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文章

请欣赏大巴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大巴文章1:我们的孙先生

文/吴雪莹

大巴车上坐满了人,放眼望去,是满眼的黑。我们在去送别孙先生的路上。往事历历重现。

铃声未落,便见一个身材高大的光头男人走上讲台。他把臂肘间夹着的一摞书轻轻放在讲台上,抓起一只白色粉笔,在黑板上挥手写下一个大字:“孙”。老师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嗓门说道:“我姓孙,教地理,中考不考!”教室里一片笑声,哪有老师这样损自己的学科?孙老师也笑了,不过,他立马又恢复了严肃的表情,做了一个停的手势,又说:“但是,你们要明白,你们是为了什么学习?为什么学地理?”顿了几秒,他深情地望向窗外:“学地理,就是学我们的国,就是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的风土人情,学地理,就是学我们脚下的地球,学会有忧患意识,学会有国际情怀,学地理,是你们成为人的必经之路。”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孙老师的课,不像是地理,像是故事会,他不像个地理老师,而像本百科全书。

犹记得他讲山谷山脊山峰时,记忆飘回了童年时代。他拍了拍讲桌上教案上的粉笔灰,开始给我们讲他的故事:“我出生在农村,第一眼看到的,是屋后的青山和绿水,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视,却比你们现在的生活有味许多。山里有树,是你们没见过的树,那树干粗的呦……五个人都抱不了一圈……”他挑了挑那又黑又粗的眉毛,继续说:“那时,走着走着路,从树枝上掉下来一条青色的蛇,吓得一众人撒腿就跑哇……”台下一阵惊讶,竟还有这种冒险的经历!只见老师得意地笑了笑:“还有更厉害的呢!山峰上时常可见一个动物,叫声凄厉,跑起来跟豹子似的,到晚上,叼起猪就跑,至今我们还不知那究竟是个啥子……”说着说着,下课铃打响了,意识到扯远了,他不好意思地拍拍自己那光秃秃的脑门。我们抱之一笑,不会有丝毫怨言。我们认为那才是地理,人的地理!

我们称孙老师为“孙先生”。

早上六点,学校准时召集跑操。我们班总是提前到了,坐得整整齐齐。眼下每日的地理小课堂。孙先生与我们席地而坐,指着太阳:“今天是4月3日,现在五点五十,刚出太阳,现在正处于春分至夏至日之间,昼长夜短,今后两个月,你们将会越来越早地看到太阳……”这样,两年来,孙先生每天对着太阳为我们讲课,从不缺席,那一轮太阳,被我们翻来覆去分析了一千多遍。

孙先生说:“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考得很好,唯独地理一科,拖了班级的后腿。晚自习,孙先生叫我拿着试卷出去,我感到很难为情。

“这次题很简单呐……”孙先生意味深长地说。

“是很简单,可是……我……”我低下头,沉默不语。

“来,卷子拿来让我看看。”

我把卷子递给他,他扫一眼第一面的大红对勾,目光定格在最后一题10分的简答题上,因为我被扣了8分。题目是“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地理的认识”。

我写的答案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终于明白了地理的含义,它不仅是土地的地理,更是人的地理,我得以通过地理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祖国的日益壮大,变得越来越爱国……”孙先生从头看了一遍,又回过来再看一遍,点点头说:“很好,很好哇。”

他把卷子还给我,用粗大的手掌拍了拍我的肩膀:“记住,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应试型人才,我也从不培育应试型人才,不要过分在意这一次的成绩,要坚持自己的看法呀!”我终于敢抬起头正视孙先生,只见他眼神中充满了坚定,我也坚定地点了点头。

“左图右书!”这是他最后一次对我们说这句话了,上完这节课,我们就要升入初三了,就不再有地理课了。

“同学们,这节课不讲课,我们画画!”全班瞬间沸腾了,都听话地撕下一张白纸,看孙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好,大家现在跟我一起画。”说着,他拿起一根红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只大公鸡的轮廓,我们这才明白,原来是要画中国地图!于是,我们郑重地拿起笔,跟着孙先生一起画,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下笔,将每一个海域,每一座岛屿,每一处国界线,都标注清楚,在最后的时刻,他深情地在东海海域中添了最后一笔,写下“钓鱼岛”。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孙先生说:“同学们,知识会淡忘,可国,不能忘啊!”

