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散文

请欣赏暖心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暖心散文1:母亲捎来暖心被

文/刘兵

细算下来,我考学进省城后来在此安家立业已近八年,但在农村老家的母亲仍在担忧,隔三差五地打电话来“嘘寒问暖”,怕我们热着冻着,怕对这个热衷于辣味大城市的食品吃不惯。问多了,我尽量掩饰住内心的不耐烦,有时纯属是敷衍应付,但母亲好像从没听出来,从中去捕捉儿子不经意间流露出哪怕是一丁点诉求,她总是不遗余力地去满足。

今年,刚入夏的那天,母亲不合时宜地“问候电话”又至。当时公司正在开业务扩大会,老板、几位副总和业务精英研究如何进行市场的战略调整。看了来电显示,我拿着手机到走廊尽头去接,声音压得很低,先入为主地说:“妈,现在城里啥买不到啊!如果临时想起需要老家的特产,以后再告诉您。”母亲听了,一时语塞,最后估计又想了想,她小心翼翼地说:“兵娃,对了,老家特产棉花。要不,我到入冬前给你们备几床新棉被吧!”

因为要急于回会场,我随口应付道:“妈,也行。就算您准备好了,我平常工作特忙,一时半会也回不去。棉被这么大个体积的东西,您可千万别送。先搁着,到春节回家时,我放在小车后备箱里捎回啊!”母亲这时长吁了一口气,总算找到“麻烦”他们的事,如释重负,又仿佛意识到什么,接着说:“到时再看。兵娃,你是不是还有要紧事?我先挂了。”

当天下班回家,我把母亲打电话准备打新棉被的事跟妻子当笑谈。妻子摇着头,似有所悟,说天下母亲对做所有与儿子有关的事绝对是认真的。别看现在天气这么暖和,可能你觉得准备厚实的棉被有些不可思议,但母亲却不这么认为。以后接她的电话,你不再提,免得产生你在“催”的错觉。只当是淡忘,省得爸妈又为我们忙活啊!

转眼之间,天气已转凉,气温越来越低,到处弥漫着阵阵寒意。形同往常,妻子开始为我和儿子安然过冬作各种准备,抽空跑商场或在网上挑选新款冬装和时兴被褥。

就在那一天,我突然接到村里跑运货车吴二叔的电话。他说,***特地捎来一大堆“好东西”,体积超大,不方便取,他直接把车开进我所在的小区,还开玩笑地说,都是一个村的,捎带一下,“物流费”就免了。要是时间还早,他就在我家蹭酒喝。

等我们把母亲捎来的两个大包裹吭哧吭哧地扛上楼,一一打开,果真是家乡的“宝贝”,一满泡沫盒小龙虾,最为夸张的是,还有两床约摸十斤重的棉被和一床八斤重的单人棉被,另配了土布被罩和床单。尽管用塑料编织布包着,估计是怕把新棉絮捆坏了,绳子打得不紧。妻子急不可待地打开棉絮被,立即显得蓬松柔软,还似乎散发出暖暖的阳光味道。

那一刻,妻子眼眶红了,流出感动的泪水。我也被深深的母爱所震撼。

二叔很健谈,喝了一杯给他备的好酒,话也开始变多起来:“今年政府帮助扶贫,村民的脑子也变得活泛起来,直接把池塘里养的水产品往省城网上的收购点里送,我返乡干起了‘物流’。***托的这个‘特快专递’,是这趟最大的个人物件。听你爸说,***在土地流转后,特意留了一块专门种棉花。施肥,除草,精心伺候,一朵一朵地细心采摘,晒了好多天,再请村里最好的弹棉匠赶着打出来。我敢说,就算省城里啥都买得到,但这么厚实精加工的棉絮被绝对是独一无二哇!”

母爱深沉,含而不露,倾情付出,不图回报。那一刻,抚摸着柔软温暖的棉絮被褥,我心潮澎拜,含泪拿起手机,战栗地拨了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由衷地向远在家乡为儿操劳的父母表达谢意。

暖心散文2:暖心冬至

文/林金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在民间,流传着“冬至大如年”之说,因此,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杀鸡杀鸭,宰猪宰羊来庆贺。然而,每年的这个节日,我总会想起那些暖人心扉的点滴。

