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文章

请欣赏月饼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月饼的文章1:月饼·瓦子塔·中秋夜

文/黄文鸣

去年的中秋,离家千里之外的我,第一次在他乡独自度过。

晚上,我一个人沿着校外的马路走着,忽而一阵劲风吹来,携裹着北方早早就到来的凉意,我不禁紧了紧身子,感觉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因为想家而收缩。

夜色渐深,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做,也不用管,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了……抬头看着满月,俊俏、冷凝,又兀自伫立。风已悠悠,天已悠悠。夜似乎倏然间就静下来了,月在山上,幽幽地亮着光。也许,仅在这远离城市的山脚下,才能有这般的宁静吧。

思绪回到儿时,每逢中秋,父亲总会带回一些手工月饼,碗盘般大,上面芝麻点点。饼压得很硬实,我的小手掰不动,父亲都会用刀将饼切成八等份。他看着我将一块一块的小饼送进嘴里,笑着不忘提醒一句:给妈妈留一点。这时我就很舍不得的将手中的月饼吃完后,趴在桌子上一脸希冀地看着油纸中剩下的几等份,多希望可以得到爸爸的命令再吃一块啊。尽管现在的月饼各式各样,可吃起来无论如何也没有小时候的好吃。如今手工月饼已消失在我的视野里,可它为我儿童时代带来的幸福感觉仍回味无穷!

到了晚上,村儿里都会用红砖块搭起一到两米高的瓦子塔,在里面添加满满当当的木柴,然后一把火便点燃了半边天,熊熊火蛇疯狂地吞噬着无边无际的黑暗,跳动的火焰映在每个人的脸上。塔里噼里啪啦响起爆炸声,那是枯枝在咆哮!热浪迎面席卷而来,站在老远的我心存敬畏。每每此时。总有胆大的人往里面扔串鞭炮,顿时火星漫天飞舞,与人们的欢歌笑语腾空而上,又飞扬消逝……

多想和儿时一样啊,牵起你们温暖的手掌,一起看瓦子塔的焰火……

爸,妈,岁月在你们的脸上刻下沧桑,我没有做出让你们骄傲的伟绩,但你们却将我当成个宝。爸,妈,请照顾好自己,天冷了多添衣,不要再让我担心了。我是你们的骄傲吗?你们还在为我而担心吗?爸,妈,你们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月饼的文章2:月饼里的秋愁

文/魏益君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又逢中秋,我又闻到了月饼的香味,想起了当年母亲自己制作的那个月饼,心中,便弥漫起淡淡的秋愁。

我的记忆里,中秋节对于农村并不隆重,秋收秋种,人们忙碌在收获里,耕种在田间里。在意的人家能吃顿水饺和月饼,大多数家境不好的人家忽略了这个节日。我们家就是这样,七口之家,父亲身体不好,只有母亲和姐姐是田间的劳力。

那年暑假开学,没多久就到了中秋节。那天,村里的二胖拿着月饼到学校显摆。二胖他爹在县城上班,算是村里有钱的人家。月饼的香味把我们馋的不行,中午放学后回家,看母亲正在院子里翻晒大豆,我说:“今天中秋节,咱们家也吃月饼吧。二胖他们家都吃月饼了,真香!”

母亲看看我,好像很是愕然,尔后头也不抬地说:“二胖他爹吃工资的,可咱家没钱,月饼很贵啊。”

想到月饼那浓浓的香气,我较真说:“人家过节都吃月饼,就咱家哭穷,玉米、大豆、高粱,卖了不都是钱吗?”

母亲看我这样,停下手里的活,愁苦地说:“孩子,你知道什么,虽说是秋天收成了,可粮食能不能接济到来年春上,还不知道呢。你爹有病,常年吃药,那得花钱啊。咱跟人家不一样。”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再说什么,低头边走边嘟囔:“我就想吃月饼!”

