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艺术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艺术的散文1:艺术遐想

文/谢永帅

早上读了一篇梁实秋先生关于谦让的书,深深感触,这几天因为学习,有幸去国美象山校区呆上几天,深深地震撼于校区的美丽、幽雅、别致,它曲径幽深、树林广茂、屋舍精致玲珑。与传统的大学比较起来,少了高楼大厦,多了珍贵树木,艺术墙堰和砖瓦。令人深深陶醉于森林艺术典堂之中,真有一种如果能再回到年轻,再选择一次考试,非国美不考的冲动想法,这只是想想,就算回到年轻,也没有这样漂亮的国美。

记得高中时,我们马中校区也非常漂亮,校舍建在山上,山不是很大,但却绿树成荫,那时很少有小车进校区,也没有什么水泥路,多的是上山原始泥路和石阶路,操场也是泥操场,我们男女生校舍隔操场而望,男舍在这一头,女舍在那一头,可以说,夜深人静时,对面有什么动静都会清晰地听见,大家都会好奇地想对面的是不是还在秉烛夜读,也希望对面的男孩女孩看过来,当然马中规模与国美是没法比的,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不过小有小的精致,大有大的大气。

国美的景色是艺术的,是世界级的,但也是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正如我们一授课老师讲的,标准的东西好画,就像素描,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就基本可掌握,但艺术的东西,抽象的东西难画,需要发挥想像力,可能随着人们年龄增长,我们大人的想像力会受到禁锢,小孩子的想像力会丰富的多,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富有创造力。

而国美的老师个个十分谦逊,才学渊博,也很实在,不单单在教技术理论,也在教做人的道理,让人感觉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倒是现在的有些中小老师让人感觉难以亲近,挺严肃,可能他们教的对像不一样。

三天的时间非常有限,国美里面很大,本想好好地了解一番,可现在想想,全部了解了,可能下次就不想去了,还是留点朦胧感好些,艺术的东西需要朦胧和神秘些好些,这样才更是魅力。

但如果要对国美一个评价,那它像一位帅气谦谦君子,像一位美丽动人的江南才女,又像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它是所有美术生的艺术典堂

关于艺术的散文2:读懂父爱

文/段玉蕤

上周四的艺术课上,老师为我们放了一部名为《父亲》的微电影。

这部片子里,父亲在得病后仍不忘记女儿的结婚之日,即使神志不清仍执固地牵起女儿的手,即使女儿所嫁之人不是他所以为的良配,依然将女儿的手交至那个人手中,只为女儿能真正幸福、快乐!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想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相处。不知从何时起,父亲不再是我的知己,不再是我倾诉的对象,当父亲问起我的生活近况时,我会不耐烦,甚至会抱怨父亲只关心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不曾理解父亲想寻求一个机会与我深入畅谈的心情。在无数次无视父亲的关心之后,我们的关系一坏再坏,甚至到了三句之内必争吵的局面。争吵之后,没心没肺的我很快就把怨气抛到脑后了,而父亲总是好几天闷闷不乐。

看完这部微电影,我理解了父亲的爱。现在的我,只想快快长大,让父亲欣慰,成为父亲的骄傲。

也许年少的还我不懂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终有一天,我会用行动证明,我也有能力去守护那些曾经守护过我的人。

关于艺术的散文3:美丽的姑娘

文/夏璟琪

剪纸是中国的古典艺术。虽然剪纸是静止的,但每一幅剪纸都风格迥异,色彩斑斓。今天,我就看到了一幅剪纸: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这位姑娘名叫梅儿,意思就是像梅花一般坚韧不拔。此时的她正在表演她最擅长的“顶碗舞”。她身穿漂亮的蒙古长裙,头顶着碗,舞姿时而柔情似水,时而热情似火,长裙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可是,谁能想到从前的她是个连一个舞蹈动作都不会的女孩。

