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散文

请欣赏喝茶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喝茶散文1:喝茶的乐趣

文/刘小兵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形象地道出了茶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茶当成解渴生津、提神健脑的饮品。

我喝茶,图的是经济实惠,以中低档茶叶为主。遇上三五知己登门拜访,烧一壶热水,拿几个茶杯,杯里放几片茶叶,冲上沸水,知己们便在茶香弥漫中笑语喧哗起来。相同的境遇,共同的爱好,让彼此都觉得投缘,也没人去计较茶叶的高贵低廉,在乎的倒是有没有那种倾心畅谈的氛围。茶是大口地喝,话是敞开了说。活在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每天都能有时间和心境,与家人、朋友小坐,品一品香茗,道一道亲情、友情,岂不快哉!小小的茶叶,小巧的茶杯,淡淡的茶香,拉近了我与亲朋好友的心。哪怕是久居陋室,足不出户,只要有亲友来,那种清雅润朗的清香,立马会弥漫在心头,悠悠地升起一股温暖来。

后来,一个朋友升迁,坐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置办了一套高级茶具。我去看他,他拿出上好的铁观音来。杯子很小,由着性子喝,一两口就完了。可为了装斯文,我也不得不学着朋友样,抿一小口,放下来,说一会儿话,然后,接着抿。茶的确不错,可二十分钟不到,我就有些坐不住了,这不是我喜欢的喝茶方式,倒像是戴着面具在演话剧。如此饮酒般喝茶,对于我这个率性之人来说,无异于一句话掰成几句去说,还不能说白说透,弄得人云遮雾罩的。

一直以为,品茶的乐趣不在茶具的高低贵贱,不在茶叶的香醇浓疏,而在于茶友间是不是捧出了一颗真实而坦荡的心。与茶倾心,与友交心,如此,才算是领略了几分喝茶的乐趣。

喝茶散文2:在成都喝茶

文/杨小云

在香烟缭绕的宝光寺南侧,无意间发现了一处不大的茶园。其时,暮色渐起,噪鸦归林,能摆四五十张桌子的茶园已茶客寥寥。我们便拣了一处茶座坐将下来。

上茶!

话音刚落,一僧人托一大盘,盘里置放四个三件套:茶船、茶杯、茶盖,徐徐走来。僧人将四个三件套分置四人面前,然后逐一打开茶盖。旋即,一把长嘴紫铜壶远远地将滚烫的沸水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注入茶杯,竟滴毫不洒。茶是普通的茉莉花茶,沸水一冲,那淡淡的茉莉花便香飘四溢了。

想起明朝人陆树声的“茶道”:饮茶最理想的地方是凉台、明窗、曲江、僧寮、道院……

又记起周作人的“喝茶”:喝茶当于纸窗瓦屋下,邀二三好友共饮,可抵十年风尘……

此时与几位老年朋友,品茗于宝光寺半露天回廊式茶园,茶虽是一般的茉莉花茶,却周身通泰。想必,那茶是蕴含了禅意的。也许,这正是陆树声先生之茶道的意境了。

川人喜欢茉莉花茶,是因其清香沁人、香味恒久,非六七杯不能泡白。所以,许久以来,它一直是大多川人的常饮。除此,重庆沱茶、峨眉毛尖,也很得川人喜爱。川人喝茶与我们陕人不大相同。陕人喝茶,一般是与熟人、朋友共饮,与生人是不搭界的。川人喝茶,只要共处一桌,皆可纵论天下,或滔滔宏论,或涓涓心语,都侃得非常投入。川人喝茶实是为了一叙衷怀的,所以,茶座茶馆茶园茶庄,在成都的数量是非常了得的。街角、公园、广场、寺院皆有“茶”,且都人声鼎沸、人满为患。茶馆里,聊天、说书、唱川剧的,修脚、掏耳、打瞌睡的,千姿百态,应有尽有。

说到底,川人的喝茶,是对生活的审美和享受。它精神上的高雅和形式上的大众化、平民化,使它得以长兴不衰。但若探及它的源头,恐怕还脱不开位于成都附近的都江堰。千百年来,都江堰不舍昼夜的湍湍激流,灌溉和滋润了广袤的成都平原。因是自流灌溉,农民们春天插秧,直到秋收,田间劳动仅需施肥除草,这就“培育”了大量“闲人”。加上川地自产的大量茶叶由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阻隔难以外运,于是,喝茶之风遂起。

喝了一壶茶,从僧人那里得了一通关于川茶的知识,是为幸事。

茶毕,结账。按西安的行情,应付一笔不菲的茶资。想不到僧人说:“只需8元。”听了这话,朋友笑了:“8元就请了一回客,沾光了。”

