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放学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放学的文章1:五彩树
文/于露涵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路边几棵有着许多颜色的树,我纳闷极了,问了妈妈才知道,这个“五彩树”原来名叫黄山栾树。
黄山栾树虽然没有桂花的十里飘香,也没有香樟树的四季常青,但在我眼里,它却是如此的美丽。远远望去,一棵树上的颜色多达四种,深绿、明黄、桔红和褐色,为它织就了一件五彩的“衣衫”:绿色的叶子生机勃勃,树顶上红黄交错,再配上厚重的绿色,美得像一幅油画。黄山栾树的叶子呈深绿色的锯齿状,而它的果实还没成熟时,颜色是淡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换,渐渐变成了褐色或橘红色。这些果实不仅颜色鲜艳,长得也有趣极了。瞧,它们只有半个巴掌那么大,外面好像包着三层薄薄的“纸”,仿佛挂在树上的几个倒三角,又似一串串小灯笼。用手轻轻捏一下它的壳,你便会听到“咔嚓”的声响,似乎在说:“小心点,我可脆弱了。”它的每一片壳看似只有一二毫米,让人拿起它时都要一直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自己捏坏了。它们总是一团团、一簇簇地拥在枝梢上,每棵树的顶端都有它们的身影。每当秋风轻轻吹来,它们便会互相碰击着,发出一次比一次响亮的“沙沙”声,仿佛想让全世界的人都领略自己的风采,那场景绝不亚于一场盛大的集会。
美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黄山栾树也不例外,它的盛放虽然只有短短几周时间,却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见证了从夏天到秋天季节的转变、色彩的转变,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美妙的生活体验。我爱秋天,我爱“五彩树”!
关于放学的文章2:我的“六一”微心愿
文/陈晓曦
还记得那天是5月16日,我放学回到家,写完作业后像平时一样随手拿起当天的《张家港日报》看了起来。突然,一则“帮助外来娃实现微心愿”的报道吸引了我的目光。
报道中的“外来娃”是旭东学校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但因为家庭的原因,连一个微小的心愿也无法实现。例如三年级的张云霞想要的仅仅是一套充满丰富想象力的作文书,张佳玲想要的是一辆蓝色的滑板车等等。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张家港日报社选择了十位这样的小学生,号召大家来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
看完报道,我突然想到,要是我能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该多好啊!于是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可爸爸却说:“好啊!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帮助他们后你‘六一’儿童节可就不能再要礼物了哟!”我当时有一点小小的犹豫。可是再想想自己得到的礼物已经够多了,如果能帮助他人满足心愿不是更有意义吗?就一口答应了。可是十位小朋友我帮助谁呢?最后爸爸说:“这样吧,想帮助这些小朋友的人应该很多,我们先不明确帮助谁。等别人认领后,最后那个小朋友的心愿我们就帮他实现。”恩,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
爸爸给报社的阿姨打了电话,说了我们的想法。阿姨留下了我们的电话号码,说等确认后再跟我们联系。
等啊等啊,等了好几天后,爸爸终于笑眯眯地告诉我,我们的申请成功了,将帮助一位姓龚的小朋友完成心愿,他的心愿是得到一块黑色的手表。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比自己收到礼物还要高兴。我和爸爸一起去选购了一块迪斯尼米奇时尚手表,银色的表盘指针,酷酷的黑色外形,还有防水等好多功能,可漂亮了!我还写了一张卡片夹在包装里送给他,卡片上写着:“我们送给你的礼物希望你喜欢!祝你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度过‘六一’儿童节!也祝愿你学习进步、天天向上!你的一个朋友。”
虽然今年的儿童节我收不到礼物了,但我一点都不感觉遗憾,帮助别人的感觉真的很好。
关于放学的文章3:第一次吃马兰头
文/赵梦楠
放学回家,妈妈神秘地对我说:“梦楠,今天,我要给你做一个你从来没吃过的菜!”我一听,赶忙跑到厨房去看。哇,满满一盆像草一样的菜放在那。它那翠绿翠绿的叶子像柳叶一样,尖尖的、长长的,它的根大约有四五厘米长,还有点发紫呢!妈妈说:“这是马兰头,就是我今天要做的菜!”
