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心得体会 篇1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的环境能吸引着儿童,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而如何在主题背景下创设班级环境,从而丰富和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有效推进幼儿的学总结:
一、以往的班级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主题环境缺少幼儿的参与
让孩子参与主题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能对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给予支持与鼓励。理想的班级环境创设应当是师幼互动的,即:走进这个班级,不用介绍就能从环境中感受到本学期已进行过的主题活动。是的,教育要留下痕迹,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可是关键是怎么留?通常情况下,我的创设不是最后以学具的形式呈现,就是作品不够美观无法很好的融入环境当中。
2、主题环境的呈现形式过于单一
包括区域活动的材料提供和游戏的活动设计都较为单一,在呈现的时候千篇一律没有变化。比如,在美工区投放的添画材料“爸爸的胡子”,爸爸全都长着同一张脸。孩子的创造形式也很单一,仅仅是蜡笔或水彩笔。
3、室内布局不合理
原来我将教室整体作三大块的整体分割:区域活动一块、集体教育活动一块、进餐活动一块,形成“三国鼎立”的三大块模式,这样的划分省去了更换活动时的来回挪动桌椅的麻烦,也便于教师的集中指导,但是很容易造成活动空间的浪费,比如游戏活动时进餐区和集体教育活动区几乎空着,而区域活动的地方却很容易发生“人员拥挤”的状况。在各区域分配时,我也比较混乱。比如,原先我将图书角和小舞台放在一起。这样一来,兴致勃勃的小演员们一表演势必会打扰到看书的孩子们。当然,原来我只是觉得图书角去的人少,也没想到改进方法,就那样放着了,也因此图书角变得形同虚设了。
4、没有整体预设致使环境缺乏统一感
在创设原有教室的环境时,我并没有做过多的预设,致使后期不断丰富的环境、添置的游戏材料不论从色彩还是外形上都显得凌乱,缺乏统一感和美感。
二、改进后班级环境体现的创设策略
1、由教师把握好主基调,幼儿细化内容。要让孩子的作品(尤其是小班的幼儿)都能呈现在班级中,又使环境不失高雅、美观,关键在于教师的点缀与再加工。比如,在制作作品“我的妈妈”时,让孩子在妈妈的画像上剪贴上头发,即童趣又美丽无比。呈现的主体都是幼儿制作的,而其中的配色、构思无不显现出教师的审美感。
2、丰富区域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区域活动材料是支持幼儿学 长期性材料按照幼儿年龄的增长、新旧交替的需要而更换,如角的'必备品(小医院里医生使用的听筒等器具;娃娃家里的角色吊牌等)。短期性材料主要指随季节、节日、主题的变换、幼儿的感兴趣程度及时更换的材料。在选择这些材料时遵循趣味性、多样性和递进性的原则进行更替。
2)在建构区多投放一些环保的、低结构性的材料
作为新教师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巧做,以前的我总觉得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成效却不显著。其实有了好的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在建构区投放一些如餐巾纸盒、奶粉罐等色彩鲜艳、体积较大的低结构性材料,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拼搭需要又因为材料本身的体积较大降低了搭建难度而很容易使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这些搭好后的“成品”又成了班级环境的一部分。
三、总结主题背景下环境创设的启示
1、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取决于教师环境创设中的目标意识、内容的预设、生成、调整、指引。
2、教育的痕迹可以通过显性的环境呈现并再次影响着幼儿,成为一种持续性的教育。随着活动内容的开展,幼儿的作品可以不断丰富主题环境。
3、主题环境是动态的。透过环境,看到的教学应当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既要有过程性,又要有结果性。就拿主题墙来说,它是主题活动在预设与生成下的产物,墙面上既要展示主题活动的内容,又要显示出主题的发展脉络、相关信息资料、以及幼儿表征的作品等。
4、打破思维定势,重新诠释材料的用途。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环境是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意的,在这方面,带教方指导教师给了我很多启示,他们在创设环境时总是能用一些不起眼的材料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如果要把某样较薄的东西竖着固定在桌上我通常会用硅胶来固定,但这样其实破坏了桌子。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用两个塑料的晾衣夹作为底下的支架,既美观又方便还不会破坏桌面,这是多么好的创意啊!
