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散文

请欣赏风筝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风筝的散文1:把梦想写在风筝上

文/邝群英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读过的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休息日,看看伏案写作业的女儿,就想让孩子出去放放风筝,感受一下春光美。于是我说,“咱们去田野放风筝吧?”

孩子高兴地跳了起来,并主动备上饮料、水果、干粮。我骑上电车,带着孩子,带上风筝,就出发了,一路疾驰,小城被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春风拂面,我和女儿的衣袖在风中翩翩飘扬,女儿禁不住,吟咏了一句“忙趁东风放纸鸢”。大路两边是碧绿的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的怀抱里肆意地撒着娇。路边的草儿青青,还有那些不知名的花朵,也欢喜地探出头来。小河的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微微波澜。我们就在小河边的曲径小路上停了下来,一边是小河,一边是麦田,女儿停在一朵黄色的六瓣花朵面前,把鼻子凑过去,说了一句:“好香,真美!”

然后从电车后备箱里把风筝拿了出来。风筝是一只漂亮的大雁。女儿用手抚摸着大雁,突发奇想地对我说:“妈妈,我把我的梦想,写在大雁的翅膀上,尽情放飞。”

我微笑着响应,“说到我心窝里了,你有梦想,妈妈也有梦想。你的梦想写在大雁的左翅膀上,妈妈的梦想写在大雁的右翅膀上,让我们的梦想一起放飞。”

于是我从包里掏出一杆水笔递给女儿,女儿把风筝垫在我的包上面,用心写着七个字“一个出色的老师”。写完笑着把笔递给我,我写着的是:“真正的自由撰稿人。”

我们母女俩写过梦想,相视微微一笑,彼此为对方祝福,就忙着放飞。她把风筝线放出来一段,拽住风筝就跑,眼看着飞起来了,但稍后就往下降了,最后拖在了地面上。我看着她放风筝的方法不对,就说得把风筝线放长一些,于是让我托着风筝,女儿拉着风筝线,慢慢地跑着。接着,女儿左手拉着风筝线,右手拽着风筝线,轻轻地用手顿着,两手一前一后,侧着身,一路小跑,慢慢地风筝就飞起来了。风筝越飞越高,看着自己的风筝在空中飞翔,女儿虽然累得满头是汗,但是她显得无比快乐。女儿的笑脸红扑扑的,在阳光的映照下,像朵娇艳的迎春花。

女儿说:“妈妈,我们的梦想与春风亲吻,经过了天空的洗礼,一定能实现,对不?”

我微笑着点点头。是的,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我们俩的梦想就会像这风筝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风筝的散文2:画风筝

文/牛子洋

今天早上,我起得可早了,因为妈妈给我报名参加报业传媒小记者画风筝的活动了。

集合完毕后,我们在大虎教官的带领下,来到新华城市广场五楼的风筝制作区。老师给我们每个小记者都发了一个白色的风筝,让我们用画笔和水粉颜料在风筝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我正在想我要画什么的时候,有的小记者就已经画了一大半了。最后我决定要画一个彩虹风筝。我用了七种不同的颜色,涂在风筝上面,一道美丽的彩虹即将大功告成。忽然,大虎教官说:“小记者们,抓紧时间啦,还有五分钟就到时间了,让我们比一比谁的风筝最有创意。”这时候,我也不管颜料会不会把衣服弄脏,赶紧继续画,终于赶在活动结束之前把我的彩虹风筝画好了。

活动结束后,我让爸爸带我到广场上放风筝,当我看到亲手画的彩虹风筝在天上飞起来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风筝的散文3:致心中的风筝

文/冉冉

多少次在梦里,曾经见到过你———一个美丽的风筝,追着风在天空自由飞翔。你是否也曾梦到过我?总有一种感觉,前世你我曾在回眸中相视凝望。在梦里,我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风筝,多希望,长长线紧紧攥在你的手中,任你牵引着飘曳在风中,我欢快地在风中飘荡,回应着你的深情的双眸;当然,我更希望,我们迎着风一起飞,飞过大海、飞过旷野、过山冈……

