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文章

请欣赏周末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周末的文章1:小莉的周末

文/宋成丽

11月底的周末着实有点冷,幸好阳光明媚,万里晴空,阳光洒在身上还是暖暖的,小莉午饭后享受了一个睡到自然醒的美觉,有了睡眠的滋润,她精神倍爽,继续做上午没有完成的家务,动作也比以往麻利许多,她是想着赶紧忙完,去看望她的母亲。

楼下路口一辆小三轮货车上金黄金黄的橙子看上去很诱人,几个大妈在扎堆左挑右选。“给母亲带点吧”小莉心里这么想着,顺手从车旁扯下一个袋子,挑拣起个大皮薄橙色好看的果子。

“甜不甜呀?”“酸不酸呀?”“能不能尝一尝呀?”三轮货车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卖橙子的年轻媳妇一边帮着买主挑拣,一边应对问答,“橙子保甜,我再切几个,你们都尝尝。”“又大又甜的橙子喽……”男卖主小伙儿不知一边往路口的一个方向张望,一边在不停地吆喝着。这对小夫妻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长相憨厚让人舒服,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这几天检查,你们还敢出摊,城管可要查的。”后面传来一大妈声音。小莉买好了橙子正要付账转身离开,看见刚说话的大妈,身穿黄色“环卫工”马甲,把手里的笤帚斜靠在脚蹬三轮车旁边,大约六十来岁,径直走向这边,准是冲着橙子来的。“难怪卖主小伙子一直张望,原来是怕城管来呀。”小莉解除了疑惑。

“大姨,谢谢您提醒!我们知道最近创建文明城市呢,白天没敢出摊,这个点,估摸着城管也该下班了,嘿嘿,我这一直往西边看着呢,他们来了,我就开车走人,咱也得支持他们工作不是?”小伙儿笑呵呵地看着环卫工大妈说道。“文明创建人人有责。”路过旁边的一位老大爷接上话茬。“就这条路上,拉货的大车特别多,以前我去市场买菜步行一个来回,鞋上一层灰,到家得先擦鞋,现在不一样了,有洒水车了,不管几个来回,鞋子都干干净净的。”一中年妇女一手拿着橙子,一手指着大路。“之前楼梯里堆放的杂物、破烂儿还有自行车,太碍事了,我家换个大冰箱,师傅们先帮忙清理的杂物才抬过去的;整治后呀,楼梯里干干净净,现在都养成习惯了,素质都提升了,大家都在保持维护,这居住环境看着都舒心。”“确实是这样呀”……大家七嘴八舌谈论着文明创建给居民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小莉的车就停在摊位旁边的车位里,听着他们热火朝天的谈论,不慌不忙打开后备箱,收拾着给母亲带去的东西,好像忘记了要赶着去见母亲。小莉这边开车踩油门正要出发,环卫工大姨透过车窗问道:“妮儿,你往哪边走?”“我往东走”此时的小莉看时间不早了,有些着急了,“大姨,您要往哪边走?”小莉心想还是问问大姨有什么需求吧,“我往西边走,这买好了橙子,想赶着给大孙子送过去,怕他去他姥姥家了走了,我这三轮车车带咋瘪了,准是扎洞了,没事,妮儿,你忙你的,我自己走过去吧,就是有点远。”小莉哪能忍心看着这老人走远路,老人着急赶路去见大孙子不和自己着急去看老母亲一样吗?若要不是老人着急,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的。她一向很有同理心。“大姨,您上车吧,我送您去。”“不耽误你事?”“没事的,我顺路,您上车吧。”小莉和环卫工大姨聊起家常,老家在哪里,家里有几个娃,在哪里上班,说着聊着,不觉时间长,开车八分钟的路程,送完大姨,小莉返回忙着赶往娘家。

一路上,小莉的大脑里浮现着买橘子时的场景,大家的言论对她很有触动,以后不能再因为自己的车被路面积水溅脏而埋怨洒水车了,不能小“我”,要大“城”,埋怨自己情怀狭隘,不过今天她学雷锋送了环卫工大姨一程,觉得可以抵消小“我”情怀,心里平衡多了。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空,时间不早了,继续赶路吧。

