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自然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自然的散文1:赤子情怀的自然流露
文/王垂基
——王茂平作品集《流淌的歌声》序
当代著名作家孙犁曾经批评过某些散文作者,说他们总是在作品中有意无意地拔高美化自己,把自己拔高到一个时代主潮最认可的高度,从而丧失了自己心灵的真诚。王茂平可不是这样,他拒绝伪圣,追求真情,把真实的自我袒露在读者面前。
王茂平与我原有师生之谊,近几年来更是成了推心置腹的知己。于是乎,我对王茂平的解读就更加深入了。他原是农民的儿子,后来当了中学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可是他还紧守自己的一方净土,珍藏着那淳厚、真诚、正直的本色。他从事文学创作是从诗起步的,他是地地道道的诗人,同时他还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善于探索,博闻強记,满肚墨水。可以说,王茂平文集《流淌的歌声》正是他的综合素质的展示,是他赤子情怀的自然流露。他的文学创作打上了“王茂平”的深深印记,属于王茂平的“独家产品”,具有鲜明的特征。闪耀着个性的光芒。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环抱真情。请看下面一段精彩的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因薪俸微薄,缺吃少穿。冬天常常寒颤颤的。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硬是把一件毛衣送给我。我怎么可以收下呢?作为人子,已过而立之年,又工作了十余年,从未给父亲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如今他反要把这件上乘的毛衣送给我,内疚、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父亲似乎看透我的心,说:‘茂平,你既懂得孝字,又怎么可以违反爸爸的意愿呢?’看着父亲那执拗的样子,听着父亲命令式的的口吻,我有什么理由拒绝父亲发自内心的关爱呢?接过父亲递过来的毛衣,我顿觉一股暖流——骨肉亲情在心中流淌……如今,父亲过世已十一个年头了,可这件凝聚着父亲深情的毛衣,仍完好如初。它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腊月。我要好好珍藏它,让我对父亲的怀念永远,永远……”(《我的父亲》)这段话是王茂平心灵的自然流露,情真意切,骨肉深情溢于言表,令人动容!
人是一道最美的风景,有追求,有探索,有梦想,有苦难,有成功,有落寞,有苍凉……王茂平也是如此。他的文章被“盗”,他发怒了,但又无可奈何。他申报中高一次成功,有人竟怀疑其中有猫腻,要敲出奥秘来。他发出了悲鸣:“呜呼,真气杀我也!”他携妻带儿回到魂牵梦萦的桑梓,想将其桃红柳绿看过够,可映入眼帘的是那么的闭塞、贫寒……他的“心像压着一块大石,十分沉重”。这些,王茂平都原汁原味地倾泄出来了,显示了王茂平作品的丰富多彩。
时下,有的散文作者为了见报,违心地去迎合某些报刊的“胃口”,写一些“套中情”。而王茂平却坚持讲真话,抒真情,不饰非,不矫情,不溢美。正是缘于此,他的作品才有感人的力量。赏读他的作品,如同尝一杯香茗,里面蕴藏着甘醇,足以令人品得有滋有味。
融诗入文,是本书又一特征。王茂平的诗人气质也渗透到散文创作上。他在写作时往往激情汹涌,不时有诗兴袭来,,令他欲罢不能,流泻笔端,形诸文字。最有代表性的是那篇《对那帧异样的风景》。他十一岁的小儿子——文仔,为买一辆心爱的自行车而努力攒钱,连他那心仪的蒙面超人等玩具也舍不得花钱买,他念念不忘的是他那个“希望工程”。可当他在十字街上看到那位衣衫褴褛行乞的老头时,他的同情心却油然而生,旋即迅步跑过去,把四姑刚才给他的“利是”放到老头的口盅里。王茂平被小儿子这一“石破天惊”的善举深深地震撼了。他感慨良多,欣然命笔作诗一首以记之。文章构思精巧,先是层层铺垫,层层蓄势,火候够了,方让文仔出现,这就有力地烘托了文仔的可爱形象,给人以“铁骑突出刀枪鸣”之感。最后以诗收束,卒章显志,尾如撞钟,把文章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如此融诗入文,或在开头,或在结尾,但多用于结尾,也有把诗插入中间的,《诗意的陶冶》就是一例。中国是个诗国,诗教是国粹。王茂平弘扬这一文化传统,活用诗教,取得满意效果。文章亦诗亦文,形色活泼,自出机杼,新人耳目。
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每回开头、中间、结尾都可能有诗出现。王茂平爱把诗嵌入文中,显然是深受这一文学传统浸染的。
王茂平除了把自己的诗作嵌入文章之外,还往往将散文的语言诗化,成了名副其实的散文诗,诗味很浓,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诗人气质。
