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七十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七十文章1:我已年七十的奶奶
文/命脉。
你们也有像我一样跟爷爷奶奶生活过吧!那时的记忆还在你们脑海里么!刚接到奶奶的电话,我想了很多…
我的奶奶,一个普通的人,一个辛苦一辈子的人。
年幼时是家里的长女,下面五个弟妹,为了弟弟妹妹她不读书带弟弟妹妹,那时11岁。
年轻时参加过金江水库的修建,那时她15岁,也在那年体会了丧父之痛。(因为修水库死人太多了,至今不知道葬在哪里,每年扫墓就只能凭大概记忆死在那个地方)
水库成功,家园没有了,迁移到我现在的院子,那时17岁。
到我院子安家落户,遭排斥(因为那时我院子就一大户,吕家,后来没被排斥有我爷爷的功劳)然后加入生产队,照料一家老小,每天天没亮就得打着火把步行十多里,背一个妹妹,拉一个弟弟,还有个妹妹拉着衣角的去读书,回家还得赶在生产队开工之前,不然扣工分,没吃的没拿的,那时她18岁。
那年她19,经人做媒下嫁我爷爷,一间两室一火房就是迎娶的资本,就是新婚的小窝,只有大家的调侃与祝福,没有酒席,只有一只还是生产队长送的鸡(听说只有两斤左右)就这样一个人负担到了两个人的生活,但还是摆脱不了辛苦。
但在我认为她也是幸福的。
五个儿女,十个孙子外孙,都很孝顺。
唯独有一个孙子不那么听话,不那么像其他孙子外孙~哪就是长孙的我。
也许小时的记忆我还记载在心吧!
喂!大伢几诶!在上班么乃?身体好么乃?…我的电话一接听就听到奶奶一口气说问了我这么多。
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是个很难得打电话回家和爷爷奶奶聊天的人,突然接到奶奶打来的这电话,还问了那么多,我就只能讪讪的笑着回答~嗯。
一直听着她说~你在外面要加油啊!你也不小了,该带的对象了,爷爷奶奶在家里身体蛮好的…其实我一点也没听懂,一点也没体会到什么?只是心里想着,这是我奶奶么?
心里有种莫名的味道,我什么时候让您这样关心了?
就这样边听边笑,答非所问的几分钟,挂了电话。
然后让我回忆起了那一年…
那一年,家里一直不顺,爸妈无奈外出务工,我和弟弟也就成了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其实在我眼里我奶奶是个偏心的人,她的五个子女就我爸爸条件最差,所以她总是有种看不起我们一家人的感觉,还有我的叔叔姑姑们都是一样。)
因为家里确实负债累累了,爸妈外出务工也是月不敷出,所以没钱给带我和弟弟的奶奶(那时奶奶还带着我大姑的儿子和叔叔的儿子,姑姑叔叔有钱给她,我爸妈没有,我和弟弟的日子可想而知怎么过的)
爸妈一出去就是两年,为了省钱不回家过年。中途姑姑叔叔都回家过年了。
就在过年哪一天,我彻底体会到我和他们的亲情不过是一句“没办法才带我和弟弟的”。
让我开始”仇恨"他们,我的奶奶和叔叔…
记忆犹新的是我奶奶和叔叔的那一段对话。
叔叔说~把我们送给外婆带!就带我屋娃娃就好了!
奶奶说~我也想,可是他外婆不接,(那时候我外婆身体不好,外公还没退休),有什么办法,带一年就恩带了。
我当时听到了…
我和弟弟跟了她两年有过三套新衣服,而表哥和堂弟就没季节都有新的。~其中还有两套是外婆买的~,两双新鞋子,一双凉鞋和大头皮鞋,一穿就是两年,这我不认为算什么,因为我爸妈没寄钱回来嘛!
我还好,我弟弟就…唉!那时奶奶买回来的吃的东西都分开来的,表哥的,堂弟的…唯独没有我和弟弟的。每次他们喝娃哈哈我和弟弟就只能喝用井水兑白糖的甜水,他们喝不完了放一边,我就偷拿给弟弟喝,弟弟喝完后还要,我就兑水忽悠弟弟,但是堂弟他们发现会告状,我就会挨骂,还挨打过,说~你爸妈没钱拿回家还有的吃么?别人姑姑叔叔一个月好多钱回家,有买,你呢?
这就是我跟她第一年时的奶奶。还在那年秋天,发生的另一件事情,让我第一次和奶奶做起了反抗,关于我弟弟,那天我没在家。弟弟看到堂弟有东西吃他没有就偷拿了吃,后来奶奶知道了。
就追着喔弟弟打,弟弟才4岁,懂什么?一路追一路骂,后来追到了,院子里面有个竹林里,有很多窖那种!弟弟慌不择路摔下去了,4米高呀!腿断了,下巴也破了,缝了5针,但是那样我奶奶还是打了他,然后再送去看。
当我回家看到被吓到说话都打乱的弟弟,身前还有血,衣服都没换,腿上打着绷带,而我奶奶却还在一旁说的不相干的谩骂…我火了。
大哭要把奶奶~打死~。还砸了好多东西,最后换来的确实一记耳光。
甚至无数次的心里暗骂她~早死点~。
后来妈妈电话回家,我和妈妈都哭的不像样,而没人安慰一句。那时感觉好孤立。
后来被接到外婆那去了半个月。
她居然没来看过一次。
这就是我那时的奶奶。我心目中的奶奶。第二年的春天,我在心里发誓这辈子不原谅我奶奶!