孙先生得肺癌的事情,是班主任告诉我们的,那时我们正处于初三的冲刺阶段。

班长发起募捐活动,并号召每一个人为孙先生写一段话,派几个代表送过去。那天,我也去了。

孙先生鼻子里插着管子,手上扎满了针。看到我们,他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我们在他床前坐下,他握了握每一个人的手,收下了我们的卡片。当我们把钱递给他时,他摆了摆手:“卡片我收下,钱我不要,我今后也用不了了。”

我们都哭了出来:“您会好的!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是呀,每天的珠峰上都覆着冰雪,每天的吴哥窟前都聚着游客,每天的湄公河里还来往着船只,每天的洞庭湖上还飘荡着清风……

孙先生还是走了。

我们在孙先生铺就的路上,继续前行。

大巴文章2:路与我的人生

文/吴明

坐在高速奔驰的大巴车上,眼前的一座座青山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在我的眼前快速闪过,让我不觉地陷入短暂的沉思。时间过得真快啊,七年了,我已然在陕北的这片热土上工作生活了七年多了,这些年,我见证了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我个人也得到了成长。

我家在铜川的一个普通农村,小时候记得最为熟悉的话就是“要致富,先修路”,这种路的情怀在我幼小的心中便扎下了根。随着年龄的增长,快速发展的公路给人民带来的丰厚回报,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决心做一名交通人,在公路的发展事业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大学时,我坚定地选择了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也顺利到了陕西交通建设集团公司绕城分公司实习,实习期间顶岗路政员从事连霍高速陕西省境内西宝高速和西潼高速的“四改八”改扩建施工车辆分流保畅工作。由于刚从事工作,并且是自己喜爱的职业,一天在高速公路顶着烈日从上班指挥车辆到下班都不觉得累,虽然整个人的脸和胳膊晒黑了,但心里却更亮了。那种激情到现在想起来我都会感到热血澎湃,回味无穷!

等到施工完毕,我们这批实习生在集团公司按照户口所在地就近的合理原则进行了分配,我被分配到了延靖分公司。由于长这么大都没有去过延安,感觉自己一个人突然要去这么远的地方去工作生活,想到了一个人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心理突然纠结并害怕起来。但是等来到延靖分公司报道之后,热情的人力资源科领导对我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后将我安排在了延安北收费站——是延靖高速距离铜川最近的一个站,并且还将我的饮食起居安排的妥妥当当,当时的我一下子就把心放了下来,感觉回到了家一样,没有任何的落差感,陕北人的热情和豪爽一下子就将我孤独的内心融化了,我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以后就扎根到这里了。

工作上,刚开始由于人力资源科领导对我信任,我被临时借调在人力资源科从事了半年的职工档案的归档和整理工作;该项工作完成后,我又被借调到集团公司路政二支队从事集团大件运输车辆的申报、批复工作和监护通知单的办理等相关工作,交流了大概半年多的时间,我调回延安北收费站从事了一线治超工作,由于各方面工作都比较勤恳努力,没过多久就被收费站任命为治超班长。这一干就是三年,2014年过年后,因为工作需要我被借调到安塞管理所沿河湾收费站办公室工作至今。由于我求真务实和事无巨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并于2015年被评为了集团公司的先进个人,我知道这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

七年多的工作生活,不仅让我深深扎在了延靖分公司的大家庭中,也使我深深爱上了这片黄土地,更重要的是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2012年我结婚的那一年,妻子为了支持我的工作,毅然放弃了好工作和优异的生活环境来到延安。2013年8月,我们的儿子出生了。儿子出生后,由于妻子的工作比较累,我的工作性质又顾不上家,因此看到妻子忙里忙外的辛苦操劳和为我做出的种种牺牲,更加坚定了我在工作上努力拼搏的信心。虽然在外人看来背井离乡很辛苦,但是我们挥洒的都是幸福的汗水。

想想这过去的七年多,我付出了许多,但高速公路回报我的更多。正是有了高速公路这个大家庭中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才使得我的人生轨迹少走了许多弯路和回头路。没有走上社会时我是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走上了社会后是高速公路这个大家庭教会了我如何去好好的生活。

客车快速的穿过一个个隧道和桥梁,我不禁心里泛起了一丝自豪,一种交通人才懂得的自豪。正是我们这些一个个交通人默默地付出,才有了今天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网,才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高速公路带来他们“货通天下”实惠,共同走上了富裕之路。想到这些,我又看了我怀中正在熟睡的儿子,眼神又坚定了许多!

