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思维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思维的文章1:父亲的自行车
文/江北乔木
闲暇的时候,从思维深处又扯出了父亲的自行车。那是父亲的挚爱,也是我的心爱之物。它伴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憧憬的少年、梦幻的青年。那辆自行车成为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物件;自行车的铃声已然成为我生命中铃声的绝唱;自行车的奔跑成为我生命里灵动的断章。
在我童年的时候,大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祖父还在掖县(今莱州市)税务局工作。一天,家中突然收到一个从祖父工作所在地发来的大包裹。父亲急切地打开一看,有牛皮纸缠护着的自行车架、锃亮的两个车轮、内红外黑轮胎、硬牛皮车座、一包大小螺丝、说明书、合格证、发票。顿见父亲高兴的样子有点夸张,似乎手舞足蹈,还有点束手无策的样子。父亲急忙去叫屋后的大哥来帮忙,邻居大哥在南方当过兵,见过世面,骑、修自行车懂点门道,加之身体粗壮,上自行车胎有力气。邻居大哥一走进家门就先瞄向了车架前的牌号,顿然眼前一亮,原本高门大嗓的他又提高了几分贝:“啊呦,这是大国防的,这个自行车顶骑了。”父亲说:“看车架子这个样估计能行。”两人说着就动手组装起来,平日里心灵手巧的父亲,今天却给邻居大哥打下手。也就过了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站”在家人的面前,一如漂亮的新媳妇在接受全家人的观看。那时候的人说不出现在的漂亮话,都只会说:“挺好看的”“挺结实的”。
那时候的人闲着没事的时候串门的多,不知怎么一会儿工夫许多人知道我家买自行车了,一如看光景、凑热闹似的来看新鲜,因那时买辆自行车就属“三大件”之一,且因贫穷落后,买的很少,也陡增了新鲜感,那时看一辆自行车比现在看一栋新房子热闹、新奇多了,真像说的登门看新媳妇似的,记得那时站着的、坐着的,快围满了屋,来人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这‘大国防’车子就是好。”“后轮的声音真好听。”有人还摸着自行车把却看着车架说:“你看这架子多结实。” 大家摸摸这里,端详端详那里,品头论足地议论着。突然,门外走进来一高一矮两个陌生人,人们的议论声戛然而止。这时,两个陌生人自称是掖县税务局的,说单位里有规定,凡工作人员购买大件商品都要核查。原来是这样,可真是“神速”,这自行车刚刚组装起来,他俩就神奇般地找上门来了。他俩看了发票、手续齐全,就返回了。
从此,这辆自行车就成了父亲当时的“代步工具”,父亲经常骑着自行车上城赶集,偶尔骑着自行车走亲戚,感到比原来方便了许多,也风光了许多。其实方便的何只父亲,有时街坊邻居听说父亲要上城赶集,就说:“大叔,你帮俺割斤肉。”“大哥,你帮俺捎几斤芹菜,伺候客。”父亲总是很脆快地答应下来,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县城的北关、南关、东关、西关,乐此不疲地给这家买了,给那家买,除非肉卖完了,菜没有了的极少几回,父亲总会给邻居们从县城捎回“满意”来,这样一来,有时很晚了才回家。我每每看到西间炕旮旯里没有了自行车,显得空荡荡的,我心里更空荡荡的,我希望看到那可爱的自行车,我更盼望着上城赶集的父亲早点回家。
家里有了自行车,邻居们定会来借,不骑自行车的话,单凭步行量着走那可就累了,步行往返几十里,就是大小伙子也累,何况进城大都要买东西,买了小东西带着虽累点还好说,可买大一点的物品就不好办了。于是,有人就想法借自行车,有人求上门来,父母都觉得不好意思拒绝,几乎逢求必借。结果有人借去自行车并不知道爱护,有时把俺自行车的车把磕了,有时把自行车胎扎了,也不说一声。因当年的自行车属贵重物品,母亲发现自行车碰磕后,总是心疼地说:“他们骑自行车太不在意了,太猛了!有的碰磕了、扎胎了,就那么悄悄地送回来,也不说一声,那次扎胎幸亏我发现,要不再骑就耽误事了。”父亲听了一笑了之,自行车该怎么借还是怎么借,父亲的自行车真给街坊邻居救了急。
后来,父亲就把自行车座落了下来,让母亲骑着自行车到公社、县里开会,母亲也感到方便了许多。再后来,随之我长成少年,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自行车了,眼见着一个个男女伙伴都学会了骑自行车,我也心动手痒了。在一个天气晴朗的礼拜天,我磕磕绊绊地推出了自行车,在后座上横着捆绑上几米长的圆木,就推着到了生产队宽敞的场院里,见学骑自行车的、骑的半生不熟的妇女和小伙伴很多,我只踏到脚蹬上,也不敢绕梁跷腿。看光景的堂叔见状,说:“你这样能学会自行车?来,我给你扶着。”就这样,堂叔两手给我扶着后座上的长圆木,我才慢慢坐上了车座,脚蹬着自行车转来转去,等到学得差不多了,堂叔悄默声的松开了手,我一不小心与小伙伴的自行车相撞,结果人仰车翻,因捆绑的圆木松动,磕了链子盒、脚蹬也磕进去了。堂叔急忙帮我整好了脚蹬和链子盒,并说:“学车子就得不怕跌,这样跌几次就学会了,我刚才为什么松手,不松手你永远也学不会。”堂叔帮我扶着、半扶着圆木学了大半个上午,我就基本学会了在场院里骑自行车,间或虽也碰磕过几次,可我已经碰跌出了信心。不过,当看到因我学骑自行车而碰磕的自行车,心里隐隐生发出一些内疚。我想,父亲若是看到我碰磕的自行车,一定会感到心疼,他当时可能装作没看见,一直显露出高兴的样子。因为他就希望我早日学会骑自行车,看着儿子骑着自行车“飞翔”。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那时街坊邻居们常会看到,一个少年悠然地骑着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生产队场院里、门前大街穿行,自行车走过的地方,都满载着少年的无限憧憬和美好遐想。那个少年就是我。
青春岁月里,家里新买了“大金鹿”自行车,我接了父亲的“班”,经常骑着这辆大国防自行车上学,骑着它奔波于几十里的城郊上班,骑起来感到特别舒畅。冬去春来,几度春秋,大国防自行车伴我走过了沟沟坎坎,随我经受了风霜雨雪,我钦佩大国防自行车的坚强,对它有了深深的感触,以至于它身上的大小部件我都了如指掌,更有了深深的感情,尤其是那个漂亮的“国防”的牌子,始终驻留在我的心中。后来,我当了兵,离开了那辆“大国防”。从部队转回来后,因“大国防”很少有人骑的缘故,早已锈迹斑斑,遍体沧桑,沧桑里始终浸润着我的浓浓感情;斑驳里雕刻着我的青葱岁月故事。
如今,父亲的那辆大国防自行车虽已不知去向,八十六岁高龄的老父亲没有忘,我也没有忘,因为它始终放在我和老父亲的心上。
关于思维的文章2:提升思维层次,人生中才能破局
文/Windy Liu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人生无解的怪圈中。
有时候,我们已经够努力了,却还是看不到生活有所改变的迹象,内心就像陷入了一个迷宫,迷茫而焦虑。
一个人的认知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脑子里可能存在着各种声音、想法、评判,而外界成千上万的讯息也在不断地涌入大脑,所以有时候我们会下决心做出一些选择、行动,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因为内心的无序,精神上的熵增半途而废。