本书显示了王茂平描绘景物的功力。作者长期生活在农村,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都观察入微,感受深切,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离家久了,他那赤子情怀仍保留得完整无损,爱心拳拳。这就注定了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因而对家乡景物的描写绘影绘声,异常出彩。“瓦屋听雨”就是一幅活色生香的雨中农舍图:“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的民俗乐器,平时憨厚朴实,一声不吭。待得下雨时,却给山村营造出古朴、高雅的意境。这种意境,因雨的大小、轻重、缓急而不同。雨来时,演奏着或大或小,或缓或急的音乐。雨来得小,音乐来得轻、来得圆、来得润,‘小弦切切如私语’,如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像微风轻轻地拂过琴弦,像落花缓缓地飘零在水上;雨来得大,音乐来得重,来得洪,像古筝,像铙钹,像战鼓在奏鸣,犹如千百个乐师演奏着的大型音乐会;雨来得轻,音乐来得紧,来得骤,声音越来越大,战鼓声、金锣声、车轮声、千军万马相互搏杀混战而发出的声音,又如一支千百人组成的“黄河大合唱”,声音一浪高一浪。雨来得缓,音乐来得轻,来得小,淅淅沥沥,犹如二胡手拉着低低的调儿,轻轻地、舒缓地用心来抒情……这雨声也许是世界上最繁杂而难解的音乐。酷似混乱不堪而又包罗万象。”可见作者对这生于斯,长于斯的四合院房子情有独钟,抓住“瓦屋听雨”这个极富诗意的片断,调动通感、博喻、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段,把这个独特图景描绘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令人如见如闻。
至于本书的游记,虽不多,更是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例如《天马驯服记》,作者以游踪为框架,移步换景,有层次地对天马山的景物风情作了淋漓尽致的的铺写,突出天马山的风光无限,叹观止矣!
本书的语言,也是“取之心,而泛于手”,是作者的气质和学养的衍生物。作者喜爱引用古代诗文的名句,把它恰到好处地融入文内。兹仅撷二例:“‘解甲归田’,父亲非但不消沉,反而领悟了‘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的天伦之乐;领悟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躬耕之乐;深谙了‘钟鼓馔玉不足贵’的深刻内涵。”(《我的父亲》)“期间,我在唐诗宋词的阳光下成长:在王维的松林清泉中嬉戏,在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神话里遨游,在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爱恋……”(《托举诗歌的魂》)显而易见,这两段文字,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也为文章增添了典雅的书卷气。
可是,本书也有生活化的一面,小说中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如小小说《买烟》有这么一段:“汪局破例地抽着烟屁股,冷不丁溅着食指,只觉得偶尔的灼痛,这才把它丢进烟盅里。汪局是个有脸面的人,要是往日,三两下就换过另一支了。他自我解嘲道:‘物以稀为贵嘛。’烟酒这些小意思,以往素来都是不时的有人送来,好比井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今非昔比了,抽烟喝酒都要自个儿掏钱了。叫老伴去嘛,老伴又不同以前的那么殷勤了,更何况时下冒牌货猖獗,放心不下。几经踌躇,还是决定御驾亲征,反正呆在家时也是无聊。他告诉老伴一声,匆匆的上路了。”这段文字生动活泼,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王茂平志趣高洁,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他始终保持着一份悠然,甘于寂寞,恬淡自得,寄意翰墨,执着于爬格子,兀兀穷年,终成“正果”。作为他昔日的老师,我甚感欣慰。最后,我衷心祝愿王茂平写出更加厚重的精品来,让“流淌的歌声”越来越悠长,越来越嘹亮,永远,永远……
关于自然的散文2:一棵紫色的树
文/叶春雷
有红色的树,有白色的树,自然也有紫色的树。五颜六色的树,让我们感觉到活着,毕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记得启功先生说过一句话:“动物比人可爱。”启功先生客厅的柜子里,装满了一柜子的动物玩具。我是不是也可以套用启功先生的话,说“树比人可爱”呢!
