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身体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身体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身体的散文1:苦瓜苦,苦瓜甜

文/天人菊

“刀豆身体苦瓜脸”,这是我在某篇小说里面,用来形容一位身世堪怜的人物话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比喻性的说法,源于我对乡间生活的熟悉和喜爱。

在乡下,苦瓜可谓是一种极为普通的菜蔬了。常见村落附近的道路旁或菜园里,数枝瘦劲的竹竿撑起了密密的蔓叶,星星的小黄花略显羞涩地露出笑脸来,深碧浅黄之间,那些静静悬垂的苦瓜如果不加留意,很难发现它们的身影。其朴素低调如斯,仍有细心的蜜蜂在花叶间徘徊、飞舞。

我家的菜园在厨房后面,大约有三四分地,种满了辣椒、豆角、茄子、西红柿等寻常菜蔬。在我的儿时记忆中,裹了小脚的奶奶经常带着我们姐弟仨,前往菜园里摘菜。看奶奶摘菜,那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她总是一边小心翼翼地翻动面前的叶片,仔细端详着那些果蔬,一边轻声细语地同它们说话。似乎这些刚刚长成的茄子豆角,就是她最疼爱的孙子孙女。每次摘完菜,奶奶照例来到苦瓜藤架下,从里面翻寻出几条青黄的苦瓜来,放进手中的竹篮里。

奶奶爱吃苦瓜,全家人都是清楚的。“吃了一辈子的苦,吃这玩意儿便不觉得苦了。”她常常这样说道。苦瓜炒鸡蛋,本是一道风味上佳的家常菜,然而在三十年前的赣北乡下,人们是不会随意“奢侈”的。奶奶做得最多的是清炒苦瓜。她总是一面吩咐我剥半颗蒜球,一面架锅生火,再往锅里倒上三两调羹菜油,待菜油表面的沤沫完全消散,便倒入椒片和蒜瓣煸炒出香味。大约半分钟后,奶奶倒入切好的苦瓜丝,放入少许酱油调色,然后盖上锅盖焖炒,翻动两至三次,一盘热腾腾、绿生生的清炒苦瓜便可以装盘了。

乡下的正餐少有荤腥,几盘素菜便占据了儿时的餐桌。起初对于吃苦瓜,我们姐弟仨是敬而远之的。奶奶却很爱吃,她夹了一筷子苦瓜,往少了牙齿的嘴里送去,发现我们姐弟仨都目不转睛地望着她,便故意夸张着鼓动腮帮子,以此“引诱”我们也来吃那些苦瓜。这样的情况多了,我们便“上了当”,不久后三个人都吃上苦瓜了,并且习惯了那种清苦的味道。

奶奶不仅会做苦瓜菜肴,还教我们吃生苦瓜。苦瓜完全成熟后,表面呈灿黄色,其末端会像花房似的绽裂开来,常有细小蚂蚁爬进爬出--这样的苦瓜往往是最甜的。奶奶将其摘下,用汲来的泉水洗净后,拿出几枚递给我们。我们顺从地将手中的黄苦瓜掰开,呵,里面躲藏着一颗颗赤红的小绒球,拈起一颗放进嘴里,味道甜糯可口,嗓子底下还有一种清凉柔滑的感觉。吃完这些“零食”,奶奶会把这些黄色的苦瓜皮收好、洗净,用它煮出一碗美味的汤羹来。“多吃点苦瓜,这样夏天就不会生痱子。”奶奶一边给我们舀着苦瓜羹,一边这样说道。

家里洗菜,用的是村前古井中汲上来的泉水,那水夏时清冽、冬时温醇,很通人性的样子。奶奶常常在纳凉闲聊时对人说:“村里水好,田地也养人,等我‘过身’后,在我的坟头撒一把苦瓜籽就行喽!”说这番话时,她的脸上有着井水般的平静。

奶奶爱吃苦瓜,不全是因为饮食方面的偏好,在她心目中,苦瓜苦中透甘、先苦后甜,与做人毫无二致。“要吃得下苦、经得起熬,这样才会尝到真正的好果子!”她常常这样教导我们。如今她已远逝而去,我们也早就长大成人,却没能忘记这样的话语。

后来喜欢上读书,得知清初有一位大画家石涛,原为明皇室遗胄,鼎革之后一心寄情于丹青,并餐餐不离苦瓜,将其清贡于案上,还自号“苦瓜和尚”.由此一来,寻常菜蔬苦瓜,竟也透露出浓浓的禅机画意和人生况味。

