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小巷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小巷散文1:我梦中的那条小巷
文/詹文秀
那条小巷,这个城市的街上有么?或许别的什么地方有吗?连续几晚我都做相同的梦,而总会在凌晨3点左右从梦中惊醒。再也睡不着。头脑中总是想着那条小巷,要是我的时间能停留在那条小巷中,永远不要醒来,该多好…
可有那样一条小巷吗?白天时,我从上街走到下街,寻找每一个角落,可依然没有找到。如果真的没有,为什么我每天都会梦见自己在那条小巷中行走?难道是在暗示我……吗?
那条小巷,总是在我的梦中出现,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我只有睡着了,在梦中和它真正成了莫逆,我才有机会看见它,接触到它优娴贞静的风度。那条小巷,不是山里的小路,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也不是03河清晨时街上吃早餐来来往往的人群,拥挤得喘不过气。也不像团风的街道,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风沙。那条小巷,隔绝了这里的纷繁,却又不是03河的风味,它又深又长,我总是梦见我独自一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走老半天才走完。它又那么曲折,站在小巷中,我望着前面,好象已经堵塞了,可是当我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
一个人站在那里,周围的一切都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我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我自己的足音。我只是模糊地记得: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那条小巷的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都是一片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还有几枝骄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好像在向我招手。
我独自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突然一只狗出现在我面前,我顿时止步,害怕地看着它,但它没有对我狺狺地狂吠,却摇摆着尾巴。我的心才平静下来。也许是我已经觉得自己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所以每晚都会做那一个梦,那一条小巷。只是一种寄托把我带入那条小巷中,使我消除身心的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每一次睡觉前,我总会感到莫名的情绪烦躁,心境郁闷,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脑中也总是想象着几天以来梦中的那条小巷,想着想着,突然睡着了。发现自己的又站在那条小巷中,我静静地往前走,一瞬间,我变得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
那条小巷总是在凌晨二点左右在我的梦中陡然消失了。在那一时刻,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若隐若现的灯光,我默想:我有喜欢的人吗?我不禁一笑,当然有。我不希望跟他逛什么黄商,不希望去什么风云。我只渴望他能出现在我的梦中,那条小巷中,然后和他到深巷中静静地散散步。在那里,我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周围没有学校中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有的只是我们俩,周围寂静的一切…
我感觉到梦中的那条小巷,是我走在人海汹汹之中的一到避风塘,给我带来安全感。是尘世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人间所谓的天堂,任我随意徘徊倘佯。走在那条小巷中,真的让我感到无比的悠闲。每一次梦见自己站在那条小巷中,总有一种和平的静穆之感,而不是阴森与肃杀。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了我的一切,笼罩了我的一切,使我忘记了一切的一切。恬静优美,别有天地。是人间还是天堂?
我亲爱的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团风菜市场去。爱轻嘴薄舍,争是论非的,请到03河服装店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KTV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请帮我一起寻找我梦中那条小巷…一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转眼间又快到了晚上。透过窗户,我看着外面耀眼的灯光,心里沉默了许久…想:今晚我还会梦见那条小巷吗…?想不通?最近几天,那条小巷又出现在我的梦中。可是,它到底在哪里勒?或者说,又有谁知道、有这样的一条小巷呢?
而这座城市有吗?
