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章

请欣赏艺术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艺术文章1:艺术是灵魂的独舞

文/王海侠

美国有个名叫亨利·达戈的人,生前是医院看门人,终生与垃圾、穷苦、疾病、孤独为伴,卑微得像一棵杂草。达戈死后,房东在他的房间里发现了300多幅画和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达戈用他的一生创造了一个拙稚沉重的传奇,如今,他的画作每幅价值超过8万美元,而他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最著名的界外艺术家。

达戈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后来父亲因贫穷将他送到一家儿童收容所。他在那里长大,由于性格怪异,常被人认为是弱智或不正常。16岁时,达戈离开收容所,在一家天主教医院做看门打杂的工作,从此,他白天看门或捡垃圾,夜晚就在灯下写写画画,这样过了60年,直到去世。

有人为达戈不值,没有享受到现世的幸福与尊严,身后的名利又有多少价值?这与曹雪芹多少有些类似:生前穷困潦倒,名不见经传,死后却为世界留下了巨额的艺术遗产。他们的艺术和荣耀像一道光,照亮了无数个身份卑微但心怀梦想的创作者。

在幽暗的灯下,在无边的孤寂的长夜里,达戈在用粗糙、布满风霜的手握住画笔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他会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墓碑上写着“艺术家”三个字吗?在长达60年的光阴里,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一天天、一年年坚持去?毫无疑问,一定不是功利,如若不然,他早该把这些画作公布于世。那么,只有一个答案,他只是在享受画画和写作的过程。

在仿佛被世界遗弃的角落里,他像一只蚂蚁一样存活着,几乎与世隔绝,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有的只是最基本的生存,最令人愉快的,大概就是能够按照内心的指引,铺开画布,随意挥洒,把自己的心里所思所感,把对这个世界的印象与看法,一并倾注笔端,在纸上留下痕迹。这是一个与现实全然不同的世界,在那里,生命是自由的,灵魂是平等的,那一刻的达戈也一定是充满尊严和光彩的,在这里,人性与价值得到了完美升华。灵魂摆脱了肉体与现实的束缚,飞升、盘旋,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翩翩起舞,忘了时间和空间,忘了所有,甚至忘了自己,那一刻,只剩下画,只剩下小说里的故事。

也许正是因为夜晚这些不被任何人打扰的美妙时刻,才让达戈超越了穷苦、疾病、孤独,日复一日地画下去,写下去。他不需要掌声与赞美,也不需要荣誉与金钱,他只需要在那样一个时刻,灵魂得到飞升,生命获得自由,那一刻,艺术开始诞生。

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无意于艺术的人,却往往能创造最纯粹的艺术。每一种艺术,都是一个灵魂在暗处的独舞。

艺术文章2:生活的极致是艺术

文/丁明烨

文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看起来枯涩单调的文字,在诗人的笔下就变成一串串光彩灵动的珠玑,带给人许多生命的哲思。我们听起来繁琐冗长的故事,在小说家的笔下,就变得蜿蜒跌宕、回肠荡气,激起人们情感的涟漪。经常听到人们抱怨,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东方文化大国,建国后怎么就没有出现一个公认的文学大家?私下认为,这与我们国家一贯奉行的文艺路线不无关系。文学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她包涵了文化、政治、社会、历史等等许多方面,可在“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方针口号下,把文学变成了政治的附庸,专制的工具,变成了伺候他人的奴婢,已经失去了她应有的独立人格,又怎么能靠她闪现思想的光辉,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呢?她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是可想而知的。

足球是一门艺术。最喜欢巴西等南美地区的“桑巴”足球,运动员把足球当作艺术来表演,带给人们无比震撼的视觉享受。当年,看到我们的“铿锵玫瑰”杀气腾腾的面孔时,我就预感到她们不可能在世界赛场上走的太远。因为,她们还太看重成败,在乎得失,还没有真正理解足球的艺术内涵,还没有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的层次。第一次带领中国男足打进世界杯的洋教练米卢,并没有带给中国队多么新奇的战术打法,只是注重队员的心态调整,反复强调“快乐足球”的理念。站在战略的角度,米卢就是一个能够把足球当作艺术的人,也是一位真正理解足球的教练。