有谁能说,一生嗜食苦瓜的不识字的奶奶,不也是一位栖居乡间的禅者呢?如今每次吃着苦瓜,一面品咂着其清苦的味道,一面勾留起甜甜的记忆来。呵,那绵长的记忆,绵长的滋味,心底有春草在悄悄疯长。

关于身体的散文2:身体里的惊蛰

文/晚乌

这一天,书上说会有雷声,是的,我听到了。

当时,我正抓着哑铃,躺在地上练习上推,雷声弱弱的,从遥远的天边传来。它在淡薄的夜幕里叫醒沉睡着的一切,动物,植物,还有我们自己。

有些植物已醒来。那棵水柳挂着嫩芽,它离水太近,提前捕捉到大地的温度之变,才早早换上春装。我关注它很久了,从前,它很瘦,躲在草丛里,后来它高过茅草,今后也一定会高过河堤。夏天,江水上涨,它被淹没;冬天,水落石出,它就站在泥土里,旁边是一小块菜地。一棵树,就是这样慢慢长大的,看起来有点孤独,但很美。

楼下空地,被不同的人经营着。从去年夏天开始,马兰和鱼腥草在那里安家,它们有自己的主人。在阳光晴好的惊蛰这一天,我在空地里有意外发现。那些当初蜗居一起的草本植物,在寥寥数月之后弥漫开来,像长了脚一样要逃跑。小小的王国领地被它们自己扩大,鱼腥草嫩红色的新芽在空地里四处可见。这样看来,有些植物就算会被寒冬摧毁,但它们埋在泥土里的那部分身体还坚强地活着,依旧在寒冷与黑暗里爬行,多么神奇,而又多么让人感动。在不远处,那是隔壁楼大妈种的菊花,一排一排,长得鲜活有力。我看到一只麻灰的小雀,它在嫩苗间不断低头啄食,这春天里的鸟儿,动作灵敏利索,当然,它看起来也很快乐。

说起小动物,我一直惦记着它。在惊蛰这天,它醒了吗?

每次路过延安路戴震公园的入口,我都会想起它,有几次甚至跑到那小堆树叶跟前看看,还有一次,我差点拨开叶子,看看它是否还活着。今天中午,我用树枝抛开那堆叶子,它早已不知去向。天气转暖,或许它早已苏醒,然后在丛林里慌里慌张抑或自由自在地乱跑吧。

它是一只刺猬,去年冬天,我在菜市场买的,后来,把它送到公园,再用枯叶做个窝,我这人工的巢穴,真不知道有没有帮它安度寒冬。如果在拨开树叶的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只刺猬的尸骨,那才真是悲剧。不见它的踪影,我就觉得它从冬眠里苏醒后,溜之大吉了。

当时,它被网兜裹着,蜷缩在一只红色的塑料盆里。那样子,看起来也挺惨。

人的身体在这一天也会苏醒吗?卸下厚重的冬服,肉身变得轻盈起来,我开始健身,用哑铃训练臂力,在瑜伽垫上练习前后翻滚,有人说,拉筋能延缓衰老,我以为,这本身不会抗老,真正起作用的是我们依然在认真的活着,用心吃饭,用心锻炼。人的身体里也住着节气,跟大自然的每一段时间对应。过去的这整个冬天,我的思想冬眠了,极少写文字。而在这春天里,在惊蛰这一天,我突然有了书写的欲望,跑到书房,我敲出上面的一千字。

所以,从惊蛰开始,不仅植物、动物会苏醒过来,就连文字也会随万物生长,会不断繁殖。

关于身体的散文3:感谢身体

文/刘齐

未来的某一天,如果我要离开这个世界,我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向自己的身体,由衷地致谢。

感谢五官,给了我一个平凡而又与众不同的容颜,让我活在世上,有标志,有感觉,有意思。感谢鼻子,感谢嘴,感谢耳朵———你真行,此时此刻,居然还能听到我揉搓耳垂儿的窸窣声。小时候,为了显得有福气,我没少扯动耳垂儿,试图让它大一些,长一些。你疼,委屈,犟,按原计划生长,把音乐、流水、风、母亲招呼吃饭、父亲讲童话,以及地球上其他美好的声音,一五一十,源源不断地传来。

摸到眼睛了,亲爱的眼睛,可怜的眼睛,我从小就把你给弄近视了,还有砂眼、角膜炎、粉尘、烟熏、切洋葱的辣气、低度灯泡、电焊强光、媒体围攻、小字号、闪烁的屏幕、无休止的刺激!我贪得无厌地攫取信息,让你一次又一次受苦。我屈从莫名其妙的审美习惯,多次抱怨:你不够大,不够亮,不是人见人爱的双眼皮。你任劳任怨,一如既往,替我辨识一千个颜色、一万个形态。甚至我的抱怨,也离不开你的配合。

感谢皮肤,这么多年,你一直守卫在身体的最外围,日晒雨淋,冰霜磨砺,你从最初的光滑、细腻,变得粗糙、干燥,成了皱巴巴的“陈皮”,辛苦了!

