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散文

请欣赏八月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八月散文1:崀山之旅

文/邹雨晗

八月,我们“宝庆童星夏令营”全体营员们来到了崀山。百闻不如一见,两天的游玩让我们兴奋不已,深深感受到“崀山山水赛桂林”这一美誉的确名不虚传。

鬼斧神工——辣椒峰与骆驼峰

正午时分,我们到达辣椒峰景区,那些原本因坐车感到疲惫的同学精神为之一振。走下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栩栩如生的大辣椒。它拔地而起,把辣椒尖直直地插入地下,俗称“钻地仙椒”,这一形容也是绝了。更妙的是,石身略显赤红色,石顶有少许植被,恰似辣椒的蒂,它傲然挺立,千年如一日,真是形似神更似呀。

赏完辣椒峰,我们便开始攀爬骆驼峰。早就透过车窗看到那匹驰骋的大骆驼了,它由四座石峰组成,结构分明,错落有致,与那辣椒峰遥遥相对,好一只想吃辣椒的骆驼呀!我们今天就是要爬过它的两座驼峰。爬到山腰时只见四周山壁挺拔巍峨。又爬了许久,有些同学体力不支,便休息了会,我们以为接近山顶了,再走会儿,竟发现还有一段险梯。众人咬了咬牙,鼓足劲往上爬,终于到了顶峰。清风徐徐吹来,群山在我脚下,令人心旷神怡。我惦起脚,闭上眼,展开双臂,感受这一切。“造化钟神秀”,辣椒峰与骆驼峰的美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鬼斧神工。

时光隧道——天下第一巷

早就对“天一巷”向往不已,这次终于能够亲身体会它的神奇了。两石山几乎紧紧贴在一起了,中间是一道窄窄的石梯小路,只见旁边的石壁上刻着五个字——天下第一巷。就是这了,我兴奋地冲了进去,发现光线越来越暗,两边都是石壁,怪吓人的,同学们也都停止了谈笑。

走了几分钟感觉走了好几千米,越往里越静,水珠滴下都听得一清二楚,越来越潮湿,越来越阴暗,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油然而生。还好有导游在前面指引,要不我一定吓得进退两难。走了十几分钟,光线渐强,缝隙渐宽,终于走到了头。我靠在石壁上深深地吸了两口气,头顶上是一片浓浓的绿荫,真是美妙。出来的感觉更是奇妙,仿佛穿过黑暗的时空隧道,一下子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登高望远——八角寨

八角寨我早已来过一次,它给我的感觉便是雄伟壮观,但这一次却不单单如此。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攀登,我们已精疲力竭,汗流浃背。但总算到了顶峰,站在那里,俯视群峰,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只见群山皆在脚下,群山带着点点翠绿簇拥着这里,座座山峰就像头头鲸鱼把头露出水面。山间有些许雾气,但太轻太薄,薄得像蜻蜓的翅膀;似有似无,更像织女用最轻最薄的蚕丝织出的最轻最薄的白纱巾。只可惜,天气太晴朗,这次没看到壮观无比的鲸鱼闹海。

快乐的时光总会觉得很短暂,从八角寨下来,已是第二天中午了。但我们还是抓紧时间来到最后一站——将军石,这可是崀山一绝。这座近百米高的石柱果真像一位威武、英勇的将军守卫在夫夷江边。

匆匆离开将军石,吃过午饭,我们踏上了归途。望着窗外的青山绿水,我满心的不舍,真期待再次游崀山!

八月散文2:山花山花处处开

文/彦妮

1

二八月,乱穿衣。

北国风硬,春天宛如矜持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尽管心已飞远,意却姗姗。早晚温差更妖娆,刚还穿红戴绿,忽就一袭黑衣八丈青,不教胡马度阴山。忽冷忽热,半阴半晴,时而二十多度,时而零度以下,似孩童般个性,如纨绔般薄情。故在同一街头,时能领略短裙与羽绒服擦肩,T恤与棉靴混搭的奇效画面。除公园或道旁偶尔闪现一抹红,弱柳们只是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几枚鹅黄的嫩叶,憋了一两周,依旧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钢筋水泥丛林,映衬得松树与槐树也有些呆滞。它们尽管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但看上去却毫无生气。地上的绿草倒是顽皮,挤挤闹闹的,致使倘还在闺房怀春的柔弱花朵,依旧“半掩门扉自梳妆,清高不闻燕雀吟”。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寒冬留下的阴影尚未散去,我惯性地赖着有些臃肿的冬装,以不变应万变,我行我素,坚持春捂秋冻的生存法则,在都市的罅隙里,“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好友见之,说:“你就像圈在笼中的鸟儿,整天在一个地方闷着,

惯了,人自然就萎靡起来,哪儿也不想去,啥也不想动了……”犹如寒风中被人迎面泼了冰水,我不禁一颤。是的,我已多久没有真正零距离亲近过自然了?就像被暮气缠绕的老人,我每日抱着完任务的心态,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揪着愈来愈多的白发,数着纷乱如麻的心事,哪里知道外面已是草长莺飞、春柳扶疏,白鹭相伴的季节?呆了几秒钟,只好承认:“你说得对,我是有些人没老心先衰了。”

“那还不出去转转?山水最能陶冶人呢!”