开始做马兰头了,只见妈妈先把洗干净的马兰放在沸水里煮一会,然后再捞上来。哎呀,刚才还是一大盆的马兰怎么就只剩下这么一点了?妈妈把切碎的马兰和香干放在一起,再撒上盐等作料,最后又倒上香油,用筷子一拌。顿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真想马上来一口。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先吃了起来。第一口没尝出什么味道就咽下去了,赶紧再来一口,我细细地品味着,咦,怎么除了香味还有一股苦苦的味道啊!妈妈说:“马兰头虽然有一点苦,但是它清热解毒,春天吃最好了。”原来马兰头还有这个作用呀,我一定要多吃些。
关于放学的文章4:孩子考了低分以后
文/佟雨航
女儿放学回到家,一脸的闷闷不乐。我问她:“怎么啦?和同学闹别扭了?”女儿没有答话,慢吞吞地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数学试卷递给我。我打开试卷一看,脸色不禁一沉:65分!我简直无法相信,这分数也太低了吧!自女儿上学以来,还从来没有考过如此低的分数。
也许看到我脸上的变化,女儿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妈妈,你狠狠地骂我吧!我让你失望了!”我知道自己在女儿面前失态了,于是深吸了一口气,又恢复到往日慈母的形象。我温柔地把女儿拉进怀里,打趣地说:“难道在你眼里,妈妈就是一个‘暴君’吗?”
女儿被我的话逗笑了,她仰着小脸说:“妈妈,我考了低分,你怎么不批评我啊?”我说:“难道妈妈批评了你,低分就能变成高分吗?关键是我们要从这次考试中吸取到什么,领悟到什么?”我问女儿:“这次考试考了低分,你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吗?”女儿脱口而答:“我做题太马虎了,很多题都会做,答案却算错了!”我低头看了看卷子,果然,有多道应用题列式、步骤都正确,但得数却是错的,老师只判了半对,丢失了不少分数。
我继续问:“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女儿想了一下,红着脸说:“我最近有点骄傲了!所以……”女儿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前段时间女儿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得了全校第一名,自那以后女儿就有些飘飘然忘乎所以了,不止一次对我说她数学打遍全校无敌手。我当时就告诫她要谦虚不要骄傲,可惜女儿全当了耳旁风。这不,“骄傲使人落后”那句老话很快就在她身上应验了。女儿接着说:“妈妈,我以后保证再也不马虎大意了,也不骄傲自大了。”
看到女儿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趁热打铁地鼓励她说:“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好,其实这也是对你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检验。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考砸了不要紧,还有下次,只要端正学习态度,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给妈妈一份惊喜!”那次谈话以后,女儿果然慢慢改掉了马虎大意的毛病,期末考试,女儿数学和语文都考了满分。
其实,孩子考了低分,没什么大不了,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的。家长不要一味地批评打击,要与孩子平等沟通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正确对待考试分数,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关于放学的文章5:“橘”不可貌相
文/靳佳奕
傍晚放学回家,一进门,就看见桌上放着一袋蜜橘。与其说是蜜橘,倒不如把它挂在树上当金橘得了,这简直就是“营养不良”嘛!
看到橘子这个样子,就连我这个小馋猫也没啥胃口了。可老爸却一脸享受的样子,手不停往嘴里送着“金橘”。要知道,他只有在与我抢东西得逞时才会这个样子。
我咽了咽口水,试探地问:“爸,这个橘子好吃吗?”“恩,不好吃,不好吃,一点都不好吃!”老爸嘴上这么说,可手里也没停下来。我更疑惑了:“不好吃,你怎么吃得这么开心?”“有吗?我开心吗?哈哈……”说着,老爸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装作生气的样子,气呼呼地说:“好哇,爸,你居然私吞!”
这时,妈妈走过来:“你一定认为这橘子不好吃,对吧?其实它很甜的。不信,你吃一个尝尝。”我的心思被妈妈猜中了,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立刻抓起几瓣橘子,一吃:“好甜!”见老爸又吃完一个橘子,准备拿下一个时,我便立刻来了个“风卷残云”,把几个橘子抢在手里,只留一个给老爸,谁让他已经吃了那么多呢!
真是橘不可貌相呢,你可不要小瞧它哦!
关于放学的文章6:又回垛庄
文/刘广发
外孙每每放学归来,都和我嚷嚷,“姥爷,姥爷,我们幼儿园的好多小朋友都说垛庄好玩,您能带我去吗?”我顺口答应说,“当然可以。”这件事就一直记在我的心头,童叟无欺吗!
