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精选11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1
美丽的漳州不仅风景迷人更有绚丽的文化,土楼文化就是众多文化中的奇葩。——题记
总以为妈祖是海边渔民的庇护神,这次却听说大山深处的梅林也有别具一格的妈祖文化节。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趁着“五。一”放假我们当然要去亲身体验一番。
行走在石子铺成的小街,两旁的小店在高大的梧桐树下显得古色古香。在斜风细雨中,雪白的梧桐花簌簌落下,飘飘然之间,我仿佛看到妈祖飘忽而过的身影。小街的尽头就是临溪而建的“天后宫”。来到“天后宫”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屹立在河边的妈祖雕像。妈祖玉尊高3.9米,坐子向午。圣像头戴凤冠,身穿霞披,项佩璎珞,手持玉笏,足蹈云海,法相尊严,雍容华贵。“天后宫”内烛影摇曳,香燃袅袅,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随着几声炮响,妈祖出巡啦!静谧的山村随之骚动了起来。出巡的队伍穿街走巷。所到之处,人们烧香点炮,顶礼膜拜。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小孩子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来回奔跑。巡视完四乡八邻,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妈祖巡河。
妈祖要开始巡河了!桥上和河的两岸顿时人山人海。河岸上彩旗飘扬,鼓声、号声、呐喊声响彻云霄。当礼炮响起,鼓声阵阵,鞭炮齐鸣时,妈祖就下河巡视了。河里早有虾兵蟹将在龟将军的带领下严阵以待,试图阻挠妈祖出巡。当妈祖的轿子来到河中央时,龟将军一声令下,虾兵蟹将一拥而上包围着轿子,用手中的水瓢舀水泼向妈祖的轿子。妈祖寸步难行。这时,岸上的人们急了,鼓声阵阵,越来越急促,仿佛是为妈祖助威,希望她能冲破包围,跨越障碍。轿子在颠簸中缓慢前行,终于创出了坏蛋们的天罗地网,人群中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虾兵蟹将们见计划失败了,也都垂头丧气,甚至起了内讧互相埋怨、互相缠斗。妈祖巡河三遍,斗败虾兵蟹将。从此风平浪静。
梅林地处闽西南边陲,解放前是穷乡僻壤,漂洋过海谋生的人很多。从海外归来的人带回了海上的保护神——妈祖。留在家乡的人供奉妈祖,祈求保佑漂洋过海的亲人平安。渐渐地形成了大山深处的妈祖文化。如今交通发达了,妈祖更多地成为一种信仰,成为台海两岸的精神纽带,是台海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化的见证!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2
坑坑洼洼的山路,杂草丛生;破烂不堪的房子,逢雨便漏;这,是我对这个山村的第一印象。姑姑支教的地方就在这,我随姑姑来这住几天。
朗朗读书声·希望
随姑姑走了一段路,来到了所谓全村最好的房子,一个小平房和一个还算整洁的小院子。房子很小,只有两个小窗户和一扇门,有20平米,远远走进,就听到一阵阵读书声。再近点,便可以通过窗户看到里面,年龄不一定的学生坐着破烂的桌子椅子,读的书本由线缝着,很挤,姑姑对我说,这所学校是村子里的人捐钱盖的。村里人帮忙做椅子桌子,跑三十公里去找书本,大家都很穷,但仍然努力见了这所小学。村子里的人告诉我说,孩子们以后可不能跟他们一样,他们要走出这穷山沟,去外面看看。孩子们是这个山村的希望。想起自己的不思进取,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与这里孩子们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相比,我羞愧不已。朗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山村,那是我这辈子听过最动听的声音。
夜晚安眠曲·思念
在这个山村中,只有几个男村民,剩下的都是妇女,小孩,老人。他们的丈夫,父亲,儿子都在外打工,几年才回来一次。我住在一位老奶奶家,傍晚,老奶奶用历经沧桑的声音哼着安眠曲,哄她的孙子睡觉,那柔柔的声音里面包含着老奶奶对丈夫,对儿子的思念,这首安眠曲飘了很远很远,飘到老奶奶心里所牵挂的地方,那有她的丈夫儿子。好一会,老奶奶叹了口气,抱着孙子回了房里,望着那孤独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团聚是多么困难,想想自己,父母都在身边,但自己却不珍惜。夜深了,每个村民都在梦里,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喧闹的城市·沉思
结束了在山里的日子,回到了城市,这里有高楼大厦,没有残破不堪的房屋;这里有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没有杂草丛生坑坑洼洼的路;这里有我的家人,没有山村里的离别之苦;这里有宽敞的教室,没有······在这喧闹的城市之下,谁会关注那些深山里条件艰苦的村民,谁会关注深山里的留守孩子······
我么们只关注自己过得好不好,却忽略了山村的贫苦;我们只顾讨厌上学,却忽略了山村孩子连学也上不成。
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山村,我们却选择忽略。如果我们重视这样的贫苦村子,去帮助他们,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让我们不要再忽略那些大山深处的地方。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3
贵州六盘水 清秋
一
飘飘逸逸的白云,把大山这片土地吻得发慌,漫山遍野的粗犷聚汇于起起伏伏的山岩。山风把柔情洒向四野,于是粗犷的大山便扬逸着一片恬静和畅然。
大山深处,一支支山歌纵跳而出,挣脱大山束缚,欢跳着飘出山门,在山外悠扬。而蒲公英的种一子以飘逸的舞姿飞进飞出,在山外抑或山里飘成一段段情事。松涛的沉吟,清泉的叩响,杜鹃的火热情韵,无一不在展现大山的特有风韵。
一串串马铃在山间响起,连接起那一个个关于大山的传说。石阶和泥土合成的山间马路,洒满了祖祖辈辈深深浅浅的脚印,而大山里的的每一条路都是录音带,承载着祖祖辈辈雄健的足音走过沧桑时的执着。
二
走在大山深处,我是一个悠闲的牧童!
