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游兰亭日记(精选19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兰亭日记 篇1
在绍兴,有一处景点,每天游人如织。她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景色优美,更因为那里的两位名人:王羲之和王献之。他们既是一对父子,也是两位著名的书法家。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天,我来到兰亭风景区,探访这个风景胜地。
走进风景区,迎面而来的,便是碧绿的沙沙作响的茂林修竹与习习凉风。枝叶间不时传来幽静的`鸟鸣与小虫的呢喃。
信步向前走去,我便看到了王羲之与王献之合写的父子碑:鹅池。虽然是两人写的,但是却都透露出了行书特有的苍劲有力,笔走龙蛇。这使我对二人的敬佩更深了。
十倍的后头,便是鹅池了。清波荡漾,池中,几只大白鹅,顶着红头冠,在池中自在地游着。我仿佛看到,王羲之站在池边,仔细的凝视着池中的白鹅,想到了行书“之”字的写法与结构与大白鹅之间异曲同工之妙。不写字时,他一定也是一边看着白鹅的姿态,一边想着与书法的联系。
鹅池不远处,便是墨池。据说,王羲之每天都坚持练字,练字之后在墨池边洗笔,久而久之,把池子里的水都洗黑了。现在,黑色的池水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池发青的水,但我站在池边,迎着凉风,还是感受到了王羲之时隔千年的坚持与毅力。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王献之练字的十八缸水了。十八缸水与石板边,有一个大大的“太”字。关于这个“太”字,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年,王献之奋发图强,久久不出门,一口气写完了十八缸水,练得了一手好字。我走过去,拿起一支笔,轻轻地在石板上写下了一个“太”字。字很快隐去了,但王献之的精神却留在了我的心上。
夕阳西下,在沙沙的竹林风声中,我走出景区,带走了一条让我终身受益的道理:只要坚持,哪怕是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游兰亭日记 篇2
今天天气不太好,灰蒙蒙的。可是这种天气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我们还是去兰亭游玩了。
坐303路以了兰亭下车,清新的空气便迎面扑来,让人心旷神怡。站台旁边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兰亭”两个血红的大字。这块石头下有许许多多的淡竹。它们挺着身子,像一排排整齐的卫兵,守护着这个地方。竹下的草坪已生出了嫩叶,有一种淡蓝色的不知名的小花在这儿开放,密密麻麻一大片,像是给大地穿上了蓝绿相间的衣服,煞是好看。
走进风景区,便会看见竹林。竹林很密,把天遮住了半边。里面静悄悄的.,让这个地方更加显了一种幽静感。再往里走,就会听见很多鸟叫。有麻雀的叽叽声,有杜鹃的咕咕声,有云雀的嘹亮的啾啾声。这三种声音合在一起,便成了大自然的乐曲。如果仔细听,便听到一种似鸭非鸭的嘎嘎声。你猜对了吗?对,这就是鹅池里的鹅发出的声音。鹅池有个三百平方米,分左右两个池。白鹅们在这里伸直脖子,大声叫唤,似乎在向游客讨食吃,它的游泳姿势极好,从容不迫,两只脚掌有规律地摆动,水上便泛起一圈又一圈的小小的涟漪。往前走一点点儿路,再向右拐,便到了曲水流觞。在唐晋时期,王羲之以及其他诗人在小溪里放一杯酒,酒漂呀漂,到一个人面前停下来时,这个人便要把酒一饮而尽,还要作一首诗。
原路返回,往前走,便来到了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写过的18缸水的地方。每个大缸用青陶瓷做的,十分漂亮,上面刻着各种小动物。缸旁有个石台,石台旁还有一支笔用来写字。水旁便是墨池,里面的水并不怎么黑,水底还有许多沉淀物,不知道是什么,这儿还有王佑军祠等景点……
走进兰亭深处,便会看见一条宽10米深50厘米左右的小溪,叫兰亭“江”。溪边有个约1米的落差,水从这儿奔腾面下,发出哗哗的响声,100米外就可以听到。溪水很凉,可以在盛夏时涉水玩。同样它也很清,“江”底的石头一目了然。有时还可以捕到小鱼小虾呢!