大巴文章3:爱情鸟

文/肖龙

一日小雨,大巴车在崇山峻岭中缓缓前行,我们前往陕西洋县华阳古镇采风。同座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是洋县本地的一位文化名人,他娓娓而谈,不停地为我介绍洋县的地理风物和人文历史,不急不缓的语速潺潺如车窗外菲菲的秋雨。只是很遗憾,我竟然忘了问其名姓,只能称其为老者了。

“看,这里就是朱鹮的发现地!”老者指着窗外远处的山峦。

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苍翠的松柏和隐隐的山峦,掩映在如白练、如炊烟一般的云雾之中。近处是一条溪流,自我们正在奔去的方向而来,一路向我们来时的方向流去。

前一日,我们就已经到洋县朱鹮保护生态园参观,近距离看到了朱鹮。但若想觅得它们的踪迹,需得在其栖息地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旁静候,它绝不会负你之约,娉娉婷婷,在你的身边飞来走去,自由自在地觅食,戏耍。

“朱鹮振翅一飞,特别漂亮,简直就是神鸟!”谈到朱鹮,老者满面悦色,激动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是的,生态园里的朱鹮,在人工繁育基地的树丛间飞来飞去。那神态,疑为天外飞来的一个优雅舞者,舞动着粉红色的水袖。朱鹮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类,它通体羽毛红色和白色为主基调,整个面部包括喙、脚皆呈鲜亮的红色。当它凌空飞起,双翼展开如初燃的火炬,由白而红渐变的色彩在其翼下写意一般地铺展。唐朝诗人张籍在《朱鹭诗》中写道,“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同时代的大诗人刘禹锡也在《吐绶鸟词》中描绘朱鹮优雅的神态,“赤玉雕成彪炳毛,红绡翦出玲珑翅。湖烟始开山日高,迎风吐绶盘花绦。”

老者如数家珍一般,给我介绍着为什么全世界朱鹮都几乎灭绝的情况下,独独这里的秦岭腹地,还保存着7只朱鹮。朱鹮素有“东方宝石”之称,对生活栖息地的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对此刘禹锡曾言:“四明天姥神仙地,朱鸟星精钟异气”,想必非神仙之地不能生存,足见其对栖息地的“挑剔”。这样似乎注定了它此后几乎走向灭绝之路的命运。

当历史的车轮极速驶入二十世纪以后,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疯狂的森林砍伐、盗猎、战争以及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人类用双手一点点摧毁了朱鹮的家园,无家可归的朱鹮大面积死亡,种群越来越少。1981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秦岭深处姚家沟一株树上发现了一对朱鹮夫妻和3只幼鸟,另有一对成鸟,成为人类拯救朱鹮最后的希望。今天,朱鹮在中国的保护与繁衍已获得空前成功,总数量达2000多只,活动范围已达1.3万平方公里……

朱鹮还有一个令人心旌神摇的别名——“爱情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人类常常会用鸳鸯、蝴蝶、大雁、天鹅等来比喻爱情。其实,朱鹮对爱情的忠贞是许多鸟类都不可比的。朱鹮崇尚“一夫一妻”制,假如一方配偶不幸死亡,另一方在未来的余生里,将始终不渝地坚守着最初的爱情,满怀着对已故配偶的无限哀思,在那高高的树枝上曾经温暖的巢穴里,独自面对未来的岁月,绝不会再与别的鸟婚配,直至死亡。

正所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于一只鸟来说,这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更能让人类为之慨叹、折服!

大巴文章4:还是那座海中的城

文/兰草ygl

从维也纳乘大巴车去威尼斯那天,阳光灿烂,清风习习,远处朵朵白云在蓝天上浮游。大巴车穿过一条又一条隧道,越过一座又一座连接峡谷的高高的天桥。车在山谷里穿来穿去,海在车窗外时隐时现。威尼斯确是一块天赐之地,“以河为街,以船代车,处处街巷绕碧水,家家都有图画中”。

四年前我曾来过这里,海水依旧还是那么蓝,空气依旧还是那么清新,一切都像透明的。那弯弯曲曲的小巷还是被操着不同语言络绎不绝的游人挤得满满的。有人和我一样,在开心在看着成群成群的鸽子觅食,在不断变幻的水中教堂、民居、小桥还有那摇橹的“贡多拉”小船前中拍照。

记得那次,我是伴着秋天的落叶来威尼斯的。记忆里,威尼斯明明朗朗的蓝天、白云下,水的柔和与建筑的硬朗浑然一体,拱门、教堂、圣灵,在虔诚地创造着奇迹。我记得当时用了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威尼斯:“横纵交错的水巷,像一张用绿色水带纺织的网,如同一座诱人的迷宫”。可走过后迷宫究竟是怎样的线路都忘记了,或者说是混在一起了。

我第二次来威尼斯,又是脚步匆匆,大半天的时间,我想看圣马可广场,想看百折千曲的水中小巷,是为了再一次找回那种徜徉着生活锁碎情节的梦幻般的温馨?