大部分人都容易陷入思维的瓶颈,不确定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效,不知道自己的改变能不能持续,至于短暂利益和长远考量之间的取舍,更是无从抉择。
整个状态就是困惑、纠结和迷惘,从而当下的难题也自然成了一团迷雾,无法看清楚其中的关键。
真正能让人摆脱工作负循环的,不是加班加点的忙,而是懂得做好计划,提升能力,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
人的思维是有层次的,你眼下的难题,往往需要提升一个思维层次来解决。
尽管思维有其复杂性,但是当我们的大脑在思考和决策的时候,还是有其不同的逻辑层次。
在思维的层次中,每一层的思考都会对下面的思维层次产生影响。
就像有的人陷入困境,大部分时候他都只是从外界和行动的层面上去思考,认为大环境不好,个人的努力还不够。
很多人擅长思考的往往是:为什么做或者不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重要还是不重要?这件事原本应该是怎样的?
但这样的思考却并不能真正解决一个人的困境。
关于提升思维的层次,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时间这个维度纳入考量。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容易高估短期的收益,而低估长期的价值。
但是如果加入时间这个维度,那大部分事情就容易变得清晰明了起来。
如果在你做的每件事情中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会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其实,一个人对于时间的认知,往往决定了升维思考的高度。
如果你准备学习成长,不妨确立一个长远的目标,给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践行的动力。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妨从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来思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当把思考架构于时间之上,我们的思维视角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低层次的思维模式,逐层往上探究高层次的思维模式,这样一种升维的过程往往能够挖掘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而同时结合时间维度进行思考,则会让我们更清楚事情未来的演化方向,明晰自己的选择。
当我们处于一个更高的维度,也就拥有了降维解决的能力。
它让我们从眼下的困局中跳脱出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一旦我们看清了事实的真相,那么改变现状也就成了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场长途跋涉的旅程,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片浓雾,不知所向。
这时候,如果我们试着爬上一处高地,对照着手里那张信念地图,往往就能辨别出旅程的方向,然后继续鼓起勇气,耐心地走下去。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周而复始地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用升维思考来降维解决,从而完成人生中的破局。
关于思维的文章3:思维里有双眼睛
文/物语老竹
此念一出,率先想到的尚还不是“思维”,竟然会是“螳螂”!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俗语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异性相吸。大热天的,阳气无疑旺盛。一只雄性的蝉(雌性无此功能)急于吸引异性前来相亲交配,紧贴于树干之上,将腹部的“发音器”拧到了最大音量,不断振动着发出“吱吱”的蝉鸣;那声音震耳欲聋、旁若无人,似乎就连耳有点儿聋的雌蝉都能听到……
殊不知放大了音量叫唤了半天,雌蝉貌似睡着了似的咋也不见踪影;倒是震得另个树干上的那只螳螂随声瞪圆了双眼,磨着一对长而锋利的刀爪跃跃欲试,瞅准机会准备如箭离弦般扑将过去,把那可劲儿叫春的雄蝉给一爪刺住,之后饱餐一顿!
而就在螳螂双目圆瞪地死盯着雄蝉,随时准备实施致命一扑的时候,殊不知在它背后不远的树梢之上,一只黄雀正心花怒放:“哈!老爷子教授的‘该随着蝉音去捉螳’,果真是个妙招!这不?一只双眼死盯着可劲儿叫唤的雄蝉准备随时出手的螳螂,怎么也没想到咱正在身后紧盯着它呢!到头来谁成谁的‘美餐’,还是另外一说啊”……
这故事讲到黄雀就嘎然而止了。黄雀的背后呢?还会不会有蛇啊、鹰啊、雕啊、鸮什么的,此时正把黄雀给死盯着呢?没说。但估计很有可能会有。
这个故事,与“思维”有啥关系呢?为啥说道“思维”率先想到的会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仔细想想,还是有关系的。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这首《断章》,从“俗”了去看去说,偶想恰该就是一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生动写照?
有心的,望眼欲穿,众里寻她千百度也总是不见其踪影;殊不知无心的正站在自己背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面对着的涌入胸襟了的“风景”,与悄悄立在背后“看风景”的同样也涌入胸襟了的“风景”,岂不大有一种“黄雀在后”的味儿?
此情此景交相辉映,蔚然成“趣”,构成了一幅幅十分生动且有点儿好笑的“生活”风景!
你正满怀遐思地欣然“摘”来月儿用作“装饰”自己的窗子;“窗子”是什么?是“眼睛”。是对“心灵的窗户”。
而殊不知,就在你欣然细腻地去“摘”来月儿用作“装饰”自己的窗子的时候,不知不觉之中,“你(却又)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想来这“思维”与“螳螂”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然不论事物间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项(甚至多项)彼此如何在发生着人们常常出乎意料的“联系”,然它们都没法离得开一个至关重要的东东——眼睛。
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思维”源自一对五官上的“眼睛”;而真正得以“深沉”与“升华”的“眼睛”,并非存在于“五官”之上!而是那对潜藏于大脑与内心深处、几乎的人一概都看不见也始终感觉“莫名其妙”的“眼睛”……
由此回头再去品味卞之琳的《断章》则会很容易就发现,“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靠的是一双明摆在“五官”表面、人人都能看到的“眼睛”;而“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说的则是另一双潜藏在大脑与内心深处的“眼睛”!
