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拮、寐”等6个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父亲诚实、讲信用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道德难题”之“难”。
教学准备:
学生:
1、自读课文2~3遍。
2、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一想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板:中彩
中彩是什么意思?假如有一天你中奖了,奖品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你可能会有
什么样的表现?
2、可是有一个人中奖了却没有这样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
课——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 奔驰 馈赠 迷惑不解
捎信 拮据 梦寐以求
(2)指名领读。
(3)指导读好多音字“据”。
A多音字组词。
B指导读好带多音字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C“拮据”是什么意思?
D你从句子中的哪个地方读懂的“拮据”的意思?
小结: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就读懂了。
E齐读带“拮据”的句子。
(4)指导理解“梦寐以求”的意思。
A指名读。
B指名读“寐”字在字典里的意思:睡觉。
C“梦寐以求”是什么意思?(做梦都想要就叫“梦寐以求”。)“梦寐以求”仅仅是指晚上做梦想要吗?还在什么时候想?
小结: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D指导朗读:朝思暮想,日思夜想,愿望多么强烈呀!谁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得 留 道德难题 还(父亲得到了一辆汽车,但这辆汽车是为库伯买的彩票中的,于是父亲面临着一个难题:是把车留给自己还是把车还给库伯。最后父亲选择了把车还给库伯。)
(3)小结:叙事性的文章通常都会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得车是故事的起因,父亲遇到了一个难题是故事的经过,还车是故事的结果,把起因、经过、结果巧妙地串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5)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同桌两个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道德难题”之难,学习表达之方法。
1、把车留给自己还是还给库伯曾经令父亲为难。课文是怎么写父亲的为难的呢?默读课文的3—8自然段,找出写父亲曾经因为这个事为难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的为难?
2.反馈。
(1)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课件出示】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A哪些词句写出了父亲的为难?(神情严肃)
B神情严肃是什么样子的?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走进当时那个场景,你仿佛看到父亲带着什么样的表情开着车从人群中缓缓驶过?师范读。
按常理,父亲好不容易中奖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汽车,他应该会是怎样的表情?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C指导朗读:他本应该兴高采烈,可是他却闷闷不乐;他本应该激动不已,可是他却眉头紧皱;他本应该兴奋,可是他却一声不吭。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呀?
是啊!父亲此时正是觉得留也不好,还又不舍啊。谁来读读这段话呀?读出父亲那种复杂的心情。练读 指名读 齐读
D小结:作者抓住了“神情严肃”这一个神态,就写出了父亲的左右为难。
(2)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课件出示】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A哪个词写出了父亲的为难?(“赶”)为什么?
B你觉得父亲是怎样“赶”他下来的,谁来表演一下?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毫不留情地 极不耐烦地 心烦意燥地。。。 )
C指导朗读:随机让学生把形容的词语带到句子里面读。
小结:作者抓住“赶”这一个动作,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了父亲的左右为难。
(3)母亲让我仔细辨认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课件出示】母亲让我仔细辨认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A这段话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为难?
B父亲为什么要用橡皮去擦那个K字?
也就是说,父亲用橡皮去擦那个K字,是想要把那辆车留给自己,对不对?你觉得他有理由把车留给自己吗?(要从课文中找理由)。
C那么多的理由可以让父亲留下那辆车,父亲可不可以因为这些理由把那辆车留给自己?为什么?
是呀!这辆车,还又不想,留又不行。此时的父亲,一定左右为难。想象一下,父亲在擦这个K字的时候,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D【课件出示】小练笔:学着作者的样子描写一下父亲的表情、动作来写一写父亲擦去K字时的情景。
E反馈
a学生反馈。
b【课件出示】父亲满脸通红,额上冒着一层细细的汗珠。他呆呆地凝视着那张彩票,颤抖地拿起桌上的橡皮轻轻地擦着那个代表汽车是库伯的的K字。可是,他始终不能擦去05102右上角的那个K字。
c评一评,他哪个地方写得好。
d加上一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语,就更加让人体会到了父亲当时的左右为难。齐读再现
四、领悟“诚信”之美,理解重点句子。
1、 当道德的天平出现时,父亲曾经左右为难。但是最后,父亲选择了什么?
板书:天平
2、你们有没有想过,父亲虽然失去了一辆梦寐以求的车,他得到了什么?