乘船游览威尼斯,船头徐缓地犁开盈盈碧水,环抱两岸和街景逼视而不,威尼斯画廊般的建筑精华收尽眼底,满目美妙浪漫的氛围。

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是威尼斯辉煌的象征,始建于9世纪,直至15世纪才完成内外装饰工程。建筑框架吸收了拜占庭、哥特式等建筑艺术的精华,其成本之高,艺术之精湛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上次来,真想走进教堂,观赏一下屋顶与墙壁满是碎玻璃嵌成的非常肃穆的画,用脚步丈量一下颜色花样种种的大理石地面,登上钟楼俯瞰在绿波中荡漾着的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的庄严华妙兼而有之的景色。当时正值教堂维修,门前被一些木架子挡住,让人一点心情也没有。这次来,坐着中巴车从维也纳赶到这里,往返路上耽搁的时间比在此停留的时间还长。

圣马可广场的主人是圣马可教堂,不远处就是可以登足远眺的钟楼,新老衙门两幢三层楼房,许许多多的白石拱门,与教堂的圆顶相衬。楼下一层是各种礼品店铺,店铺四周气势恢弘的连体拱廊森严伟丽。广场上的洁白、浅灰色的鸽子,密密麻麻地聚在一起,飞起来遮天敝日,与广场上空悠扬的管弦乐一起,带给人一种欢乐、轻松、和谐的氛围。

圣马可广场的巨大魅力不仅在于其如此精雕细刻艺术成就本身,更在于一代又一代威尼斯人千余年不停地扩建、修复和装饰的非凡耐力。

威尼斯的水巷,住的大都是居民,偶尔也有教堂。房子大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河岸两边人家得天独厚,家家有门临河,户户备着小摩托船或游艇。那些高架细长窗的传统欧式建筑,由于地基逐渐积淀,加上海水的浸蚀上涨,墙的颜色已经削落,底层已经人去屋空了。对此让人难免有点感慨万千,似乎有种与时间对话,与古人交流的味道。远观近赏临水而居威尼斯人的生活情趣,别有动画般的诗情画意。

我和同伴一起,从圣马可广场的钟楼拱门钻进马尔扎雷商业街,挤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在狭狭窄窄横纵交错的商道上匆匆浏览。威尼斯自产的产品不多,首当推崇的是玻璃制品。在马尔扎雷商业街一幢小楼里,我们参观了一家玻璃制品工艺店。亲眼看目睹了玻璃工匠娴熟快捷的表演,亲身感受了玻璃工艺的奇妙。

玻璃工匠先是从熔炉内取出熔融得一团红红的玻璃,搭上管三吹两吹,制品的雏形就初现了,然后再用不同角度的转吹,一匹腾空飞跃的玻璃马瞬间就完成了,我们欣赏得如醉如痴。

作坊里面是玻璃工艺品商店。一件件造型别致、玲珑剔透的玻璃工艺制品,让你有种置身于水晶宫般的幻觉,如同瑶池美玉般令人眼花缭乱。玻璃工艺品的价格一般从几十美元到上万美元,当然这不是普通玻璃制品所企及的。

威尼斯的假面具也堪称一绝。造型奇特,想象十分丰富,摸起来有种纸和陶混合的质感。似乎与国内的京剧脸谱相似,但又另有一番韵味。商业街的店铺里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假面具,既高深莫测,又滑稽可爱。

不知不觉走到了里亚尔多桥旁,顿时生出一丝敬意。这是因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广泛流传而蒙上神秘色彩的桥。想当初我对威尼斯的认识是从《威尼斯商人》开始的,确切地说是从里亚尔多桥开始的。

威尼斯人在亚得利亚海上创造了无可比拟的一方水土,而那浩大深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就沉淀在这一片片昔日梦幻般的空间里。有人说,里亚尔多商业街的生意如此火爆,是莎士比亚和他的《威尼斯商人》在起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及文艺成果就是它的附加值。实事求是地说,威尼斯本身并不以拥有现代艺术家而知名,但每隔一年,当代艺术就会以比耶纳勒艺术展的形式对威尼斯进行一番冲击,除了雕塑、绘画外,还涉及建筑艺术、戏剧、电影、音乐等方面。似乎在提醒人们,威尼斯并非只有一些古老的宫殿,靠过去支撑着。

当艺术与商业联手,共同给这古老的水城注入生机和活力的时候,聪明的威尼斯人将艺术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有的商店、旅馆、咖啡馆,常常把着名作家、画家或长或短居住过、休息过当作高朋满座的招牌,当然最生动最真实的故事还需从那些奇特的细节说起。

有人说,在威尼斯大多生意兴隆的地方都有文学家、艺术家的影子。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世界上各种肤色的人不仅仅是冲着威尼斯的水巷来的,其文学艺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不知掏空了多少慕名而来威尼斯游人的腰包。

记得里亚尔多桥下就是市政厅,那次来,我们去接受市长的拜会就经过此桥,本想走近再睹它的风采,却发现集合的时间已到。相似的建筑、相似的水道、相似的拱桥,一时让人有些迷失,找不到返回的路径。我不会讲英语、意大利语,好在地球上地名的发音是一样的,圣马可一词让我眼前突然一亮,以最快的速度,终于回到了圣马可广场,走出了那张用绿色的水带编织的网。