儿时,因家庭穷困,每年的冬至节,邻里上下正在热火朝天地筹备着过节,有的杀鸡,有的杀鸭,有的吃鱼,有的置办一些水果糖果等之类的零食给孩子们吃。而我们家,依然是粗茶淡饭,冷锅冷灶。每当这时,我就会倍感落寞。于是,我总会跑到邻居家,看他们过冬至,也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像他们一样,过一个丰富多彩,热热闹闹的冬至。邻居的人真好,他们知道我家情况,看见我来到他们家,他们总会很客气地让我入席,和他们一同进餐。年幼的我也不害羞,照吃无误。母亲知道后,虽被她念叨几句,可邻居们总会向着我:“孩子还小,你们家又穷,来吃一两顿也没什么的,关键是孩子开心就好啊!”后来,每年的冬至,邻居们都会叫我去和他们一起进餐。吃着邻居们做的美味菜肴,我感觉,那时的冬至过得很美味。

上高中后,我远离家乡,来到市里念书。同一宿舍的五个舍友都是家在市区,离学校很近。这一年冬至,是我远离父母,远离家乡过的第一个冬至节。舍友们个个都拿着自家做的美食来学校:饺子、粽子、白切鸡……唯独我冷冷清清,吃着学校食堂的粗茶淡饭。舍友们看见了,问道:“你怎么不回家拿东西来吃呀?”我摇摇头,眼里满含泪水:“家远!”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即使我回去也拿不出个像样的食物来学校呀!没想到的是,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后不约而同地你夹一个饺子,我分一点粽子,他匀一些白切鸡到我的碗里……瞬间,我的饭碗满满当当的,看着碗里各种各样的食物,闻着那阵阵香味,我的泪一下涌出了眼眶。

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有了一份工作。在工作中,我认识了好朋友小越,他为人憨厚老实。有一年冬至,他从家里拿来一袋饺子送给我:“兄弟,今天是节日,这是我亲手做的饺子,尽管卖相不好,但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今个儿就多吃几个饺子吧,它能给你带来好运。”接过他的饺子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

时光荏苒,不知过了多少个冬至,然而,冬至里,那些暖人心扉的点滴却依然鲜活在我记忆深处!

暖心散文3:寂寞倾城 美酒暖心

西风越过透明的玻璃窗直刺体内,我知道这个冬天依然很冷。指间燃起的烟雾模糊了我的视线,蒙蔽了我的双目,让我无法欣赏窗外的落叶。

有人说落叶是一种凄凉,我并不那么认为。毕竟那也是一种风景,更是一种自然规律。生活也大概如此,有人欢聚,有人离别,落叶融入大地,只是为了来年的生长。

冬夜凄冷澹寒,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伤感,这种凄凉直逼心肠。关于冬,有人说冬天是为了一种等待,等待却是一种形式,一种无法逾越的形式。等待终究无法感染别人,亦无法感动自己,因为只是一种形式的出现,等待其实只是不想被遗忘,但却常常被遗忘。这个冬天来得如此干脆,或者当春天悄然来临之后,就会被人遗忘这个冬日的寒冷。而这个冬天确实来过,真真实实的来过。不管你是否记起,不管你是否遗忘。

路边一径径嫩嫩的小草,它们漫无目的的在滋长,我不禁为它们惆怅,其生长又有什么意义?难道它们错把寒冬当成暖春,不合时宜的出生?爱情仿佛也是,往往总是在不合时宜中滋长。往往在这样的交叉中,总让我们失去最好的。或许只是我们的贪心。

等待包罗的万千没有结果的苦恋所生的委屈和哀怨,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于是等待成了一种麻木的象征,憔悴了自己了灵魂。心曲盘恒,自叹幽情苦绪何人知?

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其实风并非无情,也并非树的不挽留。只是它们遵循了一种自然规律而已。落叶终有情,它只不过用另一种方式来证明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暗自垂泪纵然风情万种,确然是一种落寞。欲哭无泪本是一种绝望,但至少是一种伪装的坚强。很多时候我无法去区分两者的区别,只是因为我无法读懂爱情,无法穿越你的心田。假若有天我能区分两者,我想你亦不是现在的你。所以此刻我无法去读懂你,也不曾想读懂你。因为与世无争才是形容你最佳的词语。揣测也只是偶尔,因为你的神奇,因为你的惊艳。

繁华不是形容落幕,说起落幕不禁带有几分感伤。转身不代表离别,转身只是一种姿势,和等待一样。只是为了希望。所以不必感伤,不必介怀。

偶尔翻开曾经的日志,那是一种温暖。记载的不是心情,也不是回忆,只是曾经的生活。只不过那种生活最终还是会沦为回忆。记载的点滴,仿佛只是一种文字的较量。文字又犹如七伤拳,伤了我又伤了你。无法抹去的只是点滴,心终究无法用文字去穿越。我想这是我的败笔。

