存;英雄高大的背影,像松柏挺立,告诉每一个人,他们不是传说,而是我们的旗帜。我们将以一场完美的胜利,在繁花似锦的春天,告慰离去的英雄们。

英雄的文章9:自由!追求!做自己的英雄

文/思一分/恋一世\缘一梦

岁月如歌,我的岁月就像说唱曲,还没有听清楚唱的是什么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十八岁了,脑海里零零碎碎的记忆却始终拼凑不够十八年。那些跳动的记忆是我们无法捕捉的幸福,偶尔撞上一个,开心过后又是无奈。虽然以前的日子像SB一样过着,但是却很让人怀恋。

时光匆匆,谁因我痴痴停留。 光阴似箭,谁为我缓缓而归。 我相信亲情、友谊、爱情转眼间便是一生,但并不是所有。 我们的约定、誓言不是军令,违背即斩。 我们的关系不是莲藕,断了还有丝相连。所以…你若要走,我无力留。 你若要留,便天长地久。我叫朝阳,要么铭记,要么忘记。但愿有我,你从未悔。

除了思想我们都一样,但有一种“气质”比外貌更迷人。做真实的自己,敢爱敢恨,敢做敢当,敢拼敢闯。珍惜眼前,拼搏未来。无论贫困还是富裕,快乐还是悲伤,辉煌还是落难,分享一切快乐的,分担所有难过的。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要的不仅仅是至死不渝,还有来生再见。相伴此生,约定来生,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十八岁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如同破蛹而出羽化成蝶的一刻。摆脱了束缚与黑暗,是最美丽的一年。为了自由,需要更坚强的翅膀挑战风雨。为了追求,需要更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有限的生命,无尽的梦想,怎能允许止步不前。星星并非遥不可及,别放弃你追逐的,也许有天那颗星星会为你而陨落。只要还活着,就精彩自己的每分每秒,没有自卑,没有颓废,更没有遗憾。

要看得惯,别人又不是为了配合你而存在,自然不会处处让你满意。别人看见的只是表面,不必奢求谁能懂,向着阳光展现真实的自己。

自由!追求! 做自己的英雄。

英雄的文章10:钢笔的自述

文/潘江南

我是一支“英雄牌”钢笔,小主人获得了上学年的“星仔好少年”称号,学校把我作为奖品奖励给了她。

我有一顶银色的帽子,每天小主人都会把我的帽子擦得亮晶晶的。我的脖子上围着一条白蓝相间的围巾,显得很儒雅。小主人很喜欢我,她每天都给我穿一件外套,外套上印有几只蝴蝶、一首诗,无疑,我是文具盒里的“大文豪”。

打开我的帽子你会发现我那扁扁尖尖的笔头。如果我饿了,小主人就会给我喝一点蓝黑“派克”墨水,这样的待遇可不是所有钢笔都能享受的。喝饱了墨水,我就该大显身手了。小主人的作业都离不开我。每次,我都尽量让自己出水匀称,让小主人写出来的字端正又美观。如果我累了,小主人就会用她温暖的手指让我转一转,休息一下,这样,我就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了。

小主人很爱护我。每次写字前,她都会用餐巾纸将我的笔头擦干净,写字时,总是轻轻的、缓缓的,生怕我受伤。写好了字,她总会细心地帮我戴好帽子,替我穿上外套。有这样的小主人,我觉得很幸运。

现在,我和小主人已经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走到哪里都要把我带上。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好地为小主人工作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