于是我悟:平常人喝平常茶得平常乐,是为川茶。

喝茶散文3:喝茶

文/东山峰人

说说自己的《喝茶》

恰茶去啵,这是长沙人对于喜欢恰茶的同路人一种吆喝,也是对喝茶的称呼。我喝茶其实已喝了好几十年。以前,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我是不会恰茶的,即使偶尔喝下一点长辈们茶杯子里剩余的茶水,会顿觉苦涩难饮,为此,就决定不再去碰那泡着苦涩味的茶水了。

一晃多年,做知青后,如果到农民家里喝上一杯他们自己加工的茶叶和用当地山泉水浸泡的茶水后,会有一种甘甜纯净的味道和一种清澈的经历。但是,茶叶有帮助消化、消除积食,特别是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或者说是有种“刮油”的说法,就与我相处的现实有些格格不入了。因为在那个极贫极困的年代,每天的饥饿感会使我对‘喝茶’产生畏惧或者是不敢再喝。

即使后来回城参加工作,恰茶,充其量无非就是用茶叶水来冲淡自来水那股浓烈的明矾味与湘江水的杂质味而已,根本不懂得品尝茶在齿间轮回之韵和人生荣辱沉浮,更不晓得茶叶的种类分辨和茶叶的鉴别方法。

对茶叶的一片空白之感,正是我那个年代的忘却。后来,通过阅读一些茶叶方面的书籍,又混迹于茶馆、茶摊,交上一些真正喜欢喝茶、懂茶、做茶的朋友后,才将喝茶演变成一种精神活动的概念搞清楚。并从中悟出;茶虽然作为一种物质,尽管它的形体是千姿百态的;但茶作为一种文化,又有着深邃的内涵。唐代诗人卢仝认为饮茶可以进入“通仙灵”的奇妙境地;韦应物誉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宋代苏东坡将茶比作‘从来佳茗似佳人’。

正是茶文化的深邃的内涵,吸引着我的灵魂,我的气息,我的生命,沿着对‘喝茶’浓厚兴趣的思路,笔触自然伸进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中。于是,知道我国最早把‘茶’总结到位的便是唐代的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也是最早从理论上把喝茶总结为一个系统,是从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奏为“菘圣”,祀为“茶神”。他亦工于诗,但传世者不多。

究其身份, 陆羽其名,竟是他自己起的。陆羽本不姓陆,他是一个弃婴,父母是谁无从知晓。陆羽生下来以后被丢在湖北竟陵龙盖寺的门口,被老和尚收养。他给自己起的名字源自《易经》。《易经》第五十三卦,叫做渐卦,“鸿渐于木”,说的是大鹏鸟降落在陆地上。他就把陆作为姓,羽作为名,字鸿渐。

考究其人之《茶经》,他把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了一个系统总结,加之是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其书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

难能可贵的是,他把种茶、制茶、喝茶、茶具、品茶都当作学问,写得清清楚楚,还创造了二十四种茶具跟仪式。从古以来的喝茶,大概可以分为三类。最远古的时候,应该是生煮羹饮——把茶叶摘了煮成汤,喝茶就跟喝菜汤一个道理。古人发现,茶可以提神,喝了之后,人比较舒服,所以茶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一种苦菜。生煮羹饮这个习惯,到了隋唐时期就慢慢消失了,但很多偏远的地方依然有这个方法。第二种是制团研末,出于保存的目的,茶叶摘下来后被制成茶饼、茶团,有点像今天的普洱茶,而古代茶叶上会糊上米糕,或者用蜡封起来,喝的时候剥掉外层,将茶团研成粉末,或煮、或调了以后打成茶汤。日本茶道的主流就是所谓的制团研末,他们现在已经不制茶了,一开始就研成末,然后打成抹茶。这种喝茶主要喝沫(就是所谓醍醐、精华)的方法大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开始大盛,宋朝走到顶端。隋唐时期,日本向中国学习佛法、茶道,这个方法也传到了日本,变成日本喝茶的主流,到今天依然没变。第三种是芽叶冲泡,把茶叶从树上摘下来,杀青或者晒干了,用开水冲泡,这是我们现代中国人最主要的喝茶方法,但其在中国变成主流方法的时间很晚,是在明朝以后。

能把种茶、制茶、喝茶、茶具、品茶都当作学问来研究对待之并能说的清清楚楚的,唯有陆羽其人,其舍却无他人了。难怪,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时说:“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知之茶源,晓之茶道。不知不觉中我便坠入一片茶叶 泡一壶香茗的氛围之中。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乌的欣赏起茶具来,端起茶杯就变得喜欢‘班门弄虎’式的讲究起识别茶叶的好坏来。

