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趣事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趣事文章1:童年趣事
文/山西白俊
我的童年在家乡应县度过,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居住在县城一道老街中,记得幼时还能看到残缺的土城墙,墙上边的窟窿眼,据说是解放县城时留下的弹痕。
蒙祖上荫庇,传到父亲辈时,还有一处小院,那时不兴城建,地广人稀,记得出得南门。前面为一广阔的场地,每年八月份,传统的骡马交流大会就在这里热闹一个月,我的外祖父每年来这里,卖掉上年的大骡子,再换个小骡子,既干了农活,还略有赚头,他与买方将双手伸入一个袖筒里,互相捏指头,摇头、点头,就这样做着买卖,我对这一举动感到很神秘,双方不说话,光靠摸指头,便完成了讨价还价,经济学中的这种交易行为,能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有点招投标的感觉,只不过效率不高罢了。或者每年正月十五,这里便竖起高高的木杆,杆顶悬挂一个大型的鞭炮框架,父亲是这个东西的制作人之一,元宵节观赏烟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乐事,早早吃了饭,全家人找一空地,等待着各色烟花和鞭炮在夜空中绽放,每有一个烟花出了彩,引出一片叫好声。第二天,我约上小伙伴,再去这个刁斗之下,捡拾零星没有爆响的小鞭炮,再逐个用香头点燃,算是“废物利用”。
这个广场,在夏天的午后经常刮风,有许多旋风,听一个小伙伴说,***妈告诉他,小旋风是“鬼跑步”,如果能用东西扣住它,再找个针一扎,还会听到鬼的叫声,之后一遇到旋风,我就摘下帽子,蹑足跟踪,想一把扣上去,可惜,没有一次成功,搞的我心里很不痛快,后来,兜里的那根针也不知哪去啦。如今想来,还为这件事发囧。
还有一件事,更无厘头,记得看了大闹天宫的动画片,一个小伙伴说,听他爸爸说,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纳闷了好长时间,原来我们也是石头缝里蹦出来,怎么妈妈说我是外边捡的?后来小伙伴说,只要将自己的血洒一点到石缝里,过不久,就会蹦出个人来,记得一次玩耍,一不小心弄破了手指头,一个人悄悄地用棉花抹上血,藏进了墙缝里,还觉得很神秘,盼望着有一天会蹦出个猴子或小人来,谁知,这事竟然被忘记啦,直到有一天突然想起来,直奔砖缝而去,那团棉花早已变成黑色的泥团,抠出来,怔怔地愣了半天,想不清楚那个地方出了差错。
县城的电影院,经常会扔出些废弃的胶片,小伙伴们捡来,对着阳光看,记得有些片子是奇袭白虎团的镜头,能看到战士们身披白色斗篷,英姿飒爽的场景,晚上,一个小伙伴从家里找出一盏马灯,我们将胶片放在马灯前边,对着一面墙投影,不断调整位置,墙上竟然有了隐隐约约的人影,我们几个人很兴奋,觉得自己也会放电影啦,遗憾的是没有声音,那个时候,我心里竟生出长大后去放电影的想法,还能看好多好多的战斗片,这该是多么快意的人生啊。一些废胶片,引发出我的许多憧憬,至今我都没有忘记,靠着墙角,看着模糊的人影,几个小伙伴被映红的笑脸,我们没有忧愁,感觉玩耍的快乐。记得,那天回的很晚,累的竟然在床上“画了地图”,很尴尬。
无忧无虑的童年如同一把扬沙,随风飘去,但童年的美好回忆却深深印在脑海,长大成人意味着失去天真,意味着复杂,在种种利益漩涡中,我们慢慢在“城府”中老去,但即使贵为皇帝,富有四海,比起无忧无虑的童年,一文不值。可惜,人生是一段不能重复的旅行,但愿童趣能成为我们艰难困苦时的镇痛剂。
回忆童年,想起童趣,不觉青涩,犹如尝蜜。
趣事文章2:童年趣事
一晃几十岁了,儿时的事还历历在目,镜中人却己人到中年。我小时候家长都告诉孩子他们是捡来的。结果有垃圾箱捡的,有从大墙边捡的。我妈不愧是文化人,不但给我起名葳字盛林,还给我一个特殊来历。我是从包心菜中长出来的。
名里的葳字差点害死我,太难写,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所以一有人知道“葳蕤”的读法我就视为知己。不知道我妈喜欢植物还是因为我肖羊,反正名和字都和草木有关。还是菜心中长出来的。
