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散文

请欣赏初七散文(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初七散文1:故乡忙罢会

文/赵刚

农历六月初七,是我的故乡西安市长安县高桥乡(现属沣东新城高桥街道办事处)曹坊村一年一度的忙罢会日。

忙罢会,又叫过会,兴起的具体时间,连健在的老人也说不清楚。据传,很久以前,信息闭塞、常年辛劳的庄户人为了缓解生存压力,联络亲友感情,在长安、户县、周至、灞桥及周边农村兴起“忙罢会”这个习俗,并迅速蔓延,沿袭至今。

忙罢会,顾名思义即夏收大忙结束以后的聚会。会期以村为单位约定俗成,雷打不动。会期集中在农历六月初至七月上旬间。这段时期夏收完结,秋播已毕,暂闲的农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在忙罢会这天欢聚一堂,分享劳动果实,互通生产经验,交流生活信息,互致美好祝福。

忙罢会之郑重和隆重堪比春节。早在过会前的三五天,主家便早早地张罗起待客事宜:打扫庭院屋舍、购买烟茶干果、自酿稠酒醪糟、添置碗碟杯盏、配备菜蔬蛋肉、筹借板凳桌椅。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是磨新面,让亲友们在品尝新面做成的罐罐馍、臊子面的过程中,分享主家汗水的结晶与收获的喜悦。相反,如果未能让亲朋品尝上当年产的新面,则是一件遗憾和愧疚的事情!据老人讲,曹坊村的忙罢会会期最初定在与传说中的鹊桥相会同日的农历七月初七,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家日子苦、粮食紧,新麦子收成后,不等维系到过会那天便早已精光,只得东凑西借少许麦面和杂粮招待宾客,事后为自己薄待亲朋而愧疚得无地自容,基于此,将原定的忙罢会期提前至六月初七,从而实现了农户用新粮招待亲朋的愿望。

忙罢会当天一大早,各路亲朋穿着节日的盛装,或夫妻双双,或子女成群,臂弯里挎着蒸馍果蔬之类丰富的礼品,嘴里唱着“祖籍陕西韩城县”之类铿锵的秦腔名段,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向过会村庄的亲朋家汇集而来。老亲纷至,新戚沓来。于是,往常宽绰的庭院在满座高朋的充塞下,顿时显出紧紧巴巴。而往往此时,主家脸面上便特别有光,人多气旺,遂忙不迭地高声吆喝小辈儿:“快去,再到邻家多腾几条板凳来!”

过会最热闹的环节当属坐席。宾客们八人一桌,自由组合。一碗稠酒下肚,两筷肉菜入口,话匣子便纷纷打开,忽而农业生产,忽而家长里短,忽而色舞眉飞,忽而惋惜慨叹,喜怒哀乐绽在庄户人的脸上,宽厚善良种在庄户人的心田。这里没有趋炎附势,只有满腔热忱;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将心比心。乡音如歌,越说越敞亮;浓情似酒,越品越醇香。

初七散文2:追忆我的岳父

文/高兆海

今年正月初七,87岁高龄的岳父高宝连在患脑梗卧床一年后不幸去世了。想起去世时他消瘦、安详的面容以及他平凡、艰辛的一生,我不禁潸然泪下。

岳父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古人云:“百事孝为先”。他原在辽宁锦西县机械厂(现葫芦岛市)工作,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毅然提前退休回到家中,精心照料父亲8年有余,没有怨言,更没有与其他兄妹攀比。洗衣、做饭、端屎、端尿,无微不至。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3000多个日日夜夜,其艰辛可想而知,他是村民口中的“孝子”。

岳父又是一个勤劳、俭朴的人。岳母去世距今已有25年了。这些年中,儿女们多次要求他随自己居住,以便照顾他。但他总是以自己身体可以,独自生活习惯了,恋家为由推脱。实际他是怕麻烦孩子。我和姐姐盖房子的时候,他那时已经60多岁的人了,仍然像年轻人那样在河滩替我们筛沙。农忙时帮我们看孩子、翻晒粮食……

每当秋后,他总是推着小车,去田野里捡拾柴草,三间北屋垛得满满的。儿子心疼,买来液化气灶具和电磁炉。虽然他都会用,但多年来从未用过,现在锈迹斑斑,无法正常使用。冬季,为了节省煤炭,他总是晚饭后让火炉自然灭掉,待第二天早晨重新点生。