——于是,我搭上了去彭阳的顺风车。

2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看惯了西海固的荒凉山坡,进入彭阳地界,窗外依稀闪过的星星草与点点花,便不免使人感到异样。暗自寻思:同是南部山区,一衣带水,何以此地已是“柳色初深燕子回”,而海原依旧是“云和积雪苍山晚”

山多石少土,有水土流失痕迹。沿山凿有窑洞,有陕北延安住宅遗风。门前屋后绝无空地,密植杂树。玉米桔杆和木头垛子散发着乡间烟火气息。偶见小湖泊。湖边植柳,树不高,但蓬勃,有清代画家黄慎所绘《柳塘双鹭图》之韵。山脚下忽现一坨粉红,或浓或淡,光影迷人。渐至漫山遍野、铺天盖地,似云南大理蝴蝶泉之蝴蝶,成千上万扑闪翅膀,向我们汹涌弥漫过来。坐在一旁的记者不禁感叹:“我才几年没到彭阳,这里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大家边议论边伏在窗玻璃上看,不时听到有人惊呼:“看!这一片比那一片还美!”我只是静静地望着。心里虽有波澜,但嘴上并无反应。冷漠地想:这里海拔多在1800米以下,降雨量也不多,为啥满沟满岔还能长出如此繁茂的草和树?

车进县城,并无钢筋铁骨挟持。不说道旁树,单看那距政府不远的栖凤山,陡得人都立不住,却洋洋洒洒画满了苍翠与繁花的泼墨写意。接我们的老师说,光这座山上就栽有50多万株松柏、枫树、刺槐和桃杏,没雇人,都是各单位的干部职工义务种的。

稍事休整,即刻上山。山路逶迤,但风柔花香,人便忽略了风险。一株桃花原本是孤单的,但当一丛丛、一片片的花朵集中起来,就变得妖娆或缠绵。盘山道隐于花海中间,走了不远,便觉得我们变成了山花的景色,而花儿们反成了欣赏我们的游客。向导更是充满了自豪感,字字句句透露着对家乡的骄傲和满足,动辄引经据典,逗得大家直笑。他说:“你们看美不美?有人说那些梯田像仙女在舞蹈、有人说那些带子田连起来能绕地球三周半,你们信不信?连香港人也说我们彭阳是中国的‘生态长城’;农业部去年也发布,说我们彭阳是中国最美的田园之一……”

走走停停,花香阵阵相伴,不时见游人在花前摆POSS留影。我们这车人更像是圈疯了的羊,一打开栅栏门,主人就难以掌控局面,只会大声喊着“上车,先上车!前面还有更好看的呢!”却没有几人听他的口令。摄影家们更是率性,干脆带了三脚架,直接钻进花海中不出来,而且边拍边回话:“你们去吧,别管我们,我们拍够就自己回去了。”

这里是大沟湾流域,算是彭阳所有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点。走在山上,土质极其松软。杂草丛生,半枯半绿平铺于地上,人踩上去,犹如踩着地毯。桃杏遍山开放,柠条见缝插针,梯田边尚有各色野花,仿佛画家在圃边墙角补白的点缀。袭人的花香混合着新鲜的泥土气息,让我们不自觉地做深呼吸状,然后闭上眼睛,似要将胸腔里残存的那些城里所吸的汽车尾气都给替换掉。心底潜藏的那种返璞归真的念头,又不觉察地冒出来,让人恨不得当时就坐在杏花疏影里,吹笛或长吟。登上山顶,看天要多高有多高,望云要多白有多白。空旷的山野,被人为割成了一块一块不规则的带子,它们在春风和花草的熏染下,丝丝缕缕,如梦似幻。暖光清明,鸟声四溅,蚂蚁拖着一枚花瓣慢条斯理忙碌的情景,更使人觉得光阴是如此缓慢、从容和美好。想起那些尔虞我诈疲于奔命斤斤计较的场面,感觉忽然都变得遥远而朦胧,俨然与我毫无关联。恍惚间,人似见粉红山野里隐隐有一女子,她广袖紫衣,碎步抱琴而来。高山流水,人淡如菊,夜晚来临,女子“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眼始红”……月照繁花,而萧音幽幽传出,那次第,怎一个静字了得?

向导说,这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法,都是副县长韩怀敏和林业局长王毅及林业工程技术人员从河北、山西学习回来,然后结合彭阳实际创造的一种立体治理模式:“你们看,山顶上种的那些沙棘、柠条和山桃,算不算‘山顶林草戴帽子’山坡地埂上的那些苜蓿、桃杏,还有庭院四旁的苹果、梨、花椒、算不算‘山腰梯田系带子’那些沟滩陡洼里种的杨柳和椿槐,算不算‘沟头库坝穿靴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生长在穷乡僻壤的乡民,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坐吃山空,他们素面朝天,不卑不亢,硬是靠着?头和铁锹,让这里的每一寸贫瘠山野,都换上了健康的绿色肌肤。不跟桂林比山水,不跟南京比人文。既非小家碧玉、又非大家闺秀的彭阳,硬是用“生态立县”的策略,在川道区发展了设施农业,实施了生态移民,在山区又将截流、蓄水、改良土壤融为一体,整治出了这般如诗如画的山野美景。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是的,愈是靠近花海,我便愈是看清了它们纤尘不染的层次与明暗;愈是靠近花海,我便愈能感觉到,什么东西已缓缓刺痛了我日益迟钝麻木的神经和毛孔。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看着七彩雉鸡们大摇大摆出没于山林阡陌间的样子,我不禁为那些百般纠结昼夜絮烦自己的物事而羞愧!若是人人皆能拥有这原生态的山旮旯,不再投机钻营、不再争天夺地,就只是捧一经典,嗅着清香与暖风,不管春夏与秋冬,或是“竟日微吟长短句”、闲看落花静听雨,那样人生,又是何其滋味?

