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请欣赏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1

大家为什么做教师,是什么让大家选择教师这一行业?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一年级时知识简单,我的数学成绩还不错,可是到了三年级,我的数学老师换成了一位爱打骂我们的中年男子,让我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从此经历了一年非人类的痛苦数学之旅。照片上的这位女教师,是我四年级到六年级的班主任,也是我的数学老师郑老师。这位老师没有特别的对我好,但是她不会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也不会责骂我们,更不会对我们动用武力,还会给我们讲笑话。我喜欢这种宽松的氛围,于是我疯狂的'爱上了这位老师。由于爱屋及乌,我也渐渐爱上了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好。从那以后,我就发誓以后做一名数学老师,拯救地球上被数学伤过的小孩。这个梦想坚持到大学毕业选学科,我迷茫了,不知道选择喜欢的地理去中学,省心;还是选择坚持多年的老情人数学,来小学,陪伴呆萌的小鲜肉们。最终,我站在了这里。四年级时,我不懂的师德是什么。压根没听过师德这个词,但郑老师的行动告诉懵懂的我,师德就是关爱学生,就是做有耐心,有爱心又幽默的老师。

大学期间,我一直在做与教育有关的兼职,在幼儿园带过孩子,在智力潜能开发中心上过特色课程。接触的对象是那些模仿能力特别强的孩子,我就在试着控制自己一些随意且不靠谱的行为,尽量不去带坏每一个小天使,传输给他们点适合他们的正能量。原来师德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去顶岗实习支教,我分到的那个农村学校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条件也比较艰苦。支教期间的每一次通话我的家人都会告诉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个孩子,对待学校工作尽职尽责,千万不要误人子弟,当回想时最起码要问心无愧。哦,师德就是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就是爱岗敬业。

支教返校,继续上课,终于到大学四年级学习了《教师专业发展》。原来“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请大家不要笑话我,教师的种子在我心中萌发了13年,竟然不知道师德全称是什么。师德其实准确的说应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从此我们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师德展开讨论。我们讨论师德与教育法唇亡齿寒的关系,我们讨论最美教师李灵和张丽莉能感动中国的背后动力,我们讨论范美忠在地震中逃跑行为,等等。各位老师,原来师德最重要的是支撑国家,爱国守法应该是为师的首要原则吧。

大四的一年,算是我读书最多的一年。这一年我爱上了一个有魅力的男人陶行知。因为喜欢他,顺带也喜欢上了他的老师杜威。我喜欢陶老爷子对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头。但我最爱的,并且能诠释我对师德理解的是陶先生的另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自己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严以律己才能教导学生去做一个探索、严明、公正,高尚,真正的人。

各位,在东城实小的每一位老师都很优秀,但优秀不够,我们需要做到精益求精,无可替代。我们必须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谢谢各位。

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2

目前,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应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对教师备课进展改革。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新课改”的理论根底之一,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备课”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更应注重效益。

一、备课的目标要重实效。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到达新“课标”的要求。传统的备课一是目标不正确、不实在,如很多教师的备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合实际、不详细;二是目标多注重知识传授与获取,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这样的备课目标对于学生的开展显然是无效或效益很低的。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二、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传统的备课形式主要是教师单独一人或冥思苦想、或照抄参考资料,且必须每个过程,每句话都要用备课本写出来,“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尤其是教师上优质课、示范课总是把教案记熟,然后按“台词”去“演戏”。这样的备课形式与“课改”促进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开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教师吃力不讨好。新的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如活动类课程,应以场所、器材、学具及活动的组织安排等准备为备课形式,自然实验课应着重花功夫做好实验的物质准备、分组安排等,这些类型的课不必拘泥于将一切都写在备课本上。有平行班级的,应大力提倡“集体备课”方式。而教龄长、经历丰富、素质高的教师,提倡在书上“点画批注”,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搞研究。三、备课的评价要促开展。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如“环节”都要有“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准备”、“导入”、“经过”、“小结”、“作业”等,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无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按照“课改”的新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表达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开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所以,建立一套符合“课改”要求的新的备课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关键。我们认为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一下原那么:照搬照抄要严禁,千篇一律要否认,过程思路有特色,促进开展目标明。

