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文章

请欣赏青年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青年的文章1:岁月恩泽

文/汪永成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年龄从青年变成中年再步入老年,岁月无痕。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职业从老师变成名师再步入师傅,岁月无痕。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事业从懵懂变为成熟再步入专家,岁月无痕。

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理想从丰满变骨感再步入现实,岁月无痕。

迎来春光,送走寒冬,苍老了容颜,我们无怨无悔,因为得到了岁月的恩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1985年8月,我从凯里师专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天柱民族中学任教。当时,天柱民中人才济济,省外专家高手如云,教学质量享誉贵州,一直引领黔东南教育。我作为一个专科生,能以优异成绩进入省属重点中学教书,能与强者为伴,儒师为伍,既感到给家族带来荣耀,又感到给自我带来平台,工作勤奋,倍加珍惜,一天到晚头脑中只有两个字“工作”。尽管如此,那个年代民中只要本科大学生,专科生必将淘汰,上午还在上课,下午就捆背包走人,变成常态,弄得我们人心惶惶,不知不觉中下放十几人。年轻的肤浅和教育的缺陷成了我事业的短板,零度背景更让我价值苍白。有一次把我的名字提交校长办公会,让我下乡锻炼,理由只有一个:人老实事肯干,学生欢迎,就是太年轻,需要锻炼。无助的我幸好得到时任教育局副局长杨天友同志的担保。从此,我拼命工作,超乎常人,听所有语文老师的课,做只要能找到的高考卷子,搞教育科研,写教学论文,一发不可收,参加教研活动,从来不评说任何老师的课,如果被逼得非说不可,只说“教学高手,佩服佩服。”几年下来,几次高考都摘取黔东南州教学质量一等奖。偶尔牛刀小试,上语文公开课,崭露头角,老教师们刮目相看,高度赞扬,说我是天柱民中教坛新秀,极力推荐我当几年教研组长,

我是上个世纪60年代人,经历过文革,盼来过改革,迎来过盛世,这一代人对事业特别执着,对机会特别珍惜,我感恩同事,他们包容我不断历练,我感恩单位这个平台,它成全了我学会积累,让我学会了坚韧。

2002年,38岁的我当学校副校长,分管后勤管理工作,一干就是9年,配合校长做了几件载入学校史册的大事:(一)学校进行科学规划,校园结构合理布局;(二)成功申办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三)绿化美化亮化校园,把民中建设成花园式育人场所;(四)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五)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加大学校硬件软件建设,改善学校办公条件。任学校班子成员十四年,我从未离开教育教学岗位,均在教学第一线,教学成绩三次荣获州教学质量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教学成绩班级团队奖;三次荣获县级教学质量一等奖;一次县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奖,2014年被评为县级“拔尖人才”,2016年当选天柱县十二届党代会代表和州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2016年11月,组织上任命我当民中党委书记,这份沉甸甸的工作并没有给我带来惊喜。因为我还没有当第一把手的心理准备,新常态下的问责制度让我忐忑不安,长期的行政党务工作使我身心疲惫,同一个班子成员升的升,退的退,调的调,我早有无心恋战的念想。带着心理包袱工作一段时间,有一群充满正能量鲜活的事业达人让我重整旗鼓,点燃激情。比我大一岁的彭海波校长激情工作,用情感与智慧把民中引入竞争机制,让民中从常规管理走向品质发展,给民中定下目标管理时间表;从湖南引进的教师用“时间加汗水”的理念打破了民中静若止水的工作状态,激发了本土教师的从教热情;全校党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重树教育振兴的自信,引领教师爱岗敬业,向美向善;全校师生适应了改革之后的新制度,新规矩,严教风,强学风,形成风清气正育人环境,管理模式深入人心。为此,一股工作热情喷薄而出,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的职责与担当,主动举起党委大旗,制定《天柱民族中学党建工作新构想》,在政治引领、文化助推上下功夫,在制度保障、行为示范上立规矩,在党政契合上要特色。工作需要激情,一个富有高效业绩的团队,就是一伙热情沸腾的人在牵手奔跑。单位离开谁都能运转,但我离不开单位,我要努力证明,我在单位有作为,我在单位很重要,因为我的热血在奔腾!