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富饶的小村庄里。梅儿虽然不会跳舞,但精通医术,为村庄里的人们治好了各种疑难杂症。村里的人都和蔼可亲,对梅儿也很好。有一天,梅儿上山采药,正当她哼着小曲寻找着药时,只听“轰”的一声,梅儿先是一惊,然后迅速回到村庄,连药筐都忘拿了。梅儿呆呆地看着化为废墟的村庄,村庄全都变成了废土。梅儿伤心地哭了起来。原来山妖贪图梅儿的美貌,便趁着梅儿上山采药的时候毁掉村庄,绑架村民来逼梅儿呆在自己身边。

得知是山妖把大家绑走了,她便只身来到了山妖的洞穴。山妖见是梅儿来了,哈哈大笑:“你还是来了,我要你每天都给我跳舞,你跳得好我就放一个人,不然我就全杀了!”山妖的语气狠毒起来,为了村民,梅儿含泪答应了。梅儿对舞蹈一点即通,只要教一遍,梅儿就都会了,加上她刻苦练习,就更把“顶碗舞”跳得出神入化了。山妖坐在宝座上,梅儿身穿蒙古大摆裙,身姿就像流水一般柔软,头顶上的碗就像天生长在梅儿的头顶上一般,怎么也掉不下来。梅儿心中想的全是与村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又想到山妖已经杀死了三个村民,不禁难过起来,舞姿也悲伤了许多。“呜呜呜……”山妖被那伤心的舞姿感动得哭了。“啊,我……”山妖突然一阵呻吟,软在宝座上,没了气息。原来,山妖的泪对自己来说就是致命的毒药。看到山妖化为了一团污水,梅儿兴奋极了,救出了村民们。

大家回到村庄,重建了一个更美的村庄。中秋节到了,大家一起跳起了舞。

很久很久,我才从想象中醒来,回味着这个女孩。

关于艺术的散文4:生活的极致是艺术

文/丁明烨

文学是一门艺术。我们看起来枯涩单调的文字,在诗人的笔下就变成一串串光彩灵动的珠玑,带给人许多生命的哲思。我们听起来繁琐冗长的故事,在小说家的笔下,就变得蜿蜒跌宕、回肠荡气,激起人们情感的涟漪。经常听到人们抱怨,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东方文化大国,建国后怎么就没有出现一个公认的文学大家?私下认为,这与我们国家一贯奉行的文艺路线不无关系。文学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她包涵了文化、政治、社会、历史等等许多方面,可在“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方针口号下,把文学变成了政治的附庸,专制的工具,变成了伺候他人的奴婢,已经失去了她应有的独立人格,又怎么能靠她闪现思想的光辉,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呢?她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是可想而知的。

足球是一门艺术。最喜欢巴西等南美地区的“桑巴”足球,运动员把足球当作艺术来表演,带给人们无比震撼的视觉享受。当年,看到我们的“铿锵玫瑰”杀气腾腾的面孔时,我就预感到她们不可能在世界赛场上走的太远。因为,她们还太看重成败,在乎得失,还没有真正理解足球的艺术内涵,还没有达到世界顶级水平的层次。第一次带领中国男足打进世界杯的洋教练米卢,并没有带给中国队多么新奇的战术打法,只是注重队员的心态调整,反复强调“快乐足球”的理念。站在战略的角度,米卢就是一个能够把足球当作艺术的人,也是一位真正理解足球的教练。

生活也是一门艺术。很多人往往抱怨自己出身卑微,命运不济,而不懂得怎样理解生活,把握命运。在对命运的理解上,我赞成这样的观点:一个人的“命”是注定的,即你的出生地点、你的父母、你的智商、你的身材面貌是不可选择的,但“运”却靠自己后天的努力和争取。就像在打牌时,发到每个人手中的牌是难以改变的,但不同的出牌方法往往决定牌局的成败。会打牌的高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各种牌的优势,将一把并不好的牌打出特别出色的结果;也有的人不会审时度势,硬是将一把上等的好牌下得七零八落,这就是所谓的“臭手”。打牌是一种艺术,生活更是如此。一个深谙生活艺术的人,能够达观地品味人生的一切变故,能够智慧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荣辱毁誉,爱恨情仇,泥泞风雨。会把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块绊脚石变成向上登攀的阶梯,会把生活道路上的险阻化作挑战的动力,会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做成丰富的生命盛宴,会把漫天的云翳幻化作烂漫的彩霞朵朵。