小巷散文2:小巷人家
文/韦诚
小巷的故事,时常在我脑际朦朦胧胧闪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街巷,虽然陈旧、潮湿、破损,但却有着纯纯的爱心,浓浓的暖意,给人一种无法忘却的记忆。
听说少年时居住多年的老房子要拆迁了,周末的一个早晨,我穿过曲扭拐弯的街巷,在一片废墟里,终于看到了我最熟悉的那口下水井盖——还是那样陈旧,潮湿的盖沿泛着光泽,晶莹闪亮。从下水井口往右一拐,三五步走过一垛用土坯砌就的低矮小屋,有一堵白色的院墙,黑漆的院门顶着用原木制作的三角雨搭,那就是我家的老宅。那口下水井盖,之所以印象那么深,是因为高考那年,我常煞有介事地拿着一本书,坐在下水口不远的路边,似是读书,目光却时不时会顺着青石路沿,左顾右盼,时不时地会望着井盖发呆,想象着邮差将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来。父母对我考上大学并没有什么奢望,高中毕业前,就为我办好了劳动就业证。只是,毕竟我起三更摸半夜地苦读过,我有信心,也希望我的努力有所收获。记得母亲曾闪动着她朴实、温润的眼神,慈爱地问我:“你能考上大学吗?”我充满自信,音调都高了起来:“肯定能考上!就不知能考到哪?”母亲的眼睛顿时明亮起来,至今想起来,都不禁让我两眼噙泪。她的眼神中泛着满足、欣慰,那就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目光。母亲去世多年,那眼神就是天上一颗最明亮的星星,每到清明节,我只要仰望天空,就仿佛看到母亲那双动人、美丽的大眼睛!后来,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并不是送到住处,而是送到淮河岸畔,我待业劳动的新船塘仓库。当时,我并不知道历届生的录取通知书是发到就业单位的。
小巷的路本来就三五米宽,弯弯曲曲的,拆迁后已看不到路面。在一片瓦砾的尽头,有一栋水泥平顶的房屋,还完整无缺地立在那里,显得孤零零的,只是屋边的无花果树,还是那样撑着脸盘大小的茂密叶片,依然让我感到一种甜蜜和亲切。记得童年的我,每年都会惦记那棵树上的无花果是否成熟。夏天,知了叫的时候,就知道无花果熟透了,于是,一群小伙伴就会挤进他家的小院子。一是可贪吃一下甜甜的无花果,此外,他家院子的南墙,向东有个窄窄的小巷,巷外就是机场的大片空地,可以到树林里去逮蛐蛐、捉蚂蚱……对我的造访,屋子的主人很惊讶,很快便热情地给我搬来凳子,端来茶水。他们之所以还没有搬走,是因为还没找到好的去处,不过,很快就要搬了,街道已催多次了,再不搬,水电就停了。
我家西墙边的邻居,男主人自称“冷冰寒”,意思是特别没感情,实际上是个待人和善,一米八个子的北方汉子。本地孩子都喊父亲“爸爸”,他们家却喊“爹爹”,这使我迷糊了好长时间。我清楚记得,女主人用劈柴烧锅烙的饼特别香!他们家有姊妹兄弟七人,大姐美林,老二是男孩叫小毛,老三是女孩,因生来不会说话就叫哑巴,老四不知起什么名字,因担心个头长不高就叫孩高,从小五开始,就直呼排序了,一直排到小七。他家和我家的斜对面有个墙拐,正好可以用砖头垒一个锅腔子,孩高娘隔三差五地用劈柴将锅膛烧得火星四溅。待锅烧热后,把大黄盆揉好的面团放在左手掌,右手抓一把芝麻往面团上一揉,揉几下,放在锅中央,一边烧火一边用手推转翻腾,三五分钟,一块麦香四溢的烙大饼就出锅了。记得每天放学回家,走到巷口,那股香香的味道让人垂涎欲滴,不免多望几眼,孩高娘就会拽上一小块塞到我的手上……那个年代的邻里,虽有宽裕和拮据的差距,但相互之间的关系远比当今“相邻不相识的”要近要亲。记得常常看见母亲一边唠叨着“远亲不如近邻”,一边麻利地用大碗从我家的米铁桶里装满大米,送给已经断粮的孩高娘应急。就这样,巷内的六个家庭轮流借米,一直熬到他们家月底开工资有钱买粮。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温暖的细节,更易让人感到真情实意。那暖暖的邻里之情,是让人暖在心底的!