为了两块钱的事情,对于10来岁的我那个年代,两块钱也蛮多了。
我问她要,她给了我2毛钱,我就说要么不给,要么给两块。
也不知道这句话怎么就让她发了我的火,又是老史从提,说你爸妈有好多好多钱在我这里啊。还是我上世少欠你果啊。你果世来报仇果啊…等等云云。
我一点也不为所动,习惯了,也就不那么在乎,随便。
我就甩了句:我不读了,没钱不准进教室(确实是要两块钱的少先队员费,奶奶不懂,我也就不怎么跟她提学校里面的事情。)所以我的这句话给自己招来了‘横祸’。
然后我就不去,奶奶就找了个竹条,先是抽我,我反正不去。然后就拉着我走,一直拉到马路上,好多的读书的同学看到。一路打我一路骂我,直到学校,那次打断了三根棍子,一根竹条,我的手和腿都是肿的,但我没哭,我只是在心里暗骂,心里诅咒,心里发誓。
从那后,我把我和她的关系仅限于她是带我的,而不是出于亲情…这就是我跟她的第二年,这就是我的奶奶。冬天马上就快到,那是我在秋天和弟弟天天唠叨的一句话。因为爸妈冬天回来嘛!我就可以摆脱这个恶魔的代言,魔鬼的化身的奶奶。
就这样过了一个来月,我那叔叔和我婶婶回家了(我婶婶还是蛮好的)。
他们回家开心的无非是堂弟他们,我和弟弟感觉与自己无关。带回来很多东西,我们也有的,只是我们拿着东西要遭受多好冷言热讽。
就在那天的中午,发生的一件事情也可以说是他们对我们一家的瞧不起吧!
叔叔买了肉回家,我弟弟是很喜欢吃肉的,我就一个劲的夹肉给弟弟吃。
叔叔说:你看你看就晓得吃,你这个样子啊,还吃的都是肉,还这么的不听话,你怕是不知道你爸妈给了好多钱回来去了,你知道这个肉是那个买的么?腻起咋味,我恩买肉你兄弟两个吃卵里。(我当时眼泪在眼眶里面是打转了,弟弟也不敢恰了)
我的奶奶还不忘记加一句,吃的就吃,恩吃么吃,把我死出去,港你两句就这个样子,看样子还蛮大脾气,死出去。(我的奶奶啊,我的亲情啊,那一刻,我的感觉就是我身体里的某根血缘脉断了,窒息般的抽泣,压抑自己不哭…)
我只能忍着,我没事,我弟弟呢?事后和弟弟说以后不吃他们买的肉,就这样我和弟弟将近3个月,直到过年前,我爸妈回家才敢吃肉,就从那天开始我的学习,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差乱弱,10岁只有60多斤,我弟弟很黑很黑,大冬天衣服厚,脸黑,只能看见那双眸子在转…
这就是我跟我奶奶的两年,这就是我的奶奶对我们的“好”,这就是我的奶奶。就这样,转折几年过去了,我书也不读了,出去打工了。
反复又是几年。08年吧!一件事情改变了我奶奶对我一家的态度。
那时我不在家,我爸妈在家。在街上开拖拉机。
大冬天的晚上,爷爷奶奶走在从东安回来的路上,(在二女儿家受委屈了,气的连夜回家,打遍其余的儿子女儿的电话,没人去接,唯独没通知我爸爸,后来我大姑打电话叫我爸爸去接的,也许从这件事情看出来什么吧!没用的儿子也许才是年老的依靠!)
从那后什么都改观了,但我还是不能原谅她,起码那时候不能原谅,因为对我的一切在我心里烙印那么的深。那么的让我的童年痛苦…还是在心里呐喊,不能原谅。
直到今年,我出来的那天,她早早的给我下面,给我收这收哪的。我的心里有点触动,但还是会抵触,不能释然以前的种种。
直到今天,我接到奶奶的电话,她的话,她带关心的声音,颤抖的声音…
我的心里那道阻挡我奶奶迟来的爱的墙塌了。一切在那电话开始慢慢的消融了,一切在那电话过后悄悄的释然了,一切在心里默数,其实奶奶还是爱我的。
而且我是长孙,奶奶都70了。儿孙满堂,可是还没看到四代。
奶奶70了,不知觉的就70了。没有了那60岁带我时的那种暴躁,那种偏心…
奶奶70了,我做为孙儿何必还去计较什么呢?