今年“六一”儿童节,恰巧又和周末相连,时间更加宽裕。6月3日这天一大早,外孙就蹦蹦跳跳地来到家里,生怕把他落下。早饭过后,我们一家五人就踏上了去往垛庄的行程。一路上,小外孙和他姥姥嬉笑玩耍,有说有笑,十分热闹。而我,脑海里浮现最多的是曾经在垛庄工作时的场景。车子缓缓地驶入垛庄,我被车外一处处秀美的景致所折服、所震撼,一直梦牵萦绕的“故乡”尽收眼底。只看见:蜿蜒的水泥马路在青山绿水间盘绕,绿化美化的景观河道如一条玉带缠在垛庄镇旁,鳞次栉比的商住用房展现着垛庄人惬意的生活,正在建设中的镇中心中学里仿佛传出了孩子们的朗朗书声,还有道路两侧的生态保护工程更给这山间小镇增添了许多绿意……,车一直开到了烟波浩渺的百丈崖水库。真可谓:垛庄美景赏不够,一路景色一路歌。
站在水库边上放眼望去,湖光山色,碧波荡漾,我也是心情激荡,思绪万千。视线不禁又转回到了30年前。那时,我还是县革委农业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干部。1983年12月13日下午两点,我正在办公室写东西,县委办公室来电话让我迅速到刘统侠书记办公室去,我赶紧放下案头的工作,连忙往刘书记办公室跑,心里有些紧张,脑子也一片空白,不知道县委书记亲自找我所为何事,但知道刘书记平易近人,上下级关系也十分融洽,心跳了一会,就自然恢复了平静。到了门口,镇静了一下,就敲门进了刘书记的办公室坐下,刘书记很严肃认真地对我讲,“根据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让你到垛庄任区委副书记、区长,你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吗?”听到这个消息,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个消息表明了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紧张的是垛庄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虽然对县委委以重任感到愕然,困难自然不少,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答应,“我服从组织安排,干好工作,请领导放心!”最后刘书记又讲,“广发,这次你下去,要有长期打算,不是干一年,而是干三届(当时公社一届三年),干不好就别回来!”刘书记的话语是命令,也是期待,有激励和鞭策,更有信任与关爱。我满口答应,斩钉截铁地说,“刘书记,您放心,我是农村长大的,能吃苦,会干好的,不仅我本人要下去,连家属带孩子都带到垛庄,这就是我的军令状,请您随时监督!”“那好,你回去抓紧准备,15号上午就到垛庄报到!”我也因此成了第一个从县城带着有正式工作的家属到山区工作的领导干部。
1983年下半年,正值我国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人民公社,改为县下边设区公所(镇)、区辖乡、镇(即原来的公社下属管理区改为乡、镇)的管理体制。当时的垛庄,由马京堂任区委书记,我任副书记、区长,赵正法任副区长兼经济联社社长。新官上任三把火,那垛庄的第一把火怎么烧?沉甸甸的担子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面对垛庄贫穷落后的局面,是知难而退,还是找准突破口勇往直前呢?区委书记要求所有区领导干部拿出一周的时间来搞调研。“垛庄有没有优势,突破口在哪里,我们怎么办?”一周后,召开区委扩大会,统一思想,各抒己见,分析形势,找准切入点。谈起垛庄的劣势,同志们头头是道:“天上没有电,地下没有碳,能人不好找,啥事也难办。”这些问题和困难是历史积累的,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是,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决不能被困难吓倒,被问题折服。如果畏缩不前,那县委要我们这班人来干什么,垛庄的老百姓盼我们来为什么。更何况,还有历届老领导打下的工作基础和垛庄老区人民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谁干的好不好,丰碑就在老百姓心里头。那时,在垛庄老百姓口中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于俊峰修水库,刘传术修公路(六十华里围山转,彻底解决了垛庄历史形成的交通闭塞问题),张化生分到户,就看马京堂致富不致富?”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几天的思想大讨论,区委一班人统一了认识,理清了思路,确定了振兴垛庄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那就是,“远抓林果近抓牧、当年收入靠劳务”,“工业强区、林果富民”,“从卡住垛庄经济发展的电入手,大打工业翻身仗”。区公所成立了光明指挥部,由我任总指挥,苦干两年,全区村村通电;林果生产也成立了指挥部,尽快扩大薄壳核桃、山楂和红富士苹果的种植面积,为果品加工厂提供充足的原料;区公所专门成立劳务输出工作办公室,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多用人、多加薪;其他工作也都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我们力争用一届的时间,使垛庄经济社会面貌初步改观。