小巷散文3:失约的雪
文/王昌盛
撞在江南小巷,细雪乱飞舞,纯白覆盖竹林里你我曾走过的路。音乐变得深静,天色拉了帷幕,只是心花刚零落。目视深灰的天,忽然间有种雪落心间的错觉。我忍住眼角即落的泪,不让它再次划破我的脸颊。
颜色染上了浓云,冬末的冷静我无法再忍,关上门把音乐开大,找不到快乐的旋律,不知雪是否还识趣,希望一直下,永远也别再停下。
被路灯闪亮的它,摇曳一季的繁花。终于天空起了风,雪愈加猛烈,极具黑闪的发丝铺满了沧桑。我忍着温度用手指划下那首诗。证明我曾经有多么的痴情。
看着那水面给冻结,感觉时间在凝结。我心中的瞬变难言了情,仿佛一闭眼就要离别。我多次反复地问,命运要我怎样才能平息片刻。只想别一直在我的世界下雪,因为我早已放弃了那种渴求。
心已经凉了,就等待着出现裂痕,千山万水也难躲记忆。奢求有阳光的地方让我一直沈睡下去。
流水惹怒了寒冰,我等了许久,多想就这样转身不再回首。心事一重重,都藏在花蕾里,让它成为冬季待放的秘密。只惜梦会褪色,繁花也会凋零,如她所言,电视剧再长,也总有剧终的那天。
我心随着世间沧桑越流越淡,长长的距离,遥远的时光,皆抹不断我生根的等待。
当幸福没有记载就走到终点,我孤单地看着久违的白雪缓缓落入我的眼眸。当受伤的心灵看透红尘的面目,当我被承诺伤的清澈见底,我开始渴求被谎言埋葬的旅程。当流言让我更加明白,我已经不去怨天怨地,只怪淡茶喝不醉,雪一碰就碎。
日月轮转永不断,思念已成习惯,我反想,日复又一年的以后,谁还记得那年我爱你的约定。
小巷散文4:小巷
文/闫妍
窗外是一条小巷,确切地说它就是一条东西走向、长余千米宽不逾5米的小路。小巷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只是听人们说,自从有了西郊八大厂,便有了这条小巷。它的存在,为贪走近路的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捷。
“小巷从无客到门,草堂炉火尚微湿。”用这两句古诗形容它,也许不十分贴切却很相近。在这里,从未见过达官贵人,也未驶过豪华坐骑。来来往往匆匆而过的,多是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或是起早摸黑为生计而奔波的小商贩,偶有老者拄着拐杖踯躅而行。
小巷的北边偏西,是一溜长长的围墙。墙里有一所学校,毗邻一座幼儿园。温暖而明亮的阳光、煦煦的和风,传递出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或孩子们稚嫩的欢歌笑语。沿小巷东行不远,有一扇朝南的小门。门内是一座不大宽敞却很整洁的小院,栽种着葡萄。青蔓滴翠的棚架下,常坐着一位少妇,有时编织毛衣,有时手持书卷,在那里凝神细读。沉沉夕阳里,霏霏细雨中,小院会流淌出悦耳的钢琴声,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轻柔舒缓。想不到,在这小街陋巷竟居住着如此高雅之人。
小巷的南面是一个居住小区。看得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并不富足。然而却让你觉得他们活得充实,过得从容。年节假日、婚丧嫁娶,件件事情都办得到位,样样礼数无从遗漏。在平凡岁月里,解读着知足常乐、乐在其中的寓意,诠释着淡泊而真实的人生。
立冬了。下雪了。按咱们老百姓的惯例,该贮存大白菜了。于是就有大爷大妈,摸黑起个大早,冒着凛冽的寒风,站在大路口等候。见有进城卖菜的菜农,就连车带人统统截进小区大院。几声吆喝:白菜大葱!大葱白菜!左邻右舍纷纷出来争相购买,都夸大爷大妈古道热肠,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几位老人为邻舍做了点事,心里甜滋滋的。
