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休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退休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退休的文章1:爱读童书不老闲

文/鲁建

我年近六旬,退休爱上读儿童书,老伴说这是“童心未泯”,我爱听,说这是“老不长进”,我也不恼。若说这是无聊,我就不认同了,非但不认同,我还要坚持说,不是无聊是有聊,下面,我就说说这其中的有聊。

我读的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精品》,它一套五册,分别是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童话卷和寓言故事卷,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4月第一版。《吕氏春秋》、《战国策》、《列子》等古籍中就均有寓言,伊索、克雷洛夫的寓言也是广为人知,所以,不会有人说儿童读的寓言,人老读之就无聊。其次是童话。童话当然是典型的儿童读物。但只要写得好,一样会让老人由此有所感悟。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童话就大受欢迎,经久不衰。最好的例子是《皇帝的新衣》,成年人就从这里化出了许多的深层话题。这正如张潮在《幽梦影》中所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接下来说为儿童写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一般来说,写给儿童看的作品,其文笔,往往简朴、流畅、生动、活泼,读起来如沐春风,不拗口,不显卖学问,于浅显中寓深意,在轻松中出宗旨。所以,既适于儿童“隙中窥月”地读,也适于老人“台上玩月”地读。例如张天翼《罗文应的故事》这篇小说,娓娓道来,于轻松之中,就说出了一番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玩就痛痛快快地玩,学就认认真真地学,不可心猿意马,拖拖拉拉,管不住自己。人老而读,照样会别有滋味入心头。再如艾青的《春姑娘》,虽然是一首儿童诗,可年老读来,一样津津有味,因为它以诸多形象的事物,描绘出了春的勃勃生机,气象万千的景致。它不是干巴巴的。春姑娘来了,“她把花挂在树上,又把草铺在地上;把种子撒在田里,让它们长出了绿秧。”似无技巧,但实是大技巧。一个春姑娘的形象,就已把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欢欣,说尽道尽,多么高明的拟人化手法!

最后来说散文。在这块园地上更是五彩缤纷。冰心的文章沁人肺腑,柯蓝、柯岩、严文井、陈祖芬等等,又哪一个不是提供的醇酿佳肴?就说何为的《老木匠的竹笛》,它岂只是赞美了淳朴勤劳的老木匠,又岂只是讲述了老木匠与少年聂耳的故事,它所表达的,是人间的至情啊!如果说,是劳动和音乐,让老木匠与聂耳之间建立起友谊的话,那儿童文学,不同样可以在儿童与老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吗?我期待有更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问世,让老年朋友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关于退休的文章2:像有钱一样难受

文/刘荒田

和一位退休医师聊天,他谈到最近在医治号称世界性皮肤病三大难之一——银屑病方面的心得。就医的一位企业家,患病多年,耗财无数,遍访名医,但没有效果。最严重时,每天晚间用利刀在全身刮一遍,皮屑落下如雨,足足有一小堆。然后用酒精擦遍,这无异于往伤口撒盐,痛得满地打滚,但咬牙忍了,因为,比这更痛苦的是痒。病人是怎样形容这痒的呢?医生说,他说“像有钱一样难受”。病人可不是玩幽默,他已被痒整得精神崩溃,曾自杀两次。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这位医生的治疗,病人已接近痊愈。

我反复思考,被世间许多人狂热追求的钱,和最严重的“痒”,有哪些可比性呢?

够格和无以复加的“痒”并驾齐驱的“有钱”,当然既不是小富,但也不是逐渐累积起来的大富,而是暴富。中六合彩、体彩、赌场通吃、投机大赚,还有只在不正常的社会才流行的空手套白狼式发财,数目当以千万、亿计。问题恰在于:不知怎么一来便“数钱数到手软”,可提供前所未有的自由,为什么难受呢?