艺术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把生命推向极致的高度。

关于艺术的散文5:画笔下,轻舞飞扬

文/莫言寒

忆艺术,忆的是画笔,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了。

画,总是不留住时间,而留下一些心架的定格。中国画的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不拘一格。西方宣纸画的写实逼真,为生活而写意,为理想而执笔。无一不叫人心驰神往,无一不是艺术人文的精髓所在,他的古美奇绝,在脑海中,平静而立却又浪花四射,让人不辞冰雪为聊热。

画的古,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道荒原,落日熔金,中国画给人就是这样一部古装剧,.将所有的梦与思寄托其中,在画笔之中悠悠起舞,或曲,或直,抑或转。而宣纸画则以一种单调的黑白,让人不堪历史的重负,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呈现着古朴,不平的宣纸随着粗糙的墨笔留下沉重的叹息,证明时间的痕迹。

画的美,艺术人生,更胜人生,忽南忽北,自成其韵。一张纸,便是这天地间最繁华的舞池。一支笔,更胜绝美的舞娘。时而默然,时而奔放,俄而深蓝,俄而淡黄。间或是,黑白交错缔造,像在画板上跳着华尔慈的情人,燃烧着不灭的激情,又像一场场充满柔光的小电影,反映着人性的灵魂,双袖翩然,韵律凄然,笔却跳的更欢了,揉碎了星光,披散了月华,美的如此突兀,如此繁华…

画的奇,高山流水,浅笑盈盈,千峰沃若,长虹日下。究竟是谁斯般魔力,一支浅浅的画笔,居然可以在画纸上舞得如此是无忌惮,舞得如此随心所欲。烟柳盈,春雾薄,鱼浪起,千片雪,都可以浮现在笔尖湍湍流动得时刻,用二维空间的平淡,缔造三维空间得神奇。婴粟泪,莫言寒,残雪屏,心迹远,都可以雕刻在面纸之上。以静止的有形,体现情感得无形。怎谓不奇?

画得绝,苍山劲石,空谷幽兰,清风蓼烟,时空荒原,自然的巧夺天功,于此处已变得无力,时空的逝者如斯,更替的四季已变得枉然,叹宇宙之无穷。画笔旋动迷人得舞步,流谧的身姿,将自然如拓囊中,将时光摧残,在一张张纸面上,留下作画者沉思往事立斜阳的身影。让人陶醉,感天平地迥。

经不住地感叹,抑不住的深情。笔尖下的古美奇绝,在平淡之中透着神奇,在静穆之中兼有明丽。让一草一木的枯荣,一颦一笑的锁碎,都如此摄人心魄。如果可以,我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二的生命换取这三分之一的零头,徜徉于她的轻舞飞扬。

关于艺术的散文6:吃的艺术

文/朱江南

中国美食,名扬天下,让人垂涎三尺,但美食也要有美的“吃”法,美食配上美的吃法,那真是美极了。我吃饭虽不太讲究,但对“吃”也有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

首先,要吃得健康。鸡鸭鱼肉,五谷杂粮,每日每顿都要按照均衡营养食物金字塔上的比例摄取,生活才会平衡正常。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每一个种过田地的农民都知道:庄稼若只施氮肥,叶大而根小、茎细,会支撑不住杆枝生长,最终会倒下;若只施磷肥,则根壮而叶小,仿佛不倒翁;若只施钾肥,茎粗但叶和根又脆弱,也长不好。所以,应“三管齐下”,按庄稼的需要程度施以均衡的肥料,这样庄稼才能茁壮成长。人也是一样,人若想健康成长,也得科学、营养、均衡的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为了生存得好,当然要吃得健康些。

其次,要吃得雅致。雅致即典雅致趣之意。雅致有两方面,一是食物,二是环境。所谓食物的雅致,看上去恬静淡美,入口滑而不腻,下肚清新恬然,畅达而不梗塞,让人神清气爽,感到生活另有一番滋味。环境也十分重要,古人好在山岭之中,江河之上品尝美食,豪饮美酒,尤其是雨后天晴,洗过一般的空气沁人心脾,将世俗烦恼一扫而空。一道小菜开胃,二杯淡酒过嘴,三筷鲜蔬入肠,迎风舀一瓢碧绿江水,清清肠!于寰宇之中寻一美景佳肴,尽享人生快乐。

