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春节调查报告

欢迎阅读小学生春节调查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春节调查报告 篇1

调查目的:

在春节期间,我国每个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作为一名中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应了解这丰富多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

调查时间:

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

家中及周边

调查对象:

家中及附近老人

调查方式:

询问并记录

调查结果: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直到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扫尘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恶行。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爷敬香,供上甜品。举行过祭灶后,便要扫尘,新春扫尘其用意是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三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守岁年吃饺子放爆竹给压岁钱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过年都有贴门神春联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旁,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原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大红纸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绿黄三色。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饺子则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在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时吃。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爆竹声震响天宇。下面就是给压岁钱,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了。

正月初一开门炮仗拜年聚财春节早晨,开门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拜年的'形式

一是走亲戚的拜访。初一必须到长辈家,须带礼物。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般寒喧两句就要告辞。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一年来欠人家情,就要借拜年之机买些礼物。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见面彼此说:“恭禧发财”

另外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

正月初二祭财神

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鳌山灯杆、火树银花,这是元宵节最突出的景观。张灯放火、观灯游赏是元宵主要的节俗活动。元宵节真是中国的狂欢节

过了正月十五,这一年的春节算是结束了

小学生春节调查报告 篇2

一、引言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庆祝活动涉及众多方面,包括家庭团聚、走亲访友、置办年货、燃放烟花爆竹等。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春节期间的浪费现象也日益凸显。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数据和分析,揭示春节浪费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受访者。问卷设计围绕春节期间的消费习惯、浪费现象、环保意识等方面展开,旨在全面反映春节浪费的实际情况。

三、调查结果

1、浪费现象普遍

调查结果显示,春节期间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方面。其中,食品浪费尤为严重,大量剩菜剩饭被丢弃;烟花爆竹燃放过度,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还增加了安全隐患;礼品包装过度,造成资源浪费。

2、消费观念不理性

部分受访者在春节期间存在不理性消费现象,盲目追求高档、豪华的商品和服务,导致过度消费和浪费。同时,一些商家也利用春节消费高峰,推出各种促销活动,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环保意识薄弱

调查中发现,许多受访者对春节期间的浪费现象持无所谓态度,缺乏环保意识。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享受,而忽视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四、原因分析

1、传统习俗影响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其庆祝活动受到传统习俗的深刻影响。一些传统习俗如燃放烟花爆竹、置办年货等,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同时,人们也往往认为在春节期间应该大肆庆祝,导致过度消费和浪费。

2、消费观念扭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些人的消费观念发生扭曲,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认为春节是一个展示自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机会,因此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高档商品和服务。

3、环保意识不足

尽管环保观念日益普及,但仍有部分人对环保问题缺乏足够重视。他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享受,而忽视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五、建议与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加强春节期间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引导人们理性消费,避免过度浪费。

2、推广绿色消费

鼓励人们选择绿色、环保的春节庆祝方式,如减少烟花爆竹燃放、选择环保礼品等。同时,商家也应推出更多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完善相关法规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春节期间的浪费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如制定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加强食品浪费监管等。

六、总结

春节浪费现象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推广绿色消费和完善相关法规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春节期间的浪费行为,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同时,也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节约、环保的春节氛围。

小学生春节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目的:

在这新春佳节里希望可以了解到关于春节的一些风俗,和他们的意义,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二、调查提纲:

从网上去查找资料查找资料,看看,城乡的人是怎么过新年的

三、调查背景:

在感叹“到底该咋过年”的'时候,人们也在寻觅过年的新方式、新体验。狗年春节,城乡老百姓“换位”过年成一景。于是,我决定展开调查。

四、调查成果:

赶超市、逛景点,乡下人进城不含糊。春节前夕,在郑州各商业街上,经常可以看见操着乡音、忙着挑选年货的农民工。刘卫民老家在新密市苟堂镇,在郑州一家汽修厂打工。他说,“在外辛苦一年,得带些拿得出手的东西回去。这不,丹尼斯搞促销、打折,就买了DVD、电饭煲、冰箱。让村里人看看,俺在城里混得不错!”这两年,郑州市容市貌改观很大,城区景观焕然一新,从正月初一开始,不少郑州近郊和区县的乡下人纷纷到城区参观游览。不少人来到世纪欢乐园、郑东新区,参观高楼大厦,欣赏霓虹闪烁。农历正月初二,家住荥阳市高山镇的李庆民带着一家人,租了辆昌河面包,把二七广场、碧沙岗公园等景点逛了个够。李庆民说,种地不交农业税,政府还有补贴,儿子打工还往家寄钱,年收入七八千元,这次进城,就是感受城里人的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让劳作一年的放松放松。