小巷西头依南墙根长有一棵大槐树,硕大的树冠为小巷投下一片绿阴。最美好的日子莫过于仲春时节,枝枝杈杈却萌发出鸡爪搬的小嫩芽。不经意一看,这小嫩芽变成了小枝叶,影影绰绰掩映着一嘟噜一串串的小花蕾。一场小雨飘过,小花蕾撩开轻柔的绿纱,在枝头风姿绰约倾情绽放。微风吹起,清香弥漫。
那一年,不知为什么,也不知是谁,把大槐树连根砍断拉走了,望着窗外灰蒙蒙光秃秃的一片,我怅然若失。
又过了几年,我忽然发现在围墙里大槐树的根部又滋生出一棵小槐树。小槐树秉承了树妈妈的姿容,秀丽挺拔。依然是青翠的枝叶,依然是素雅的白花,依然是幽幽的清香。仿佛一位婀娜的少女,撑开一柄盈盈的绿伞,将身儿探出墙外。我感激大自然的恩赐,更赞叹生命力的顽强。
再走过小巷,请放缓你急促的脚步,细细去品读它的质朴,去体味它的温馨。
小巷散文5:小巷深深
文/郑景川
我越发觉得,一个人的心境多由所经所历潜移默化而成,心路通达何处,心境就呈放何样的风景。
这条吸引我的小巷,不只因了简朴之美,更多缘于似曾相识和自己个性里的怀旧。
大概少有谁会留意这条不惹眼的小巷吧,且别说喜欢,痴醉了。住巷子的人,盼着平改,拿可观的补偿,入高楼;外人,甚至不会平视这红砖白瓦的居所和进出巷子的人们。
邂逅小巷,就为红墙上边橙黄的光晕色彩着魔。小巷幽深的静谧,如一册墨香深含的简装书,内蕴丰实深邃,不可顷刻通读,了然,只如瓢虫般,在小巷瑰丽的黄昏封页上轻巧驻足,爬行。
我是个偏喜思维逆向的人,却也不轻信无缘的爱恨情愁。我的初恋,就是在这样的小巷里发芽,然后生长葳蕤的叶片。还依稀记得,第一次蜷曲指节轻轻敲响她家院门时,思绪的纷乱,内心的慌乱。她轻启门扉的那一刻,欣喜,局促,清晰如昨。那扇轻开的院门,从此打开了我的初恋和幸福宝匣。那是一条铺满阳光的小巷,一条飘着午饭菜肴香的小巷,一条颠簸着浅笑低语摇摆着甜蜜单车的小巷……
后来,我才懂得,原来爱能够在时空里扩延,爱一个人,会爱及她的家人,她的习惯,她的故事,她的温柔,她的倔强,还有从她牙牙学语就送她迎她的小巷。这爱的根须在我们的时间空间里,深扎了22年。我知道,我的思想不死,便不会萎枯。
眼前,这条克隆了故乡景致风格的小巷,冥冥中,定是造化的馈赠,对我而言,恍若天街下凡。让心沉下,落定,如小巷石凳边的一粒石子,承受着微茫的星光,让往昔时光在思想的内里发酵。小巷深深,比故乡小巷纤细,在她的故事里,消得憔悴,呈放着美丽辉光,就像她在我记忆深处呈绽的青春一样隽永。死而不亡者,寿。凋零是花朵的宿命,我明白,花容只是写在春天的一个符号,而我们平常平凡的红尘恋情已深潜厚土,会在每个春天把大地点绿。
橘黄的街灯,一盏又一盏,轻抚内心。脚步一次次被小巷的细节钉住,小巷的甜梦,在藤萝的叶蔓上颤悠。晚风轻柔,不忍惊扰这灵性的铜色塑雕。一只黑白花猫兀自行走,没一丝声响,似不曾来过。温和的大妈微笑而过,是去巷口等下班晚归的女儿呢?还是为晚饭去买花椒盐油?爱上了小巷的结构,小巷的红砖白瓦,小巷人家,和窗口飘出的锅碗瓢盆交响曲。爱上了小巷上方的墨蓝天空,月亮边的繁星,还有情思飘移的白云。
小巷深深,墙垣内的绿叶悄然深成墨色,风的波纹律动,如聆听,如倾诉。一个人走着,恍若有她并肩,那如水的光阴,擦肩,缓缓而过。我想,就这样走着,走着,在一个阳光飞瀑的早晨,为一句轻唤停下来,门扉轻启,倾出她春花灿烂的笑脸。
小巷散文6:小巷旧滋味
文/刘腊梅
学校的记忆总是美好的。
这儿以前是一所师范学校,我在这里呆过三年。校方像圈地一样把我们保护得很周详,尽管有专门解决师生餐饮的食堂,但我们常常不买账,与老师斗着并不高明的智慧,悄悄溜出学校去吃。学校外面有条小巷,巷子里有好些卖相和滋味都诱人的小吃,小贩们迎合着我们年轻的重口味,把一条巷子染得有滋有味。