中午12点左右,阴沉沉的天空中突然响起了一声惊雷。过了几十分钟,便下起了毛毛雨。我们只好乘303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兰亭,踏上了回家之路。
游兰亭日记 篇3
“起—床—了!”妈妈大叫道。我懒洋洋地坐起来,爸爸的眼睛则眯成一条缝,谁叫我们今天要去游绍兴呢。
整理好行李我们便出发了,刚在车站买好票,我们的肚子就开始“抗议”了,我和爸爸就买了些早点。“到绍兴的车马上要开了,请旅客赶快上车!”我听到后立刻拉着爸爸上车,睡眼朦胧地坐在椅子上……
到了绍兴以后,我和爸爸便直奔拥有迷人风景的兰亭。
在兰亭里,有安静的鹅池、宽阔的俯仰亭、美丽的`荷花池和黄羲之的作品……。简直令人目不暇接啊!但是,其中最最漂亮的要数荷花池了。
荷花池有挨挨挤挤的荷叶和美丽的荷花,远远望去,一片青绿,只见在碧绿的荷叶缝中,一枝枝荷花挺出水面,亭亭玉立!瞧,那粉莲垂露,盈盈欲滴;白莲带雨,皎洁无暇;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真美呀!微风吹过,池水泛起波纹,荷花也翩翩起舞,好似一位淑女娇滴滴地站在那儿。那一片片花瓣,仿佛是这位窈窕淑女的连衣裙;那一个个黄色花蕊,仿佛是这位淑女漂亮的脸蛋,好一片美丽的景色。让人沉醉于其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就到了下午,我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绍兴,但这美丽的景色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啦!
游兰亭日记 篇4
同学们,你们去过许多名胜古迹,不知可曾留意那里的许许多多经典故事而让人缅怀思绪。
兰亭,想必大家一定去过,但你是否留意兰亭里曾经发生过的许多经典故事。我想,即使没去过兰亭的人也会知道,它因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而闻名天下。在兰亭里,讲述了许多关于他的经典故事。
兰亭内,天空那么明朗,空气那么清新。步行石道两旁茂密的竹林,遮挡着夏日的烈阳,使人格外的凉爽,如同春天一般,春风拂面。
走进深处,远远得望见了一个如明镜般透彻的'水池。在水池边,有一座用茅草覆盖的草亭。草亭下,立有一块石碑,刻有“鹅池”两个大字。说起鹅池,我仿佛看到了王羲之静静地坐在池边,观赏着水池中央嬉戏的白鹅。白鹅延颈时,是多么的美丽,低头戏水时,是多么的优雅。两只橘红色的脚掌不停地拍打着水面,激起了点点水花。洁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这情景正如骆宾王写的诗一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绕过鹅池,我来到了又一块石碑前。这块石碑上题有“墨池”二字。说到墨池,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具记载,王羲之小时候写字并不是很好。直至有一次看到了一个卖烧饼的老奶奶夹烧饼的速度非常快,于是他就向这位老奶奶请教。老奶奶对他说:“只要肯努力,勤于练习,做任何事都会变得熟练了。”王羲之听了以后,回家就开始勤奋练习书法,没多久就把几十缸水都用完了,附近水池的水也被洗黑了。这水池因此得名为——墨池。
在兰亭内,还有许多像这样的故事。当我游完兰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那美丽的风景,更是那里蕴藏的人文故事。
游兰亭日记 篇5
天还蒙蒙亮,我们就早早地起床,刷牙洗脸,胡乱吃了几口早饭,就匆匆开着车离开了绍兴酒店,没错,今天,我们要去绍兴最著名的兰亭!