一棵紫色的树。一棵我叫不出名字的紫色的树,站在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地,用一树高贵的紫色,让我禁不住仰起脸。而仰起脸,我看见那一树高贵的紫色的同时,也看见了难得的蓝天。天真的很蓝。
一棵紫色的树,引导我的目光向上,向上。上面有什么?有那纯净而高贵的紫,有那神秘而幽深的蓝,再高一点,在蓝的上面,是那随时可以被云的裙边扫开的天堂的柴扉。
一个人,只有在两种情况下,眼睛才可能向上,向上,彻底向上。一种情况,是结结实实摔倒在大地之上的时候,这样的时候,《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公爵体会是最深的。一颗炮弹把他掀翻在大地之上,而正是这样一个契机,在与死亡擦肩而过的这样一个瞬间,他头一回看到了高远而神秘的天空,那充满魏晋玄学色彩的天空。另一种情况,就是一棵美丽的树,譬如此刻,一棵紫色的树,让我的目光,沿着笔直的树干,爬升,爬升,像坐在电梯里一样,笔直地上升,一直上升,漫过低处的浮尘和喧嚣,漫过高贵的紫色,漫过那蓝汪汪的高远的神秘,一直抵达让灵魂彻底安静下来的所在,那个最为幽深的井底。而井底里,一定有一个月亮,像一只通体透亮的蛙,静静的伏着。
如果是黑夜,一棵紫色的树就是最美的一盏灯,瞬间照亮了庸俗不堪的黑暗。而在白昼,一棵紫色的树,其实更像一位皇帝,绚烂的紫色统治了整个天地。紫禁城,不就是紫色的吗?我是一个仇视皇权的人,但我还是非常愿意,匍匐在一棵紫色的树下,被他统治,即使是被他呵斥。他会呵斥我,远离那些庸常的东西,而把目光,投射到那绚烂的诗意的紫色之中。那是宇宙的精华,被一棵树苦心收集、聚拢。一整个冬天,都在苦心收集、聚拢,等待最后的机会,像孔雀开屏一样,彻底展示给公众。而那一刻突然到来,仿佛一道闪电,一棵树抖开了他全部的精华,像一树烟花,在一瞬间绽放。绽放,毫无保留的绽放,像最磅礴的爱情,酝酿无数岁月的爱情,在一瞬间爆发。那巨大的能量,花的能量,精子的能量,光和电的能量,核爆炸的能量,在一瞬间释放。这样巨大的能量,我不能不匍匐在他的脚前,仰望他,像仰望最高的佛。
卑琐的一切,蝇营狗苟的一切,下水沟一样阴暗的一切,污水横流的一切,被这巨大的能量震碎了,像震碎一地玻璃。一棵紫色的树,像一次爆炸,紫色的闪电划过天空,轰隆的雷鸣让一切瞬间崩溃,崩溃,像栋梁折断的屋顶一样坍塌。世界迎来了光明,紫色的光明,高贵的光明,沉着而结实的光明。
世界短暂地消逝,在这紫色的强烈的闪电之中。闪电过后,一棵紫色的树,给这个混乱的、浑浊的、不堪设想的世界重新安排了秩序、道德、信仰、法律以及光明的未来。这是我的臆想,是我的一厢情愿,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起码,有一棵紫色的树,站在我上下班必经的路口,让我的生活,庸常的生活,有了抬升的可能。伟大的喜马拉雅山,不曾经也是一片洼地吗?我一片洼地的庸常的生活,不也会因为有一棵紫色的树,而有了抬升的动力,最终成为喜马拉雅山的可能?我想这个世界的伟人,基督或者释迦牟尼,他们的生活,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喜马拉雅。他们也是从洼地开始,一点点抬升,最终,成为我们仰望的喜马拉雅。而在他们成为喜马拉雅的途路中,不也一定有一棵树,一棵无花果树,或者,一棵菩提,让他们的人生不断抬升的无花果树,或者菩提。
这样看来,我对一棵紫色的树的描述,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意味。我不是一个喜欢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人。我是一个本分的人。但是,一棵紫色的树,让我看到了我的可能,从庸常的生活中抬升上去的可能。这种可能,像那紫色一样美丽而高贵。
那是一树烟花,在雨中绽放,瞬间凋零。我拾起一片紫色的花瓣,装入口袋。我不忧伤,因为,我心上的烟花,才刚刚开始绽放。
关于自然的散文3:从自然中学哲理
文/周倩
走进自然,享有无限风光;亲近自然,领悟生命真谛;师法自然;感悟人生道理。
