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初中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中挫折存在的价值。
(2)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分享和学习应对挫折的方法、措施。
教学重点:
了解挫折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垫脚石。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合理运用。
教学过程及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导入:猜猜她是谁
1.组织引导阅读。(音乐)
提问:她是谁?尝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她的这段经历。
2.播放一组成长照片: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史。
引出主题:风景在路上
阅读P16《猜猜她是谁》
通过阅读、讨论评价,了解生命中的挫折可以引发人的消极情绪,也可以成为成功之路的一道风景。
一、描绘:人生曲线。(书P16)
提示人生曲线中每一阶段正负顶点的获得,以5-10岁为例:回忆学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也可再分为两个阶段)是高兴多还是不高兴多?假设是高兴多,这段时间的高兴10分里最高打几分?这个最高分对应的`回忆是什么事?(如果是不高兴多,则反之依然。)
二、别把磨炼当折磨(书P17拨动心弦)
小结:在挫折面前,人常常容易陷入消极甚至崩溃,甚至放大到认为整个生命都是失败的。事实上,当我们走过这段时期,再回头看,会发现那不过是生命中的一个瞬间,只是生命的诸多风景中的一道风景。
小结:通过小实验呈现对挫折的态度。
三、七嘴八舌
1、能否避免挫折?天灾、人祸-------普遍存在。
2、你的挫折因何而起?案例:面对数学难题会怎么做?组织讨论分享。
阅读并讨论分享。
1.描绘人生曲线P16
2.找一个词形容自己的人生曲线
3.尝试放大一个“消极点”,回忆对应的相关事件,当时的情绪体验。分享当时的解决方法。(可参照P18我思我悟,若感到当时的处理方式不当,可补充一个改善的解决方法。)预测自己在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分享自己面对这些挫折时的态度和打算。
乐观积极的态度能导引人从挫折困境中走向成功。习得应对某一具体挫折的方法。意识到应对挫折重要,而看待挫折的心态更重要。
小结:生命是一段旅程,最值得回味的,不仅是目的地,更是路上的风景。有挫折的煎熬,成功才会让人更加快乐。坦然看待挫折的心态,比应对挫折的办法更重要。
初中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过程
一、导人
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初中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3
认知目标
1)懂得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表现在心胸开朗、乐于交往,情绪健全、情感丰富,性格良好、有自制力,意志坚强,不怕困难以及智力正常等方面;懂得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2)理解良好道德品格和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联系,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道德品格的重要条件,而良好道德品格也有助于心理品质的优化。
能力目标
能够联系自己所熟悉的青少年成长或事业有成的事例,说明心理健康的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康心理对青少年成长进步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从而增强自觉锻炼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 教学重点分析:
1、 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一内容是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里列举了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即交往、情绪情感、性格、意志四个方面的表现。敢交往、会交往是作为社会的人最基本的要求,而能够正常交往并在交往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要求有开朗的心胸,因此"心胸开朗,乐于交往"就被作为心理健康的首要表现。考虑到中学生有比较强烈的且不稳定的情绪化特点,同时这个领域的盲点又比较多,因此将"情绪健全,情感丰富"列为心理健康表现之二。性格和意志既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心理因素,又是他们存在问题比较多的方面,因?quot;性格良好,有自制力"和"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成为心理健康的第三、第四方面的表现。这四方面表现按比较外在到比较内在的顺序排列展开。考虑到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因此将其附带列为心理健康的又一种表现。
因为只有把怎样的心理属于健康心理这一内容重点讲清楚,本课后面所有内容的展开进行才有基础。同时对学生而言,这部分内容相对陌生,基本属于新知识,因此,应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将这部分内容重点处理好,使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认知。
2、 良好道德品质与健康心理之间的关系是另一教学重点。
心理健康是培养良好道德品格的重要条件。离开健康心理,就没有道德高尚可言。另一方面,良好的道德也有利于心理品质的优化。在道德品格的修养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倍感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因而,培养健康心理的意识和自觉性随之也会有所增强。
二、教学难点分析:
对"性格良好"如何理解是教学难点。这里的"性格良好"与否,并不是具体地为不同的性格类型(比如说是内向还是外向,是温顺还是倔强等等)分优劣,而是指性格深层中是否具有一些最基本的良好因素,如自尊自爱、诚实友善、负责勤勉等,如果有,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性格,皆可视为"性格良好"。因为对"性格良好"的分析是排除了对不同类型的性格进行优劣分类以后来进行的,对学生来说是转了一个弯子,因此他们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破思维定势,并注意结合实际事例来讲解。
三、教法建议:
1、教学中以问题引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
虽然总体上讲,这框节内容学生以往接触较少,缺少理性认识,但只要老师启发得当,还是可以把他们积累的感性认识调动出来以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比如,关于对"健康"的完整认识,教师可以先给出具体事例(如身体强壮但心理有偏差的例子),要求学生判断回答例中人物是否拥有健康,然后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和教师讲解,自然地引出"健康"的完整涵义以及"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关于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一教学内容,也可通过"提问——回答"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设计"你认为健康心理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之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列举的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最后归结到教材所归纳的几个方面上去。