到了兰亭,我们先看看哪条路能最快走到兰亭,然后就三步并作两步地飞奔向兰亭,离兰亭还有一段路时,我们先来到了鹅池碑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湖泊,湖泊的周围是一块块凹凸不平的奇形怪状的大石头,一群鹅从水中一摇一摆地跳到了其中一块最大的石头上,然后全部面向人群,首先,敬了个礼。我们看了,觉得很有趣,于是也向它们回礼。
过了好一会儿,它们又陆续跳进了水中,水花溅的到处都是,还有一些都溅到了我们身上,我们全身都湿漉漉的,好似一个下雨忘了带伞最后被淋成的落汤鸡,不过,我们根本没有在意,因为,那群鹅接下来的举动把我震撼了。
只见它们一齐从水中快速地跳到了石头上,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引吭高歌,它们的神情十分严肃,好像这是一场庄严又盛大的典礼。鹅那洪亮的声音响彻云霄,更是让我们也十分郑重地看着他们,但眉宇间却透露出对鹅的敬佩和喜爱。
参观完鹅池碑亭,接下来,就是我们这次的重头戏啦!没错,下一站,就是我们最著名的书圣——王羲之写的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集序》的写作地——兰亭!
“哇塞!”一阵阵惊叹声传来,我们放眼望去,一座大概3米长,2米宽的亭子展现在我们眼前,上面写着“兰亭”二字,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兰亭了吧!想着,我急忙跑过去,仔仔细细地打量起兰亭来:亭檐是三角形的,高高地翘了起来,一块黑色的碑矗立在地上,上面有两个模模糊糊的用白色写的“兰亭”二字,但那两个字中间却有一条深深的被砍过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此时刚好有一名讲解员路过了这里,从她的口中,我得知,这是革命的成果,对此,我感到十分遗憾。
由于很多书法家都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所以当他们的作品全部放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碑林,这个碑林把几乎所有临摹王羲之《兰亭集序》临摹的好的全部聚集到了一起,可谓是兰亭里最具有文化的地方。
看着看着,一转眼,太阳已经到头顶了,我们赶紧走出了兰亭,一场极富文化历史的旅行就这么愉快的结束了。
游兰亭日记 篇6
今天我们几个人到兰亭去玩.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天气十分好.我们乘车颠簸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兰亭.我也知道一些关于兰亭的事: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写过一本<兰亭急序>十分有名,我十分仰慕他一些外地游客和国外的游客都慕名而来,一睹兰亭的美丽风景.我们今天来得就是里。
我们开过绿树成荫的环行山路终于到了后山,到了烧烤区。我们老远就闻到了了烤肉的味道 让我直流口水,我一下车就直奔哪儿去了。我我以已经垂涎三尺,我忍不住了,连忙拉着爸爸来到哪儿,我们连忙找个位子坐下来.我做在哪儿,一位阿姨走过来问我们要什么.我们说好了价钱,不过一会儿那个阿姨就拿着一盆,烧的`红彤彤的煤.我们把各自要吃的东西放在架子上,我们先不管架子上的东西,我们把鹌鹑蛋剥去皮用铁棒子戳起来再刷点油放在烤架上,我已经忍不住美食的诱惑我一口要住还没熟的土豆,吃进肚子里才发觉那是生的,我差点就吐出来了.
吃饱了,我们到了一个叫”动物园”地方.虽说是动物园其实是一个动物展览馆;我们刚一进去就看见几瓶罐子,凑近一看那可吓一跳,原来罐子里装了几只毒蛇.再往里走,里面有一头大野猪,他好像是上过战场的似的,那头老野猪毛发沧桑十分老的样子.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回去了。
游兰亭日记 篇7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离咱宁波不远。上周日,书法陆老师带我们去了兰亭。
我们上午7:00乘车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驶,到达了兰亭。
“哇!好美呀!”我们不禁赞叹起来。只见门口左右两侧写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八个大字。使人感觉到一股浓浓的书香味。
走进大门,古文《兰亭序》中的“茂林修竹”尽显眼前。接着,我们来到“流觞曲水”,那是当年王羲之和他的文人朋友饮酒作诗之地。他们把一个装满酒的酒杯放在这条弯曲的小溪上,酒杯顺水漂流而下,在某个地方停至不前,离这个位置最近的'那个人,就得饮酒作诗,做不出的罚酒。我们也在那里模仿古人饮“酒”(以茶代酒)作诗,真是其乐无穷!然后,我们来到一个古亭,只见一块大碑矗立在亭子中间,上面刻着《兰亭序》的整幅内容,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永和九年,岁在kui丑,暮春之初……”最后,我们还游览了王献之十八缸之地、鹅池,参观了书法博物馆等地。
已到中午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兰亭。
游兰亭日记 篇8
今天是令人快乐的一天,我们柯桥小队,一起游览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隐居的地方——兰亭。
终于到了!首先应入眼帘的是,茂盛的大树,从远处看好像张开它那粗大的手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走近一看那大树似一把把撑开的大伞为我们遮住那夏日的阳光。