奶奶70了,头发白了,脸上皱纹更深了,眼睛也模糊了…
奶奶你70了,一切都要好好的哦,孙子在外面也会好好的,今年可是您的金婚哟!今年可是你的大寿哟。今年今时,孙儿给你送上祝福:我已年70的奶奶。
七十文章2:手机失踪记
文/张玥
我的爷爷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别看他这么大岁数了,可他时髦得很,手机、平板电脑一样也不少。不过毕竟岁数大了,他也会常常干些糊涂事。前几天爷爷又买了一部iphone6,把它当宝贝一样,形影不离,还因为这部手机“失踪”,逗得我们全家哈哈大笑。
那天早上,爷爷兴冲冲地出了门,可发现手机不见了。这下爷爷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赶忙问道:“我的手机呢?我的手机去哪了?”大家听了,立刻忙开,开始地毯式搜索,就连平时懒洋洋的我,也跟大家翻箱倒柜地找了起来:找了客厅,掀了沙发;找了厨房,翻了橱柜:找了卧室,开了衣柜,把全家翻了个底朝天。过了好一会儿,大家还是一无所获,爷爷颓废地坐在沙发上,无精打采。手机到底去哪了呢?难道被偷走了?不可能,手机每次都被爷爷随身携带着,到底去哪儿了呢?有了!我灵光一现,赶忙拿起电话,拨通了爷爷的号码,熟悉的铃声顿时响了起来,我竖起耳朵,仔细地听着声音的来源。咦?这声音怎么是从厨房传来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向厨房走去。悦耳的铃声越来越响。“等等,这声音好像是从冰箱里传来的,难道——”我奔向冰箱,打开一看,原来顽皮的手机正躺在冰箱里“避暑”呢!我赶忙把手机递给爷爷,爷爷脸上顿时笑开了花。
原来,爷爷吃完早饭,把剩菜剩饭放进冰箱时,连同手机也一起放进去了。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们全家被逗得哈哈大笑,爷爷被我们的笑声感染了,也跟着笑了起来。
七十文章3:我们这一代
文/宋天玉
我们这一代,走过了七十余年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感谢党的培养教育,感谢恩师的带领,感谢我们共同的努力。当回首往事时,不难发现,一路脚印走来,我们都是在党的旗帜下,在奋斗中砥砺前行。
因为我们奋斗了,没有辜负党的期望,没有忘记乡亲的嘱托,没有推卸肩负的责任,没有丢失自己的信仰。一直到古稀之年,我们还深深怀念着一路走来激情燃烧的岁月,奋力拼搏的战斗,工作登顶的激动,披红戴花的喜悦。我们用血汗艰辛铸就了人生,谱写了春秋,唱响了凯歌,创造了品牌。
功劳不用自吹,它已经写入史册;成绩不用标榜,它已经在人心中;品牌不是自夸,它已经屡经鉴定;人生没有重走,它已经辉煌写就。我们没有后悔,我们没有失落,我们没有衰退,我们没有骄傲,我们没有气绥,我们没有“退休”,丢掉包袱轻装上阵,继续前行。
我们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但那不是懈怠的理由,在我们的人生字典上,没有无所作为这一说,有的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不忘的是初心,我们坚守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的楷模是共和国的英模,我们的目标是“两个百年”梦想成真。
我们重踏征程,不是再就业,不是再上班,不是抢年轻人的饭碗,不是想再挣份工资。我们知道自己的现状和水平,我们知道社会服务业还有真空,我们知道大爱无疆还有缺失,我们知道奉献永无止境,我们知道夕阳无限好,我们知道不待扬鞭自奋蹄。我们就是要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为社会补位的、为政府排忧的、为民众解困的阳光事业。
我们有着丰富的阅历,这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是一座极待开发的富矿,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抗争取得的丰硕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盏明灯。我们要挖掘它、我们要书写它、我们要讴歌它、我们要高扬它,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责任、担当、使命、工作,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精心创造的桑榆品牌。