3

到了白岔,见半山腰有几孔土窑,艺术家们便要求去看看。窑是旧窑,却收拾得洁净妥帖。院内鸡犬相闻,院外杏花纷飞。屋檐下的老玉米、红辣椒,窑旁挂着的镰刀、绳索和扁担,无不真切传递出农家小日子的简朴和随意。老汉穿着发白的旧中山装,公婆领着孙子,儿媳妇脸上留着高原红。经询问,得知其儿在外打工,他们留守在家,夏秋便在附近捡拾些杏仁贴补家用。带我们的老师就跟着说:“‘生态彭阳’实际已间接给大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人统计过,说全县以杏子为主的经济果林总面积已达到60万亩。光是去年,鲜杏总产量就达到11.1万吨,杏干、杏仁产量也有0.6万吨,全县林业年总产值已突破900多万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但像彭阳这种立竿见影的生态实效,还是令在场的所有游客都咂嘴惊叹。转了两日,花影相随,花香沁心,感觉眼睛都被映衬得粉嘟嘟的。与纯正、干净的花朵们相处,粗人也变得柔情婉约起来,言辞间离不开对花的赞美。由于封山禁牧,故难见牛羊踪迹,不闻牧歌或花儿,可没人会觉得单调或乏味。山野深处,春风拂面,天籁声声,如此奇妙的美景似乎只有相机才能挽留它们。随行的老师还说:“你们这才看了多少?连彭阳山花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别说现在,就是其他月份,你们要来彭阳,照样能欣赏到五彩缤纷的鲜花美景:三月有粉红的桃花和火红的杏花、四月有鸭黄的柠条和蓝色的马兰花、五月有紫色的薰衣草和金黄的葵花,六月有蓝黄不一的胡麻花、七月有蓝茵茵的苜蓿花、八月遍地荞麦花、九月崖畔山菊花……”儿不嫌母丑,每个会思考的生灵都不吝对故土的依恋和热爱。尽管这里的自然条件是贫瘠的:白岔、大沟湾、崾岘乡、黑窑滩、麻喇湾……仅这些奇形怪状的地名,就能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就是这样的地理地貌,却漫山遍野开出了密密匝匝的花朵。就是这般散淡素颜的自然景色,却吸引了五湖四海成千上万的游客。别看山花大同小异,其实仔细品味,便会发觉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矜持含羞、有的温情脉脉、有的笑逐颜开、有的豪放、有的凌然、有的文质彬彬、有的大大咧咧。就是借助了这50多万亩的山花,当地已连续举办了几届山花旅游文化节。听说今年的旅游节还设立了隆德县民俗文化、须弥山石窟文化庙会、火石寨丁香花旅游节分会场,以此来丰富山花旅游节的内容。不到一个月时间,当地已接待游客13.5万人次,比上届翻了一番还多——仅今年4月5日一天,前来赏花的游客就突破了两万人次!

半山新绿满山花,铁杆“花粉”观不足。在手机几近普及的当今,人人都是摄影发烧友。这里没有杭州风景如画的西湖,没有苏白两堤桃柳夹岸,没有曲苑风荷平湖秋月;这里没有幽幽漓江的阳朔山水、没有龙脊梯田和七星岩溶洞。但这里却凭着一湾或一沟的小小花朵,“素面初无一点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给游客们端出了自驾游、自助游和休闲游的特色菜。加之浪漫薰衣草和多情马兰花的辅助,致使所有身在花海中的游鱼们,徜徉驻足在这幅不经浓妆艳抹的农村风景画卷里,再也记不起尘世里尚有许多喧嚷。山花疏影,春光潋滟,绵延数里如烟似雪的美景,令每一个到此一游的驴友,都流连忘返,不忍前行。“寻花不用持银烛,暗里闻香。”层层叠叠的旱作梯田更是增色添彩锦上添花,有它做背景,这块荒野之地愈发充满了如诗如画的意境。我亲眼看见一辆过路的卡车缓缓停在路边,司机跳下车来,迫不及待地拿着手机在花海前拍了半天,然后,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4

要回去了。

不知不觉,我在这个陌生之地已逗留了三日。

无论是山花,还是梯田;无论是神奇的大峡谷,还是群山环抱中的茹河瀑布;无论是如刀削成状如手掌的五峰山,还是秦汉时即为皇家祭祀之地的朝那湫;无论是无量山石窟,还是针灸之乡皇甫故里;无论是战国秦长城还是“秦之四塞”古萧关……这一切的一切, 都只能储藏在我的心底和梦里。浮生未歇,思绪如蝶。我不可能一朝相聚便不离。然而晚餐过后,面对犹在眼底的风景,我到底还是没忍住,又一个人偷偷上了山。

骨子里爱山。总感觉山比水看着舒服,水易使人畏惧。山布满仁爱和安稳,而水却暗藏波涛和激流。拾级而上,我数着台阶往前走。当我数到一百多时,感觉前面似有什么东西挡住了我的视线。猛一抬头,只见一尊书包大小的佛像立在台阶中央。佛像金色,但制作粗糙,若塑料制品。高约尺余。本想绕道过去,却无意发现它有些歪斜,低头一看,竟见其底座下压着厚厚一叠碎钱,全是一毛、五毛和一块的。两寸多厚,估计有十几块钱。当时我真是吃了一惊!是谁会把钱放在这里?是向善之人散的香火钱?左右扫视了一圈,并无寺庙踪影。呆立了几分钟,听到身后有人上来,我才疾步绕了过去。

到了半山腰,下起雨来。我赶紧往旁边的亭子里走。环视四周,草木各就各位,那个跟在我身后的人也已不见,估计是拿了佛像底下的碎钱悄悄离开了。坐在静谧幽绝之地,我再一次感到红尘琐碎已自动离我远去。云层很低,遥闻鸟声。县城尽收眼底,有缕缕炊烟。雨打花落、松柏静立,满目鲜亮。阵阵的花草气息再一次勾引出了我心底的那点小浪漫:要什么万古或不朽?要什么做作的假山流水装扮我的梦境?只要这黄昏雨一直下着,便是没有锦心品墨、素手端汤的女子相伴,人不也会在这花海松涛中悟出些什么吗?