小时候家不远处是一片大棚,里面真有种大头菜的,而且菜生长时有声音。我就认为那里面有孩。经常蹲在旁边等几小时看里面能出来小孩不。有时等的不耐烦就扒菜叶。那时好在几分钱一斤,扒完了有时农民不计较,有时有计较的我妈就买下来。让保姆腌咸菜,吃不了就送人。我家那个朝族保姆也温柔的过了,从不管我的破坏行为。我做这事时,她就在旁看着,如有人来找她就一个劲道歉。鞠躬的样子我记了一辈子。
也不知道是家里人溺爱太过,还是我天性如此。一般人学数数不会如我。我是打人学的数数。用那北方的大扫帚打人,然后数数。经常的表演项目就是打一百下。家里人都让我打遍了,为配合我演出牺牲不小。那时才几岁每次一百下过后就累的气喘吁吁,为了方便我表演或为了开发我的智力,我爸特意做了一把小扫帚。为了防止扫帚打坏了不能及时接上,做了很多把,后来收拾老房子,还有几把新扫帚在,人还奇怪的问我,你家一直住楼怎么有这么多扫农村炕的扫帚。现时我己是淑女,这童年的暴行不能为外人道了。
从小我就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女红天份,五岁时针线活就达到了我这辈子的顶峰。那时有什么剪什么,有什么缝什么,现在反而懒动针线,织条围巾都成事了。我爸新买了一件羊毛衫,他躺那睡觉,我无聊就在他后背上剪了一个后来传说可以和圆规画的圆媲美的洞。然后细心用花布补好。补完了玩别的去了,我爸醒来后发现了这个洞十分奇怪,不小心划的,可又太圆了又补了一块花布。问到我时,我如实回答。我妈总说“稀罕还稀罕不过来,哪能打哪”,所以我从来不会撒谎。要是按一般人家肯定会打骂孩子一顿,可是没有,我爸经常向别人说我如何灵巧。后来还后悔没把那件羊毛衫留下当纪念品。真应了那句话孩是自家的好。
我在本市最好的幼儿园里上学。每年六一会有大型演出。我天生没有乐感,唱歌跳舞全不行,由于保姆是朝族,我咬字不清。不然可以当报幕的角色,园里所有的小朋友都得参加演出,不让参加会伤害小心灵。老师费力为每个人找个适合的角色。当时最爱哭的一个男孩被安排演树。穿着那树形的服装只露一张脸和四肢。音乐响起,他哭不哭没人会注意,也听不到。果真没等穿就开哭,一直哭到演出结束。女孩子们演天鹅我演一个鸭子。那黄色的服装穿身上我都不舍得脱了,我虽然只在中间走两圈当做水中鸭子游过但是十分开心。后来我始终喜欢鸭子。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十分羡慕我的特殊服装,当时我认为我是最与众不同的。他们估计也这么想的。后来父母才说让我上好幼儿园太英明,培养了我的自信。
我家旁边住了一个篮球运动员,传说他原来和名将穆铁柱是队友。一次在我家和我爸喝酒说穆铁柱的女儿,八岁己经145CM高,我爸一笑把我推到墙角一量, 148CM。身高是惊人的,但麻烦也来了。那时同学流行一种红靴子,前面有一个米老鼠头,后面是系带的还带一串葡萄。班里有十来个同学穿。我从小喜欢红色,那时没有撞衫一说,真是拼命跟风的时候。我天天哭闹。父母惨了,没法和我说明白童鞋没有38号的。那时成人的鞋除了婚礼鞋没有红色的。后来他们买了一双当时天价的紫红色牛皮靴,看照片留到现在也是一双好鞋。结果我接着哭,不是那样的。我那手巧的妈和保姆用钩针钩了红葡萄和米老鼠头贴上面这事才算完。后来一位老师说,这么好的靴子贴这些东西干什么,才拿掉。不过那时的靴子做的笨。靴筒系带的,就出现了妈和爸各一只靴子,先给我穿上,然后开始系带。现在想想做父母真的不易。
做小孩时没有觉得快乐,天天盼长大,长大后房车都有了却后悔长大。得不到的和己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
趣事文章3:童年那些难忘的过年趣事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沂蒙山区老百姓的日子还很穷,物资十分匮乏,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饺子。