晚上放学回家,弟弟妹妹们告诉我说,咱家有月饼吃了。我赶紧跑进屋,桌子上,几个黄灿灿的月饼摆放在盘子里。我回身看看母亲,母亲笑着说:“咱自己做的,尝尝好吃吗。”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虽然没有二胖他们家的月饼酥软得掉渣,但很甜很香。

母亲做的月饼用白糖和面,里面放了核桃,花生,杏仁等,这些都是我们家有的。月饼大小不一,形状还不规则,但吃着却很香。

看我吃得香甜,母亲就柔情地说:“以后每年都让你们吃上月饼。”

母亲的话让我一阵神伤,弟弟妹妹们或许只吃出了月饼的香甜,只有我吃出了别样的味道,一种秋天的愁绪。

果真,后来每年我们都吃上了月饼,母亲自制的月饼。每吃一回月饼,就添一份秋愁,就有了一份对这个家庭的担当。

再后来,日子好了,月饼的样式也五花八门,但不论月饼怎样翻新,每吃一回,我就会想到农村人家对秋收的期盼和对日子的算计,吃出的仍然是淡淡的秋愁。

月饼的文章3:一个人的三个中秋

文/孔令建

一块坚硬的“砂糖”月饼,一只黄澄澄的柿子,一个青幽幽的果柚,一直留在他的记忆里。

穷山恶水,小山村是呜咽的痩马,那用来止馋的月饼、柿子、果柚,都是母亲沤着大半年的汗水,输送给节日的低吟浅唱。试啃一口香甜,他笑啊笑,从晨早一直笑到月上中天。他举着与弟妹分得的半块月饼,一直躲在屋檐下咽口水,虽然好想咬一口,可是一想起母亲的叮咛,他只有苦等那场与佳人的盟约。佳人是明月,是泠泠的银盘,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那时高空寥廓,辉光四射,乡村檐头上,越鸟巢南枝。终于等到银盘最圆最亮,等到母亲的叮咛结束,他便喃喃祭过月亮,开始大快朵颐。那一夜,他梦里桃花尽放。

从此,年年他都盼中秋,只为吃。

终于等到不愁吃了,他内心却储满了乡愁。

那年他已离开了小山村,在异乡的城市里谋职。中秋撞入他怀里时,他已是宽肩厚背的壮年。在繁华城市光的层楼下,他辗转翘望,内心充满了对母亲的念想。那时,他记得,依旧是圆月高挂,银芒铺展,不同的是窗牖下的花园,摆满了赏月的佳馔。月饼已不再是昔日坚硬的“砂糖”, 而是香气诱人的“双黄”。柿子、果柚、炒螺、饼干、葡萄、鸡肉、鸭肉、猪肉、桂花酒,应有尽有。

这些年,他的人生装满了丰盈的美宴。可每每在沉醉之后的半分清醒里,面对江水千隔,夕阳山外山,他的思绪就穿越水之湄,山之壑,触及故园,故园中的杨柳、长青藤、牵牛花,还有牵牛花旁翘首北望的母亲,母亲面颊上的皱纹。

月还是那月,可人已不再是那人了!从此,他最怕过中秋,只因中秋,他是断肠人!

终于,他不用做断肠人了!时代的高铁正咣珰咣珰从他的城市穿梭而过,高速路网也四通八达地凌空飞舞起来。他随时可以驾着他的“福克斯”,象一支利箭,瞬间抵达他心海里的靶心。

靶心就是故园,是母亲期盼的目光。

母亲还健在。他最担忧的事没有发生:子欲养而亲不待。幸好,一切都如愿。不如愿的是那年的中秋撞到他怀里时,他的年华已老去,中年的鱼尾纹,正爬上他的眉梢。

他与母亲,还有家里的弟妹,第一次聚首在屋前的老榕树下,舒心赏月。昔日异乡中秋的盛宴华筵,锦衣玉食,已褪出了人生舞台。这些年他已回归简淡,用乡村朴素的生活习惯,来养生余年,来医治自己的“富贵病”。

浓极至淡,返朴归真,生命便得泰然。所以那年中秋,月饼虽有,鸭肉、鸡肉、猪肉、桂花酒虽有,也只是象征性的少许,它们,只用于祭月,用于欢贺时势,献礼岁月。

日子一年比一年有惊喜。谁曾想到,今宵,他也能千里赴归,与老母、弟妹,一起“把酒问青天”。这在过去,迢遥的路途让他不敢想啊!