岳父的生活简朴令人心酸。十几年前,有一次骑自行车摔了一次,从此不敢骑车去集市购物了。每次都是我从集市上买点菜或从家中送点自己种的菜给他。他每天仅炒一次菜,另外的两顿饭热热吃。每次我买回点瘦肉,他总是说牙疼咬不了,可能心疼瘦肉花钱多。每次去泰安儿子家,儿媳给他买上崭新的衣服,(外套、内衣、羽绒服等)但他回到家中,放在一边,却捡拾别人丢弃的衣服,洗洗后再穿。岳父对待自己就像一个“守财奴”,像作家眼中的“葛朗台”、“高老头”。然而,每当儿女们家中有事,(如:孩子考学、结婚、生病等)他慷慨解囊,从不吝啬。甚至未结婚孙子、孙女等的结婚贺礼,也同已结婚标准一样,提前发到孩子们的手中。每逢自己的生日,他除用自己的退休工资置办酒席外,还按照股份(每个孩子的家庭算一股)平均分给孩子们。春节时根据情况再分一次,仅留下自己日常生活和应急用的少量资金……在他看来,将钱财分给孩子,用这些钱做些有用的事,是最开心的。有年春节,儿女们委托我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老人的家门:上联:慷慨大方对儿女,下联:吝啬小气待自己。门心:勤诚方本色,俭朴乃高风。横批:情深似海。

岳父还是一位热心的人。年轻时,他曾有打铁的手艺,退休后对别人有求必应。给乡邻磨剪子、磨镰刀,并将磨好的工具送到他人家中。每逢遇到村民家有红白公事,他总是忙前忙后,烧水、洗碗,直到80多岁后身体不灵活了,才停止帮忙。甚至担心年轻人对死人的恐惧,与别人家的孩子一起为其已故老人守灵……

2013年一月的一天,正在吃午饭的岳父突然中风,我们急忙打120将老人送到章丘市人民医院。脑CT显示脑部大面积梗塞,昏迷不醒。两个儿子在医院守护了17个日夜,我们想替换他们休息,两人说什么也不同意。为了唤醒老人,我时常在岳父床前唱着歌:“等你我等了那么久,花开花落不见你回头,多少个日夜想你泪儿流,望穿秋水盼你几多愁……就这样默默爱着你,海枯石烂我不放手,不管未来的路有多久,宁愿这样为你守候。”渐渐地,岳父的眼角留下了泪水,有了听觉。

病魔是残酷无情的。大面积的脑梗使岳父眼睛失明,丧失了语言功能和行动的能力。儿女们购买了医院用的病床,以便岳父的饮食。最感动的是幼子高恒庆,撇家舍业,独自回家照顾自己的父亲。岳父的饮食被安排得井然有序。由于岳父小便失禁,需要插尿管,为了方便,恒庆认真观察医生的插管要领,在网上学习插管视频,并学会了膀胱消炎的方法。岳父卧床一年多的时间,身上没有褥疮,房间没有异味。长子高恒洋经常回家探望,并每月给恒庆1000元补贴家用。我和大姐则经常送去干粮、蔬菜、水果等日常生活用品及牛奶等滋补品。时间长了,星期天或节假日我则照顾岳父,让恒庆回泰安探望和休息。

岳父走了,带着晚饭的余温,走得那么突然,走得那么安详。阴霾的夜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片,大地银装素裹,仿佛上天也在和儿女们一同哀思。

村红白理事会苏、张两位大哥感慨地说:“已故老人和他的儿女的孝迹感人,这种‘孝风’值得提倡”。

岳父走了,不走的是他的精神和儿女们的思念。

初七散文3:祭奶奶

文/赵国珍

一九九九年农历九月初七,奶奶在章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平静的离开人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这个世界失去了一位平凡而朴实的劳动者,我们失去了最亲爱的奶奶,失去了最亲爱最亲的亲人。

奶奶啊,您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这个家庭,关心子孙后代。在我童年记忆中您和爷爷带着全家几十口人受尽了凄苦磨难,在艰苦岁月里您任劳任怨,为这个大家庭操劳了一辈子。我记得1961年春天,爷爷下班回家,带回他的晚饭两个黑窝窝头递给奶奶,当时我和小姑在奶奶身边,我两眼直勾勾的看窝窝头,奶奶拿起一个掰成两半,给小姑一半、给我一半,当时我几口就吃了,到了吃晚饭时,奶奶拿出窝窝头放进爷爷碗里半块,另一半给了我四姑,当时爷爷摇头不吃,奶奶说:“你在干了一天活了,不吃点干粮哪能行啊”。那是我们的晚饭就是干菜叶子和地瓜面做汤,每人一碗。爷爷为了明天上班才吃下半块干粮。奶奶却一口干粮没吃。后来生活渐渐好转了,奶奶用一双手、一双脚,推磨、耕种、劳碌,用高粱面、玉米面做成窝窝,地瓜面菜糊糊,还有我们最爱吃的煎饼养育我们长大,送我们上学读书。奶奶没有文化,但她和爷爷一起培养了一群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对社会有用人才。我们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能亲切的感受到这份情比天高、比海深!