威尼斯是一座美神。如果有机会乘飞机从空中鸟瞰,蓝天下的水城象朵奇丽的睡莲,浸泡在亚得利亚海湾,更加姣艳和壮美。离开威尼斯多日,我仍然深深地感动在那种被文学艺术浸润过的沧桑岁月和历史遗迹之中。

大巴文章5:零落的记忆,散落了一地的伤

文/黯淡灰羽

一辆大巴驶来,莫明的伤感,预感——是他!那天真可爱的面孔隐现,我窥望——是他!他冲我甜美一笑:姐姐!我遮门落了泪……你知不知道,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回忆曾经的孩子王……勾起了无限尘封回忆……

装做不在乎,却哭的绝望,我知道,自己不论多悲伤,不能去打扰别人,你没这个权利……

QQ,习惯了隐身,沉默,因此,你从不主动找我,时间长了,就淡了,指隙间,时光老人已经把那曾经抹去,记忆已空,美好已逝……

淡淡的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唯美的、伤感的、刘莲莲、怀念了,终抵不过一句失去了、逝去了、忘记了……

春着的小,也未曾拥有妖娆,自己的伤,自己的痛,自己的悲,自己的凄……

独自躲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有时迎着黑夜逆风而行,不落泪。

人生多惆怅,陪我的是3情:亲情,友情,爱情!爱情,不相信真爱与永远,所谓的男女情深,空话,遥不可及;友情,看透了虚伪,利用,空虚的心已无法填充;亲情,永远的依靠,永远的小窝,可是,总有一天我将离开它,身不由己,独自翱翔……

伤心了,自己配自己,无数的伤感自己知,自己抱抱自己,至少还有人爱自己!聆听花开的声音,以为是美好,却终是凋零……

街道的碎屑满地,车站的你拥我挤,终是旁观者,心动的声音,心痛,终是无衷……现在只能是视而不见、蒙蔽双眼……

为了自己不受伤,心开始萎缩最后凝成一个点,再也乘不下许多……大脑也开始空白、即已开始泛黄、神情开始麻木……

于是,错过错过错过……从不限制自己的想望,灵感突现,胡思幻想……只是莫名落泪,心在滴血……

推开心门,曾经的一切历历在目,如今,却只剩人性的冷漠、心神的冷淡,痛得一塌糊涂……

永远不能放纵太多……我一直在自己骗自己,告诉自己我可以,为了心中的那份梦想,一直不停留、不回头,我告诉他别等我,他就真的不回头了,最后只留下我自己一人在原地呆立沉迷……

一回头,才发现自己已是走向万丈深渊,丢掉了昔日的翅翼,无法飞翔……懊悔已迟,追寻新天地!

太阳照常升起,我的心却凄凉无比、我的世界充满阴郁!在黑夜中迷失自己,梦神将我召唤,将我的力量吸取,只剩驱壳而已……行尸走肉一场,梦一场,期待梦醒时分,树长青!

压力太大、想得太多、伤的太深、原本青春易逝,无影无踪,随风飘,吹过四方……给我一巴掌,前方路在何方?梦在远方,遥不可及,追……亡心的归际,花逝的记忆,躲闪不及,身心俱疲,只能面对!

大巴文章6:零落的记忆,散落了一地的伤

文/黯淡灰羽

一辆大巴驶来,莫明的伤感,预感——是他!那天真可爱的面孔隐现,我窥望——是他!他冲我甜美一笑:姐姐!我遮门落了泪……你知不知道,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回忆曾经的孩子王……勾起了无限尘封回忆……

装做不在乎,却哭的绝望,我知道,自己不论多悲伤,不能去打扰别人,你没这个权利……

QQ,习惯了隐身,沉默,因此,你从不主动找我,时间长了,就淡了,指隙间,时光老人已经把那曾经抹去,记忆已空,美好已逝……

淡淡的续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唯美的、伤感的、刘莲莲、怀念了,终抵不过一句失去了、逝去了、忘记了……

春着的小,也未曾拥有妖娆,自己的伤,自己的痛,自己的悲,自己的凄……

独自躲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有时迎着黑夜逆风而行,不落泪。

人生多惆怅,陪我的是3情:亲情,友情,爱情!爱情,不相信真爱与永远,所谓的男女情深,空话,遥不可及;友情,看透了虚伪,利用,空虚的心已无法填充;亲情,永远的依靠,永远的小窝,可是,总有一天我将离开它,身不由己,独自翱翔……