草的哲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草的坚强。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只有那青翠可人的绿外套;没有百合的亭亭玉立,没有玫瑰的阿娜多娇,只有默默的无人知晓。这是草告诉我要在平凡中做人,在坚强中长大。“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草告诉我要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毅力。
叶的哲理
叶,朴实自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叶的无私奉献精神。“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叶的坚持,虽然干了,依旧红艳。同时,也是叶教会我坚强、执着。更重要的是,它也教会我在平凡中生活,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一片叶就是一个整体,叶虽落了,但是它已经把所有的一切给了别人。同时,叶子飘落离开大树,也是向人一样离开母体。一样的叶子终究要离开大树,一样的人也要适应社会。
竹的哲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是竹子告诉我的执着,坚韧不拔。他让我懂得只要执着不变,下一站就是我要的天堂。同时,竹更显得清雅。陶渊明“识迷途其为远,觉今是而昨非,”竹傲然挺拔,他告诉我做人是要堂堂正正,挺直腰杆。竹一节一节地生长,又教会我人生的进步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师法自然,从自然中感悟真谛,从自然中学习人生道理。
关于自然的散文4:悟,苍老了我
文/薛洪文河南油田
我是学物理学的,自然喜欢力学的目光。一栋房,一座桥,一寺塔,都可看成是力学的花,花在结构空间层叠绽放。它们冷色,沉默,闪烁,有穿越时间的思想,有与风雨对话的真知;可又隐身变身,线条堆砌起空间几何体,解剖后,才可知力学苹果掉下的原理。
我有力学的眼球,更感兴趣了古朴隐匿事物的分身探讨。
有一次给学生上课,我放映一张白光底空白屏幕,让学生们寻找白屏里表达的事物。学生很努力,只是费解困惑,许久没有人回答。我随又放映一张提前写好的“心”与“我”两字,让学生再看,问看到了什么?学生一口同声回答:是一个“心”与一个“我”字。
我微笑起来,又把这两个字拿开。再问:空白屏幕里,有什么?学生顿悟:里面装着一个“悟”字,是心与我构成的。我微笑了,你们找到了,找到了打开事物的窗门。
我的笑,如我皱褶皮肤里,滑出的果粒;我在笑,微笑,学生们生出了力学的眼球,他们懂得了隐身事物的变身剖析。
突然,天空巨变了。
此时,窗外黑云滚滚,狂风大起。天黑了,教室的电突然断去了。我仿佛坠入黑色空间,去寻找“心”与“我”,大呼,大呼;又仿佛在胁骨的森林,看到发着白骨光芒的力学图,它们在如血的心周围,塑造着,塑造着,黑森森势力(黑道势力)恐怖下的不死框架。
那夜,苍老我了,沧桑了力学眼球,无数的夜发生着刀尖上的谋杀声音。我苍白的头发记忆,让我痛苦着泥土大地母亲的悲哀,这是我的祖国呀,伟大的盛世祖国呀。
关于自然的散文5:拥抱自然
文/班吴扬
拥抱自然,去沐浴春天的绵柔细雨;去观赏夏天的枝繁叶茂;去品尝秋天的累累硕果;去观赏冬天的皑皑白雪。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绵绵春雨,像青蚕吐丝,像闪闪珠帘,在空中荡漾。
夏,是绿的主宰。在乡下,小路边,高山上,溪水旁,绿草茵茵,绿水清清,世界仿佛一个巨大的绿水晶。
秋天,又大又红的苹果散发出诱人的芳香;黄澄澄的鸭梨给果园撒下一片金黄;还有那红得发亮的柿子,像灯笼挂在树梢。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大地换上了银装。屋顶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一切都那样温馨、祥和。孩子们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让我们张开双臂,去拥抱美丽自然吧!
