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欢迎阅读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蛰这一节气到来时自然界的物象变化,体会春天到来时的明媚氛围和小动物们的欢快情绪,也感受人们春天里活动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惊蛰这一节气时自然界的物象变化,和小动物的欢快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一温暖美丽的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了身边啦?你从哪发现的?(学生自由发言)。当你看到绿绿的小草,嫩嫩的柳芽,你的心情怎样?你们喜欢春天吗?不光小朋友偿喜欢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小动物们在明媚的春光里也高兴地不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惊蛰》和小动物一起体验春天到来时的快乐与兴奋。

板书课题《惊蛰》

介绍: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是表明气候变化的时间,大概是每年阳历3月5日、6日或7日,标志着春天已经来到,在惊蛰时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出示生字,这些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学生读课文划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

指名说说如何记住生字。

三、深入读文,理解内容

1、惊蛰到了,小动物们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读文思考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说小动物们从冬眠中醒过来了。

2、课文中都提到了哪几个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

学生再读文,体会、注意小动物们的动作和语言。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①第一自然段:理解“冬眠”。

问:小金蛇的哪些动作和语言让你觉得它很可爱?

学生读后,指导朗读从“急忙唤醒”说说怎样读。

小金蛇的话,学生说说试读。

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小金蛇的伙伴们可能都有谁呀?

学生答。

②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读出欢欢喜喜的语气。

刺猬的哪些动作和语言让你觉得它可爱?

指名读

理解“眯缝”动作表演

“喃喃自语”结合实际,早晨妈妈叫醒你,你又不想起时会怎样说话?再读小刺猬的话。

自由练习读文,表现出小刺猬的可爱。

③第三自然段

通过“高兴得大喊”体会怎样读青蛙的话。

指名读,比读。

通过表演理解“忸怩”。

④惊蛰到了,小动物们都爬出洞穴,在温暖的阳光下爬着,跳着,大声地叫着,多高兴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表演读文,学习二十四节气歌

1、自读全文,体会惊蛰来到时,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2、小动物们这么可爱,你们愿意来演一演它们吗?

戴头饰表演。

3、你还知道其他哪些节气?

指名说说。

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师简单解释,齐读,自由读。

试背。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境、沟、泊、澈、映、构、吊、憨、若、其、禽”

理解“人间仙境”的意思,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沟、泊、映、吊、其”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节。积累描写九寨沟山水景色的句子。感受文章的叙述结构。

3了解九寨沟是保持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那里景色优美,令人神往。

教学重点

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并理解“人间仙境”词义。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节。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在你的印象中,仙境是什么样子?

学生交流

小结:出示图片和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

很多人都认为那里雪峰插云,古木参天,有着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神秘而美丽。

在我国四川省北部,就有一个如同仙境般的地方,我们成它为“人间仙境”,他就是九寨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读准“境”的字音。书空“沟”,注意右半边里面是撇折点。

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课文最后一句写道: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你对句中哪个词语感受最深?

学生交流。

2每个同学读完课文以后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的确,课文对“雪峰插云”“平湖飞瀑”和“异兽珍禽”描写很详细,让我们细细体会作者是如何来进行描绘的。

(三)品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课文第2节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第2节。

进入九寨沟,只见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山坡上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在这节中有四个生字,你能把它们的字音读准吗?

学生自由读。

(2)学习生字:pocheyinggou

湖泊清澈倒映构成

指名读。开火车读“倒映”。

(3)教师引读:进入九寨沟,只见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你看,那雪峰真多呀,是一座又一座,层层叠叠,所以课文说是——一座座,说明雪蜂——很多。在阳光的照射下,峰顶——银光闪闪。

你能把这句句子读好吗?

指明读,男生读。

教师引读:那山谷里有着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

变换句式引读:那山谷里有着大大小小的湖泊,犹如颗颗宝石镶嵌在山谷中。

你还可以怎么说?(仿佛、如同……)

指名读句子。

教师引读:山坡上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观看录象: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

学生配乐自由朗读。

指名读。齐读。

2学习课文第3节。

(1)九寨沟不仅有美丽的风光,更有许多异兽珍禽出没。

读准多音字:出没(mo)

默读课文第3节,找到你最喜爱动物,把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金丝猴攀吊(diao)机灵

羚羊善于奔跑

大熊猫憨(han)态可掬若无其(qi)事

憨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掬:两手捧。那天真的神态露出来,好象可以用手捧住,明显地出现在眼前。

