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文章

请欣赏哲学家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哲学家文章1:拿得起,放得下

文/不想℡單曲重複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蒙田说过: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与成败,他们都懂得放弃该放弃的,放弃什么,该放弃什么,如何放弃。

放弃该放弃的你就可以轻装前进;放弃该放弃的你就可以摆脱困扰和烦恼,使得整个身心沉浸在悠闲之中。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思考如何执著有如何放弃,所以说“拿得起,放得下”是人生中最大的选择,是为人处事的真谛。拿得起是什么?它是强者的执著,拿得起需要最准确的眼光,需要超人的自信,需要随时准备的积极心态,需要强有力行动,需要有勇有谋的智慧头脑,需要港台版的意志,强者都会将“目标刻在钢板上永不动摇,计划写在沙滩上随时改变”这就是强者的智慧,拥有这些你才可以在现实残酷的激流中勇往直前,得到自己该得到的一切,成为人们心中的仰慕者。

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总比一浪高,每个强者都不肯呢个永远站在浪尖之上,不肯能永远保持巅峰,人生有顶峰就会有低谷,人生无奈,有时候你不得不被逼交出权利,不得不放弃机遇,甚至不得不抛弃情感,这个时候,苦苦挽留夕阳的只有傻子,久久的感伤的是蠢人,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多更珍贵的东西或人,你不可能什么都可以得到就算国家总书记也不可能;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执著是强者的姿势但放弃才是智者的洒脱,执著有时也是一种负担或是一种伤害,我们要是时放弃,放弃也是一种完美。

一个背负太多太重行囊的人走在沙漠里,如果放弃一点该放弃的东西就可以安全的走出沙漠,若不放弃那么只有渴死饿死在沙漠中,没有人会违背生命的原始意义。成功也不会死死的守护着那些死守真理的执著者,而是偏爱那些是时懂得放弃的聪明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固然要拿得起;与此同时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时我闷酒要懂得及时的放弃。

放下自卑赢得从容的人生,

放下贪欲赢得幸福的人生,

放下固执阴的变通的人生,

放下烦恼赢得开了的人生,

放下包袱赢得轻松的人生,

放下狭隘赢得博大的人生,

人生最大的挑战是自己是否能够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

拿得起是勇气,放得下是超脱,

拿得起是智慧,放得下是哲学

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至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才可以鲜花掌声等闲视之,挫折灾难坦然面对,只有懂得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人生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

哲学家文章2:用思想去丈量

文/鲁先圣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有句话传遍全世界:“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这话的意思很明确,人在世间是很脆弱的,任何一点小小的坎坷和外力都可以轻易地将人致死。但是,人却比自然界任何一种动物都高贵,无论是凶顽的怪兽还是猛烈的飞禽,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如果没有思想,人就与其他的动物没有任何区别,不过是一个个行尸走肉罢了。

因而,区分人的高低贵贱,思想就成为重要的,或者是惟一的标准尺度。有人权力很大,职位也很高,但是却未必令人尊敬。有人身居荒野,游然物外,却万世流芳。没有别的,是思想的尺度丈量了他们。

有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对话至今在人类的历史上熠熠生辉:刚刚率领数万铁骑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木桶里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亚历山大大帝问他:“我已经征服了世界,请问你想让我为你做些什么?”第欧根尼翻了翻白眼,对不可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说:“请不要遮挡住我的阳光!”

对话结束了,刚刚建立了不世之功的亚历山大大帝黯然若失。他对自己的随从说:“我的不朽功勋算得了什么呢?”

是的,在思想的光芒面前,一切都算得了什么呢?

还有一生潦倒的老子,一生率领门徒流浪诸侯推销自己的思想的孔子。在他们活着的当世,他们到处碰壁,他们不为人理解。但是,随着岁月之河的延长,他们的分量越来越沉重,他们的思想渐渐成为社会和民族以至世界的圭臬。他们的名字,也越过所有的帝王将相,在历史的天空里闪耀不衰。

还有那个被希腊的当权者处以死刑,慷慨饮鸩而死的苏格拉底。当年要处死他的,不仅仅是当权者,还有几乎所有的希腊人。因为他们认为这个自称为青年导师的人,用自己的异端邪说,教坏了他们的孩子。

苏格拉底死了。但是,他那“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和“认识你自己”却成为人类的千古名训。苏格拉底的名字,也像太阳一样,在人类的天空光芒万丈。