周末的文章2:幸福小寨

文/何晓娅

周末的时光总是短暂,让人倍感珍惜。约上家人,一同前往小寨去体验一天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小寨精品水果基地,坐落于兴义市顶效镇,高速公路顶校大桥的正下方,峡谷周围的美景可谓尽收眼底。从市区驾车至小寨仅20分钟的车程,期间沿路飘香、炊烟袅袅的顶校烧苞谷也都是记忆中熟悉的场景与味道。

经过蜿蜒的村级公路,急转入一曲尽通幽处,进入小寨精品水果基地的前奏就像是高亢又回味无穷的动人乐章,总是低叙,却又绵延。终于到了高潮,小寨水果精品基地的大门头石牌坊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皆是小寨的果圃,其间一幢院落——农家食府错落其中,几座外形雅致的亭台零星分布在果圃间。

小寨的特色,无疑是它的水果不仅品种繁多,且质量上乘!如其名,精品!还有农家食府,美味佳肴为小寨锦上添花。食府有两层共十来个包房,每个包房以基地内的水果品种命名,甚是有趣。小寨酸甜诱人的蓝莓、甘脆多汁的李子、爽口无籽的刺梨,还有我没未有机会品尝的车厘子、无花果、血橙、枣子等十来个品种的水果贯穿全年,一一奉上,每个季节都有你想去的理由。水果需购票入园采摘,可边采边吃边观赏果树,充分体验果实刚下树便进肚的快感,顺便弥补自己只尝过果未识其树的遗憾。采摘出园的水果需按斤按价称购,回家继续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更加甜滋滋了。

除了水果,还有基地里农家特色菜也足以让人垂涎三尺,满山跑着活力四射的鸡,真正的“土飞鸡”。还有峡谷泉水流入活水池的野生鱼等等生态、绿色又健康的美味。强推让我这个素食主义者都为之动心又动口的豆豉鱼,鱼肉酥香脆嫩吸满豆豉的油汁,一口齿颊留香堪称精品!既然是农家特色,小寨基地的野菜也让人赞不绝口,凉拌清炒应有尽有,都是采摘长在果圃边的野菜,尤其是凉拌桑叶和桑叶煎蛋,吃完心中满满对蚕的羡慕!

小寨的精品,在于其水果与菜色皆让人难以挑剔。周末的一天,陪着家人远离城市来这里躲躲懒晒晒太阳、摘摘香甜的水果、吃吃绿色健康的农家菜,一天的玩乐与果足饭饱后在水果相间的小路上散散步、聊聊天,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与落日余晖相映成趣,幸福感油然而生。

周末的文章3:阳光下的马齿苋

文/李军

周末,忽然想去挖马齿苋,重温下年少时暑假必修的功课。于是向长山方向而去。

酷暑,乡野干燥的空气薄而透明,山石,流水,甚至植物都在这蒸发过的空气里有了质感。户外亮晃晃的日头几乎要把人融化,草木如撒过发酵粉般碧绿肥硕。丝瓜藤蔓顶着黄灿灿的花朵,虽然那种黄色的鲜艳里,自带了一点点寂寞孤傲。是啊,除了丝瓜,盛夏所有的植物都屏气敛息,收缩成一种低调的姿势。节节高的芝麻开着粉粉小铃铛,花生的花已低到尘埃里,辣椒和西红柿的叶被晒得微微卷起。唯有不远处的十里长山,在碧蓝的天空下生机勃勃,呈现滴翠的黛色。顶着袭人的热浪,我在玉米地和花生地里发现好多马齿苋。满地细碎的马齿苋,椭圆的小叶子在暴热的阳光下,居然还是闪耀着油亮的革质光芒,太阳越暴,它们越精神。马齿苋不像荠菜,要用剪刀去深挖,伏地生长的马齿苋只需用右手握刀铲,左手抓住马齿苋主茎,咔嚓,大片马齿苋就到了篮子里。回来洗净焯水,在大日头里暴晒两三天就可以储存一两年。长山靠新城,马齿苋不会太多,去年在上党一茶厂附近,见到漫天铺地的马齿苋,壮观得让人惊讶。

当然,也可以挑选肥硕的新鲜马齿苋,焯开水切碎,淋上蒜末香油等,鲜美带酸的凉拌马齿苋,就可以吃得齿颊芬芳。不过马齿苋最好吃的,还是过年时拌了油渣做包子,其香扑鼻鲜美无比。