进入腊月,一过小年,生产队就开始杀猪,每家每户分上几斤肉,这样年夜饭就可吃上猪肉饺子或者猪肉炖粉条子。如是一进腊月,我们这些孩子就天天盼年,盼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看电影和痛快的玩。
过年吃饺子,主要是年三十晚间12点后,辞旧迎新的时刻,煮饺子、放鞭炮。饺子有新岁交子之意,图的是吉祥如意。除夕之夜的饺子要包进几枚硬币,谁吃到谁有福。小的时候,我们兄弟都争抢着吃,我吃到的时候多。
小时候,平时难见荤腥儿,过年才能大快朵颐。那时靠吃粗粮、白面很少能吃上,只是时间长了调剂一下,豆油也不够吃,怎舍得熘炒烹炸。母亲每月都尽量少放油,积攒下来过年,年前再去附近的村子换些豆油。这样过年时会凑够几斤豆油,炸丸子、炸鱼、炸豆腐,烹制这些菜,都很费油。
多数人家,年夜饭会做上满满一大桌子,鸡鱼不可少,特别是鱼一定会有的,一般都会买回一条鲤鱼,当然是冻的,做法主要是红烧或炖,一次不能吃尽,大年初一早晨还把它端上桌,取连年有余的意思。鸡的做法主要是小鸡炖蘑菇加粉条。
在农村,年夜饭一般从年三十下午三点多开始,大人从早晨就开始忙着准备、烹制。年夜饭当然离不开酒,酒是本地的地瓜干酒,那时没有电视,自然也没有春晚可看,吃到六七点钟,小孩开始走东家串西家到“请家堂”的人家去磕头,(请家堂,就是年三十家人把逝去的老人,用“排位”请到家里共同过年,年初五再把他们送走。)这样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因为到谁家都好好打赏我们。
除夕夜以吃饺子为主,零点前把饺子煮上,吃前放一挂鞭炮。过年说话是有许多禁忌的,比如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坏了,要说挣了(指挣钱的意思),打坏盘子、碗,要说碎碎平安(岁岁平安)。但小孩儿不懂,经常会说错话,因此常常会挨训。
大年初一,还是吃饺子,母亲早把饺子煮好,叫我们起来吃饺子,没等吃完,早起拜年的人就络绎不绝上门了。我们也草草吃过,也跑出去到别人家拜年。街上热闹非凡,到处是拜年的流动大军。拜年者进门先称呼,然后行礼,说“过年好!”。不知从何时开始,拜年的少了,后来电话普及,就打个电话拜年,给长辈、给师长。手机普及后,就短信拜年了。
除了过年吃饺子,年夜饭让孩子们狠狠地解馋外,过年吃柿子饼子、嗑瓜子,吃炒花生、还有平时很少吃到的糖果,那时糖品种很少早时只有地瓜糖,这些零食给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光带来无穷的乐趣。
过大年除了吃,最重要的就是穿,过年要穿新衣服,不像现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新衣服,过去穷多数人家都是在过年才会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母亲手巧,是无师自通的裁缝,母亲每到过年,都会给我们兄弟四人每人做一套新衣服,衣服式样新颖,穿着合体,让邻人和小伙伴都羡慕不已。
过大年,最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就是玩儿。农村里临近年关都会包场电影,平时难得看场电影。所以一进腊月就是我们孩子们最忙的日子,走村看电影就是我们的快乐,临近的村庄都留下我们的脚印。偶尔也会走趟远的去十几里远的金矿看电影。因为金矿上有自己的电影机,年底天天放电影,可是父母是不会让我们自己去的,所以我们就缠着大人带我们去。年底货郎们会走街串巷来卖些小东西,如果没钱可以拿东西换,香甜的糖块、好看又香的米团、还有我们最爱的摔炮和火鞭。
现在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了,娱乐项目也多了,过去很多过年的习俗也被人们丢弃了,过年那份欣喜劲也渐渐没了,不知不觉的年味儿也就越来越淡了……
作者:张照准,笔名:紫荆藤、陌上迎春开、山青石,工作单位临商银行
趣事文章4:偶拾童年(儿时趣事)
文/心灵的驿站
或许,年纪大点啦。或许,少了年轻时的毛躁。现在平静下来了。每当闲暇时,总能想起一些童年趣事,那时的自己觉得很是天真,很傻。自己都觉得好笑,可能这就是生在特定年代农村的缘故吧!