乡下人进城赶时髦,城里人则来到乡下,住农家、品民俗,有滋有味过大年。家住郑州市金水区的张建国说,在城里生活很富足,天天像过年,逢着春节就觉得空空落落。今年,一家三口一合计,乘车回农村老家过年:从农历小年起,杀猪宰羊、制年食、办年货、贴门神、祭祖、走亲戚、演社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不少农村发展城郊型观光农业,“农家乐”式景点让人耳目一新。“城里人过年方式简单,总过不出味。今年携全家回农村过年,就是想陪陪父母、叙叙家常,让子女感受到纯朴的过年风俗,体验到农民的生活,感知新农村和人们新观念的嬗变,接受一次再教育。”家住二七区的马福顺说,在郑州,许多来自农村或在农村有亲戚的城里人,几乎年年都回老家过年。

春节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长汀客家人认为,春节才算是真正的过年。百节年为首,对新的一年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春节大约分3个阶段:从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年初一至年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为入年界。入年界后积极筹备年料,送年礼、大扫除、洗晒被褥衣物、理发沐浴、添置新衣等。

蒸岁饭:

除夕前一天蒸岁饭,岁饭要供数日,取“岁有余粮”之意。初三早晨重蒸食用。年初五才能放生米下锅。

过年:

除夕(年三十晡)晚上合家团聚饮酒,称“食年酒”,即“过年”。除夕在门前、厅堂贴对联,家庭用具上贴红纸,叫做“封岁”、“上红”。

守岁:

吃完年夜饭,全屋到处灯火通明直至天亮,叫“点岁火”,家中亲人欢聚一堂,共叙天伦,通宵达旦,谓之“守岁”;长辈用红纸做红包给孩子,叫“压岁线”;将红包放在供桌上,称“压岁”。

开大门:

正月初一凌晨,以“通书”为准择吉时,打开大门,口颁“开门大吉,万事如意,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鞭炮,辞旧迎新。

拜年:

农历正月初一,人们打开大门,择吉利方向,以示“出天方”迎喜神。同时前往亲朋好友家互相拜年,互祝新年好。

游乐:

春节期间传统游乐活动颇为丰富。民间踩船灯、舞龙灯、舞狮灯、踩高跷、迎花灯、打花鼓、演戏、提傀儡等活动遍布城乡,热闹非凡。

小学生春节调查报告 篇4

一、前言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欢庆的时刻。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春节期间的浪费现象也日益凸显。为了了解春节浪费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旨在揭示浪费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减少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区的居民,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春节浪费现象的看法和经历。实地观察则是对春节期间的市场、餐饮店、家庭等场所进行走访,观察浪费现象的具体情况。

三、调查结果

1、食品浪费严重

春节期间,家庭聚餐和亲友聚会增多,大量食品被购买和制作。然而,由于食品保存不当、烹饪过量以及剩菜剩饭处理不当等原因,导致大量食品被浪费。许多家庭在春节期间购买的食品远远超过实际需求,最终只能扔掉或过期变质。

2、礼品浪费普遍

春节期间,人们习惯互赠礼品以表达祝福和关心。然而,许多礼品并不符合收礼人的需求或品味,导致礼品被闲置或丢弃。此外,一些礼品包装过于奢华,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3、烟花爆竹浪费明显

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是传统的.庆祝方式之一。然而,由于燃放不当或过量燃放,导致大量烟花爆竹被浪费。一些居民为了追求刺激和热闹,盲目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不仅造成了噪音和空气污染,也浪费了金钱和资源。

四、原因分析

1、消费观念不理性

部分居民在春节期间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和面子消费,盲目购买大量食品和礼品,导致浪费现象的产生。

2、缺乏节约意识

一些人在春节期间忽视了节约的重要性,对食品、礼品等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3、传统文化影响

春节作为传统节日,一些传统习俗如燃放烟花爆竹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五、建议与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加强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大家理性消费,减少浪费。

2、提倡绿色消费

鼓励居民在春节期间选择绿色、环保的消费方式,如购买适量食品、选择实用礼品、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等。

3、完善管理制度

加强对食品、礼品等市场的监管,打击过度包装、虚假宣传等行为,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

六、总结

春节期间的浪费现象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了食品、礼品和烟花爆竹等方面的浪费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为了减少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倡绿色消费,完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减少春节浪费现象,营造一个更加节约、环保的节日氛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