夜幕降临,电话在催。我不得不回到喧嚣中去。下山经过那座佛像时,原以为它该坐得端正些了,结果,佛像变得更加歪斜,似乎随时都会跌倒——那些压在佛像下面的碎钱,非但没有动过,好像还变得厚了一点儿。

钱竟没被拿走!

在这个赤裸裸的经济时代,钱还能如此被轻看!

拂却烟尘,我忽然悟道:生态环境不仅能陶冶人们的性情,似乎还会改良他们骨子里的一些东西。

走在街上,我带着满心的欢喜。我看见灯光下的年轻人,并没有深圳或北上广那里惯有的神情和步履。他们说说笑笑,清浅从容。甚至就连骑车倒垃圾的清洁工,也似不慌不忙,神情安详……

踏花拾锦年,其实未尽兴。这个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我却仿佛刚刚结识了它。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我感觉我在此地不仅欣赏了漫山遍野的山花和林带,我还获得了一些他处难以得到或已消失的东西:是尚未被打造破坏的自然生态?还是安贫乐道的传统人文经脉?

八月散文3:深情走进江南八月

文/带着战友去冲锋

燥热的夏风吹过,轻轻的穿过大山、森林、河流、田埂、乡野、篱笆、村庄、弯曲的溪流,林荫的小城,荷塘、果树、竹林摇曳在坡上,一湾河水流过乡村、城池、幽巷,像一幅绿墨浸染的画卷,我全身心的走进去,让我陶醉在其中,隐约能听到孩时的歌谣……

走进八月,我的江南远山翠绿,绿树浓匝,那一抹垂荫下的一潭清泉,从山顶飞流直下,绕着山间流去,泉花飞溅打湿了山野草丛夏花,流过松树林,那一群夏鸟在枝头跳跃,那婵儿歌吟,鸳鸯戏水,蛙儿蹦跳,山泉欢跃,轻盈着诗韵,带着鱼儿流进了山下的荷塘。

立秋的雨,渲染着江南的诗歌,秋雨一阵醉石塘,那缠绵的雨丝,飞肩绕絮,绿荫环院,曲水潺潺,那紫桑葡萄低垂挂满架,八月的一场秋雨湿润了草叶,滋润了满湖的荷叶,伞大的荷叶动情的铺开,那一朵朵荷花绽放,叶青荷翠,散发着莲子的清香,那青草荷塘处处蛙,那是家乡的荷塘,莲藕的故事,雨后的清新,远处湖面荷叶舞蹈,湖水荡波,莲蓬阵阵,那江南姑娘撑着一叶小舟穿游在湖面,一朵睡莲,一根莲藕,一湖荷叶,满塘延伸,一群野鸭扑腾惊扰了沉睡的荷塘。

八月的秋雨,江南的睡莲,绿韵缠情的荷叶,莲蓬、仙子、节藕、荷花香,印在了江南的故事里,那一段八月的荷花塘,也深深的印在了童年的记忆里了,人生篱上匆匆来去,乡野风情,等你八月荷花开,一场秋雨一场凉,青叶藤枝爬篱墙,古城过往着流年的故事多,江南八月真好,青山绿水,淡墨青韵的小城,绿荫遮掩池塘,我的眼前青青的河边草,庭院深处的竹林,水井、商铺、青砖瓷瓦的民居,石亭旁的香樟树,青石板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幽巷,一些个传统的江南习俗,石桌上的莲子羹、新鲜的翠果、杯中淡淡的清茶,那一盏茶香思绪,随着八月的风撩过你鼻尖,朦胧中,那姑娘撑一把油纸伞,从江南的幽巷中走来,走进八月的相册。

八月静好,蓝天白云,那绵延的绿疯染如烟,湖水荡漾,荷花满湖,风情无限。八月的风妖娆,瞬间疯染了无际的旷野,那绿浪翻滚,远山竹海,翠绿绵延,梯田垅垅,瓜果垂帘,随风飘过诗意的风情,八月的风热烈,淹染了江南大地,疯裹了古城幽巷,弥漫了乡野篱笆墙,远山呼唤,绿树成海,山泉流淌,那一股甘甜的清泉从山间流过,滋润了树木、丛草、沟恒、翁亭、山间石桥,竹林,野花芬郁,鸟儿欢歌,那一抹翠绿拥裹着大山,大自然赋予人类美丽景色,宛如一幅山青水秀的画卷,轻轻的尽收眼底,八月空气是如此清新,如此清纯,八月的绿陌郁郁葱葱,八月的雨水如此丰腴,清清的漫过岁月的船头,悄悄的流进了我的诗行。

八月的江南花香满城,朵朵白云飘仙,山青青,翠绿绿,水悠悠,洞垂帘,一袭秋风缓缓,一缕花香漫溢,娴静优雅,携一帘秋梦如烟,柔情缱绻,我的江南秋上,千倾荷香沁人心扉;夜色迷人,清风流韵,一缕夜风轻拂过寂静的荷塘,风摇荷影,荷叶起舞,夜色荷塘,满湖的荷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好想驾一缕清风,飞翔在诗意的夜空,去遨游浩瀚无垠的天际,去聆听蛙叫蝉鸣的天籁,享一缕清风,枕一帘的荷叶入眠,慢慢的,慢慢的浸润心田,在江南的秋梦里,去领悟岁月的静美。