哲学家文章3:两面镜子

文/熊荟蓉

哲学家康德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使他敬畏,一是头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我觉得这两样东西就像是两面镜子,我们都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以天空为镜,我们就能照见自己的渺小,就不会狂妄自大,不会贻笑大方;以心中的道德律为镜,我们就能时时三省吾身,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这世上总有些手持明镜只照他人的人。他们只看到天空的阴霾,看不到雨后的彩虹;只看到太阳的黑子,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他们也通晓道德律,但他们只拿道德律苛求他人,不懂得拿来约束自己。于是他们看谁都不顺眼,想啥都不顺心,他们愤世嫉俗,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这样的人只需要将镜子转个方向,先观己身己心,再观世态人情,他们一定因宽容而豁达起来。

其实,可以为镜的何止天空和道德律!

书是镜子。读一本好书,就是迎接一场精神的沐浴,就是完成一次心灵的旅行。可能有伤疤被揭秘的痛楚,也一定有渴望被唤醒的快感。好作品都是多棱镜,不同的人都能看从中看到不同的光影。

人的眼睛是镜子。心怀磊落的人,眼睛是透亮的;狭隘自私的人,眼睛是狡黠警惕的;卑鄙龌龊的人,眼睛是邪恶恐怖的。我有幸生活在孩子中,孩子们的眼睛是清澈而明净的,这些镜子里只有希望和追求。

岁月也是镜子。有在朝阳下读书的少年,一定有在黄昏里跋涉的老人。无情岁月镜里逝,有味人生勤中求。只要我们坚持奋斗,岁月为我们添上华发的同时,也一定赐予了我们成熟的风韵。

生活本身就是镜子。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那么每天,我们何不从一个微笑开始,又以一个微笑结束。那么,我们的每个白昼都将是足可期待的,每个睡梦都将是甜蜜美好的。

哲学家文章4:轻与重

文/米兰·昆德拉

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从反面说“永劫回归”的幻念表明,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它像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某次战争,某次未能改变世界命运的战争,哪怕有十万人在残酷的磨难中灭绝,我们也无须对此过分在意。

然而,如果十四世纪的两个非洲部落的战争一次又一次重演,战争本身会有所改变吗?会的,它将变成一个永远隆起的硬块,再也无法归复自己原有的虚空。

如果法国大革命永无休止地重演,法国历史学家们就不会对罗伯斯庇尔感到那么自豪了。正因为他们涉及的那些事不复回归,于是那血的年代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变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这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与那个“永劫回归”的罗伯斯庇尔绝不相同,后者还会砍下法兰西万颗头颅。

于是,让我们承认吧,这种“永劫回归”观隐含有一种视角,它使我们所知的事物看起来是另一回事,看起来失去了事物瞬时性所带来的缓解环境,而这种缓解环境能使我们难于定论。我们怎么能去谴责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呢?昭示洞察它们的太阳沉落了,人们只能凭借回想的依稀微光来辩释一切,包括断头台。

不久前,我察觉自己体验了一种极其难以置信的感觉。我翻阅一本关于希特勒的书,被他的一些照片所触动,从而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成长在战争中,好几位亲人死于希特勒的集中营;我生命中这一段失落的时光已不复回归了。但比较于我对这一段时光的回忆,他们的死算是怎么回事呢?对希特勒的仇恨终于淡薄消解,这暴露了一个世界道德上深刻的堕落。这个世界赖以立足的基本点,是回归的不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预先被原谅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许了。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巴门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纪提出了这一问题。他看到世界分成对立的两半:光明/黑暗,优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他把其中一半称为积极的(光明,优雅,温暖,存在),另一半自然是消极的。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区分实在幼稚简单,至少有一点难以确定:哪一方是积极?沉重呢?还是轻松?巴门尼德回答:轻为积极,重为消极。

他对吗?这是个疑问。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轻/重的对立最神秘,也最模棱两难。

哲学家文章5:学会“重用”自己

文/刘根生

哲学家言: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这话耐人寻味,的确,我们不能总指望别人“说你行”,不能总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应知道自己禀赋和志趣所在,执着地成为最好的自己。

有位企业家,当初创业时叫了许多朋友到家里商议,大家都说:“歇了,别干了,好好当你的老师。”创业成功后他感叹:“你把梦想说出来,大家都认同的话,它其实不是梦想,而是计划。梦想一般都是说出来以后,家人反对、朋友反对。”