我结交过一些做茶叶生意的老板,也深入茶厂了解过制茶的整个工序,还有一些喜欢喝茶、懂茶的志同道合。从他们对茶知识的熟悉程度,与茶道之友的探讨,耳濡目染中,俨然也成了一个识茶里手,于是,我尚且能从其外形、色泽、味道来评价;一般来说, 绿茶干茶色泽为墨绿色或翠绿色,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是悦鼻的板栗香;乌龙茶外形一般是条形或颗粒状,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带有自然的花香。红茶有碎茶和条形茶之分,红碎茶外形是匀度好, 色泽黑褐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且鲜,条形红茶在外形上是紧 结显毫,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且鲜。

从看色泽上看;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

其实,看茶叶的外形也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甚至闻香气也能分辨出各类茶叶的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

另外,通过尝滋味,还能把辨别茶叶本身的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

得益于多次在茶厂和茶叶销售部门看、听、了解,有关茶叶外形的评价是;1、干看,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茶叶,放于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一是看是否具有熟板栗的香气;二是辨别香气的高低;三是嗅闻香气的纯正程度,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是优质茶。

2、湿看识内质; 湿看,就是开汤审评。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一般先取茶叶3-5克,放入白色瓷杯中,然后冲上滚沸适度的开水200毫升左右。开汤后,应先嗅香气,接着看汤色,先尝滋味,后评叶底。

其次,抓一把茶叶平摊于白纸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凡色泽匀整、嫩度高,条索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

另外,茶叶的类别繁多,主要分为红、绿、黄、白、黑和乌龙等六大类,总之,各类茶叶品质的辨别。干茶的鉴别;可以从茶叶形状、色泽、香气等方面来鉴别,有条件的还可以经过冲泡、嗅其香气、尝其滋味、观其汤色及茶渣嫩度、色泽等。新茶的鉴别;外观干硬疏松,色泽新鲜,一般呈嫩绿色。老陈的茶叶则紧缩暗软。选购茶叶时,外观颜色应以纯而泽为好,杂而暗为次。茶叶的汤色以明亮清晰为优,暗而深为劣。

香。质量好的茶叶,一般都香味纯正,浸人心脾。若茶叶香味淡薄,根本无香味的,或者有异味的,则不是好茶叶。

茶是一种饮品,是一种个人嗜好品,它的品质的评价取决于色、香、味、形等。根据其在朋友的茶厂加工和制作工艺流程的了解;任何茶叶加工技术、加工工艺的创新都必须围绕这四大因子来做文章。而近年来,茶叶生产的规模呈现出方便化、功能化 高雅化等产品加工趋势和以健康、风味、方便三大卖点为核心的新产品开发,极大地刺激了茶产业发展。

如今,‘现代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没有标准化和机械化就没有茶叶大产业’。根据《第一财经》中国投资咨询网报道;茶叶中的农药残留MRL标准从六十年代来逐年严格化,近二十年国际农药残留MRL标准提高了10倍。但在标准问题上,过去国际上制定标准其实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我们吃的是茶汤,不是吃茶叶,然而农药残留MRL标准长期用茶叶中的残留物进行风险评估,这无疑不能准确地得出污染物是否超标的结论。为此,从80年代起中国就提出不同的观点,就是用茶汤检测农药残留。现在国际上已经接受这种观点,我国已成功修改了6个茶叶国际标准。

然而,我所目击的许多茶厂依然都是小规模加工技术的生产,更谈不上茶叶中的农药残留MRL标准问题。特别是我熟悉的东山峰农场的茶厂都是各自为战,至今还在小规模传统工艺生产中徘徊,拿不出自己独有的茶叶品牌,市场份额占有也十分狭窄,这里面即是受资金的限制,也有条件的局限,多种因素,使东山峰周围众多茶厂无力整合资源,难以形成一种绩效性大规模生产化的茶厂,从而也就不具备东山峰自己的实力品牌?如果此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不如退而求其次,努力做好传统工艺的深加工。在传统的六大茶类中,近年传统的工匠精神越来越受推崇。非常有潜力,在政府、企业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我想,现在东山峰的茶正在大浪淘沙,不断梳理出自身的热点和优势,让山峰自己的茶用更好的方式与社会交流。

九九归然,‘茶叶’说一千道一万,不过两种姿态,浮、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下。大抵,喝茶的妙处,就在于从中品出一种人生的滋味来!