我是76年出生的人,听父辈人讲,那年又是地震,又是洪水的。我们的伟大毛主席,周总理都在那一年相继去世。看来我的出生带来很大灾难(说笑啦)可能我也是不祥之人。
我5岁记事,父辈兄妹五个,父亲排行老大,母亲也是老大。那是对父母的印象不是很深。比较深的是奶奶,二叔和姐姐。因我一直住在奶奶家,后来知道姐姐过继给了二叔,可能是父母日子不好过吧。
奶奶,二叔对我很好,那时还穷,有什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吃,虽然那时还有姐姐,但我还是自己享受着那份特殊。我记得有一年奶奶春节炖肉,我吃了好多,结果吃的难受,结果到现在我都不能吃肥肉。
我小时很是调皮,同年生的有几个玩的好的伙伴,那是我们经常手里拿着棍棒,疯跑着,互相追打。有一次,邻居家在门外栓一只要生小羊的母羊,我们几个怎么拉它也不起来,于是拿棍棒打它,结果羊快死了也没起来,只咩咩的叫,吓得我们一哄而散,各自回家。结果邻居找来,奶奶和人家说好多好话。我吓得藏了起来。
最记忆深刻的是第一次坐火车。好像也是五岁那年冬天,是和二叔去看已远嫁三河的姑姑。第一次坐火车,在车上东瞧西看,也不睡。火车跑的真快,窗外的树呀,房屋,人飞快的跑向火车后面,看着看着,就觉得恶心,吐了一地。列车员来了,给我吃了药,并和旁边座位上的人商量让我躺下休息。睡醒已到北京啦。我们下了火车,去候车室,在那里人真是多,好多人都坐在地上。我二叔找了一空地,让我看住包,说去买票。剩下我自己,心里惶惶的。等了好大一会儿,也不见回来。我和旁边一奶奶说,给俺看一下包。也不管人家答没答应,自己就跑了出去找二叔去了。在路上,边走边找,也没看见二叔,碰见一人,问,你看见我二叔了吗(回想起来,真是好笑,你二叔谁呀,人家怎么认识),那人说不知道。又走了一段,我忽然看见熟悉的人影,那不就是我二叔吗,二叔也看见了我,赶紧拉我回到候车室,并谢过那个奶奶。我们也就坐车去姑姑家了。
姑姑家也生活在农村,不过好像比我们那里要好一点。印象里好像第一次见姑姑。姑姑长得很是漂亮,但看起来也很严厉。姑姑一家四口(姑父,姑父的弟弟,小表哥)。姑姑家屋旁有一小河,我们经常去河边玩。有一次我们去河里滑冰,滑着滑着,突然有一块冰塌了,小表哥一直腿掉了下去,我赶紧喊姑姑,姑姑跑过来拉上小表哥,上来了把小表哥打了一顿,以后我们再也不敢去河边了。过半月,我和二叔回家了。不知是过了多长时间,姑姑领着小表哥来我家,不知怎的,姑姑走时,是哭着走的,再后来听说姑姑去世了。是因为和姑父吵架,想不开,喝农药了。我那时还没什么感觉,也不知悲伤。在记忆里,姑姑就这样走了,但她那漂亮的样貌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我的儿时童年,就是这样调皮,天真,就是这样享受着不是父爱母爱的爱护。每当想起那段时光,亦感惭愧亦感好笑,亦有欢喜亦有悲伤。
趣事文章5:课堂趣事
文/柏锦彤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像天空中的繁星那样数也数不清,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吧!
在早读时,班长领着大家在黑板上轮流默写生字。老师就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让我们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对黑板上的生字进行挑错,这时,我们才发现,有人竟然把乌鸦的“乌”写成小鸟的“鸟”,融化的“融”里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加了一横,变成了四不像……老师点评道:“同学们都可以自己创造生字了,就是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笑声。
还记得有一次数学课,老师给我们讲如何辨别方向,为了让大家加深记忆,老师就问我们:“同学们,大家都来讲一讲,你们的家都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呢?”学习委员首先站起来说:“老师,我家就在学校正南方。”同学们依次有序地回答,轮到最后一位同学的时候,只听他说:“老师,我不知道我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老师笑问道:“难道你连自己家在哪儿都不知道了吗?”他笑了,全班同学也笑了。
像这样的趣事还有很多,就像一个个美好的小插曲,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充满快乐,充满笑声。
趣事文章6:童年趣事-时光荏苒
童年趣事,件件都像一枚五彩的贝壳,这些五彩的贝壳,托起了我五彩的童年!