小巷的尽头有一个卖凉面的女人,面相很薄,嵌着细瘦的眉眼,低垂着,生计与算计都写在里头,很内敛的样子。她不似其他卖家的欢腾热络样儿,系着一张宽宽大大的白围裙,看得出努力地洗也洗不白的灰旧,好身段藏在里头隐约地灵动着,长头发在脑后扎成马尾,顺顺溜溜地挂着,如果添点喜庆样子,也有两分“凉面西施”的味道。我们最爱去她家,往靠街的小桌上一坐,看她熟练地捣腾面前的调料瓶,炸黄豆,炒芝麻,葱花绿,辣子红,蒜泥白,姜汁黄……一样样五颜六色的调料被洒进金灿灿的凉面里,再佐以几丝深紫色的海带或是淡黄的豆芽,首先饱了我们的视觉,和美术老师色彩浓重的水彩画一个样子。
我想,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至极美,也是一种艺术吧,能够以一份热切的心怀去做一件事情,也算是一位生活的艺术家吧。我恰是为着她那两分安静中的热切而去的。
片刻功夫,凉面就调好了,根据个人口味加糖加醋,酸甜麻辣,所有生活的味道都在里头。时间充裕的时候,我们会慢慢坐着吃完最后一粒炸黄豆,抹抹嘴,意犹未尽地离开。有时也打包带回寝室。我们从来不问女人的名姓,只叫她孃孃,她也从不向我们出言凉面以外的话题,我们的交易单纯而直接,一直维持了三年。冬天的时候,女人会搭上一口煮麻辣烫的锅,烫点粉皮之类的热络小吃。男人在后堂帮衬,妇唱夫随了十多年。
那天,我带着儿子路过旧地,看到女人,样子沧桑了些,身段还是隐约灵动的,面相薄而皱,像用旧的纸,眉眼还是低着,一副顺随的样子。儿子吵着要吃凉面,刚坐下,女人却开了口:“你孩子都这么大了,时间好快啊。”我怔了一下:“是啊,我们以前喜欢到你这儿吃凉面,你做的好吃,生意也好。”我应付着客套与人情,一边与儿子说起了小时候在这儿吃凉面的事。女人一会儿问辣不辣,甜不甜,一会儿添盐,一会儿加糖,很是热络。我突然有种千万里行程后归家的疲惫和亲切。
我还是不知道女人的名和姓。
小巷散文7:小巷的记忆
文/王昆
熟悉我的人都说我是个怀旧的人,生活中确实也是如此,思绪常常穿越时空,飞到从前,停留在故乡老屋前的小巷之中。
家乡的老宅子是由三间堂屋、两间厢房和院墙构成。那时生产队在安排宅基地的时候虽然不上讲究,但还是有点小规矩的,一条脊(一排房屋)有五六家的,有七八家的,既可以连屋搭山建房,也可以隔开。每条脊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在农村那叫出场,或者叫自留地,作为建猪舍、菜园和堆草垛之用。
我家的那条脊的后面偏偏有个池塘,猪舍、菜园、草垛全都建在房后,和前面那条脊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巷子。因为在生产队那是唯一,所以小巷特别的抢眼。
小巷朴素,朴素到谈不上什么风格,只是因建房而自然形成,没有古香古色的地砖和石板,没有白墙黛瓦的衬托,没有城市巷道的优雅,更没有江南水巷的清新明丽和徽派建筑的雄浑,它偏居乡村一隅,土墙草屋,土里土气,一个“土”字便是对小巷最好的概括。
小巷3米多宽,被两排树衬托着,从一头向另一头望去会有不同的感觉,向东,目光所及处,视线似乎被一堵墙挡住,走到近前才明白那是坝堤,是围绕在故乡的雪枫堤,立于堤上,视野突然开阔起来,千里长淮便展现于眼前。向西,有小河、有稻田、有飞鸟、有白云,远处近处的景物一一为你呈现。
春夏时节,小草会不知不觉第立在墙上随风摇曳,挂在墙上的葫芦和丝瓜,为小巷披上绿色的盛装,花儿成了小巷的点缀,有黄的,有白的,还有从院子里探出来的粉的,红的,夏季赋予小巷最美的姿态。我喜欢在雨中的小巷中慢行,雨滴会透过枝叶慢慢地打落在我的身上,若光着脚走在被雨水沁润过的小巷会有清凉的感觉,把脚放在水窝里,丝丝凉意便会涌进你的体内,顿感通体的爽快。