所谓“眼睛与耳朵是最容易惑人心智的”,偶理解指的只是明摆在“五官”表面的那双眼睛。而所以这对眼睛容易让人受骗上当,正因为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潜藏在大脑与内心深处的那对“眼睛”。
思维里有双眼睛。这双眼睛的功用,常常会比明摆在“五官”表面、人人都能看到的那对“眼睛”更加“深不可测”!
试想,不论是“你在桥上看风景”也好,还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也罢,其基本情势,不都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吗?
对于当事人而言,因为一心都在“朝前”、“朝高”、“朝远”,不光是没注意以至忽略了“身边”、“身后”与“不远处”,还总是显得有些困惑,有点儿无奈。
这“困惑”与“无奈”的大致反映,大都是只能去“‘摘’来月儿用作‘装饰’自己的窗子”,抑或是“无声拽来在其背后看到的风景,将它装饰成自己的‘梦’”……
由此再去回看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不能不令人为那些正劳心费力地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人干着急、捏着把汗。
“真呆板,傻里吧唧的!非要在一棵树上去屌丝吗?咋就不知去轻松自如地‘蓦然回首’一下呢?!”
无疑,在“众里寻他千百度”始终不见踪影且苦寻无果的时候,轻松自如地转过眼神去“蓦然回首”它一下,指不住就能见到“惊喜”:“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果不懂得或脑瓜子犟着偏就不知去“蓦然回首”一下呢?会是个啥风景?只能继续去“众里寻他千百度”,继续去无可奈何地只能“‘摘’来月儿用作‘装饰’自己的窗子”了!
毋庸置疑,懂不懂适时去“蓦然回首”它一下,实质却是知不知道不光是依仗于“五官”表面的那双眼睛还要随时注重去启动一下潜藏在大脑与内心深处的那对“眼睛”。
所谓“思路决定出路”,依偶看来,这“思维”(尤其是思维里的那双“眼睛”)不光能够“决定出路”,而且还能也确实是在“决定生活”、“决定心情”、“决定品质”、“决定成败”、“决定命运”的!
“你没有能力或办法去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但你理应不该放弃了‘改变自己’(特别是‘改善自己的心情’)的能力和办法。”
这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懂得去随时启动原本一直都长在自己身体里的那双“思维眼睛”。
这双“思维眼睛”理应不该去一味“众里寻他千百度”地苦于“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善于调整定势,去适时地“蓦然回首”;虽然依旧还可以“站在桥上”,但“看风景”的眼神却不止仅对着一个方向,而会将那悄然立于身后在看自己“风景”的那只“黄雀”,一并全都收入眼底……
关于思维的文章4:让思维转个弯
文/王世虎
闲来无事,读书看报,无意间看见这样一则充满哲理的笑话:说一个年轻人搭出租车去外地出差,一路上非常不顺,接连遇到好几个红灯,眼看就要到目的地了,却又遇上红灯,而且长达90秒的等候,年轻人不免牢骚满腹地责骂道:“唉,今天真是倒霉透顶了,一路红灯,老是最后一名差一步!”这时,旁边的老司机淡然一笑道:“小伙子,我觉得一点也不倒霉,老天很公平,你要这样想,今天这一路上,绿灯亮起时我们总是第一个走啊!”听完老司机的话,让人堵塞拥挤的心不由猛地明亮宽敞了起来,想必小伙子心里的怨气也会削减不少,而能脱口而出如此睿智的回答,如果不是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和豁达,又岂能顿悟?
这,就是生活的智慧。老司机只是稍微让思维转了个弯,便让黯淡的生活有了另一番明媚的景象。
一个朋友,“元旦”假期来我所在的城市游玩,电话里,他信誓旦旦地告诉我说火车下午六点到,于是,我五点半就赶往火车站接人,可是紧等慢等,都六点半了火车也没到,我焦急得直跺脚,心里烦躁极了,最后,火车竟晚点了整整一个小时。看见朋友风尘仆仆地从出站口走出来,我正准备先骂几句牢骚话替他解气呢,哪知,朋友却兴奋地寒暄道:“呵呵,这次又赚铁道部便宜了,只掏了8个小时的钱却坐了9个小时的火车。”我一愣,半晌,才平静下来。
说实话,我很钦佩这个朋友,羡慕他有如此乐观的心态,只是机智地让思维转了个弯,不仅使自己一路的舟车劳顿消失无遗,也使我这个接车人心中的怨愤减轻不少。
翌日,陪这位朋友去市里最繁华的钟鼓楼广场转悠。由于是节假日,游人很多,各商家卖场也是乘机大肆做宣传,走了不到100米,手中便塞满了五花八门的促销广告单,正寻思着找个垃圾桶把废纸扔了,冷不防发现前面路旁正放着两个敞口的大麻袋,里面装满了杂物,遂把手中的广告单页丢了进去。本以为这是广场环卫部门临时准备的应急垃圾桶,猛然发现旁边一个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人对我点头致谢——原来,这是一个拾荒人的“智慧创举”。
惊叹之余,不免赞赏起他来:同样是捡垃圾,在别的拾荒者四处奔波甚至躬身伸手去掏肮脏垃圾桶的时候,他却巧妙地让思维转了个弯,变被动为主动,收获亦比别人多得多。
说实话,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小事,可是由于事情的主人公让思维转了一个弯,给生活加入了智慧,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也使我们这些局外人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悟。
我们常常感叹压力太大,生活很累;喟叹命运对自己不济,社会对自己不公,殊不知,有时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我们能给生活加入智慧,让思维转个弯,便能柳暗花明,获得另一番蔚蓝的天空。
至今都很喜欢这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它很好地诠释了思维与命运之间的关系。人生大势,成败与否,在乎一心。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思维和理念来决定自己的生活状态,并诠释将来的成功、失败或者命运。
一直以来,我以为美丽的东西当如花之玫瑰,马之赤兔,人之西施,却不曾想到,原来,生活的智慧也能如此美丽动人!