感谢骨骼和肌肉,帮我站立,跋涉,拥抱。

我的七尺之躯,除了伸手可及的表层单位,犹有繁多的内部机关,手掌无从前往,我就用心声致谢。

“首”先,感谢大脑,大脑就是“首”,是“首”中奇葩。我知道,这一感谢的信号,就来自大脑,因此听上去,像是某一团体、某一商号,在巧立名目,自我颁奖,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我仍要感谢。我的这份感谢,连同我的全部精神活动,所赖以产生的大脑本体。鸟雀离巢,啾啾传情;山泉出洞,汩汩言恩。大脑啊,谢谢你,让我有了七情六欲、奇思妙想,活得有滋有味,明明白白。就算有些事没弄明白,那也糊涂得有趣,朦胧得开心。

遗憾的是,抱歉的是,茫茫脑海之内,还有很大一部分区域,很大一部分潜能,我无法启动,无力开发。

其余各脏器、各部位,同样重要,同样让我感恩。大家默默地、不见天日地操劳,精诚合作,功勋卓绝,却没有机会闪亮登场,而是无限期地藏在幕后,代人受过,收拾残局,细心打点,义无反顾。前台贪吃了,胃肠加班;抽烟了,肺和血管担待;醉酒了,肝脏忙碌;跌跤了,撞墙了,神经挺上前去!我憨厚而又仁义的朋友,你们这一生,压根儿就没想过出人头地,得奖杯,露脸。也没法露脸,露脸就麻烦了。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希望露脸。

根据规律,最终,我的离去,可能源于某一器官的衰竭。到那时,可以预料到,我生命机器中的某些部件,仍然会顽强地、恪尽职守地(甚至有点“傻乎乎地”)运转,一直运转到最后一秒钟。再见了,朋友们,我跟你们挂个号,倘若我有来生,还请你们做我的身体,那时,我一定改正不足,善待大家。可是,还有来生吗?

人生苦短,感谢要趁早。不要以为,你还年轻,还有大把时间。天有不测风云,时不我待,所以,现在就要向身体致谢。致谢不能空手,要带礼物。这个礼物,就是对身体的呵护,立即行动,并持之以恒。

关于身体的散文4:瞧,这就是我

文/杨楠

个子不高不矮,身体骨瘦如柴,脸色黑得像包公,高高的鼻梁上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嘴巴也是不宽不窄的。这就是我,一个11岁的小女孩!

我的爱好可多啦!看书、打羽毛球、画画……其中,我最得意的就是画画了。我是我们年级最重要的“小画家”之一,曾经代表年级参加过“小画家书画竞赛”,并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呢!现在,班上的人都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做“小画家”!

但是呢,我的缺点也不少,粗心是我最大的毛病,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就是因为我把一道口算题的“乘”看成了“加”,就被扣了0.5分,成绩只拿到了99.5分。语文呢,就是因为短文题,有一题看漏了忘记写,所以被扣了3分,最后只拿到了97分。你们说,我粗心吗?

不过,我也是一个开朗的女孩。有一次因为没有发挥好,语文考试只考了个85分,可我并没有难过,只是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好!正因为这样,下一次我就考了满分呢。我高兴得将我的马尾辫甩来甩去的。