四季更替,行云流水,穿行在绿色盈染的日子里,桥上人家,桥下流水,时光惊艳,岁岁年年,百姓的幸福日子被那一抹绿色拥裹着,岁月静美,你可知道,在你的背后有多少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八月散文4:秦兵马俑

文/李霆怡

去年八月上旬,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一起参观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我们乘车到了兵马俑博物馆,这里虽说透着一丝古色古香的气息,但仍然使人能感觉出刀光剑影的寒气。

站在1号坑前,我们看到坑里按不同兵种分为步兵俑、骑兵俑、俑车兵、弓箭手、将军俑……只见这些兵俑神态各异,相貌多变,千姿百态: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微笑,有的昂首怒视前方,有的若有所思,还有的怒发冲冠,他们穿着不同的战袍和铠甲,真可谓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见古代劳动人民雕塑艺术高超绝伦。

排在后面的陶马与现代马匹的体型差不多,长约2米,高约1.5米,体形矫健,昂首伫立,双目圆睁,直视远方。

接下来,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青铜之冠”四个大字,抬头看见了两辆铜马车。铜马车的车盖是圆形的,马车是方形的,它代表着天圆地方,表明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已有初步的认识。另一辆铜车上竖着一把阳伞,那把阳伞可以360度旋转,可根据太阳的位置灵活调动,以便遮挡阳光,伞还可以从车上拆下来,插在地上或用手高擎。这两辆铜马车的设计精巧,实在让人们叹为观止。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是绝无仅有的,它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几千年前古人能制造出精美绝伦的兵马俑非常了不起,我感悟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秦兵马俑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八月散文5:故乡的棉花

文/向卫华

“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是清初诗人马苏臣赞美棉花的诗句,诗中朴素自然的语言向人们传达了棉花关系天下暖寒的现实情愫。每次吟读此诗,掩卷沉思,我就会想起故乡的棉花。

说来你也许绝对不会相信,就连村里的人现在有的都已经忘记了,在我的故乡——树栖柯,曾经一度种过棉花,那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儿时的时候。

棉花就种在黑草坪,在村小学的下坎,是一个面积有100多亩的大坪,以前是个河滩,大跃进的时候开成了田,后来为了缓解国家棉花困难,就种上了棉花。种棉花是个很辛苦的活儿,从种下,到收获,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记忆里,从春天到秋天,乡亲们忙完田里、山里的农活后,还要给棉花地锄地拔草,给棉花喷药驱虫。好不容易,看着那一棵棵棉花长得像小树苗一样,直到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棉桃,乡亲们的心还是没有悬下来,盼望着有个好收成。秋天的时候,棉花开得正好,盛开的棉花被秋风染得象雪花一样洁白耀眼,纤尘不染,一眼望去,好比天上的白云不小心走失,一下子掉在黑草坪。那洁白的棉花里蕴含着乡亲们的祈愿,那轻盈的棉花里满怀着对乡亲们的爱意和温暖。这棉花地里哟,是乡亲们一春一夏辛劳的成果啊!

摘棉花的任务大都由妇女们去完成,这是因为她们手巧手快的缘故。在深秋和初冬季节里大概需要反复采摘四次才能将棉花彻底采摘干净。

摘棉花的时候,说是为了抢天气,不如说是为了大人争工分,多争得一个工分,年底就可以多分一份红利,尽管一个工分不过5分钱。因此,村里像我一样大的孩子,都要跟大人下地帮着摘棉花。印象里,那时的棉花总是比现在要开得白,朵也大,也许是那时人小的缘故。不过,那种轻盈柔软的触感,真的比现在的棉花来得深刻。那时的黑草坪也仿佛比现在要大得多,而棉花总是开得那么旺,小小的我提着布袋跟在娘的后面,个子还没有棉花杆搞,掩在棉花里看不见头,小手不停地在棉花与棉花间舞动。开始的时候,觉得好玩,只须轻轻地一抽,它们便整团整团地出来了,活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白娃娃,令我爱不释手。后来,我厌恶了,好几次都是娘把我从被窝里抱起来的,一路哭着被背到棉花地里的。在摘的时候,小布袋越来越沉,而终于拖不动了,就去倒在大包里。一垄棉花拾下来,我的手背已被棉枝扎得一道道血痕,指甲周围也戗起了小刺。娘见了十分心痛,不时用嘴巴添我的手背。那时候摘棉花,中午也不回家吃饭的,尽管黑草坪离家很近,于是就在地边的大柳树下,随意吃一点饭。所谓饭其实就是红苕,早晨在家里就已经蒸好的,用帕子包着,包来的还有苞谷酸辣子,红苕就着苞谷酸辣子吃,记忆里那味道蛮香的,但是现在我是不吃红苕,原因就在于小时候吃得太多了,俗话说“食饱伤人”。

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世界上的花千千万万,然而棉花却是这个世上唯一可以让我们“穿在身上、盖在身上”的花,尽管她没有艳丽的颜色,也没有迷人的芳香。到了冬天,娘从生产队里分得了棉花,于是,每天忙完生产队里的农活,到了晚上,娘就在火坑里烧一堆大火,然后坐在火坑旁,在昏暗的枞膏油灯下纺棉花,先纺成线,然后再用这些线织成布。娘是个能干的人,我睡在火坑边的床上,每次醒来,看见娘在纺线的时候,左手拿着搓好的棉花棒,在纺车上往后拉。纺线是个技术活,只有用力均匀,纺出来的线才会粗细均匀;要是用力不均的话,不仅纺出来的线粗细不一,而且还很容易断线;纺好了线,最后就该用这些线织布了。娘在木制的织布机上将经线安好,先是左脚蹬一下,右手穿一下用来织布的梭子,把织布机的机头往后用力拉一下;然后右脚再蹬一下,左手穿一下梭子,再往后拉一下机头。就这样左右交替,布就一丝一缕地织出来了。用棉花织出来的布俗称家织布,虽然有些凸凹不平,显得粗糙了一些,但是很暖和。那时,故乡家家户户都用棉花做棉衣,用家织布做衣服、做棉被的里子。当严寒降临,大地冰封雪飘的时候,乡亲们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棉花的恩惠,是它,以自己柔软的身体维护着乡亲们不受寒冬之苦;夜里,又把人们带进温馨甜蜜的梦乡。因此,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能安度严寒,少不了棉花的功劳,因此在故乡,棉花的外号叫“太阳的孩子”。