而今,中秋,不再为吃,不用做断肠人,它只是岁月的驿站。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饼的文章4:“挨骂”的月饼

文/申宝珠

我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天没吃饭。我想不通,父亲和母亲感情那么好,母亲生前对父亲不好么,他就那么急着另娶继母。一边想一边落泪,不时有人敲门,我始终也没有打开房门。

15岁的我两个月没回家,在学校的开销都是父亲托人捎来的。8月的时候,姐姐终于小心翼翼地对我说,小妹,咱爸的人明天就来家住。

第一次见继母并没有如我预期的那样——我会十分厌恶她。方方的脸,短短的发,一双眼睛说起话来就眯成一条缝。她带来的孩子,父亲要我喊红姐、小哥,我用自己也听不见的声音喊了几声,就朝小屋溜,父亲要喊我,她挥挥手,算了,小孩子。

重新组合的家庭,别别扭扭过了一个礼拜。父亲砖瓦窑打工,哥哥理发店做学徒,姐姐上班,家里只剩下了她的两个孩子和我。有一天,村里突然停电。我在门口溜达,忽然瞅见对门五爷家灯亮了,就忘情地喊,妈。妈。电来了。她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一怔。继而看我的眼神柔和了许多,不似以前的客气与冷漠。其实,我是忘记了自己的母亲已经去世。我喊的不是你,我在心里说。

中秋节到了,在城里工作的姐姐捎回来一块月饼——有一只小盘子那么大。在物质匮乏的八十年代初已经相当珍贵了。她把月饼分成四份,一份给砖厂做活的父亲,一份给红姐,一份给小哥,另一份给我。

父亲要等晚上十点多种才回来,她要我们先吃。她递给红姐时,贪婪地闻了闻,递给小哥时也享受地伸出舌头舔了舔,递给我时放到鼻子前,犹豫了好一阵急促放到我掌心。她晓得我有一些习惯不同于她的两个孩子。

我忽然可怜她,那么贪婪,却没给自己分一小块。我强忍着口水掰了一小半递给她。不料,她起身,稀罕的月饼抹到她的裤腿。她惊诧了片刻。你这笨蛋,你这蠢货!她大声用训骂她的两个孩子的粗话指责我。我惴惴找来抹布,帮她擦裤子。慢点吃,噎不死你们!她骂红姐、小哥。她回头忽然一把抱住我,抹了我一脸鼻涕一脸眼泪。小丫头最乖,知道心疼妈。很久很久没人这么抱过我,那一刻,我心里很坚硬的东西变柔软了,我知道,那是一个人真正爱上另一个人!

月饼的文章5:月饼·瓦子塔·中秋夜

文/黄文鸣

去年的中秋,离家千里之外的我,第一次在他乡独自度过。

晚上,我一个人沿着校外的马路走着,忽而一阵劲风吹来,携裹着北方早早就到来的凉意,我不禁紧了紧身子,感觉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因为想家而收缩。

夜色渐深,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做,也不用管,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了……抬头看着满月,俊俏、冷凝,又兀自伫立。风已悠悠,天已悠悠。夜似乎倏然间就静下来了,月在山上,幽幽地亮着光。也许,仅在这远离城市的山脚下,才能有这般的宁静吧。

思绪回到儿时,每逢中秋,父亲总会带回一些手工月饼,碗盘般大,上面芝麻点点。饼压得很硬实,我的小手掰不动,父亲都会用刀将饼切成八等份。他看着我将一块一块的小饼送进嘴里,笑着不忘提醒一句:给妈妈留一点。这时我就很舍不得的将手中的月饼吃完后,趴在桌子上一脸希冀地看着油纸中剩下的几等份,多希望可以得到爸爸的命令再吃一块啊。尽管现在的月饼各式各样,可吃起来无论如何也没有小时候的好吃。如今手工月饼已消失在我的视野里,可它为我儿童时代带来的幸福感觉仍回味无穷!