最后,要吃得愉悦。吃饭为一人生大事,怎能不快乐品味,把酒言欢?吃饭时心情是很重要的,如果吃饭时不开心,那就没什么胃口了。人天天要吃饭,如果一直苦着个脸,那不是一辈子都吃不上一顿好饭了吗?活在天地间,不如潇洒走一回。开心地吃,即使清淡简单也甘之如饴;皱着眉头吃,虽是美味佳肴也如咀嚼黄连。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更不要和自己的肠胃过不去,它们舒服了,也许一些问题就自然地解决了。吃愉悦之食,赏灿烂之景,是人生之一大乐事啊!

顺祝大家身心健康、开开心心每一天,也不枉来人世走一圈嘛。

关于艺术的散文7:艺术的本性

文/邢庆仁

有一年,我在国外参观一座现代美术馆。中间休息时,朋友坐在那儿,望着墙上的一幅画,疑惑地问我,这幅画好在哪里呀?怎么一点都看不明白。要我给他讲一讲。我知道是遇上难题了,脑子一下空白了。我该如何回答他呢?

这时有一群孩子走来,正好围在那幅画前,有领队的老师在一旁亲口讲述。因语言不通,也不知道人家在讲什么。我便借机给朋友说,你看那些孩子,从小就来美术馆接受美术教育和培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今天不一定全能看得懂,但孩子们有了见识,孩子们可以想象:可以是阳光,可以是大海,也可以是风雨。等多年后他们长大成人了,再看到美术作品就会有各自的认知和判断。我们呢,小时候没有条件,长大以后才去看美术馆,而且大部分是从事着这个专业的才去美术馆,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和判断有明显的先天不足。人家是从小普及,我们是长大了才要去提高,可想那个连接困难重重。如果我们从小也有那个氛围和训练,我们不仅能看得懂现代艺术,而且还会有很诗意的解读。

我们今天所谈的艺术精神是先有了人才有了艺术。人的精神就是艺术精神,也是民族精神。往大了说,是人类精神,大自然的精神。从古至今,那些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遗存,只是我们缺少怀念,缺少自我文化的认同感。我们将自己的参照不是放在天地间,不是放在广大众生里,而是放在眼前放在身边,使仅有的想象和空间被物欲所抢占了。我们还一味地要去创新,要去变形,恰恰就是忽略了艺术土壤的培养和艺术成长的思想基础。

我的另一位朋友,几天前刚为她的父亲开过一个画展。展览的标题是“一白”。一白是她父亲的“字”,意思就是说,人的一生好比一张白纸,展开白纸也就有空白。其实,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善于留白。那天参观画展时看到资料照片上有一把剑很精致。剑是她父亲做的,他用剑做什么?是为了看剑还是为了习武?我知道古代的文人书生外出郊游偶有佩带宝剑的习尚,一是为了给自己壮个胆,再是如路遇不平还能英雄救美。佩剑在西方的贵族,在古代中国的雅士,这是故事也是真实,更是中国文化脉络的连接。等我看完画展也才梳理出一条线,朋友父亲做的剑是一个梦想,做剑是为了一种守护,守护祖上的脉络,守护女儿成长,守护着精神的平安。

对于艺术的理解,人们总以为自己的经验是正确的。从而让这种自以为是妨碍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妨碍了本心流露和艺术初心的展现。那个和毕加索生活了十年的佛朗索瓦斯·吉洛特说,毕加索的画就是他的日记。因为日记是不重复的,日记每天都是新的,想象也是出奇的,所以我们看不懂了嘛。毕加索每天都在创造,是因他的生活经验和我们不同。我们也无法和他的感受同步。毕加索在思考艺术需要什么,我们在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艺术不仅要疼,而且还要痛。这是常人很难理解的,心疼不光是个词,它是超越了概念和思维的,超越了人的心灵而达到某种契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千古名句在很早就为我们打开了门窗和空间。古人的法则我们不缺,要论也不缺,只是我们缺少了一种关照,缺少了一种心灵的训练。如何让那些法、那些论超越概念思维的本能,就好比真正的诗人,能自发地从心底里流出诗句,这是诗的本性,这是艺术的本性。