饮茶是人类美好的物质享受与精神品尝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饮茶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层次、角落。出于自己‘喝茶’的上瘾和‘茶’能刺激大脑皮层的兴奋细胞,就会有种对于‘茶与人生’的感慨。

茶属弱碱性的植物性饮品,健康价值较高,健康地喝茶就要因时而喝,因地而喝,因人而喝。

晓月如帘,与朋友静坐在茶馆的临窗前,眼看城市马路上驶过一长串不断线的红灯,再听麦克风里那轻柔的音乐,和着玻璃杯里的香茗一起飘起,袅袅绕绕,回旋在寂静的夜里。玻璃杯里是知青故居的有名山峰绿茶,名曰“秀峰毛尖”。冲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液体中看去如淡乳黄绿色,清澈透明;视觉外形中比较细直、圆润光滑,茶叶全身遍布着白毫,茶芽朵朵,叶脉绿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叶片卧底后;抿舔之中,茶汤的味道十分的鲜浓甘爽独特,饮之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轻轻呷上一口,有茶的清苦,又有玫瑰的芬芳。此如,打开了记忆的时窗,浏览了岁月刻下的伤,正是诗一行,泪一行,多少人生苦,无处话凄凉。

其实,真正喝茶的时候心情是很沉静的,它能洗去疲惫,放开虚伪。看眼前这一杯已安静下的茶水,是该喝的时候了,喝到人走茶凉的那一刻,桌上剩下的烟灰和杯里剩下的茶叶渣滓至少让人知道我曾来过,至少让自己知道曾经有一份平静的心情。因为有了喝茶后的心境,于是,从茶汤里我看见了春天、窥尽了人生,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最终,茶汤,还是茶汤,是真水无香,是无味之味了。

品茶,就是在品味人生这书。翻开、合上,里面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喧嚣的红尘里,当心灵最皎洁的意境时,就会与诗深情的相拥;当我牵念爱的诗行时,于心中渐次弥漫,似茶,清香袅袅,苦后而甘甜,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在我退休后的日子里与你分享。

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贫乏与富足权贵与卑微等等,都不过是人根据自己的心态和能力为生活添加的调味。茶文化本身就是雅俗共赏,各得其所,从宗教寺院的茶禅到宫廷显贵的茶宴,从文化雅士的品茗到街边、马路市民大众的喝茶,出现了层次不同、规范不一的饮茶活动。从茶艺、茶道、茶礼、茶俗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茶俗,有的用茶作食,重在茶食相融,有的追求精神享受,重在饮茶情趣上。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一句话,道尽了人生滚滚红尘。有人说人生是一个先酒后茶的过程,先在酒中沉醉,再以茶汤清醒。只可惜,酒中沉醉的人多,茶汤里清醒的人却很少。在快节奏、浮躁、功利的世界里,每个喝茶的人,都在与庸俗的社会对抗。

这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人生朝露,比喻喝茶。人生如茶,一杯有一杯的风景,只是不同的人,眼里的风景也不一样。我爱喝茶,口中的茶就是滋味,心中的茶便是风景。心怀好风景,足以慰平生。

喝茶,我已经喝到了这个份上,知道‘茶’不仅仅是用来止渴的,还知道它是在品尝时间、品尝岁月的滋味。从这个层面来看,品茶实在是喝茶人的最后一站。

2020.11.19于家 宝

喝茶散文4:喝茶

文/谢永帅

今晚注定成了不眼之夜,22点半左右想睡,可将近1小时过去,确毫无睡意,辗转反侧,脑子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想想反正睡不着,还是写点东西,也好久未写,不是不写,只是这段时间有点忙。

白天很早,在杭的几位好同学好朋友就约晚上去西湖边喝茶,许久未曾谋面,也许久未碰在一起聊天,大家都有点想聚一起畅所欲言。本来周一是休息时间,可下午安排了加班,把手头工作忙忙完,就迫不及待地去西湖边茶室,由于没车,从丁桥坐地铁到西湖到也快,等我到时,几位好同学都巳点了满满一桌吃的东西,每人一壶茶。

对于我这不擅饮酒的人来说,这再好不过了,养生。几位同学也是都有开车过来的,都秉着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酒的理念,边喝边聊天。白天在群里说一起喝茶,二师兄还说自己晚上有事可能去不了。被阿良说了句,二师兄你是这次聚会组织带头人,结课二师兄都不好意思拒绝了,来得挺早,哈时候二师兄也学会打太极了,可这太极打得也不像阿!这只不过是开个玩笑,二师兄是家里千金今年高考金榜题名有喜,所以比较忙。

还有个意外是阿汉兄弟出场感觉意外,原来阿汉兄弟的公子今年也是十年磨一剑,宝剑出鞘。孩子永远是父母亲的话题和希望,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大多是只有独苗,高级点的二胎。因为我们经历多兄弟姐妹的苦终,也深知我们父母为培养这么多孩子的辛酸,也应了那个年代生育计划,让我们没了多生的动力。根本原因也有经济条件之因素,所以我们放弃了很多,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每件事情存在都有着它的道理。