到了晚上,村儿里都会用红砖块搭起一到两米高的瓦子塔,在里面添加满满当当的木柴,然后一把火便点燃了半边天,熊熊火蛇疯狂地吞噬着无边无际的黑暗,跳动的火焰映在每个人的脸上。塔里噼里啪啦响起爆炸声,那是枯枝在咆哮!热浪迎面席卷而来,站在老远的我心存敬畏。每每此时。总有胆大的人往里面扔串鞭炮,顿时火星漫天飞舞,与人们的欢歌笑语腾空而上,又飞扬消逝……

多想和儿时一样啊,牵起你们温暖的手掌,一起看瓦子塔的焰火……

爸,妈,岁月在你们的脸上刻下沧桑,我没有做出让你们骄傲的伟绩,但你们却将我当成个宝。爸,妈,请照顾好自己,天冷了多添衣,不要再让我担心了。我是你们的骄傲吗?你们还在为我而担心吗?爸,妈,你们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月饼的文章6:那年那月饼

文/杨迁美

儿时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在朗月星空下吃中秋月饼了。

记得那是改革开放八年后的中秋,天已向晚,家里烟囱迟迟没见冒烟。我怕父母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故意找话茬提醒:“娘,田美她们家要吃晚饭了,我闻到她家鸡蛋炒黄豆的香味了!”“我见桥娥家门口倒有蜂子窝,她们肯定在吃蜂蛹了呢!”母亲没说话,径直进屋舀猪潲喂猪去了。父亲也没说什么,只对我笑笑就朝门外走去。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父亲终于挽着裤脚回来了,腿肚上还粘有泥巴,左手的稻草上串着几条小鱼和泥鳅,右手掌托着一个纸袋筒。真希望它是月饼。

我连忙凑到父亲跟前,接过纸袋,迫不及待打开。是月饼!真是月饼,父母没有忘记。这是上面布有芝麻的那种月饼,我已一年没吃过了。正想从纸袋里掏出一个尝尝鲜儿,姐姐从里屋出来了,一把将月饼夺了过去,放在堂屋饭盆里,说:“馋鬼,等月亮出来了再看着月亮慢慢吃!”我悻悻地“哦”了一声,恋恋不舍地朝着月饼吞了吞口水。

吃完饭,月亮已悄悄挂在天边。我想快点享受与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欢乐时光,便央求母亲把月饼分了。姐姐、我、弟弟、妹妹、奶奶一人一个,纸袋里还剩一个月饼,那是父亲和母亲的。父亲说,月饼一斤6元钱,恰好6个。

拿到属于自己的月饼,我正想痛快地一口气吃了。瞥见懂事的姐姐用手慢慢抠月饼上的芝麻尝,也忍不住馋劲用手抠芝麻吃,真香!其实,一起玩捉迷藏的小伙伴们都是抠吃芝麻完后才开始小口品尝月饼的,只有杨启模老师家的小儿子春凯和月饼店家的女儿军凤手中的月饼吃了一大半。我真是羡慕他们。

那晚回家时我和姐姐手里的月饼还有一大半,姐姐的半边月饼用作业纸包好放在书包里挂在板壁上。为方便明早一醒来就能吃月饼,我把残饼往床头木箱上一搁就睡大觉去了,梦里全是香甜的月饼,一大堆,全家人都在尽情地吃呀吃,笑呀笑,好开心!

第二天醒来,想起昨晚省下的月饼,急忙反手去箱盖上抓,却什么也没有抓到。我的月饼呢!怎么没了?问了家里的所有人,都没动过,我急得大哭了起来。

母亲帮我里里外外找了个遍,最后我们循着饼屑的痕迹在老鼠洞里找到了月饼!黑黢黢的,被老鼠啃得只剩圆滚的一小坨。望着自己舍不得吃的月饼竟然被老鼠啃了,我气极了,恨不得自己有特异功能把家里的老鼠全杀死,却见鼠妈妈带着一窝鼠仔仔“唧唧唧”叫唤着惊慌失措从我眼前闪过,我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只靠种田种地过日子,地里蔬菜倒是长得好,可集市离我们寨子远,十天半个月都没有一辆车来,走路去赶集需要两三个钟头,乡邻们从没想过要把蔬菜挑到集市去卖。我家靠一年卖一头猪或几年卖一头牛或零星出售些农产品维持日常开支,加上还要培养我们四个子女读书,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哪有尽情尽兴吃月饼的奢望呢!