走进去一眼就看见了鹅池,但鹅不在水里,它们站在岩石上向四周张望,好像在等人。沿着鹅池走到了“鹅池”两个字前,我想起了以前徐老师告诉我“鹅”字是王献之写的,“池”字是王羲之写的。向前走去眼出现一条清澈的小溪,在里面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鱼和机灵的小虾。我看见张鑫雨爸爸已经开始捉虾了,为了不让女生嘲笑,我这一个怕虾的男生也只好硬着头皮开始捉虾了,过了好长时间我发现了一个目标伸出手一直伸向水地谁知道这么机灵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张鑫雨来叫我走了,我只抖抖水站起来向荷花池走去。啊,一池的荷花可真美,粉红色的.花在阳光下现的格外美丽,这时我才体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含义。走过荷花池我们来到太字旁,前面摆着几缸水和毛笔和石桌,我随手抄起一支笔认真的写了一个“太”字。可张鑫雨爸爸开玩笑说你们练完十八缸水也可以写出这么好的“太”字了。
游兰亭日记 篇9
今天,我去了兰亭。告诉你,兰亭的景色可美啦!
我一走进兰亭,就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这里绿树成荫,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山清水秀。
我们走啊走,忽然,我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的两岸有几只雪白的鹅,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河?”爸爸说:“这不是河,是池,叫鹅池.”传说王羲之经常在池边看鹅,他能从鹅的身上找到写字的灵感。
我们走啊走,又看见了一块碑,上面有个“太”字,听导游说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很久以前,王羲之的小儿子,叫王献之,特别骄傲。有一天,他去问父亲,怎么才能练好字,父亲指着门前的水缸说:“你只要练完这十八缸水,你的字就能写好了。”王献之就照着他父亲的话去做了,可是他只练了三缸水,就觉得自己的字写的`很可以了。于是他就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大”字上加了一点,变成了一个“太”字。王献之不懂,去问他的母亲,母亲看了看字,只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儿练了三缸水,惟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了这句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和爸爸又游玩了兰亭的很多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传说。我觉得兰亭真是一个又有文化又美丽的地方,以后我一定要多去这样的地方。
游兰亭日记 篇10
寻访兰亭,传承经典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于初秋之际寻访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实人间仙境。观书圣《兰亭》,忆古思今,遂作此文,才疏学浅,不足为凭。
——题记
沿着曲折的小径步入兰亭,欣赏着沿岸那竹苞松交的胜景。深山古刹,竹径磬声,云栖竹径,柳浪闻莺,漫步于幽静雅致的竹林,倒颇有几分“空翠湿人衣”的韵致。
凭栏倚望,白鹅戏水,池水清碧,仿佛诉说着王羲之爱鹅、书鹅的传说,而上书“鹅池”二字的鹅池碑亭,相传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合璧而成千古佳话,誉之“父子碑亭”。
绕着淙淙浅溪,几番折转,伫立于流觞亭前,葱郁的竹林掩映着“之”字形的曲水,岸边是芳草萋萋,怪石林立,中间那块木化石中,“曲水流觞”四个字格外夺目。凉风一起,掀起碧波万顷。“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觉无我;仙缘难预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梦回东晋,兰亭雅集,我仿佛看到当年四十二位名流与此次盛会的主人王羲之,把酒临风,畅叙幽情。不似寻常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却是别具风雅的曲水流觞。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挥毫洒墨,一气呵成,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王羲之由此得冠书圣之名。
“山水廊桥亭,天地日月星,唐宁无明清,正草篆隶行”,建于康熙年间的王右军祠亦是兰亭的精华所在。粉墙黛瓦,四面临水,祠内方池,相传为书圣洗笔之墨池,池中有墨华亭,亭旁连桥,祠旁环廊,集山水廊桥亭于一体,独具匠心。在古朴雅致的'园林中信步游览,其园林之美令人心旷神怡。回味《兰亭集序》的疏朗雅致、清新洒脱,其笔法的“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更是惊为天人,感叹书法圣地的历史积淀之丰厚,魏晋名士“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的雅趣令人思慕……
历史已经模糊,文字艺术的魅力却愈加清晰。如今正是互联网时代,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之瑰宝——书法,正在打字的风行下渐行渐远,不知不觉中,打字的便捷取代了书法的意趣,快节奏的生活让研墨铺纸成为了回不去的往事。当墨韵书香晕染了历史的沧桑,我忽然明白,传承书法,珍藏一脉相承的经典,才是寻访书法圣地所得到的最好馈赠。
游兰亭日记 篇11
晨光熹微,我随着队伍,来到了位于绍兴西南角的我国书法圣地——兰亭。一进古朴的兰亭大院,迎面扑来的是竹子那种特有的清香,院内修竹成行,竹影婆娑,石子铺成的幽深的小径旁,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是那么的婉转动听!啊,真是个清静优雅的好去处!