这就是我——一个活泼开朗却又有点小粗心的小女孩。

关于身体的散文5:看中医

文/刘军

因身体抱恙,久病,缠绵于病榻。

拜访中医,开处方,闻着药房的各种药香,林林总总的药分放在各个抽屉中。看中药师对着处方抓药,凭处方抓出不同的药材分别装在纸袋中,那淡淡的药香慢慢飘入我的口鼻之中。

喜欢看中医,望闻问切,只需医生细细把脉,病情一一被医生道出,每每看病,皆觉神奇,常觉中医的无限魅力,令人神往叹服。只是十几味平常草药,免去诸多繁琐程序,一切都遵医嘱。在抓药、泡药、熬药……这一系列流程中,感觉到的更多是心灵的舒适与安逸。把药罐放在炉上,用大火炖十分钟左右,烟雾渐渐升腾,草药的药味渐渐散发出来。再用文火慢慢煎熬三十分钟,药香渐渐飘散出来,满室皆有草药的独有芳香。我的病亦在一日一日的煎熬中渐渐好转,脸色渐渐红润。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繁忙的都市生活使我们渐渐丧失了很多乐趣。熬药也需静心,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方能熬出一副好药。在熬药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亦体会到,生命就如同熬药,在不同历练中,才能散发无尽的魅力。

每每看病,只是短短数天,一个疗程已经结束,入口稍苦,喝下去却温和,并无不良反应。人生起起伏伏就如看病求医,总在不断地和病魔做着不懈的斗争,历经诸多坎坷,顺应而为,必有战胜之日。开始是望闻问切,紧接着是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处方亦是有所消减,直至痊愈。医生告诉患者,万事需心平气和,心态良好,不怒不争,十分契合人生哲理,每看病皆有所顿悟。

小小的一个处方,却大有学问。喜欢它独有的传统魅力和其中的文化积淀;从神农尝百草,到医圣李时珍、孙思邈,各个流派,异彩纷呈。那是我们的祖先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总结,凝结着国人的智慧与结晶。那散发的独有的药香,熏染了千年,治愈了我们的身体,更是所有中国人的灵魂所系。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更契合了那种生态绿色的理念,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所谓“天人合一”大抵如此。

关于身体的散文6:手和脚都是身体的花朵

文/李丹崖

俗世如壤,人是植株,其实,手和脚都是身体的花朵。

走在顺境里,我们细手雕花,巧手绘图,不管是跳舞,还是扛举,高出头顶的一双手,都像是一株花,开在我们的浮生里,讨己欢心,惹人艳羡。就像那歌里所唱:“无法修饰的一双手,带出温暖始终在背后。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一声眷顾无言地送赠。”

走在逆境里,整个人好比倒立,这时候,脚就代替了手的位置,钝感地绽放。其实,和直立相比,倒立往往更容易获得掌声。人遇挫折,好比命运在做“倒立”,养生专家说,适当倒立有益于生命健康;我们自己也可以发现,倒立有助于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倒立有助于我们的血脉完成一次坚强的逆袭。

若你要问,直立才是生命的常态,倒立太辛苦了,太难熬了。其实,“吃苦”好比“吃补”,生命是一场比较,苦尽甘来,我们倍加珍惜和安享生命的平淡滋味。

也许你要质疑,谁曾见过哪种植物可以“以梢作根”成活的,不难发现,倒栽槐、垂杨柳,比比皆是呀!倒栽槐更婀娜,垂杨柳更温柔,这就要看我们和挫折劈面相逢时,表现出怎样温顺如水的姿态来,而不是不理解的冲突。

关于身体的散文7:陪父母去旅游

文/刘在明

父母已近古稀之年。趁他们身体尚好,能走得动,从几年前开始,我每年都坚决抽出几天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陪着父母去旅游。父母对这件事非常期待。我也觉得,祖国之大,山河之壮美,父母一直等到老了才有了出去看看的条件,机会岂容错过。还有,外出旅行虽不过就几天的时间,却能够与父母朝夕相处,看风景,品美食,啦家常,机会难得,实为人生之一大快事。经过半年多的筹划,2014年6月底,我们终于踏上了南去的行程。

安徽宏村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它是徽派民居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是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江泽民、胡锦涛、乔石、朱隆基等先后到过宏村旅游考察,陈复礼、琼瑶、陈凯歌等也曾到宏村进行艺术创作。在宏村,我们品尝了雪菜烧饼、五香豆腐干、石耳炒鸡蛋、笋衣烧肉等美食,还吃到了央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提到的毛豆腐,小酒馆里的杨梅酒味道也格外清爽。那天,虽然天空中不时飘着细细的雨丝,但小村里依旧游人如织,到处都是扎堆写生的学生和摄影爱好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画里乡村名不虚传,让我们一开始就心情大好。

