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就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成就的散文(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成就的散文1:豆鼠和文鸟的成就

文/程刚

豆鼠和文鸟生活在澳大利亚森林里,它们身上有许多奇怪的现象。

豆鼠主要以森林中灌木上的一种豆子为食,它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找豆子,然后把吃不完的豆子贮存在自己的洞穴里。奇怪的是,豆鼠找豆的本领并不是一样的。在它们的一个群体里,总有一只豆鼠本领超强,找到的豆子常比别的豆鼠多几倍,长年日积月累,它必须不停地打洞,才能容下越积越多的豆子。这只豆鼠随着豆子的越积越多,警惕性也越来越强,它不允许任何其他豆鼠接近它的洞穴,到了最后,它干脆不再找食,因为它贮存的食物足够它吃上几年,它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守卫自己的粮仓。直到有一天,这只豆鼠死了,其他同伴蜂拥而至,踩着这只豆鼠的身体,疯狂地抢夺它洞里的食物。人们非常奇怪,豆鼠是一种重感情的动物,有些同伴死去后,许多豆鼠会守在它身边很久,但不知为什么,这只豆鼠死后却没有同类守护……

文鸟也生活在这片区域内,这种鸟类以树虫为食。森林里常会发生这样一个现象,一群文鸟围着一只死去的文鸟悲伤地鸣叫着,几天不肯离开。这只文鸟死后为啥会引起其他同类的悲伤呢?有关人员对文鸟进行了跟踪观察,最后终于解开了这个谜。这只引起其他同类悲伤的文鸟通常是一只雌鸟,它必定是同类中捉虫的佼佼者,可它将捉

来的吃不完的虫子全都分给了同类,许多刚刚长成,捕虫能力非常弱的文鸟就在它的帮助下快速成长,有些文鸟受伤了,只能待在巢里,这只文鸟便会主动靠上去照顾它,每天给它捉来大量的虫子……长期下来,这只文鸟就成了同类中最受欢迎的,在它死后,有许多文鸟围在它的身边悲伤地哀鸣,久久不肯离开。

富有的豆鼠,因为只顾自己,死后无人理睬,而富有的文鸟死后,同类们都争先围着它,悲伤地鸣叫。它们死后截然不同的命运让我们懂得: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不是以物质多少去衡量,而是在一生中,你帮助过多少人,有多少人怀念你。

关于成就的散文2:读书成就人生

文/虞俊凡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为你自己读书》。这本书从“你在为谁读书”讲起,通过读书造就命运,读书需要勤奋、树立内心的自信、改变学习的态度、培养自身兴趣、品格、习惯等篇章,由浅入深地讲述了我们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读书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品格和习惯等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你是在为谁读书?我经常听到有人说:“要不是父母、老师逼着我去上学读书,我才不会去呢!”有时我自己也在想,为什么我一定要去上学呢,小时候就应该尽情地玩,快乐地享受童年,学习嘛,最好16岁以后再开始。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不得不承认,我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要求我们学习是在尽自己的长辈职责,培养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老师要求我们学习是在尽一个师长“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把我们培养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其实,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自己幸福、美好的将来。

上学读书从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枯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如果你认真投入地去学习、去读书,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知识、修养都在不断地提高和进步,你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动手能力,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而且慢慢地你会在成长的道路上享受丰富多彩的快乐人生,体验自身文化和素质所产生的魅力。

人生就像居里夫人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信念。而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就是一个实现自己人生目标价值的过程。所以,我们都应该从小好好学习,树立“为自己读书”的信念,用读书成就我们的人生。

关于成就的散文3:梁启超读书

文/李颂颂

读书,成就了梁启超的精彩人生。

梁启超出生于岭南一个半农半儒之家,家庭背景并不显赫,然而,他的祖父梁延后却是村中唯一的老秀才,父亲梁宝瑛也是位读书人。少年梁启超终日在书香环境里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年方四岁,他就开始读《四字书》和《诗经》,到五岁时,已经能够熟读《中国略史》和《五经》。凭借勤奋读书带来的知识积累,他八岁时便能作诗着文,十二岁时,一举考中秀才,到了十七岁,又参加乡试顺利考中举人,成为当地有名的“神童”。

在读书过程中,梁启超总结出了效果显着的“三步读书法”:先鸟瞰,粗浅浏览,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再解剖,精读并抓住文章精髓;最后会通,对文章体会透彻,做到融会贯通。他认为,读书既要专心精读一门,又要做到博览群书,并由此提出“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的说法。他还主张带着一根“弦”去读书,经常在读书时,先确定下一个主题,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就主动吸收,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就刻意过滤掉,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轻松汲取到需要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梁启超在勤读不辍的同时,还耐心持久地关心子女读书。为了给子女提供优良的读书条件,他在家中开设了国学训练班,先是教读《论语》和《左传》,再是让子女精读《古文观止》,一些名家名作和着名诗篇也要重点诵读。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九个儿女个个成就非凡,长子梁思成和次子梁思永是首届中国院士,五子梁思礼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九栋梁”的佳话广为传颂。

读书是提升自我的一种修行。有着优越读书条件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读书带来的滋养呢?

关于成就的散文4:阅读成就幸福人生

文/陈卫卫

对于幸福,有人理解为拥有富裕的物质生活。但我认为,生命旅程中有书相伴,每天在快乐中阅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我自小与书结缘,并且爱书入迷。书籍就像一位挚友,陪伴着我一路走来。对我来说,阅读成了一种快乐的生活习惯,这种快乐是任何其它快乐无法替代的。沐浴在书香之中,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充实和丰富。

林语堂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善读书,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香却在骨里。”优秀的文学作品,会一辈子震撼读者的灵魂,像我曾读过的《基督山伯爵》、《鲁滨逊飘流记》、《简爱》、《珍妮姑娘》等。在少年时代,我最喜欢读《安徒生童话》和《聊斋志异》。青年时代,《源氏物语》、《郁达夫小说集》和《福尔摩斯探案集》是我爱读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也让我深深为之着迷。如今人到中年,我爱读的则是《朴槿惠传》《丰子恺自述》等各种人物传记和养生类书籍。

读书是一件雅事乐事,我经常在旅游时带上几本散文小品书,让旅途平添几分闲适的色彩。在春天的拙政园,我喜欢坐在“与谁同坐轩”里品读《浮生六记》。行走在风光旖旎的杭州西湖边,我总会停下脚步,坐在杨柳树下读上几页《缘缘堂随笔》。在苏州石湖畔的行春桥上,我曾面对着秀丽的上方山静静地读着《空谷幽兰》。漫步在上海幽雅的秋霞圃,我最爱坐在桃花潭上的观水亭里捧读《瓦尔登湖》。每每享受着读书的快乐,似乎有飘飘欲仙之感,我因此感到人生是如此的美好,而这正是读书人向往的极乐境界。

古人云:“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能力济人谓之福,有学问着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五福之中,以读书居首。与阅读结缘,就等于与幸福结缘。爱上书,是一种幸运,是一种人生的享受,而阅读是一种美丽的静谧、一种诗意的栖居。以书为伴,淡泊人生,是生存的最高境界。

悠闲的时候,泡上一杯茶坐在窗前,茶气袅袅,书香漫漫,随意翻上几页书,心神都会清爽如风。阅读,就是这样让人更便捷地得到幸福的方式。在今天这个日益喧嚣浮躁的世界,我们更应该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在以书相伴的日子里时时品味书香、书韵,静静地感受怡然、超然的情趣,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让阅读成就我们的幸福人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