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活动实施方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实施方案 篇1
为了做好应届大学生贫困救助工作,使品学兼优的城乡困难家庭大学生顺利入学,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根据省市精神,经民政局研究决定:对20xx年度新考入大学的贫困大学生实施一次性资助。
一、资助范围及对象
凡持有xx县户籍,今年高考被录取的一﹑二本贫困大学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都可享受一次性救助。
1、家庭经济困难,享受20xx年一季度城乡低保家庭的子女;
2、家庭经济困难,属于现役军人家属烈属家庭的子女;
3、家庭经济困难,属见义勇为家庭的子女;
4、家庭经济困难,持有1-2级残疾证家庭的子女;
5、学生本人属于孤残儿童的;
6、在校享受助学金的贫困学生
二、资助标准
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对象,给予一次性生活资助。标准为:一本每人救助3000元,二本每人救助20xx元。
三、申报程序
1、由受助学生本人持身份证和录取通知书向县民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应的低保证、军烈属证、残疾证、孤儿证等证件。
2、经民政局审核后,将救助对象名单在民政网站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公示无异议后,救助对象如实填写申请审批表(一式二份),随同户口本或身份证、录取通知书、低保证、军烈属证、残疾证、孤儿证等证件,以及本人的申请一并上报县民政局审批。
4、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由民政局筹备资金,集中发放。
四、具体要求
1、在推荐资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资助条件认真核实,确保资助资金用到最需要的贫困家庭学生身上。
2、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出示虚假证明、违规操作,如发现欺骗行为将取消受助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已接受其他单位、组织、资助的学生不再作为本次活动的资助对象。
4、资助审批工作截止8月10日,8月20日前资助工作全面结束。
各镇民政办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落实专人做好宣传,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
活动实施方案 篇2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使中秋节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培育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根据庐文明办20xx15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在中秋节期间组织全局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为主题,深入挖掘中秋节的浓厚文化内涵,迎接建国63周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文明素质。
二、领导小组
xxx
三、活动内容
1、在广大群众中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教育活动,请群众踊跃讲述中秋节习俗及传说,体验中国传统节日氛围。
2、结合中秋习俗,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帮扶活动。关心帮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特困家庭等困难群众,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开展生活帮助。发挥志愿者的作用,与社区孤老、残疾人、困难家庭一起过节,通过开展“庆佳节、话团圆、促和谐”为目的,共同感受中华民族民俗风情。
3、开展“和谐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围绕清洁社区、文明护绿、维护公共秩序、扶贫帮困、温馨关爱等方面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传统佳节为契机,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与创建文明城市、健康城市结合起来,开展植树绿化、节能减排、清理有害垃圾等环保志愿者奉献活动,大力营造“环境保护多一份责任、科学发展多一份保障、生态文明多一份参与的良好生态文明建设环境。
4、组织广大群众一起吃月饼、话家常、共赏月等活动,欢度中秋。
四、活动要求
1、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参与。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求,寓教于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广大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在全局叫响“我们的节日”这个主题。
2、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要把组织开展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文明创建的重要举措,作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摆上重要位置。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扩大参与面,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活动实施方案 篇3
第一次活动
1、时间:xx年7月5日中午12:30-2:00
2、地点:行政楼三楼会议室
3、对象:领导小组全体成员
4、议程:
主持:谢xx
(1)周校长讲话
(2)陈xx副校长组织学习“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先进的经验和案例。
(3)谢xx布置研讨任务:
本次课堂改革的核心思想:学为中心
课堂教学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任务驱动
课堂改革的目的:有效学习,提升素养。
本次需要研讨的问题
①根据本学科特点对课堂40分钟时间进行分段任务设计(明确各时间段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
课堂40分钟任务设计:
第一环节:0-前5分钟:组织课堂,新课引入,当堂完成预习检测
关注点:预习检测卷如何编写
第二环节:5-15分钟:提出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关注点:问题如何来(教师如何预设问题,学生的问题如何收集和展示)
第三环节:15-25分钟:小组展示,相互补充
关注点: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以何种形式组建,小组的位置如何安排,课堂内小组如何分工管理,班级中小组间的评价制度如何跟上,学校中如何加强对学习小组的集体评价。
第四环节:25-35分钟:教师小结,方法提升,解题指导。
以上第二、三、四环节可以穿插进行,体现精讲原则。
第五环节:35-40分钟:当堂巩固练习。
②适合新的课堂模式的作业布置、批改和课余时间的管理模式,体现精练原则。(布置什么作业,什么时候批改?如何批改?作业中的问题什么时候解决?以何种方式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③设计出适合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集体备课模式(备什么?怎么备?什么形式的作品?)
各学科组在独立研究期间,组长牵头,学科组研讨两次,形成共同方案。
第二次活动
1、时间:xx年7月26日-7月29日
2、地点:待定
3、对象: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每个成员带笔记本电脑)
总务处(后勤安排)
信息技术处(提供投影仪)
4、议程:
7月26-27日:各小组研讨,形成初步方案,上交电子稿。
7月28日:各小组完善方案、各小组展示本组方案(ppt形式),相互探讨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本组方案。
7月29日:各小组完成本次方案,把成果电子稿上交。
第三次活动
1、时间:xx年8月25日-8月30日
2、地点:学校各会议室
3、对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全体老师
4、议程:
1、学习课堂改革新模式,集体讨论完善模式。
2、组内分工,集体备课
3、领导小组成员审核各集体备课小组的成果。
后续工作,各备课组根据学校课堂教学新模式,完善提升。
活动实施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践行师德、携手育人。
二、工作目标
“课外访万家”活动目标是:实现所有的教师全部参与,家访活动覆盖全体学生家庭,教风、学风、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通过家访,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理解、支持、配合,增强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方面的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同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三、活动任务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
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形式
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对学生家庭要求全部进行实地家访,特殊情况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话、信函等辅助形式进行家访。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班级为单位具体进行,班主任牵头和科任教师参加。
五、活动要求
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要突出重点,做到“六回访”;要落实家访内容,做到“六必进”;要讲求实效,做到“六知道”;要遵守纪律,做到“六不准”。
1、是实行“六回访”。即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2、是实施“六必进”。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3、是做到“六知道”。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4、是坚持“六不准”。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六、具体措施:
1、广泛宣传,创造良好氛围。学校在广大教师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提高群众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校长负起组织和监查责任,促进家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完成。
2、增强工作针对性,确保活动成效。家访前,教师要精心准备个性化家访方案,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家访后,教师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教师间要做好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
3、强化考核环节,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将家访工作情况作为优秀教师、师德楷模、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求注意积累有关活动资料,形成家访工作档案,建立和健全家访登记、考核、回访等制度,不断完善家访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将教师家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重视家长意见,提高办学质量。教师要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注意收集、整理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根据实际,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与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