儿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四姊妹都有了幸福的家庭,平时想吃什么都可以到超市尽情选购,有房有车,何况区区几个月饼呢!今年中秋节又到了,要带家小回老家看望二老,去超市里买了苹果、石榴,当然还买了我最爱吃的月饼,一口气买了五百元。

以前回一趟家要一整天,现在,自驾车只要两个小时。

我把买来的水果和月饼递给母亲,母亲在围裙上抹抹手乐呵呵地说:“现在月饼多得吃不完,今天早上刚收到你弟弟从毕节寄来的几盒,你妹妹也从县城托人带来了月饼放在堂屋里!”

我说:“娘,现在的月饼越来越好吃了,等会儿我们都要多吃点。不知道今晚老鼠还会不会跑出来偷吃月饼,也不知它们都爱吃什么馅的,我准备了牛肉馅、蛋黄馅,还有五仁馅……”

母亲笑了笑拍拍我肩膀:“妹儿,自从我们家新修了房子后家里就没有老鼠了!”

月饼的文章7:又到月饼飘香时

文/耕种的农妇

秋风送爽,桂花飘香,月牙挂在柳梢,悄悄长着,中秋节就要来了。

小时候,常听老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说啊,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长生不死药后就飞到月亮上去了,月亮上的广寒宫寂寥冷清,嫦娥非常后悔,想要回到温暖人间,便对丈夫后羿说:在月圆之时,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像圆月的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后羿按着妻子的吩咐做,届时嫦娥果真由月中飞来,夫妻团聚,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传说就此由来。对于传说我很好奇,孩童时每到中秋夜晚,总想看看当空皓月中嫦娥的身影,可谓“举头望明月,低头好失望”。其实嫦娥奔月的传说,乃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写照。

千百年来,骚客文人望月寄怀的诗篇佳作,不知感动着多少世人千古传唱。苏轼《水调歌头》便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脍炙人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中秋之夜美好月色与诗人丰富情感完美的结合,饱含人生哲学。

赏月、吟诗、品月、团圆应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但对于孩子来说,有月饼吃才是真的过节。

记得孩提时,过中秋节只有一个心眼,吃月饼。因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月饼是奢侈,平常的日子,不敢想,过节,想也不敢多想,那时商店卖的月饼没花样,很简单,饼子油很少,皮干,一吃就掉渣,内馅只有一点青红丝,常用泛黄的包装纸对角折叠来包,然后用捻得很硬的细纸绳十字花四面捆紧,有点油花透印在包装纸上,看似很诱人。

过节的时候,家里很少每人一块月饼,一般是一块月饼分切四块,每人一小块,这四分之一的小块月饼,便是中秋节最好的礼物,香香的,甜甜的,美美的,慢慢地吃着,回味着,即便过了多日,兄弟姐妹还在津津乐道。

这样的情景在那个年代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曾看过一篇怀念吃月饼的文章,很是心酸。

作者小时候家里穷,他父亲靠打零工维持家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他五岁的时候,母亲买了两块月饼,拿回家,他高兴得不得了,但因未到中秋节,母亲便将月饼藏起来等到过节吃,可是两块月饼却把他的馋虫勾引出来了,当他发现母亲将月饼藏在家里一个大木箱柜柜底儿时,趁母亲不在家,站在板凳上,偷偷打开柜子盖看看月饼,咽咽口水,便很满足,每天脑子里都想着两块月饼,可一天夜里,实在忍不住了,偷偷爬起来,悄悄地搬来凳子,站在上面,打开了柜子盖,可箱子又大又高,他个子小,在弯腰用力够月饼时,咕咚一声,一头栽进箱子里,板凳也倒了,母亲吓了一跳,赶紧起来,发现他在柜子里,怯怯的样子,说:“妈,我想抠点月饼渣吃”。母亲没有责怪,抱起他,拿出一块月饼递给了他,说:“吃吧,妈妈看着你吃”。他记得月饼真香真好吃,也记得母亲是流着泪看他吃月饼的!