初生的路,跟着父母走;学生的路,跟着老师走;老师的路,跟着学校走。没有单位这个平台,谁来成就我!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引路靠贵人,走路靠自己,成长靠学习,成就靠团队,能成就我的人不是心灵鸡汤,是充满正能量的单位,善待我的单位,感恩身边鼓励我的领导与同事。

当有一天我回看往事,只要不蹉跎岁月,有责任担当,给平台增彩,无愧于良心,足矣!

青年的文章2:青年赋

文/陈方芳

戊午之年,时维五四。同学少年,指点江山。磅礴泱漭,惊涛裂岸。振臂一呼,树热血青年之理想;星火燎原,燃民主科学之精神。

风雨征程,绚丽雄浑。先贤已逝,精神犹存。栉风沐雨,存高远之志;孜孜不倦,求真理之光。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自由意志,破思想之囹圄;明理察辨,除蒙昧之傲隐。以志成学,依学广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莘莘学子,皆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荣青春之民族。

余正值青年,幸投身海洋事业,喜不自胜。望前辈,观同行,深觉五四精神不朽,励己前行。拙笔寥言,但述实情,君且观之感之。

经略海洋,敬业乐群。功崇惟志,业广为勤。百年希冀,今朝梦圆。“蛟龙”潜渊,劈波斩浪卷青史;征战两极,迎风踏雪响强音。彰海权以为志,建强国以兴邦。强而不霸,重仁贵和。“雪龙”施援,远路长传。笛声长鸣,响传九州划苍穹;碎冰窾坎,远谋智勇渡难关。

睡狮怒吼,潜龙腾云。时光荏苒,国富民强。青年身处治世,得无为国奉献乎?犹记梁公曰:“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深感吾侪身之重任。朝阳正升,激情昂扬。勤勉以践行,忠诚以担当。愿五四精神永续,青年志震尘寰!

青年的文章3:灯光下

文/飞翔

没有看见煤油灯的青年,你想知道那个艰难的岁月吗?

42年前我读高中,是住在学校读书。当时学校照明就是煤油灯,每晚的自习,3、4个学生合用一盏煤油灯,由学校供应煤油。在灯光下,我们如饥似渴地看书,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第二天早晨,我们的鼻腔里是黑色的,口里吐出的痰液也是黑色的,但我们习惯了,没有娇惯的学生。

那时读书,开学向学校交学杂费11元,包括书本费、住宿费、灯油费等。现在回忆起来真是很温馨的,是国家照顾我们农家子女读书啊!

毕业回家务农,家里用上了电灯。由于电费很高,母亲不允许我夜晚常开灯看书。

直到21世纪,我们地方电力事业才令人满意。电费不超过每度六角,电压稳定,不常出现停电现象。家里使用的工具除了电灯外,还有热水器,电热壶,电视,影碟机,电脑,电风扇,电吹风机,电热毯等。

每天凌晨我起得很早,日光灯陪伴着我,让我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好不惬意!

现在的高中办在城市,每学期交费1000元以上。据说每月的房租费一个学生就是1000元,当然不是困难家庭的学生。苦难学生住在学校宿舍,每学期收费200元左右。资料费另外交几百元。教育成本高,让好多不会赚钱的父母压力很大,让家境差的学生心里时常郁闷。

灯光下,我喜欢上网码字。码字就是写写自己的想法,写写自己的生活。不想为金钱奔波不止,我想寻找生活的乐趣。追求自由、平等、文明、和谐、民主、诚信。友善、富强、公正、爱国、敬业、法治的价值观。盼望我的祖国真正富强起来,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贡献,实现天下大同,实现共产主义。

灯光下,我常回忆自己经历的事。走大集体道路,家家很穷,但人人向上,爱集体,爱国家。如今搞责任制,家家富有起来了,但人人爱计较,爱排场,爱攀比。对于国家,集体一概不问,心里总盼望健康长寿,盼望儿女成龙成风,盼望自己有吃有玩有乐。社会环境决定着我们的人生观内容,好像天气冷了,我们就要添加衣服一样。

灯光下,我好像看到了我的民族生机勃勃,高举发展科学技术的大旗,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要很多年就能让国民经济走向世界前列,让人民生活质量跟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可爱的灯光,我亲密的伙伴!