从此,一场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创业大戏拉开了序幕。那一年,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干部群众斗志昂扬,走进田间地头就像一日三餐,深入百姓生活更是家常便饭,地头上经常闪动的是党员们的身影,果园里时时流淌的是干部们的汗水。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至84年底,工作进展是顺利的,效果是显着的:电线主线已拉到垛庄水库南和西面的横河乡驻地;林果种植面积完成了年初计划;果品加工厂正常生产;从省民委争取到5万元资金,为北垛庄和胡枝子村在巴漏河上架起一座大桥,彻底解决了一到雨季两村道路不通的历史难题;在区公所门前巴漏河床修了两座橡皮坝,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一道亮丽的景观;一次性新建独院宿舍12座,所有双职工乔迁新居,机关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更加高涨。垛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从南往北看,水库连水库;从北往南看,瀑布接瀑布。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锦绣画卷呈现在垛庄人民的面前。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在垛庄工作一年之后,1985年1月,因工作需要,被调往绣惠镇任职。在垛庄任职虽短,但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难忘的,留下的财富是掘之不尽的。一年的工作历练,更让年轻的我真正懂得了怎样干事、如何做人。
现如今,垛庄还是垛庄,但已经不是昨天贫穷落后的垛庄,而是富裕和谐幸福的垛庄,垛庄人民正走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我们相信,垛庄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关于放学的文章7:照顾小猫
文/俞玥好
下午放学回家,一进小区大门,院子墙边不知道从哪来了几只小花猫。猫妈妈不在,小猫们“喵喵”地叫个不停,看到它们又饿又害怕又可怜的样子,我心疼死了。于是我决定约小伙伴们一起帮猫咪们搭一个窝,帮母猫照顾小猫们。
我找来一个大箱子,许红找了一块不要的地毯,果果从家里拿来一个不要的枕头,我们搭来搭去,终于搭了一个舒适漂亮的窝。我们拿来两袋牛奶,一盒面包,两个小饭盒和六块毛巾。我负责喂它们食物,许红帮它们洗澡,果果哄它们睡觉。
我洗了洗饭盒,在粉色的饭盒上写上“食物”,在黄色的饭盒上写上饮用水,我在两个饭盒里分别放上面包和牛奶,把饭盒放在箱子里。看,小猫吃东西的样子真可爱!许红用温热水帮它们洗了个舒舒服服的澡,到了晚上,我们给小猫们盖上毛巾,唱摇篮曲哄它们睡觉:“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
母猫回来了,它看到我们围着小猫,以为我们要伤害小猫,但看到食物、牛奶,小猫盖着毛巾睡着了,才知道我们在帮助它照顾小猫,母猫“喵喵”地叫了两声,好像在说:“谢谢你们,照顾我的孩子。”
关于放学的文章8:烟火人间
文/凌泽泉
曾记儿时中午放学,走至高高的山岗,远远地就瞥见村庄的上空渐次升腾起的袅袅炊烟,想那灶台下红红的火苗,舔着黑黑的锅底,催熟雪白的米饭,心里便丛生淡淡的欢喜,脚步也不由得轻松起来。
跨过屋门,饭头蒸熟的咸鸭咸鹅的香味便飘进鼻孔,急急地扔下书包,扑向厨房,此刻,娘揭开厚重的木锅盖,一股热蒸汽直冲屋顶,几乎是在同时,米饭的香味儿便排山倒海似的袭向心房,围在四方桌前,一家人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咀嚼着余味无穷的咸鹅咸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生为肉体凡身,就得食人间烟火,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和人的生命贴得很近。