看完宏村,我们直奔黄山。十年前我曾去过黄山,这次之所以故地重游,是因为黄山是我所见过的山中最美的一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但凡陪同父母出游,我总是尽量选择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认真做好旅游攻略,这样不但心里踏实,还能保证质量,说到底就是要对父母负责。可惜我们去的不太是时候,正赶上了梅雨季节。凡事有失必有得。我们一家都喜欢清静,因为下雨,没有了人山人海乱糟糟的场面,反而感觉更好。说实话,我们几乎没怎么看到远山,只是在上山的索道上短暂看见了几幅如画的美景,画面亮丽鲜活,青翠欲滴,尽管瞬间即逝,但也算是没有留下遗憾。莲花峰也是短短出现了几秒钟,象悬在半空中的一座仙山,或者更象是一幅如梦似幻的画,还没等我举起相机,就变魔术似的踪迹全无。黄山之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山上,我们沿着北海、光明顶、天海、螯鱼峰、百步云梯、迎客松这条路线,共走了5个多小时,时间和体力都刚刚好。最庆幸的是,山下下的是大暴雨,山上却只下了点小雨,真是菩萨保佑,我们有福。

到黄山屯溪老街徽菜馆品尝地道的安徽小吃,也是我们行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华灯初上,我们来到了“老街第一楼”旁边的“美食人家”。这里的一切,还是我十年前来的时候那个样子。这次我们坐了靠窗的位置,点了臭鳜鱼、徽式土锅、绩溪南瓜包等十多种特色菜点,照例陪着父亲喝了一瓶55度的“二锅头”。盘子光了,肚子也饱了,总共才花了200多块钱。吃完饭,我们悠闲地逛了逛老街的各色小店,买上点纪念品。父母说,这顿饭吃得真是熨帖。

从黄山到了南京,我们先去了夫子庙。原指望在夫子庙好好地品品小吃,逛逛夜景什么的,没想到没见到什么景,满眼的全是人。来来往往的人象在赶大集,比肩接踵,一片嘈杂,干什么都跟抢似的。还有神往已久的秦淮河,原来也不过如此。我们只吃了点臭豆腐,稍微转了转就赶紧离开了,晚饭也没有吃好。有趣的是,在我们入住的宾馆碰到了一个人,听他口音,我就毫不犹豫地断定他是章丘人。果不其然,接连又碰上了几个熟人,甚至还有我宿舍楼上的一个邻居。他乡遇见故乡人,真就那么巧!我不禁想起了一桩趣事:两个章丘老熟人,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家酒店洗手间里不期而遇,当时俩人都惊呆了,半天没敢打招呼。

我们最后看的是总统府。我这个人很老土,一直不用手机上网,因怕返程误了点,事先发短信让女儿和哥哥查一下总统府的开放时间。女儿说是早7点,哥哥说是早8点,问出租车司机,说是早9点。三个人三种说法,结果开放时间是7点半,谁都没有说准。总统府最吸引人的,要算是蒋介石斜摆的办公桌了。导游讲的很有意思,说有四种可能。一是为了光线好,二是躲开窗户避枪子,三是出入侧室方便,四是盯紧斜对门里的李宗仁。说到第四个可能的时候,大家被逗得哄堂大笑。---究竟蒋介石是咋想的,肯定没人敢问。不过,蒋介石这个人特别讲究倒是真的,如照相的时候,必定是站在台阶下的平地上,为的是避讳“下台”。从这点上看,他办公桌斜摆着,一定大有深意。

一路走来,父母让我很受感动。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一切由着我来安排,从不提半点不同意见。不仅如此,父母还执意要分担所有的费用。推辞的时候,父母说,你们是专门陪着我们出来旅游的,我们已经很知足了,你们的钱是我们的,我们的钱也是你们的,都一样。还有从宾馆走的时候,我不小心洒了水,把电视机插头弄湿了,母亲用干毛巾擦了又擦,我说差不多就行了,母亲却说,咱不把水擦干净,别人用的时候触了电怎么办?直到彻底擦干净了,她才放了心。在回来的动车上,两位都带着孩子的乘客抢占了我们靠窗的座位,而且丝毫没有让出来的意思。父母坚持不让我跟他们计较,说她们都带着孩子呢,咱坐在哪儿都一样。父母的善良和宽容,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学习。