从兰亭向右拐,我们来到了御碑亭。这是一个八角重檐的大亭子,亭角上翘,宛如飞燕栖息,角上都挂着古老的铃铛。亭栏周围的石狮更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矗立在亭内的御碑。细读,字里行间渗透出两位清朝皇帝对《兰亭序》的倾慕之情,对王羲之的的行云,如祥云在天,因风变化,于千变万化中的妙合自然,处处流露出一种飘逸洒脱,平和简静之风度的高度评价。
来到右军祠。这里陈列着王羲之的许多书法作品,其字体沉稳洒脱,变化多端,开放俊明,结构严谨,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
参观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后,走出展厅的大门,我不禁再次对这里的一切深情凝望,对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的敬仰之情增添了几分。
游兰亭日记 篇12
真高兴终于盼来了国庆节假期,但更让我兴奋的是我和同学要共同参加一个小队活动——游兰亭。在10月1日午饭后,我早早的来到了北海小学大门口等待同学,人员到齐后我们就出发了。
一路上,我看到街道两旁挂满了五星红旗,马路上也有很多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来到了兰亭景区后一看,旅游的人真多啊!我们跟随着导游阿姨开始了游览。
我们先来到了鹅池,鹅池是一个养鹅的池塘,那里有很多美丽的白鹅,有的站在岸边四处张望,有的在水中游嬉着,人们都争相跟它们合影,王羲之就是根据观察鹅的姿态而写出了21种形态的之。随后,就是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古代的一种活动,古人坐在溪水两旁,主人把酒放到溪中,让酒杯顺着水流往下漂流,停到哪里他就先喝完酒再作诗,如果作不出就要喝完三斤的酒,想象着那时的场景,一定很有意思!古人作的这些诗后来收集到一起,就是《兰亭集》,王羲之给《兰亭集》写了一篇序文,所以就叫《兰亭集序》,哦,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兰亭集序》是这样来的啊!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王右军祠,这里陈列着很多古人模仿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样本,例如:朱熹、郑板桥等等,他们的字也都是很有水平的。
我最要推荐的就是——御碑亭,亭为八角重檐,有青石围栏,是园内等级最高的.建筑。内有巨大碑石一块,重约14吨,正面刻有康熙皇帝写的《兰亭集序》,反面刻有乾隆皇帝写的诗,诗的最后一句意思是:在王羲之死后,人们对《兰亭集序》有很多争议,就算我是皇帝也无法轻易下结论。有人说康熙呼皇帝写得好,也有人说他写得差,说他好是好在21个“之”字,皇帝要管理天下大事,但还有空去钻研那些字,所以说他写得好;说他差是差在7个“一”字,俗语说“越简单的字越难写”,康熙皇帝的败笔就在那7个“一”上。那到底是好是坏,只能留给世人评说了。
很快游览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兰亭,这次游兰亭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典故和人文历史。我认为,做为一个绍兴人,我们要熟悉兰亭、认识兰亭,还要向世人介绍兰亭!