生活也是一门艺术。很多人往往抱怨自己出身卑微,命运不济,而不懂得怎样理解生活,把握命运。在对命运的理解上,我赞成这样的观点:一个人的“命”是注定的,即你的出生地点、你的父母、你的智商、你的身材面貌是不可选择的,但“运”却靠自己后天的努力和争取。就像在打牌时,发到每个人手中的牌是难以改变的,但不同的出牌方法往往决定牌局的成败。会打牌的高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各种牌的优势,将一把并不好的牌打出特别出色的结果;也有的人不会审时度势,硬是将一把上等的好牌下得七零八落,这就是所谓的“臭手”。打牌是一种艺术,生活更是如此。一个深谙生活艺术的人,能够达观地品味人生的一切变故,能够智慧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荣辱毁誉,爱恨情仇,泥泞风雨。会把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块绊脚石变成向上登攀的阶梯,会把生活道路上的险阻化作挑战的动力,会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做成丰富的生命盛宴,会把漫天的云翳幻化作烂漫的彩霞朵朵。

艺术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把生命推向极致的高度。

艺术文章3:艺术之路

文/吴睿轩

何为艺术?是转瞬即逝之美?还是永恒之美?我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艺术形成。花展、画展、烟火鞭炮的爆炸,永垂不朽的标本……

一次,大年初一的晚上,我和我的小伙伴正在放鞭炮。当某一个双响炮炸响时,猛然,我便发现了一种转瞬即逝的艺术——爆炸。我发现当鞭炮里的火花炸响时,鞭炮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华丽的赞歌,随后几下“啪、啪”的声音回荡在我的耳边。我忽然就爱上了“爆炸”这种转瞬即逝的艺术。这是多美的艺术啊!真难想象,这种艺术在生活中,竟随处可见。

自打哪天起,我便深深地爱上了这种艺术。我热爱着它,并沉浸于艺术的海洋不愿自拔。

我发现了生活中的艺术,这使我没有理由的热爱上了生活的艺术。我也爱收集大自然的艺术。那是一个深秋时节,我和我的朋友相约到河塘采集一些树叶,因为在深秋,塘中的荷花早已凋谢。走近池塘边当看到每一片片的荷叶,我们都争先恐后。收集自己心中最艺术的荷叶、还有树叶……站在远处看着河塘中秋水荡漾,泛动的微波中闪着晶亮的点,我发现了生活中处处有艺术,当然了,艺术也不是谁都有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隐藏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活中人人都是艺术家,我为自己有着对艺术的热爱而快乐。

回到家里,妈妈教我做荷叶的插花艺术品,我感受到了一股融在艺术里的浓浓母爱。我爱艺术,艺术爱我。艺术充盈着我的生活。我第一次把“艺术”与爱联系在一起。

生命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命。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艺术。我们对艺术的寻找,对艺术的渴望,永无止境。