我把灵魂牵进清凌凌的小河里涮洗,我把思想拴在飞瀑下冲刷。我在大山深处牧放我的歌,牧放我的梦和憧憬。于是,我的歌便在高山和深谷间日渐深沉,我的诗便在晴天和雨雾里日愈壮实,和着谷风和陽光的韵脚,排成这大山里独有的律韵。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我的灵魂和思想是大山的风土人情煅烧的一把土壶,纳接着大山晶莹的淳朴和粗犷。在四散的村落间收割着生活的激|情和人性的醇厚,收割着悠扬民歌里的疼痛和汗水滚落日月的欢欣。
只有走进这坦荡而热情的大山里,你才会感觉到心与心紧一靠的热度。
三
抚一摸一着大山突突跳动的脉搏,你的震撼绝不仅仅是山里飘散着诱人的玉米饭香和火烧土豆味,绝不仅仅是屡屡炊烟飘逸着的屡屡柔情。是的,大山的一切正像盛夏的玉米林扑簌簌拔节,山里人的生活亦如秋后的枫漆树叶日益火红。而今的大山,早就撞开了贫穷和落后的重重围困,混泥土建筑覆盖了泥墙竹篱,电话、电脑、轿车源源不绝的流进山里。大山,在历史的进程中日新月异,在时代的冲击下日益丰一腴。山腰间环绕的雾带不再录制山里人的长吁短叹,而是在辛勤剪辑山里人的神采飞扬。
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到山里,你都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纯朴的山里人依然会在你到来时把老猪脚炖得香飘十里。
不信,你来瞧瞧,你会惊异于大山的巨变和山里人一如既往的醇厚!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4
山,听起来是多么的有气魄,在我的想象中,她是多么美丽和可爱。
坐着车驶进大山,那一条柏油马路曲曲折折,蜿蜒盘旋于大山之间。山,数不尽的山,峰回路转,山外有山。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不难看出这一座座巍峨的高山各具特色,这座像一把插天利剑,直如云霄;那座像年轻少女,用那朵朵白云当作面纱,遮住自己的面孔;另一座像一头骆驼,驮着遍山青翠;再一座像一位庄严老人,伫立于天地之间,俯视着大山里的纯朴的百姓。
车继续往前走,我们也就走进了大山深处,这一路上从市区到这大山里,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越走地方越穷,坐在车里往外看,原先的高楼大厦已经不复存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用你盖的土房子,忽然进入视线了一个大房子,也是土建的,这原来是这个村的中心小学,和市里的简直无法可比,我真无法想象他们是怎样学习的?
路上我遇见了许多山里的孩子,总是一帮一帮的,要么是一个大的领着一群小的,要么干脆就是一群小孩,我想他们可能就是一家的吧!我发现他们总是发呆地看着汽车,对我们笑,我想这笑是再朴实不过的笑啦。
一位阿姨告诉我,毛主席也是从山里走出,当年,毛主席出山去上学,光走山路就要走上好几天,所以出门要带上好几双鞋。我简直不敢去想,那个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柏油马路,可全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绝对山路,不知毛主席是怎么走的,总之毛主席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啦,像这山里的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出去?
和这些山里的孩子比,我们幸福的多了,虽然这话不少人说过,但我还要重申一下,首先,我们没有生在这深山窝里,如果你生在这里,你能受得了这苦吗?其次,我们的生活比他们富裕多了,就那面条来说吧,我们平时吃的牛肉面,排骨面等等,里面都有肉,而到了山里,那面条哪来的肉呀,里面都是些野菜,就完了。
咳,现在还真有点后悔,平时我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些躺糖啊,游戏碟呀,可山里的孩子哪玩过电脑呀!