游兰亭日记 篇13
兰亭自古以来以书法圣地而闻名,迎来五湖四海的游客。今天,我终于可以领略兰亭的书法风采!
走进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平坦的水泥路,两房绿树成荫,郁郁葱葱,真可谓“林木扶苏,修篁夹道”。绕过一个又一个的弯,一群姿态优美的大公鹅扑入眼帘,它们在水面上高傲地昂着头,伸长脖子,有的还在一边拍水嬉戏。不用说这就是鹅池了。那三角形的“鹅池”碑亭在池之南,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书。那天,王羲之正饱墨临书,写完“鹅”字,闻皇帝诏至,即出接诏。那时,王献之正八岁,见其父已写“鹅”字,便提笔续上“池”字。现细观“鹅池”二字,“鹅”瘦,“池”浑厚,风格微有差别。这块碑即是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再往前走,一个亭柱方径石质,木架构,单檐翘角,北面砌墙,内立“内亭”石碑,大约高2米,宽1米。文革时“兰亭碑”被砸成了三截,虽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但古味犹存,俗称“小兰亭”。
过了“小兰亭”往前走一段路,便是流觞亭,它踞于高一米的台基上,前后都各有踏道,面阔三间,形如榭,四面砌墙,三棱花格门窗。施外廊,卷棚顶,单檐歇山造,正中挂有“兰亭曲水流觞图”。再现了当年王羲之修禊雅集的情景!在流觞亭前,自平岗蜿蜒向南,两砌以石,犬牙交错,年年书法节以“曲水流觞”最为引人入胜。贵宾列坐在曲水两岸,盛有酒的觞“杯子”从上游缓缓而来,觞在谁身上停住,谁就须吟诗或歌一曲,作不出诗的饮酒三杯以示惩罚。场面热烈,情趣盎然。以此追述王羲之永和风流雅事!
继续沿路而行,就是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十七年的右军祠,四面环水,进门即为墨池,相传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墨池之名由此而来……
沿路穿过墨华亭、御碑亭、太字碑、十八缸……依稀出现在眼前,这些景物一个个真是美不胜收,都有着美好的`故事!
兰亭不仅以法圣地而名闻遐迩,更以其“镜里云山”的自然风光和传统造园艺术的和谐统一,成为浙江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游兰亭日记 篇14
去年11月,我们全校举行秋游,四年级是去兰亭风景区,虽然秋雨绵绵,但我们还是挡不住兴奋出游的脚步。经过二十多分钟的乘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兰亭,走进景区门口,就看见右边的竹林茂盛,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然后我们沿着石径来到了耳闻已久的鹅池--------它是由一圈葱绿的树围成,池水清澈见底,雨点落在池子里,漾起一圈圈波纹,煞是好看。岸边的'树木、亭子、天空倒映在水中,池水更加碧绿。池中几只悠然自得的白鹅游于其中,不时发出“鹅鹅鹅”的叫声,不禁想起骆宾王写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诗句。池旁有个古老的三角亭,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据说这个“鹅”字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8岁时写的,“池”字才是王羲之写的。
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丽,可我们并没有停留多久,因为还有许多景点要看呢!我们来到“曲水流觞”,在一个池塘边,我们休息了一下,周围的花草树木在雨中更是清新,有同学在沙盘上连写字,有的还在窃窃私语。老师又带我们看了“王友军饲”等景点,可是我们最后又回到了“鹅池”,同学们发烧似地挤着要看白鹅,可我没兴趣,还是不去打扰它们好。
游完了了兰亭,我们排着长队意犹未尽地回到了学校。
游兰亭日记 篇15
盼望已久的春节到了,我们一家三人驾着车来到绍兴旅游,我甭提有多高兴了。上午,我们就来到了位于绍兴城西南的兰亭。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因为这里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作《兰亭集序》的地方。走进大门,沿着林荫小道,我们来到了鹅池碑亭,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据说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分别所写,所以也叫“父子碑”。