暑假,我们几个女孩喜欢在中午相约去菜地里挑马齿苋,韭菜地里马齿苋最肥硕。由于是酷暑中午,菜田瓜地基本没人,那时候我们可以顺带几个香瓜番茄黄瓜,放在篮子最底下,然后找个僻静地方,偷吃难得的水果盛宴,那是我们童年时最惬意自在的幸福时光。

家里有小孩拉肚的人家习惯用水煮干马齿苋,一般几次就可止泻,原来马齿苋也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止泻消炎”的功效,有一年亲戚脚背肿起,若轻微丹毒,后坚持用马齿苋水泡脚,一周后双脚竟奇迹消肿好转。

“仙草” 马齿苋确有传奇的传说,当年后羿射日,射掉了其他太阳,只剩下一轮太阳时,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后一轮太阳,只见其阳光,原来那太阳躲进了遍地丛生的马齿苋草里,才逃过一劫,为人间带来普惠的阳光。为感谢马齿苋的恩情,太阳便对马齿苋特别垂青,越是厉害的骄阳,马齿苋越是精神焕发。还有种花叫大花马齿苋,叶子就是马齿苋的样子,花朵却又大又艳,也与太阳有此之缘,盛夏中午,在烈日里开得越发娇艳,让人惊叹它们的茁壮与蓬勃。

每年初夏,我还是喜欢顶着毒辣的太阳,去乡下挖几篮马齿苋焯水晾干,闲时或凉拌或烧肉,那隐忍的酸酸甜甜又会冲到脑海,散血消肿,在风气浮躁逐名追利的今天,我宁愿理解成马齿苋这味中药,更能医治我们荒芜的精神与心灵。

从童年到少年,马齿苋的绿就一直映射在我心里,让我童心不泯,甚至在盛夏还惦记着去与那些如旧友的植物们相逢。等我老了,这油亮的绿,还是会映射在我心底,让我的生活如童年少年般清明澄澈,快乐满足吧。

周末的文章4:白发听众

文/陈长吟

周末,是一个舒适的日子,人们可以有范围有限度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西安南郊的小寨生活圈,这一天,街上人特别多。这里的图书售场更是增加了小寨生活圈的文化重量。

应友人邀请,我去做一个关于阅读与写作话题的讲座。事前心想,在纷繁杂乱的商业气息充盈的社会,还有多少人会来听文化讲座呢?于是做好准备:人多了我就主讲,如果只来了那么区区几个人,就大家一起座谈吧。记得从一篇文章中看到,国外有次文学讲座,最后只来了一个中年女人,于是,主讲者就与这唯一的听众喝茶聊天。无论怎样,道场还要做下去。文学本来就是个孤独的事业,不会因热闹或寂寞减轻分量。

走进书城三楼南侧的音乐厅,没想到,可以容纳五六十人的空间已经基本坐满。尤其让人惊奇的是,其中有不少系白发苍苍的老者。

我和主持人坐在前边,面对这些诚恳的听众。环境小,距离近,不需要扩音器,彼此说话都能听清。以前讲座,大多是坐在高高的主席台或者讲坛上,面对话筒,完全是一种授课方式。今天呢,我感觉特别温馨,可能文学就是谈心,就是对话,就是说身边事,或许它与读者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吧。

主持人的介绍及导入简短清晰,下来的时间交给了主讲嘉宾。面对今天的听众,我说的第一个话题是:我们写作的目的什么?

这个话题各有其说,概括起来,大约有四:一是成名成家。丁玲有一本书主义,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但成名成家的概率极少。二是丰厚报酬。在多年前,也的确有靠稿费致富的,鲁迅先生养活一大家人,从维熙当年出一本书,在北京买了一座四合院,可是今天要靠稿费生存,很难。三是文以载道。这是中国的传统,把文学做工具,不过现在是多元化时代,有人说文学就是游戏,有人说我只写给自己看。四是精神寄托。这才是普罗大众写作的目的,有话说,想表达,排除寂寞,就与跳舞和打牌一样,不妨视为一种休闲的方式。然这种方式高雅多了,无害而有益。