谈读书 ,这边风景独好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曾几何时,图书馆已成为了我心灵的圣殿、思想的驿站。在那里,我感到了大自然淳朴的气息与野味。
山涧的清泉丁丁咚咚,林间的绿色令人心醉,天边的晚霞轻盈缥缈,枝头的花朵芬芳四溢。当我畅游于那美妙的文章中时,感到,它们一样的清澈,一样的灵活,一样的沁人心脾!没有杂质,只有那种平凡的而又纯洁的如泉的清新。在凡世里生活,被海潮袭卷着,难免会落一心沙尘,而那一缕缕、一滴滴清泉汩汩流过我的心房时,给我留下的是一颗水晶般灿烂的心。
书如山里一泻千里的瀑布,每一字,每一句,每一行都充满着灵气,富含着激情,万马奔腾,气势雄壮。就在我心灰意冷或消极疲惫的时候,有那么一脉天与地的精气冲击我的灵魂,仿佛为生命洒满了阳光。那种“惟我独尊”的狂傲,那份“天地同在”的气魄油然而生。就像瀑布一样,在凹凸的利石上击碎自己,换个晶莹满天。
“呼——”你听到风声了吗?风吹着浮萍四处漂泊。读书,就有如感受浮萍的轻松和随意。不妨轻轻卸下肩上的重担,心上的绳索,追随的肩膀,去书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浮萍心境。
趣事文章7:打谷场趣事
文/susheng996
生产队仓库和牛棚门前偌大一个场院,是打谷场。刚好在全村中央的位置,它是全村人生产生活集中活动的舞台,每天都会发生各种有趣的故事。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最忙的是在打谷场。小满时节,金黄色麦浪吹得农哥们喜气洋洋,人们套来黄牛,犁开场院,浇上水,再用磙子一碾,清扫干净后,又结实又光亮的新的打谷场呈现在眼前。男女老少,熙熙攘攘都登场了。大家一边说着笑话,一边准备着活计,生产队买来了新笆斗、木锨、铁叉、防雨布;一些人打扫库房、编框、扎褯子;一些人修车、搓绳、扎扫把;喂牛老汉也忙个不停,每天加料给黄牛催膘,拾掇好了新的料具;社员们各家也都紧张准备着,缝补新鞋新裤褂,买来新镰新斗笠;小孩子们嬉闹着在场上追逐、奔跑、游戏;连纳鞋底、做针线的老太太也来场上凑热闹;一阵暖风,刮来田地里新麦成熟的那诱人的清香,村民的眼里,放射出闪亮的、贪婪的光芒,手里的活计干净麻利,万事俱备,就像家家都要娶媳妇,单等新娘上轿来,迎接开年第一镰了!
小满三天遍地黄,再过三天麦上场。六月初,芒种忙忙割,地里割麦自是一番热闹景象,那是女人们的活计。庄户汉子们一车一车地把放倒的麦子运到场上来,场边一垛一垛堆的跟小山似的,打场人把麦子均匀地摊开在场面上。单等强烈阳光下,水汽一干,打场的汉子套上牛,拉着磙子就登场了。这是几千年来农民传统的脱粒方法,哼着口口相传的土调门曲儿、手举着鞭儿牵着牛兜圈子,几圈碾压以后,饱满的麦粒脱落到场面上。后面还有翻场的,扫场的,人们有一股亢奋的干劲、使不完的力气。直到麦粒全部脱落,麦秸碾成又扁又滑的麦穰为止,然后清场。麦穰一堆,麦粒一堆,这样反复上场、脱粒、清场,好几天才能把麦子打完,打谷场堆得满满的。
接着是晒麦和扬场。晒麦子的天,日头越毒越好,连着三个好太阳,麦子就晒干了。烈日下,汉子们不时要翻麦子,一样在场上烤,间隙躲到树荫下歇歇。六月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突然来一场雷雨,大家又玩命地抢堆抢运,不让到手的粮食打水漂。正常晒粮,到了下晚,最好有习习凉风,大家伙儿把新麦堆到场中央,抄起木锨,铲起新麦,迎风扬起,抛向天空,干净的麦粒随着人们的吆喝声和欢笑声落下,麦芒碎屑连同劳累的汗水飘落远处,满场上都是金黄色的丰收的麦粒哟!晒干以后,挑最好的留下做种子,交公粮也选好的,有几首民族乐曲如《喜送公粮》、《扬鞭跃马运粮忙》,就是表现那个欢快的场面;仓库和场上堆不下了,就的赶紧分到各户,过不几日,黄澄澄的麦子就都流到种地人的口袋里喽!