几位好同学好朋友在一起总是那么畅快淋漓,时间一瞬间就到分别的时候,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今日的分别也是它日再聚的前奏。不管聚与散,好兄弟之情永远像那浓浓的茶水之中,越喝越醇,越喝越好喝,永远真真切切,永远诚诚恳恳。

也不知道今晚怎样才睡得觉,一口气做了50个俯卧撑,感觉可以跟戈子PK一下了

喝茶散文5:秋的印记

文/枫林主人

在京城呆得久了,从喝茶饮酒到人情往来,处处都要习惯。对此地固有的喜爱,渐然变得平常,原来所抱持的成见,亦失去了厌恶甚或愤然的新鲜,一并模糊成一个无从下手的平面,即使是一个季节,也概莫能外。

我在不同的年纪于不同的地方,都曾领略过四季的风色,便是在居住甚久的京城,也还是觉得秋之既来时的可爱,有着别于其它时节的鲜明。它每每要从那个平面中跃将出来,捅醒了来日方长养成的麻木,让人按捺不住别样的心情,决意要还它一次凝神的注视。为喜欢的事物表个态,在我看来是必做的功课,非此不足以对得起它的秀美,而眼下的秋,亦正是如此。

而我,却不会热血沸腾地赞美它了,我曾经赞美过的东西,现在回头去看,有一部分败絮其内,当不起那样的赞美,也有一部分,根本不需要赞美。我在这个庞大的平面中,逐渐吞没了,并演化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丢弃了当初的敏感,于翻云覆雨的人事,于交替的失望与希望之间,亦亲手抹去那一道原本清晰的分水岭,现在所能有的,仅仅是本能的感知抑或无言相向。

功利如我,跌入尘世经年之久,那一份可以用淡然无争美化的冷漠,已然懒得虚应,当下,我又如何赞美这样一个无关名利,无关财富的季节。我非但羞于赞美如它一样的非关人之痛痒的事物,譬如风雨,水木,亦羞于利用赞美它的工具来讴歌,譬如诗歌,绘画,以及音乐。原来,人的澹泊并非做秀,在一定的年龄,在特有的情境,想不超脱都难了。那是什么,真正的一颗禅心么?我想,不是的,我未曾习佛向道,何来的清静修为,不过是心无余,力亦无余罢。

当暮色苍茫,长安街上华灯未亮的时分,我在古老的红墙下怅然独坐。一脉清秋,正在面前如约拂过,风自微凉,吹醒了从炎夏一路奔波而来的人。此时,即使什么都不做,也能闻到从空气中传递的颇带几分寂寥的况味,这味儿,是尖的,牵动一下鼻翼,就能钻进几片霜花儿来似的,沁脾的凉。我的面前,是一排高大的白杨,散乱的叶子,翻动于风的柔指,在头顶上,拨动着如雨的碎响。

我向天空仰首遥望,它们的翠色尽然不见,那是一大团比夜空还要深的墨绿,不,那是比墨绿还要深的黑。然而,它们却是令人安然恬适的,似乎是要裹带了我,去补一个香甜的梦,为漫长的夏天亏欠的睡意,做一个足意的补充,亦为秋的来,做一个清晰的印记。这印记不属于这道红墙,不属于红墙内无边的宫苑殿宇,这只是我的印记,属于一个面对秋之大美而无言赞美的行客。

街灯亮了,夜色似来,又似归去。我起身寻了南长街亦向北而去,窄的街道,昏黄的灯,望不到尽头似的,供我独行,我觉得,秋又在那深处了,而且染着更深的凉意。在一个拐角,立着一块牌子,那上面写道:“告诉我,你迷失在哪一个街头,我不会让你在风中颤抖。”淡淡的句子,仿佛一行深秋的题跋。

喝茶散文6:清茶一杯笑红尘

一直喜欢喝茶,一个人时,经常为自己泡一杯清茶,看那几片小小的茶叶在杯中一点点地舒展,开放,将清澈的水渐渐晕染,轻呷一口,唇齿留香!