2、教师的讲解必须是精讲,要有几个关键点,能给学生以深层的启发。
在有计划地抛出精心设计好的提问以及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讲"讲在点子上,要找好几个关键点,用不多但有质量的"讲",使学生在一般认知或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深一层的启发。比如?quot;心理健康"概念出来以后,教师可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要强调人的健康应该而且必须包括心理健康这一内容?然后按照"人是社会的人"(该内容第一课已学过)→"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健康的心理"这样一种逻辑联系来进行点睛式的讲解,由此学生就会对"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观点有更深一些的理解。在"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这部分教学内容里,每一个表现方面也都可找出讲解的"关键点"来。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性。明确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内容和途径、方法等知识。为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完善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1.知识方面
(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心理健康、心理偏差。
(2)通过学习,知道并了解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懂得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4)知道心理不健康危害大。
2.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着重帮助学生掌握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以及优化心理品质的锻炼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教育使学生着重理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提高对不健康心理的认识水平,自觉地纠正“心理偏差”。在社会生活中,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
[教学重点]
(1)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是什么?
(3)心理不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4)青少年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怎样理解“性格良好”。
(2)为什么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为什么心理不健康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危害性?
[课时安排]
3课时。原则上一框题一课时。本课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如展开讲,或加上学生讨论等活动有可能超出3课时。为了便于说明教法,本教案按一框题1课时阐述。
复习提问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导入新课
通过前言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并懂得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对青少年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康的心理是紧密相连的,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有哪些益处?锻炼心理品质的方法是什么?
一、人生宝贵财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板书)
提问:
问题1、同学们提到道德大家一定不陌生,小学阶段同学们已经接受了道德教育,请同学们看书第七页,“议一议”,并举一些其他方面的例子。
问题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做选择说明题。)
下面的人谁最健康?为什么?
(投影)
小明心律不齐,说明身体部分不健康。小萍、小强虽然身体不错,但由于他们不是与同学搞不好关系,就是学习自信心不强。这都会阻碍他们成长进步,我们说,他们心理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小兰不仅身体好,而且心理素质也不错,这就会促进她的成长进步。所以我们说小兰最健康。可见人的健康包括两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1.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板书)
什么是健康?(板书)
人的身体健康可通过一系列体能测试来判断,而心理健康也是有衡量标准的。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板书)
(组织讨论。将同学4~6人组成一个小组讨论。讨论内容:心理健康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学生讨论5~7分钟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发言。老师简明扼要地将讨论内容写在黑板上,着重分析几项内容。)
(1)心胸开朗,乐于交往。(板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离群独居。孤独对于青春期的少年是难忍受的,它会给人带来烦恼,影响身心健康。在社会、学校、家庭、班集体中如果我们开朗、乐于与人交往就会使自己开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习、工作更快进步。人的交往包括同龄人之间、异性间,与师长、与父母、长辈及社会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学校是我们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同学们应该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归纳)
(2)情绪健全、情感丰富。(板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
表1
(作用不只局限这几点,只要合理,学生说出来,即给予肯定。)
表2
(教师归纳) 每人都有情绪和情感,它是丰富多彩的。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丰富且健康、情绪积极且稳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快乐、自信、事业易成功的人。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快乐、充实、美好。
(3)性格良好,有自制力(板书)
(在学生讨基础上填写表格,并举例说明。)
(投影)
每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与先天遗传有一定关系,更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尤其是个体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社会化的结果。性格有内外向之分,但谈不上好与坏之分。不论什么性格的人,只要他具有诚实、友善、富有同情心等因素,就称其为具有良好性格。每个人不可能具有所有的良好性格特点。性格是可以通过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途径来不断趋于完善的。在完善性格中,自制力是一个很强的推动力,在青春期加强自制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归纳)