七十文章4:姐姐
文/杜书文
七十三岁的老姐姐患了白内障,让我终日心神不宁,忧心忡忡。尤其听到乡下来人说到白内障给她的生活、行动带来的异常不便和艰难。心里总有一种酸楚的感觉。走路需要人搀扶,切菜常常伤了手指头,烧开的水硬是灌不到热水瓶口里,说不定那阵儿就撞到门上墙上。上灶做饭,不是把味精当盐放进锅里,就是把醋当酱油调进碗里。邻居相好的老姐儿妹儿,约他到公园、市场去散散心,她总是无奈地推辞:“看不见路,磕磕绊绊的,连累你们!”……
其实,姐姐并不是我的同胞姐姐。七十年前,当我还未出生的时候,母亲便从西寨村一家贫苦多子的家里抱养了姐姐。那时她还不到两岁。当时我家生活还比较宽裕,父母视姐姐如掌上明珠,待她如同亲生一般。四年后我出生了。按说,我是母亲亲生的,又是个男孩,父母之爱自然应当有所转移。但他们却依然偏爱着姐姐,平时把姐姐打扮得花枝招展,脸上搽粉,头上戴花,衣服上描龙绣凤,脖子上戴着银项圈,手上戴着银镯子。走亲戚,吃宴席,总是鞍前马后地带着姐姐。而对我却像是抱养的一般。大约由于我生性老实憨厚一些,从来不与姐姐攀比相争。过年过节,姐姐穿新衣,戴花帽。给我却穿得非常一般。坐宴席,总是把姐姐抱在怀里,夹肉夹菜,给我却是在木碗里夹些饭菜,让我坐在门外的石墩上吃。长大了,我懂得父母这样做,并非是不爱我,而是恐在别人面前落下疏远养女的闲话吧。
姐姐渐渐长大了,我也长大了,我下边又有了几个弟妹。我们姊妹关系处得相当好。尤其姐姐,对我异常关心照顾,但由于社会的变迁,家境的变故,人多地少,生活困难,只能供我一人上学,姐姐便留在家里,帮母亲料理家务。对此姐姐也曾流过眼泪,我心里也很愧疚。但姐姐并没有因此而与我计较,生活上对我依然关怀备至。母亲家务太忙,我和弟妹的吃喝穿戴,全由姐姐料理,我们对待姐姐如同亲姊妹,互尊互敬,相处得非常融洽,也从来不在姐姐面前提起抱养一事。当姐姐做了错事或受了委屈的时候,我们总是站在姐姐一边和母亲讲道理,直到母亲消气为止。由于姐姐没有文化,常常感到自卑,也怕将来嫁出去婆家瞧不起。那年冬天,村里办起了冬学,我利用假期担任了冬学教师,姐姐非常高兴,每天晚饭后早早洗了锅碗,就和我一道去学校。她很珍惜这个机会,学得十分认真,经常识字写字到深夜。九归算盘也打得滚瓜烂熟,不懂就问我这贴身“老师”。经过两个冬天的学习,姐姐基本上扫除了文盲。出嫁后,婆家算得上高门大户、书香世家,她和姐夫也算得上和睦恩爱夫妻。
自我参加工作以后,与姐姐见面机会虽然少了,但姐弟间的情谊却是很深的。每次回家都要带上礼物去看看她,她有困难我们姊妹之间都是慷慨相帮。有了矛盾总是互相体谅,相互忍让,从来没有发生过争执,更没有因点滴小事而红过脸,这种非亲间的融洽关系早已在周围村子里传为佳话。
而今,姐姐的白内障,自然成了我的一桩心病,为了让姐姐尽快见到光明,除去她心上的阴影,我曾郑重地动员过姐夫,也给外甥女儿们写过信,但久久没有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来得知,他们担心眼睛上的病,弄不好会失明的。对此,我走访了西安不少医院,也访问了不少有经验的眼科医生,了解了大体费用情况。最后在本系统一所医院找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他听了姐姐的情况,爽快地答应手术由他亲自来作。他丰富的经验与自信,让一直忐忑不安的我解除了顾虑。手术那天,我早早陪姐姐来到医院手术室门前。医生和护士对她做了热诚耐心的术前准备、安慰、开导。我在诚惶诚恐中,把惴惴不安的姐姐送进了手术室。我静静地坐在外面电视机前,仔细观看着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医生的一刀一剪都牵动着我的心。十分钟后,手术按预订时间结束,手术做得非常顺利。第二天天刚亮,当姐姐试着打开眼罩的时候,发现眼前豁然开朗,她高兴地惊叫起来,眼前一切是那么清晰明亮,仿佛掩盖在她身上的阴影一下子消失了。她看着墙上清晰的字,看着站在她身边女儿清楚的面容,泪水夺眶而出。他告诉女儿:“为了我的眼睛,你舅舅把心真是操尽了!……”
姐姐回家已经一年多了,全家人对姐姐术后的恢复情况都非常满意,电话中姐姐高兴地告诉我:“我不但能做饭,择菜,洗衣,还能穿针引线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就像灌了蜜……
七十文章5:夫妻不吵架的智慧
文/杨兵