关于思维的文章5:生命的追问
文/文章
什么是生命?这要用哲学的思维来诠释它。生命是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这条轨迹,有着百千种不同的量与质,繁衍生命,是人的动物性。在于寻求生命足迹的过程。生命的足印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也许永远是不确定的。生与死、是生命最大悖论。
生命意义问题是人生思考的的答案,人类在始终回答它,又始终不能给出一个完整的结论。每个人对于意义问题真实答案是来自于生活实践所总结的事实理论思考。我认为,只有不在意世俗的名利与虚荣,才是生命的意义,才是生命的本真与回归。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生命很脆弱,如一根灯草,一折就断,转瞬间灰飞烟灭。正因为人的生命脆弱,高级动物的人,才具有正视人生智慧的勇气。
生命的意义,是人生思考的问题。始终不能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生命源于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和定律。每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真实的答案来自生活实践和理论思想的总结。现实生活中的人,有的苦于生活的艰辛与凄苦是生命的无奈。其实,生者如过客,死者为归人,调适自我,对物欲的追求少一点,对精神的追求多一点,多一份闲云野鹤的生活,少一点尘世的俗累。只有把握住生命的流速,才能把握住生命的正能量。
对于生命,无法想得太多太远。越过界限的思绪满足不了活着的期望,尽管如此,人仍然想无限制地延长生命加法运算,不厌其长。这就是生命的魔力。
生命的终点是死。在终点找不到意义。意义在于足迹的过程。唯有用死亡渗透入生命,方知生的可贵。要见证生命的力量,才有不断的追求求索,为名利爱情,在生命的舞台上不停的旋转,永不停歇。只求结果,而却忘了享受。因私欲的不满足,缺少了生活的浪漫。
生活真是难以琢磨,变幻莫测。给每个人一张心情试卷,也收到了不同的答案。洒脱、真诚、随意、热情的人就活的精彩;刻意的追求、倦怠生命、注重结果、不择手段的人,
活得疲惫。
对于生命的概念,都有不同答案。人的生命是无数次的选择,无止境的追求,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会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时,却无聊。拥有的,不知道珍惜;没有得到的,却总不断地追求。在生命的经历中,举目笑看花开花落,当发现一缕青白,才知道知悄然而去的岁月,留下的是一抹惆怅。飞蛾扑火般的追逐,倾尽全力的投入。几乎都找不出任何理由。爆发不记代价和报酬,一种没有权衡的无偿付出,是深蕴灵魂异常的痴迷。像飘逝的树叶,来时报满期待,去时落满缺憾。
在生命足迹的旅途中,走过的路都将成为背后的风景,不能回头不能停留,不同的心情,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再美的风景,没有心情,就欣赏和感受不到其中的韵味。给生活融入淡淡的诗意,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岁月因为经历而懂得,生命因为懂得而精彩。走过了才明白,往事是用来回忆的,幸福是用来感受的,伤痛是用来成长的。
生命,是宇宙间存在的奇迹,大自然的奇迹。多彩的人生值得追求,幸福的人生值得守候 ,给生活融入淡淡的诗意,就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喧嚣纷繁。人的生命,在哭喊声中孤独地降落,又将在别人的哭喊声中孤独地离去。整个存在过程,是一种考验,一种磨砺。生命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 欣赏生命,需要一种坦荡,一种从容,一种珍惜,一种尊重。
生命是宇宙中最为赞赏的元素,它代表着希望。生命有纯真的感情与感动,有悲伤,有痛苦,有失落,有遗憾。生命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结果。有人看重过程,有人想要结果。生命需要人们善于发现和感悟。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风景。如四季,有春天的美丽,有夏天的热情,有秋天的收获,有冬天的深沉。学会欣赏大地、欣赏人类,更会欣赏生命生命是一个很深奥很富有哲理的问题。
生命现实是残酷的,无法选择和把握生命的现实。缺憾从梦想到现实是无法超越的,生命对唯美的世界,美锲而不舍的追求与探索,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没有梦想,就没有创新。 这是人类唯一追问自身存在的意义。这是人类的伟大
之处,更是人类的悲壮之处。
关于思维的文章6:幽静之处才是你打开思维的正确方式
文/东山峰人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段,每每想起斑驳的岁月里,几十年的风起云涌,在一次又一次的奋斗后,虽也铸造过满意的人生阶段,却不能永恒;几十年的坎坷路途上,在一次又一次的奔波后,虽然赢得了一定声誉,却又会上演着多舛的命运。
或许,是因生活的繁琐,还有现实的诸多的不易,给人越来越多的压力,如果没有驻足品味的闲暇,少了冥想沉思的情致,一个人的情绪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疲惫,这本应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我却无法躲避每一个平淡的日子,也无法回避平淡日子里流水帐一样的忙碌。假设非要焦灼不安的从心底深处渴求宁静和绿荫。可能越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昨天中午,朋友的一个电话相邀,问我,来不来岳麓山峰顶僻静处喝茶?我犹豫了一下,因为上班的工作时间里依有诸多的不便,但我知道,其实,自己最真实的状态,往往隐藏在不自觉、没有戒备的的情况下,更愿意享受极致的孤独,享受平淡的魅力。因为山峰顶上那幽静之处必定是你打开思维的正确方式,更是你心身最好的休闲场所。
蜗居小区一隅,常年混迹在工作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中,生活慢细地折腾,心身早据疲惫之感。但思想常常想跳跃,用王小波的话来说:“人一辈子很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所以,在这个越来越注重内心自由,崇尚有趣灵魂的年代,无趣便丧失了生命的多种可能。
那时候,梦想遥远而没有形状,我常常一个人,孤独的走很长的路,在起风的时候觉得自己像一片落叶。因此,我仰望星空,想知道:从今以后不要再错过了彼此。于是,我决定欣然赶往,去幽静的山顶喝茶。
初夏的太阳硬是把连日绵绵的春雨给逼走了,徒然升高的温度还是着实把我燥热了一番,开车驶进麓山脚下,缴纳十元进山停车费,把车停在半山腰中,下车后立觉‘空山新雨后’满眼‘清泉石上流’,麓山幽景随意歇的意境扑面而来,我差不多有二十几年没有来过此地,沿着熟悉而陌生的山涧小道寻找,行走在树林中,久未爬山缺乏锻炼的我依然感觉脚步是那样的沉重、嘴里喘着粗气,幸有林中的幽静和清冷才没使全身大汗淋漓,穿梭在树林里,我猛烈地呼吸着这天然痒吧,鼻息灌满了森林中的高负离子,顿时头脑倍感清新,精气十足。爬了十多分钟,往南拐过一个坡,地势稍显平坦,眼前猛然出现一湾碧水,它镶嵌在山凹之中,像‘西游记’里梦幻的瑶池,湖被四周绿色的树林包围,水印着绿,又仿佛是一副描临的丹青山水画,湖面丈约三十四亩,再沿着百米长廊绕湖而行,突见一座亭阁坐西朝东的隐谧在树林丛中,心中不免发出一声感叹;此地真乃仙境亦!在我的记忆中,以前多次游玩此地怎么不见这样的风景,可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再沿着长满青苔的石阶而上,朋友早已坐在一张铁藤椅上打招呼,我开玩笑的说;‘此地有人、有山、乃仙,真是神仙会面的地方啊’?他笑而含答,‘不是神仙不相聚’。稍顷,眼睛扫视片刻,一张铁藤桌,三张铁藤椅在亭阁楼上摆开,两杯麓山谷雨前茶摆在铁藤桌上印衬着满山的翠绿,再环顾四围,真是‘高峡出平湖’风景这边独好,此刻爬山的疲惫一扫而光。我笑着对朋友说;‘你真会挑选地方呀’。怀旧或者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阅历相近,水准相当的人之间,不管每个人有如何的活法,只要能够发现自我,并且在身体与心灵中保持自我,并最终超越自我,即使无人喝彩也会有所收获。我总想活出平凡真实的自己。人生在世,笑是一种潇洒,哭也是一种潇洒,只要发自肺腑,定会酣畅淋漓。
曾经我们试图掌控命运,到头来却总被命运捉弄;我们试图探讨人生,到头来却发现人生如梦;我们试图张扬个性,到头来却往往被世俗群体同化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年,我自认为心中装满学问、也积累一定财富、具备了一定的品味,当傲慢和偏见膨胀的时候,就不是自己了。往往拥有了一切,却不能拥有自己。有时,人们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总是把眼睛看向别人的幸福。其实,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所欣羡的,多简单的道理啊!