我们,走在一条艺术之路上。

艺术文章4:单独中的洞见——第十二章 艺术与音乐

文/张方宇

1
真正给人类挣面子的并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因为能够把人内在的兽性逐渐转化为神性的并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科学只是改善了人类外在的生活质量,却丝毫也没有改变人类的动物本性。而艺术却能够对人类的心灵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从而提升整个内在生命的品质。即使道德说教也不过是被输灌到人头脑里的观念,并不会真正改变一个人的意欲,所以道德只是使人变得虚伪。只有那些能够渗透到人心灵里,并且在心灵扎根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内在。艺术正是这样的东西。
2
透过宗教,人们也许只是在口头上谈论神,而透过艺术,人们却可以直接品尝到神。
3
美就是神。但这种美不是某种引起你欲望的美,而是能够让你的自我溶解掉的那种美,让你的欲望蒸发掉的那种美。
4
艺术以形式为载体,但它要传达给我们的却不是形式,而是无形的东西。形式的部分越少、越简洁,就越能够突出无形的部分。所以,艺术具有与物质相反的特性,因为物质就只有形式和材料这些很实际的属性,而艺术却很空灵。那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人越是物质主义者,他就越无法理解艺术是什么。
5
高雅是很深邃、很微妙的境界,它不会来到表面,更不会附着在形式上。所以,真正的高雅无法被展示,它只能被领悟。而且,只有当一个人向自己的内在穿透得很深的时候,那个高雅才能够被领悟,因为只有两个深才能够彼此认出。
6
诗歌也好,绘画和音乐也好,最高超的成就就在于用最稀疏的网去网住最大的鱼,而文字、音符和颜料就是做成渔网的材料。尽管网是死的,却能网住一条活生生的大鱼。那条鱼不是别的,正是美,正是神。
7
所有能够感动你的事物都是神性的,而引起你内在骚动的东西大都是兽性的。慈悲是感动,欲望是骚动;爱是感动,性是骚动;艺术是感动,时尚是骚动。感动当中你会忘我,骚动当中只有自我。感动中有宁静的品质,骚动中有发烧的症状。
8
最好的文字并不是引发你的思考,而是解除你的思考。最好的音乐并不是制造出声音,而是创造出宁静。
9
其实整个存在一直永不间断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演奏着音乐,同样的乐谱,同样的指法。而我们自身就像一个乐器,如果我们的内在很空灵,空得像小提琴的共鸣箱那样,那么宇宙就能够在我们身上演奏出一首优美的曲子,我们自己也可以聆听到那个优美的音乐。相反,如果我们的内在填满了垃圾,并且变得像石头一样的坚硬,那么本来那个很好听的音乐就变成了电锯般的噪音。
那就是为什么当很多人听到同样的一首交响乐,有的人陶醉,有的人却想逃跑。
10
当艺术与人相遇的时候,我们也许无法反映出它们,而它们却能够反映出我们内在的一些状况。这种时候,那些艺术作品就像PH试纸,能够相当准确地测出我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不管测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都不应该有所抱怨的。
11
同样的一首音乐,不同的人对它的感受却截然不同。所以,我们是在听音乐吗?还是在听我们自己?也许,事实的真相是我们透过音乐来听我们自己。
12
清晰和明亮的意识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充满喜乐,反之,混乱和昏暗的意识本身就是一种痛苦。那些很纯和很高雅的音乐,它们既不会成为你头脑的食物让你去思考它,也不会让你产生情绪。所以,古典音乐之所以带给你宁静和喜悦,那是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驱散了你头脑中的乌云,而我们平时一直都被厚厚的思想或情绪的云层所覆盖。当你被那个音乐吸引,你的头脑就相对安静下来,你的情绪也趋于平稳,云层开始变得稀薄并且出现少许的空隙,然后那个蓝天就会被看到,那个湛蓝的天空就是你的本性。透过音乐,你就可以直接品尝到自己那个明亮而清晰的意识。
13
如果一个人真正地领略了艺术的伟大和音乐的神圣,那么他就会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那些欲望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他的那些野心也算不了什么,那都是些很小、很狭隘甚至是很龌龊的东西。所以,一个人如果在艺术和音乐方面涉入得足够深,那么他世俗的欲望就会趋于淡泊和冷却,他的自我也会逐渐垮掉。
比起某些所谓的宗教,也许艺术和音乐更能够让一个人具有宗教性,一种真正的宗教性。所以,一个人如果要品尝无欲和无我的滋味,那么就从艺术和音乐开始吧!
14
艺术是超越于意欲之上的,而且越是纯粹和高雅的艺术就越是高高地盘恒在意欲世界的上方。因为艺术超越了意欲,艺术也就超越了道德。
那些很严肃的道德家,几乎都是没有半点艺术素养的。
15
科学掌管物质,道德宗教管辖意欲,而艺术即不归属于科学,也不归道德宗教统管。其实艺术是神的嫡系,艺术直接归神掌管。
16
科学是男性的,爱和宗教是女性的,艺术是中性的。
17
当一个人的内在具有了一种音乐般的品质,他才可以真正地享受自己,在这之前是不行的。不过,一个人要达成这样的品质,他必须经过音乐的长期熏染,让音乐的旋律和振动不断地敲打自己,让音乐的品质逐渐渗透到他内在的无意识当中,然后一个人内在混乱的无意识就会逐渐变得清晰有序,直到产生出一种音乐般的品质。
18