回到家来,见了同事倍感亲切。三五个朋友,一杯美酒,让我的心醉了好久,好久。

关于身体的散文8:文具袋的自述

文/沈奕成

我是一个文具袋,身体有两个巴掌那么大。全身是灰色的,正面有一只小猫,耳朵上还挂着两个小樱桃。反面有一只小鸟。

我有三个“房间”。第一个就在我的正上方;第二个就躲在第一个“房间”的后面;第三个“房间”和第二个“房间”遥遥相对。

第一个“房间”里住着量角器小姐、钢笔长老、小英雄笔芯和大英雄铅笔;还有一位骄傲自大的美术勾线笔先生,再加上一对三角尺夫妻。对了,橡皮呢?原来他还在角落里睡觉呢。第二个“房间”里住着一对直尺夫妇,还有一位红笔居民和一位黑笔民工。第三个“房间”里没有人住,不过常常会有备用小英雄笔芯住在里面。

我的小主人常常不小心把我摔到地上,而且,他从来都不洗我,把我的身上弄得脏兮兮的,我希望我的小主人能每天都抽出点时间,把我洗得干干净净的。

我向主人保证:“我一定配合你的学习,让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关于身体的散文9:关于减肥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每个女孩当自己的身体到了一定的份量,都会不自觉地想到减肥。虽然现在的减肥方法各种各样,其实除了这些,要减肥的不止只是方法,还要内心的坚持和信心。

想到减肥后,既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给身边的朋友面子,同时也没有了异样的眼光。

减肥需要毅力,那只是坚持。这并不够,没有信心,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科学的减肥,除了注意饮食和平时的坐息以外,主要是靠自己,有没有想减的心。

倘若没有想减的心,即使你一下子花了好多钱,自己不去行动,得了好多人都会得的拖延症。那么钱真的是太多了!

不要为自己找一些借口去做你本来可以做的事,看看社会上,一点点胖的女生,为了想让自己好看,健康,想尽一切办法减肥。

其实爱自己的方式,胖女孩就得减肥。

关于身体的散文10:打包父亲爱吃的菜

文/小文

父亲今年65了,身体健朗,心态乐观,饭量也一直不错。我一直认为,父母能吃能睡,心情愉快,不仅是我们做儿女的心愿所系,也是儿女们的幸福所依。

父亲不会做饭,自然也不挑食,母亲做什么他便吃什么,且吃得喷香。加上过去苦日子过惯了,在吃方面,父亲很是节约,甚至到了抠门的地步。母亲把饭菜端上桌,若多做了点,父亲会忍不住念叨:“做这么多,你辛苦,我们也吃不完,多浪费啊!”吃饭时,逢有剩饭剩菜,父亲总会一把归揽到自己面前,津津有味地吃着,边吃边数落母亲:“幸亏没让你倒掉,热了一下味道更好!”家人一起外出吃饭,我们点菜时,父亲会目不转睛地盯着菜单,时不时插话:“太贵了,换一个”“点多了,吃不完”……餐毕,捡场打包的任务自然成了父亲的“专利”,一边打包还不忘教育我们:“让你们不要点这么多,一粥一饭汗珠换,多浪费啊……”

虽然父亲对吃几乎没有任何要求,每餐饭也吃得不错,但我还是发现了他也“挑食”,也有特别喜欢吃的菜。一次我外出聚会,席间上了一道炖狗肉,大家尝后都赞叹味道极好。想着也让父亲尝尝这美味,我便叫服务员拿来打包盒,先盛了一小份。在家里,母亲偶尔也会烧狗肉,但父亲总认为火候不够,没有把狗肉的香味烧出来。吃了我打包的狗肉,父亲赞不绝口:“这厨师真有两下子,肉香味浓,好吃!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他一口气把打包的狗肉全吃完了。

知道了父亲爱吃狗肉,此后,只要我外出就餐,席间狗肉味道不错,我便会在开席前抱歉地和大家说明,先打包一小份,给父亲留着。有父亲没尝过的新鲜菜,我也会打包带回;有时会专程去店里打包,然后告诉父亲是聚餐所得。令人宽慰的是,每次我在饭前打包,不仅没有人苛责我的失礼,大家还对我的这份“私心”给予了宽容和肯定。一次,一位陌生的朋友帮着我打好包,对我说:“我见得多的是打包给孩子、给爱人,像你这样有好吃的不忘打包给父母,还真不多见,这份孝心好难得啊!”

这位朋友的话让我既感动又惭愧。当然,我没有她说的那么好,做得还远远不够。但我知道的是,我们一路走来,路在延伸,风景在变幻,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们如生命。父母的一言一行、三餐一宿与我们息息相关,牵连我们的幸福与快乐,这才是我们始终要珍惜的。珍惜,不是你给予多少物质上的付出,而是时时处处,把父母真正放在“心”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