原因之一是难以维持心理平衡。来得太容易,来得出人意外,来得凶猛。钱的洪水涌来时,第一个反应该是狂喜,为了验证不是在梦中,怕要把手臂掐出血来。第二个就是怎样处置多得无处放的钱。极少数冷静者隐姓埋名,关掉手机,远走他乡,摆脱纠缠,一步步地学习享福。多数穷惯了,为了穷还受过欺负,这一回翻身了,该让狗眼看人低的邻居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了!这阵子,钱成为会咬手的怪物。一位在旧金山郊外赌场赌百家乐,一个通宵赢上20多万美元的乡亲,马上买机票飞回老家,天天花天酒地,拿着一沓百元大钞,追着按摩院的女技师,塞进人家的口袋。宴请全村父老吃饭时,以百元大钞为大家点烟。

在以浮躁为时尚的社会,暴富者的心,在攀比的大环境中,最容易被激起的,就是炫耀的冲动。这种“痒”,恰似心理上的牛皮癣,不抓不行。

原因之二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他们穷其一生所追逐的,唯钱而已。如今发大财了,目标实现了,人生的巅峰在此,岂能不踌躇满志?就此成功,就此伟大,就此不虚此生。却唯恐人家不知道,知道得不充分,于是急吼吼地寻找宣泄的渠道。如何设想“奇痒难耐”的状态呢?且当一回这样的女子:她素来只穿得起棉袄,终于豪掷80万元买下最高级的紫貂裘皮大衣,她怎样渴望严寒的下雪天,以及巴望出现在一个仕女如云的高级派对。且当一回这样的男子:他晓得一位商场宿敌也开豪车前来参加同一个活动,而他的车比对手高出一个档次,等着看人家“出丑”时的迫切。

这种痒的另外一种表述,是烧包。有钱这“痒”,如果“炫”解不了,那就放纵,酗酒,吸毒,一如以酒精来治银屑病之痒,以极端的痛苦来换取短暂的解脱。

原来,“怎样当有钱人”是一门不容易修习的课程,此所以有“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的说法。出国购物,“只要最贵”的土豪,吐一口痰在地毯上,再用鞋底擦的大款,口袋里的信用卡使用额度动不动上千万,也难以获得“有钱人俱乐部”的会员卡。

欲去这样要命的痒,釜底抽薪之计是彻底抛弃“马无夜草不肥”主义,走逐步致富的传统正道。若问,拼了一辈子还是当不成有钱人怎么办?那就认命,除非你高兴染上精神“银屑病”。

关于退休的文章3:老妈的贺岁片情结

文/黄艳梅

老妈退休后迷上了看电影,尤其每年岁末,香港、内地的贺岁片接踵而至,这段时间是老妈最快乐的日子,她隔三岔五就往影城跑,贺岁片看得不亦乐乎。老妈说风趣幽默是贺岁片的主流,看一场笑点频出的贺岁片人都会变得年轻。

算起来老妈看贺岁片已经有十来年的历史了,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的名义引进中国内地的影片,老妈排了好长时间队才买到电影票,终于如愿以偿目睹了巨星成龙的风采。1998年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老妈被这部贺岁片逗得捧腹大笑,“打死我也不说”成了老妈那一年的口头禅。此后老妈每年都会看一两部贺岁片,《不见不散》、《长江7号》、《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等贺岁片老妈不仅在电影院里看一遍,还买来电影光碟在家反复欣赏,这些电影给老妈的晚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今年老妈在股市亏了很多钱,又逢岁末,老妈手头特紧,不过老妈也有办法,她踊跃地和当地影迷们一起在网上团购电影票,如果运气好,折扣力度大,可以省下不少钱。老妈同时还密切注意影院发布的消息,选择在观众人数少的时段看电影,这样可以享受影院票价上的优惠,比如老妈选择在上午观看贺岁片《金陵十三钗》只花了十元钱。听说有的影院刷银行卡买电影票,价格可以打八折,一向不用银行卡的老妈就催着我帮她办了一张银行卡,我笑着对老妈说:“您为看贺岁片可真是煞费苦心。”

这几天老妈忽然要我教她学数码摄影,我大为不解,老妈这么大年纪怎么热衷当“拍客”?老妈说:“我们当地一家网站举办‘新年新气象’有奖摄影作品征集活动,获奖者可以免费观看今年的贺岁片,这种好事我能不争取吗?”看老妈那认真的劲头,我自然是悉心向她传授摄影技巧。不久后老妈就向我报喜,她的摄影作品《骑上自行车接新娘》获得了二等奖,老妈可以免费看两场贺岁片了。