我们继续向山中进发,山,依旧那么青翠;山中的人,依旧那么淳朴,可何时,山中的人才能变的和我们一样哪?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5
黑夜向他袭来,毫无征兆,凛冽的寒气穿透破旧的门窗,侵袭着他枯梗般的身子。夜幕在他晦暗的眼睛里一层一层拉开来,聒噪的蝉停止了嘶鸣,透过窗棂,只掠过一两声树叶飘落的声音,偶尔伴着三两声狗吠,空荡荡的院子里,前几日还闪着若隐若现光芒的萤火虫亦销声匿迹了。
他倚在一张旧木桌旁边,搁下了毛笔,顺手从衣兜里掏出了皱巴巴的烟叶,喃喃自语到:“还是土烟有味道……”话一出口,他那低沉而苍凉的声音便被卷进了风中,伴着青烟袅袅消散无迹了。暮色四合中,夜莺银铃儿般的歌声从深山巨谷中传来,蝈蝈躲在草丛深处敲击出细细碎碎的鼓点,庭院里那棵苍老的老榆树正庄严地向大地作最后一次的道别,榆树叶在风中旋转、飘舞、坠落……没有悲哀也没有欢乐,自生自落之间,自有生命的那份圆融自在!
老人依旧坐在窗前,仍旧一如既往的沉默着,稀疏的银发垂下,埋下苍老的头颅,继续伏案笔耕——也许,他的心事只有当笔和纸触碰的那一刻才算得以倾诉——“老头子,我要先走啦,你要照顾……”老伴临终前的嘱托还时时刻刻回旋在他脑海里;“爸,待在这大山里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的,我走了……”儿子坚定而决绝的背影仍旧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老杨,你不能再劳累了,这辈子忙忙碌碌地过,都已经年过七旬了,你这身体已经积劳成疾啦……”李医生的话还时时回荡在他耳畔。那些漆黑而漫长的岁月里,他在蜿蜒曲折的隧道中小心翼翼地蜗行摸索着,他用黑色的眼睛在黑夜中苦苦追寻着光明。可,只有文字,只有文字像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明星照亮了他晦暗的生命轨道!似乎,也只有文字才能懂得深深埋藏在他骨髓里那冰冷的热、那炙热的冷!“不,还有,还有那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对,他们是要飞出这座大山的雏鹰,他们终要去蓝天翱翔……”沉思过后,他在泛黄的书页上一丝不苟地刻下了这段心语。
他正心无旁骛地埋头写作着,忽然,一片枯黄的树叶漏过窗玻璃的破洞,飘然而至,触过他紧锁的眉梢,刹那,便跌落在泛黄的书页上。“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啊……”他不禁惆怅了良久。他把枯叶拾了起来,放在掌心,沉甸甸的,似乎这片凋零的秋叶承载着千年的沧桑,飞越了浩瀚的历史星空姗姗而来?
“萧瑟秋风今又是,也许窗外秋意正浓呢!”他搁下笔墨,兴致勃勃地跺步出了屋子——庭院中秋风飒飒,屋角边那棵老榆树叶子正飘零如雨,栅栏后的那片竹林竹影婆娑、随风摇曳,斑驳的影子印在残墙上。狗已停止了叫唤,蜷缩在木棚子里,酣然入梦。唯有池塘边那棵柳树上老斑鸠的幼雏们还在剿里唧唧喳喳叫嚷个不停——这样漆黑的夜使它们变得惊悸、惶恐和不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忍不住对月轻吟道。皎洁的月辉慢慢倾泻在屋顶上,像给瓦片铺了一层薄薄的银霜,霎时间染白了谁的青丝?“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仰望着星斗罗布的夜空,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似乎怕惊醒了这寂静的夜。西风挟卷着满地黄叶在空中旋转,寒气一阵阵向他袭来,他拄着那根陈旧的拐杖,步履蹒跚地向空荡荡的屋子走回去。洁白的月光洒在他苍老的脸上——他鬓角上那深深浅浅的沟壑仍旧皱缬着,枯井般的眼睛里顿时噙满了泪花,干瘪的嘴唇紧闭着,像是一道被沧桑岁月紧紧掩上的门扉。
“杨老师,我们来看你了……”窗外人声嘈杂,他从睡梦中被惊醒了。他连忙披衣走下床,拔开门柵,一群生气勃勃的孩子出现在他眼前,他们有人手中提着水果、蔬菜,有的人怀里抱着棉衣,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背过身去,扯过衣袖擦了擦湿润的眼眶。“孩子们,我没想到你们能来看望老师,老师感到很欣慰,可你们带给老师的东西老师千万不能收啊……”
可那些稚气的孩童们用狡狭的目光相互对视后便不约而同地转身跑出了屋子,他焦急得不知所措,赶紧拄着拐杖“追”出了屋子,等他气喘吁吁地停下来,“杨老师,我们永远爱您、老师保重、老师再见……”大榆树下,一声声稚嫩的声音响彻云霄,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着。明媚的阳光射下来,光秃秃的老树下,他鬓角深深浅浅的皱纹一层一层地舒展开来,枯梗般的身子在凉风中微微颤抖着,顺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望去——他清晰地看见,一棵棵稚嫩的小树苗正茁壮成长……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6