夏粮刚晒完,秋粮又登场。那年生产队第一次种水稻,金贵呀,大家不敢用石磙子碾压,不知从哪个村借来了一台带着绿漆、崭新的脱粒机。老农们感叹:乖乖,农业现代化,用上新机器,赶老牛的跟不上啦?大家都觉得新鲜,很兴奋,来到打谷场看热闹,一边摸着,一边咂着嘴,这么点玩意儿就能把稻米脱下来啊?队里不敢造次,说得选几个有文化的人来操作,别让大老粗笨手笨脚地摆弄坏了。十几个青年都过去看。这一眼看过来,原来是脚踏式的,就一根曲轴连着脚踏板,带着表面不平的滚筒,踏着踏板,滚筒旋转把稻粒甩脱,只觉得挺好笑,忒简单嘛,没什么神秘的,心里对农业现代化的憧憬,打了个折扣。只觉得新农机,好玩、省力,脱粒脱的干净,不用满场跟着老牛屁股转。队里决定,小青年们连班倒,歇人不歇机,晚上点上汽油灯,挑灯夜战,还管夜饭。
汽油灯强烈光线下,青年们踩着踏板,脱粒机发出“呜——”“呜——”的声音,夹杂着欢笑声,滚筒飞转,几个妇女在旁边当下手,一把一把地递上稻把,一会儿脱粒机前就一堆金黄的稻谷。那些笨手笨脚只有傻力气的汉子,在一旁看着叫好。还有的岁数大一点儿的妇女和汉子,双手抱起稻秆,向石磙子、木头棍、长凳子上甩,稻粒也酥啦啦地掉。快到半夜时分,正在大家尽兴的时候,“咔嚓”一声,脱粒机不动了。众人扒开稻粒,举灯来看,坏了,机器的曲轴连杆断了,原来这连杆是木头做的,经不住小青年们疯狂的蹬踏,况且也不是什么好木头,几个小青年同时踩,用力不均,于是新鲜玩意儿不到一宿就趴了窝。
大家悻悻然停下来,想起管夜饭的事,就招呼着去伙房吃夜饭。伙房是借打谷场边上人家的锅屋,负责做饭的是两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女,男人是平时少言寡语的一个长辈,女的是带着一双儿女一直守着活寡的人,两人在队里名誉都很好。他们没想到这帮小青年这一会儿就回来要吃夜饭。不知道饭是不是做好了,大约时辰还早,两人就在锅灶前躺下来,不敢说期间有什么动静,反正一帮人说笑着走过来要吃饭的时候,只听得锅灶前悉悉索索老半天才点的灯,这位爷一改以往笑容可掬的模样,灯光里看出一丝惊慌和恼怒,咆哮着责怪大家这么快就回来要吃的!吓得一帮人都不吭声了。队长是他的晚辈,大约看出了什么蹊跷,连声说,哎哎,还早、还早,你们这帮王八羔子,把机器弄坏了还要吃夜饭,吃个屁!都回去干活,人家几个老娘们不也干的很好哇。
没听见那女的说话,也没见她有啥动静,有人小声说悄悄话,一个一个扮个鬼脸开溜了,就又回到打谷场。这帮小青年啊,都还是朦朦胧胧、似懂非懂的年龄,农村那个环境里,无师自通,大概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打谷场是乡亲们最好的纳凉地方。夏秋季节蚊虫多,家里有蚊帐的很少,每天夜晚,打谷场挤满纳凉过夜的人。男女老少,早早地扛来小凉床、长凳子,抱着一张草席、草帘子、甚至一块塑料布,先占个地方,晚饭后到河里冲个澡,都集中到场上,躺在占好的位置。穿多穿少,也不避讳,庄户人家,皮肤晒的黢黑,甭盯着谁看,小媳妇们头两年还矜持,有了小孩后,大场上撩起上衣就奶孩子,光着膀子的也有。满场上叽叽嚓嚓、叽叽嚓嚓地,先是天南地北、家长里短地说啊、笑啊、骂啊,说多了,笑够了,渐渐趋于沉寂,凉风中遥望天河灿烂,星光闪烁,天地旋转,迷糊中耳边飘过稀疏鼾声。天色蒙蒙亮,陆续有人爬起来,揉揉眼睛,摸摸脸,木木的感觉,身上潮乎乎的,伸个懒腰,活动活动腿脚,又打起精神,匆匆投入新一天的劳作。那时城里也没有空调、风扇什么的。几年后去省城,夏日里的傍晚,看到大街小巷都放满板凳、马扎、小凉床,市民竟在马路边吃饭露宿,旁若无人,那才真叫玉体横陈哩!
也有新婚夫妇在打谷场上过宿的。你说他也有新房,也有蚊帐,还偏跑来场上占地方。他们不抢好位置,会选一个场角,或者靠路边,离大家远一点儿,僻静一点儿,弄个凉床,支起蚊帐,躲在里边睡,既乘凉,又亲热,两不误。也有半夜按耐不住,不老实弄出点儿动静的,正好成了集体劳动时的笑料,当事人也不脸红,或有反唇相讥者曰:你家不那样,两口子在家办事,小孩子都看见了,出来说给人家听,哪个不知道!