我们多数人无法理解古典音乐是因为那个音乐的品质与我们内在的品质之间实在有太大的差异。那些音乐是那么和谐、宁静与美轮美奂,而我们的内在却是那么混乱、躁动和粗陋狭隘,差异如此巨大的两样东西之间无法产生共鸣。古典音乐是那些伟大的灵魂创作出来的,我们之所以无法与这些音乐产生共鸣,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与这些灵魂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19
古典音乐确实有着很坚硬的果壳,但是里面的果肉却是无与伦比的。很多人做了初步的尝试,没有能弄开果壳,就匆匆放弃了。
但是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并不是古典音乐本身真的有一层坚硬的果壳,相反,古典音乐是一种非常柔和、纤细和微妙的东西,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流动性的东西,一种能够带给我们巨大的喜乐和心灵安慰的东西。多数人不能理解古典音乐是因为他们自己太坚硬了,不是他们弄不开音乐的果壳,相反是音乐弄不开他们的外壳。这样,音乐就无法渗透到他们的内在,无法在他们的内在激起任何涟漪和振动。
领悟古典音乐那样精妙绝伦的音乐需要一个柔软、敏感和细腻的心灵,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灵已经在欲望的粗浊中变得过于迟钝和坚硬,我们本性中细腻、敏感和灵气的部分已经被埋没。我们的内在几乎已经变成了一块石头,宇宙中一切细微和精妙的东西都无法渗透进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只活在头脑和欲望之中。
20
艺术家对美的理念有先验的认知,是先知先觉,所以他们能够创作。能够领会和欣赏艺术的人对美的理念是后知后觉,他们成为了艺术的簇拥和支持者。大部分人对美的理念无知无觉,那些卓越的艺术作品对他们而言就像天书一样难解,他们最终成了艺术的嘲笑者。
21
大自然是混沌的,它毫无意识地呈现自己。而艺术是有意识的表达,艺术把大自然中含混不清、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非常清晰和完整地呈现出来。就这一点而言,艺术高于自然。
22
我们说艺术是抽象的,但这种抽象只是对人的欲望而言,艺术里面确实没有欲望渴求的那些具体之物,那就是为什么艺术被认为是超凡脱俗的。但对于人的灵魂,也就是我们内在的那个纯粹认知的主体而言,艺术却是无比的具体、真实和丰富,它们两者同属于另一世界,所以它们能够彼此认出。
23
艺术是对大自然的提炼和升华。比如在绘画当中,某些抽象的、永恒的东西被定格在其中,而那些瞬息万变的具体枝节则被淡化和忽略了。透过艺术,我们可以瞥见超越于这个世界的那种神圣和美,艺术让我们的心灵升华到这个世界之上,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眼光和智慧。
24
真正纯粹的艺术源自于人类心灵的最深处,它没有时代性,也不受限于地域,它的辐射面和跨度几乎是无限的,世界上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人都能够领悟它,尽管能够领悟它的人始终是人类中的少数。
25
音乐同时包含了声音和宁静这两者,音乐中不仅有音符,还有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宁静,音乐正是声音和宁静之间的一个和谐,从这个和谐中产生了旋律。如果声音象征生命,宁静象征死亡,那么音乐就是生死之间的一个和谐。
26
音乐是大自然的灵感,是浓缩凝练的自然。
27
音乐的流动就像河流的流动一样,蕴含着生命力、美感和喜悦。
28
艺术和音乐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启发我们内在的神性,唤醒我们内在的灵魂。
29
花朵释放出来的是物质的芳香,而艺术和音乐渗漏出来的却是灵性的芬芳,那是一种比我们所说的爱更高、更细腻的东西。它是一种经过了纯化的爱,尽管它是无形和抽象的,却能够弥漫整个空间,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涌来,渗透到我们灵魂的深处。
30
有别于财富和权力的上流社会,艺术和音乐是高贵人性的上流社会。
31
艺术是从这个乌烟瘴气的世界中升华起来的难得的一缕芬芳,是粪土里长出的鲜花,是猪圈里飘出的檀香。
32
任何让你感到赏心悦目同时又不会让你对它产生欲望的事物都是神性的,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如此,某些高贵的音乐和艺术就更是如此。
33
这个世界并不是没有神性的事物,某些高贵的艺术和音乐中就蕴含着高尚和神圣的气息。它们就如夜空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我们灵魂的暗夜。不过,多数人一生都在低头寻找东西,他们几乎从来不抬起头来,仰望天空。
34
真正的艺术与世俗生活之间有着一个很大的断层,两者之间并没有连接起来。否则,世界上有那么多喜欢到处闲逛游荡的人,他们总应该有机会闯入艺术的领地,但这种现象从未发生。有些人神游了世界各地,但他们就是一生都没有能够触及到艺术的领域。
35
真正的创造力来自于一个人内在的宁静和空寂,当所有的欲望、情绪和动机都消失,某种神圣的东西就进驻到他里面。这种创造力不指向任何目的,它只是对内在宁静和喜悦的一个庆祝和表达,它只是那个喜悦的能量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没有动机的创造力产生出最纯粹的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巴赫的音乐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
36