我不懂茶道,也参不透,几次和朋友去茶楼,看小姑娘用柔软洁白的手表演茶道功夫,心里惊叹,喝茶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学问,只是由于每次去都是一帮人吵吵闹闹,不能带着一颗纯静的心,因此每次也只是泛泛地听听,茶道一直理解的不透。罢了,参不透就参不透吧,如果世人都能参透岂不都成了高人了,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未知数,谁都无法看透,正是有了那么多的不确定性,人生才丰富而精彩!我只是喜欢清茶入口那一瞬间的清香,喝下一口,神清气爽,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那一刻安静下来。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好像是幼年时在农村的老家,在奶奶家的老院子里,夏天,院子里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四周是高大的杨树,风吹过,有树叶沙沙的声音。坐在杏树下,抬头仰望蓝蓝的天,有金黄色的杏会从树上落下来,偶而会打到头上,引来我的一阵尖叫。黄昏,小山村家家户户的烟囱飘起了袅袅的炊烟,爷爷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院子里的井台旁边会用晒得热热的水清洗沾满灰尘的脸和手,这时候,奶奶就会微笑着走出来,端出一壶刚泡好的花茶,放在树下的小方凳子上。爷爷会轻唤我的乳名,让我坐在他的旁边,陪他喝一杯茶。

最开始,调皮的我是不愿意喝的,每次爷爷让我喝都皱着眉,喝一口草草地应付完,之后蹦蹦跳跳地跑开,和街里的一帮小伙伴去玩游戏,每次玩得渴了,我就会跑回院子里,把爷爷杯子里的茶一饮而尽,居然有些甜甜的,爷爷笑眯眯地对我说:里面放了几块冰糖,可以去火,多喝几杯不闹毛病!

渐渐地,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也喜欢上了喝茶,很多年只喝花茶。后来,去外地上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爷爷奶奶,离开了那个老院子,很少有时间回去,只是在梦里,我经常会梦到我和爷爷坐在杏树下一起喝茶的情景,梦醒时总是无限地惆怅,泪湿两腮。

现在爷爷老了,很少喝茶了,奶奶去世了,对他们的想念一如那浓郁的花茶,清香的味道一直隐藏在我的心里。很多年,许多好的不好的习惯都丢弃了,只是幼时喜欢喝茶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春天时,我会喝一些绿茶,在透明的杯子里,放几片绿色的茶叶,看那茶叶一点点地旋转,下落,绽放,浅喝一口,有种淡淡的清香。夏天时,我会喝一些菊花茶,喜欢菊花,也许是因为欣赏陶渊明,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和清幽,因此偏爱菊花,希望做个淡然如菊的女子!深夜,坐在电脑前写字时,我会在细腻的白瓷杯子里放几个菊花,之后,加几块冰糖,入口,有种甜甜的菊花香,之后在它的陪伴下,在键盘上敲打出美妙如花的文字!秋天时,会喝一些铁观音,喜欢铁观音那种香郁的味道,更喜欢它的名字。观音本是慈眉善目心肠柔软的,加上一个铁字,就多了一丝刚硬的味道,它是自我矛盾的吧。往杯子里放几粒铁观音,一会儿的功夫,那几粒茶叶就泡满了一杯子, 叶子尽力伸展着,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妖娆和妩媚。喝铁观音,头遍茶太浓烈,有些苦,二遍和三遍的茶才最好喝,你需要慢慢品味。这多么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二十多岁太青春靓丽,身上也多了一丝骄傲和锐气,待到年纪稍长,脸上有了岁月留过的痕迹,人也变得淡然安静了,这时候的她,才是最美丽的!冬天时,我会喝一些红茶,刚开始有些喝不惯,入口感觉有些苦,可是有朋友告诉我,女人还是多喝一些红茶吧,暖胃,对身体好,女人就要懂得心疼自己!于是听了她这句话,我也尝试着喝些红茶。冬天,外面天寒天冻,回到暖和的家里,为自己泡一杯红茶,喝一口,瞬时感觉从里到外都是热热的!红茶,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有一种温暖,它似乎专属于女人的,真的是上天在冬天送给女人的一件很好的礼物!

一杯清茶,汇聚了人生所有的情绪,喝一口下去,喝出的是浓浓淡淡的情谊。为自己倒一杯清茶,在安静的红尘中,在岁月缓缓流过的旧时光里,轻笑烦忧,感慨万千!

喝茶散文7:雨中,去夹关喝茶

文/詹义君

婉君打开雨刮器:“看来这雨一时半会不会停呢,还去不去夹关喝茶?”