白天,小巷是安静的,到了晚上小巷变得热闹起来,有的聊天,有的串门,有的讲故事,而我们小孩子则从小巷的这一头窜到小巷的那一头,从这一家窜到哪一家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来,玩个没够,每次都是在大人的呵斥中进入梦乡的,夏天的夜晚基本上是在小巷中度过的。
秋天,小巷随着树叶的飘落而变得明亮起来,因为没有枝叶的遮挡,阳光会洒满小巷,步入小巷就不会感到秋风的凉意。秋天对农家人来说是个收获的季节,而对小巷也不例外,农家人收获的是鱼儿肥,猪儿壮、谷物堆满仓,小巷收获的则是农家人丰收后的喜悦和生活的安逸。
冬天的小巷显得有点凄凉,除了挂在枝头的一两只鸟巢,唯独给小巷带来生机的就是雪了。我会被小巷的雪吸引着,一场大雪会把小巷填的满满的,把小巷映的亮亮的, 有时前一场雪还没完全化净,后一场雪就接踵而至,在小巷深处留下几次雪痕。小巷虽然狭窄,可小巷的雪却胸怀大度,不偏袒任何一个人,会把你的脚印,甚至是你的人生轨迹收藏在它的记忆里。
小巷有时也会变成雨巷,也会有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小女孩从雨巷走过,那个女孩叫小珍。
小珍和我是一个生产队的,她父亲当兵转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她母亲带着她和她的一个姐姐两个哥哥生活在乡下。和小珍一样,我的父亲也是一位工作人员,在那个相对贫穷的年代里,家里有个吃皇粮的是令人羡慕的,别的不说,买财米油盐的零花钱要比人家略为容易一点。
小珍的父亲很疼爱她,每次从省城回来都会给小珍带好吃的好玩的和我一起分享,不过我最感兴趣的是小珍的爸爸给她买的那些小人书,小珍看过了会主动给我看,像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的故事都是从小人书上知道的。不过我也没亏待过小珍,父亲从单位带回来的白面粉,那时叫洋面,母亲做成又白又香的馒头,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小珍,在那个山芋稀饭保平安的年代里,能够偶尔吃上洋面馒头也是令人羡慕的。
小珍性格内向,在学校常被调皮鬼欺负,每每我都会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几个孩子一起欺负小珍,向小珍借小人书看,遭到小珍的拒绝后,就来硬的,见此情景,我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和他们理论,却遭到了他们的围攻,虽然小人书保护了下来,却在我的手上留下了一个永久的伤痕,至今依稀可见。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那一年是小珍最痛苦的一年,她的母亲患癌症不幸离开了人世,孤独的小珍显得无助,因为她的两个哥哥已经成了家,姐姐也出了嫁。听说小珍要跟她的父亲去省城,我也有点失落感,就跑去问小珍:“你愿意去省城吗”小珍说:“我不想去,省城不好玩,没熟人。”小珍还是留了下来,可好景不长,因为性格有点倔强的小珍和她的两个嫂嫂合不来,最终还是跟她父亲到了省城,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遇见过。小珍离开了我,离开了我们一起玩耍过的那个小巷,离开了我们共同就读的新化小学。