关于艺术的散文8:空白也是一种艺术

文/袁亚红

学校结合安全教育的主题,举行的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的展版展示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至今难忘。

记得在展板展出的前一天,当我来到一块主题为“我们身边的安全标记”的展板面前,我看到板面上留有一大片空白,我自然就以为他们的板面还没有布置好,于是就忍不住去问布置这块板面的老师。结果老师很轻松地回答我,板面已基本布置好了,只差几个字还没贴上。当时我不由皱起眉头:这块板面上,明明有一大片空白的地方,贴上几个字就能完全布置好了吗?老师见我这副疑惑不解的表情,就过来解释:“这空白的地方是我们特意留的。我们想试着让小朋友自己在空白的地方画安全标记,从而了解他们究竟知道多少安全标记和安全知识。我们要在空白的最下面贴上‘你还知道哪些安全标记,请你把它记下来’这一句话,再在边上的口袋里放几支画笔,就全部好了。”我恍然大悟,感受到老师那份良苦用心,也领略了老师的大胆设计与聪明才智。

一些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会运用空白手法,这样可以使他们的艺术品产生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效果,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有人说:空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你看,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叫它为“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音乐家叫它为“煞声”。可见,空白是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然而我怎么就没想到,空白也同样可以被借鉴运用于我们教育教学中,发挥它特有的艺术价值呢?这展板上的空白,分明就是老师对板面的一种艺术化处理。

展板展出时,那块展版前别提多热闹了:家长和幼儿都在参与,没多久,空白的地方就很少了,而且家长和孩子的脸上还漾开了快乐的笑容。

此情此景中,我再次为老师的巧妙设计而赞叹:简单的布置,既留给了幼儿思考和自我学习的空间,又增强了孩子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了安全教育的目的;既轻松了教师,又快乐了孩子;既促进了家园沟通,又增进了亲子关系。这板面上的空白,是老师对“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一理念的理解,更是老师对“给孩子留点空间、留点时间,让孩子自主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行为实践。

关于艺术的散文9:艺术生活

文/谢永帅

这几天一直在背默千字文,其实千字文才一千多一点的字,可能对于那些年轻的小朋友来说,花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记住,可如果用草书把它完全到位的写出来,可能会有难度。

而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花这么多时间去默写,我也觉得值得。一来锻炼一下自己的记忆,让脑子不致于生绣,二来经典的东西永远值得膜拜和学习。

虽然智永的千字文也写了和学了一点,但总感觉还只懂皮毛,对于智永四十年如一日练习,才写出这样千古绝唱的经典书法,我们只有膜拜的份,我们也不曾想到,古代的和尚会有如此坚韧不拔之精神和意力,令我们为之动容。而我们现代人,处在繁华纷扰的世界,整天忙碌无比,要为生活酱油醋而劳累操心,很难能静下心来,好好思索人生该怎样去过、去活。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有时候生活让自己感觉就像天上飘着的风筝,如果不是一根线和拉着线的那个人,就有可能飘走了,虽然天上的云采很漂亮很诱人,但飘的再高终会落地,人也终要回得现实。

生活有时候过得有些无奈,但无奈之中总得给自己一些目标,如果人生没了目标,那就如同行尸走肉,也跟孤舟飘在大海没什么区别了。

我们有时候感叹命运的不公,想着出身既含着金钥匙的命运,想着出身非富即贵的地位,也想着一步登天飞皇腾达的时候。可如果在到达顶峰突然摔来了,那种痛苦的滋味,还不如脚踏实地来的稳当些。

想想生活生活就是要好好的活着,平安的活着,健康的活着。这才是真道理,失去这些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