若无其事:好象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2)读了这段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提示:这些异兽珍禽是不是多到随处可见呢?你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

也许……也许……也许……

这三个也许告诉我们,你有可能看到这些异兽珍禽,也有可能——看不见,因为他们是那么的珍贵而稀少啊。

(3)齐读课文第3节。

(四)总结拓展

(1)总结全文

你能不能看着板书选择一个方面,把句子说完整。

九寨沟,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指名交流。

(3)拓展

课文没有具体描写九寨沟古木参天的美景,老师请你们也来当小作者,仔细观察录象,选用下列词语,写1、2句话,向大家介绍九寨沟的原始森林。

学生观看录象。

练习写句。

词语一根根一簇簇笔直巨大缝隙阳光

学生交流。

教学效果反馈

《人间仙境九寨沟》描写了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二年级学生对这些是比较陌生的。于是,在这堂语文课中就是要让学生读书,变着花样让学生读书,兴趣盎然地读,卓有成效地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懂、读好。

整篇课文两大板块中,描写自然风光的第二小节,通过带着问题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看着画面读,在朗读中体验九寨沟如诗如画的风光,并通过自由读,男女生读,指明读,师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朗读不仅成为教学的手段,而且成为教学的目标。另外,描写异兽珍禽的第三小节,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读读描写这些动物的词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把生动的词语积累下来,并且,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拓展,以说代读,将积累下来的词句进行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总之,在第三小节的教学中,我觉得丰富朗读的形式,才会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整体把握画面内容,简单说清故事的大致内容。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丈夫想出的妙计用“想”或“说”的形式说清楚。初步形成详略得当的意识。

3、在看图表达的过程中,理解“一举两得”的意思。知道遇事能多为别人考虑,会得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理清故事脉络。

1、猜谜。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老师就先来给大家猜个谜语,请你们仔细听。“四角方方一幅画,花纹图案真漂亮。讲究卫生少不了,小朋友们喜欢它。打一个生活用品。”猜出来谜底是什么吗?

[板书] 手帕

2、整体观察画面内容,理清故事脉络。

[出示四幅图]

师: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小夫妻,他们在黄山脚下开了一家手帕专卖店。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他们的生意开始??后来??最后??你从哪儿看出的?

[板书] 生意:红火 → 冷清←

3、交代学习任务。

师:同一家小店,卖的都是手帕,为什么前后的生意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要看图把这个围绕手帕发生的故事用一段话说清楚,说连贯。

二、指导说话,重点指导第三幅图,初步渗透写文章要详略得当的意识。

1、说清第一、二幅图的内容。

(1)[出示第一、二幅图],了解生意由红火到冷清的原因。

(2)借助提示,把两幅图的内容说清楚、说连贯。

师:现在,就请你根据提示,把这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清楚。注意要把小店的生意开始红火,后来变得冷清的原因讲清楚。

[出示] 一对小夫妻在黄山脚下开了一家手帕专卖店…… 可是……

(先自己说,再指名说)

2、说清第三、四幅图的内容,重点指导第三幅图,并让学生写下来。

(1)提出说话要求。

师:后来小店的生意为什么又红火了呢?那是因为丈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可是今天这个故事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我们要重点把这部分内容说清楚。

① [出示三、四幅图] 仔细看这两幅图(有意识地点手帕中的图案),丈夫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谁能用一句话把丈夫的好办法说清楚?(把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地图印在手帕上。)

②他怎么会想到这个好办法的?(看到小男孩拿着旅游图从店门口经过。)

③这个办法又好在哪里呢?你能不能再看看图把内容说清楚?

[随学生回答板书] 擦汗 指路

④揭示题目。

师:游客只要买一块手帕,既能……又能……这真是??[贴] 一举两得!这就是今天要讲的故事的题目,齐读:一举两得的手帕

(2)借助提示,连贯表达。

[出示] 一天,小夫妻俩看到 ,丈夫眼前一亮,心想: 。

(必须答到三点:1、把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地图印在手帕上;2、游客买了手帕对他们有什么用处;3、生意会好转)

师:那么,他会怎样对妻子说呢?

[出示] 于是,他 。(把想法告诉了妻子。)

点拨:丈夫说的内容就是重复刚才的想法,可以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3)引导学生用对话的形式说清妙计的内容。

[出示] 一天,小夫妻看到 ,丈夫眼前一亮,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兴奋地对妻子说:“ ”

(4)引导想象,说清第四幅图的内容。

师:果然,当印有景区旅游地图的新手帕一挂出, 小店的生意又重新红火起来。

如果你是游客你会怎么称赞店主?