我的家座落在大娄山脚下,这里山高水长,风景秀丽,民风淳朴。记得我儿时,老家的木板房旁就有一条小水沟,别看它晴天时的溪水潺潺和风平浪静。一到下雨,脾气可大了,浑黄的水还会冲走不幸掉入沟里的牲口。那是一年的夏天,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水沟的水猛涨,浑黄的泥水无情冲击,忽听“咔嚓”的一声,那座历经沧桑的唯一的桥终于“牺牲”了。天放晴后,父亲便来到沟前,深深地叹了口气。后来几天便很少见父亲的身影,总是早出晚归。我问母亲:“爸爸呢?”母亲不高兴地说:“还能干嘛,不就为那些不该操心的事奔波。”听了母亲的话,我却仍不知她所说的“不该操心的事”到底是什么。母亲准备晚饭,叫我去院中择葱。我跑到屋后的菜院子去,恰好看见邻家的王伯伯正在过水沟,还牵着那头老黄牛呢。
我不禁心想:“桥断了,他该怎么过沟呢?”只见他牵着老黄牛沿着水沟直上,似乎在找能跨过的地方,但没找到。他卷起裤子,就那样踏入水里,本以为他就可过水沟了,哪知那头老黄牛今天硬是和他扛上,不走了。害王伯伯在冰冷的水里足足泡了十几分钟。第二天,父亲拿着锯子,斧子上山,我也跟着去了。父亲在自家的林中徘徊了许久,还时不时问我:“琳儿,你觉得这棵树够粗吗?”“还是那棵更粗?不能细了,得找林中最粗的。”我十分好奇,父亲到底要干嘛?“爸爸,你找粗树干嘛?”我问父亲。“造桥”父亲斩钉截铁地说,脸上还带着自豪的笑容。回家时天已黑了,父亲花了一天锯下了林中最粗的树,并将树锯成一段一段的,放置在林中。吃饭时,我不禁问父亲。“爸爸,那桥又不是我们弄坏的,为什么要我们造啊?”“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大人却少根筋,村干部都不管,还瞎操心。”母亲搁下饭碗不满地说道。“琳儿,桥虽然不是我们弄坏的,但桥已经毁坏了,大伙儿干活过路都得从这过,没有桥,多不方便啊!”“噢”,我似懂非懂地答应着。
但母亲却叹口气便走开了。第一天,父亲很早便上了山,把山上的树干背下来。整整一天,父亲只背下来两段。在微黄的灯光下,我看见父亲那红肿的肩头,而母亲则心疼的为父亲擦药酒。后来父亲认为要造就得造牢些,得上山再背两段。当他上山时,母亲也跟着去了。不久后他们便回来,但父亲又马不停蹄地背土,母亲在旁帮忙。又是夜间,母亲仍为父亲擦药酒,我看见父亲的肩头已磨出水泡。睡觉时,我问母亲为何又要帮父亲,母亲只说:“你爸心眼好。”后来王伯伯突然来我家,一个劲叫父亲休息,还揽下造桥的工作。他煽动邻居也来帮忙。村干部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也来帮忙。
大伙在沟边忙乎,母亲和邻家嫂嫂在家烧水泡茶。屋旁的热闹,和气。让幼小的我也好生感动。我也蹦跳着给大伙端茶到水了。桥终于造成了,一座新土桥横跨水沟,王伯伯开怀大笑,说这桥比金坚,永不会断了。桥是否会断,我不知道,但我认为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如今,我们村吹拂着团结的春风。公路开通了,家家户户富裕了。政府还投资开办旅游业。我们的小康生活,指日可待。我们村因为团结,断了的桥可以重建;我坚信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我们的民族也能兴盛起来。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7
在梦的河岸端坐,夜阑的时候,我是如此地思念贫穷的大山深处,那生我养我的地方。
——题 记
“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飞纵千里山风沙吹不老岁月,吹不老我对家乡的思念……”凄清的歌曲勾起我的隐隐思亲心,悠悠怀乡梦。
生我养我的地方,是个地地道道的山区,最适合她的形容词莫过于贫穷。除了很多光秃秃的高山和贫瘠的黄土地外,还有几条快要干涸的小河,蜿蜒在半山腰的崎岖小路和坐落在山腰黑色的瓦房。这是我的家乡所有的“财产”。
家乡的山像是高大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矗立在那儿,春去春又回,风吹雨打,丝毫不眨一下眼睛,好像是在站岗放哨,又好像是在监督家乡的人不许偷懒。
永久的干旱,山上除了寥寥无几的白杨树和柳树外,别无他物。尽管如此,但当你爬上家乡最高的那座山时,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梦想的心灵窗不再空荡。
家乡的黄土地是乡亲们共同的母亲。一辈又一辈的家乡人是吃着贫瘠的黄土地的奶长大的,最终还是回到她的怀抱中——黄土地上那一方矮矮的坟墓。
当大雁回归、布谷啼叫、天空泛白之时,辛勤的乡亲们便拉上黄牛,扛上步犁,带上种子开始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撒播希望,耕耘希望。
黄土地虽说贫瘠,但足够养活家乡人。因为家乡人为她们付出了太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顾她们。家乡快要干涸的小河是乡亲们心目中的龙王。祖祖辈辈都在那儿取水,一次次干涸,一次次挖一个新的洼地(乡亲们叫泉)。乡亲们喝着河水,赞叹一声:“这水真甜”!幸福的感觉已经能把“咸”说成“甜!”