伤心了,自己配自己,无数的伤感自己知,自己抱抱自己,至少还有人爱自己!聆听花开的声音,以为是美好,却终是凋零……

街道的碎屑满地,车站的你拥我挤,终是旁观者,心动的声音,心痛,终是无衷……现在只能是视而不见、蒙蔽双眼……

为了自己不受伤,心开始萎缩最后凝成一个点,再也乘不下许多……大脑也开始空白、即已开始泛黄、神情开始麻木……

于是,错过错过错过……从不限制自己的想望,灵感突现,胡思幻想……只是莫名落泪,心在滴血……

推开心门,曾经的一切历历在目,如今,却只剩人性的冷漠、心神的冷淡,痛得一塌糊涂……

永远不能放纵太多……我一直在自己骗自己,告诉自己我可以,为了心中的那份梦想,一直不停留、不回头,我告诉他别等我,他就真的不回头了,最后只留下我自己一人在原地呆立沉迷……

一回头,才发现自己已是走向万丈深渊,丢掉了昔日的翅翼,无法飞翔……懊悔已迟,追寻新天地!

太阳照常升起,我的心却凄凉无比、我的世界充满阴郁!在黑夜中迷失自己,梦神将我召唤,将我的力量吸取,只剩驱壳而已……行尸走肉一场,梦一场,期待梦醒时分,树长青!

压力太大、想得太多、伤的太深、原本青春易逝,无影无踪,随风飘,吹过四方……给我一巴掌,前方路在何方?梦在远方,遥不可及,追……亡心的归际,花逝的记忆,躲闪不及,身心俱疲,只能面对!

大巴文章7:杏山野趣

文/孙仁谦

大巴出了张店,一路南去,细细瞅着路旁一闪而过的路标,过了淄川,又撇开了博山城,大巴一头扎进了深山,一始,山矮路缓,路上车流如织,渐渐地,山一座座在眼前突兀地立了起来,把一条带子似的公路裹挟着,一会儿甩向左,一会儿拽到右,沟也深起来,一眼晕晕地见不着底儿,心却悬着了,一个个闭紧了嘴,唯恐叫出来,惹人耻笑。

路更窄了,一股细绳子一般在山上缠来缠去,就在我们疑心是不是在考验我们的忍耐力时,大巴一拐,进了一个依山而建的村子。到了?车却穿村而过,又摇晃颠簸了一会儿,把车下这条土路走尽了的时候,终于不走了。

下车来,抬眼望去,一条坑坑洼洼的石子路,拧着身子漫坡而上,满坡皆是树,错眼中见到了几栋民房,藏在树中,或窝在石后,惹眼的是,这儿那儿挂着一只只红灯笼,在风中摇曳,灯笼上拉着几个黄字,杏山新庐。

这就是杏山了,心中有了点失落,说不上为什么。

一行人拖拉着行李,一步逐着一步蹒跚而上。已经很久不走这石子路了,脚怎么也走不到点儿上,不是踩翻了石头,就是拱进了石头缝儿里。回身看去,人就像是在这山路上扭秧歌,却怎么也走不到一个点儿上,就觉得有什么在找别扭。

总算是上到了山腰了,那一栋栋躲闪的房子,现在一一闪身而出,人就近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被分进了这些民房里。

这儿原有一个村子,叫朱南村,后来村民大都搬到山下了,房子留下了,简单装修了一下,供来客们居住,山上就开发成了一个简单的旅游区。

累坏了,就简单吃了一点儿东西,在各自的屋子内休息。

不觉间,夜来了,夜色一点点漫上来,水样的侵占了沟壑,谷底,又把触须试探着伸进了屋角床下,然后就一寸寸地长,不经意间,就把你围了起来,一涌一涌地拍打着,就像一首眠歌,醉透了你的身心,忘了今夕何夕。

虫鸣潮起来了,扑面而来,一团团的,分不清点儿,辨不了个儿,就那么混沌着,颤动着,一下就把你打湿了,浑身说不出的疲软,欲语还休,就想逃吧,逃吧,却一直迷在了逃的路上。

鸟儿挂在夜的枝杈上,这一声那一声,就像是给虫子伴奏,忽而扇动一阵翅膀,把夜划得一荡一荡的,无声了,就无形了,一会儿又在远处叫响了,思绪就跟着飞了,却怎么也画不出那个所在。