而我最终不是那只风筝,而是那个追逐风筝的人。你在天空翱翔,我在大地仰望,作为军人你要保家卫国,作为军人妻子,我以你为荣。都说家是港湾,可没有你的家总是有些孤单。每每望及星空,仿佛都是与你在对话。放心吧,家人安好,一切安好,我没忘记你的托付,你的信任。家,永远是你最温暖的港湾。知道吗,此时我多愿做夜空的一颗星,与你在天空相守相望,更愿照亮你回家的方向!

风筝的美丽,不在于外表的华丽,风筝更知道,它飞的再高,总也绕不开一个人的视线,飞的再远,也离不开一个人深深的牵挂。你在山间追逐,他在天空凝望,交汇的目光一同融化在蓝天里,因为,懂你……

风筝的散文4:风筝季

文/金陵方舟

没有比向往更值得期待,我从风筝中穿越过童年,把那个古老的乡村挂在蓝蓝的天上。

春风,不需要任何证明,依然以全新的讯息放射生命的元素。这个季节便有了踏青的渴望,远眺的梦想,放飞的向往。

风筝不是童年独有的风景,别看这是人生中短暂的片段,却是异常的精彩,甚至可以伴随生命旅程,如一叶永不停息的风帆,一路春风得意。

风筝,不在乎形状,不在乎颜色,不在乎牵绳的手,只要勇敢地迎着风,我心飞翔!

柳丝飞絮,放飞一枚风筝在天上,扬弃所有的不悦,三千烦恼丝何必问黑与白?

油菜花黄,放飞一枚风筝在天上,丢下已然的过往,一百年都是故事何必谈论精彩?

虫吟鸟鸣,放飞一枚风筝在天上,卷起一缕青春怨,抬头三尺走过多少爱情多少缘?

风筝季,童年在春天里快乐地歌唱,而爷爷的坟前绿草青青,还有一枚风筝停留在我生命的时光。

风筝的散文5:风筝仙女

文/铁凝

我们的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便有人在这里放风筝了。放风筝的不光有我们这些附近的居民,还有专门骑着自行车从拥挤的闹市赶来的孩子、青年和老人。

我的风筝实在普通,才两块五毛钱,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以及邮编什么的。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那表面的商业气息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这种口语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让我决定就要这个“仙女”。

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柔和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我举着我的“仙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它送上天空。近处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督促着我:“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我要说我的“仙女”实在是充满灵气:它是多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啊。高处的风比低处的风平稳,只要够着上边的风,它就能保持住身体的稳定。我关照空中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姿态,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中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意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像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是它们那活生生的呼吸,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话题。

有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放风筝的人:一辆“奥迪”开过来了,吱的一声停下来,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

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是从山东潍坊特意订制的;那线拐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钻戒”站在地上打量天上,一脸的不屑。好气派的一支队伍,实在把我们给“震”住了。

那“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非同一般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随员手中接过线盒。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他站在地里的姿态,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

这时,我想起单位里一个爱放风筝的司机。他告诉我,小时候在乡下的家里,他自己糊风筝,却买不起线,他用母亲拆被子拆下来的碎棉线当风筝线。他把碎棉线一段段接起来,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

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个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思考着究竟什么叫放风筝。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自己的双脚,靠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平和心境的,并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风筝的散文6:最是一年春好处

文/张沫末

旧历的三月,风筝飞满天的日子,春暖花开,踏青寻芳的日子,月上柳梢,诗意萌发的日子。

古人云,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不寒之风应该是在桑干河之南,抑或白河之南,最近的温柔也应该在千里或几百里之内。我久居的坝上小镇的风,一进农历的三月偶尔也是不寒的。但这种乍暖的温存恰如中老年的恩爱,轻轻牵手即可温软释怀,喜悦的情愫还在胸腔中徘徊,那馨暖的风便急急地越墙而去了。墙那面春光无限,于是跃跃欲试,于是百般筹谋,于是在草率和意外中与这塞外的三月三的风毫无征兆地相遇于老掌沟的山坳中。