有次,我翻阅古诗词,无意中读到了宋人艾可叔写的《木棉诗》诗中这样写道:“车裘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没有到过农村的人,不知劳动艰辛的人,以为这是诗人给读者展现的是一幅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弹花纺织图。可是我读过后,却认为它是一幅辛苦图,因为我想起当年娘的艰辛,爹的不幸,不禁留下了热泪。所谓“田园牧歌”,不过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乌托邦”。于是,我又想起最近读过的一篇报道,说的是山东淄博农民杜深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都说农民对土地有感情,实际上我对这个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咱就是没办法,无奈……花十分代价以后得不到三分收入。”……也许有人会质疑和批驳这个农民,但是我理解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些“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的所谓的社会精英们,又怎么会知道农民的艰辛与痛苦呢?

当年,棉花给乡亲们带来了温暖,却差点给我家带来了灾难。记得儿时,爹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欧洲大约在二千多年前才见到棉花,此前,欧洲曾有个关于“羊树”的传说,说的是东方有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上结一种果子,很像绵羊,有四条腿一个尾巴,它身上还覆盖着一种白色的绒毛,这种植物狼最爱吃;直到亚历山大东征印度时,才留下这样的记载,“印度有树生羊毛,柔白而佳美,土人用以织布缝衣”。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有个心肠很黑的老师,为了争教导主任这个位置,千方百计排挤爹,找不到理由,于是就借题发挥,揭发爹里通外国。开始,爹还与他进行辩论,可是那个老师说,你没有里通外国,又是怎样知道此事的?是谁告诉你的?我有个远房伯伯是土匪,被镇压了;还有个远房伯伯是国民党兵,当时在台湾,这些都被那个老师知道了,捏到了我爹的痛处和软处,于是,说得爹有口难言。刚好,这个老师有个叔叔在县革委会当副主任,是个靠造反起家的当权派。这样,学校天天开批斗会,爹只好一次又一次在批斗会上作检讨。最后处理时,有关领导问爹,是保留公职,还是保留党籍?二者选一,意识很明显,保留公职就要开除党籍,保留党籍就要开除公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每次批斗会结束后,爹都要步行20多公里路赶回家里,和娘商量了又商量,最后爹选择了保留公职,这样,我爹才留在教师队伍里。后来事实证明,爹的选择完全是正确的,因为不久之后,娘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与棉花为伴去了。现在想想,当时爹如果不选择保留公职,在农村能养活我们吗?能盘我读书吗?能有今天的我吗?我常常这样不停地追问自己。当然,这不是棉花的错!

“此情可待成追忆”?如今故乡早已成了茶叶专业村,棉花连影子都不见了,爹娘也早已长眠于地下,和棉花一样成了一道记忆。但是故乡的棉花里,留存着我的记忆;故乡的棉花里,记录着我的童年。如此,我记住了那惊人之语:“真正能温暖我们一生的,不是爱情,而是棉花。”当然,除了棉花,温暖我们一生的,还有亲情。

哦,故乡的棉花,温暖我一生的棉花。

八月散文6:爱你,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文/空心鱼

八月的第一场雨,下的好大,打雷了,我躲在角落里。我天生怕雷声,特别这么大声的。手机不敢开,电脑也被我早早关掉。双手抱在一起,而此时你在何方?最终我也渐渐地习惯了这样的下雨天,习惯一个人。

雨停了,抬头,天空是干净的蓝色,还有几朵残留的乌云也慢慢地转为白色,看着它以优美的姿态蔓延过城市的上空,那些停驻在云端的思念毫无预兆的再次清晰了起来。

记得你说,你在怀疑我们之间的爱情的真实性,慢慢想来我何尝不也是这样吗!不过我胜在赤诚。

曾经,我们以路人的姿态,彼此游戏与这感情的,奈何最后把我狠狠的伤,或许这就是你从来没有给我承诺的原因吧!遥望那些破碎了一地的相爱,阳光斑驳,往事成伤。我行走在斑斓的时光中,以一个孤寂的姿态,不悲不喜。那个似曾相识的场景,乍然相逢,心,依旧隐隐作痛。最后,我却始终相信你会回来,我这样告诉自己。

原来,一些记忆早已深入骨髓,一些时光早已痛彻心扉。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这样的相爱,总是会带着致命的诱惑力,即使身处万丈悬崖边,也会义无反顾的坠落下去。那样的爱,连忧伤都美丽的像梦一样。以为海角天涯不过是咫尺间的距离,我们期许着那三千繁华里永不谢幕的青春年华,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可最终我发现我随时都有可能失去你,那种总是抓不稳的感觉很窝火。一切的一切总是那样无奈,美丽的相遇和美丽的梦一样,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不真实的美丽,终究来去匆匆。你驻足,回望,她已不在。幸福,从来不顾及上一刻的缠绵悱恻,在时光的荒涯中沉淀一束荒凉的过往。

有一次差那么一点我就放弃了,我也不知道这样的你是否值得我去守护,这样的爱情,它还叫爱情吗?