当六十岁后,再俯察众生之百态千姿,万事万物无一不因青春而伟大,因为青春代表着希望。正是一代代青年,用青春的热血浇筑了着一个个崭新的世界。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平凡中度过,但人生与人生之间又有千差万别。今天只有我们两个在此山顶、楼阁、湖边,谈着轻飘飘的往事,不是有此心情和相投的兴趣,有共同浓烈的语言和行为厚度,人、山、境怎能与岁月如此的合谋呢?
正午的阳光倾泄在湖水上,湖水波光粼粼,这里的午响静悄悄的,我站在亭栏边从树林的缝隙中焦距着河东的景色,大半个长沙市尽收眼底,我顺其满山满眼的碧翠,找到内心的自我,其实,我们每个人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的阅历、经验、价值观、所站的位置不同,甚至前世留下的业力不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差异非常大,寂寞和孤独者总是受到很多的排挤和嘲讽,傲骨心灵者总是容易被人不予理解,因为其他人无法预见那个未来和画面。抿了第一口茶,嘘寒问暖,相谈甚欢,这样轻快的交流给他疲惫的面神带来了几丝亮色。
其实,我和他已有三十多年没有了联系了,八十年代彼此都忙于工作、生活、组建家庭,仅存的印象多少还停留在初中读书和知青年代以及回城前后的那一段记忆中,他和我一样,相同的人生经历,童年、少年遭遇的坎坷,青年又缺乏高颜值的外表,只是共同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而成为朋友,因为,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从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是毫无魅力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这个朋友,当他安坐在椅子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讲述他对一些事件的发现和看法,当他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你会觉得他真的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为此,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三言两语,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心意的知音,在我们的精神的驿站里,那种心灵交流,是清风拂过灵魂后留下的芬芳,虽然没有物质的铺垫,但精神的感动更为重要。所以,过去那种志同道合兴趣,相同的观念,那种胸怀大志的理想,那种要为社会摇旗呐喊的壮志都在相近的灵魂中结成了‘神圣同盟’。但是,后来所发生的一切,也随着岁月流逝在世俗的云霄中被消磨殆尽。但作为‘知己’的关系,却一直延续至今。以前虽然多多少少听过他的一些传说,但最近的见面了解还是使我颇感吃惊!
此刻,玻璃杯里面的绿叶依然飘荡着翠绿,第二道水后茶味番然浓重,山顶上的寂静和微风如同眼前静静的湖水漪涟着他的内心世界。只见他挪动了一下身子,点燃着一只香烟重新走到铁藤椅旁坐下,暖黄色的阳光洒满亭楼偌大的坪前,他抬起头习惯性的把嘴唇紧紧抿在一起,如苦瓜般褶皱的脸泛着冷峻的神情,深邃冷冽的细小眸子无形中让周遭的气息戴上了一股让人生寒的压迫感。气氛感觉和这种超强冷气压的男人坐在一起,颇感压抑!
由此想来,时过境迁,彼此都发生了许多变化,相比之下,我虽无建树但也算生活平稳落居而安,而他的人生却是大起大落,岁月的沧桑早已叠写在他的脸上,跌宕起伏的内心此刻沸腾着他的思绪;压抑在他心里的话非常沉重,态度立即冷下来。原来温情的瞬间成为肃惫的语气。人生最‘三大不幸’的事;婚姻感情的挫折、事业起落的成败、身体的重大变故,都由他的内心倾泄而吐呐出了人生‘惊涛骇浪’般的叹息!想必,很多事情不是需要获得所有人的一致同意后你才可以做,不是你发出的声音需要所有人点赞,你才可以说。然而,从他亲身经历的那些磨难,真不知道我是否能以承受?因为他的第一次婚姻是我做的介绍,这里面的故事的确还蛮有趣味,如果用‘媒婆’二字肯定不是我的选项,他的第一位妻子A是我原来单位的同事,我虽然促成了‘她’和‘他’的婚姻,但A自始至终都认为是一种‘知识的力量’改变了’她’,从而使她义无反顾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他与A的故事中故然有我设置的技巧,婚姻无形的推手,但更多是他本人所具备的智慧和实力密不可分的,从中‘他’征服女人心的魅力足以窥见一斑。只是后来发生的变化和他与另外一位女士B的故事我倒是知之甚少。只是偶尔在同学们的传说和舔吵中隐隐约约耳闻过,不过,听说反应还是蛮大。
须臾,他满含深情的问我一句话;‘你理解什么叫一见钟情’啵,‘你看过《茶花女》冒’?连珠炮试的两句问话,使我约许停顿,稍后我说‘看过’,旋即我领会了他的意思,不知道他是要狡辩还是要带着轻微的魅惑向情感的思绪扑来。其实;“一见钟情”是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发生了很深的感情。这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称为“人际吸引力”中的一种模式,即“仪表吸引”,以个体的容貌、体态、外观的行为、举止产生对他人的吸引。这“一见钟情”的心理学基础就是被对方的外在表现所吸引,而予以专注的情感(“钟”就是专注的意思)。性心理学家指出:男性有个特点,对异性存在着普遍的好感,男性几乎对所见到的每个靓女都要好好地欣赏,欣赏对方的外表、仪态、口才等。“一见钟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表明了个人选择配偶的心理倾向,是每个人在走向恋爱的过程中都渴望遇到的。