关于自然的散文6:心到自然成
文/清风
搬家时,朋友送来几盆花卉,枝叶繁茂,绿意浓浓。我将其放置客厅显着位置以供观赏,放眼望去俨然一道亮丽风景。然好景不长,因疏于管理,数日后枝叶渐黄,进而整株枯萎,整理房间时将其丢弃,当时无意间随手留下一株吊兰的细根,将其栽植于纸杯之中。或许是想试探其生命力之故,或许是好奇心使然,之后精心浇灌、关心冷暖、时常松土施肥。不久,从枯死吊兰尖细的根部萌发出几个鲜嫩的绿芽,数月后已枝叶满盆,藤蔓错落,绿意盎然。先生看后,不无感叹地说:“是你的精心照料,让枯根得以逢春。”
前不久,因工作原因调整到新的办公室上班。事前,很多同事关心地告诉我说:“坐你对面的阿姨是个‘难缠户’,以后你要多留个心眼。”或许是我历来粗心所致,一度忘记了同事的善意提醒,到新办公室后,工作、生活依旧。每天按时上班,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将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与她见面时都真心地微笑问候;平时适时地为她递上一杯热茶;工作中及时送去善意的帮助……半年来,我们相处得十分愉悦,彼此从未有过“难缠”和不快,而更多的是温馨、愉悦和平和。现在,同事见面都感慨地说:“一定是你平时做得太好了,让她无话可说。”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做任何事情并无秘诀可言,只要心到,就会自然成。无论是对待世间万物,还是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和事,只要你将其放在心中,时刻用心、真心、诚心地对待他们,纵使是枯根也会发芽、难缠也会愉悦。
关于自然的散文7:夏日丝瓜
文/伍中正
久居乡村,自然对村庄的一些瓜菜有所牵挂,有所念想。丝瓜也不例外。
丝瓜是村庄普通的一种瓜菜,它用藤、叶、丝瓜告诉我它的形状、气味和用途。丝瓜也是我熟悉的一个名词。这个名词,我用心打量,并用心爱着,在夏天,在其他的日子。
在我的家乡,丝瓜是家家户户必栽的藤菜,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懒婆娘不用兴菜园,一株丝瓜吃半年。这句谚语足见丝瓜结瓜多,结瓜期长。仔细算,从春天丝瓜秧苗探出头来,再到夏天打蕊开花结瓜,一直结瓜到秋天,一株丝瓜穿越了三个季节。因此,那些不愿在菜园子伺弄蔬菜的女人,只要栽上一株丝瓜,就能解决夏、秋吃菜的问题。我所在的屋场上,还真有这样的女人,平时,她们不愿在菜园子种下伏菜秋菜,倒是种上一株两株丝瓜,那些拼命结着的丝瓜,让懒女人又有了更懒的由头。
在我的眼中,往往一根木桩,一段草绳,就把丝瓜的脖颈引向了夏天。我发现,丝瓜藤生长的方向就是夏天的方向。我还发现,丝瓜藤的依附性很强。丝瓜藤最喜欢沿藤架、树木跑,它的触须只要粘着啥东西,就迅速地占领。如果没有东西依附,丝瓜藤就满地跑。那些藤上长出的丝瓜遇到蚂蚁或者青虫叮咬,便长不成气候,烂掉了。
一路行走在藤架上、树木上丝瓜藤当阳、透风,结瓜也多。那几年,我家的丝瓜藤爬到屋头一棵高大榆树上,满树的丝瓜藤散开,藤上的丝瓜结了一根又一根。如果不走近榆树,倒认不出榆树了。那些丝瓜吃不完,也没全部摘下来,到晚秋,不知不觉,树上的老丝瓜臃肿沧桑,明显地多了起来。
有时候,丝瓜藤爬上树,长出的丝瓜不好收摘。过去,我常常用一把锋利的划镰绑扎在一根长长的竹篙上。握着竹篙,找准丝瓜的瓜蒂,然后轻轻一划,丝瓜就割掉了。那些割下的丝瓜弄不好摔在地上,摔断身子,露出里面白白的瓜肉。摔伤身子的,还从里面流出丝瓜的汁液来。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丝瓜的眼泪?