青年的文章4:青年中国梦

文/吉木布哈

论青年中国说:青年,乃华夏儿女之继承者,其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之梦。我们青年不能置身事外,应积极响应建设“中国梦”之中。

我们青年一代人之梦,都希望中华之教育,经济,科技发展而领先;都希望国土完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都应为中华之崛起而奋然起来;都应把“青年梦”与“中国梦”相结合起来;都盼望是“中国梦”的创业者和享受着。只因如此,我高举右手说

青年在,则国在;青年志,则国志;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梦,则中国梦。

青年中国梦之一,振兴教育。周恩来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青年者,应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提升思想文化知识面,来振兴中华教育。邓小平亦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因如此,青年们的心,熊熊燃烧,面向全方位之学习,认识教育之重要性。然而,青年者,以“科教兴国”战略理念为主体意识,以坚持教育为本,托付起振兴中华教育之梦。

青年中国梦之二,经济建设。经济乃决定上层建筑,国之主脉也。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经济发展之根本也。何为经济之发展,其论国民之全体的经济追求力度,国民之身心素养。只因这样,青年者,乃经济建设之栋梁主,所以,应把“青年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用党章引导自己的行动,用团组织为我们引领道路,用我们的热血染红整片中华大地。这样,中国经济就能稳步而发展。

青年中国梦之三,研发科技。论起科研,青年者脑海里隐现出邓稼先“两弹一星”核试验图景,他使中国从自卫队武装国防带入核武器保卫国防之奠基人;他那永垂不朽的科研精神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他告诉我们,努力学习科研技术,为民族,为中华,为世界做贡献;他的精神启发我们,加强钻研科技,哪怕献出一点点热血,中国之科技活源不会停息。因为,科技乃国力之组成其重要,所以,青年者,应置身于科技研发事业之中,来不断发展中华之科技事业。

青年中国梦之多,当前,国土并不完整,国家并不富强,社会并不和谐,青年者,仍还需努力奋斗。在此,宣中国青年者,今天台湾问题尚未明了,周边岛屿骚扰现象依然存在。知此,青年者,更应发挥精神力量,奋然而前行,努力发展教育,发展经济,发展科技,青年们用坚韧不拔的精神来保卫和建设昔日前人用鲜血换回的江山,来建设这片曾经流血成河的大地,来建设“中国梦”之伟大事业。青年者,此乃义务乎!

青年者,绝不能置身事外,既然我们坚守扛起重任--中国梦。那么,我与其应该同在

青年在,则国在;青年志,则国志;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梦,则托起中国梦。青年们

来吧!请伸出双手,用我们的热血染红中华大地,共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事业吧!

来吧!我们是创业者,亦是享受着!

来吧!用我们永不磨灭的精神来共创“中国梦”之伟大复兴事业吧!

青年们,这便是如今之青年中国梦也。

青年的文章5:青年与老人

文/青石

有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

一天,父子俩同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了一朵鲜花,说道:“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能和青年人相比呢?”

父亲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顺便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

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

父亲哈哈大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

青年的文章6:想起青年读书时

文/贾载明

我庆幸自己在青年时代读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书的情节是多么吸引人!从这时起。我也养成了背诵诗词和对词汇感兴趣的习惯。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一首诗。那种意境和画面很美,刺激我当时就记下来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忘记。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杨洪基唱的那首雄浑、壮阔、悠远、苍凉而震撼观众的主题歌,也在看小说的时候就记下来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些横跨历史时空美丽的句子,能引发读者的无限思绪。当然,还有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那首诗,也令人终身不忘。当曹操手拿筷子,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就是你和我呀。”曹操这话一出口,刘备惊吓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上。刘备心里害怕怕曹操知道自己是英雄,要与人家争天下,正在行使“韬晦”之计,过着种菜的生活。小说用诗概括了这个情节:“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吓人。巧借惊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曹操问刘备筷子为何掉了?恰好在曹操“说破”英雄那一刹那间,天空突然炸响惊雷。刘备说自己手中的筷子是被惊雷吓掉的。

当然,年轻时读小说主要是沉浸在故事情节里。只要是情节比较紧张和有悬念的长篇小说,就必然会进入如痴如醉的状态。初中快要毕业的时候,我借来《说岳全传》,在上课的时候,将书放在课桌下“二楼”上,埋着头看,被故事抓住了,头不知不觉长时间埋着。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的刘蔚青走来逮个正着。书被收了。这书是借的乡卫生院一个姓向的女医生的。一些日子后,向医生见我没有还书,便追问,同路的同学帮我回答:“书被刘老师收了。”向医生对我说:“你去给刘老师说,书是我的,要他拿给你。”我找了刘老师,书没有拿到。后来,是向医生亲自向刘老师索要,物才归了原主。据说,开头刘老师也不给,后来向医生生了气,还和刘老师争吵了几句。因为这次借书,我记下了向医生的模样,中年,略胖,个子不高,还吸烟呢!