岳父岳母都近七十岁了,相濡以沫近半个世纪。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架。岳父爱喝酒,却从来没有趁酒劲打骂过岳母,相敬如宾。邻里都羡慕不已,称“恩爱夫妻”。子女们也总结了他们大半辈子不吵架的秘诀,以飨读者。
包容乃大。婚前山盟海誓,婚后搭伙过日子,柴米油盐的琐碎,难免不磕磕碰碰。岳父脾气暴躁些,岳母性格温和些。相互有抵触的时候,总有一方少说话,一笑了之,水可以包容火,火可以包容水。长此以往,形成和睦相处的习惯。岳父常教育子女,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天底下除了死是大事,其余都是小事。而岳母说,计较开来,什么都是大事,没完没了,想开了,一切都是小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理解万岁。现在不少年轻的夫妻吵架,丈夫怒吼:“你为家做了什么!”而妻子不甘示弱反驳道:“你在外又为家付出了什么?”岳母年轻的时候在制药厂工作,岳父在铁路工作。后来,药厂改制,很长一段时间岳母赋闲在家。岳父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岳母在家洗衣做饭,教育子女,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岳父时常对子女念叨:“最对不住就是你们的母亲,她为家操心劳神,我在外只干了活!”而岳母却说:“你爸在外最辛苦!”妻子搭台丈夫唱戏,夫唱妻和,家庭这个温暖的港湾,缺谁都不可。
不计得失。经常听到不少夫妻拌嘴,丈夫骂道:“你就知道对你爸妈好,把我爹妈不当人!”而妻子又反驳道:“你说你又瞒着我,偷偷给了你爸妈多少钱!”夫妻相持不下,冷战甚至大打出手。如今,不少女性面对婆媳关系尴尬的处境,甚至婆媳大打出手也屡见不鲜。岳父、岳母工薪阶层,小职员,收入并不高,家庭不富裕。岳母有姊妹三人,上有哥哥姐姐。就在岳母的母亲其他子女不待见的时候,岳父主动让岳母把她母亲接到家里赡养,侍候起居,直到去世。而岳父的老母在老家住大哥家里,岳父和岳母经常去探望,送吃送喝送钱。岳母说,岳父山沟沟走出来参加工作的,在姊妹中条件最好,平时对于岳父几个兄妹,有困难能帮则帮,不含糊。
恩爱如初。岳父在外工作,每天再忙都要给岳母打个电话,嘘寒问暖。岳父回家,岳母则在餐桌上摆上她精心烹制的菜肴。岳父出门给岳母买个心仪的礼物,不论钱多钱少。岳母也会用心为岳父在外备一身行头,天寒织一件毛衣、一条围巾。在岳母不开心的时候,岳父会讲一段笑话逗乐。岳父不开心的时候,岳母则会开导、鼓励,还琢磨一道新菜的制作方法,用心为岳父呈上,给他斟一杯酒。在岁月的磨砺下,夫妻同舟共济,感情越发醇厚,手越牵越紧,成为年轻人眺望的一道风景。
奉献是福。岳父岳母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婚姻不幸,老公早逝,唯一的儿子婆家不管不问。岳父和岳母替女儿一照看儿子就是十多年。现在,孙子上了高中,本来可以放松放松,又念我和小女儿带两个孩子辛苦,又帮照看我年幼的女儿多年。在他们心中,奉献是快乐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现在,不少老年人围坐在一起,没事总爱谈论自个儿女如何有本事,如何孝顺,有的甚至把儿女吹到天上去。岳父岳母在外很少说闲话,在他们看来,幸福只与自己有关,与旁人毫无关联。
爱好相伴。岳父特喜好音乐,无师自通,二胡、阮都弹奏得多姿多彩。工作时,弹奏一曲激情澎湃;晚年时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加入老年艺术团,斩获荣誉颇多,经常为县城大型节日表演。一个爱好天地宽,乐趣多多,再多的烦心事都烟消云散。岳母没事的时候,爱和一帮人打纸牌,和睦了邻里关系,舒展了日子。但是他们注意一个度,以家庭为主。而不像有些夫妻,沉溺于摸牌赌博,对家庭不管不顾,这样怎能不起矛盾,不起冲突!
七十文章6:人生七十也潇洒
文/余宪文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每当我站在镜子前顾影自怜,总感到李白的这两句诗颇为传神。人生苦短,从小到老,从满头乌发到一片花白,岂不是弹指一挥间。也曾想到过使用染发剂之类“挽留青春”,但同是满头白发的老妻第一个反对,她的理由倒也充分:“岁月无情,谁的头发也不是常青树!”
此言极是——我毕竟是70岁的人了。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那么,70岁呢?