洗洗睡吧,枕着虫鸣,盖着夜被,一步就走进了无我无知之境。

夜一抹抹被剥净了,身子一裂,亮色就从夜的灵光之处一闪而出了,一弱一弱地燃着,忽儿一抖身子,一长而大。

鸟儿吵翻了天,一股脑儿倾泄而来,农家的鸡鸭,也在表达着自己的存在,一座山就陷进了一个大嘴巴子里了,不由得颤动着。

这个时候,谁还在屋子里能呆得住?于是,就溜达着往山上爬。

上山的小路很多,缠绕着攀缘着一拥而上,不知去向哪里。踌躇了片刻,就近拣了一条走去。

路,多少平整了一些,不过,还是歪扭曲折,一会儿没入了野草内,一会儿钻到了杂树后,几时疑无路了,哪知弯腰拱过一片林子,路已在前好好地躺着呢,鸟儿一直在树上拌着,叽叽咕咕,或引颈长歌,实在不知在闹什么。

山坡上,石头缝里,一律是草,或者是树,密密匝匝的,不见一点儿泥土,杏树居多,不过,杏儿是没了,只一棵棵树在绿着,再就是枣树,柿子树,等等,大多是野的,挂满了果实,很是诱惑,可中看不中吃。不知间,就爬到了一个山顶,抬眼一望,山路一径歪斜着牵出了一座更高的山,沟深谷立,无声而起回音,就怯了,回身寻下山的路。

一望,山下竟有一片庄子,薄雾轻浮着,一声声狗吠鸡啼,此起彼伏,晨光闪着一刺一刺的波影,一会儿,庄子萌动了,起了一股子若隐若现的嗡嗡声,辨不清什么在响,只那么混沌着,酝酿着,能说不出来的都不是答案。

下山的路也是很多,我不知那些路能通到哪儿,我只是沿着山路的路又退了回来而已。

我缺少了去走一条完全陌生的路的兴趣和能力了。他们呢,一个也没见到,也许都散在了这大山里了吧。

大巴文章8:非去不可的景区

文/王志锋

乘大巴到达牛背梁山顶,远处被白云薄雾环绕的山峰尽收眼底,阵阵冷风袭来,翩翩白云掠过,记忆中诗仙“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的诗句要从胸中蹦出。此时我实在说不清是对龙脉秦岭的敬畏?还是投入大自然博大怀抱的惬意?或者是对天才诗人为秦岭写下不朽诗篇的五体投地?反正我来了!来了,就要体会一次“云横秦岭家何在?试登秦岭望秦川”的心绪。

两山之间是幽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游览的路径沿峡谷流水的方向向下延伸,一路走过,有拱形的仿古廊桥、有摇摆晃动的吊桥、有大理石铺就的台阶、也有在天然巨石上开凿的路台。走到峡谷较为宽阔的地带,两边的大山被茂密丛林的绿色覆盖,满眼青翠,一派生机,完全看不见山体凹凸的表面。丛林上空的飞鸟不时地自由盘旋,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仿佛是在欢迎来此旅游的男男女女和老老少少。浓密的树阴、阵阵的凉风使你爽得痛快。道路旁有多处供游人歇息的石桌石凳,也有人们在这享用自备的美味野餐。

峡谷中的水流沿河道顺势而下,形成的大小瀑布有七八处。大的瀑布虽不必夸张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可这里大的瀑布也有十多米高。瀑布顺着巨石间的沟槽飞流急下,犹如空中飘舞的白色哈达,哗哗的水流声悦耳动听。瀑布的下方形成一处水潭,水潭底部的石块清晰可见,一群人们在水潭中嬉戏玩水,美哉!乐哉!

最险峻最刺激的是葫芦峡,峡底水面呈葫芦状,宽处约五六米,长约二十米。若不是人工修筑的水中蘑菇状的石柱,人们是无法通过的。从这里经过,很像僧人练功时在走梅花桩。葫芦峡两边是高几十米、鬼斧神工般的巨石,上端合拢,露出宽约1米的不规则罅隙,峡谷间光线黯然,石头的表面布满了薄薄的水层,不时向下滴着水滴,水滴落入潭水发出洪钟般的滴水声。小心翼翼地走过这里,心中顿生恐惧,不由想起东坡居士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生动描述。好在可以抬头仰望,那“一线天”的光亮,给人以向往和鼓励。

大巴文章9:磨刀石

文/徐宇

在我故乡大巴山里,家家户户屋前会放置一两块磨刀石。主人精心在山坳里挑选回来,一块石头质地砂粗,用于大的钝器刃口的毛料打磨,另一块石头质地砂细,用于刀刃口锋利打磨。青青的磨刀石,来自于层峦叠嶂的大巴山里,还可以做石磨,坚硬结实,日晒夜露永不风化,默默地陪伴着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