寒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刺心。我想越过季节的轮回,却欲罢不能,是命运的作弄,还是上天的旨意,我无法揣测。面对一种液体凝结成一种固体,我只能默默的接受。看着水中冰,我想今夜注定又是一寂寞的夜。

桌上飘来酒香,是陈年的佳酿。我喝上一口,那股暖流直入心肠,原来今夜还有这美酒给我温暖……

暖心散文4:暖心的盐水瓶

文/龚德位

冬天的气温说降就降,根本与你没有什么商量,让人感觉着实有点冷,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用盐水瓶过冬的情景。

那时家里比较困难,取暖的设备不像今天这么丰富可供选择。我还依稀记得,晚上睡觉刚钻进被窝的一瞬间,身体是蜷缩着的,牙齿还不时抖得咯咯直响。母亲为了让我们能安心睡觉,在我们睡觉前都会给我们烧上一壶热水,然后灌在盐水瓶子里拿去焐被窝,待冷冰冰的被窝有点暖和后再上床睡觉。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盐水瓶子,为了得到它,母亲会早早给村里的赤脚医生提前打招呼,让他留上一两个才能顺利得到手,母亲还觉得欠了别人一份很大的人情。那时我总以为这个瓶子是装糖用的,瓶身上的标签上总写着“葡萄糖”的字样,后来母亲解释说那装的是给病人补充能量的药水。这瓶子玻璃厚度适中,耐热,在预热后滚水倒进去也不会开裂。它的瓶塞也特别有讲究,必须是橡胶的,一头塞进瓶嘴,再反过皮盖,让它把瓶嘴的外部箍紧,热水就不会渗出来了。

母亲为了让瓶身不烫伤我们的手脚,她特意用织毛衣剩下的彩色毛线编织了一个大小适中的套子给盐水瓶套上。这样既不会烫伤手脚,又显得非常美观。在寒冷的冬夜,我和哥哥在煤油灯下做完功课爬进被窝,尽管床单下除了一层薄薄的棉絮外就是稻草,可借助盐水瓶的点点暖意,我们哥俩也倍感温暖。第二天起床,盐水瓶里的水还是温的,母亲舍不得倒,她将水倒进脸盆里让我们哥俩用其洗脸。父亲总开玩笑说:“看来水资源很紧缺啊!”

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一个小小的盐水瓶不仅仅在寒冷的冬夜给我们带来了暖意,更让我明白这暖心的盐水瓶承载的是那一份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啊!

暖心散文5:励志暖心的小木屋

文/强雨珊

暑假的时候,远方归来的叔叔送了我一本书——美国作家罗兰·怀德的《草原上的小木屋》,我与它算是一见钟情,直到现在,我的一颗心还沉浸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这本书讲述的是劳拉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生活,最后又离开的故事。因为是罗兰夫人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所以在刻画人物、描绘环境等方面栩栩如生,细腻,美丽,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辽阔的天空中挂着很多星星,一闪一闪的,看上去那么亮,那么低,简直触手可及……”劳拉一家在大草原上席地而坐,仰望天空,闪耀的群星点缀着辽阔的苍穹……那真是一种奇幻的美丽啊!作为读者的我恨不得立马钻进书里,和劳拉一家一起享受那种独独属于草原之夜的寂静与安详……

小说中,人物众多,但个性鲜明。比如不怕苦累、百折不挠的父亲查尔斯,勤劳、智慧的妈妈卡罗琳,幽默友好的爱德华先生,活泼可爱、充满梦想的劳拉,文静、懂事的姐姐玛丽,有惹人喜爱的小宝宝嘉利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父亲查尔斯。作为一个家庭中唯一的男人,他无时无刻不在为家人着想,在一无所有的大草原上,他砍树,筑墙,盖房,装壁炉,镶房门,铺地板,以至种庄稼,售猎物,换来玉米面、牛肉等生活必须品。他也是小劳拉、小玛丽心中最伟大的人。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那简陋的小木屋里却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温馨暖人。

回头想想,较之查尔斯,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人,脸上写满了怯弱、惶恐与不自信?就拿我的小表哥来说,他算是典型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二十多岁的人了,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高不成低不就,没有一个可以坚持两个月的,即使在我爸爸负责的厂里上班,也总是想着法子请假,要不就躲在角落里刷微博,看微信,不愿付出,没有干劲,竟还时常扬言以后年薪能达三十万,唉,我也是醉了……

《草原上的小木屋》,励志,感人。在空闲的时候读一读,会有莫大的启迪。相信我,没错的!