小巷留下我许多童年的记忆,有快乐的,有痛楚的,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小珍,因为乡亲们总把我和小珍之间童真的友谊当成了青梅竹马。
小巷散文8:小巷的记忆
文/张宏宇
在记忆里,小巷充满着平凡的快乐,给我的童年留下滚烫的记忆。家乡的小巷很窄,两边是高高低低、错错落落的楼房和平房,挤出中间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延伸着我的记忆,家乡的小巷很长,铺一路的碎石或石板,那里有过我童年时代的嬉笑,有过我少年时代的初恋,有过我离别它时的留恋。
小巷里总是寂静地,给人一股轻悠、舒适的感觉,在巷中,你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夏日里偶尔还有昨日的雨水顺着屋檐而下的嘀嗒声。在细雨飘洒的小巷里漫步,我会不由自主找回尘封的记忆,心绪又沉浸到悠远的往昔,促人陷入深沉的思考。小巷从岁月的深处走来,岁月凝固在了巷里的每一块青砖乌瓦上,看看那些长满苔藓的老墙,溢出我童年欢歌笑语,时光从小巷飞速地流过,像风一样,无法阻止它行走的脚步。一页页的画面在身旁一闪而过,让我每每品读后,在记忆中描述着那份美丽。
记忆中的小巷是一篇最古雅恬静的散文,它总能使小镇人想到远古时候的纤纤少女,悠远的小巷总是躲在僻静的闺房里,不轻意露面,含蓄却有着悠闲贞静的气质。小巷也时常带着热闹融洽的风味,每逢月夜满天,小巷是人们纳凉的天地,摆满了许多小凳、藤椅,年老的、年少的,坐着躺着享受这如水的月色和凉风的恩惠,家长里短,旧闻逸事,小巷里孕育着很多动听的话题。一巷子里的人围成一个大圈,海阔天空的闲侃,侃得不着边际,侃得让人尽兴。当然最热闹的还是当街茶馆酒肆,坐在里面的乡人品着不太上档次的大众茶,慢慢坐喝着低中档的酒,悠然自得,别有情趣。
现在的家乡,已今非昔比,小巷之处也已被矗立起的高楼所替代,已难寻旧时的痕迹,然而我对它的那份依恋是无法消除的,不仅是因为巷中有我难忘的过去,更因为它的宁静,温馨和人情味。小巷现如今贴上了时代的商标,铭刻着一种气魄,一种追求,一种创新,但她那浓浓的深情还活在我的梦里。
小巷散文9:小巷的外衣
文/朱文杰
三四月,一个多雨的时节,湿润而闲适的环境里,最容易滋生的东西恐怕就是青苔了。
落的雨多了,青苔便会无声无息地在水里、雾气里滋长。早或迟,淡或浓,一夜之间它们就可以爬满角角落落。青苔似一个江南女子,温婉而又羞涩地长在潮湿的角落里。也许你走过去了,并不会注意到它,因为它似乎并不起眼,那么的渺小。
想到青苔,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小巷,青苔是应该长在烟雨小巷里的。其实并不能够确切地去描述这样的画面,只是觉得江南的小巷就应该和青苔扯上那么一丁点的关系,就如同不经意地去绘一幅画,而画中必须有些搭配,可以丰富我们的眼眸。
平日里,我最喜欢到小巷去走走。春日的午后,阳光很好,但小巷里却是很少有阳光顾及的,走在里面有一股沁骨的凉意。这样的小巷最适宜长青苔了,班驳的墙壁,灰白的瓦楞,光滑的石头……绿绿的,色泽很深,有着丝绸一般光滑的质感,手一触及,一股凉意便依约而来。你总可以感觉到有水气在青苔上行走,浸润了心肺,于是心便也成了一片青苔,安静,雅致。
在江南,倘若你静静走过一条小巷,那小巷或许是悠长而又寂寥的,青石板铺成的小径让你恍惚间跌落到了时光的边缘。这时候,你也许可以看到一些青灰、残旧的墙上爬满了一些绿绿的却湿润的东西,这就是青苔,长得很细小,非常的密集,毛茸茸的样子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却很顽强。一个角落、一些水气就足够它们生长了,它们静静地长着,毫不张扬。