板:诚信
3.、这正如母亲所说,我们一起读:
【课件出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A你们觉得,财富包括哪些东西?老师从字典中查来关于财富的解释。齐读
【课件出示】财富:有价值的东西。有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B此处,“财富”指的是——精神财富。很多时候,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可贵。
4、所以,作者说,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齐读
【课件出示】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总结下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学习了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文中还写了“我”的情感变化,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把车还给库伯后全家人又会有什么表现呢?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到底还隐含着什么样的意义呢?咱们下一节课再探讨。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作者用反语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运用。
2.能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3.知道用动物比喻人的词语的寓意。
4.学习冒号的用法,并能根据这一用法写一段话。
5.能体会句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6.能规范、工整地摘抄一段话。
7.积累、背诵古诗《蜂》。
【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文中作者用反语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运用
2.学习冒号的用法,并能根据这一用法写一段话。
难点:
积累、背诵古诗《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学生朗读,交流感受。
2.回顾习作,体会用法。展示学生习作中运用反语表达感情的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3.总结体会,交流作用:语言更幽默,表达的语气更强烈,感情更充分,意思更深刻。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主读字词,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总结分析:每一行的三个字偏旁不同,读音相近。通过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生字。
3.学生交流还有哪些字能通过换偏旁识记。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选一两个说一说。
1.课件出示“千里马? 老黄牛”等词语,学生朗读。
2.根据字面意思及了解的动物代表的精神,学生试着说说这些词语代表的是哪一类人。教师补充。
(二)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再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段话。
1.出示语段学生朗读。
2.学生交流发现,体会冒号的用法。
3.出示短语,学生思考:怎样表现出短语的内容?
4.教师总结,点拨:抓住中心词语“活泼”“粗心”“热心肠”,写出具体表现。学生写话,交流展示。
(三)如果去掉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体会感情。
2.展示去掉加点词语的句子,学生对比朗读,交流发现。
3.教师小结:感叹词语的使用,使作者的语气更亲切,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书写提示
1.学生朗读、观察教材中展示的'摘抄语段,交流感受。
2.引导发现方法:字距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五、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引导想象蜜蜂采蜜的情景,理解诗意。
3.品读问句,体会感情。(对辛勤的劳动者的赞美,对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痛恨和不满。)
4.熟读成诵。集体背诵。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 篇3
教材处理思路:
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略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过程与方法:
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难点: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泸定桥的资料作为铺垫,着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执教时间:年月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展示铁索桥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师描述:大渡河气势磅礴,极其险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不要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就是看上一眼也会不寒而战。可我们的红军将士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冒着河对岸射来的枪林弹雨,踏着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向桥对岸,经过两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前占领了对岸的泸定城。这首诗就是作者来到铁索桥上心潮澎湃地写下的。大家想读吗?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诗,对照生字表争取读通读顺,想一想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生自由学习
3、全班交流:
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读读作者看到的部分、想到的.部分。相机板书。
三、课堂练习
写生字词
第2课时执教时间:年月日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细读诗句
1、练习读一、二节:
全班交流: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由此又想到了什么?
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仿佛回到了几十年以前,他的眼中除了二郎山的白雾大渡河的白浪,似乎还看到了当年英勇的红军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谁愿意读一读作者的想象?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点拨: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边朗读
2、练习读三、四节:
师:站在铁索桥上,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课堂、梨花……
练读这一节:这一节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和上一节有什么区别吗?
对和平的向往、喜悦
谁能把你心中的喜悦表达出来?指名读一读
师:看到当年的战场成为课堂、战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开遍了梨花,你还能想到什么?
高楼平地起、宽阔的马路、人们的笑脸……
再读第二节
师点拨:没有英雄们的奉献就没有今天幸福宁静的生活,让我们一同高声歌唱!
齐读最后一节
二、课堂练习:
1、组词
楼()撒()
数()洒()
2、你能写几句吗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当年(),
如今( )。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2、学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各种生物)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我们从这句话中还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
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2)(第二自然段)出示:为什么呢?(何止……一种)鼓励。那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帮助下复述课文,有所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钱财和信用的名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名言激疑
对于金钱财富与诚实守信关系的名人名言很多,一个普通的母亲曾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
齐读,指两生说说你的感受。 学习了《中彩那天》后,你会对这位普通的母亲这样不普通的一句话体会更深,或许能影响你的将来,陪你度过一生。那赶快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读,老师巡视。
2、 用简单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 反馈生字词(各班根据自己平时渗透的方法多与少,决定要不要环节,语文课就是教语文,建议多些基础训练,这几年可能这个方面捎弱点)
要掌握以下词语:分两行打:
维持生计 技术精湛 深得器重 馈赠 缓缓驶过 喜悦 生活拮据
梦寐以求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捎了一张
维持生计(生计可以换词,就是——生活),除了维持生计后,你还能说维持什么?(维持秩序,维持生活 ……) /技术精湛:很多时候,换词是很好的办法,精湛你换了什么词?(精深、精通、熟练),你能说什么精湛?(手艺精湛,工夫精湛……)馈赠(赠送)缓缓(慢慢)喜悦(高兴 欢喜) 拮据要注意多音字指导,换个词说就是生活困难。
小结:换词是联系上下文后理解词语一种很好的办法。而对有些生字成语关键的字我们还要查查字典去更深的理解。指导用这样方法去理解梦寐以求。寐(睡觉)
4、 多次速读课文,多读词语,复述课文。
(1) 齐读所有词语,我们再读课文就简单了,快速读课文,尽量让你的嘴动的最快,声音可以轻一点,读了三次后,你合上课文,再对着屏幕上的词语,我相信所有同学都能说下来课文的内容,试试吧,成功等着你呢。
(2)学生自由快速读课文三次,齐读以下词语。
(3)挑选屏幕上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故事,相信你一定都会。
维持生计 生活拮据 父亲 技术精湛 器重 梦寐以求 属于 汽车
百货商店 奔驰 馈赠 我 简直不敢相信 缓缓驶过 神情严肃 喜悦 赶了下来
闷闷不乐 母亲 道德问题 迷惑不解 号码 淡淡 库伯 橡皮 拨打电话 开走
(读书就是读书,多读就记住,这些词语把课文的生字和词语都包括进去了,既是复习巩固词语,又是复述课文,是多体的一次语言实践活动,这个方法只是尝试,请老师看后交流)
三、精思质疑 体会情感
1、同学们,我们把课文也都能讲下来了,那我们任务完成了吧?看学生的反映!