暖心散文6:美味暖心的羊肉汤

文/宋煊

如同南京人爱吃鸭子,徐州人爱吃小山羊。说起徐州的伏羊节,可以说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放眼徐州城内,羊肉馆更是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

徐州人吃伏羊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徐州民间素来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徐州古称彭城,因养生学奠基人鼻祖彭祖而得名。彭祖因进雉羹于尧帝使帝康复,受封于大彭氏国采邑,因他善于养生,寿高八百,后人尊称他为彭祖。彭祖所烹制的羊羹和雉羹工艺,至西周时定为宫廷御膳。

羊肉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羊肉较猪肉的肉质更为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冬季食用,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补,又可食疗,为优良的强壮祛疾食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

羊肉的营养价值和美味自不必多说,否则我们老祖宗造字怎么用鱼和羊造成“鲜”字呢?可见羊的味道鲜美排名是足以数一数二的。另外,你可能不知道猪、鸡和牛吃的是什么饲料和激素,但是只有羊吃的仍然是纯粹的草,所以吃羊相对还安全健康点,是不?!

在徐州,羊不光煮汤喝,还烤着吃;多种部位,多种吃法。有的人甚至吃羊眼睛,着实有些可怖。其实,不光我们现代人觉着小羊好吃,在古代众多美食家里,最负盛名的“吃货”苏东坡也曾盛赞小羊好吃呢。苏东坡曾在《老饕赋》一文里,给我们描绘了他理想中的一桌丰盛筵席:“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翻译过来就是说猪脖肉、秋蟹、蜜饯、羔羊、蛤蜊、糟蟹都是极为好吃的美味。

如今说起什么男人最抢手,当然必须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我家里,爸爸就是这样一个深受全家人欢迎和盛赞的大厨。每年临近春节,爸爸就会买来一只整小羊煮啊弄啊。不过说来惭愧,40年中,我从来都是只吃,却是一次也没仔细瞧过羊各个部位的美食分别是怎么加工做出来的。直到前两天有个同事跑来说她买了只整羊,问我这个所谓“徐州吃羊专家”要分别怎么做,我才打电话垂询,知道了羊头要单独煮的要诀等等。

在我家,一碗羊肉汤的通常喝法是:烫过的碗里放些羊肉或羊杂以及事先煮过的粉丝、白菜,再放适量蒜苗香菜,然后在碗内盛满奶白色的滚开的羊肉汤,再舀半勺辣椒羊油和少许醋放入碗内,便端上了桌。漂浮在汤上的辣椒油渐渐化开,弥散出羊肉、香菜和辣椒油的诱人香气。

寻遍吃遍整个南京城,只有热河南路上的一家“徐州陆永羊肉”我还算勉强看得入眼。所以,在寒冷的冬日里,为了能让孩子吃上健康美味的温补羊肉汤,我们做父母的也只有自己实践学习、自己熬制羊肉汤啦。

像我这样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徐州人,中学时,冬天可以说是几乎天天吃羊肉白菜、猪肉萝卜炖粉条长大的。在凛冽的寒风中,我刚放学回到家,妈妈便一连串、一迭声地说,“我的儿来,手冻这么凉!快进屋来,妈妈给你暖暖手!”与此同时,爸爸就把一大碗羊肉大白菜汤和热乎乎的锅贴端上了桌,整个暖心暖胃呀!所以,我对羊肉汤一直有一股骨子里难以割舍的深刻感情。

暖心散文7:红芋暖心

文/高腾腾

小时候我都以为大人们叫的是“红玉”,红色的玉嘛,挺美。后来才知道是红芋。

红芋叶子有点像漏斗的形状,仿佛在汲取天地之精华。夏天母亲干完活回家,总是随手掐一些红芋叶子做咸饭,这可是很好的调剂蔬菜。

红芋是一种比较省心的庄稼,栽上后除一两遍草就不用管了,等秧苗一罩严地,草也就长不起来了。等到霜降,全部扯了红芋秧就会发现,本来是很平整的地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一种看不见的地下力量撅起了,每一棵红芋的源头下面都会有很大的隆起,甚至还裂开着。“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说的正是如此。因为红芋的形状没有完全相同的,所以你永远不知道这一抓耙下去会有什么收获。儿时,我喜欢跟着大人去收红芋,总觉得那每倒下去的一抓耙都是惊喜。