孔子不愧为先贤圣哲,他说过:“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我理解孔老夫子的大概意思,是说人经过了一生几十年的磨练,一切已趋于成熟,不管做什么,都可以安心了,不至于出“大格”的。于是,我抄来16字作为座右铭:“兴之所至,心之所安,尽其在我,顺其自然。”
不想再到社会上去发挥余热了。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不存在“舍我其谁”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的国家里,老翁老妪总占着一些岗位,颇有与人争利之嫌,不如痛痛快快退下来。
不想再为儿孙后代攒钱了。辛苦劳碌了多半辈子,没为儿女们留下什么遗产,可也没少给他们“经济补贴”。早一点给他们“断奶”,早一天使他们减少依赖性。剩下几个钱怎么办?我和老伴已商量妥当:捐献给希望工程。
这样一来,对自己,对别人,对事情,都可以坦然面对了。当然,我不会忘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还是要做点事情,想些问题,“随心所欲”可以,但要求活得充实。
我最想干的事情,抓紧时间整理一下此生写过的诗文。这些诗文有的发表过,有的纯属私藏“手稿”,大约20万字,其中既有我思想感情的轨迹,也打上了时代变化的烙印。去粗取精,似乎可以从中概括出一个总的主题: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我还想总结一些书本上不好找的人生感悟,以使我的孩子们受益。其中有这么一条:有些事情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否则就是作茧自缚。更要淡泊名利,莫为其所累。人生在世,要潇洒地活,要潇洒地走。
宁静致远应无恙,安度晚年好时光——这是我来到这个世界70年之后,无拘无束的内心自白。
七十文章7:七十年的爱情,一辈子的遗憾
那年,他7岁,她6岁。
他们是同学和邻居。他们每天背着包一起上学,牵着小手一起放学,下雨的时候同撑一把伞。她长得很漂亮,男生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可是他们表达喜欢的方式总是很奇怪,他们揪她的手背扯她的头发,她疼得直哭。他就会忽然出现在她身边,对所有男孩子说:“她是我妹妹,不要欺负她!”
做勇士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因为她而被一群男孩揍了一顿,却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他们从此不再欺负她。就这样,他们一路走来,到了中学。他已经是个高大英俊的大男生了,而她,却显得平凡了。美丽的女生们都希望把他旁边的她换成自己,可是谁也取代不了。这么多年以来,每天早晨他都是骑着单车载她去上学。他们约定,将来考学也要同一所学校,这样他可以继续照顾她。
他很优秀,有很多爱慕者,她常常被迫做着邮差的工作,那些女孩子总是要在给他写情书之后拜托她递给他。他从来不看,总是扔在一旁,满不在乎!她很小心地问他:“你看那些信没有?”“看了!”他漫不经心地回答。“那你喜欢不喜欢那些女孩子之中的某一个?”“不喜欢?”她给信的次数多了,问的次数也多了,他对她大发雷霆:“以后不要给我看这些信了!你别那么多事!”她委屈地对他说:“你让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然后就怒气冲冲地跑了。
高三毕业了,她没有和他考同一所学校,而是相隔那么远地分开。那年,他19岁,她18岁。偶尔暑假回来,在同一个院子里相逢,他会问:“在学校还好吗?有没有人欺负你?”她淡淡地说:“还好啊,我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看着她的背影,一种难言的伤痛像小老鼠一般慢慢啃噬着他的心。***妈说,她留在那座城市了,有个很疼很爱她的男朋友。他微笑着祝福她,却满心落寞。
大学毕业那年,他回来时身边多了一个女孩。那是他的女朋友,说不出有多可爱,只觉得女孩身上有种与她相似的习性。可是那年,她偏偏一个人回来了,当他们在大街相遇的时候,她看着他身边拽着他手臂的女孩子笑着说:“身边的位置终于有人了!”他尴尬地对身边的人介绍说她是他的妹妹。
他用哥哥的语气问:“还有一个人呢?怎么没有陪你回来?”“他?”她冷笑一声,“早分手了!他和你一样有太多女孩子喜欢,我一点也感觉不到安全感!”她捻了捻头发,对他身边的她说:“不过,我哥哥可是个很好的男人哦,他一旦爱上了谁,一定会一辈子用心去爱的!”女孩子羞涩地笑着说:“他就是有太多的追求者,以前我跟他是好朋友,很多女孩子见我们关系不错,就叫我帮她们送信给他,后来我自己也写了一封……”听到这里,她的脸色突然惨白,黯然地对他们说:“对不起,我有点不舒服,我要回家休息一下!”他看着她失态地离开,突然感觉到了些什么。
回到家中,趁着女朋友陪妈妈做饭的间隙,他在书柜的角落找到那堆尘封多年的情书,他一封封地寻觅着,他总感觉到这里面一定有她写的。他终于在最后一叠里找到那张写着她秀美小楷的淡蓝信封,他懊恼得跌坐在地上。“其实我一直希望自己不是你妹妹,虽然你一直都用爱妹妹的方式来爱我,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希望能一辈子坐在你的单车后座上,希望能永远听你说你要保护我,希望你对我的每一个承诺都能实现。我希望你能看到这封信,而你对我的态度,与我对你的态度,都会由这封信决定。你不喜欢我,我自然不会死死纠缠的,我会安静地躲开,要多远,就躲多远……”眼泪滑落在纸上,仍然无法赶走那种爱她却又伤她的痛。第二天,他想去找她,拿着那封信。可是走到了她的家门前,却又迟疑了。