看老妈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真心祝愿她年年有今日,岁岁都开心。

关于退休的文章4:那年学钓鱼

文/张旭波

这次单位退休办举行钓鱼比赛,我拿了个第二名,大家都夸奖我进步很快。这使我不由想起刚学钓鱼的情景。

那是三年前,我刚退休,一天到晚不知做什么好。对门的宋老师见此情景,便在一天中午,摁响了我家门铃,很认真地问:“你不是也退休了吗?”“退了。”“明天我们几个老头子去钓鱼,你也去吧。”“我不会呀。”“到了那儿你就学会了,没啥难的。”

架不住他的热情,我立马托他帮助采购“装备”。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切听从业内人士指挥,花了近百元购买了一套渔具。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骑车直奔目的地。我是第一次钓鱼,心里异常兴奋。鱼塘四周已坐满了垂钓者,我学着他们的样子,把竿、钩、漂、线绑好,小心翼翼地挂上鱼饵,抛竿,然后两眼直直地盯着水面。恁长时间了,鱼咋还不上钩?看着旁边的宋老师,钓上的鱼一条接一条,我心急火燎、坐立不宁。

不行,我得再换个位置试试,不信鱼不上钩。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不见鱼的影子,怎么办?当我准备再次换位置时,宋老师开口了:“钓鱼要耐住性子,你得沉住气。”就在这时,鱼漂动了两下,“上钩了!”我高兴地喊道。不知谁说了声“快起竿!”,我才缓过神儿来,机械地将竿慢慢提起,只见一条小鲫鱼左摇右摆被带了上来。宋老师手脚麻利地帮我将鱼拿下,看着来回游动的“战利品”,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从此,钓鱼成了我的休闲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

关于退休的文章5:老妈的“潮事”

文/邓海燕

老妈是位退休教师,六十多岁的人了,不仅穿着打扮洋气时尚,还对一些新潮新鲜的事儿学得特别快,是个十足“潮人”。

因上班的地方离家远,我跟父母交流感情,主要靠手机和QQ。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很忙,半个月都没回一次家看望父母。几次,老妈打来电话,我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加班,匆匆忙忙说了几句话就把电话给挂了。一天上班路上,“女孩子要对自己好点,别让自己太累,想吃什么就买,不要舍不得花钱”,忽然一条微信飞来,以为是哪个朋友发来的,仔细一看,是老妈发来的。

经常收到老妈发来的留言或与老爸的照片,比如阳台的吊兰花开了,家里的猫咪生仔了等等。我也会及时留言把自己的情况告诉老妈。听到这些,彼此心里暖暖的。

那天我回去,见老妈在冰箱门上贴了一张便条:“亲们,先想好要拿的东西,一次性拿,完后请马上关门。”我和儿子看了之后,忍不住大笑起来,儿子拍着手掌说:“咱外婆可真潮。”

老妈笑着解释:“每多开一次冰箱门就多浪费一次电。减少开门次数,可节约冰箱耗电量。现在不是流行低碳生活方式吗?你看,我自备环保购物袋去买菜。一盆水,淘完米后用来洗菜,洗完菜后用来浇花。洗衣服手洗,不仅洗得干净,而且活动了筋骨。洗完衣服的水用来洗拖把和冲卫生间。外出上街时一律步行,这样,既省钱低碳,还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老妈的娓娓道来,让大家对她崇拜得有些五体投地了。没想到,一向憨厚质朴的老妈,竟成了身体力行绿色生活的“低碳”达人,走在了时尚生活方式的前列。为此老爸欣慰表态:“你老妈在咱家倡导的低碳生活是一种新风尚,保持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我们应该全力支持哟!”

回家休假的那几天,我发现老妈把晚饭的时间悄悄提前了,吃过晚饭,撇下父亲就不声不响地急匆匆出门了。老爸哈哈一笑说,“她和几个老太婆到广场跳舞去了。”

我拉着父亲一起来到了小区文化广场,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和老妈一样的老太太正在翩翩起舞,热情高涨。老人们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她们时而婀娜优雅、时而欢快激越的舞姿,丝毫看不出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散步路过的行人看到了说:“广场热闹起来了,晚上出来走一走、转一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愉悦了心情。”有的被她们的活力感染,停下脚步加入队伍扭上两下。

家有“潮妈”,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只要母亲活得开心,玩得开心,身体好,我就会倍感快乐!