(4)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板书)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填表并举例说明。)
(投影)
意志力是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催化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尤其需要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 (教师归纳)
(5)智力正常。(板书)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填表。)
(投影)
(教师归纳)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智力是发展的,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要不断开发智力,提高水平。
3、良好道德与健康心理的关系。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同时又探讨了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回忆。)其中第五是智力因素,第一、二、三、四是非智力因素。因此,我们平时不仅要重视开发智力因素,同时也要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
[课堂作业]
(1)什么是健康?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根据心理健康的五种主要表现,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并制定出发扬优势,完善自我的具体措施。
初中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教会学生面对内心的“恐惧”,要敢于自我挑战;恐惧往往不是来自于外界事物,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正所谓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怎样看待问题才是问题。
参加人数:
全体成员
使用时间:
45分钟
材料准备:
无毒蛇一条,灌满水的电水壳一把,盛满冷水面盆一个,电源插座一个。
活动场地:
班级
适用对象:
经常出现恐惧心理的成员
活动程序:
主题活动
一、面对恐惧学会说“不”
1.老师请学生在纸上列出五项学习生活中最怕的事或物,然后进行交流。
2.老师分析并总结学生最怕的事,得到回答最多的是,怕蛇、怕某门功课不好……。接着老师突然掏了一条长长的活蛇,学生见状后,一定会非常紧张,甚至是屏住呼吸,将整个人紧缩一团。老师示意学生不要害怕,并告之这是一条无毒蛇,也不会咬人,如果你们不信的话请看,老师先作示范,将蛇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这时老师提议,有哪位勇敢的学生能上来抓一下这条蛇。
3.在老师的鼓励下,第一位上来做尝试的'同学,老师给予高度评价,接着在他的带动下,让每一个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试一试。
讨论要点:
1.明白当我们感到害怕时,与其向“恐惧”投降,不如理智地判断一下。
2.战胜恐惧的力量只在我们直接面对恐惧事物的瞬间产生,若想得越多,潜能就被自己封锁得越严。
3.针对具体的例子如何战胜“恐惧”心理。
初中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5
认知目标
理解道德良好,心理健康能从多方面利于自己的成长,提高学生对锻炼良好心理品质重要性的认识。
能力目标
1、能够对教师所提供的较为复杂的道德情景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进行初步的分析。
2、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健康心理是培养良好道德品格的重要条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康心理对青少年成长进步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从而增强自觉锻炼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分析:第二框总体内容
从重要性上讲,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自己的成长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是心理品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第二框总体就是教学重点。至于本框的四个教学要点哪一点更重要,相互之间难分仲伯,因为角度各不相同,各有自己要承担的任务。因此,究竟哪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各位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而定。
二、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是每一要点后面都有的释理部分,即要点之所以能够成立的道理分析。这里的"讲道理"既很概要,又比较深入(相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因此这部分教学内容可能会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要重视榜样示范
本框的四个教学要点都是侧重从正面阐析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的,其主要教学和教育目标是明理,同时也负有激发情感和指导实践的任务。无论要达到哪一项教学和教育目标,都需要正面的榜样示范。通过生动、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使学生在搞清道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在这里运用好榜样示范法。除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活体字材料,还可选用各种新闻媒体上所提供的更新、更好的材料,当然,更要注意用好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为他们所熟悉、所信服的活生生的材料。具体的运用方式,除了教师或学生的讲述外,还可用录音、录像、图片等方式;如有条件,请当事人自己讲。
2、穿插用讨论法
如前所讲,本框四个教学要点后面都有一段深入明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启迪学生进一步思考很有帮助,但难度相对大了一点。建议在这里穿插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自己的读、思、议、辨等学习活动和教师最后的提炼、归纳,达到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设计讨论题,一要紧扣教材中所分析的观点,二要注意口径稍小一点,使学生能讨论起来。比如,第一个教学要点最后的那段内容,可将问题设计成:①你同意"心理健康,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生活的美好"这一观点吗?②你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体会?③如果有切身体会,能否说出其中的一条原因来?在学生充分讨论(比如分四人小组讨论)基础上,教师帮助梳理,使学生真正理解教材。这种教学方法如果运用的好,不仅可以使教学难点化解,还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自己教育良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一、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于成长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健康?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又懂得了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的关系。那么,道德良好、心理健康对我们青少年成长进步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锻炼和培养心理品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成长(板书)