四、备课的研究要花气力。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把教学研究的重点都放在“课堂教学及其评价”上,而对备课的研究那么相对无视。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们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学校教诲处和研究组应就备课列出研究专题,如“不同类型课的备课形式”、“怎样才能备出特色”等。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探索出一条符合“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子。

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3

新与原相比,在条目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在很多提法上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形势、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对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时代诉求。

新对教师既有底线要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后者则反映在最后一条“终身学习”上。

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倡导教师“志存高远”、“乐于奉献”,这在旧中是没有的。乐于奉献的精神特别需要提倡。新提出教师要“爱国”,要“志存高远”。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可能默默奉献、甘为人梯,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新首次纳入了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这是必要的。教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必需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该遵守的职业精神,它需要广大教师共同遵守。在“5·12地震”灾害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在全社会赢得了高度赞誉。他们早已先行一步用行动来诠释师德和保护学生安全的含义。在我看来,能不能保护学生应该是检验教师的一个道德标准,学校在培养、教育学生的时候就经常说要“爱生”,而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化到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所以,保护学生安全,不管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从道德规范的角度,都是教师不应回避的责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修改,通过规范的形式来激发我们的道德愿望,激发社会的普遍美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新时代的教师在规范的引领下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也必将更具人性魅力。

新第四条“教书育人”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并首次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列入其中。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对教师有新的要求,也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相信随着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点会越来越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得到体现。

另外,新在第六条中明确:“终身学习”。这个条目的'提出,我觉得更有利于当前教师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教师适应职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任何教育体制下,教师总是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教师的品行、内涵,代表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从业资格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要通过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终身教育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树立的终身学习观。

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4

都说教师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都说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都说……确实,教师是神圣的,只是我无法用学者那深邃的语言去阐释教师的价值,也无法用诗人那优美的诗句去讴歌这崇高的职业,我能做的仅仅是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耕耘、去收获。

《中小学职业道德标准中》,将师德概括为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面对这样的师德标准,对初为人师的我来说,无法对其进展深入而透彻的理解和阐释。更是为教师的职业属性感到困惑,在出手阔绰的群体里,看不到教师的身影;在气派的新潮一族中寻不到教师的足迹,教师仿佛只是生活的配角。与此同时,我却真实的看到身边勤勤恳恳的老师们正用他们忙碌的背影在践行“春蚕”的理念,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矢志不渝?于是,我开始问自己:我是否也能这样无怨无悔的去爱这个职业呢?

可是,当我真正开始接触这份职业,当我看到孩子们脸上那真诚、灿烂的笑容,当我感受到孩子的那份温暖,那份被批评后却依然可以围着自己老师长老师短的那份温暖的时候,我便懂了,我想,这就是幸福!慢慢地,心中的迷惑消矢了,谜团舒解了,心情舒畅了!对师德标准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条条框框,基于日常的教学生活,我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完全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迸发。

这其中,尤其是对“师爱”有了最为深刻的感受,所谓“爱,是植根教育的根底”,爱是一切教育的开始,也是一切教育的'归宿,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相互唤醒,谈何容易?或许,只有爱,才能让心灵影响心灵;只有爱,才能让生命唤醒生命;只有爱,才能真正呵护学生的成长。起码我是这样理解的。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我想到的不再是如何硬性要求自己的去遵循关爱学生的准那么,而是让关爱学生成为我生活中最自然的一种常态。渐渐地,我喜欢上了我的孩子们,更喜欢上了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我想,这就是变化,这就是升华吧…

审视着自己和教育,审视着自己和孩子们,我望着窗边那挂满白色花苞的吊兰,心想,我和孩子们的故事开始了。毫无疑问,每个故事的情节必然是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我们也不例外,路上会有无奈,会有疲惫,不加隐瞒的说也想过退缩。但想想孩子们,我只能将无奈转化为坚忍,把疲惫升华为奋起!就像花苞的盛开还需几缕阳光,还需一段时日,我们的故事会如这花一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但我相信,微风袭来,它会静静的盛开,散发缕缕香气!

谁说教师清贫?我们的富有只有自己深知!谁说教师是生活的配角?我们的幸福只能自己去感受!向前走,不忘初衷,我们的人生必定饱满!向前走,与孩子游刃有余的共同成长,必定有幸福相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