他能辜负跟着他回到家乡的女朋友吗?她从在学校开始,就—直照顾着他,她对他的爱,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了他,她会死!他不能辜负对自己死心塌地的女人。那几个晚上,面对女朋友,他没有任何兴致。他想了很多,第二天,他抱着女朋友说:“对不起……”可是,当他再次去她家的时候,她的妈妈却告诉他,她已经离开了,工作安排在了另外一个城币,离这里更远的地方。几个月后,他简单地收拾了行李,去了她所在的城市,当他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被吓呆了。
他笑着抱紧她:“我来带你回家!”“可是……”她举起自己的右手,那上面戴着一只订婚戒指:“我准备结婚了!”他惊讶地看着她,怎么会这么快?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她就要嫁人了!“你知道吗?我一直最爱的女人是你,那封信也是我刚刚发现的……”“别说了!”她长叹口气,“你应该对她负责,不能因为一封信就辜负别人……就像我,也需要回报他一样,所以我选择嫁给他!”她说得那样决绝,他听得肝肠寸断。
那一年,他26岁,她25岁。
她结婚了,留在了她丈夫所在的城市;他也结婚了,妻子是个简单贤惠的女人。他的父母生病没人照顾,他妻子比他还要热心。
她再回来的时候,虽然丈夫陪伴左右,可是仍然不敢直视他。于是,他们常常是,她陪他的妻子聊天,而他却和她的丈夫十分投契。他们聊的话题,仍然是他们小时侯的糗闻趣事,只是那种心情却没有了太多的甜蜜与回忆,他们要顾及身边的那两个深爱着他们的人。他们唏嘘,各自身边的人也感动着。原来时间真的会让爱更刻骨。
那年,他32岁,她31岁。
后来,每年她都要和丈夫回来过年,每年都和他们家一起吃团圆饭。他的孩子管她叫姑姑,她的孩子管他叫舅舅。他们之间的感情仿佛真的回到了最初的兄妹。
到了各自的孩子都要上大学的年纪,他赶紧给远方的她打去电话:“妹妹,你们那边有什么好点的大学,我想让孩子考那里,这孩子太不听话,老惹***妈生气,我叫他过去读书,你也好帮我监督监督!”她在电话里却笑了起来:“是吗?我还想让我孩子考你那里呢!我们家这孩子也不听话,不服她爸爸的管教,这丫头说只想听舅舅的……”她顿了顿,说:“不如这样,让他们都考同一所学校吧,这样他们兄妹彼此有个照顾,我们去看他们的时候还可以一起将两个孩子都管教一下。”他握电话的手抖了一下,心被拉回了多少年前。
孩子们在父母的安排下考进了同一所学校。他对儿子说:“你要好好地照顾妹妹,不能让任何人欺负她!”她对女儿说:“以后不要惹哥哥生气,不要老给哥哥惹麻烦。”
也许早已经有了预感,当他和她接到儿子女儿的电话说要结婚的时候,他们都笑了。孩子们的婚礼上,他坐在她的旁边,看着彼此两鬓斑白,他温柔地说:“我们最后还是成为一家人了!”她点点头,脸上带着疲倦的微笑:“只是等得太久了,只是最后在一起的却是我们生命的延续。”
那年,他67岁,她66岁。
后来,他被诊断出患了癌症。他绝望了,对所有人都排斥着,拒绝吃药拒绝治疗,他的情绪完全失控,看见妻子儿子媳妇就是破口大骂。妻子站在病房门外,心疼地叹了口气,对儿子说:“给你姑姑,不,是你岳母打个电话,你爸爸的毛病,只有她能治得了!”当她敲开他的病房门,她只说了一句话:“你要是还想再见到我,就听医生的话,吃药化疗;要是不想,那我马上就走,以后你是死是活我都不管了!”他看着她,却放声痛哭起来。
……
她站在他的墓前,眼里已经没有了泪水。
墓园凄凄无人,一阵风抚过她斑白的发丝,像是他的回应,也像是他的哭泣。
原来爱情,留在心里只会永远成为遗憾。
那年,他77岁,她76岁。
七十文章8:相思林
文/浪居之音
在合肥南七十公里左右有一个小镇,二千多年的历史,叫汤池,是出温泉的地方。
王安石曾经有一首诗咏东坑泉诗歌,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更忆骊山下,欣然雪满塍。这里的小兰花茶,很有名,说是茶叶吸附了遍地野兰花的香气,故名。传说的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源地,也是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所在地。
小时候去过汤池,跟一个知青去的,他的女朋友在汤池上班,那时候我只有八九岁。我们走了四十里地,花了四个钟头才到。女生宿舍里是上下铺。记忆中宿舍是在河边一栋房子里。河中全是鹅卵石。铺满的河床。河里的水很浅,也很清。像是一条纤细的白纱巾。
后来才知道汤池还有一片相思林。约一千亩地,至于这片树林为什么叫相思林?至今无从考证,据说大概是因为树林中有许多两颗甚至是三颗只有一个根系的树生长于林中,像兄弟,像恋人,像夫妻那种亲近那种纠缠那种依偎从而得名。
第一次来相思林,便喜欢上了,也许是她的名字,也许是那无边无际的翠绿。漫步其中和友人相视一笑,浅浅的说几句心里那一刻的感受。
有这一段时间的闲暇,故能时不时来相思林走走。 相思林中的罗汉石窟雕塑得不敢恭维,几位新四军将军塑像也只能远观。孔雀东南飞纪念祠堂也要门票,这些的不如意,都不能消除我对此地的依恋。茂林修竹之中点缀着双鹤迎客、双猴观日、嗷嗷鹿鸣、周郎与小乔等雕塑。
诗经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意思是: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如何让自己成为自己心灵上的嘉宾,如何让自己成为他人心灵上的嘉宾呢?或许这个都很难做到,但是我在此刻能享受到呦呦鹿鸣那种自然随意亲切,放下了所有的负累,等待着呼唤,等待着转机,等待着契机。
我喜欢这里,喜欢树木的随意生长,喜欢他们的形态各异,喜欢他们的浓密疏松,粗细大小浑然天成。更喜欢这里的静谧。喜欢这里的静谧莫不如说喜欢这一刻内心的静谧,一缕两缕阳光透过枝叶掸去了身上的尘埃,莲花坞的水莲花在凉风里静坐。林里有庙宇,竟然还有鸵鸟园。我知道我所寻觅的静和佛门的静默迥然各异。不知道我所寻找的静跟鸵鸟把头颅埋在沙子里是不是异曲同工呢?