那夜,哭的如此伤心,没人知道,也不想让别人知道,只是为自己留那么一点点自尊。这么大了,我该怎么做?好多的无可奈何。该不该还想着你?幸福那么短,遗忘这么长。

直到你的在此出现,为何我还放不下,难道我真有那么爱你?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那么,我呢?你呢?此刻我忽然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我要爱你,一直爱着你。我不要你依旧守着你的海角,我依然望着我的天涯,我们在彼此的世界里,各自为安。我不要这样,我要我们永远在一起,没有悲伤的姿态。

一季年轮,一束尘埃,载着远方的你,载着彼岸的我,轻轻掠过那些曾散落在红尘里的繁华,此刻望去,思念直上心头。我为你停留,用一生的时光。

那么故事到了最后,我们还彼此只差一个结局了。

只是,这一场豪赌,赢了我幸,输了我命。爱你,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To:空心鱼

八月散文7:开满野菊花的大堤

文/长笑

八月十五的上午,秋雨初霁,天空被雨水洗净了,不是湛蓝,是鲜亮的深蓝,蓝的有些假,叫人不敢相信。我走出村子,漫步在千里堤上,看天,看地,看大堤上的树,看田野里的庄稼,这是我每次回老家都要做的功课。为什么?这是童年时期经常走的路,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有我的足迹,每一抔泥土都被我抓起过,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过去了多少年,从这里发射出的射线都会刺向我心脏最柔软的地方。

大堤在平原上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长龙,弯弯曲曲的伸向苍茫中,不知道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到哪儿才终。走上大堤,立刻被淹没在葱郁里。前几年才种上的杨树已经碗口粗,正是茁壮期,一棵棵就像十三四的孩子,精神气十足,在微微的秋风中舞动着枝叶,像是欢迎我。树棵的空坡地上,开满了野菊花,远远望过去雪白的一片。深呼吸,带着湿润的空气中飘散着一股清香。我弯下腰,揪下一朵,嗅一嗅,并没有多么明显的香味儿,就感到奇怪,这香味儿从何而来呢,难道是它们聚在了一起香味儿就大了?野菊花很小,不像市场上出售的那样大,它们一丛丛一片片就那么散漫的开放着,装点着大堤,也装点着秋天。我知道,把这些野菊花采摘回去,晾晒后就是很好的饮品,解毒,下火,甚至可以做中药。但是,我们老家这一带没人采摘,就任凭它们才大堤上随意的开放,再随着天气转凉慢慢的凋零,只有那些过了季节的蜂儿们,偶尔还光顾它们。年复一年,它们按时来,按时归,只需要家乡那些泥土,需要很少的一些雨水,把大堤装点出一篇艳丽。是这里的乡亲商品意识还淡吧,他们只会节俭,只会勤劳,比开放地区的人淳朴了许多。这是一种落后还是值得欣慰?我不知道。

沿着杨树掩映的堤顶走下去,不知道谁家在堤顶上种了一行黄豆,叶子已经开始脱落,豆荚发黑了,就快要成熟,正是烧着吃的时候,引起我好多回忆。小时候,每逢中秋,是我们给生产队看大枣的时候,那时候几乎每天都要烧毛豆,烤红薯,燎花生,不吃的满嘴黑不罢休。想来这位在堤顶上种黄豆的人是个勤快人,这一行黄豆虽然不多,但是肯定够他们一家人过年吃豆腐了,农民的日子是精打细算过出来的。一颗谷子,一粒黄豆,一毛一毛的积攒,才有了如今满村的楼房,才有了乡亲们满足的笑容。这一片热土种什么长什么,只要你肯劳动,土地绝不会吝啬她的付出。世世代代,养活了这一代数不清的乡亲。

继续往前走,看不到堤上有一棵粗壮一些的树,原来那些枣树也不见了,大堤满都是杨树,像突然焕发了青春,变得年轻了,让走在堤上的人也心情轻快了起来。

小时候,大堤上的野菊花也不少,但那个时候满堤都是大树。我们在堤上放羊,任凭羊群啃噬菊花,而我们或者爬上枣树摘枣儿,或者上到柳树上掏鸟蛋,大堤,从来都是我的天堂。如今,大堤变了,堤下的田野也变了,唯一没有变的只有这些野菊花,只不知道它们还记不记得起我小时的模样,它们对如今的经济社会感到新奇不?或者,再过若干年,这些野菊花也会变成商品的。到了那时,大堤还会是个什么样子?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堤仍旧是大堤,苍龙一样,不知道从哪儿来,也不知道到哪儿去。我沿着大堤漫步,舍不得离开她。

八月散文8:秋思夜话,玉露烹茶

文/晓梦芳菲

农历八月16的月色清华,圆圆的月盘闪着银灰样的光,光滑过竹叶斑斑驳驳的落在客厅的墙面上,竹叶和着微风晶莹着月色,秋风吹动竹叶沙沙。当整个窗棂和墙壁都爬满白月光,室内浸满着月光的祥和,有着恬淡的、带着岁月清香的韵味,潆绕着、环绕着、涟漪着、渲染秋月的留白。

此情此景,是关闭所有的照明,只剩下如水的月光和竹,只为这月、这竹、这秋。

说起来,这一片置于阳台的竹,它虽然不是峨眉雪,不是洞庭月,也不是彭蠡烟,却是绘我宅壁的一道风景。

曾经那个温良如玉的日子,它只带着几片蔫蔫竹叶来到新家,我把它放在阳台能照得见阳光的地方,没有谁能看好它还能活得下来,日复一日,它日渐丰满的枝蔓洋溢出生命的蓬勃,它在最艰难处顽强的迎来了生命的春天,在新家里落下脚来,开始又一段生命的旅程。

