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回忆自己小时侯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

4.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二、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思想主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把课文翻到第186页,看图,说说这里两个小朋友都在干些什么?

2.大家在午睡的时候有没有干过一些有趣的事情呢?把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二)学习课文:

1.大家一起把课题读两遍。

2.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1.给课文标自然段。2.找出生字。3.画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3.学习生字。(1.带读生字。2.让学生组词。3.让学生自己动手写,看谁写得好,并给以鼓励。4.让学生说出记好字的方法,并加以讨论)

4.带着刚刚学习过的生字来理解课文。(默读课文,发现并积累词语:噘不省人事仿佛昏睡眯缝反抗奥妙罢了等)

5.重点学习一二自然段。(范读1.让学生找出我和弟弟做游戏的句子。2.你能读好它吗?并加以指导)

6.学习三四五自然段。(朗读说说现在为什么作为妈妈的“我”不再去逼自己的孩子午睡了?)

7.展开想象:说说将来的某一天我作为一位家长,我让孩子午睡,而他们却以假睡来蒙骗我,我该怎么做?为什么?

8.开火车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三)复习: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2.仿写185面作者和弟弟一起游戏的句子。

(四)课后练习:

将课文复述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本课的12个生字,并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3 诚实的孩子。

2.学习用“互助”、“注意”练习说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做个诚实的孩子。

2.重点指导“岁、表、互、承”等字的字形。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习书写。

(二)正确认读,理解本课的`7个词语,能区分哪些“作”与“做”的意思和用法。

(三)熟读课文,分清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学习书写。

(二)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辨析“作”与“做”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直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师板书课题:3 诚实的孩子

生:齐读课题。

问:课题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诚实的孩子)

过渡语:课文里讲诚实的孩子是谁?谁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想这个问题,读后请同学回答。

(二)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找问题的答案。

读后学生回答问题。

生:课文里诚实的孩子是列宁,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3 诚实的孩子》。姑妈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过渡: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的词语。

(三)自学生字。

(四)汇报自学情况。

1.指组带音节读生字。

2.指组不带音节读生字。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个生字的?

重点指导:

承:笔顺:

互:笔顺:

表:第三笔是“丨”,而不是“丿”。笔顺:

形近字辨析:

“宁”和“安”

问: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记忆“宁”?

“注”和“住”

师:这两个字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都念zh)。

(1)区别两字不同点。

(2)掌握记字方法。

(3)两字的意思。

住:居住;住宿。

注:灌入;注射。

4.词语的意思:

表兄弟:对父亲的姐妹、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儿子的称呼。

承认:表示同意、肯定、认可。

互相: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5.口头组词。

列:列车 排列 列队 列国 列兵

宁:安宁 宁静 宁日 宁边

岁:年岁 岁数 岁月 岁出

做:做工 做事 做法 做客 做梦

客:客人 客车 客机 客气 客厅

表:手表 表白 表面 表情 表扬

兄:兄弟 兄长 父兄 表兄 兄妹

房:房子 平房 楼房 书房 房间

间:课间 午间 时间 中间

互:互相 互助 互让 互补 互利

相:相对 相处 相传 相当 相反

音:声音 音乐 口音 音色 音量

6.用“互相”练习说话。

7.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五)巩固复习。

1.组字。

歹 儿

宀 刂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游客在景色迷人的曼谷正兴致勃勃地观赏美景时,所乘坐的汽车却陷进泥坑无法拉出来。大家心里非常着急和无可奈何!正在这时候(幻灯)阿铃带着小象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二、新授:

(1) 现在请大家先朗读课文4到8节,然后再思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幻灯)

这头小象是怎么帮助中国游客的呢?