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张海迪这个人吗?请了解张海迪的同学谈谈她的事迹。
(学生一般知道的不全,教师组织学生听张海迪事迹。)
(事先录好音播放或找材料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
张海迪心理健康水平如何,这对她成才有什么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张海迪的事迹来具体分析一下心理健康对人成长进步的有利作用有哪些。
1.道德良好、心理健康,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掘聪明才智(板书)
提问:张海迪到目前为止有哪些成就?她这样一个重度残疾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成就?
(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因为她具有健康心理。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获得有务帮助。心理健康的人,开朗大方少烦恼,常能感受生活的美好,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开发智力。心理健康的人有顽强的毅力和自制力,能够克服困难,朝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人都是具有潜能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潜能开发的程度。心理健康对学业和成功起推动作用。心理健康的人,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所以能促进潜能的开发、事业的成功。
2.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们增添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方法。(板书)
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人的一生顺利的时候是少数,更多的时候是与困难作斗争。
提问:对待困难有几种态度?而各种态度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结合张海迪事迹回答,教师归纳。)
人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有信心、有勇气,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另一种是气馁、退缩、无信心、无勇气、回避困难。前一种是取得成功的态度,后一种将一事无成。人们要想战胜困难,必须在精神是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勇气,二是信心。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有目标、有毅力的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精神上的强者。让我们再听听张海迪怎样说,她说:"我们的世界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越来越强大的病魔,二是更加强大的意志。我每天都在这两者的较量中度过"。"人们常看到海迪穿着红毛衣、剪短发,总是带着微笑,眼睛里闪着逼退一切的光?通过张海迪的事迹,我们进一步懂得: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需要的勇气和信摹P睦斫】档娜嘶岵绞だ训挠缕托判摹P睦斫】档娜艘话隳艹晌钪械那空摺?
3.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意义(板书)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张海迪对生活的态度。
提问:张海迪认为生活美好吗?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当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时对我们个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看到大自然的美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可使我们心情愉快,无形中可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提问: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吗?什么样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生活抱着消极态度的人,他们心情不舒畅,不会积极主动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而对生活抱着积极态度的人,他们心理健康,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实事求是地评价事物,感受人生。美好的生活又会促进他们更加积极进取……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像张海迪这样心理健康的人,能积极主动发现、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能使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获得向上的力量。张海迪身残志不残,不断进取,这与她时时感受生活的美好是分不开的。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看待、评价事物,因而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4.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板书)
提问:道德高尚的人有哪些表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张海迪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张海迪做人的准则"活着,并且对别人有用"是高尚的。她把5万元稿费捐给贫困地区尚楼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残疾少年杨晓霞、杜秀秀都得到过张海迪的资助;张海迪常到福利院看望老人。这些事迹都说明她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提问:她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有没有思想波动呢?如果有人不理解她,她又会怎样做呢?
(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她一定会有思想波动的。但她会坚持正确的想法,排除消极因素,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因为,张海迪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她性格良好、意志坚强、善于自制,这使她能抵御不良社会影响。另外她开朗合群、乐于交往,这样她就会尊重别人、关心帮助别人。高尚的道德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张海迪的事迹重点了解了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向张海迪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生活中强者。
[巩固新课]
(1)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进步有哪些作用?
(2)为什么在国外体育运动队中大部分都没有心理健康医生?请结合本课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