坐在我对面喝茶的朋友,是说话条理清晰,有一定思想深度,也有一定文学根底,生活中具备有一定层次感,想干大事业,情感上敢恨敢爱,更爱美人,有种要与上流社会拼一拼的勇气,甚至有一种不惜成本超前享受的奢侈感,他年轻时喜欢把衬衣扎在皮带裤头里的‘衬衣男’,当年骑着二八型凤凰单车风驰电般的气力追逐情感的模样还犹眼在心。后来,听说他做生意后发财后的购置的昂贵汽车让男人平添了一股狂妄和倨傲,一举一动中,散发着冷峻而显贵的气息,强烈的让人看过一眼都难以忘记。有了这个资本后,不用讲,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就会依照他的性格‘如法炮制’了。正如同学们中所舔吵的那样;B就进入了他的视线’《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就按部就班的‘一见钟情’了,不可否认,爱漂亮女人是男人共同的天性,据他介绍;B具备高挑的身材和娇好的容貌,又是学舞蹈出生,想必一定有着女人不可抗拒的魅力。毫无疑问,在表层之下,兀自涌动的兴许是爱情。此刻,他飞蛾扑火般扑进了‘玛格丽特’身边,他扮演了书中的男主人翁‘阿尔芒’的角色。当他替代‘阿尔芒’后,一部现代版的《茶花女》就活灵活现的在他身上演绎一曲没有结局的独幕剧。当你对一个人中意时可能你觉得像自己的另一半也可能是你的另一半多年以前留给你的寻找信息只要找到他(她)你才能够成为完整的人。不言而喻,因为太义无反顾,太不计回报。他与前妻A的婚姻就肯定走到了尽头,离婚也就顺理成章的发生了。感情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东西!有些感情你越想去珍惜、得到,它消失得越快,它离你越远。有些感情你越想忘了它,它却如蛆附骨般的侵咬着你,时间越久,它咬得越深。刚开始时,你会觉得痛苦不堪,可是时间久了,你就会忘了什么叫痛苦,因为你已活在痛苦里。
在他描述中,我感觉那种情感还深深地侵透着他,难以忘怀。我理解;爱无对错,情已伤人,爱过,才会山高水长忆。否则,怎么会把自己伤得这么深呢?‘B’是烙在他一生中不可泯灭的印记。我完全能够感受“一见钟情”含义,也能体会“一见钟情”中的兹味。小仲马细腻的笔下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位圣洁的女性——玛格丽特。也许很多人也并不相信,一位如此风流的女性,竟然会拥有那么纯洁圣贞的爱情。也许,玛格丽特根本就不属于那个年代,她是独特的。但被迫走上一条肮脏的道路,心却始终追随着圣洁。在那个金钱,肉欲横飞的年代,她不得不这样做来维持自己的生计。可是,她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爱的权利!但那个年代禁锢了她,使她再也无法逃脱那一个牢笼——金钱,权力,虚伪的牢笼。玛格丽特就好像一直被束缚了的金丝雀,即使打开了鸟笼,他最终还是会淹没在社会的舆论,别人不平等的眼光和唾弃声中。玛格丽特从一位质朴的乡下姑娘为了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了滚滚红尘,沦为一位风流婀娜的妓女,染上了随意挥霍金钱的恶习。她疯狂的寻欢作乐麻痹自己,忘却自己的行径,但内心却始厌恶极了这种空虚,伪装的生活。玛格丽特好似在一条荆棘丛生的沼泽里挣扎,保持有纯洁心灵的女子,她渴望真正的爱情,纯洁的爱情,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终于,她遇到了阿尔芒,那个善良,风度翩翩的小伙子。玛格丽特第一次看到别人会为她的病痛掉眼泪,她也第一次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切。他们相爱了,爱得那么真,那么美,没有一丝一毫的尘埃。玛格丽特动心了,因为她自己始终都有一颗纯真的心,只不过被尘世所封杀了而已。她跟随着阿尔芒逃离了那个烟雾迷茫的城市。为此,我想,我的这位朋友是否读懂了这个世俗社会,读懂了他知己,读懂了他的‘玛格丽特’,他所扮演的角色‘阿尔芒’是否还依存在他心里那样的纠葛?最终结局还是‘他’和‘她’自己都没有逃离长沙这坐烟雾迷茫的城市。
我们今天议论这件事,不涉及孰是孰非,探讨的只是情感认识,因为严格地来讲,“一见钟情”还不算是真正的爱情。事实上,从很多的事件中可以清楚见到,从“一见钟情”发展到恋爱结婚,直至白头偕老的微乎其微。有的人就是因为过分相信感觉,不对对方进行全面的了解,结婚后矛盾重重,吵架,相骂,最终不欢而散。因此,从整个社会的婚姻家庭来看,“一见钟情”并非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归属。当今,有几个家庭的婚姻不是‘破碎的婚姻’?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需要彼此的信任、理解与宽容,它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当我们看过小仲马的《茶花女》后,应该对爱情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情感有一种宽容。谁会让你飘进我的思绪?只和懂你的人谈我们之间懂的那些话,不懂你的人,你可以去影响,但不必强求。世间人这么多,只要有1%的人懂你,足够了,汇聚到一起,力量就很强大了,选择同频的人在一起,人生会变得非常的简单。
山顶上游客稀少,楼阁中依然还坐着两个人的思想,烟雾轻轻的拂过,我能柔柔地感受他思绪的并发。他醇厚嘶哑的声音飘在山顶,飘在层林尽绿的空中,依然带着深透的抑郁感。我没有经历他那么多坎坷,但我始终保持一颗初心,去探索和接纳。因为,也许他站的位置我没有去过,他看见的事物我没有看见,他阅读的书,我没有阅读过。打开思维,打开心智,打开心灵,去接纳所有的不同,像朋友间关注心去探索,这就是我今天来的目的。我一直认为,在我的生命中,只需做我自己,喜欢你的人自然喜欢你,不喜欢的人就让他静静的站在那里,我不会怨恨,不会沮丧,不会恐惧,接纳一切的发生,从此,人生云淡风轻,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尽享喜悦,不言弃,因为活着;不言苦,因为幸福,生命匆匆,真的,谁能读懂谁的心灵?