有位年轻院士,当初决定要回国时,许多朋友对他说:“你是不是疯了?”回国后他坚持独立思考和判断,在人体免疫系统研究领域取得非凡成就。有位女大学生,辞去都市白领职位回乡下土里掘金时,村民无法理解她为何跳出“农门”又回来当农民,然而她凭借新技术和辛勤劳作,把家庭农场变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地,富裕了自己也富裕了乡亲。

他们当初的选择看起来都颇让人惊异,但他们用事实证明了当初选择的正确。原因就在于充分认识并重用了自己,确立梦想,执着追梦,不为困难风险所动,不被求稳怕变所困。自己重用自己,无不是既有梦想又善做“证明题”。

人生的兴衰际遇、顺境逆境往往由不得自己,但怎样作为则取决于自己。苏东坡曰“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他被贬岭南惠州时几乎无职无权,依然积极建议太守王古引泉水解百姓之急,且提交了水管制造方案:水管用大竹管做,竹管接口处用麻缚紧,外面涂上厚漆,以防漏水……他还叮嘱王太守,切莫让人知道方案出自他手,以免节外生枝影响了民利。重用自己的大关节处,往往是在人生的低回处。胸中有情怀,什么处境中都能重用自己。倘若无抱负和坚守,则很容易自我放逐。

还有的人,活在社会某种预设的期许里,总觉得到了某个年龄段,就应该有相应的平台,得之则喜,不得则忧,最终迷失了自己。比如,有的人职称薪酬未达阶段预期便生“年轻焦虑”,愤愤于“知识改变不了命运”。有的人“三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还比如,有的人看到同学当初成绩没自己好,现在房子、票子、位子样样“混得比自己好”,心态不免失衡失落。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学会重用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又岂会为外物所扰?

在日益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尽管我们依然还有一些社会上升通道没有打通,但必须承认,越来越多的制度藩篱被撤除,每个个体梦想成真的机会越来越多。只要我们有梦想,有奋斗,我们就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这里的关键就在于重用自己,而不是放逐,不是迷失。

人的命运一半在环境手中,一半在自己手中。人生要义就在于,用手中的一半争取环境制约的另一半。越是善于自己重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就越大,人生则越出彩。“被人重用”有局限,自己重用自己则“上不封顶”,有着无限空间。

哲学家文章6: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被人贬为“让青年堕落的腐败者”。

美国职业足球教练文斯·伦巴迪当年曾被批评“对足球只懂皮毛,缺乏斗志”。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望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迫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如果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呢?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做出了举世无双的事业,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否则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人,还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队里混吗?听过帕瓦罗蒂歌声的人,还想修炼美声唱法吗?其实,如果总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只想功成名就,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帕瓦罗蒂、马拉多纳这类人了。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小狗也要大声叫!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来到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对他们的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获其益。

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所以说,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哲学家文章7:南极鱼咬钩

文/许扣锁

曾有哲学家宣言:“生存环境决定思想认识。”

有一次,南极考察队员们突发奇想去钓鱼,但缺钓竿和浮标,只有一条粗尼龙线。于是,他们把几个鱼钩简单拴在尼龙线上,再在每个鱼钩上挂一小块肉,然后将鱼钩和尼龙线沉入海底。

鱼会来咬钩吗?考察队员们并不抱多大希望,不过是想试探一下而已。可约莫几分钟后,海中的鱼真的咬钩了。他们立即把尼龙线拉起来,一条5斤左右重的南极大鱼居然就这样被钓了上来。

南极鱼怎么如此轻易咬钩呢?说起来原因很简单。南极鱼一生藏匿在海底或石头缝里,从未见过世面,不仅没吃过肉,而且也不知鱼钩是何物,所以,根本想不到有人用钓饵进行诱骗,一旦发现送到嘴边的美味,岂能放过?

这件事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注重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才能避免无谓的错误与失败。

哲学家文章8:农民哲学家梁自斌的感悟摘录

文/梁自斌

哲学就是告诉世人应该怎样做且怎样能做好的学说。哲学家就是站在时代思想的峰巅,看到远方理想的目的地及通往理想目的地的道路的人。至少人类要有路可走,这是哲学家的责任。