(2)小组讨论:找出描写小象拉车的句子。(幻灯——齐读)

交流:找出小象拉车的动词(幻灯——点出掀,撬,拉)

掀:使遮盖覆盖的东西向上离开。(示范:掀开铅笔盒)

撬:把棍棒或刀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压另一头。(示范:撬起铅笔盒)

师述:小象会用鼻子“东一掀,西一撬”说明它什么?(说明它会观察地形,会动脑子,选择合适的用力方法。小象拉车方法巧,速度快。

(3) 面对这么聪明的小象,难怪作者会不由地发出赞叹。(幻灯)

(4) “奇迹”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练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过渡:对!因为面对庞大而沉重又陷进泥坑的汽车好几个人都没有办法,而小象却轻松又快速地把车拉出来,这一绝技真是一种奇迹。那它还有其它绝技吗!(还会洗车)

(5)分组朗读第6节,并找出描写小象洗车的句子。(幻灯)找出小象洗车时的动词?

同桌有感情地把这句话读一读,看哪组读得最好。

(6)师:看着洗得干干净净的汽车,中国游客再一次地被小象的绝技所惊呆了,难怪作者又一次地发出赞叹(幻灯)范读

小结:小象的绝技真令人佩服,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小象天生就会这些本领吗?

过渡:是呀,如果没有阿铃我们就看不到这么聪明和乖巧的小象。阿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幻灯)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阿铃外貌的句子。(幻灯——齐读),你能用哪个字来形容阿铃的外貌。

(7) 美丽的阿铃究竟是如何指挥小象拉车的呢?

男生读第5节,然后请各组找一找书中的有关句子。(幻灯)

师述:阿玲一见中国游客的车陷进泥坑,是不是立刻就让小象“上去拉车”?(对,她没有)。

(8) 同桌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阿铃指挥小象的句子说一说。

指导朗读:齐读,体会阿铃做事认真观察,考虑周到。

(9)找出阿铃指挥小象所用的词语。(幻灯——拍拍,贴贴,指了指)

那这些叠词体现了阿铃对小象怎样的态度?(亲切,温柔)。

过渡:面对阿铃小象听懂了他这些亲切却无声的语言。轻松地把汽车拉了出来。

(10)说话训练

1,阿铃的动作变成对小象说的话,把她的指挥过程说出来。(幻灯)

小组讨论,交流

(11)那阿铃又是怎样指挥小象洗车的呢?

个别读第7节,各自找出有关句子。(幻灯)女生读,用了哪些动词?(幻灯)

(12)说话训练

2:阿铃轻轻摸着小象的长鼻子,又指了指车身上的污泥,好象对它说什么?

过渡:聪明乖巧的小象非常清楚主人的意图,把车洗得干干净净。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整件事情中,面对中国客人自始至终阿铃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而再地对我们微笑。阿玲的“三次笑”是什么含义呢?同学们能不能从她的微笑中读懂她是在说些什么?

(13)再次朗读4到8节,联系上下文,展开自己合理的想象完成下面的训练。(幻灯)

1.在()时,阿铃“她冲我们微微一笑”,仿佛在说“”。

2.在()时,阿铃“她笑眯眯地摇了摇头”,仿佛在说“”。

3.在()时,“阿铃摆摆手,笑眯眯地用红润的脸蛋紧贴着小象的大耳朵,仿佛在说:“”。

(14)分组演一演,阿铃指挥小象拉车和洗车的片段。

三、总结:

通过对全文的学习聪明乖巧的小象,你认为阿铃是个怎样的人?(幻灯:人美心更美)

其实,阿铃仅仅是泰国人民中的一个代表,我们从阿铃身上感受到了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二)学生学法

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三)疑点

晏子的话为什么那么有力并能反驳得对方无话可说?

(四)解决办法

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临危不惧和爱国精神。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查字典自学词语,朗读课文。

2.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3.学生角色表演。

五、教学步骤

(一)揭题并解题

板书课题:16晏子使楚。

上节课,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使”和“楚”是什么意思?谁再用通俗的话讲讲课题的意思。

(学生介绍,小组间可以补充,教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可以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

(五)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每组8人,有条件的可进行简单的化装并使用简单的道具。)

表演后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