关于退休的文章6:别活那么累

文/陈世高

很多老人退休之后,便把生活重心转移到子女身上,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帮助做家务带孩子,买菜做饭。

我身边的老范和妻子老丁,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在本市工作,父母退休后,儿子媳妇和孙子都在父母家生活,老范主外,老丁主内,全家5口人的生活,让两位老人忙得不可开交。

老范5点起床,洗漱后,马上上街买早点,接着抱着孙子上街买菜,再上街买米、买油、买盐、买佐料,又上街买日用品,一天他要上好几次街。他没有时间读书看报,没有时间串门访友,更没时间从事体育锻炼。

老丁同样忙碌得很,择菜洗菜做饭,收拾房间洗碗筷,洗衣洗被,清洁卫生,也忙得不亦乐乎。

在深圳工作的女儿生了小孩,半岁后送回娘家交给父母抚养,这样忙上加忙。女儿又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孩子带回深圳,于是,老范同老丁商量分工,老丁到深圳抚养外孙,老范抚育孙子。

老两口把晚年献儿孙。几年下来,老范老丁瘦了许多,白发苍苍,腰弯背驼,苍老很多。

无独有偶。笔者所住大院的老侯和老史夫妇,育有一儿一女,女儿长住在家中,生有一子,外孙全由老两口抚养,把外孙带得上了幼儿园。可是在深圳工作的儿子生了一个男孩,他们俩又急急忙忙赶往深圳,抚育孙子。他们计划孙子下半年上了幼儿园,花钱给儿子请保姆,负责接送孙子,两人回家来安度晚年。

可是媳妇又生了一个儿子,打破了他们的计划,这样,就把两位老人紧紧捆绑在深圳。现在他俩人消瘦,头发白,牙脱落,名副其实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

现在是高节奏社会,儿女工作非常繁忙,方方面面压力都很大,生了孩子没有时间抚养,更没有时间尽孝心,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老年人青年时期忙工作,中年时期加上忙家务,又为家庭尽了责任,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可是,仍然继续辛苦着。

年岁大了吃不消,老年人要珍惜自己,关心自己,这样,别人才会珍惜你关心你。要善于超脱,儿女生活虽然有压力,但是,总会压出办法来。

老人要善于调整自己的生活,外出旅游,与同事好友相聚,聊聊天,年轻时未实现的愿望,现在可以拾起来付诸行动,做到老有所为,让晚年生活有意义。

关于退休的文章7:小小的一方田

文/李小朵

爷爷退休已有多年了,平日里最爱侍弄一些花花草草。家中的文竹、君子兰、幸福树,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一些花都是他的宝贝,楼顶上那一盆盆用花盆栽种的青菜、韭菜也无一不受到优厚的待遇。可是 “老来宝”的爷爷仿佛还是觉得不过瘾,便自作主张带着他的宝贝花种子、菜种子跑到秦岭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里开了一块田地,竟然做起了秦岭隐士。

爷爷的这块田不大,也就六七张课桌拼起来的大小,四周是一片纤细茂密的竹林,竹林下方涓涓流过一条清澈的小溪。爷爷的田和那片竹林便像块绿布一样挂在小溪的岸坡上,从爷爷居住的小屋窗口望去,一眼便能望见这块葱绿的田。

去年夏天,我闲来无事,便央求父母将我送到这小山村,和爷爷一起做起了隐士。

虽说是共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大部分时间都是爷爷在一旁忙碌地除草耕地,我在一旁的大青石上悠闲地捧本书看。听鸟儿高声鸣叫,听竹子沙沙细语,四面竹林环合,闻得佩环相击的水声,吹着徐徐凉爽的微风,倒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意境有几分相似。只不过小潭变成了小田,少了几分凄然多了几分悠然罢了。

在那一段做隐士的日子里,竹林环合中的那一方小小的田,仿佛就是我的世外桃源,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世俗的繁琐,有的只是自然给予我的一份安静和简单。不必挤破头地去理解分析自然的真谛,只要安静地栖息在大自然温暖怀抱便好,一如孩童睡在母亲的怀抱中那样。