然后,我又讲了什么文体适合我们操作,什么才是好散文,怎样写好散文等几个话题。一个多小时,很快就完了。

接下来是一个小时的问答互动环节,提问最多的,是那些老者。可以听出,他们关心文学形势,关心时代生活。除了这儿的讲座,还去图书馆等处听讲,把老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签名的时候,我了解到,这些老人退休前有的在工厂,有的在学校,有的在社区,有的在政府机关。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气质优雅,这是文化涵养的外现。

过去,我们常常把身处的城市呼为文化古都,好像有多少名胜古迹、楼堂剧院、歌厅展馆来证明,其实那都是外在的可以打造出来的,而这些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白发苍苍的、发乎内心的、自觉的文化爱好者、追求者、热心人,才是文化古都的有力佐证。

向白发听众致敬。

走出书城,抬头远望,天空澄净如洗,这是一个好天气。街上行人穿梭,编织着热闹的生活。

我抖抖肩,投入其中。

周末的文章5:母校的荷塘

文/熊田静

夏日周末的清晨,当太阳还没有散发热烈光芒的时候,我送女儿去师范校园上家教课。

对女儿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而我却不同,当我走进母校,我的目光和思绪就在搜索和回忆中不停地交错。

回想16年前,年少的我带着一脸的稚气,走过两旁种满月季花和雪松的师范大操场,经过两栋学生宿舍,路过一片碧绿的荷塘,再到学生食堂里去打饭,这样的路程,我每天要茫然地重复三次。而今,当我走在这阔别已久的校园中,感觉却是如此亲切!

时间过得真快啊!16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一般,回首曾经的校园生活,虽已渐模糊,而此刻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悄然唤醒。

送走女儿,我独自走在种满法国梧桐的林荫小道上,抬头仰望,阳光透过梧桐叶,将记忆剪切成层层叠叠的碎片,从空中铺洒一地,踏着这岁月的斑驳痕迹,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开始探访这充满母爱气息的校园。

循着往日的记忆,我来到校园中的那片荷塘。走近荷塘,“呀,荷花开啦!”瞬间,我被眼前的美景所折服:放眼望去,满池荷花有的正迎着晨风含苞待放,有的正迫不及待地吐着花蕊,有的已早早地露出娇小而嫩黄的莲蓬,莲柄上还有满是花粉的花蕊,真是鲜嫩欲滴。我站在荷塘边,静静地欣赏着满池的荷花,心中是无尽的喜悦。

一阵微风吹过,那大片大片的荷叶,挨挨挤挤赶集似的聚拢来;风一停,那凑拢的一群便又摇晃着绿色的大圆盘各自分开。几只蜻蜓从水面掠过,带着夏日的气息,留恋于花叶之间,似是传递这夏日邂逅晨风的甜蜜。

荷塘的中间有一座亭子与九曲桥相连,我信步走下台阶,来到九曲桥上。置身于这方荷塘之中,一时间,我已不知在桥上走了多少个来回,只觉眼前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深深沉醉。

太阳已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校园依然静悄悄,偶尔从荷塘边那葱翠欲滴的竹林里,传来阵阵鸟鸣,为这美丽的清晨奏响一支幽雅的乐曲。我尽情地欣赏着,回想16年前,我每天都要经过这里,却从不曾留意过这方荷塘,更不曾为她的美丽而驻足停留。而今天,正当荷花盛开时,我恰巧赶上了。原来,有些美丽,总在不经意间错过!

荷塘的一角,一座名叫“园丁”的白色石雕像吸引了我,那是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女教师的形象。她身着长裙,左手握着一本教科书,右手轻抚着耳边被微风吹起的头发,神采奕奕地屹立。

我久久地仰视着雕像,心想:不知经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岁月的沉淀,她无怨无悔地选择着一种神圣而清寂的人生,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执着于自己的追求,无悔于自己的人生。霎时间,我被园丁的精神而感动,被师魂的厚重而震撼。

蓦然回首,忽然觉得我身处的这方荷塘,不也有一种如“园丁”般的执着与坚守吗?季节轮回,世事更迭,却依然保持着它原来的模样,于闹市之中坚持着自己的梦想,静静地守候着满塘的荷花,任它花开花落,不管繁华或落寞,有人赞赏也好,无人问津也罢,却始终以一种姿态,向人们展示着它独有的美丽与安宁。