说笑是轻松的,但是说笑变成笑骂,又变成对骂、叫骂、进而上演全武行,也是有的。开玩笑开大了,引得人家不高兴,撂下一句话:什么玩意儿!恼了,走开了,这是好的。不好的呢?说着说着两人动了手,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有之;骂了祖宗八代,从此不相往来的有之;头一天吃了亏,第二天还要死磕的有之。村西头两家人,因为平时争地边有别扭,又因为两人力气不在一个层次上,弱的一个在心里憋气,晚上在场院上众人面前,借着占位置指桑骂槐,说自己明明把席子摆在上风口的,下河洗澡这会儿怎就被挤到场边啦?走到哪被人欺负到哪,占地盘、欺负人不得好死!那边厢立马听出了话音,顿时接上了火:姓X的,你XX嘴干净点儿,说甚哩,想找茬儿?来吧,小爷今天跟你来个了断!弱的这位不知哪来的胆气,话语居然高了八度:我骂人占地盘的,碍你什么事?你认啦?好啊,你来打,有种你来打死我!一边说,一边把胸膛拍的啪啪响。黑夜中双方站起来向一起对冲。妇女、小孩和老人们吓得跑一边去了,胆小的躲开了,总有一些爷们赶紧出来圆场子,伸手阻拦、拉开,好言相劝。结果是,越拉越较劲儿,越劝声音越高,双方高调对骂叫阵,那弱的一方居然声音更高。两边都有人拽着不放,这边说,你放开,我今天揍死这小子,一命顶一命,坐牢杀头我认了!那边说,你们放开,让他放马过来,我和他拼个死活,打死我认了!都是犟死牛。俚语说,会叫的狗不咬人,看来是真的。他料定众人劝架打不起来,如此叫来叫去,不输面子,场面上平手。吵够、骂够、比划够,也就慢慢平息了。但第二天回家,大概是屁也不敢放,听说那壮汉在路口等着,对方悄悄绕道避开了,好汉不吃眼前亏。
打谷场上还有闹鬼的事!一天清晨,天还没亮,一个后生起早上学揍过打谷场,就见场边的那排柳树下,有一个影子飘飘忽忽的,来来回回的移动速度很快,吓得他原地站着一动不动,大气不敢出一声。“鬼”!一想到“鬼”,全身起鸡皮疙瘩,汗毛孔都咋起来了;回神再看时,没有了踪影,什么也没有了,只有几头黄牛在槽头吃草料。这时后面有同学说着话走过来了,后生自己出了一身冷汗,手脚冰凉,小心忐忑地跟着一起上学去。晚上回来讲给人家听,大家都觉得怪事。过几日,喂牛的杨老爹笑呵呵地问,听说你见到“鬼”啦?后生就一五一十比划给他听,笑得他前仰后合的,说你看我是“鬼”吗?原来是他!是他早起喂牛,矮矮的个子,那小碎步子,跑起来又快又飘忽,可不就是“鬼”!
趣事文章8:阁楼上的秘密
文/东山峰人
少年的趣事之一
沿着十字岭柏油马路的坡道进入一个上坡,第一眼便可看见四座一模一样的三层红砖毛瓦砌成的宿舍,宿舍周围被低矮和荒草之中的许多小屋包围之中。四栋宿舍中间的老井好多年前就没有人使用了,只剩下麻石砌成的台阶和孤零零的井架,但它们仍然倔强地支撑在那里,仿佛还不死心似的。那就是我童年印象中的水絮塘商业厅宿舍。
直到现在,我依然在回想那个似梦非梦的画面。仿佛间,我踩着吱吱作响房顶横梁,紧张不安的爬到宿舍屋脊的顶端。手段是用一根晒衣竹竿为工具,靠在三楼的天花板上,然后手脚并用像猴似的顺着竹竿一窜一窜的爬到漆黑阁楼上。
房顶的‘阁楼’空间虽然很大,基本都是放的每户不用或少用的物品,一般都是隔季的竹铺、竹板、闲置的床架、废木桶等,但那都是大人们有组织、有序的安放,因为他们知道屋顶的结构,懂得怎样去踩踏行走。那时,老式房顶的横梁下,每户的屋顶都是用竹篾片编制,钉在横梁上,然后,再加上黄泥混入稻草镶嵌在上面,最后用石灰粉刷成顶面,绝非像今天的钢筋水泥预制板,如不小心,踩空就会是一个窟窿,所以,那时宿舍三楼的所有住户都不喜欢别人爬上这个‘阁楼’。特别是楼上隔壁的刘大嗲更是拒绝小孩们爬上房顶,他像福尔摩斯侦探一样,时常警惕着我们这般小子,一有爬索房顶的风声,他会立刻阻止并呵斥你,甚至抽走你的楼梯或竹竿,让你下来无门,那情景,至今还犹眼在即。
小时候,抬眼望着漆黑的阁楼上,似乎藏有无尽的秘密,阁楼越大,想象力就越丰富,孤独感与空间上的远近有莫大的关系,它吸引着我的好奇心,我不能再失去这次机会了,老天保佑,想趁刘大嗲不在家去探寻一番。我祈祷着,随即从堂屋里取下一根晒衣竹竿,邓立在堂屋顶的天窗口,双手紧抱住竹竿,双脚往上蹬,嗦嗦几下便爬到了屋顶。