环境本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显现,教育的一种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不仅是幼儿学精心去营造,幼儿的生成活动需要教师有心去捕捉。
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心得体会 篇2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的环境能吸引着儿童,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而如何在主题背景下创设班级环境,从而丰富和深化主题教育活动,有效推进幼儿的学总结:
一、以往的班级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主题环境缺少幼儿的参与
让孩子参与主题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能对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给予支持与鼓励。理想的班级环境创设应当是师幼互动的,即:走进这个班级,不用介绍就能从环境中感受到本学期已进行过的主题活动。是的,教育要留下痕迹,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可是关键是怎么留?通常情况下,我的创设不是最后以学具的形式呈现,就是作品不够美观无法很好的融入环境当中。
2、主题环境的呈现形式过于单一
包括区域活动的材料提供和游戏的活动设计都较为单一,在呈现的时候千篇一律没有变化。比如,在美工区投放的添画材料“爸爸的胡子”,爸爸全都长着同一张脸。孩子的创造形式也很单一,仅仅是蜡笔或水彩笔。
3、室内布局不合理
原来我将教室整体作三大块的整体分割:区域活动一块、集体教育活动一块、进餐活动一块,形成“三国鼎立”的三大块模式,这样的划分省去了更换活动时的来回挪动桌椅的麻烦,也便于教师的集中指导,但是很容易造成活动空间的浪费,比如游戏活动时进餐区和集体教育活动区几乎空着,而区域活动的地方却很容易发生“人员拥挤”的状况。在各区域分配时,我也比较混乱。比如,原先我将图书角和小舞台放在一起。这样一来,兴致勃勃的小演员们一表演势必会打扰到看书的孩子们。当然,原来我只是觉得图书角去的人少,也没想到改进方法,就那样放着了,也因此图书角变得形同虚设了。
4、没有整体预设致使环境缺乏统一感
在创设原有教室的环境时,我并没有做过多的预设,致使后期不断丰富的环境、添置的游戏材料不论从色彩还是外形上都显得凌乱,缺乏统一感和美感。
二、改进后班级环境体现的创设策略
1、由教师把握好主基调,幼儿细化内容。要让孩子的作品(尤其是小班的幼儿)都能呈现在班级中,又使环境不失高雅、美观,关键在于教师的点缀与再加工。比如,在制作作品“我的妈妈”时,让孩子在妈妈的画像上剪贴上头发,即童趣又美丽无比。呈现的主体都是幼儿制作的,而其中的配色、构思无不显现出教师的审美感。
2、丰富区域材料,投放时要有层次性。区域活动材料是支持幼儿学 长期性材料按照幼儿年龄的增长、新旧交替的需要而更换,如角的必备品(小医院里医生使用的听筒等器具;娃娃家里的角色吊牌等)。短期性材料主要指随季节、节日、主题的变换、幼儿的感兴趣程度及时更换的材料。在选择这些材料时遵循趣味性、多样性和递进性的原则进行更替。
2)在建构区多投放一些环保的、低结构性的材料
作为新教师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巧做,以前的我总觉得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成效却不显著。其实有了好的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比如,在建构区投放一些如餐巾纸盒、奶粉罐等色彩鲜艳、体积较大的低结构性材料,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拼搭需要又因为材料本身的体积较大降低了搭建难度而很容易使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这些搭好后的“成品”又成了班级环境的一部分。
三、总结主题背景下环境创设的启示
1、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取决于教师环境创设中的目标意识、内容的预设、生成、调整、指引。
2、教育的痕迹可以通过显性的环境呈现并再次影响着幼儿,成为一种持续性的教育。随着活动内容的`开展,幼儿的作品可以不断丰富主题环境。
3、主题环境是动态的。通过环境,看到的教学应当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既要有过程性,又要有结果性。就拿主题墙来说,它是主题活动在预设与生成下的产物,墙面上既要展示主题活动的内容,又要显示出主题的发展脉络、相关信息资料、以及幼儿表征的作品等。
4、打破思维定势,重新诠释材料的用途。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环境是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意的,在这方面,带教方指导教师给了我很多启示,他们在创设环境时总是能用一些不起眼的材料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如果要把某样较薄的东西竖着固定在桌上我通常会用硅胶来固定,但这样其实破坏了桌子。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用两个塑料的晾衣夹作为底下的支架,既美观又方便还不会破坏桌面,这是多么好的创意啊!