最后也愿周边的人和朋友都能在忙碌工作中开心健康每一天。

关于艺术的散文10:乡野鼓荡艺术风

文/陶余来

与其说是艺术家们的猎奇,不如说无意中展现了高雅艺术与质朴生活的血浓于水……

我认识一位画家,既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又是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他的中学母校就是长丰县岗集中学。岗集中学的西北,紧邻滁河干渠。每年春天槐花盛开的时节,是滁河最美的时光。我曾联络他,让他回老家看看滁河槐花,画家乡的风景。他说忙,要我拍出来,寄他作画。

怎么也没想到,2013年11月2日,就在岗集以西的滁河边,三十岗乡崔岗艺术家村举行了开村仪式,一时间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变成合肥艺术界的焦点话题。艺术家村,听着就完爆所有滋生于乡村的农场和农家乐。开村不久的那场“生生不息”展览上,村民们在咖啡机前排着队等着喝咖啡,咖啡和田野混搭,让人浮想联翩。

寂静的小村庄里,有艺术家工作室、书店、咖啡馆、画廊,还有中外知名艺术家们穿梭其间。

走进一家艺术坊,工人们正在地面上施工,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围墙被新刷上一层灰漆,“麦田”两字镶嵌在围墙的砖壁上,立马就有了艺术气息。我开玩笑说“艺术家就是会捯饬”,施工的工人听了大笑:“就是,好好的一面墙非要我们砸掉。”他们哪里懂得艺术家的匠心,也就是附和着我的话善意地说笑罢了。

石磨、石碾,是这里最常见的题材,散见于村内各处。有一间屋后的道路,竟是用大大小小的旧石磨蜿蜒铺就,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让人叫绝。每一个磨盘来自一个家庭,世世代代,磨盘下流淌过多少琼浆,哺育过多少后人啊。我感叹着拍下这条石磨路,随行的朋友立马道:“磨后的故事”。又是一个让人叫绝的摄影作品标题。

两树刺槐正奄奄地开着花。花不是太盛,走近一看,显然是移栽不久的。一树正着,另一树侧歪,俯仰生姿的造型一定也是出自艺术家的构思。

草在村里的屋顶被大量使用。明明是砖瓦结构的二层楼房,却用茅草苫顶。只有艺术家才有权力这样折腾。论想象力,他们确实顽皮硬性,像乡下的孩子。

一处四合院内,地面有长着君子兰般绿色叶子、开着蓝花的植物,我们叫不出名。艺术家气质的中年女主人介绍,这是梵高作品《鸢尾花》中出现过的鸢尾花。围墙上是大朵盛开着的蔷薇,我说这其实就是野玫瑰,合肥俗称“荞麦苔”(音),就如合肥乡下野地里到处生长着的“珀珀”(音),枝条带刺,结酸甜的小红果,其实就是野草莓。女主人显然不满我对艺术花卉的不恭,纠正我对院墙上“野玫瑰”的说辞:“那是月季,蔷薇科。”

其实,自古以来,艺术总是伴着劳动一起成长。只是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才拨出一部分人来,专门从事艺术创作。崔岗艺术村各户院子里,渔船中种着薄荷,墙上挂着簸箕,甚至连猪槽也成了藏品。与其说是艺术家们的猎奇,不如说无意中展现了高雅艺术与质朴生活的血浓于水。

许多院子的门紧锁着,只能推开门缝,但往往一眼就能窥见其中艺术的元素。“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里的艺术家们,每天有许多人云中漫步,往来于世界各地。不同的是,出生于岗集的那位画家得了滁河岸边生活的滋养而飞出去,而众多艺术家如今又来此栖息觅食。崔岗艺术家村像极了一处硕大的“喜鹊窝”。

南边不远,同样掩映于浓荫之中的是合肥“科学岛”,那里的自然科学家也是这样,全世界飞来飞去。只不过他们从事的是自然科学,崔岗人研究的是艺术。如果把崔岗艺术家村形象地称为“艺术岛”,则“科学岛”、“艺术岛”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人类正凭此翱翔天宇之中。

村外四野,是春日里正忙碌着的农人,他们以锄锹作笔,在大地上作画。与“科学岛”、“艺术岛”上的人们一样,都在辛勤耕耘,创造着生活的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