此刻间,昏暗的阁楼上,鼻孔被浓浓的扬尘灰气息包围,身躯也难已伸直,总感觉有些不适。借着屋檐的木排缝隙中投射的光线,使我大概看清了阁楼上的轮廓,两只小眼睛仔细打量着这坡屋顶的构造;平齐屋檐的横梁都是用一根根碗口粗的杉木棍搭成,相隔50公分左右,每户屋顶上的间隔距离都是用红砖砌成的墙垛,墙垛成三角形,用更粗些杉木领子搭成一个非常陡峭的人字型结构,使落雨时,雨水更加流畅。与此同时,阁楼上每户间隔中间还用杉木树领子斜固住,再上面就是陶土烧制的毛瓦了,不得不说,那时的材料真正是货真价实。
我双脚横跨在两根木梁上,心理保佑这座房子不倒,昏暗、霉味、扬尘灰不时的袭来,微汗从全身渗透出来,这种感觉如同注入恐惧一样,沿着我的动脉,最后像一颗钉子一般钉在我心理,我耸了耸肩,设法摆脱这种感觉,因为,再没有别的选择了。
镇定心情后,踩在悬空的横梁上,感觉双脚下有种微微的弹跳,沿着杉木搭成的横梁,查看八户一层的屋顶,有种向迷宫式的感觉,又跨过几间横梁,来到自己居住的屋顶间,倏忽,有一道亮光从天顶的毛瓦缝隙间射进来,不要说,这就是我家后房屋里顶上浸湿的原因所在,瞬间,脑袋开窍似的领悟,何不把它接起来,于是,我低下身子,双脚各跨在横梁上,蹲着用手指轻轻的拨弄着上瓦与下瓦之间的间隙,使它们达到契合,这样,遇上落雨就不会再漏雨了?此次操作居然也真有效果,从此,我家里后房屋顶上再也没有浸湿了。
几番探寻,阁楼来回走了一趟,克服了恐惧,也解决了屋漏问题,心中有一种浅浅的尊荣。擦刚汗迹,鼻孔里还是被阁楼上的扬尘灰堵着,小心翼翼的踏着一根根横梁往天井窗口回走,此时,光线穿透屋顶,堂屋就在下。
天井的窗口明亮而新鲜。那只竹竿依然还在,我用眼角的余光模糊地看见下面走过的人,只是希望别碰见他‘刘大嗲’,还好,他真的不在,我迅速的以双脚朝下,双手抱住竹竿顺着竹竿往下就嗦下来了,如无事一般。
那次爬屋顶的事已经离我而去,顽皮、活泼、幻想是我不可缺失的少年记忆,也是带给我少年的生活的颜色。
趣事文章9:童年趣事
文/罗瑜凡
我的童年多姿多彩,童年里发生的趣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其中最耀眼的还是那一颗。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妈妈已经熟睡了。那时我才四岁,没什么好玩的,就在房间里溜达,不知怎么就来到了镜子前。呀!前面怎么有个和我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啊?我不摸还好一摸吓一跳,那人竟是平平的,而且也好像要摸我,我赶紧后退了几步。好啊,竟敢学我,看我怎么对付你,我抡起巴掌,一打,那个人也打,哟!怪疼的。我可吓着了,又平又会动,不仅学我,而且还能打人,坏了,一定是个怪物。我赶紧两步并作一步来到妈妈的床前,一把拉开妈妈的被子,叫道:“妈妈,妈妈,那边有一个怪物,她还打我。”妈妈奇怪地问我是什么东西,我却一个劲地拉着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镜子前。坏了,怎么又多了一个怪物,而且又变成和妈妈一模一样的了,我急忙躲在妈妈的身后,不由地发抖起来。妈妈一看,笑了,我疑惑地问:“妈妈,难道你不怕它吗?”妈妈转过身来说:“这个呀是镜子,根本就不是什么怪物,你看!只见妈妈左摇右摆,镜子里的人也左摇右摆的。经过妈妈一番讲解,我才知道了,那不是怪物,是镜子,镜子可以把照镜子的人的样子原模原样照进去,这是曲光的反射形成的,人们就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样子。所以刚我干什么,它也干什么呢!
直到现在,每当回想起这件事时,仍会忍不住的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