我打小时候就喜欢看丝瓜藤开花结瓜。印象中,丝瓜花呈黄色,花朵算比较大的。我经常拿黄瓜的花跟它比。它们的花色非常相近,只是,黄瓜的花朵明显的没有丝瓜的花朵大。在丝瓜藤上,我还发现一个事实,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瓜。有些丝瓜花是空花,不结瓜。空花开过几天,就蔫了落了。暗暗地,我替那些就那么走了一遭的空花惋惜。除了看花之外,我还经常走到丝瓜花下,特意去闻闻丝瓜花的味道。闻过很多次,闻过很多丝瓜花,倒是没有闻出特别的香味来。
我的家园里,经常就能看到丝瓜生长的场景,安静地生长,安静地度着夏天。常常是水嫩翠绿的藤叶,对夏天充满好奇。它修长、曼妙的身子,随一条草绳缠绵而去。我常看见,夏天在丝瓜上走动的身影。
暴雨是夏天的常客。一场暴雨来,整个丝瓜藤上就是一个水世界。水在花上流,水在藤上流,水在瓜上流。夏天的光阴也随之一寸寸流去。我常听见,夏天在丝瓜上说话的形态。
丝瓜藤朝前张望,又不时回首。转眼,从最初出发的藤老了,一些丝瓜就老了。再转眼,一些丝瓜就进入了秋天。
我就是那个牵挂丝瓜的人,在秋天的家园,看那些丝瓜无语走远,走远。
关于自然的散文8:学会珍惜
文/吴欣怡
说起珍惜,大家自然会想到珍惜粮食、珍惜时间……但我想说,最重要的是珍惜眼前的一切。
环顾四周,一切都是那样熟悉、自然,可你想过珍惜吗?
摸摸眼前不再平滑、光亮的桌子,你珍惜过它吗?有时颜料洒满它全身,有时你发狠捶它,没事用小刀刻它,它饱受你的折磨,但还是尽力为你服务。再看看那跛脚的椅子,是你的杰作吧?可它毫无怨言。如果有一天,它们消失了,你会怀念它们吗?会不会后悔曾经没有善待它们?
再来看看家中可爱的小动物,你是把它当朋友看待了吗?还是它已经成为你可有可无的玩偶,饱受你的折磨?如果它们真的离去了,你会想念它们吗?会不会后悔没有善待它们?
还有始终为你着想的家人,如果下雨天只有一件雨衣,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让给你。可你呢,无视他们的言语,顶撞他们,让他们生气。如果他们老去,你会想起他们吗?会不会后悔没有善待他们?
千万别等到失去再懊悔,从现在起,珍惜身边的一切吧!同学们,让我们学会珍惜,懂得珍惜!