[出示] 果然,手帕一挂出就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有的说:“ 。”有的说:“ 。”

(指名说,点题)

(5)小结,悟道。

师:是啊,正是因为这个店主能够站在游客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既为游客提供了方便,也使自己的小店赚了钱,真是??一举两得。

2、四人小组合作把这个故事讲清楚,一人说一幅图,不仅要说清楚自己的一这幅图,还要注意与前后几幅图之间的连接,把故事说完整、说连贯。

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图说话,了解了一个关于手帕的故事。今天回家请你将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都知道,与人交往时,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为他人着想,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的生活也会更快乐。

板书设计:

生意

红火 擦汗

一举两得的手帕 (既……又……)

(印旅游地图) 指路

冷清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5个。

2、 能正确朗读词语7个,并积累这些词语。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

5、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说说含羞草早上和傍晚叶子的变化。

6、 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

7、 懂得做人要诚实、善良、谦虚、守信。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后)

2、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按照要求摘抄词语。(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按照要求摘抄词语。初步了解含羞草叶子能够垂下合拢的特征。(优)

教学过程:

一、 认知冲突

1、 在植物界中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名叫:含羞草

2、 出示课题:41含羞草 (读)

3、 出示实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学生字:含

4、 含羞草以前可不叫这个名字,那叫什么呢?

二、 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标上小节号。

2、 检查

(1)读词语:精致 婀娜多姿 庭园 寒碜 不畏严寒 自鸣得意

(2)教学生字:婀 碜 畏

(3)接龙读课文(及时正音)

(二)深入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思考:含羞草原本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它这个名字?

2、 交流

3、 出示句子:因为它觉得自己的神态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俊的。

(读出自鸣得意的语气)

4、 用“因为它觉得``````”练习说话

5、 有感情朗读课文1---------5小节

6、 为什么这么自鸣得意的得意草会改名为含羞草的呢?它为什么不得意了呢?

自读课文6-13节。

7、 交流

8、 分组比赛朗读6-------9节

9、 合作小组完成表格

10、请小朋友摘录几个描写花草的词语。

11、齐读6------9节,试着背一背。

12、读10--13节,找找含羞草样子的特别之处。

(人们一碰得意草,它就羞愧地收拢叶子,低下头来。)

13、小结

三、 实践运用

1、 游戏巩固生字、新词。

2、试背6------9节。

四、 拓展延伸

你看见过含羞草吗?如果你见过,请你说一说: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组交流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4个。积累词语5个,积累句子1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简单评价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尝试学习发问。

4、了解牧童的聪明回答。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

能尝试学习发问。

教学媒体ppt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1、出示课题:34聪明的牧童

2、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名字叫《聪明的牧童》(生齐读),听听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二、主动探究

(一)自学生字

1、请大家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A、拼读生字,在田字格中自测。

B、读词语,理解带点词的意思,不理解的提出来。

2、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交流词语的意思。

3、通过学生交流引出句子“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一个聪明的回答,因而远近闻名。(1)指导朗读。(2)用“无论……都……“的句式练习说话。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2节。

1、范读第2节,听清国王问了哪三个问题?牧童分别是怎样回答的?

2、自由读第2节,把国王问的三个问题和牧童的三次回答划出来,并读一读。

3、分角色读国王和牧童的对话,体会牧童的聪明表现在何处?

4、出示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多读几遍,想一想,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回答?

三、实践运用

1、抽读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抄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1、看录象《阿凡提智斗巴依》,看看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回答巴依老爷提出的问题?

天有多大?阿凡提骑的毛驴的尾巴上有多少根毛?阿凡提用智慧战胜了巴依。

2、你能否试着提几个类似的问题,考考小伙伴呢?

例如:人的头发有多少根?一棵大树有多少片叶子?大海中有多少条鱼?空气有多重?

“消失“的速度有多快?……

3、每人发一颗智慧种子,请每位学生在智慧种子上提一个问题,评选出最佳,并颁发“善问“之星。

教学效果的反馈

这节课,我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很到位,上出了“语文”味。比如:“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这一句话是对牧童的一个总体概述。教学时,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引说让学生感悟牧童的聪明。“别人问简单的问题,牧童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别人问很难很难的问题,他也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不管别人问哪一方面的问题,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又如:在精读问答,感悟智慧这一环节,我逐个出示问答,抓重点词语进行反复地多种形式地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牧童的聪明。课堂内书声朗朗,回答惊喜连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