环境本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显现,教育的一种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不仅是幼儿学精心去营造,幼儿的生成活动需要教师有心去捕捉。
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心得体会 篇3
我园开展以《幼儿园环境创设》为园本课程的培训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了新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
一、对环境创设的基本意义与基本要求更加明确
听了保教主任的讲述后我想,我们平时的环境创设与这里所讲的“环境”差别在哪里呢?我们平时的“创设”都创设了些什么?单纯环境的展示?贴在墙上只管好看?是不是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远了太多?为了孩子,我们是不是把心底根深蒂固的理念全新更改?主题墙在哪里?我们做得够不够?活动区成了摆设,应对检查的道具,谁之过?这都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吗?我们一再强调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此时才发现我们的环境创设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的距离还很远。
杜威曾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它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自然也就会变。”是啊!听了马园长的讲解,我对环境改变人这一说法更加深信不疑。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是个体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尽管他不直接决定幼儿的发展,但却通过影响幼儿参与的活动而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尽管我们也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但是在环境的创设中却总是存在盲目性,正如马园长所讲“环境的教育价值体现不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够;在环境创设中,更多地追求美观和装饰功能;以教师的成品展现为主,缺少幼儿和家长的参与;与主题活动分离等等。其中室内环境脱离主题活动的问题尤为突出。”
经过马园长的讲解,我茅塞顿开,才了解到平日环境规划是费力却达不到预期目的的盲目行为。此时才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像个家,以幼儿为中心,布置要安全、美观、有秩序。让孩子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轻松自由的创设,达到让幼儿自主动手的目的。教师的角色就从原来的直接动手动脑转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也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营造了一个孩子们喜欢的,适合他们年龄发展的环境空间。这样才真正发挥了环境教育价值的功能。
二、对创设与主题环境相适宜的环境方向性更加明朗
主题环境创设分为两部分:主题墙、主题活动区。主题墙布置可以分为四个模块:信息资料类、观察观赏类、作品展示类、互动操作类。信息资料类即要搜集与本主题内容相适应的图文材料展示出来,使幼儿对本主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重视家长的作用,要求家长和教师幼儿共同来完成,从节约的'角度,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来丰富我们的资料。观察观赏类与信息资料类紧密联系,互相服务。作品展示类即围绕本主题开展的一些活动及成果进行展示。互动操作类,我认为是最体现教师智慧的一个模块,也是最有难度的一个创设环节。在这个模块,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有所侧重的布置出一个与幼儿能够产生互动、动态的环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与主题墙对话的效果。
通过听马园长的讲解,我进一步的明确了活动区域的种类。幼儿园活动区分为三类:常规区域、特色区域,主题区域。像我们平时准备的“娃娃家,构建区,自然角”等属于常规区域;特色区域是指各幼儿园开设的特色教学或园本化开设的专项活动区;主题活动区即与主题活动相吻合的区域。分析我们的活动区创设,平时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区只限于“构建区,自然角”等基本的区域,各班在准备材料、布置区域等方面雷同,没有新意。
孩子是环境的主人,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要以孩子为中心,时时刻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创造一切的可能。以上就是我在近阶段学习的体会,当然,还需要在今后的时间工作中不断的总结与成长,我会一直努力的!
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心得体会 篇4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工作在幼教第一线的我,谈谈对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几点体会:
(一)追随主题,为幼儿创设自主表现的空间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项重要教育资源,以幼儿为主体,能与幼儿互动"对话"的环境创设,能极大地提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供机会,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在环境创设中,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因此,在环境创设中,要为幼儿提供机会,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如春天来了,教师组织孩子们共同布置春天的景色:孩子自己动手剪树叶、搓柳条,制作桃花、迎春花。
(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一片一片小树林,一方小池塘,一块草地,一片竹林,都是孩子们的乐园,幼儿置身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萌发探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