因为看了些小说,在同学中做作文就冒出尖来。文化大革命时学校也要开“批林批孔”斗争会,我是写批判文章上台宣读的学生之一。有一次刘老师安排学生写作文,题目是记一个人。我的题目是:《记一个生产队的管水员》。信笔写去,没有尽头。该交作文了,我跟刘老师说,还没有写起。他对我说:“你继续写,完成后交来。”后来,竟将一个作文本写完。刘老师看了,并未表扬我,而是批评我的文章“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原来我的文章中有“匹马单枪,冲上前去”等突出“个人英雄”的话。不久,在早春里又写了一个作文,内容是写农民不惧寒冷,农业学大寨,改造土壤,开山打石,造梯田的事。背景为下雪之后。开头来了一段风景描写,其中有“一些不知冷的麻雀,来往飞翔,停在树上,喳喳直叫”等描写风景的语言。刘老师看了作文后,把我喊到办公室谈话,说我不该写风景,不该写树儿鸟儿,甚至还说:“你写麻雀不怕冷,是在影射农业学大寨的农民群众。”接着,刘老师在班上讲评我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当作全班同学的面对我进行批评,向同学们讲的话就是给我谈的那些话。最后他还向同学们宣布:“贾载明是一个烂秀才!”于是,我这个“烂秀才”的“歪号”就在全校传开。现在想来,在那种政治气氛下,不能怪刘老师。

初中毕业了,就因为“派性”,公社的一些人卡住了我进进升学的门坎。只有弃笔扛锄头“修地球”了。愁愁苦苦,哀叹彷徨了好些日子。我选定学中医。当时盘算,学医有两个好处,一可以学技术,二可以学文化。中医必须首先将“药性”、“汤头”、“脉诀”熟读记诵。由读小说转到读无情节、无故事的枯燥科学技术文字很困难。当时痛下决心,再不看小说了!强制自己走进中医这座神奇的殿堂。我从“药性”开始,并弃易就难,即选最难背诵的药性反复强记。比较容易背诵的一种是:“人参甘,大补元,止渴生津养胃元”。比较难记诵的一种是:“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胃。”这叫“保元药性”,一共有四百多味。我就是背的这种药性诗。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在劳动之余,抽时间每天背一味“药性诗”。看似容易,实则较难。难在巩固,要不断反复温习,直到在大脑里刻有“痕迹”为止。为了记读方便,我将“药性诗”写在手背上,甚至写在小腿上,在劳动中休息的时候瞧瞧记记。后来,我拜万县市中医校的牟之沛(又叫牟沛然)先生为师。提着见面礼去到他家。他当场对我测试,问了我的文化基础,又叫我写字。牟老师说:“基础还可以,字也还勉强。你和一般学医的应不一样,他们是从基础开始,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那就先背‘杂症’。” 背“杂症”是学中医中比较难的一关。厚厚一大本,要我六个月背记完。我背记了五分之二,时逢招生制度改革,我考学走了。但对中医的兴趣未减,和牟老师时有通信。他在信中对我说:“你热爱中医很好,但医古文是一道铁门坎,翻不过这道门坎是学不好中医的。所以你应该爱好古典文学。”于是,我爱好文学的兴趣就这样被激发起来,直到现在仍未衰减。后来我读成都中医学院才知道,老师说得对,没有古文基础,怎么去读《黄帝内经》这部古老的医学经典呢!牟老师不仅是中医专家,还是书法家,篆、隶、真、草等各种书体皆通。给我的信都是毛笔书写,活脱遒劲,疏朗俊逸,行云流水,有王羲之之风骨,是很美的行书啊!现在我还保留着他给我的每一封信。

那时候的读书生涯回忆起来的确值得玩味啊,他竟然能改变人的生活道路!