关于自然的散文9:怀念那时的自然空调
文/游水方
“天气越来越热啦。”身处三十五六度的热辣辣的气流中,人们纷纷焦灼地感慨。
是的,今年的暑热天来得特别早特别猛。昨天来个橙色天气预警,今天又来个红色天气预警,还预计未来几天持续高温。啊,天空烈日,地上烤炉,热气腾腾,坐着也直冒汗,只好呆在房里叹空调。一天晚上,我的喉咙莫名地痛起来,咽口水更甚,也没发烧,也没流涕,没有感冒的迹象,咦,是不是喉咙长什么疮来着?我慌了,去看医生,医生说,这是空调病。害得我虚惊一场。
在这样苦热的日子里,我不由得想起过去的自然空调来了。
我先想到的是少年时我家旁边的那片竹树林。那时,村里还穷,我们住的都是泥砖茅草房。我家的旁边是一片竹树林,竹子与树杂长着。本来树与竹是分开来的,由于竹子生长快,年年发笋,不断向外扩张,便长到树的领地去了。树大多是人种的,却有一些是鸟种的,有些便长在竹子边。天长日久,竹与树连在一起,它们生长的空间变窄了,大家都争相往高处长,枝攀着枝,叶挨着叶,便织成了一片浓密的绿阴。不管太阳多猛,光线都很难透下。不管天气多热,一踏进这片竹树林,便立即感到清润的凉气迎面扑来,并迅速透入肺腑,仿佛喝了一杯凉水,身心便松弛开来。大暑天,大家一般是天还没亮便下田干活了,上午九点多钟便收工回家了,下午五点多钟才又出工,中午这长段时间我们就在这片竹树林里度过。人们在树阴下或讲大话,天南地北,神奇怪异,无所不说;或三三两两在地上玩“走城”、“走月”、“走橄榄”的游戏;或就着长凳睡午觉,尽管周围有吵闹声,那些睡者还是睡得很甜,不时有均匀的鼾声响起。那片竹树林,在暑热天曾带给我们多少凉快啊。
我再想到的是家乡海边的那大片木麻黄林带。家乡东面的大海边原是一大片光秃秃的沙丘,大风一来,沙尘漫天。解放后,政府号召植树造林,短短的数年时间,人们在海边的沙丘上种上了二十多公里长三公里多宽的木麻黄林带。木麻黄十分适合海边的沙滩上种植,它生长很快,数年时间便长成十几二十米高的大树。此树树干笔直,下段四五米的枝条被修剪掉,上面的枝条相依相偎,叶子丝丝缕缕,织成层层叠叠的绿阴。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林海,绿波随风涌动,翻腾摇荡。走进林海,仿佛被天籁之音包围,只要高声一呼,由近及远有无数的声音在呼叫;只要高声歌唱,整个林海有无数回响,绵延悠长。无论多炎热的夏日,你一踏进林海,就顿感清新凉爽,舒心醉人。小时候,我们常到这片林海去打柴,把木麻黄树的落叶扒回去当柴火,这柴却是那时农家最好的燃料。打完了一担柴,我们还不想就走,因为我们还舍不得林中的那个凉爽。林中总有一股清风在荡漾,在拂着你的身体,透入你的心田,脚下的白沙也很清凉,赤着脚在上面走,凉气又由下往上蹿,真是舒服极了。我们小朋友便在林中玩起游戏来了,抑或爬上高树掏鸟巢,嘻嘻哈哈的笑声在林中回荡。在林中玩耍是爽快的,但又怕玩时间长了,外面更晒了,挑柴回家更辛苦了,因而也不敢久留。离开林海时,我是多么羡慕那些在林中卖弄歌喉的鸟啊。
后来,我有幸走进城市的行列,便被钢筋混凝土包围起来了,看到竹木少了。开始时,办公室和家里都是用电扇,后来办公条件改善了,渐渐用上了空调,便赖上了空调。在空调房里是凉了,但无快可言,空气沉闷得很,房内与房外温度反差很大,往往容易感冒,而这空调却把小空间的热量转到大空间里,还耗费了大量的电能,徒增了许多热量,外面岂不是热的叠加,能不更热?这其实并不算空调。此时,我就想,家乡那些树林是多么好的自然空调啊。树木那浓密的叶子把强烈的太阳光挡住了,也把一部份吸收转化为其生长的能量,还源源不断地呼出清新的凉气,自然而然地把空气调节好,这才是真正的大自然空调。
我十分怀念那时的自然空调。然而,过了若干年后,那自然空调却被破坏了,村里那片竹树林被砍掉建房了,家乡东海岸那大片林带也因天灾人祸被损坏了,我觉得很可惜。
还是种树吧!树才是空调,种上空调,让我们不再受苦热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