美好总是消逝得有些快,回归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我竟愈发想念那方寸田园。小小的一片田的影子在我心中愈发清晰,那种幽清在我心中久久地不愿散去,它呼唤着我,吸引着我。当我们学习课文——陶潜的《饮酒》时,我又一次找回了那种感觉。是啊,“心远地自偏”,原来真正的心静如止水,是将心放远,在心中置那一片心田,不必在相框中,不必在回忆里,只要在心田上,便了然。

在我心中的那小小的一方田,竹树环合,田边有条溪,溪边有块大青石,我便坐在那大青石上悠闲地看着书。

那小小的一方田不仅在山野中,更在我心中。

关于退休的文章8:集邮给退休生活增添乐趣

文/白克信

我与邮票结缘,是在1961年的中学时代。那时,我的老家是个小县城,经济落后而信息闭塞,哪有集邮的条件。我从牙缝中挤出早点钱,曾写信到上海购买过一两次邮票。但因经济条件制约,又是“三年困难时期”,只好忍痛割爱。后来,由于忙于工作和各种原因,这一爱好竟搁置了40多年。

2004年退休后,我与友人先后两次到赵世琤家里拜访,看到他多年收藏的花花绿绿的邮票和各种邮品,以及在报刊上发表的邮文,我的心动了。在赵老的指导和帮助下,重新点燃了我的集邮梦,开启了我集邮路上的窗口。

收藏邮票,是我集邮生活的初始阶段。由于我集邮起步晚,平时,我经常到集邮市场寻找自己喜爱的邮票和封片,先后购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物邮票和刘胡兰、雷锋、焦裕禄等当代英雄模范人物邮票,以及有关人文方面的邮票。同时征订了每年邮政发行的年票和《中国集邮报》。随着收集邮票增多,我分门别类地装进邮册。有时翻看心爱的邮册,一股清新之感随之而来。通过学习《中国集邮报》有关集邮方面的知识,我懂得了邮票就是“国家名片”,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真实缩影。集邮活动本身就是宣传集邮文化,是国家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我加入了桂林市老年集邮协会。

学写邮文,使我的集邮生活进入了新天地。集邮老前辈们常说:“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为了努力提高邮识水平,我虚心向老邮友学习,经常阅读邮文,经过努力,终有收获。2008年6月6日,奥运圣火首次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传递,我自制了奥运圣火传递纪念封,并将自己的感受写成邮文《自制纪念封 永铭桂林史》,这一“处女作”在《桂林晚报》很快就刊登了,从此我对写作邮文有信心了。

我属猴,2016年是我本命年,72岁。这一年第四轮生肖邮票“领头羊”猴票,又由“1980版”金猴作者、92岁高龄的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再度执笔设计,受到众多邮友的热捧。为了购到猴票,1月5日凌晨3点多钟我顶风冒雨赶到桂林中山中路邮政大楼排队,与邮友交谈耐心等候,在寒风冷雨中站了5个多小时,如愿买到了猴票、盖上了纪念戳,给邮友和自己寄去《丙申年》猴票首日封。虽然有些累,但心里乐滋滋的。我将这一切身感受写成邮文《临近本命年购猴票》,《桂林日报》《桂林集邮》很快刊登了,近几年来,我在报刊发表了30多篇邮文。

制作邮集,使我的集邮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集邮不仅仅是收藏邮票,把买回来的邮票放进邮册里就完事,而是要认真进行研究和编组邮集,这才是集邮的真谛。近年来,为了学习制作邮集,我通过学邮文、观邮展、听讲座,多请教,向制作邮集有经验的邮友学习,开始制作邮集。2018年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我学习编集的《北川新县城重建》一片邮集,得到了有经验的邮友的热心指导帮助。特别是桂林市青年集邮协会会长苏勇华先生,我与他素不相识,从未谋面,但我多次通过电话向他请教有关制作邮集的问题,苏先生都耐心倾听,热情解答,使我十分感动。当我把《北川新县城重建》一片邮集制作完成后,用电子邮件传给他,他又诚恳地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我写信到北川县邮协邮买了新的邮品,经过修改补充,增加了素材,表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体现了震后新城的古镇新貌,突显了邮集的主题和深度,向人们述说了地震无情人有情,大灾有大爱的抗震救灾精神。为此,《北川新县城重建》获得2018年桂林市集邮协会一片邮集参赛三等奖,给我很大的鼓舞。