每次来汤池,我都想寻觅记忆中的那条河。时光过去了四十年。早已境迁人非,相思林畔那条河不知道是不是记忆中那条河流?河名马槽河?那男知青的名字还记在心里,他英年早逝。那女知青现在也不过六十出头。或许这就是人生的奇妙吧,一个人的爱情尘封在另一个人的记忆里。
游客远游新过岭,每逢芳树问芳名。长林遍是相思树,争遣愁人独自行。这个是唐人徐凝写过一首《相思林》的诗。汤池的相思林的树名泡柳树,百度了半天,无解。这种树只是当地人的一种称呼叫法而已。
有这样一片树林,我和很多不认识的人一同走过。在曲折的小道上,会心一笑。
七十文章9:给自己写信的人
文/孙壬林
乔娜是个年近七十的聋哑老太太,中年丧夫,膝下也无儿女。早前有丈夫的陪伴,虽然缺少语言交流,但是生活却也怡然幸福。然而自从丈夫离世后,乔娜便整日郁郁寡欢,很多朋友都前来安慰劝导她,但是乔娜打不开心门,每日的流连惆怅致使她变得更加孤僻。
终于有一天,乔娜想通了,但是她发现,身边人早已离去……
由于她是聋哑人,交流起来不太方便,甚至于年岁长矣,因此乔娜一直未能交到好朋友。
乔娜只好孤单地生活了十几年,每天她都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无聊的时候看看书,望着漫天繁星想想逝去的老爷子,她极力想要恢复以前快乐的生活,但总感觉缺少了什么。
海威大道的史密斯太太抱上孙子了,乔娜也只能远远地看着,她情不自禁地颤抖着双手,笑得比别人都高兴;邻居的凯恩先生前几天和家人一起外出度假,乔娜也只能站在窗前远远地看着,眼神中流露着丝丝眷恋与钦慕;快递青年约翰告诉乔娜说,这是他最后一天上班,然后他就要去结婚了,乔娜笑笑,想象着被邀请参加婚礼时的样子。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有一天,乔娜开始收到很多信件,有粉红色的卡片纸,也有画着小插图的蓝色信笺……有人好奇地问她都是谁寄过来的,乔娜总是回以神秘的微笑。
乔娜经常喜欢坐在书房里,泡上一杯清茶,点亮一盏古老的烛灯,静静地一个人阅读信件。
“亲爱的乔娜,告诉你一件事情,我的女儿不久前生了一个胖女孩,我给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凯瑟琳……”
“乔娜,告诉你一个秘密,前几天我在公园里发现一个长得很像你初恋情人的男人,他叫……”
……
乔娜读着这些信件,嘴角不时扬起久违的年轻笑容,仿佛这些事情就发生在她身上一样。
夜深了,遥远的街角传来慵懒的鸟叫声,可惜乔娜听不到,她依然兴致勃勃地读着信件。忽然间,她记起了一件事情,翻开日历查看起来,原来明天是她七十岁的生日。
估约一刻钟之后,困倦袭上乔娜的双眼,她只好放下笔往床上躺去。烛台上跳跃的火焰,忽地一下将书桌上的信件照得通亮,上面写着:
“亲爱的乔娜,我很想念你,我记得明天是你的生日,虽然我无法前去给你庆贺,但我会送你一个上帝的礼物,希望你能获得更多的快乐与友情……”
窗外,一阵清凉的晚风悄悄走了进来,温柔地拂起乔娜脸上的细白发丝,她安然地睡去,似乎听到来自遥远夜星的呼喊与思念。
书桌上,那一叠色彩缤纷的信件散了开来,每封信件上都写着这样一行字——— “一直爱你的人乔娜(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