在西方的古典音乐中,巴赫的音乐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和其他所有作曲家相比,巴赫的音乐似乎更为自然,客观和纯粹,因为我们很难在巴赫的音乐中找到他个人主观情感的一些痕迹。巴赫的音乐似乎并不是在表达人类的情感,这就是很多音乐爱好者始终不怎么能够真正领悟巴赫的原因所在。
巴赫的音乐中所渗透出来的喜乐并不是一般音乐所表达的那种欢快和兴高采烈,他的音乐中首先蕴藏着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宁静,那是一种超越于这个世界的宁静,一种来自于彼岸的宁静,而他的音乐中所传达出来的喜乐正是源自于这种深邃的宁静。当一种喜乐源自于内在深深的宁静,那么它就不是一种世俗意义上的欢乐,而是神性的喜悦。巴赫的音乐就是具有这样的一种神圣品质,巴赫似乎试着要把他个人领悟到的真理以音乐的方式传达给我们人类。
37
欲望是内在的主观,科学是外在的客观,宗教是内在的客观。而艺术介于这三者之间,艺术是主观激情与客观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成分越少,这个艺术作品就越纯粹、越高贵。高度的客观性正是真正艺术作品的主要标志。相反,在艺术作品中创作者主观的成分越多,这个作品就越没有价值、越世俗化。如果一个作品中创作者个人意欲的东西实在太多,那么它根本就不是艺术,它只是作者自己的一堆呕吐物。
38
纯粹的审美活动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当你处于审美的状态,你的自我意识就消失了,你本性的喜悦开始渗透出来。
39
正如思想和欲望是头脑的食物,而智慧、艺术和音乐所产生的美感愉悦是心灵的食物,没有这些食物,人的心灵一定会非常空虚。大多数人的心灵已经失去了面向神圣事物的能力,他们试图通过相互取悦对方以摆脱无聊和空虚,而这恰恰给他们带来了无数的烦恼、痛苦和不幸。
40
感官享受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而从艺术和音乐的审美中产生的愉悦却可以持续伴随我们一生。
41
好的音乐是一种高贵的能量脉动,是真理动态化的表现方式。当音乐把我们带入更高级的振动时,宇宙中更精微的层面将会向我们敞开,这就是为什么古典音乐能够引发我们身心极大的愉悦。在那一刻,我们体验到了真理,体验到了神性。
42
音乐有助于激发我们内在的创造性。音乐本身就是灵动而富有创造性的自然能量的一种表达,而且是最不失真、最纯粹的一种表达。
43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另一个世界就触手可及了。
44
观看欧洲顶级交响乐团的演出,不仅演奏的音乐表现出极高的水准,指挥和乐手的动作也随着音乐的节律而优雅地起伏,他们本身就构成了跳动着的音符,还有那些绚烂多彩的乐器。这整个场面也同样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美感,这整个场面本身就已经变成了一幅流动的绘画。
45
听到一段非常熟悉的旋律,我们也完全知道它的名称和作者,却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这个时刻的音乐是最美的。为了把它回忆起来,此时的我们不得不集中自己所有的觉知去倾听,更恰当的说法是音乐抓住了我们所有的觉知,同时头脑又不能做什么,头脑只能在那里等待,这样的时刻我们处于没有被分心的状态,几乎完全活在当下,正是因为这种活在当下的状态让我们感到喜乐,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感觉到那个旋律比以前任何时候更优美动听。
46
科学是去发现客观的真实性,所以科学一直在衡量和判断,以科学的眼光看,一切都被分为对与错、真与假。艺术是去展现生命内在神秘的主体性,所以艺术没有真假对错之分,也无法量化,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它自身的美。我们无法比较巴赫和莫扎特两者之间谁的音乐更美,我们也不能把凡高和莫奈的绘画作品来做比较分出个高低,他们的作品分别体现出不同层面的美,这种美源自于艺术家内在的主体意识。
科学已经习惯于以解剖和分析的方式去观察和认识事物,但是那些能够被解剖的东西都是物质的东西、死的东西。像生命这样活的东西是无法被分割和解剖的,任何活的东西都是一个整体,它一旦被肢解,它就马上变成了一些死的碎片,就像医学可以很容易解剖一具尸体,但它能够解剖一个活人吗?
音乐和艺术之所以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美感愉悦,那是因为它们本身是活生生的,音乐艺术和大自然一样,里面蕴藏着一股巨大的生命力,因为艺术家把他们心灵和灵魂的东西注入了他们的作品当中。那就是为什么科学永远无法理解艺术,因为科学只认识死的东西,以科学的眼光来看,诗歌只不过是文字的组合,绘画只不过是颜色的组合,音乐只不过是长短不同的音符拼凑在一起。但一首诗的内涵要比组成它的文字多得多,尽管文字是死的东西,但在死的文字之间却有一种活的东西在流动,有一种生命在里面流动,绘画与音乐也是这种情况。所以试图以科学的角度去分析美丽的事物是荒唐愚蠢的,那将是对美的扼杀。彩虹看起来很美,但是用科学去分析,彩虹只不过是水蒸气和阳光的组合。
由于科学对当代世界的巨大影响力,科学本身已经变得过于傲慢和自大了,它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和打量着其它的一切,但它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科学永远只认识物质世界,而音乐和艺术的世界,还有灵性的世界都存在于远远高于科学的天空中。
47
音乐和艺术是一座看不见的桥梁,连接着此岸和彼岸。在这座桥上,人与神相遇了。
摘自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群言出版社