仅仅把课文讲了下来是远远不够的,那还要去做什么呢?(估计生说:有感情朗读课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体问?……)
老师渗透学法:是啊,读书要有疑问,古人说,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张老师在读课文时有许多问题冒进我的脑海中,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你们再去静静默读课文,深入字里行间,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你会情不自禁想问一些问题。
2、质疑 梳理问题 学生提,自己板书黑板
母亲的话有什么深刻内涵?/为什么父亲神情严肃/父亲正面临怎样的道德问题?真的需要把汽车让出去吗?/汽车开走了,父亲为什么特别高兴?课文最后一句为什么?/父亲值得这样做吗?等等问题
梳理:(请老师们自己梳理一下吧,我脑袋都塞住了)
1、 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文章头尾)
2、 父亲的行为归结为一个问题:怎样的'道德难题?指什么?这样道德冲突使父亲神情前后有什么变化?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这些问题下节课再解决,最后让我们先再来读读母亲的这句话。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提了很多问题,最后梳理了两个主问题,真正解决了关于父亲的这些问题后,对母亲的这句话就能理解。请同学默读课文,思考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道德难题解决前后父亲有什么变化?从中你明白什么?
二、解决问题,体会情感,理会道理,感情朗读。
道德难题指什么? 生读7—8小节,说理解。明确,点拨:
1、父亲把“05102”上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k’字的痕迹可见父亲想把这车给库伯。
2、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在道德和个人欲望的天平解衡中,父亲一定思绪难平,他都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如果把车留下,全家得到什么?但是永远失却什么?如果把车送出,失去什么?却永远得到什么?)
适时引进名言:
人穷志不短,黄金自饶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抓到就要。
有道之财方可取,无道之财莫强求。
3、 现在我们来读读母亲的话,或许你能理解了。
4、 在财富和道德之前,在巨大的诱惑和诚信之前,父亲毅然选择了后者,现在你就能非常明白同学们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父亲中彩没有喜悦,还把我赶了下来,为什么后来显得特别高兴?出示三处句子,指导朗读。
5、 句子为: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适当在读中点拨,激发情感共鸣,指导读好句子。如这样导语:神情严肃他面对着巨大的道德难题啊,你读出来了没有?/赶字把父亲的心理刻画出来了/
6、 学习“我”的话,再次丰厚父亲的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a.出示配图朗读投影。(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朗读指导,注意激动两字你再读。注意我们家穷呀,你再读。再读,让我们一起帮文中的我强烈地说出他的心声。齐读)
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
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你会对儿子说什么呢?请引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或者屏幕上的一些名言,给你的孩子写一段真情告白。
7、 真情写话:孩子,此时你的贫穷却富有的父亲有许多话要告诉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屏幕上为母亲的名言和其他有关钱财取之有道的名言,帮助学生运用语言,丰富情感)
三、提升情感,书写名言
1、同学们,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现在你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还有疑惑吗?指导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并且老师点拨写法上的特点,照应了开头了,让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老师擦去黑板上所有的问题。
2、但是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金钱财富和道德诚信上沉沦了,沦为了金钱的奴隶,沦为了权欲的奴隶,让我们给自己点一盏心灯,在最迷茫和最无助时照耀前行的方向。再次朗读有关名句。
3、同学们如果此时你也给自己写一句有关金钱财富和道德方面有关的名言,你会写什么呢?拿起笔写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名字(未来的xx家xxx)
交流朗读
四、作业:
写课文后的小练笔。一定要记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