在农村,储备好了红芋,似乎冬天就不会那么冷了。

红芋是村里冬天餐桌上粥品里的主角。母亲总是手拿洗好的红芋直接往锅里大块地砍,火烧得也大,熬出来的糊糊就格外香甜粘稠。在儿时记忆的冬天里,早晨一放学,就蹭蹭往家跑,到家,正好母亲就开始往碗里舀,那热腾腾的红芋糊糊,瞬间就能把整颗心都给融化了。后来,偶尔我也在快餐店喝过所谓的地瓜粥,那切得都是小小的方块,清汤稀水的,我喝着直撇嘴,感觉一点也不过瘾。

冬天里中午有时候做馍馍,烧火用一些棍棒柴禾。末了,母亲便会往锅底下扔几块红芋,让它们慢慢在残余的火星里烧透。下午放学,我推开厨房就能闻见一丝红芋的香甜味儿。

我们那里过年时必须要做的手工馍里就有豆包,而豆包的大半部分馅料都是红芋,其余少数的素材才是红小豆、大红枣和红糖。小时候吃豆包我总是喜欢把里面的馅先全部扒在自己小碗的粥里准备喝掉,然后再单吃那一张豆包皮。母亲见此嗔怪道“你这是吃腻歪了吧”,我朝她做个鬼脸,并振振有词,只要没浪费自己觉得怎么美就怎么吃。

如今在这些寒冷的日子里,我常常会想母亲做的红芋糊糊和过年时的豆包。现在想想,红芋也可以叫做红玉的吧,有着某种温暖人心的活力,就如记忆里的那些无数个寒冬,因为有它在,人心总是暖暖的。

暖心散文8:掬一抹秋阳,暖心

文/映日清荷

漫步在曲曲折折的小径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参差斑驳的光影。风拂过,树枝上方是一片摇曳的金黄。几片枯黄的叶子随风翩然而落,我轻轻地弯下腰,捡起落叶,只见叶片纹络依然清晰,却失去了昔日的苍翠润泽,轻轻一捏,叶子便碎了。只是,阳光依旧倾情地洒在这一树金黄上,给在飒飒秋风中摇曳的树叶增添了一片亮色、一抹温暖。

仿佛,所有人都不愿意遭逢秋天,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岁月的勇者,都付不起流逝光阴的代价。流年转浅,锦瑟难留。这世界的诸多美好,终是如烟花般陨落在岁月的风中。这世界的千般情,万般怨,也终是我们手心握不住的流沙。往事渐行渐远,成了再也回不去的从前。

有没有人数过,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悲欢冷暖?到底有多少无可奈何?到底有多少酸楚烦恼?到底有多少恬静淡然?

我始终愿意守住内心的宁静,不愿在世事的波诡云谲中迷失心性,不愿在别人的疾言厉色下故作虔诚,不愿在有些人的虚情假意里伪装笑颜。世界这么大,我们不可能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也不能迎合所有人的意愿。有时候,真想把心灵禁锢在寂静的角落,不问烟云流逝,不管世事变幻,可是终究还是无法做到随遇而安、淡然一切。

我知道,一份淡然并不会轻易落入眼眸,浸入心扉。所以,我依旧喜欢徜徉在文字的花苑,这里的一株草,一朵花,一卵石,都是最暖心的。我喜欢折字为香,让丝丝书香拂去落入心灵的疲惫和浮尘。

曾经读过白落梅的文字,她说: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信了这些,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对人生沟壑,走过四季风霜。

可是,这分分秒秒的时光,我们都要一点一点亲历。当悲伤和苦涩袭来时,又有多少人能将之化为云淡风轻呢?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是跋涉者,在跋涉过程中遭逢的凄风苦雨,浸湿了心情,侵蚀着快乐。虽然我们内心很清醒,知道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便会对你笑。可是,嘴角上扬的弧度,又有多少能真正代表内心的快乐呢?

远山含黛,绵延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山那一边的风景,可曾沾染了浮世的烦扰?

