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做年糕作文(精选4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年糕作文 篇1
“吃年糕、步步高”,每当我看见桌子上摆满了年糕的时候,我就会流下口水,想起和爷爷第一次做年糕的场景。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上,我看到爷爷买了一些江米粉放在橱柜上,这让我想起头一天我看的一本书-《十四只老鼠捣年糕》,书里面讲了14只小老鼠齐心协力做年糕的有趣画面,不禁对爷爷说:“爷爷,咱们一起做年糕吧!”爷爷高兴地回答说:“好呀,午饭咱们就吃年糕啦。”
首先,我们把一些江米粉倒在一个干净的盆子里,用一个干净的小碗接了一碗清水,把适量的清水倒进盆子里,跟江米粉和开,揉成一个大面团。可是我发现,江米粉黏黏的,就像胶水一样紧紧地粘在我的手上,我大喊道:“爷爷爷爷,我的手被粘住了。”爷爷笑呵呵地对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你放的水太多了,江米粉太稀才会粘手的。”哦,原来如此!在爷爷的指导下,我又放了一些江米粉进去,这次终于成功了!接着,我拿起一把小刀,把大面团切成一块一块的小面团,我把小面团揉成了圆形,抹了一点油,又把小面团捏成了各种形状,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闪烁的星星,有的像铁饼,有的像红红的心……再接着,我往锅里到了一些油,把这些形状各异的面团放进油锅里,油锅发出了“滋滋”的响声,过了五分钟,面团的两面煎成了金黄色,年糕就煎好了。
最后我把年糕一个个夹出来,撒上白糖,尝了一口,好吃极了!下次,我还要和爷爷一起做年糕!
做年糕作文 篇2
上星期五,我来到妈妈同事小陈阿姨家做年糕。
来到年糕坊,只见热腾腾的蒸气充满了不大的年糕坊,熊熊烈火在炉里跳跃着,发出木材、竹筒“嘭嘭砰砰”的爆裂声。坊内,人们满头大汗地干着、笑着,不时用嘴吹吹因传年糕、垒年糕而烫得通红的双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轮到我们啦!一位师傅熟练地将打好、蒸好的米粉倒进机器,另一位则用刀认真地将超长的年糕条切成年糕段,再扔给我们。这下可有得忙啦!这头,我“奋战在第一线”,不顾手上的烫痛,红扑扑的脸上面粉、米粉和汗水搅在一起,糊满了脸上每个角落,仍将年糕一排排码好,送到“大后方”。
那头,老妈和阿姨可就轻松多了。她们只需将码好的年糕搬到车里就行了,剩下就是吃!心灵手巧的老妈将年糕拍成一个“大饼”,夹上小菜,再用手细细地将“大饼”包成一个球,以此类推,便成了人手一个的——当当当当——大年糕团!
既然如此,我又开始采访其他阵地。只见村民们面色红润,干得汗水飞流直下三千尺;而老爸居然左右手各一个年糕团,吧几吧几吃得欢。真可谓“村人汗流浃背,市民肚皮溜圆”哪!