艺术文章5:艺术是神性的展现

文/张方宇

艺术,它来自一个创作者的灵感,也最能激发一个审美者的灵感。美被欣赏时,美体现了自身的最高价值,审美者达到了自身的最高境界。

给死的东西赋予一种活力,那是一种魔力,一种创造力,或者是神性的体现。艺术和音乐就是这类东西。

艺术家--灵感的捕捉器。

在艺术中,音乐比绘画更具有震撼力。绘画是空间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空间更多地承载了物质的特性,而时间更多地承载了精神的特性。

艺术,它是一扇让我们得以瞥见神性的窗口。

如果美尚且不能使人醒悟,那么宗教也是枉然。

在事物的瞬息万变中捕捉到它的神韵,这就是艺术要达成的目标。

艺术家就是那些以自己奇形怪状的意识之网捕捉到奇珍异兽的人,那些非凡的猎物来自彼岸。

在所有艺术中,没有比音乐更不可思议的了;在音乐的诸要素中,没有比旋律更不可思议的了。音乐表达了语言无法达到的意境,旋律使所有的语言文字都相形见绌。

音乐是存在中最灵性的现象之一,它是那永恒的在时间中的流动。

科学来自于理性,艺术源于神性。

美的魅力就在于它不需要经过争论便能够确立自己。

美是一种自然性,优雅则是神性的体现。

所谓审美,就是既能以整体性的眼光看事物,同时又能觉察到它的深度。大自然之美就在于它的整体性,而艺术与音乐之美则在于它的深度。

艺术的可贵在于它的纯粹性和持久性,它能够持久地给人以不带杂质的精神愉悦。

对美的喜爱是我们天性中无可指责的部分。但这种喜爱是倾向于欣赏还是倾向于占有,却真正体现出一个人品性的优劣。

对艺术和音乐这类美和智慧性的事物,如果一个人丝毫地不能领悟,就已经表现出平庸的征兆。假如再对那些事物加以嘲笑,那就是庸俗的确凿证据了。

只有在创造和审美活动中,人才有了一点神的样子。

摘自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Ⅱ》作家出版社

艺术文章6:美丽的剪纸

文/黄琪

瞧!一幅幅艺术的瑰宝——剪纸映入眼帘。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大开眼界。

看着一幅剪纸,我的思绪慢慢地飞向想象的王国。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夏天,一个小女孩渴望地看着远处的学堂,她是多么想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呀!可家中实在太穷了。她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干活,盼望着有一天跨入学堂之门。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会给她家附近的花草浇水。别人让她去帮忙,她不管手中有多大的事,都会马上过去帮忙。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有人想帮助她实现梦想,但她都拒绝了。她不但美丽而且有着正直、高尚的品质。

有一天,她的父母对她说:“孩子,我们对不住你呀,今年收成不好,我们只有……”“只有什么呀?”她其实明白,心房湿润了。父母最终没有开口。从此以后,她更努力地帮父母干活,这一切“天神”都看在眼里,“天神”为她而感动,决定帮助她。于是在这个收获的秋季,她们的稻田一片金黄,高粱地一片火红,这些颜色染在她那笑眯眯的脸上。父母让她步入学堂,当一本本崭新的课本捧在手中,她已经抵挡不住心中的喜悦,一下子高兴得流下了快乐的泪水。她天天放学后在稻田中,继续求索着……

瞧!多么漂亮的剪纸啊!