记得1970年秋的一天,生产队晒着几万斤稻谷,天突然下起雨来,奶奶扛起铁锨就往南场跑,奶奶帮着生产队收稻谷,全身都湿透了,回到家笑着说:“粮食都收好了,不然让大雨给冲掉了,生产队拿啥交口粮,我们小队几百口人吃啥,奶奶的一生艰苦但都是那样一步一个脚印,您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家庭、无愧于社会!我们从您身上领略到了伟人的不朽风范。

奶奶您是一位文明、勤恳、忠厚、善良的老人,为赵氏家族树立了榜样,为赵家后代树立了丰碑,祖母大人,您安息吧!

奶奶您离开我们那瞬间,我们的泪如泉涌、亲人为您寝食不安,您的邻居、亲友为您叩首、有声痛哭流涕,您的儿女子孙们为您肝肠寸断、伤痛欲绝,百脉泉为您垂泪!

您一生的奋斗问心无愧、英灵千古村,几世楷模风范有德精神万代传。

初七散文4:七夕遐想

文/浦敏艳

农历七月初七。

三百六十四日的相思凝望,在这一天,此岸与彼岸的距离,化为眼眸中焦点与焦距。

一个宛如清风纯洁无比的天上仙女,是如何会看上人间朴实无华耕地为生的农夫?仅仅在牛郎抱走她美丽衣裙的一刹,便从眼眸中看到了她值得托付一生的所有价值?我总嫌人间的神话过于粗糙,粗糙到让我无法猜度,想象被禁锢的地步。金风玉露一相逢时的激动与澎湃,又是何等模样?是有初见之时的惊讶、生疏、情怯,至忘我相拥的喜悦?彼此的心跳,又是飞升至何等速度?谁去扩写这部本该复杂的神话剧幕?

农历七月的夏日星空,猎户星长长的马腿在河岸边踟蹰,守护一对千古传唱的痴男怨女。弯月如舟,露珠悄悄凝结在茄株宽叶,凤仙花儿举着毛茸茸的夹果,葡萄架下的紫色水晶凝神屏息,杳然无语,蟋蟀也被好奇心噤了鸣声,只为窃听银河仙者的帏房闺语。

云纱为帐,雾霭迷离,星落如雨,天界白色的蔓陀罗花,傲然怒放于银河两岸。收眉敛目,红唇微抿,倭堕云鬓,娇小身躯,罗裙紧裹;布衣芒鞋,朗目剑眉,挺拔魁梧,未及唤一声“女”或是“郎”,携手相拥,相诉衷情,那乌丝若隐的粉颈上可有等待已久的轻吻浅印?

天上织女,仙者似兰;人间牛郎,伟岸如山。只是若没有精神的深层交流,她,和他,谁更把谁来深深吸引,眷眷爱恋?在我看来,注重精神内涵更胜于美貌体魄的我,无法理解这其间的深层关系。是不是仅仅因为神间的班序列位秩序森严的桎梏,便让思凡的仙女更多向往人间的自由?思凡与思春相结合,一切便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无穷动力。

浪涛拍崖,黑鹊为桥,衣袂飘飘,一场夫妻相会却成为铺天盖地激流暗涌的商场战争,现代男女争相仿效化为物质现实的一场游戏。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见到人间这般争涌模样,忍顾鹊桥之时,怎么不哑然失笑?这般动力却是一个草根农夫永远无法理解,无法想象的。却不知正是他的那番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动力,带动了凡间华夏整个民族的无比崇拜。只是这样的爱情,一年相会一次的频率,如今的人啊,换谁,谁都不愿一试。

卿卿我我每日待见不够,还得时时手机、短信联系,身不在一处,要每时每刻听到声音,知晓他的想法。每夜呆在一起不够,还要挽着手儿同床共枕,呼吸你的呼吸,梦里也要相会,直到腻了,倦了,把爱情磨成了亲情,亲情包含了爱情,才能允许小小的分离!一年只见一次面?这是神仙才会干的事情,现代人,不兴这个!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