玩尽兴,吃尽兴,看尽兴,做年糕真让我快活了一把,也让我体验到农民生产食物的辛苦与劳累,教育我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切含义。
猜你喜欢1:打年糕作文
狂天是腊月廿四,爸爸说:“刚收到老家小队长的微信,明天打年糕。宝宝,你想不想去看看,你还没有见过呢!”看得出爸爸充满了期待,我就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我们驱车45分钟,从武康来到了爸爸的老家——新安镇城头村东兜组。一下车,就看见人们已经忙碌开了,爸爸拿出相机就一阵狂拍。我呢,面对老家人的招呼还有些羞涩。打年糕的地方安排在一处房屋前的空地上,尽管寒风刺骨,但似乎人们的热情更加高涨,我也细细地观察起来。
第一道工序是蒸粉。空地上,两座由砖头搭起来了灶头正不断地冒着白汽,负责烧火的老爷爷面色红润,跟烧得正旺的柴火非常般配。据说,这些柴火都是各家自己带来的。两位年轻一点的伯伯负责蒸粉,他们把由粳米和糯米碾成的米粉分批洒在一个特制的蒸笼里。这个蒸笼是竹编,呈圆锥形,上面铺着一层纱布,米粉就一层层地铺洒在上面。我凑过去想看看清楚,大伯说,“以前小孩子是不能看的。”“为什么?”我好奇地追问原因。大伯回答说:“怕小孩子看了蒸不熟。”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这奇怪的风俗到底是什么原因。爸爸告诉我,蒸粉可是技术活,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一定要选对火候掌握地很好的人,爷爷以前就负责这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是打糕。米粉蒸熟后,一位伯伯把米粉团揉成一团,放在一个石臼里。忽然,他揪起一块“年糕”往我手里塞,说道:“‘雪糕’很好吃,那边还有白糖,去蘸蘸吃。”我尝了尝,雪糕松软香糯,味道还可以。接着,两位中年壮汉每人拿起一个石头锤子。这个石锤是圆盘形,直径大约25厘米,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工具。两位伯伯商量好各自击打的部位后,就抡起石锤开打了。他们高高举起,稳稳落下,你一锤,我一锤,发出“砰”“砰”的敲打声,旁边的人都注视着这个核心步骤,仿佛被这场景吸引定格了一般。大约20锤后,负责翻年糕的大伯又上场了,他把年糕从石臼里翻了个身,旁边另一位叔叔往年糕上洒水,新一轮的敲打有开始。大约这样3个回合后,年糕已经不再是松软的样子了,变得很有弹性,颜色也从原来的“雪白”变成了“玉色”。
第三道工序是切糕。打好的年糕被放在一块长方形的门板上,被一件很奇特的工具一分为二。这个工具其实就是一根稍粗的线,两端系着两根筷子,就是这个“筷子线刀”,一下子就把年糕分开了,留下了一道整齐的切口。6位叔叔阿姨齐上阵,分别将年糕揉成长条状,再盖上纱布,不断地抚平年糕的表面,不一会儿,两条圆润的年糕条就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时,“筷子线刀”又出场了,一个人把长条状的年糕切成宽10厘米左右的块状年糕,另一个人则快速地把小年糕放在一个铺了尼龙纸的竹匾里。
第四道工序是美糕。一位老婆婆将调好的“红汁”装在瓶子里,用筷子头微微蘸一下,再往年糕中央点一下,这样,每块年糕就都有一个红色的“胎记”了,就像小孩子眉心的“点红”一样。一位经验丰富的阿姨负责将年糕做成“猪头”和“元宝”,象征吉祥如意,财源广进。做好的年糕有专人送到每家每户。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老家的“打年糕”,虽然没有机器的快速,但靠人力的合作也形成了一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不仅生产嚼劲十足的土味年糕,还生产了快乐、和谐、热闹和十足的年味。明年,我们再去打年糕。
猜你喜欢2:有年味的事——打年糕作文450字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瞧,家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或肩扛,或车载,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
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个小木桶里,白花花的、软乎乎的,沾点儿放到嘴里,淡淡米香中夹着一丝甜味……
米全部碾好后,家里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个个喜气洋洋。
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米粉被倒入米臼中,“可以开始了”,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一拥而上,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年轻人也不甘示弱,挽起衣袖,拿起木槌使劲砸。孩子们玩着闹着,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小花脸,还有的小馋猫们则当场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村子里到处洋溢着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打好年糕后,阿姨们就拿着菜刀,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许多年糕段。吃上一口,香滑软糯,谁尝了都会啧啧称赞。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小鲤鱼、大元宝……成了孩子们手中最心爱的玩物。
过了一会儿,家里人就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架子上,等风干后,就能带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