白色轩窗内,飘来一首熟悉的旋律,是我最近刚听过的《心湖》,曲子缓缓淌过,如一滴滴圆润的露珠落入了心间,顿觉一种清凉和宁静弥漫心间。

人生是一场匆匆的旅程,该去了终是挽不住,该来的也终是挡不住。太多的烦扰反而成了生活的负累。莫如做一个秋阳下的漫步者,看一看碧澈的晴空中飘逸的薄云,听一听稀疏的枝叶间啁啾的鸟鸣。之后,微笑着伸出双手,掬一缕秋阳,暖心。

在薄如蝉翼的时光里,做一株恬淡坚韧的万年青吧,风起,雨过,始终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站成惹人敬佩的坚强和惹人羡慕的美丽。

阳光流泻在远山上,山峦依然巍峨苍翠;阳光爱抚着小野菊,野菊花依然摇曳生姿。阳光直射到河面上,溪水依然波光粼粼。抬头远望碧空如洗,低头俯视水波如镜。风拂过,那一片摇曳的金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其实,风景,依然很美。

暖心散文9:暖心的冬季之旅

文/黄秀生

女儿说他们小两口休假陪我们带小外孙女去“雪谷"、“雪乡”看雪、玩雪,感受和体会冬天真正的“冷味”。我们要去的地方、需要乘坐的交通工具、住房,还有当地的特色餐饮,女儿都早早在网上搜索、比照,提前做了预订。因此,整个行程衔接自然、轻松愉快。乘坐飞机、动车,都有朋友或预订的专门包车接送,没有了找车的烦恼、等车的无耐。所到之处,吃在特色餐馆、住的是那种有特色的家庭旅馆,睡在铺着大花被褥的炕上暖和且富有情调。哈尔滨民宿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生活设施更是一应俱全,像是回到了家中。

我们的第一站是到长春看朋友。朋友陪我们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和第一汽车制造厂参观。看到电影厂大门前的工农兵雕塑和毛泽东主席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厂名,浮想联翩,倍感亲切。

在哈尔滨,第一次体会在松花江冰面上行走,好生激动,和小外孙女在江面上放烟花、追逐嬉戏,流连忘返。第一次到《北极馆》看北极熊等生长在北冰洋的水生动物,艰难地应对着小孙女连续不断地提问,方知自己对大千世界的知之甚少。第一次观看世界唯一的白鲸表演,看那驯鲸员与白鲸协调和谐优美的舞姿,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这次先到的“雪谷",穿越的雪山是从“雪谷"到“雪乡”景区间的羊草山。这是中国雪乡最高、也是雪景最美的一座山,骆驼峰海拔1235米。穿越全程15公里。它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最喜爱的一条穿越线路。由于路线较长、山高路滑,女儿女婿起初担心我们老俩口的身体,准备放弃这次穿越而改乘汽车绕道去“雪乡”,由于我的坚持,小两口又为我们选择了三种穿越方式,即山脚缓坡5公里乘坐马拉犁,接下来的2.5公里徒步攀登,往山顶的2.5公里乘雪地摩托,然后下山的5公里再徒步行走。这使我们感受与体会到了不同穿越方式的乐趣。

一大早,进山的大门口就挤满了人,马拉犁也在进山的道上排成了约一里多路的“长龙"。木犁上的每个人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随着赶马人的一声吆喝,马拉犁缓缓启动。冰天雪地里,三人一团、五人一群,或夹在马拉犁中间,或散落在马拉犁两边,一个个蜷缩着身躯往前赶着路。那情景,恰如女儿说的——有点“闯关东"的感觉。

徒步山中,望着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会自然想起《智取威虎山》影片中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打虎上山的片段,顿然豪气冲天,虽然深一脚、浅一脚,喘着粗气,呼出的热气瞬间使眼镜和眉毛染上白霜,视线模糊不清,偶尔还会跌上一跤,但心里热乎乎的,一点也不气馁。小外孙女走在我们的前面,摔得满身是雪,还不时回过头来,冲着我们喊“加油",引来前后穿行者们连声称赞。

比起坐马拉犁和徒步攀登,乘雪地摩托才算得上刺激。刺骨的寒风夹着雪花呼啸而来,摩托摇摇晃晃的嘶鸣着,莫名的恐惧感猛然撞到心头,害怕被奔跑着的摩托抛出,或是与摩托一起滚到山下……到了终点,紧闭着的双眼还不敢睁开。

这富有挑战的雪山穿越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也使我们欣赏到难得的雪景。无怪乎人们都千里迢迢来这里看雪、玩雪。雪乡的雪景实在是美得让人窒息:晶莹洁净的雪,茫然无际,仿佛给世界穿上了一件银色的冬装。那满树的银花,像是蘸着国画水墨的风韵,楚楚动人。雪韵大街两旁错落有致的建筑,像是一位位端庄沉静的素装女子,在不动声色地轻抚着瑶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