今天的孩子多幸福,有哪个孩子还会为吃月饼而盼着过节呢?不仅孩子如此,大人也如此,物质丰富的生活多好啊!然而,今天的月饼,虽丰富无比,昨日不能与之同语,但其淳朴本意正渐渐淡去,月饼穿上华丽外衣被私利绑架了。

有人用名人的诗句调侃,李白的月饼诗句:床前明月光,月饼收一筐,举头望明月,低头闻饼香。杜甫的月饼诗句:细草微风岸,今年送礼多,何物能摆阔,月饼最出色。柳宗元的月饼诗句:无职鸟飞绝,没权人踪灭,离岗蓑笠翁,独过中秋节。苏轼的月饼诗句:明月几时有,举饼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月饼卖几钱?琼瑶的月饼诗句:我有一块月饼,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送饼之人能懂,饼内目的重重,迎来送往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调侃归调侃,但是否折射出一种社会现象呢?

中秋的脚步临近,商家月饼大战正酣,一个个月饼噱头无不彰显商家的精明,哄抬某种品牌月饼,倒买倒卖变相牟利,月饼的文化内涵在衰退,利益外延不断延伸,值得深思!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想念儿时的月饼,更想念淳朴温馨的中秋情。

朗月当空,月华倾洒,亲人团聚,和和美美,这样的中秋夜,哪怕是吃着掉渣的月饼又何妨呢?毕竟温暖!

想起儿时一首歌: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一块月饼一片心。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月饼飘香时……

月饼的文章8:月饼里的乡愁

文/崔向珍

月饼是中秋节必备的美食,想着那秋风微凉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月饼,沉浸在美好的氛围里,一阵一阵的欢笑声在如水的月光里荡漾开去,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的事啊!

童年的日子清苦,月饼是绝对的奢侈品。在我刚记事儿的时候,父亲总是买来三块月饼,用菜刀切成六块,我们兄妹四人一人一块,奶奶一块,父亲和母亲分食一块。我们往往先把香味四溢的月饼放在鼻子下,贪婪地嗅上一会儿,然后再轻轻地咬一小口,慢慢品味……

再后来,母亲就学会自己烙月饼了。母亲先把面粉和成面团,放在一边发着;接着把花生仁、瓜子仁和芝麻分别放在大铁锅里翻炒出诱人的香味;然后把晾干的冬瓜丝和胡萝卜丝放到小盆子里,倒进糖水和凉凉的果仁腌渍一会儿,再倒入猪油和清水搅拌均匀;最后倒入粘小米粉使劲揉,直到把馅料揉到软硬适中。

不用母亲吩咐,我们早已经把细碎的麦秸和麦糠抱到灶门口,准备点火,眼巴巴地等着母亲包月饼了。母亲包月饼并没有任何技巧,她只是像擀饺子皮一样把面皮擀薄,接着把馅料包进去,团成圆球,放进做花馍馍的模具里印出好看的花纹。

母亲将包好的月饼放在涂了一层油的大铁锅里,我们烧火,母亲烙。等到月饼的两面都微黄了,再用小刷子刷上一层油,一来是为了上色,二来是防止糊皮。刚烙熟的月饼金黄油亮,香气四溢,馋得我们围着锅台,直咽口水。母亲说凉凉了才好吃,我们就心急火燎地等。

那时候物质相当匮乏,母亲一次也就只能做十几个月饼。晾凉了的月饼,母亲让我们先送给奶奶一块,再切开两块分给我们,剩下的留到中秋的晚上全家一起享用。

中秋节的晚上,我们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奶奶拖出她自己用玉米皮编织的大蒲团,盘着腿,坐在上面。凉爽的秋风吹得院子里的向日葵和门前的柳树叶飒飒作响。金黄色的月亮从东方缓缓升起来时,淡淡的光晕便裹起小小的村庄,如梦如幻。

等到月亮升高,越来越亮时,我们的中秋“晚宴”就开始了。父亲照例是要吟诵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母亲照例要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

一盘自家树上结的枣子,一盘母亲炒制的葵花籽,一盘金黄喷香的月饼,一人一碗用母亲晒制的菊花瓣泡的糖水菊花茶,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说边笑,兴奋地不得了,下半夜躺到炕上还在回味,满满的幸福充溢在心里,久久不能入睡。

现在想来,母亲做的月饼是有一点干硬的,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月饼的香甜滋味,因为月饼里有母亲的体温、有父亲的汗水,更有浓浓的亲情和无限的向往与期盼,每每回想,甘之若饴。