我看了看车窗外细细的雨丝,心想,雨中的夹关镇该是另一番风情吧。我略微犹豫一下,说:“还是去吧。”

车子驶出临邛古城,五十分钟后,我们已置身古儿山古蜀皇茶生态体验园。

站在半山腰的茶寮打望,只见四面青山围合,一畦畦整齐的茶树从足下一直铺到谷底,又从谷底沿着山坡逶迤上对面的山顶。被雨洗过的茶树显得越发翠绿,一股凉幽幽的清新味,穿过弥漫于山野的薄薄雾气,迎面而来。此情此景,让我突然想起唐代诗人陆希声的诗句:“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茶寮的服务员端上来两杯竹叶青。我回头找婉君,却见她早已一个人走上茶园的小道,一会儿便隐身在几丛开满白花的樱桃树后……待她重回茶寮时,鞋子上粘了一小片湿树叶:“可惜没有带伞,不能去对面的山坡走一走了。”

还有不怕雨的。在旁边的一处空台地上,一群人正在忙着摆放桌椅,原来,是《格律体新诗》诗刊主编晓曲和新都诗人谭宁君等人,在张罗一个以夹关百恒茶为主题的诗歌颁奖活动。晓曲和宁君都是我的朋友,没想到今天在这里意外相遇。说来太巧,两年前我第一次与谭宁君见面,恰好也是三月,恰好也是在夹关,那时,我们分别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参加第五届采茶节活动,而我们坐在一起喝茶、谈诗的地方,也恰好就是这处茶寮。两个人不约而同说起这份“茶缘”,颇有些感叹老天的刻意安排,各自心里对夹关以及夹关茶就又添了些情分。

颁奖典礼结束后,大家围坐于茶寮雨棚下,一边喝茶、朗诵诗歌,一边看茶艺表演。表演茶艺的美女名叫王欢,是到茶园来体验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学生。治器、纳茶、候汤、洗茶、冲泡、刮沫、淋壶、烫杯、斟茶……整套程序在美女的手中从容淡定,颇具美感和仪式感。末了,美女用一个托盘盛上数盏,款款移步,将茶奉到大家面前,据说这茶是刚刚手工烤制的有机鲜茶。我轻轻端起一盏,抿了一口,清芳之间,竟也生发一缕齿颊生香的意味。

我素来羡仰古人之茶集,飘烟的竹林、雪夜的茅庐、早春的梅林、秋天的水边……佳茗配佳人(良朋),更兼有绝佳的场地,一壶茶可以品得雅到极致、美到极致。今日,在雨中的夹关喝茶,我的俗身似乎竟也浸染上了一点风雅味道……

时光在绵绵细雨和悠悠茶香间飘去。

不觉已经过午,到夹关镇上吃了午饭,大家相约着回古蜀皇茶生态体验园继续喝茶。

本想再陪诗友们喝会儿茶,一起到茶园转转,但婉君有其他事,我得搭她的车回邛崃市区。彼此都有些意犹未尽,临离去,再次回望一下,茶园仍在烟雨蒙蒙中。心里算着时日,等雨过天晴,就该开始采摘春茶了,那时,就能听到茶山汉子和采茶姑娘对唱夹关味的《茶山情歌》了。

回来的路上,我想,下次乘兴来夹关,不知道是否还会有另外一场偶遇。可以肯定的是,茶山定然还是一幅美丽的容颜,在路边站成等待的姿势,满山细白的茶花依然会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而用夹关的山泉冲泡出的新茶,自然有可人的味道。

喝茶散文8:爱上喝茶

文/杨红玲

本不爱喝茶,但近日爱上喝茶,得益于自己网购了一套功夫茶海。

有年中秋节,朋友拿来一盒月饼,非常好吃。吃完月饼,发现下边还有一层,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套茶具,四只玲珑茶碗,一只小巧茶壶,霎时惊喜,心里默默感谢这位朋友。

茶具是冰花瓷的,玉色,上边的花纹呈现出雪花形状,恰如其名,冰花的样子。冰花瓷的晶花据说是在煅烧过程中自然绽放,因而形态万千而无雷同,有的看似漫天飘雪,又似湖里荡开的涟漪;有的恰似严冬不倒的青松,又似春天满山盛开的鲜花,给人丰富的遐想。

以前,在老宅居住时,我没有把茶壶、茶杯拿出来。去年国庆节搬到新居,小区内树木苍翠葱郁,房子按中式风格装修,书房、卧室置办了桌椅,桌子上感觉少了东西。于是想起冰花瓷茶杯、茶壶,拿出来摆上。看久了,觉得还少一套功夫茶海。在市场看了几次,没有中意的,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自己喜欢的样子,便下单订购。不几日,快递送来,打开一看,真是让人高兴,比想象的还要好一些。赶紧将茶壶、茶杯、茶海合在一起。桌上恰好有父母从丽江旅游带回来的上好茶叶,烧水,泡茶,品香茗,感觉甚好,老公直夸我给家里办了件好事。

以前不喜喝茶,原因是睡眠质量不行。经常被灌输“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的观念,所以很少喝茶。咖啡也不太喝,因为听说有“咖啡会加速骨质疏松”的说法,这个年龄了,本身就骨质疏松,如果加速,岂不是骨折发生的几率就会高些,甚为担心。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带着自己的水杯,盛满了白开水。这个习惯也影响了我的家人,儿子、老公都喜欢喝白开水。