它努力的长出每一片叶子,殷殷的迎接枝繁叶茂,它的语言就是它伸展着、亦或漫卷着的竹叶,在绽放中燃烧着生命的激情,不隔风月,不离咫尺,只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温暖的守着我给它的幸福,以及它能给我的那份温润。

这竹啊!在每个清晨迎来第一缕阳光,把斑驳洒在墙壁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摇落几滴露珠来提醒你夜已深沉;亦或是在夏的清风里,竹叶随风奏响的哗哗声中,给你短暂的夏日清凉。这些,都是它带来的多姿多彩的影像。

常常,和它一起沐浴阳光,一人一茶一丛竹荫,便有了清新儒雅的清美;夜晚,看它竹尖上圆润的清露,尘世烟火里,也有了掬露烹茶的清喜;夏季里,清风摇动竹叶的哗哗声,流淌成一首动听的乐曲,也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意境,阻挡了燥热的烦闷。

秦观的:“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这又是另一个心绪的留白,彷如这翠竹和故人如一不二。

有了翠竹,就有了不一样的心境,那春那夏那秋那冬都留在了外面。竹置我山窗,便四季如春。

我的秋,我的四季,在竹荫下,绘制着生命里清雅修心的菱花水岸。

人世凉薄,岁月却情深,竹荫下的蔓蔓秋情里,我惜光阴如昨,光阴视我若何?

八月散文9:冬日,到海边走走

文/杨锦

不要总是在八月去看海,不要总是在人如潮涌的季节去看海;如果你喜欢海,就该记住:冬天,不要忘了到海边走走。

你的心中真的拥有那片蔚蓝的海吗?

你接受了海的温柔,就一定要理解海的暴躁;你领略了海的妩媚与坦荡,就不该责备海的愤怒与咆哮。

不要去嬉笑于沙滩上拥挤的人群背后,去捡取夏日的欢乐和放荡,你要在沙滩上所有的人都散去之后,到海边走走,即使是深夜,即使是晚秋,即使是寒冬。

悲怆、灰暗、阴沉的颜色,那便是天地浑沌一体的冬之海,沙滩上反扣的小舢板会使你想起什么?

你看到海浪在舞蹈吗?那是海孤独的身影。

你听到海浪在喧嚣吗?那是海寂寞的语言。

海是有生命的。有呼吸有欢歌有悲调有悄悄独语有暗暗哭泣。

她沉默,会使你如入死亡境界。她咆哮,会使你疑骇是千万头雄狮怒奔而来。

海总是把愤怒的浪头化作平静的海面,海是人间最慈祥的母亲,她能默默包容所有的不幸。

冬天,不要忘了到海边走走,以你的身影以你的手臂拥抱海吧!

以你的深深浅浅的脚步,在赤裸的沙滩上书写你永恒的恋情。

冬天,不管有没有雪,有没有风暴,有没有远航的船,你一定要到海边走走,去看看寂寞的海,像看望久别的朋友或远方不知姓名的恋人,给海一点微小的安慰,不要让冬日的海在孤独中感到忧伤。

八月散文10:八月之秋

文/草木禾鱼风

金秋的八月,花灿稻香满天飘,风清雨顺喜中秋。这么如诗如画的美景,我却在风的忧伤、叶的飘落、云的眷恋中,伴着思绪纷扰、愁肠情结、伤感哀怨中独自度过。

八月是幼时久盼的梦想,为的是在谷香穗扬的黄昏,能有疲劳一天的母亲做好的佳肴,虽只一碗面的飘香、几个蛋的初尝、还有沾点肉香的清汤,我还是日日盼、月月念地流涟向往。那时的梦很单纯,只想有被想起、被重视的感觉。

八月是年轻漂泊的岁月,走出家门,游荡在字美书香中,拼搏了多少年,也孤单了多少年,渴望温暖重聚,一切却在闲遐空隙间化成了记忆。往日情景久久浮现眼前,袅袅云烟般的环绕,勾勒出无数回的念想,那时虽清贫,心的感觉、家的温馨却是充实。

八月是中年拼搏的旅途,劳累后久久地伏窗沉思,静看秋风抚叶,寒雨轻扬,孤单地想着云开雁归,芳香呢喃,却在无奈的愁思中。酒在迷醉中放荡,泪在回忆中惆怅,幻想着云际般飘过的记忆和期盼,在眼前升腾,化成楚楚酸泪,竟然消了笑容。

八月是游子思乡的时节,小时月饼的香味,勾起我多少的记忆,想念的母亲等盼着亲情的相融,渴望膝下嬉笑陶陶,而我只能在千里之外,饱受着思家之苦,两地相望,亲情浓于血,如秋之枫红,似二月花的浓。

我的八月是在秋的落寞、萧瑟、寂寥中轻轻滑过,无声无息没有绽放出快乐,沉寂无言没有片刻的欢愉。那天你说,秋是万物成熟的季节,是喜悦之秋呀,为什么你的秋天是那样伤感,我说也许我延续古代大家的情商,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

我的秋是伤感的,而母亲的又何尝不是呢?在她七十年的期盼中,又有谁记挂并祝福她呢?母亲劳累终生,现华发满头,苦盼着晚年幸福无忧,享受天伦之乐,而我离家之远,不能俯首照顾,实为大不孝。

在这秋风习习、寒冷悠悠的时节,母亲的忧伤,又有谁能懂,我想只有子孝母慈的八月之秋才是最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