老掌沟静卧于坝缘群山环绕的囚禁与疼爱的迷离中。迂回的坡梁之上有参差不齐的矮松和刺玫正在不约而同地换上春装、半坡的碎石和沙棘耐不住春心萌动,急于抽出一朵朵拇指大小的鹅黄小花插在发梢或耳鬓。从古长城跌落的春风躲过那年那月关口的厮杀和挤压,在黑、白两条河流里反复漂洗了身子,一头扎进老掌沟的怀中。那黝黑直楞的山势便一下子酥软了,倾倒在三月三的风里,倾倒在一个冬天的寂寞中。顶端的积雪开始剥落层层叠叠的冬装,最后在无奈与犹豫中将羞涩的温柔扭捏成山谷里的一汪清纯。

而此刻,山脚下游人正盛。新的旧的庙宇,新的旧的牵挂和期待都在风和日丽的三月三里倾巢出动。静止了一年的山石又被大大小小的脚印挪移了位置,变换了体积。土地彻底复苏,三三两两的村庄在山坳里凸显出明朗的屋脊,远远望去,农家院落中有星星点点的粉白正在偷偷攀上邻家的墙头。

青草的气息在松林和山坳间周旋。恍似满目雾霾之后点亮在窗前的一片绿叶,也好似某次散学晚归时分,母亲站在村口呼唤着我的乳名赶紧回家吃饭的那声悠长与绵软的亲切,饭未入口,香味已在胃里打转生根……其实闹市与山坳各有各的情调,各有各的美好。闹市圈养世俗人生,而那山坳却适合放牧心灵,在几何交错的农田里邂逅春风和绿树,又于下山后细细品尝一桌纯天然又不失丰盛的农家餐,我忽然觉得久居在山坳里的人是多的幸福。

最爱的还是那坡郁郁葱葱的矮松,生长在令人嫉羡的东山坡上,沐着下午三四点钟的阳光,愈发显得神采飞扬。这个时候如果有三五知己相伴更好,于松林之中,放飞一番诗意的风筝。或者什么都不做,静躺在流水淙淙的松林下,闭上眼睛幻想,有一位清风的仙子正托起凡尘世俗里的肉体,登上高高低低辛苦坚守千百年的古长城。随意拆阅那曾在边塞狼烟中翻滚过的乡愁;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期待与寥落中将尘世里的负累与纠结挂在那一弯玄月之上,温软与清灰在春意渐浓的山坳里相遇相知;跨上轻骑踏月的骏马去追回逝去的烽火与江山。

多么好啊,此刻,我的江山我做主。

这一片山坳,最是一年春好处。

这一片山坳,是红尘中遗落的松散与神往,也是流放于三月三清风明月里的快乐与最爱!

风筝的散文7:学做风筝

文/张耀文

时间过得真慢,似乎每一秒钟就是一年,在大家的焦急中终于把做风筝活动盼来了。我抑制不住心里的兴奋。家长志愿者先指导我们做风筝的框架有哪几种,接着我们就开始动手了。“不就是做个框架,再用布盖一下嘛,肯定难不倒我。”我心里暗自嘀咕着,可事情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老师先给每人发好材料:竹子和布。制作开始了,我和钱晓飞合作,准备做一个菱形的风筝。我们先把竹子架成一个菱形,然后用线一圈一圈地扎牢,“嗯,不错!”看着我和钱晓飞的杰作,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可我的同桌赵雅妮却“扑哧”笑出声来。

“怎么,笑什么?”我们很不服气。

“不是我笑你们,那你们中间的十字支撑物怎么办?”赵雅妮摊开手,摆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我们马上要准备做的呀!”我们一副早已知道的样子。

她指了指我们用绳子扎牢的竹子,叹了口气:“唉,那你们准备怎么把它装上去呢?”