就像我初尝到喝茶的味道、体会到喝茶带来的美妙感觉一样,老公也欣欣然开始喝起茶来。周末闲下来的时候,老公会烧开水,把茶泡好,倒好,唤我一起品茶。第一泡,倒掉,算是洗茶;第二泡,端起来细细品着,觉着稍微有点苦,但弥漫着一股香气;等喝到第三泡,口内便有了甜甜的感觉;余下的便越来越淡了。喝茶使我体会到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里煮茶品茗的那种感觉。品茶如品人生,先苦后甜,最后归于平淡。

奇怪的是,爱上喝茶,却没有影响睡眠。才悟到,茶叶虽有醒脑作用,但于我来说,影响睡眠的是自身。调试好心情,把压力烦心事丢掉,才能保证睡得好,睡得香。而喝茶聊天,无疑是去烦减压的好方法之一。

感谢这套茶海,让我从此给茶正名,使我们从此爱上喝茶,享受喝茶的乐趣!

喝茶散文9:茶味

文/杜爱民

喝茶这样寻常的事,如今在我的生活里已经不能完全或缺。这大约是工作之后逐渐养成的习惯,于不经意间慢慢有了茶瘾。

我已记不清早先喝茶的情形,就像是赶夜路的人,天明之后忘记了来路。这也使茶的意味中多了一层永不可得的气息,似乎口中的清味还导引着另一种潜隐的业已消散的东西,像是味中之味。

茶就是这么奇妙。

我独自在家里喝茶是没有讲究的,也不在意品级是否名贵,只是在朋友相聚时,才偶尔见识过茶饮的门道,也品尝过上好的名品,这些对我都是难得的经历,也给了我乐趣。但是,真正无法割舍的还是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用度,成为我生活本身的构成。长久形成的喝茶习惯,也让我不敢轻视和懈怠自己所要面对的生活。

我已人到中年。年轻时有过荒唐的想法,也做过错事,对自己的内省和反思,常常是由茶来相伴的,其中的滋味也是伴着茶吞进肚里的。若是无茶,怕是无法与自己的内心达成谅解,也不能够消弭对自己的自责和愁苦。许多时候是半杯喝剩下的隔夜茶,叫我的心绪获得了安宁,让我有耐性去在时间之中静静守候。我深知自己生活里有许多的无奈,促使我不得不去做好些事情,长此以往,最终便形成了惯性。而茶饮是在不觉中与我相伴的,并且暗自在治疗着因惯性而生的痛,就像是一台心理和情绪的制衡器。

我不是一个对生活有太多奢求的人。到了我这样的年纪,生命更多呈现出的是减法的过程。有些东西已不必要苛求了;有些既有的想法,也该丢掉了。唯一值得保留的还是那一点对于生命的原初记忆,和童年对于幸福的亲身感受,它们都像茶的意味一样切合实际,在身体的感受中那么牢靠而又不可更改。

我信任茶味带给我的简单平凡的感受,在对茶味的感知里,身体对庸常重复的生命节律似乎也有了觉察。我感到了自己心的自动朝向,不再是身不由己地浮动,像是在时间之中把生命的椅子牢牢坐定。

有了茶饮的习惯,并不意味着好或坏,在茶味之中不可能获得想要的具体承诺。知茶懂茶的人并不奢求能使自己延年益寿。茶有更深的意味,就像时间永久的重复,让人能够看见和感受得到,却永远无法说出。

喝茶是寻常的事。很多时候,人们就是靠这些惯常的事物支撑和维系生活,茶在这中间让日常变得意味深长。假若没有茶,古代的高士还能拿什么来与生活中持续的简淡的感受相互对应契合呢。在类比中寻求心绪的对应物,完成一种自然的转换,形成托物寄情的过程,精神在现实里才可有所依托。

茶还是一个更为隐匿的角色。褐色的液体流经身体,就像时间的穿过,没有向度。它承续身体之外的经验,又在身体之中启悟未曾有过的感知。正是茶在身体与生命的交叉点上,激发对身体感应的重新思考,使思考本身像事件一样展开,澄入绵密的空寂。

茶味的奇特效应更像是文化的产物,而非自然的属性。它的苦涩、浓淡与香醇,被赋予了它自身构成元素之外的许多东西。在与情境心绪交相辉映的过程中,它增值的效应还生产出新的东西。既不造成时序倒错,也不导致理性的位移,而是不断形成对常识的重复。

在重复中,关于茶味,我个人能说的,只是沉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