艺术文章7:生活的艺术

文/尺牍几梦回

--关于老子生活的智慧

一直觉得老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身处乱世,却处之泰然,有着走世界的嗜好,喜欢玩味某些生活细节,不愠不火的调侃,淡淡的幽默。以隐逸者的姿态静静地阐述万物规律,看似低调含蓄,于我看来则蕴含着无尽的哲理,蕴含着以静待动、和平容忍、简朴知足的崇高理想。

老子推崇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认为柔弱不是价值目标,目标是以柔弱的处世方式达到真正的坚强,查阅了相关典籍,以弱胜强出自于这句话,"将欲合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的以弱胜强充满了强烈的辩证色彩,在老子看来,水便是柔弱力量的象征--水滴石穿便是其最好的说明,轻轻地滴下来,可以再石头上穿一个洞。水具有道家最伟大的智慧,善于从最低下的地方寻找它的地平线,正所谓"大道若水""上善若水",这是一种近情的微妙的智慧。

最初对于道家思想的认识源于电视剧中的些许场景,江湖武侠片中总有一些道士偎红倚翠、隐于山林、没于闹市,俨然一副超凡脱俗的姿态,闭眼捻指悠悠道哉,"大道若水".最先自己的理解比较浅薄,以为只是一种心灵的纯净、澄明状态,保持精神上的一方净土。如今,细细想来,这样解释与理解未免太过狭隘。"大道若水"集合了为人处世的智慧,是我们心目中最高智慧和崇高性格的象征,从而实现诗意地栖居。

水,是处世的辩证,是交友的榜样,是惜时的警笛。老子之所以推行"上善若水",就在于老子认为人类最崇高最美好的品行要同水一样。极柔极刚,攻坚克硬,善于容忍,虚怀若谷,启迪人们工作中以柔克刚、事业上锲而不舍,老子的智慧就在于无为无争,以无为而实现大为,以一种隐逸的内在的力量禅悟大道无形、大音稀声,实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独步气韵。善于韬光养晦,善于藏锋,这种生活智慧可以使人们保持内心的超脱和宁静,可以有效地环节心理压力、化解社会纷争、协调人际关系,使自己的生活得更轻松、更潇洒、更本色、更自然。

欣赏"大道若水"的那一种平和的心境。老子主张"见素抱朴"、"清心寡欲"、"知足知己",于我看来,本质在于"淡".淡薄名利、顺其自然,把自然主义由哲学的高度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层面,潜移默化而成为人们的常识和习惯,对人们的思维和习惯以及行为进行一次自觉的指导。然而,这种"淡"并不是提倡以消极颓废的心态看待人生得失,而是崇尚本真、洁身自好、纤尘不染。如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诱惑纷至沓来,人之本质的东西已在寻寻觅觅中丢失。周围人长吁短叹,纷纷叫嚷,"活着真累".我把现实社会中的朝里本真的"累"归纳为四点:交际过多,苦于应酬;受制于人,唯唯度日;迎合社会,失去自我;欲望过高,心为行役。这种累并非汗流浃背、腰酸腿疼或是头昏脑胀、两眼昏花,而是精神上的负累。然而遗憾的是,上述喊累者,多不能想想自己因何而累,故仍忙个不停、累个不休,甚至乐此不疲,以累为荣也。这种境地正如苏菲教派老师卡瓦贾。伊。帕格曼所说的"把自己关进了牢笼,情绪的牢笼,用的是你们自己亲设的牢栏".然而,试想当日渐风烛残年,当世界变化得只剩下钢筋、水泥、玻璃的时候,人往往更容易忆起曾经纯真无虑的童年时光,更能领略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更能意会水木清华、似水年华、木本水源的气度和妙境。

返璞归真,于纷繁杂芜中保持一种淡然的心境,正如周国平先生"内在的从容"的思想境界,看白云在蓝天缓缓移动、白帆在蓝湖缓缓移动,闲暇之余,追寻自己的心去自然中寻找一份安宁,工作之余,别被功名利禄迷失了自己的心智,而偏离了自己的本性,做一个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清纯如水的人。