这个世界谁也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用真心待人,也寻找更高层次的精神和物资生活,有能力和精神层次感的人一定会纳入我的视线,那些深邃的眸子带着异样的诱惑,似乎会使我深深的陷进去。这么多年来,之所以我能关注他还是因为彼此的知根知底,更因为是要好的知己,所以我和他相聚总是一件高兴的事。然而,总有一些朋友聚完会之后,会觉得很累,甚至觉得这个聚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亲近,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美好,更没有当年的那种纯粹。因为能聊的话题已经不多,哪怕是以前玩得最好的朋友,现在也已经变得有些生分。酒桌上除了唠唠家常、喝喝酒以外,还有多少认真、走心的交谈呢?沉默不语,一大群人就这样敷衍冷淡着!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也改变了我们那颗心。混得好的,高谈阔论,一大群人追捧围绕着;混得不好的,牵强的笑笑,有些不自在。如今的同学聚会,聚的只能是一群的人,而不是一众的心了;聚的只能是外放的笑声,而不是内在的心声了;聚的只能是重逢的酒菜飘香,散场后的感触凄凉!
每人皆有不同的性格。我这个朋友的确鲜有些个性,一下午两杯绿茶就缠绵着风景融入了对方的思想,今天在此地,在山顶上品茶,多是品出的人生苦楚,三十多年前,他不满现状辞职做起书生意来,说来我还真佩服他,至少我当时没有他这个胆量而是安如现状。星空的人,寥若晨星!中国太多的人,都在梦中。各有各的梦。粘连在时代上的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与一种思想之间画了等号。在漫长的平凡之路上,目光所及的并非全部都是坦途,也许走着走着就到了暗角和崖边,也许突然就出现了某种无力感。当然,每个人挣脱的方式也会略有不同,你大概会交给时间,他大概会越挣脱越束缚,也有的他将傲慢又无聊的自己交给了性格。为自己开通一条蹊径,换一种打开方式和自己的内心聊聊天。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强调天时地利。所以当时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我想,那是他用智慧在动态年代的角逐中耐心捕捉到商机里而给他的最高奖赏。如是他有了车,也有了知心的‘玛格丽特’B,然而,在业务上非常能干的他,在处理职场关系上和知心的‘玛格丽特’关系上显然要弱了很多。当然,这就是他的局——命运的局。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他在处理职场关系上的短板影响了他的职场命运,并进而影响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使他曾经的努力和辉煌付之东流。而且还让命运的铡刀一刀铡断自己的前途和梦想。说实话,两手都很硬的人很少见。不经过极大考验、痛苦磨练,没有那么一点点运气,是不会修行到如此甚深微妙的境界滴。经历这样一番波折之后,更可怕的是他的身体突然也跟随垮塌下来,糖尿病、高血压等,几种富贵病一齐压来,铺天盖地。
一个真正男人的深度是“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之后的涅槃重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历练。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奔波在生意、情感、病痛的沧桑之后,穿越感、落差感与撕裂感才会不言而喻。经历这样一番波折之后,今后的他能不能达到这样的修为境界,得要看他的造化,看他能否把职场的真相看破、把个人的心魔驱除。当然,他还有阅历、还有做生意的经验,还有继续成长的空间;但另一方面,他已是60多岁的人了,机会也并不是很多了。一个聪明之人,走到了人生的岔道口上,究竟该何去何从?只有天知道。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是股市上常见的一句话,用在人生的命运上不一定恰当,生意没落了、B也化作一楼轻烟,身体也坍塌了,但他人还在、思想还在、不屈的灵魂还在,如是,C又走进了他的生活。我一直认为;当今这个社会是一个讲究‘实力’的社会,所谓‘实力’其实就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体现在经济基础、个人能力、人品及人脉关系等方面,C之所以走进他的心灵里,而且是在他穷困潦倒时走进他的生活,而且还愿意与他结婚,为他生子,不离不弃,我想除了他的手段高明之外更有他个人的魅力,因为C是挂着年轻、漂亮而进入他的生活圈中,这不能不说个人能力和文化层次的穿透力是多么的伟大。早在交谈之中他对她赞美之词尤于言表。我见过她,一双大眼睛、漂亮、年轻、贤惠,用他自己话来说;是一个非常实在的‘村姑’,她比他年轻十七几岁,扎着腰围裙忙里忙外,一个时辰一桌菜就能呈现在你眼前还能让你赞不绝口,并且还对我这个知己百般体贴、关爱。此番此景这不能不说我这个朋友的男人魅力依然光彩,不然,落魄如此,她岂肯屈就?
下午五点的阳光已经没有那样强烈,太阳西垂在麓山顶上,周围的一切仿佛都美在岁月的斑驳里,自有它的茂密向我们证明自己的内心强大,向朋友证明着自己的胸怀。
此时,满杯的绿茶变得浅白,该是收拾心情下山回家的时候了。我在想,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人生是漂泊在大海里的一只航船,家就是最安全的港湾。家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家给了我们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梦不论在何方,一生的爱唯有家,家才是我们幸福的港湾。家是成长的摇篮,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家是最能让自己放纵的地方,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我还在想,什么是婚姻?婚姻就象泡茶,第一道茶象恋爱,浓烈馥郁香;第二道茶象新婚,清新可人;第三道茶则象刚过密月或密年的婚姻,平淡如水,需要我们用平常心去品味,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真趣。走在下山回家的路,迎面碰见许多结伴上山的人群,其中有一对对的情人,还有许多在校读书的学生,其中还不乏一些老年人,他们中间还有带着手电筒、帐篷、水和许多吃的东西。看样子将有在此过夜的休闲之人。现在的青年人真正会欣赏生活、享受时光,曾或几时那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向往?而现在我却不能。我忽然感觉人生要懂得忘却。人生最大的痛苦缘自追求完美,要知道,真正的光明并非没有黑暗的时刻,只是永远不为黑暗淹没罢了。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忍着疼痛奔跑,带着泪光微笑,这才是真正的生命。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穿行在嘈杂喧嚣的环境中忙碌。我们渴望在疲惫的奔波中获得轻松的释放,在夜深人静的安宁中,为自己莫名的孤独找到平静的理由,我们甚至期待自己平平淡淡的生活能出现向往已久的辉煌,幻想着以自己平庸的能力创造出非凡的成绩。我们不停地在为我们的心灵祈祷着,因为只有心灵的不懈和满足,才能使我们感受到人活着幸福的意义。
现在,我依然在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感觉舒服就行,但偶然的片刻喜欢优游在静谧、寂寞的地方。我多次选择与朋友与知己找个曲径通幽处喝茶,喝清泉绿茶,虽然我还没有在’当于瓦屋纸窗’之下喝茶的境界,也极少用素雅的陶瓷茶具,但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一天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在喝茶中闲食大师们裹挟着细碎的文字,浅论过去而影响现在的时事,让思维穿越时空,抚慰你我,在人生的星辰大海上,引领我前行。
2015.5.于家
关于思维的文章7:最好的工作状态:能力标配,思维高配,人品顶配
文/洞见ciyu
哪些特质是最应该具备的?
