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语文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复习巩固

1. 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 读生字新词。

3. 诵读字谜歌。

二、 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 析记字形。

(1) 认读生字:行、千、庄。

(2) 教学新偏旁。

(3) 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 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 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 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 课堂练习

1. 加偏旁组词。

也------( ) ------( ) -----( ) -------( )

2. 扩词。

行( ) ( ) ( )

奔( ) ( ) ( )

3. 选字填空。

池 驰

(1)鱼儿在( )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

4.游戏猜字谜

教学后记:学生还是有些会将多音字认错。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1至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自由拼读,作好答题准备。

2、指几名中下生拼读。

3、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词语。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指名读第(1)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中等生读第(2)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填写后的两个句子,注意把填写的词语读出重音。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谈话导入。

2、自学准备。

3、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写,然后逐题讨论。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几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的、地、得”的用法。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两篇课文中出现过?

2、自学准备。

填上适当的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中几个“多么”要读出重音。

五、完成《作业本》第1至4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

识字1。

【课型】

识字课。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学会12个生字,会写生字6个。

2、难点:

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金秋时节的图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宜 实 色 华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说金秋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图画:

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季节?这什么?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3、出示句子:

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自由读课文

1、复习春天的词语: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2、那么,秋天里你有什么好的词语来说说秋天的景色?

3、自由学习秋天的词语。

4、指名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5、同桌对读,四人小组轮流读。

6、比赛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交流:

说说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是听了哪个词语才有这样的画面?

估计学生会先听懂大雁南飞、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等比较感性的词,这时可以让学生对照图片找一找。

2、自己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需要向别人请教?

3、交流有关词语,说说各自的理解,比如:

秋高气爽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四、认一认生字

1、出示生字,自主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五、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12个,会写生字6个。

2、阅读带有本课生字的短文,或同步阅读上的短文。

3、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1、生自由试读词语,读不出的问同座。

2、分组互助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二、在读中巩固生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读一读。

三、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

2、读带有生字的短文,巩固生字。

四、写中巩固生字

自己看看这些学过的字,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教师示范写,说说还有哪里不够好。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多音字"鲜"在课文中能据词定音,掌握"晨曦,炽热,凝神,纯洁"等词语,能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4,了解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的感人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用单元提示中读懂长句于的方法,理清文中长句子。

教学难点: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录像。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义,了解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教学过程

1、看录像,激情,并揭题。

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的呢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思考:课文写些什么

(2)自由读文,集体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学习字词。

(1)划出文中生字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指名认读词语,说说词意。

晨曦炽热凝神注视仪式

电钮除除军容纯洁胸怀

(3)指名轮读课文,正音,评议。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课后题2、

(2)默读课文,依据上述的几个问题试给文章分段。

讨论分段结果,说说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1,2,3)写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总是和太阳一同升起。

第二段:(4,5)写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为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第三段:(6,7)写国旗护卫队为维护国家的尊严,严格要求自己。

5。作业:(1)抄写字词。(2)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体会课文一,二内容。

理解文中的长句子,并指导感情朗读。

(二)教学过理

1、复习回忆。

(1)认读词语,并听写。

(2)回忆本单元阅读提示是什么(读懂长句)其学习步骤是怎样的

(3)全文分几段,每段大致的意思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划出第一段中你认为值得深入学习的长句子。,并用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自学。

(2)反馈交流内学情况。

①1991年5月1日,东方欲晓,晨曦微露,在天安门广场上,数万群众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着雄伟的'天安门。

A目光注视着天安门。

B结合课后1(1),体会附加成分的含义。

"群众的目光","炽热的目光","’凝神注视"(说明大家对国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当时激动的心情)。

C指导读这一句子。

②齐读1,2自然段。

掌旗手擎着国旗……正步向旗杆基座行进。

A掌旗手和护旗队员向旗杆基座行进。

B结合课后2(2),体会其他一些词语的含义,整句话写出了升旗仪式气氛的庄严。

C指导读句。

(3)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余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些语句最令你感动

(4)讨论,并齐读这一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小结: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一段的

①读文②划句③自学④朗读。

(2)自学第二段。

(3)小组交流。

(4)提出小组学习时没弄懂的问题。

(5)齐读第二段,说说战士们的哪些行为最令你感动,请你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些句子。

4,完成课堂作业。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体会课文第三段,理解其中的长句子。

2,能背诵并且默写第7自然段。

3,进一步深切感受国旗护卫战士爱祖国爱国旗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6自然段;其余,划出这一自然段中的反义词。

(2)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文中的反义词说明了什么(为维护祖国利益,不怕苦,不怕累。)

(3)读到这里,你最想对护卫队战士说些什么

(4)过渡:是啊,国旗护卫队战士的崇高爱国精神是多么值吞

我们学习啊!所以,一位诗人这样赞美这些可爱的战士。

(5)(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师范读,问:你们知道这些句子的含义吗谈谈体会。

形象一一一纪念碑一一一高大

心灵一一一汉白玉一一一纯洁

胸怀一…一广场一一一开阔

(6)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

(7)填空练习,辅助默写。

战士们的形象像一一一——样一一一,战士的心灵像一一一——一样一一一——,战士的胸怀像一一一一样一一一——一。

3、小结。

学了文章后,你们有什么体会,我们应该向护卫队叔叔们学习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课堂作业:(1)填空。(2)学习书名号的用法。

付出编排时刻表

心血和汗水日夜操练

5国旗同太阳形象—纪念碑

一同升起热爱祖国心灵—汉白玉

严格要求自己胸怀—广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成功之处:引导感悟痴迷。

“迷”是这篇课文的灵魂。问文中有“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意思差不多,但是程度却越来越深。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理解这三个词,想想能不能调换它们的位置?为什么呢?讨论之后在去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课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法布尔抓住纺织娘;二是法布尔捉“小甲虫”。对作者重点描写的捉“小甲虫”的情况。我在教学时重点抓住这一自然段,从人物的心情、动作等方面,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其一,引导学生从第四到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句。你看,捉到了昆虫,“高兴极了”,“满载而归”,“心里喜滋滋的”;被迫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垃圾堆”,眼泪是“刷刷地往下掉”。在法布尔的心中,昆虫的确是“心爱的小宝贝”。其二,应该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动词,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如第九自然段中一个“放”字的处理,我采用了词语比较的方法来体会语言文字的情感。一个垃圾只要“扔”或“丢”,这里为何不是“扔”、“丢”,而是“放”呢?这样看来,“放进”一词看似朴实,但用得准确传神,让学生体会其用得精妙恰当。其三,还应当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父母的责骂。在一般情况下,就一般孩子而言,父母不允许捉昆虫,孩子便自动放弃了,而法布尔在如此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地挑拣”,“躲起来偷偷地玩”,其痴迷程度便显而易见了。这时候,再将“着迷”“迷恋”“痴迷”这三个词提出来比较,学生就更能体会正是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这种痴迷与执着才会有今天的成就的。

不足之处:

课上由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欠缺,回答问题比较琐碎,浪费的时间也比较多,感悟的不够深入。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哪?

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可不可以?学生的回答还是比较精彩的:如,生动形象地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这个时候我想趁热大跌,便问: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不仅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 没想到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还有虫子、贝壳、树叶等等。这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应付,直接将答案引出来了:是啊,多少迷恋,多少眼泪,多少梦想,多少执着!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更多预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