亭子旁边有鹅池,几只白鹅悠闲地游来游去。其中有一只特别有趣,它昂首挺胸地站在一块石头上,一动不动,警惕地看着游客。好像在为同伴们站岗放哨。走过鹅池,我们来到了当年王献之练书法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儿的十八口大水缸。妈妈告诉我这十八口大水缸就是王献之小时候练书法用的。妈妈还说:“当年王献之向父亲王羲之讨教学书法的秘诀,而王羲之却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只水缸对他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当你把这十八缸水写完时,自然就知道秘诀在哪里了。于是,王献之遵从父亲的的教训,天天从缸里取水磨墨习字,几年下来,不但用完了这十八缸水,他的`书法也有了极大的长进,最终王献之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听了妈妈讲的故事,我想我应该向王献之学习,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勤学苦练。尽管下着绵绵细雨,我们一家人还是游兴不减。怀着对大书法家的崇敬之情,我们游完了整个景点。兰亭真不愧是“景幽、事雅、文妙、书绝”的书法圣地。
游兰亭日记 篇16
今天我参加了我们班的冯俊熠妈妈组织假日小队活动---《兰亭森林公园烧烤及兰亭游》,刚好今天爸爸也有空,早上9点,我们一家3口开车来到了集合地点,兰亭森林公园门口,许胡天一家、冯俊熠一家、肖子彦一家、钟亦卓一家、舒忆柔一家及陈培铭和***妈,他们都已经到了,还有安美姬和丁益栋没来,于是我们大家等到他们来了,一起开车到森林公园里面烧烤基地。到了烧烤基地,我们小朋友开始玩耍,大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烧烤的食物,和开始烤食物给我们小朋友们吃,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很快香喷喷的`食物就烤好了,我们吃的饱饱的,然后爬了一座小山,到达兰亭水库,看到水库边有好多很我们穿的不一样衣服的人,我们很好奇,于是跑过去看,原来他们是巴基斯坦人,在我们绍兴工作,今天也开车来兰亭森林公园烧烤,他们很友好,还和我们拍了张照片,呵呵。
烧烤结束后,我们又来到了书法圣地---《兰亭景区》,妈妈说,我们都还小,到这里游也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等我们大家的书法练好了,再来游玩,就会有特别的感受了。我期待着那一天。时间过得好快,愉快的一次假日小队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期待着下一次的假日小队活动。
游兰亭日记 篇17
这个国庆节,百思少儿艺术中心有个活动,我踊跃报名了活动地点在兰亭。很快,活动地点兰亭到了,活动时间我们个个井然有序的来到了车上排队,虽然大家都很激动,但是大家还是很文明。
到了活动地点,我们马上开始活动,第一个活动开始了,就是做叫花鸡老师跟我们说了操作的方法,让我们自己来操作。先找一片湿荷叶。把腌好的鸡用湿荷叶包好。为了防止鸡被烤糊,所以要用锡纸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好。再裹上黄泥。把黄泥抹平。做成圆形。这样叫花鸡就包好了。然后用碳火烘烤两个小时翻过来。再烘烤一个小时,就好了。别的组也很快搞好了。敲开黄泥露出锡纸,在一层层剥掉锡纸和荷叶。香气扑鼻的'叫花鸡就做好了。我们吃了还想吃。一只鸡很快就被我们解决完了。这是我吃过最吃的鸡了。接下来就是竹筒饭。我们从山上用锯子锯下来四根竹子,把竹子两端去掉,再竹子顶部打个洞。在里面放上糯米,肉丁等,用锡纸赌注放到火里烤。很快就飘出了香气。破坏竹子露出软软的米饭。食欲大开。
午饭过后就是我们最喜欢的真人cs,我们穿好装备,准备开始我正打很激烈。突然从后面的一个同学,一下就把我打死了。
时间不知不觉过了一下午,我们依依不舍的回来了。这次我过的既开心又快乐。
游兰亭日记 篇18
今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们一家人来到我国著名的书法圣地——兰亭。