家乡蜿蜒崎岖的小路盘于山间。犹如一条沉睡的长龙。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祖祖辈辈的家乡人一天要走好几遍这条蜿蜒崎岖的小路,时间长了脚底下自然就踏出一条“长龙”。我也正是在这条“长龙”背上插上了梦想的翅膀,飞向属于我的“七彩桥”。
家乡的人很勤劳,很淳朴,很顽强。看到父辈们拉着牛走过一块块黄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汗水滴入泥土时,心里有种钻心的痛,我佩服他们扎根黄土地、改造黄土地的精神,并默默地承诺:一定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让他们少流一滴汗。
以前,家乡的人从来没有读过书,更谈不上识字。直到解放后,这里的人们才踏上了求学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父老乡亲如自己脚下的泥土一样朴实、厚道。乡邻间相处得很和谐,很少发生矛盾。
生我养我的地方,为了将来更好地建设您,我不得不暂时离开您,到外地去求学。离别是思念滋长的温床,请珍重,我那日思夜想的家乡!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8
走进大山深处我是一颗树,生活在大山深处。在我还是一颗小树苗的时候,这里有许多的人,而我则是这片森林中的无名小辈,我和其它兄弟姐妹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着,一起沐浴阳光,一起吮吸露水,一起成长,整个家庭充满温馨,生机勃勃。可是,随着我的长大,成熟,我亲眼目睹了家庭的变故,与遭受的灾难。一天,我正在和其它的朋友在聊天,“长大后太美了,可以观赏到整个世界,那该多美啊!”。“是的,是的”其他的朋友也这样高兴地大声叫道。这时,一位驼背的老爷爷微笑着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不明白,长大后,你们就要面临人类的杀戮,这是我们不可逃脱的命运啊!还有……。”
刹那间,随着一声巨响,只见老爷爷缓缓地倒在了地上,我们哭着喊着,可是这些并没有唤起人类的怜悯,相反,他们更肆无忌惮,比我们的大点儿的哥哥姐姐一个个倒了下去,结束了它们年轻的生命。我多想跳出来去阻止他们,可是不管我怎样努力却始终未能摆脱泥土的牵拉,它劝我说:“夺走你家人生命的是那些无知的人,终究有一天他们会后悔的,他们会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的。”“轰隆”,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会儿倾盆大雨直泻而下,他们不得不丢下工具逃走了。于是我们这些“卑微”的生命活了下来,但我的哥哥姐姐却被他们抬走了,留下的只有我们同伴的哭泣声和雨声。我原本繁荣昌盛的大家庭从此变得支离破碎,狼狈不堪。
我想起了老爷爷临走时所说过的话,我不停地在心中问自己:难道这真是我们家族不可逃脱的命运吗?不是的,泥土说的对,这几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不正是对他们的惩罚吗?相信有一天他们会认识到的,那是我们的日子会好过的,呵呵。没过多时,一群群,一批批人走进我们的住处,其间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乡下的、城里的,他们也拿着斧头和锄头,但这次是为我们修枝的、松土的、道歉的,还有在这安家的。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9
我又回到阔别许久的家乡,让我能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些许停留,去踏寻那乡间的小道,去感怀那纯真的童年,去品尝那淡淡的清香。我仿佛听到了小时候养的那条黄狗的叫声。然而,现在我还能感受到清彻的泉水引流入肚的清凉。我的祖父辈们都已经离开了这片曾经穷困潦倒的深山,而我也是在小学二年级离开这个村庄。对于村庄的记忆,我也许只能带来少许的回忆。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早已刻上了这大山的巍峨与父亲的身影。
父亲是一个外表严肃但不善于言表的人,早年,他是一个铁矿的下井工人。他要很久时间才能够回家一趟看看我们。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像一座山,有山一样的威严高大。父亲也像一个清晨的太阳,带来阳光的温暖。父亲更像宽阔的大海,任由我自由自在的航行。
不知道从何时起,父亲从外面带来了一台收音机。除了手电筒,当时,这就是家里唯一的一台电器。它摆在那高高的柜台上。父亲怕我爱玩,还特意摆在了靠墙的内侧。怕掉下来摔坏了,然而,正是这台收音机,让我开始明白,原来世界有这么大,原来世界有这么多的精彩故事。而我也常常坐在父亲的大腿上朦胧地听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那充满时代背景的新闻。在我的记忆中,我总爱抓着父亲的双手问很多问题:
爸爸,你的'手怎么这么粗呀?
爸爸看着我说:“我喜欢玩泥巴呀!”