中国的哲学是直通车,在风驰电闪之间已到达了终点站---极境如老子的道……西方的哲学是一辆慢车,到了一个站,上来几位哲学家,下去几位哲学家,如此循环。

如果没有老子哲学中的道,中国也会变成一个宗教国家,因为人类追根求源,总要问一个为什么。

真理存在于意象物的世界,这个世界由灵感和超意识境界产生。经验现象的世界是零碎的,而意象物的世界是完整的。

神性就是精神的纯正性,精神凝重出神性。

当一个人处在一种绝对孤独的状态时,可以和上帝相遇。当他走出那种状态时,又发现自己并不能承担起那种责任。

人是上帝的碎片,抑或上帝是人的终极。

在天为道,在地为路,在人为本,天道和人本都高不可攀,人行走在路上。

上帝造人真是太残忍,百年的光阴只够做一件大事情,实现一个理想,真正地爱一个人。

我的思想和尼采的思想是两座互望的高峰,而存在主义不过是两座大山之间奔腾的河流。

我的这些思想都是自动显现的,也许就是康德说的自在之物。借用尼采的话说:情感的天才像镜子一样静静地躺着,以致内在的天地可以在其上反映出来。

有幸生而为人,却不幸生而为哲学家,是一种哀伤。

我是一个不能活下去,也不想活下去,却必须活下去的人,这只能让我体验到屈辱和悲哀。

我自认为我的思想天下第一,而在现实中我却如此落魄。忧闷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这个世界不是我的,我只负有限的责任。我觉得世人需要的并不是真理,而是导师和权威。

我是为了那篇文章才活到今天的。我受过多少苦呢?不必说。‘他自以为是神之子,以色列的王,所以去钉十字架。’是的,我自以为我的思想是真理,所以,一切的痛苦、屈辱、悲哀我必须承受。如果耶稣愿意和我对换,我情愿去钉十字架,而让他创造出这种思想来。

这种思想已经削去了我的整个的精神和一半的肉体。如果不是为了这种思想,在我到达地狱的时候,我就回不来了。那时候,感觉就像走到了自己的坟坑前面,千百次地和自己商量:跳下去吧,跳下去一切都解脱了。不知为什么,突然爆发了强烈的责任心,我对自己说:只要我不意外死亡,我一定要把这种思想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只好绕过坟坑前进。悲惨中看着自己的样子都感到好笑。六七年来,身负真理之重,活得惶惶恐恐。

我本不过是井底之蛙,或许正因为是井底之蛙的缘故,反而看到的那一片天更真实。所以我怀着无知者无畏的勇气,想打败一切思想者。说着玩的,我不就是一农夫吗。“我最大的危险是对人类的厌恶。”我连自己也厌恶。

哲学家文章9:一和二

文/姚军红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世间万物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第一次能做(好)的事不要拖到下次(以后);同一件事,第一次做与第二次做是有区别的;一是一,二是二。

譬如外出旅游,有的地方一生也就去一次,有的地方可能会去好几次,有的地方想了念了好长时间可至今没有机缘去,还有的地方怕一辈子也去不成而只能梦中去了。无论什么地方,第一次去了就要全身心地融入,多看多听多记,尽情玩耍用心欣赏,不要幻想第二次(以后)陪父母、妻子、儿女来时再怎么怎么着。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有一而没有二。

文章写到一半时,下班或晚饭时间到了,或有亲朋来访,或有急事要办,这时是一鼓作气地写完还是先撂下等明天(以后)再写呢?人们自会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作出各不相同的选择。善为文者,有一个共性,是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灵感的。对需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的文章,他们会加班加点完成的;对需要反复推敲千锤百炼的文章,他们也会不厌其烦认真修改完善的。诸如作文之类者,要求人们把握一个度,该一的时候一,该二的时候二。

某天某时想娘了,就即时打电话给她老人家说说话或干脆回家陪陪她,不要说等明天或双休日再怎么怎么吧!因为今天的孝心也许不会持续到明天,明天的太阳也不一定适宜继续昨天的念想。为人子女,应常存念母之心孝母之意,再忙,总有打电话的时间,再窘,总有回家的路费盘缠。我们也许有很长的以后,可是谁知道父母的以后有多长呢?行孝不能迟疑。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世上事,什么能往后推,什么不能往后推,何时要一,何时要二,心里得有个谱。只要方寸不乱,何惧世事繁?

生命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次。珍惜一,就要明白:一天有一天的事情,一生有一生的主题。梦想需要坚持,成功需要重复。善待二,就要懂得: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没有饱尝苦就收获不到甜。

一提醒我:想到即做,做即尽力,如此则生命绚丽,人生无悔。二启示我:持久用力,力到功成,如此则登峰造极,一览众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