青年的文章7:母亲的手

文/Diamondring

一名成绩优秀的青年去申请一个大公司的经理职位。

他通过了第一级的面试,董事长做最后的面试,做最后的决定。董事长从该青年的履历上发现,该青年成绩一贯优秀,从中学到研究生从来没有间断过。

董事长:「你在学校裏拿到奖学金吗?」

青年:「没有。」

董事长:「是你的父亲为您付学费吗?」

青年:「我父亲在我一岁时就去世了,是我的母亲给我付的学费。」

董事长:「那你的母亲是在那家公司高就?该青年回答,我的母亲是给人洗衣服的。」

董事长要求该青年把手伸给他,该青年把一双洁白的手伸给董事长。

董事长:「你帮你母亲洗过衣服吗?」

青年:「从来没有,我妈总是要我多读书,再说,母亲洗衣服比我快得多。」

董事长说:「我有个要求,你今天回家,给你母亲洗一次双手,明天上午你再来见我。」

该青年觉得自己录取的可能很大,回到家后高高兴兴地要给母亲洗手,母亲受宠若惊地把手伸给孩子。

该青年给母亲洗著手,渐渐地,眼泪掉下来了,因为他第一次发现,他母亲的双手都是老茧,有个伤口在碰到水时还疼得发抖。青年第一次体会到,母亲就是每天用这双有伤口的手洗衣服为他付学费,母亲的这双手就是他今天毕业的代价。

青年给母亲洗完手后,一声不响地把母亲剩下要洗的衣服都洗了。

当天晚上,母亲和孩子聊了很久很久。第二天早上,该青年去见董事长。

董事长望著该青年红肿的眼睛,问到,可以告诉我你昨天回家做了些什麼吗?

该青年回答说,我给母亲洗完手之后,我帮母亲把剩下的衣服都洗了。

董事长说,请你告诉我你的感受。

该青年说:

第一,我懂得了感恩,没有我母亲,我不可能有今天。

第二,我懂得了要去和母亲一起劳动,才会知道母亲的辛苦。

第三,我懂得了家庭亲情的可贵。

董事长说,我就是要录取一个会感恩,会体会别人辛苦,不是把金钱当作人生第一目标的人来当经理。你被录取了。

这位青年后来果真工作努力,深得职工拥护,员工也都努力工作,整个公司业绩大幅成长。

假如一位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了被人围著宠著,什麼都是"我"第一,父母的辛苦都不知道,上班后,以为同事都应该听他的,当了经理后,不知道员工的辛苦,还要怨天尤人。

这样的人,会有好的学校成绩,会有得意风光的一时,但社会上的这类人,都不能成大事,都不会感觉到幸福,都要跌跟斗,那父母是爱孩子呢?还是害孩子呢?

你可以让你的孩子住大房子,吃大餐,学钢琴,看大屏电视,但你在割草时,也要让你的孩子在大太阳下拔拔野草,你在吃饭后,也要让你的孩子洗洗碗,不是你没有钱雇人,而是你真心爱孩子。

你要让孩子知道,即使父母挣不少钱,但早早的白发,和那位洗衣服的母亲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孩子学会感恩。

当您读完本篇文章时,你有两种选择:

你可将它传扬出去,传播一些积极的信息,让世间多一点爱。

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

可能您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人生!

人因梦想而伟大、更因行动而成功、你因学习而改变!请把您的爱心传递下去帮助更多人成长,感谢您的支持!

这就叫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传播正能量,拥有正思维,正能量!

青年的文章8:与您同行

文/叶小燕

2007年十一月,J市青年语文教师们的伯乐——市教研室的张青云老师给我打了个电话:“下周三下山来听听张安老师的课吧,你一定不虚此行的。”

我当然不知道,这一个电话,将会引领我走进教育教学一个温暖、诗意的天地,并获得一份真挚的友谊

那天张安老师上的是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的《墙壁上的斑点》。说这是一场劳动和交流的盛宴,一场艰难而温暖的精神跋涉之旅,一点不为过。年近六十岁的张老师,讲课的声音高亢激昂,语速偏快,或议论时事,或臧否人物,或抒发感情,或嬉笑怒骂——以致有几次我都担心他鼻梁上的金边眼镜会被他率性一挥手,震掉落下来!在场的学生和前来听课的老师完全被他吸引了,所能看见的就只是那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的炯炯双目,所能听到的就只是那饱含着全部心血和生命的讲课声。张老师将深厚的诗性意味和情感意味投注给课堂,让课堂作为一个精神和文化的驿站,整个课堂上洋溢着张老师无与伦比的激情和力量的张扬。学生在他的引领下,终于通过阅读与伍尔芙高贵的灵魂完成文字上的交谈,完成精神上的会见和情感上的拥抱。