我独坐于亭中,看着远处那园丁的雕像,在夏日晨曦中更显得英姿挺拔;眼前这片静寂的荷塘,更有一种脱世的清纯与美丽。

虽然有些美丽,会在不经意间错过,但我想:或许只有坚守过寂寞后的梦想,才能绽放出岁月如歌般的灿烂,就像那园丁;只有经受过风雨后的等待,才能看到生命里最美丽的风景,就像那荷塘,亦如人生……

周末的文章6:垂钓人生

文/风吹云初淡

又是一个难得的周末,天气格外的好,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如此适合游玩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于是想约上几个朋友一同出来玩玩,无奈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只得一个人单独出来走走。

乘车来到湘江边上,还没有到便提前下车,为的是能够近距离感受它的人文气息和自然生机。尽管每次回学校都要路经湘江,但是对于它,我还是感到很陌生,今天借此机会好好了解了解。很快,上湘江大桥了,放眼望去,湘水在阳光下微波粼粼,此刻有一种饮一口湘水的冲动。于是,疾步走下大桥,来到了湘江大堤上。如此难得的周末,能够有兴致出来的肯定不止我一人,抬头远眺,江堤之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或对弈,或弹唱,或闲谈,表演声、叫卖声、车笛声交相入耳。再环视之,杜甫江阁和湘江风光带映入眼帘,风光带上人们,或垂钓,或晒太阳,或品茗,一派生机,毫无冬日的景象。阳光下,无论是老人还是孩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都那么快乐。

然而,热闹是他们的,当自己站在喧闹的人群里时候,不禁思索,到底何处才是自己,哪一片才是自己的天地?就目前看来,似乎只有寂寞真正属于自己。他们的喧嚣更加使自己显得那么孤独,真有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感觉。于是信步走下江堤,在稍微安静的江边寻找属于自己的片刻宁静。踏着松软的泥土,尽情嗅着湘江的味道,吹着微微的江风,很是惬意,很满足。就这样,懒懒散散的走在江边,心无旁骛,偶见一群垂钓之人,呈一字在江边排开。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然不自觉的驻足看他们垂钓。有的人在抛开诱饵后便静静地坐在那儿等候,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有的人在抛下鱼钩之后,过几分钟便提一提鱼竿,甚是焦急;也有的人似乎在犹豫往哪儿抛,鱼钩迟迟没有落水。看着看着,又情不自禁的走神了。忽然之间觉得,其实钓鱼不正是人生的缩影么?有的人一直很悠然,目标确定,行动坚定而果断,面对什么都是那么宠辱不惊;有的人为了一点蝇营狗苟而庸人自扰,急功近利带来的便是浮躁;还有的人对于未来不甚明了,目标不定,因而在彷徨着,时间便在犹豫之间滑过。想着想着,不觉间他们有的人已经收获颇丰了,而有的人却依旧是空手而归,此时已是日暮时分,落日的余辉洒在星城,抬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想想那些能够满载而归的垂钓者,看了看那些没有收获的人,心理强烈的感觉到那便是人生该有的结局,他们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垂钓人生。人生之路必须得一步一步走,任何想走捷径的想法都不现实,任何组早的行为都不能创造最后的成功。然而,现实中的当代大学生,功利化、浮躁化,参加社团活动只是为了所谓的学分,甚至连社团如今也严重功利化,专业知识却抛之脑后,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垂钓人生,是一种境界,能耐得住寂寞,能够忍受无尽的等待和默默的付出。长久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算比较能够忍受孤独,今天才发现,我错了,寂寞不等于一个人,在一群人中也应该学会寂寞,学会在寂寞中冷静,从而明白自己所追求的。就如同那些垂钓者,那些收获颇多的垂钓者莫不是非常淡定的坐在水边静静的等候,在孤独的时候收获的。而今,自己最需要学会的也是寂寞,不管庭前是花落还是花开,不管云卷还是云舒,我依旧静静地守候自己的一份寂寞,把这份寂寞化作踏实,不浮躁,不激进,一步步向着自己未来走去。

周末的文章7:登山记

文/刘坤函

周末,我的作业早早就做完了。在爸爸的提议下,我们去近郊的仙姑山去爬山。

站在仙姑山脚下,郁郁葱葱的树林遮住了阳光,灰色的水泥台阶向密林深处蜿蜒而上。仔细一看,旁边的标识牌把我吓住了——365级台阶!