有人总结三个关键词:能力、思维、人品。
每一个能成事立业的人,既重能力,能人所不能;更重思维,有非凡远见;而最后的结局,还要看人品。
能力标配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他在什么位置上工作。
与其抱怨工作不如意,领导不重用,不如先好好打磨本领。
当一个人拥有别人没有的能力,做到别人难完成的事情,即使身处任何环境,也能凭本事安身立命。
一个工作室招聘剪辑师,负责人对一个女孩颇为欣赏,觉得她作品质量不错。可工作室对剪辑师要求很高,单单“不错”还难以满足需求。
于是,他就问女孩:“有没有想过换一个岗位,比如说特效什么的。”
女孩摇了摇头说:“我不会啊。”
他继续问道:“那你还会什么?”
女孩愣了一会儿,反复强调:“我剪辑水平不错的,您看了我的作品应该知道。”
负责人考虑过后,认为她虽然优秀,但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便推荐她去了另外的工作室。
女孩不甘心,当天晚上给他发了很长一条信息,委屈地询问原因。
负责人跟她解释,她远远不是行业中不可替代的水平,还有很多人比她做得更好。
最后,他送给女孩几句忠告:“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要卓越,一定要无可替代。”
一个人拥有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它做到极致。
思维高配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有位企业家回答:“思维方式。”
一个人若只顾着谋一时一局,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功,最后都会被打回原形。
一个人要往远处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
开阔眼界是一种成长,而成长的根本在于升级自己的思维认知。
古语有言:“德随量进,量由识长。”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认知。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对问题的认知才是问题。
思维认知是一个人格局的宽度,也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高度。
真正限制一个人发展的,不是金钱上的多寡,而是认知上的高低。
人品顶配
只有先做人,才能做大事。
一个人若是品行有问题,即使他潜力再大,也无人敢赏识;他能力再强,也无人敢结交。
孔子曾对学生说,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意思是,一个人想把事情做好,得先提高自己的修养。
时运盛衰难测,唯有德行可立一世,一个人拥有好人品,人生之路会越变越宽,有人为你搭桥,有人为你铺路。
管理学有个“资源配置”的概念:
在社会生产中,只有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获取最佳效益。
人在工作中,也要学会给自己设计最佳配置。
当你努力培养能力、提升思维、经营人品,工作自然会越来越顺遂。
关于思维的文章8:花式鳗鱼
文/青丝
人的思维有时会与一些特定名词,产生程式化反应。如听到鳗鱼,我马上就会想到鳗鱼饭。被切成段的鳗鱼,剔除骨刺后摊平,烤得金黄,铺在热腾腾的白米饭上,旁侧搭配几片小番茄或黄瓜,再浇上黑红透亮的卤汁,那种色彩搭配,带有强烈的黏性,让人扫一眼,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除了叫一客来吃,满足内心深处最为原始的觅食愿望,别无其它选择。
若是听到白鳝,我想到的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过去城市里的居民,遇到家中幼儿挑食消瘦,为济其所缺,常买来白鳝蒸给小孩子吃,以均衡营养。被密集剜以刀花的白鳝,肉呈一段段的,却连而不断,蜷在盘子里,像是一条鳞柔细腻的水蛇。往面上铺撒姜丝,再淋少许料酒辟腥,上灶蒸熟,皮脆肉韧,鲜嫩香美,汁水丰盈,即使再挑嘴的小孩,也会胃口大开,乖乖地把一碗饭吃完。
但鳗鱼和白鳝实际上就是同一样东西,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而已。之所以会给人感受性相去甚远的体验,除了名字造成的情境预设,也因为这种水产分别演绎的市民生活,给人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美妙记忆。
家兄是钓鱼高手,过去凭着他的手艺,鳗鱼真是没少吃。只是宰杀鳗鱼很麻烦,也很血腥。与别的无鳞鱼一样,鳗鱼身上也布满了黏液,滑不溜秋的,尤其不断扭动挣扎的时候,很难抓稳。须先将鳗鱼在地上砸晕,再把白色的鱼肚朝上,然后用剪刀从尾部一路剪到嘴巴处,取出所有内脏扔掉。整个过程都是血糊糊的,令我常目不忍视。可是,等到鳗鱼被斩成寸段,加上姜葱一同下锅爆炒,香味出来后再添一瓢水,加上酱油红烧,我很快就忘了之前的血腥场面,会适时地把表情调换成垂涎欲滴的贪馋模式。红烧鳗鱼的肉质柔韧弹牙、嫩滑可口,连汤汁也浓稠呈啫喱状,拿来拌饭,那一刻,你就是生活的主人!
日式料理的鳗鱼,不论烧烤还是做寿司,鳗鱼骨都是事先剔掉了的。不仅吃起来方便,副产品的鱼骨和鱼头,还能加工提炼出鱼油,做成保健食品。蒲烧鳗鱼是经典之作。把鳗鱼除刺从中摊开,用酱油和糖腌渍入味,放到烧热的铁板上煎烤,待令人怡悦的“滋滋”声响起,即翻到另一面。其间还须不断涂刷酱汁,及至鱼皮微微卷起,色泽变得金黄,就烤好了。配上一杯清酒小酌,最能衬出鳗鱼的鲜美。还可以进一步深加工,把米饭用醋拌过,铺上嫩脆的黄瓜条和蒲烧鳗鱼,用紫菜卷起,就是鳗鱼寿司了。蘸上芥末和甜酱油吃,不但有味,也更刺激食欲。
而乡间餐桌上的鳗鱼,又是另一种姿态。人们偶有收获,即配上咸菜一起炒,或直接把姜块拍扁,佐以葱段、辣椒焖烧。满满一大盘盛上来,所有人都会为这道自然赐予的美味而感到欣喜,虽然简单,却也丰裕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