故乡人是离不开磨刀石的,一代又一代的故乡人对磨刀石怀有深深的感情。别小看一块接近于原始的石头,却能改变现实生活,完全征服了故乡的贫瘠,这是文明也是进步。我们生活在大巴山里的娃儿,谁不是围着爷爷婆婆磨刀长大的?磨刀不能干磨,旁边得放一盆水,一边磨时一边往刀口上“抓”把水,钢刀才不会退火,这是故乡人的智慧。刀口像一根弦,在爷爷双手中变得美妙起来,经过无数次来回的打磨,渐显锋芒,爷爷心里有数,就用他的右手大拇指轻轻地在刀口上一探,这是测试刀是否锋利的绝活。我们住在老屋的几个穿开裆裤的儿娃子,对爷爷这一招感到无比好奇,心里痒痒地,跃跃欲试。当我们偷偷地接触刀口时,爷爷怒气冲冲地呵斥,他唯恐锋利的刀口会划伤我们,使出他最拿手的“好戏”震慑我们这群调皮鬼,他的手说时迟那时快地伸进我们某一个儿娃子的裤裆里,说要把裆里的“虫虫”割下来喂猫儿,当场吓哭被揪住“虫虫”的儿娃子,霎时我们成了惊弓之鸟,落荒而逃。

上中学时,我读到《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不用老师解释,我就已经领悟到那种磨刀的氛围,欢快而又激动人心的霍霍磨刀声,让我感觉到绵绵的幸福在心海里滋长。长大的我,自然也少不了磨刀。爷爷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我,他似乎感觉到我内心的急切,对我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知道这是爷爷出自于内心的对我鼓励与鞭策。在那不紧不慢的节奏里,我的思想已经完全脱离了那死板的物理动作,而是一种信念和一种精神在肉体和灵魂里升华,引起我心中的共鸣。我感慨:做人,就得要像磨刀石一样。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老屋扩建,石匠们将爷爷的磨刀石深埋屋基之下。那时爷爷已经病逝了,沉重的担子压在父亲和母亲的肩上。爷爷生前非常牵挂父亲,没有手艺挣钱,膝下四个儿女得成家立业,与他的另外5个儿子家境比,贫富悬殊很大。爷爷对父亲的担心,这种感受我已经完全能够懂得了。有时候,我看见爷爷与父亲对坐在一起嘀咕着什么,我的眼眶自然地会淌出泪花来。家里没有磨刀石了,我们只有跑到邻家磨刀石上打磨,不方便得很,一个小小的磨刀石,父亲都没得空闲去弄,看来爷爷担心得很有道理。

社里的丁石匠是个好心人,他主动叫父亲去跟他学打石头,父亲去的头几天,就给几家人弄磨刀石,然后背回去安好,工资与大师傅们一样,父亲挣了不少的零花钱。我家也需要磨刀石,父亲顺便在石场里背回两块,在屋前的一棵核桃树下支起来,距地三尺,旁边还弄了几个石凳。磨刀者可以坐在石凳上,不再弯腰驼背地磨刀,父亲的磨刀石,一幅完美的杰作。

改革如和煦的春风,吹进大巴山深处,故乡一片生机勃勃。商场里日常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家家户户买上小巧玲珑的双面粗细磨刀石,或者小型磨刀机,磨刀快捷得很。那棵核桃树已被虫钻死了,只剩下枯萎的枝干,磨刀石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腐烂落叶,上面长满了茂密的狗尾巴草。面对废弃了的磨刀石,我耳边又传来父亲大声喊着号子,眼前浮现出父亲高举着大锤,一锤紧接一锤,吃力地砸向坚硬的大青石,不知砸了多少锤,不知流了多少汗,父亲才砸出一个坚硬的磨刀石来。父亲铿锵的锤声和撕心裂肺的号子声,荡涤我的心魂。父亲很努力了,他得到了幸福,如今健康快乐地生活着,地下九泉的爷爷也许不再牵挂了,父亲提着酒端着肉常去坟前祭拜他。

磨刀石,一册无字的书。它清晰记录着故乡人的苦楚与甜蜜,辛酸和幸福。曾经贫瘠的土地,变成美丽富饶的乐园,父亲说现在的大巴山不是他曾经用力时喊出的号子,真的改变了,真的变美了。父亲的真心话,打动着我,召唤着我。近一个月前,父亲电话里叫我回去尝新鲜包谷。我回到老屋,父亲早已等候在磨刀石台前,他在上面摆着一盆煮熟的嫩包谷和一壶浓浓的老鹰茶,望眼欲穿地等待着我的归去,眼前的这一幕,让我百感交集,无所适从。

母亲对我说:“二娃子,你老汉昨天晚上就把这磨刀石台清洗得干干净净,他说今天要和你在这里冲壳子。”我看着满脸笑容的父亲,心里释然许多。我心里一热,泪花盈眶而出。坐在磨刀石台前,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我想起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爷爷、父亲还有我,深爱着故乡大巴山,没有怨言也没有自卑,就像磨刀石,默默地奉献自己,让更多的人闪光和辉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