在一片茂盛的竹林边,有一块嶙峋的怪石,上面写着四个圆润的大字——心仪兰亭,这就是入口处了,真是别出心裁。我们兴冲冲往里走,里边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百鸟相鸣,嘤嘤成韵。金色的阳光穿过密密麻麻的叶层,一直流淌到我的手心。树叶和青草就像一个小伙子,它们绿那么新鲜,个个都蠢蠢欲动,想去闯一闯外面的世界。
“哗哗哗,哗哗哗……”“咦?是什么在流动?”穿过一片丛林,一条两尺来宽的.小溪快活地奔向前方。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溪,只见一位身着古装的姑娘正站在溪边,滔滔不绝地讲着曲水流觞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请了四十一位朋友参加“曲水流觞”的活动。他们席地坐在一条清溪两旁,让侍女在小溪的源头放一个盛满酒的小杯子,杯子会顺着水流动,杯子在谁的面前停下或打转,谁就即兴作诗并饮酒,假若做不出来,就得罚酒三觥。据史载,当时有11人各作诗两篇,15人各作诗一篇,16人未成诗作,各罚酒三觥东道主王羲之更是乘兴挥毫,写下了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在《兰亭集序》里,王羲之描写了这个“曲水流觞”的活动: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古人曲水流觞让我神往不已,恰好,今天也有这样的活动。我兴冲冲地穿上了古人的衣服,顿时觉得自己穿越时空,与王羲之同游兰亭。我盘腿坐在溪边的蒲团上,情不自禁地甩甩袖子,鞠躬作揖,好有古人风范啊!活动开始了,主持人先请宾客沐手,点上一炷香祭拜神祗,进香祈福。然后是几位姑娘伴随着悠扬的古乐跳起了修禊舞,她们时而甩动水袖,时而扭动腰肢,那姿态婀娜极了!接着,几位姑娘端着一个水瓶,拿着柳枝蘸水洒向每一位宾客,祝愿宾客吉祥如意。仪式结束后,主持的姑娘拿出一个青玉色的小器具,椭圆形的身子,身子两侧有两只小小的耳朵,这就是“觞”。她在“觞”中盛了醇香的黄酒,轻轻地把觞放到流水中。觞顺着水流缓缓漂流,当觞在水流中稍稍停顿时,姑娘就用一把长长的棕色的漏勺舀起觞,送到客人面前。一位来自河北的客人举起觞一饮而尽,她落落大方地说:“既然面前有美酒,我就吟一首与酒有关的诗吧!”说着,她笑意盈盈地吟起了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她声情并茂的朗诵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觞又开始“旅行”了,它慢悠悠地漂呀漂,漂到我面前,我接过觞啜了一小口,真香啊!品了酒,我便胸有成竹地口占一联:“红荷花,白荷花,何荷香?紫桑葚,黑桑葚,甚葚甜?”妈妈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我,连连鼓掌,那掌声格外入耳,主持人也连连夸我是小才女。在妈妈的怂恿下,我又背起了《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秋风轻轻地吹,小溪缓缓地流,王羲之的这篇美文也从我心底淙淙流出,热烈的掌声为我们这次活动奏出了一个美好的尾声。
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参观了畅叙亭、王右军祠,欣赏了康熙、乾隆的书法和各种不同版本的《兰亭集序》,我深深惊讶于古人对书法的热爱。兰亭,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书法圣地。
游兰亭日记 篇19
为了见识书法的魅力,我们一家子决定去兰亭旅行。
来到兰亭的第一个景点——鹅池,妈妈告诉我:"那是父子碑,上面的鹅字是王羲之写的,下面的池字是王献之写的。"可是,当我看到湖面上那些活蹦乱跳的大白鹅时,觉得比那几个字有趣多了。我飞快地跑过去喂大白鹅吃东西,直到我手上的`食物被大白鹅吃个精光,我才离开。
瞧,那湖面上漂来漂去的竹排,我做梦都想坐一坐,这回,我没等爸爸妈妈的同意就爬了上去。于是,爸爸妈妈也上了竹排,我和妈妈坐在竹排上一动也不动,爸爸却故意摇来摇去,吓得我们直喊救命。现在我才发现,原来平时很严肃的爸爸上了竹排,也那么调皮。
竹排在水面上漂了一段时间,我胆子渐渐大了起来,就拿起竹竿像爸爸一样站在竹排上划了起来。虽然玩得鞋子湿了,衣服也脏了,但是玩得那个过瘾啊!
直玩到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