爸爸,你的脸怎么这么黑呀?
爸爸认真地说:“那是我喜欢晒晒太阳!”
爸爸,那你的胡子怎么这么多呀?
爸爸开心地说:“留这么多胡子,就是想刺痛你的脸!”
简单的几句话,我信以为真。总以为爸爸也跟我一样那么淘气。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三个孩子以及深爱的妻子。整天没日没夜地工作,他下矿井、当挑夫、爬电机车、扛大锤、开风炮,甚至拖着疲惫的身子从洞口爬了出来。不管外面是晴空万里,还是电闪雷鸣,他依然像一位战斗的勇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工作。慢慢地,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刻画在时代的记忆里,他的每一份艰辛都雕琢在他身体的伤痕里。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顽强地做下去,直到我自己当了父亲,我才真正理解这位可爱的父亲,明白父爱的力量。
时间慢慢地过去了,我们三兄妹还有母亲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过父亲了,离父亲回家探望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于是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妈妈总是说:“快了,快了!会回来的。”于是我经常跑到父亲必经的路旁去盼望着、思念着、等候着。这种等待是漫长与苦涩的,同时也是幸福的。
那个下午,天色变得灰暗,我家的那条小黄狗也尖叫起来。突然刮起了大风,风夹着飞沙刮了过来,远处那层峦叠翠的树林瞬间舞动起来,山雨裹着丝丝寒意扑面而来倾盆而下。顿时,屋檐上,天空中,梧桐下一根根线条划破寂静的村庄,汇集到小沟里弯弯地流向了远方。雨下过不停,在一个雷声过后,我猛然看到了山脚下一个模糊的身影,一个让我期待已久的身影。他在风雨中前行,在闪电中若现,在大山里弯延,在泥路里浪跄,无情的暴雨拍打着他的身驱,泥泞的路面阻碍着他前进的步伐。但他还是推着那二八自行车,背后驮着一件重重的物品前行着。爬过门前那二处斜坡,爸爸的身影越来越清晰了。
“是的,是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我尖叫起来。含着泪水我叫了起来。是高兴?是感动?是期盼?是忧伤?还是内心的激动。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还无法品尝到太多的感触。只见妈妈第一个冲了出去,爸爸在那里大声叫喊:“别过来,别过来。我回来了!”懂事的哥哥连忙去房间里拿伞出来,而我和妹妹看到这一刻时,或许是雷声的惊吓,还是雨天的等候,我俩伤心地哭了起来,期待着爸爸像往日一样那声声的安慰与抚爱。
父亲终于到家了,他湿淋淋的身上挂满了泥土,裤脚也破开了,眼角边的眉骨处胀了一大块。他双手抹掉脸上的雨水,妈妈心痛地递过了一条干毛巾让爸爸擦擦。细心的哥哥发现毛巾上带有暗红的血迹。于是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你这是怎么啦?”妈妈伤心地问。
爸爸:“没事,才刚学会骑自行车,在路上摔了一跤回来的!”
“那你怎么不知道休息一下再回来?”妈妈略带责备地问。
爸爸着急地回答:“在半路上才下的雨,我要着急赶回来!你看,我给儿子驮回来了一张大书桌。这回儿子再也不用在那木板上写作业了。”
爸爸此时卸下重重的货物,然后对我们说:“别哭了,我不是回来了吗?你看我给你们带什么来了?”我擦了擦眼泪好奇地问道:“是什么呀?”只见爸爸从工作包里拿出用油纸包好的一包东西递给我们,哥哥迅速地打开了包裹,里面全是用油纸包好的糖,太好了,好久没有吃过糖了。当时真的好开心也很回味。
爸爸紧接着脱下了外衣,看到他背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外伤,我赶紧上前一步仔细看看。只见一道姆指长的伤口深深的扎入他的后背,我忙问“爸爸,你痛吗?”。
爸爸笑着说“峰伢子,爸爸是男子汉,怎么会痛呢?”
妈妈伤心地哭着说“下这么大雨,你就别回来了嘛,我能带好这三个孩子!”