月饼的文章9:面月饼

文/马永红

小时候,每到中秋节,正值村子里秋收大忙。但无论多忙,农历八月十五下午,母亲都要放下地里的活,专心做月饼。做月饼用的白面,上午已经掺了酵子粉和好在盆子里等着它发酵。母亲先准备做月饼的馅料,她把芝麻炒熟,浓郁的香味在房间里像长了翅膀一样飘散四溢,很诱人。她一不留神,我们就偷偷地抓来放在嘴里,找个她看不到的地方,“咔哧咔哧”嚼得欢实。再回来时母亲已把花生芝麻在蒜臼里捣成碎末,用盐调好放在碗里,这就是“芝麻盐”,另一个碗里备有白糖和大枣。面已发好,“白白胖胖”胀满整个盆子,母亲把面块取出来,放在案子上揉来揉去,反复地揉。母亲说揉得遍数越多越透,蒸出的月饼就越软而好吃。直到把面团揉得光滑,上面冒出许多小泡泡才好。接着把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用擀面杖擀成一个个小圆片,不薄不厚,这时母亲把“芝麻盐”均匀地摊好在一个面片上,把另一个面片盖上去,用手把四周拍紧压平,这下就包得严严实实的了,母亲说这是“咸月饼”。等把芝麻盐包完,再用同样的方法包白糖,这就是“甜月饼”。所有的馅料用完,面也没有了,母亲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瓶盖或从地里采来的圆麻花,在月饼的四周按来按去,像盖章一样,月饼上就有了一些好看的花纹,再把大枣摁上去,月饼就做好了。它们又扁又平瘦不拉几的样子,像发育不良的女子,一点也不中看。母亲说,这是用发酵好的面做的,它们在蒸锅里会变大的,你等着看吧。

母亲把月饼包完,大锅的水已经烧开了,放上蒸屉,把月饼挨个放进去。不能挨得太近,否则一会儿发大了会挤在一起,不成形的月饼才愁人呢。盖上锅盖,大火熊熊燃烧,我们的热望也如灶膛的火,红彤彤地在心里闪亮。着急地围着灶台转来转去,听见肚子“咕咕”地叫了很久,像藏了一只鸟,馍香味才悠悠地从锅盖四周蜂拥而出。锅盖一掀,果真,变戏法似的,刚刚还瘦瘦的月饼,现在个个“丰满”而骄傲地躺在笼屉上,饱鼓鼓的“扛腰凹肚”,很富态,很有意思。我们不能自已,手就伸进馍筐里,母亲一边嘘着气从热锅里往外拿月饼,一边轻轻地拍了我们的小手制止:“等等,热馍吃了会噎着。”尽管香气浓郁,垂涎欲滴,但还是乖乖地把口水咽了回去。母亲又拿出几块白布,每个白布里包几个月饼,吩咐我们姊妹几个送往东邻西舍。这是我们最不情愿的事,自从过了春节,大半年都没有见过白面馍了,刚蒸出来的白月饼,还没尝上一口,就要给人家送去,这不是太傻吗?母亲却说:“好东西就是要大家都尝尝,光自家人吃有什么味道?”我们只得噘着嘴儿,抱着热乎乎的月饼,挨门挨户地送了个遍。

等我们回到家里,却发现馍筐里又多了很多形态不一的月饼,原来我们前脚刚出门,四邻送月饼的孩子就小跑着送来了他们家做的月饼。母亲说:“这么多花样的月饼,都是巧手的婶子大娘做的,换着吃不是更有味吗?”我脸红红的,一定像树梢上缓缓升起的月亮吧?

月亮像月饼一样圆圆的时候,父亲也从地里回来了。一家人坐在院子的桂花树下,桌子上摆放着圆月饼,还有石榴、柿子等瓜果。满树的桂花绽放,清香宜人,拿起月饼吃一口,软香素朴的味道里平添了几丝淡淡的芬芳。

又是一年中秋节,超市里的豪华月饼摆得琳琅满目,我却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吃了十多年的“面月饼”,那股香味似乎还在舌尖流连,一家人乐呵呵的欢笑似乎还在桂花树间穿梭,只是父亲,早已不在身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