我真不知道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样去上!像这样的老师即使一时率性起来手舞足蹈或是沉思时点一支烟抽(后来知道张老师确是根烟枪,公开课他还是有所顾忌呢)也都是可亲可爱的。因为吸引学生的是他的才识、思想,和率真个性,这样的课堂也贴近生命的本真,也更逼近了语文本身。直到和张老师成了忘年交之后,我还多次提起他这堂课。我总觉得张老师的课堂在某种程度上,有点“五四”的影子,一个令我神往却早已飘逝了的教育传统。

我应该是抱着求师学艺的虔诚态度走近这位德高望重的语文前辈。张老师对自己教学上的毫无保留,让我和许多像我一样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之旅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只是有次无意间我问询起老师如何写教学论文的事,他皱了下眉,嘴巴哦了一下,吐出一串烟圈圈,若有所思地说:“中学语文老师又不搞学术研究,老老实实写几篇好散文或是读后感给学生当范文,不是更有意义么?”

我只好结束了写论文的谈话。他似乎更喜欢和我谈谈教学之外的事,文学、哲学还有我们的成长故事。因为老师在市里,而我的工作在山上风景区里,我们的交谈更多是通过文字,或是电话进行。老师经常会向我推荐一些好书,有时电话里刚推荐,过三四天我就收到他寄来的邮包。有次大雪天邮局还通知我去领书,我很难想象一位老人为我冒雪去书店去邮局的情景,他在雪地上缓缓行走,他的银色围巾和黒呢大衣在雪花纷飞中,他的手中有一本安静的书……

老师很喜欢哲学和文学,我更喜欢文学和舞蹈。有一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过许多的书,尤其喜爱《楚辞》和《瓦尔登湖》,读了一遍又一遍,还一起写读后感交流。我直到现在读书时还常常想起老师,想他是不是同我一样在翻动书页,是不是因为某一个故事某一个人物或是某一句话而感叹,而惆怅?前不久他在上海听说我把叔本华、塞缪、尼采、萨特的书都放在书柜最高处束之高阁了,十分惋惜,“唉,多少好书,多少真理啊!”而他自己却读起伊莎多拉。邓肯,和林怀民这些舞蹈大师们的书,那天我谈起屈原的《山鬼》,他竟脱口而出:“林怀民了不起,云门了不起,用肢体语言去寻找一个个被遗忘了的美丽神话。”让我大吃一惊。

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同时,我也参与其它方面的一些工作,有时也外出参加活动。老师知道后,担忧我这样下去,怕是热闹多了,宁静少了。用老师的话来说:“这时代最不缺的就是热闹。讨论声赞美声多了,真理却还是原来那么多,甚至还淹没掉一些。”

老师自己也写博文,文笔犀利,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坚守和独特见地,心气也很高,常常关心一些超出他自身能力的问题,那种执拗和专注,我读着似乎都可以看见老师面红耳赤、气喘吁吁,拐杖捣地笃笃有声了(当然老师无须拐杖,他自诩是年轻的老人)。而阅读他满怀幽情回忆往事的文字,那种深情地喃喃叙说,那份柔和的色彩和诗情,又让我深深动容。我因为许多原因一直没开设博客,文章是断断续续在写,但写后都会发送一份给他读。老师竟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为我的拙作写读后感,令我既感激又羞愧!

老师对我的关心点点滴滴,我的父母、公婆、丈夫孩子、学生,他都会问这问那,以至我身体消瘦他也牵挂,开玩笑说,三十多岁了,还为了每年一次的演出而美丽瘦身,真难得呢。当他听别人谈起我的一些趣事,比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打瞌睡,我会给学生盖衣服,上语文课的时候会跳起舞来,还经常和学生一块去湖边散步吟诗,并邀住校学生到我家包饺子煎油饼的事,一点都不奇怪,他知道我会这样做,因为我是老师的弟子。

至今,老师还没教会我做一篇教学论文。但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教师,如何做一个有坚守有爱的人。这几年里我曾两次谢绝了政府机关的工作调动,真不是我有多么清高,而是在与老师同行的路上,我不再怀疑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