想那古代的樵夫,深山老林中斧砍刀劈,再码堆捆扎,然后腰别斧头,沿崎岖山道肩挑背扛,途中,林高路险,樵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有风吹草动,便歇肩抢占有利地形,及至林静风轻,方提胆疾步,下得山去。身上那沉沉的柴禾是万不可丢弃的,下雪之前,屋前码放着一大堆整齐的柴禾,那是日子殷实的写照。
如今,城里的孩子即便想像力再丰富,恐也难想像到祖先竟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柴禾的艰辛。习惯于以电或燃气烧饭炒菜的人们,远不知是柴禾延续了人间的香火。但我却固执地认为,唯有用大铁锅架柴火烧炒出来的饭菜,入口最喷香,入胃最舒坦。
油盐是菜肴不离不弃的朋友,油以女性般的柔情,丝丝缕缕,贴心贴肺地融入到菜里;盐则以男性般的侠肝义胆,撒出去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大家闺秀的酱们以大方而得体的举止,演绎着定叫山河换新天的豪情。小家碧玉的醋们则以娴静端庄的姿势,吸引舌尖的味蕾。
茶是唯一能进入凡体又飘逸云层的尤物。一杯绿茶,在手中杯里,竟能折射出世态人生和朗朗乾坤。它飘逸的清香,只和优雅为邻。绿茶最讲究节气,谷雨前的雀尖,生茸茸的毛,泡入杯中,根根悬坠,闻去,可雅志、可清心、可致远。谷雨一过,茶便一日老似一日,色香味形,全军覆没。
品茶,是考究器具的,上品器具当属宜兴紫砂壶盏,水之上品当属砖井窑货煮沸之水,品茶最讲究的是心情和环境。
怀一份恬淡的心态,远离世俗的羁绊,案前是一本线装的婉约派宋词,窗外传来的是婉转的鸟鸣,茶之清香方能与闲适的心境不期而遇。
红尘之中,唯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关乎生命和精神,并和我们的人生靠得最近。失利时,柴火能烘干眼中的泪水,饥饿时,米饭能填饱瘦瘪的肚皮,忧烦时,香茗能驱散心空的阴霾。
是人间这朴素的烟火照看着我们的肉体凡胎,携我们从黑夜走到黎明;是人间这平常的烟火悉心呵护着我们孱弱的内心,让我们的心情轻盈如云;是人间这多情的烟火牵引着我们,才让陌生的心温暖地靠近;是人间这永远不息的烟火,点燃每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并让我们把爱的接力棒传至一代又一代。
不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不论你身在天涯还是海角,每天挤出一点时间,请和我一道,烧一壶水沏一杯茶,卸去肩头的重荷,闲坐于窗前或檐下,定会品出茶之芳香与生之乐趣。
关于放学的文章9:娘是党员
文/李阳波
九岁那年的一天,当我放学回家,娘把窝头和米汤端上来时,我一看没有下饭的菜,就嘟着嘴坐在那里不吃也不动。娘说:“先将就这一回吧,今天实在弄不出菜来给你吃了。”我心里顿时觉得委屈。以前没菜吃的时候,娘就把白面炒熟调成面糊放点盐当菜,或把酱油、醋对在一起淋上几滴油花儿,也能凑和一顿。可是这段日子,家里盛盐的罐子空了,装酱油醋的瓶子也底朝天了。以往到了这境地,娘就会给我两毛钱,让我去镇上的酱菜铺里买咸菜。我跟娘要钱去买咸菜,娘迟迟疑疑地说:“咱家没钱了。”我不相信:“我知道窗台上那个瓦罐里有钱。”娘面有难色地说:“那钱,是要交给组织的,好不容易攒够了,不能动。”我不管什么组织不组织,只知道没菜的饭咽不下去,就开始抽泣。
这时,一个络腮胡子的人拿着本子到我家来了。娘赶紧从瓦罐里拿出一叠子毛票来,点了一遍,递给那个人说:“本来想多交一些钱,可就是凑不上来。”那人说:“能按时交,这就已经不错了。大家的日子确实苦呀!”说完就告辞,走到我身边还摸了摸我的头。我跟着他走到大门外,把着门框眼睁睁地看着这个人拿着我家那一叠毛票越走越远。我“啪”地一下把手里的筷子扔到地上,“呜呜呜”地哭起来。娘没有做声,从地上捡起洗干净了,又递给我说:“别哭了。为了这党费,娘知道让你受了不少委屈,可谁让娘是个党员。”
娘是党员?我用一双泪眼仔细打量着娘。我想起了电影里那个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江姐,也想起课本里那个死在敌人铡刀下的小英雄刘胡兰,难道娘是他们的人?可从未见过娘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我觉得娘有点像又有点不像。
直到娘去世那天,有那么多人来给她开追悼会,镇政府的,村委会的,还有村里的全体党员,我才知道娘年轻时是村里的先进分子,曾领着姐妹团到处慰问宣传,成立大食堂那阵,娘是食堂主任,后来娘又当了第九生产队的包队支委。是的,娘只是偏僻乡里的一名普普通通党员,没有豪言壮语,没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觉得娘的一生,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