青苔,给小巷披上了一件绝美的外衣。
有的时候,喜欢坐在安静的小巷石板边上,细细地品读这些青苔的模样,我想象着这些幼小的生命,是怎样在江南的烟雨水巷,在寂静的角落里成长。也许在如此安静的背后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忧伤和快乐吧?曾经在某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看到墙上长满了的青苔,是如此的淡定却又是多么的沧桑啊!想来就觉得有些伤感,在青苔滋长的时光里,似乎经历了太多的轮回和忧伤,虽然它是如此的不动声色。
细细想来,人如果做一片青苔也好。附在瓦楞上、墙壁上、青石板上,细细密密、无声无息地绵延。烟雨和阳光从身体上触摸,等待着时光在轮回里穿梭而过,安静地生活着,并不喧闹。也许生命里永远也体会不到什么叫奢华,一如青苔生长的小巷,但又有何憾呢?
小巷散文10:小巷深深
文/董宁
长长的发辫飘举在空中,缓缓垂落,然后嵌在一座小城,于是就有记忆中的小巷了。
外婆家住在那座小城,我童年的时光在那里度过。从小生活在那条深深的巷子里,对小巷的记忆便是对小城的记忆了。在童年的印象里,小巷像妈妈甩来甩去的辫子一样美。
那是江南的一座小城,城不大,但清隽明媚,如一弯月湿淋淋地从水里捞出来,清亮亮地挂在眼前。若小城是一幅静美的图画,小巷便是画面中灿然的花朵。若小城是一篇恬适的散文,小巷便是散文里最为恰当的措词了。
小巷探头欲出,可总是不肯走出来,像一个妩媚的女子,羞羞答答在自家门口张望一下,又马上躲进深闺。小巷深幽,雅静,在小城住久了,和小巷混熟了,才能触摸到小巷悠闲的风度。
从繁华的大街走进小巷,像从现实走进了历史,思想也从激流泻入缓滩,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过往的回味,古香古幽的感觉,一下子就会涌上来。
小巷幽深,欲穿越它,须有一定的耐心。慢慢踱入小巷,走得两腿发酸,眼看前面已经到头了,一转弯,仍是巷陌深深。小巷弯弯曲曲,绕来绕去,让人感到它的幽婉,更感到丰富的内涵。看惯了长街的直白,就到这里来体验一下小巷深处的美妙吧。
长长的小巷宁静安详。向里面走去,往往你的踱步是小巷惟一的流动,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听到自己的足音。你环顾小巷的静谧,连一粒尘埃也不放过。小巷打量着你的新鲜,连一个眼神都看得真切,于是一种微妙的呼应和心与心的交流便漫洒开来。
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上面的一串串藤萝像古朴的屏风,斑驳的苔痕更增添了小巷的凝重与深沉。青砖黛瓦的缝隙间,蒿草轻轻抖动。坚实的青石板,给小巷铺上了一层厚重。门窗上的格子花,在岁月的长廊里给人一种经久的回味。微风轻吟,几枝怒放的花朵从墙头摇曳红艳,又是那样的生动和灵秀。
深入小巷,会体味到一种独特的闲达。如果你过度劳累,就来小巷走一趟。如果心情烦躁不安,小巷又会让你神清气爽,心境怡然。小巷不是什么名胜,却有着特有的美妙和魅力。
小巷,那个江南小城的小巷,滤去了都市的浮华和喧嚣,花朵一般绽放在我的情感世界里,时不时生出一份深深的怀恋和眷念,于是对小巷的回忆便水一样漫上来。在外婆的呵护中,在小巷的视野里,我的童年编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小巷便在这画面里开着花,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