爸爸说:“别总是望着台阶的尽头,觉得自己爬不上去。就看着自己脚下,一步步走好就行了。”

妈妈也说:“365级台阶象征着我们一年365天,天天平安快乐。咱们就‘一天一天’往上爬吧!”

幽静的山林中小鸟在歌唱,草丛里不时蹦出一只小蚂蚱来,小野花在悄悄开放。爬着爬着,我的额头沁出了汗珠,就坐在台阶上休息一会儿,继续往上爬。爸爸妈妈为我喊起了“一二一”的号子,我也唱起了“我要飞得更高”。不知不觉中,山顶那尊高大的白色佛像出现在山路的尽头,“噢,山顶要到喽!”我欢呼起来,加快步伐冲上了最后十几级台阶。

到山顶了!站在山边的栏杆边向山脚下望去,秋天的山野真是漂亮啊!村庄像许多火柴盒堆叠在一起;近处山上树丛青葱茂密,一道道梯田向山脚延伸过去;远处的田野色彩各异,黄的,绿的,黑的,像一块块彩色的七巧板拼接在一起……清风吹来,我的疲劳被吹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喜悦:我爬上了山顶!

我们的学习不也正像这365级台阶一样吗?每一个宏伟的目标背后都得有坚实的努力,只要把一个目标分解成许多个步骤,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努力前进,最终就一定能登上成功的顶峰,小小的努力就会汇聚成大大的成功!

周末的文章8:别让隐瞒误了孝

文/杨丛

周末清晨,照例与乡下父亲通话,问了二老健康后,顺带说了加班不能回家的事。电话里头,父亲语调一如既往的平和:“你忙吧,我和***身体还行,别累了自己!”可挂断不久,单位突然派我到家乡办急事。

忙完公事,自然顺便回家看看,可走进老家院落时,我一下愣住了——满头凌乱白发、一脸蜡黄的母亲枯坐在厦柱脚,右腿上缠满纱布,隐露出的脚指头,青肿得骇人。从不下厨的父亲,正在厨房里笨手笨脚的忙活着。原来,为了救出反锁在厨房内的侄儿,性急的母亲爬上了天窗,不慎跌落,致使脚后跟、踝部严重骨折,而这已是半月前的事了!

我生气地责备母亲隐瞒伤情时,她却一脸平静:“我和你爹商量过,你工作太忙,还是尽量不让你分心。再说这伤也不打紧!”母亲的话语没有丝毫怨气,似乎这是理所当然!

事后,我及时参与寻医问药,母亲虽最终落下风湿固疾,但所幸没有大碍,而我也有了些许尽孝的宽慰。

朋友阿刚就没这样幸运。因母亲早年去世,父亲靠拾荒打短将他拉扯大,贫寒的他也争气,大学毕业后在省城谋到一份工作。得知父亲生病,他就请假回乡照顾,可没几日,父亲就不断催促他:“快上班去吧,我这病一时半回不会好,也坏不到哪去!”

看着父亲一脸安然,想想多挣钱才能更好孝敬父亲,阿刚就放心上班去。可当天下午邻居来电,说他父亲脑溢血突发已住院,当阿刚匆匆赶到医院时,父亲刚刚落气。邻居告诉他,早在半年前,就听他父亲常说头晕目眩、体力难支,可想到他刚买房,也就硬撑着。但在阿刚面前,父亲总是一副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派头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我们柔弱稚嫩时,父母默默地挑起岁月的艰辛;当我们成家立业时,风烛残年的父母又转换了爱的方式,常给我们宽心的“喜报”——身体安康、偶有小疾、过得欢畅……而实际上,他们隐忍病痛疾苦不张扬,隐忍寂寞孤独不烦扰……而这些,则被沉迷一家三口,忙于追赶富裕梦想的我们忽视了。

行孝经不起等待,真孝还需细心体察。在父母声声平安里,记得常回家看看;在父母满面春风时,多透视他们内心的隐痛;在父母需要呵护时,及时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