追求"大道若水"的那宽容大度的胸襟。老子有语,"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老子反对逞强,认为世间的纷争多由自矜、自伐、自是、自见、自彰也即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样态导致。众所周知,老子、孔子思想不合,老子反对孔子夸耀知识的行为,强调"不敢为天下先".当然,自己不能完全赞成老子的思想,只同意其中一些积极的意义。水往低处流,本身就是一种谦卑的姿势,虚怀若谷,以柔性的力量去打动人、去感染人、去熏陶人、去塑造人,这对于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启迪人们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观、情感等软控制因素。并且启迪政府人员时刻关注最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强化"公仆意识",同时对于企业间上下级人事关系的处理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始终保持一种谦虚的姿态,不要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始终善于容忍,敢忍不能忍之耐,敢任不能任之劳,敢承不能承之重,敢思不能思之路,敢作不能作之为;始终虚心求教,不断充实自己,扩大见闻,开阔视野,正如老子所言"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憧憬"大道若水"的那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善念。老子有言,"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水中有道义。如今社会在人们汲汲于功名的同时追逐那些使人香气四溢的财富、地位、美貌,灯红酒绿的下面或许是心灵的苍白,欢歌笑语的背后或许是难言的孤独,豪华奢侈的下面往往是精神的贫穷,辉煌灿烂的背面可能是深深的空虚。也许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纷纭世事中对自我品味的坚守,是谢绝繁华、回归简朴的生活情趣,也许失去的更重要的是屈从于金钱、献媚于权势乃至被功名财富所蒙蔽了得内心的那份客观与公正,在所谓的身外之物的枷锁下不得不猥琐地活着,这倒真的是生命的一大悲哀,古人尚能饮酒喝茶、静坐默思,然而于物质充裕的我们倒成了一种奢侈。

公平做事,公正做人,追寻自己的内心,安贫乐道,恪尽职守。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人心。"上善若水",善待一切,不苛求他人,不妄求环境。保持那纯真的善念,适境而生,适境而居。始终记得经常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偏离了应有的轨道,人人倘使如此,和谐社会指日可待,不要让日风渐下、人心不古成为世人的慨叹,不要让"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成为人生的一个警示。

总之,对于"大道若水",自己做了以上的诠释,也许还有许多自己未挖掘出来的深刻含义。一句话中蕴含的艺术的智慧,智慧的人生哲学就此产生。人生在世,当如静水,保持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姿态,静动结合,刚柔并济。秉承"大道若水"的理念,生活也就有了艺术。

艺术文章8:人生是一种艺术

人生是一种艺术,一种选择的艺术。选择什么,舍弃什么,这需要知识,也需要独具慧眼。选错了种子误了一季,选错了时机或伴侣,则贻误了一生。

人生如登山,只要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你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体会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处。登临绝顶,你还能领会到“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豪迈与壮丽。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如果说“人是铁,饭是钢”,那么理想就是火。唯有火才能把铁锻炼成有用之材,唯有火才能照明脚下的路和前进的方向。

人生能遇一位良师,如同旅游者遇见了一位向导,人生能交一位益友,等于沙漠中发现了甘泉。

人的性格决定于生活习惯和环境,而性格又操纵着个人的命运。其实命运就在你的手中,只要你抓住了机遇的纤绳,你就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因此,不要抱怨生活中的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谁能躲得过岁月的雕刻和生活的磨砾?所有好的、坏的、红的、白的,终究会在历史长河中变得明朗清楚。

人生是一种艺术,追求是人生完美的过程,有的人追求表面的浮华,有的人追求内心的充实。浮华稍纵即逝,充实永葆活力。“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境界。

人的一生要走过多少路,要认识多少人,要经历多少事,我不知道,在最热闹和最寂寞的时候,偶尔会想起这样的问题。生命是一株慢慢成熟的庄稼,就应该辛勤地躬身耕耘,默默地收获着。

有人说;生命是一种寻找,人生是一种过程。不是所有的花开都有会有结果,但要珍惜每一朵花开的芬芳;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但要钟情每一天努力的愉悦。

人生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没什么意义的,所谓的人生意义就是人们为了走向死亡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寄托,而制造出的一个童话。

当你放手时,整个世界落入你手中,幸福的时候,往往是你放弃一切的时候。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从根本意义上来讲,人生就是一场悲剧,为了化悲为喜,人们追求着快乐的体验,追求着快乐的最大化。

一个人生来就是为另一个人活着,只是那个人一定不知道,这种情感是一种深沉的理解,是世俗的眼光,是无法抵挡的彼岸。聚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真爱是默契,是心灵的碰撞和震颤;因为注定要和你相遇,所以我默默地等待。

我希望你能记住我,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对于你,我只是你面前一过客,对于我而言,你则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颗星。世界那么大,人事相遇,则是一缘份,既然已有这个缘份,就让我们把握这个机会,珍惜它,对人如此,对事亦如此。岁月、环境、人事随时间改变,但留下来的却是你我他(她)所经历过、并且沉淀在心田里的那份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