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作文课心得体会

请欣赏听作文课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作文课心得体会 篇1

毫不夸张地说,大多数的语文老师一提到作文都会不约而同地说闹心。我虽有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但提起作文时一样也是眉头紧蹙不知所言。

周一和周二听了教育科组织的两节课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课的三位教师都把他们多年教学中练就的真功夫亮了出来,为我们展示了两节完整,实效,可操作性极强的作文指导及讲评课。现将听后的一点点感悟和不成熟的想法倾泻于笔端。

秦丽萍老师那幽默的谈话,那深沉干练的教态,在座的听老师无一不被其折服,学生更是被秦老师的学识魅力所吸引,整节课给人以酣畅淋漓的快感。

1、本节课教师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的难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习作的题材。教给学习观察的方法,体会的方法。再加上口头作文的训练,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滔滔不绝,虽然说得不是太好,但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感爱,表达的是自己参与活动后的真情体验。从这一环节可以看出秦老师平时训练扎实有效,每位学生的写作功底深厚。

2、教师处处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上,学生说不好,教师鼓励学生说;学生说到精彩出,哪怕一个词语,教师都会用欣赏的眼光赏识他或用恰如其分地语言夸赞他,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引课自然,从词的积累到笑星的表演,再到不同角度观察的习作的展示,环环相扣,节奏流畅,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受,令听者回味无穷。

4、本节课教师敢于大胆创新,打破了以往用教材教作文的常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一改学生被动局限在教师的框框中去完成习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教师根据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展示了自己朴实的教学风格。

5、课堂上教师处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进了作文课,让学生轻松走进作文课。

6、课堂气氛宽松而活跃,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说得也很轻松,在轻松地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有了写作的素材。

陈相娟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听下来是清晰的也是轻松的。因为,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学生回答也较流畅。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对此次习作要求的深入挖掘,并且根据学生已有的习作水平我接受能力而制定的教学方案。成功地用《南辕北辙》引出课题,在帮助学生审题时提炼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恰到好处地给出每个习作环节的写作内容及方法。陈老师这堂课先口述,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陈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孙金宝老师展示了常态下的作文讲评课。一个年轻的'老师在众多同行面前展示这样的课,可以说是勇敢的。我个人认为没有一定的胆量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很难驾驭好这样的一节课的,听了这节课后我是由衷地佩服孙老师的。

钦佩之余还是提一点拙见。佳作点评本来这是一个相当漂亮的教学环节。因为让学生互评给的时间很短,既要找出佳作又要给所看的文章写评语,事实上还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根据文本加感悟,就等于给看过的文章写个中心。而我们也都知道,道理并不一定是中心句就好。水到渠成,自然而成的结尾也许韵味更足。而点评的文章,来自于学生的实践,也接近其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这一个环节中,有学生提出完全不同的观点,教师没有给予评价。

学生其实还是一头雾水。教师最起码给学生解惑的职责都没做好。特别是还有给自认为习作需要修的同学点评这一环节,学生自读完习作后,当同学们觉得无从下手帮助修改时,做为引领者应该身先士卒,给学生就一篇较差的文章改出个好文章来,这样不但被修改文章的学生受益匪浅,而且观者更是收获丰厚,并从中明白了把文章怎样修改成一佳作。我想如果这样做了,对于那些不愿发言而又想把文章写好的同学无疑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也解决了作文课成文少的难题。

其实,这堂课显得淡薄,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回答肤浅,学生的发言没有深度和广度,在这里老师的引领作用又没跟上。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的教育智慧相当重要,教师能于细微处捕捉学生发言的可生发点,以艺术性的提问,进一步的探问问题的实质,或深入学生的思维深处。而这事实是语文教师应该一生去追求的,也是语文教师一生都觉得难以企及的事。

听作文课心得体会 篇2

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泰安新泰两地作文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主要包括三大版块,一是由新泰市平阳小学于圣华老师和泰安市第一实验小学杨燕老师的教学观摩课,二是老师们互动点评,三是泰安市教学研究室刘旭主任的专家报告。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听于圣华老师的课感想于老师的课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

1.于老师的作文讲评课做到肯定优点,指导分析细致。于圣华老师执教的《假期见闻》的讲评课上,将好的段落以及小作者的名字呈现在屏幕上,让同学们赏析,相机指导写作方法,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也是给其他孩子写作之路某一方面特色的指引。

“空话〞句子,让学生找出空话的地方并用文字给他补充形象生动,如:学生写的《游莲花山》有一句“过玻璃栈桥时,我十分害怕,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让学生找到空话“十分害怕〞“走了过去〞让学生参加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文章马上就变得形象生动了,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这对学生们也应该印象深刻影响深远。

总之,于老师的课准备充分,作文批阅细心,又善于发现作文“美〞的眼睛,指导细致耐心。通过这堂课可以看出平时老师对学生赏析的指导是养之有素的,教育是一种循序渐进,逐渐提升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培养亦是如此。

二、评杨燕老师的课

杨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像她的名字一样轻松灵动。她的课是一节作文指导课,整堂课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点面结合。

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1、课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语言有亲和力鼓励语及时到位。

2、因为是场景描写,杨老师用了镜头定格,捕捉镜头,镜头慢放的方法,让学生把抽象的场面变得直观形象。

3、学生写完片段后,老师和自己或同桌用五角星来标注写得好的地方,这样的评价更直观,作用更明显。

三、解读泰安教学研究室刘旭主任作报告

刘主任最后的报告在幽默轻松的开场白中拉开了序幕。刘主任从以下几方面指出了作文教学应注意什么:

1、开掘习作中妙趣点的三个方法:赏识、纠错、引领。刘主任说:“作文讲评只有找到问题症结,才能讲评好;抓语言文字的美,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坚持保本护基,激发学生兴趣,树立自信心。〞

2、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写实与想象结合。

3、强调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作用。

4、倡导真实表达,自由表达,创意表达。

5、将汉字书写纳入作文教学中。

6、迁移利用形成能力。刘主任说“教师习作批改要手下留情〞意思是让学生使用学过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让学生有自我修改能力,作文有学生自己的风格。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好作文是指导出来的,总之,本次听课我收获满满,本次听课学习带来的收获,也将为我的课堂注入新的养分。都说学生的进步在于积累与不断的学习,老师亦是如此。

听作文课心得体会 篇3

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她那流畅的教学流程,亲切自然的课堂,富有人情味的评价……让我深深地震撼。我品味着,思索着,学习着,下面,我就李老师的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发掘材料,源自生活。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农村小学生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家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李老师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真实质朴的作文题材。把写作内容生活化,具体化。精心设计了一次特殊的默写——默写自己崇敬之人的名字,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课学生只所以有话可说,我想首先得益于李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这次自由写作的重、难点是“你所敬佩之人是谁?你敬重其什么品质及从何处体现?”,整节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教学过程的着力点放在了这一重、难的突破上,在李老师不着痕迹的亲切引领下,学生对自己刚开始默写时的心理,默写中遇到的困难,身边同学的表现,以及老师欣赏同学作品时的神情等,由点到面,娓娓道来,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融洽,学生轻轻松松地收获了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课堂效果好。

总之,李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值得我好好学习。

听作文课心得体会 篇4

毫不夸张地说,大多数的语文老师一提到作文都会不约而同地说闹心。我虽有将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但提起作文时一样也是眉头紧蹙不知所言。

周一和周二听了教育科组织的两节课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课的三位教师都把他们多年教学中练就的真功夫亮了出来,为我们展示了两节完整,实效,可操作性极强的作文指导及讲评课。现将听后的一点点感悟和不成熟的想法倾泻于笔端。

秦丽萍老师那幽默的谈话,那深沉干练的教态,在座的听老师无一不被其折服,学生更是被秦老师的学识魅力所吸引,整节课给人以酣畅淋漓的快感。

1、本节课教师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的难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习作的题材。教给学习观察的方法,体会的方法。再加上口头作文的训练,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滔滔不绝,虽然说得不是太好,但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感爱,表达的是自己参与活动后的真情体验。从这一环节可以看出秦老师平时训练扎实有效,每位学生的写作功底深厚。

2、教师处处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上,学生说不好,教师鼓励学生说;学生说到精彩出,哪怕一个词语,教师都会用欣赏的眼光赏识他或用恰如其分地语言夸赞他,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引课自然,从词的积累到笑星的表演,再到不同角度观察的习作的展示,环环相扣,节奏流畅,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受,令听者回味无穷。

4、本节课教师敢于大胆创新,打破了以往用教材教作文的常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一改学生被动局限在教师的框框中去完成习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教师根据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展示了自己朴实的教学风格。

5、课堂上教师处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进了作文课,让学生轻松走进作文课。

6、课堂气氛宽松而活跃,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说得也很轻松,在轻松地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有了写作的素材。

陈相娟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听下来是清晰的也是轻松的。因为,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学生回答也较流畅。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对此次习作要求的深入挖掘,并且根据学生已有的习作水平我接受能力而制定的教学方案。成功地用《南辕北辙》引出课题,在帮助学生审题时提炼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恰到好处地给出每个习作环节的写作内容及方法。陈老师这堂课先口述,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陈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孙金宝老师展示了常态下的作文讲评课。一个年轻的老师在众多同行面前展示这样的课,可以说是勇敢的。我个人认为没有一定的胆量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很难驾驭好这样的一节课的,听了这节课后我是由衷地佩服孙老师的。

钦佩之余还是提一点拙见。佳作点评本来这是一个相当漂亮的教学环节。因为让学生互评给的时间很短,既要找出佳作又要给所看的文章写评语,事实上还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根据文本加感悟,就等于给看过的文章写个中心。而我们也都知道,道理并不一定是中心句就好。水到渠成,自然而成的结尾也许韵味更足。而点评的文章,来自于学生的实践,也接近其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这一个环节中,有学生提出完全不同的观点,教师没有给予评价。

学生其实还是一头雾水。教师最起码给学生解惑的职责都没做好。特别是还有给自认为习作需要修的同学点评这一环节,学生自读完习作后,当同学们觉得无从下手帮助修改时,做为引领者应该身先士卒,给学生就一篇较差的文章改出个好文章来,这样不但被修改文章的学生受益匪浅,而且观者更是收获丰厚,并从中明白了把文章怎样修改成一佳作。我想如果这样做了,对于那些不愿发言而又想把文章写好的同学无疑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也解决了作文课成文少的难题。

其实,这堂课显得淡薄,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回答肤浅,学生的发言没有深度和广度,在这里老师的引领作用又没跟上。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的教育智慧相当重要,教师能于细微处捕捉学生发言的可生发点,以艺术性的提问,进一步的探问问题的实质,或深入学生的思维深处。而这事实是语文教师应该一生去追求的,也是语文教师一生都觉得难以企及的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