事后,妈妈找来了草药师,给爸爸的伤口敷上草药,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我经常能听到爸爸的呻吟声,能闻到爸爸睡房内那浓浓的草药味。长大后我听妈妈讲起才知道,原来那一次爸爸是骑自行车摔到了河里,差点就要了他的命。在河里挣扎着爬到了岸边。爸爸因此伤到了筋骨,然而,我在想,是什么力量在他如此受伤的情况下能在泥泞的路上把重重的货物拖了回来。
是呀!这位深山的父亲,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用自己的身驱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妻儿的幸福。他无怨无悔地为我们付出,直到今天他依然惦记着我的成长。父亲是一盏明灯,在我迷航时,指引着我前行。父亲是那温暖的港湾,在我胆怯时,护佑着我的灵魂。然而,我们在享受父爱这份快乐的同时,我们却只身忙碌着。远离家乡的热土去寻找自己的梦想。也许,我们应该停下前进的脚步,去追忆那美好的岁月,去回味那有趣的童年。用我那宽广的胸怀,用我那有力的肩膀,拥抱这位慈祥的父亲。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10
窗外,初升的太阳显得特别的温柔如水,独自坐在窗前思索着,心儿好像被柔柔的光芒吸引,在或快乐或忧伤的场景中飞扬,默默地享受着这种静谧和恬淡,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一次偶然的大山之旅——
许久以来,或许是性格所致,或许是故土难离,自己总喜欢静静地待着,宁愿守着心中的念想,简单地生活,却从没觉得孤单过……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一场暴风雨之后,没能迎来久违了的彩虹,天空依然是灰暗的,就像又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样子,让人倍感压抑,几乎透不过气来,这个时候忽然接到一位老友的电话,让我陪他去一个几百公里外的地方,可能是想散散心、透透气,用来驱散心里的苦闷,竟然连晕车的恐惧都抛在了脑后,慵懒的坐在车上,不知道脑子里想着些什么,慢慢地回应着朋友的话题,车子行驶在熙攘的公路上,在一辆辆汽车中间急速的穿行,眼中的事物一闪而过,甚至比流星还要快,忍不住闭上了晕晕的眼睛,不知过了多久,“快看,进山了……”
朋友的一声感叹惊醒了我,映入眼帘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空气凉爽而清透,虽然已到深秋,但密密麻麻的树木仍然层层叠叠、枝繁叶茂,尽管少了几分绿色,却多了几许岁月的沧桑,心底生出几分肃敬的情感,急切地摇下车窗抬头眺望,大山深处掩藏着几间矮矮的房子,高高的烟囱里一缕缕白烟袅袅上升,显得轻盈自若,它们告诉我这里生活着大山的儿女。草坡上坐着一位驼背的老人,穿着黑色棉袄,双手插在袖筒里,在他周围十几只山羊闲散的啃着草儿,或许是怕累着看护它们的老人,都紧紧相随、不曾远离,他(它)们就像相濡以沫的一家人图,相互依靠着彼此。
山坡上还有一些马儿三三两两漫步,时而低头享用美餐,时而抬头到处看看,时而停滞不动,时而撒着欢儿。天空中不知名的鸟儿唧唧喳喳叫着,一会振翅飞翔,一会儿停留枝头,还有一两只胆大的会站在马背上嬉戏……
大山、古树、老人、羊群、马儿、鸟儿等等所有的生灵,如谦谦君子般温润如玉,平等的享受着生命赋予的一切,平静的享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是多么和谐美好的一幅山水田园画啊!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幸福家园啊!
贫穷的大山深处高二日记 篇11
大山里的太阳落得很早,太阳在大山的后面,把光芒通过天空的折射,均匀地播撒在了山沟沟里。那山,无论远的还是近的;那树,无论高的还是矮的;那水,无论是狭缝里卷曲着的还是在敞道漫淌着的;那房子,无论新的还是旧的都像是得到了这光均柔的关爱。此时的大山已卸父亲般的阳刚与坚毅,更似母亲的柔情。山沟沟就那样静静地、静静地地期待夜的来临,大山深处在这黄昏更显了别样的风彩……
我背负着沉重的行囊,那里有我的“吃、穿、住、行”。手里提着固定在三脚架上的照相机,穿梭于山野间,环顾着每个角落,走走停停,拍、拍、拍,那山谷、那情侣树、那成片的小花儿……不舍任何美的光景从眼前错过。
有的人家的窗户已透出了灯的光亮,夜,真的来临了。此时,我也感觉累了、饿了,很想快点找个地方喝碗粥,好好休息一下。可这附近根本就没有旅店,现在家家又都是在吃饭的时间,又怎么好意思打扰呢?沿着山路、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行囊,疲惫地、毫无目的地向村口方向走去。说了也巧了,快走到村口时,正好遇见上次来写生时认识的那位单身老伯。他很热情,硬是把我领到了他的家里。上次采风时去过他家,外面看就是破烂的微型三间小房,冬季时钉的塑料布扇呼扇呼地挂在那儿,在心里给它取了个名字——乡野蜗居。进屋后就只能看出是两小间屋子,暗、脏、乱、杂……发了黄的旧报纸成了这室内独有的色调,墙面、顶棚都是用报纸贴着的,甚至柜子外围和顶面也都是用报纸贴着的,所有的家当都杂乱无章地存放在这小屋里。最闪亮的还属“报纸柜子”上面的那个旧电视和北墙上的那副旧年画了。