此外,我学习编集的开放性一框邮集《带您走进福寿之乡——— 永福》获得2017年桂林市老年集邮协会邮展二等奖。同时,我还编集了多框《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1992年—2015年)》邮集。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称赞集邮是:“充满了真知和发现的最好休息时间。”由喜欢到热爱集邮,愉悦了精神生活,使我退休生活增添乐趣,获益不浅。通过集邮增长了新的知识,陶冶了人的情操,扩宽了视野,是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通过集邮享受到生活的情趣,其乐无穷,是一种文化养老的方式之一;通过集邮结交了新的朋友,架设了传播友谊的桥梁,大家汇聚一起,欣赏邮品,交流情谊,这实在是人生之快事。

关于退休的文章9:苦恼

文/飞翔

我退休几年在家,不喜欢干家务,但喜欢读书、写作,妻子常说我是个懒汉,我对她笑着说:“你一个人勤快就行了,两个人勤快,我们的家务事就少了。”

每天起床后,妻子喜欢上集买菜,我不能叫她不干这件事吧!上集回家,她喜欢拖地,把家里卫生做一遍,我不能叫她休息,我去干这件事吧!午餐、晚餐需要一人下厨房烧菜、做饭,我去代替她吗?菜地浇水、施肥一个人干就行了,我何必取代妻子的位置?3口人吃饭,1个人干家务,按说担子不重。妻子也不说什么,可是我写到自己很少干家务事,许多读者看不惯,觉得我这样当丈夫不地道,是偷懒的表现。

我的乐趣不在干家务方面,而在学习、写作、摄影等方面。妻子的事我不愿意做,我的事妻子帮不上忙,我俩分工不同,各得其乐。我的这生活不干扰别人,别人也不应该嫉妒我的生活。其实我也是一个大忙人,每天虽然没出门打工,没给家里干活,但全身投入我的工作:阅读、整理笔记、写作人生故事。奋斗了一辈子,现在才是自己管住自己,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怎么不行啊?

在家里我完全不干家务是不可能的,只是比妻子来说相对少得多。妻子不能干的家务基本上是我干的。如管理电器、清理书籍、烧开水倒杂水、用洗衣机洗衣服、晾晒衣服收拾衣服、每餐洗碗等。

好多退休的人把时间用于旅游、抹牌、下棋、坐茶馆、去舞厅等地方,我把时间用于读书、思考、摄影、写作这个地方,怎么不好呢?

中国有句歇后语:“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确实有的读者看人看事喜爱凭自己的主观,丝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

每个人具有一定的个性,每个人的生活大体按个性安排生活内容。我万万没想到自己退休后,选择了读书、写作受到一部分人的白眼。他们可以肆意歪曲事实,丑化我的形象,玷污我的名声,我为何要坐视不理,当一个有罪的囚犯?

有些人眼里把坐过监狱的人看成有胆识、有智慧的人,可把憨厚老实、对国家忠诚的人说成没有用。真假不分、公私不讲、好坏一样、贫富平等的是非观好像把我搞糊涂了。

苦恼出自不合理,苦恼出自歪理邪说,苦恼来自网络侠客。现实里我发现人与人喜欢彼此尊重、和睦相处,但网络上喜欢彼此炫耀、互相殴斗。不上网交流、写作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怪事!虚拟的网络给我有喜悦,也有烦恼;有美景,也有丑陋。

法制社会,我们的言行都要符合法律规定,凡是与国法相抵触的言行应是错误的言行。法律没有说,退休人员不做家务是懒汉行为吗?法律没有规定,文章出现几个错别字、用词出现一处或两处不当问题是写作水平低的表现吗?有些人对我有意见,就搜肠刮肚攻击我搞写作,故意找茬搞得我不愉快。我发现和谐社会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呢!

如何赶走精神上的苦恼?我想一是多看日出;二是多看新闻;三是埋头读书;四是闻者足戒;五是勤奋写作。

我就不相信谈匠高过于写匠,说假话的比说真话的有市场,霸道的人比善良的人有朋友?

自信是前进的原动力。没有自信心的人休想干出一件对社会对人生有益的事。耕耘是丰收的基础,没有辛勤的耕耘就没有丰收的季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