老伯人倒是很热情,问我吃了没?他那儿有昨天赶集时买的叉子,今晚儿没吃了,还有些。我说包里有吃的不用麻烦了。太累,也太饿了,坐在了炕沿上,环顾着周围的一切,却没有一点食欲。可是自己又偏偏是一个很经不住饥饿的人,打开行囊,把所有吃的统统都拿了出来——水、面包、咸菜、火腿、方便面、饮料、饼干、水果,还有帽子、相机、墨镜,东西也不少,放了半拉炕,这些都是我准备在这里坚守两天的食粮。说心里话,吃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我是生活习惯,也没办法,打开水,只就着咸菜啃点面包。当时真是很想有热水,让我泡碗儿热腾腾的方便面。唉,可是那大锅大的,把我放进去煮了倒是挺合适。我让那老伯也一起吃,开始没好意思,在我的坚持下,打开了他的胃口。饮料、火腿、水果……吃得也很尽兴。我突然想起我还带了瓶自酿的葡萄酒,也是矜持了一下,推脱不会喝酒,盛情难却,他还是拿过来一个碗。先是端起了只有碗底儿的酒用鼻子贴上去闻了闻,又很小心地靠到嘴边抿了一小口儿,闭上眼睛,用力蠕动着嘴唇儿品味着……少许时刻睁开了眼睛,把那一丁点儿酒分了好几小口儿给点了下去。然后抬起头说:“嗯,有味道,真不错”。又笑着把碗递到的我眼前。我还在一手拿着瓶子一手拿着盖儿看着愣神呢。啊?这哪是不会喝酒啊,分明就是个老酒混子嘛。缓过神来,我也笑了,又给他倒了半碗,就把酒放到炕沿上,收拾我的沉重的行囊,他坐在一旁的炕沿上有滋有味儿地享受着……
归拢好了我的行囊,换了身衣服,把晚上要用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再看看这快发了黑的炕席除了老伯放下的行李和炕梢原来那些一团一团黑呼呼的像是旧衣服包的东西,仅剩下的那一条儿地方。看来今晚只能在这都翻不了身的一条上将就了,看到那黑乎乎的炕面,好在有这方面的准备,拿出准备好的报纸平铺了上去,上面又铺上了那格床单,小心地躺了上去。还可以,除了窄点儿、硬点儿、凉点儿,还有就是能稍顶点腿,毕竟还是能躺下,再盖上那棉绒,总比露宿野外要好的。
这老伯胃口很好,都很晚了还能下去拿根火腿肠狼吞虎咽下去了;也挺能抽烟的,用纸卷着旱烟丝,这一会儿的工夫就消灭了三、四只了。一边抽着烟,一边讲着山里的事,像现在家里有能出去打工的,日子都过得不错(白天时看到那些漂亮的房子,已经让我感觉到,山里已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贫穷了)。还说过去不行啊,那些打工者辛辛苦苦干了一年,遇上黑心的老板,不但拿不到钱,还憋着一肚子的委屈回来,照样地继续艰难度日。现在国家有管的了,不再有这样的事……
戒烟十多年,现在的我已经对烟很不适应了,听着老伯沉沉的嗓音,我劝他还是少抽点烟,对身体不好。他也很默许地点点头,可是还是又卷了一根儿……
可能是白天太累,再没吃多少东西,加上烟雾的熏蒸,后来我只感觉就听到他的声音,不知他说了些什么。可是一转头发现那焦黄的报纸墙上竟然挂着一个小煤油灯,不时地清风吹来,那灯火也随着晃动着身姿,还带出一缕青烟,扑向已经焦黄了的墙上。都已失落太久太久的场景,如今呈现在眼前,开始以为是自己眼花了,起身定睛一看,果然就是一盏煤油灯。再看那油灯的下面,爷爷叼着他那旱烟袋,咳咳嗽嗽地,还一口接着一口地抽着烟,嘴里还念念叨叨地南朝北国的说着。奶奶还没有上炕,踩着那对小脚,皱着眉头,看着满地乱七八糟堆放的东西,不知怎么下手了。这时,门开了,父亲从外面走进来,令我惊讶的是,他的背不驼了,也年轻了似的,这是我见过父亲最帅的形象了。我赶紧回身拿相机,想给父亲拍张照片,可此时相机就是打不开,当打开相机,父亲却不见了……
“爹!爹!……”
当睁开双眼,自己已经坐在那儿了。通过塑料布的窗外似乎已经有了些光亮,回头看看,那老伯睡得很憨实。唉,又做梦了。打开手机一看,快四点了。不过这一觉睡得也是挺实的,中间都没醒过。
在这梦中惊醒,也再没有了睡意,便起身换上衣服,走出了这屋子。
大山里的黎明,幽暗中夹带着一丝丝凉意,仅听到小溪水流动时那清凉而干净的声音,不时地还能听到起早的鸟儿的阵阵歌声,被大山怀抱着的村庄还在沉睡着。
大山依然那样静静地屹立着,那样威严挺拔,更像一位久未逢面的慈祥而又严厉的父亲。
都说父爱如山,站在这大山脚下,确实感同身受。
我从大海中来,好似快乐地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着母亲柔情的关爱;如今立于大山脚下,听到从山谷深处传来的阵阵浑厚风声,更像是在聆听着父亲的教诲:背驼了,依然要屹立着,心中的脊梁不能屈。
人啊,就应该有海一样的母亲般似水柔肠,山一样的父亲般刚毅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