我怔住了,睁大眼睛,才醒悟过来,张大嘴巴:“唉!”我们只好卷土重来。

后来,我们与竹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把它们一一制服了。到了最后一步装饰时,我心想:这次可一定不能再出一点差错了。我们先把风筝的框架平摊在地上,再自作聪明地在十字支撑物上贴了一层双面胶,刚想把布贴上去,赵雅妮忙伸手阻拦:“唉,你们就这样贴上去,歪歪扭扭,既不对称,也不美观。并且在放飞过程中那布很容易飞走的。应该要贴在布的边缘,再一盖,这样不就贴牢了吗?”我们按照赵雅妮的方法,终于大功告成,把风筝做好了。

看着我和钱晓飞一起合作完成的风筝,快乐像长了翅膀开始飞翔起来。

风筝的散文8:那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文/肖恪

来昆明了,看过好多次风筝。

几乎每次都是步行回住处。南屏街是必经由的。次数多了,总觉得经常看到风筝。风筝高高地飞,远远地飞,掌控风筝线轮的主人总在碧鸡坊一侧站着,悠然惬意,几分自得喜色也观察得出。也总会有游人驻足仰望,行经的路人时而也举头望望,不明就理的过路人,看到别人抬头向高空望着,也总会随着仰望人的方向抬头看去,有时还会伸出一只手放在额上,有时是阳光在那个方向,有时是限于视力远近,需要遮上一遮,好拢住眼力,以看得清楚明白些。

后来,到了南屏街的天空,也总会抬头望望,看看有没有风筝。

碧鸡坊是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势欲腾飞,气势雄伟,与她结构相当、相隔约数十米的是金马坊。金马在东,碧鸡为西。相传,太阳将落未落,余辉照射到西边的碧鸡坊,倒影投在东面的街上,这时,月亮又刚从东方升起,月光照在金马坊,银光闪闪,倒影投到西面街上,两个影子,渐移渐近,最终交接到一起,互相辉映,从而出现“金碧辉煌”的奇观。据说,这是由地球、月球、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才出现的。而这样的角度关系,六十年才会有一次。

风筝里有一些美好的童年,每次经由南屏街总会不自觉地抬头望望,也许我以为我的目光接触到了风筝,会穿越时间,那样,就可以看到当年一起放风筝的小伙伴,自由自在的,在平旷的田间,大脚大脚地踩着田里的草子,跑啊跑啊的,比赛哪个的飞得高放得远……

草子,是我们家乡方言,学名叫“紫云英”。水稻快收割了,在田里撒上紫云英,来年春天,它长大了,嫩的部分收割回家,用砍猪草用的菜刀铡得细细的,放到院坝里一个坑中,撒上很多很多的盐,这样可以放得久一些,就不用天天去到山上找猪草了,可以隔一天去一次了,余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点别的农活。割剩下来老一些的,及它长在土里的根,田里当肥料用,是一种很好的肥料。

紫云英也可以摘回家吵着吃,味道很好,但不能吃得太多。我小时候就迫着爷爷为我吵了一回。在我们那,草子是喂猪和当肥料用的,几乎没人吃,我也一直以为不能吃。后来,一次爷爷说起以前粮食不够吃的年代的事(爷爷常常给我讲以前的事,讲灾年荒年的为多。我那时经常吃不完饭,剩下很多。)说到了他们当时吃的东西时就有说了紫云英。当时,爷爷正在弄饭,我在灶口坐着给爷爷烧火。爷爷说草子可以吃,我惊讶后,就缠着爷爷给我做一次。爷爷说,现在家里没有。我说,我去后面田里摘一点。爷爷家屋后右侧小路走上五十来米有我家的水稻田,那里成片成片的,绿油油的。我跑去家门时,爷爷让我挑嫩的摘,还让我多摘点。我不停往菜篮子里压,压满了,这才回家。结果,经过爷爷二次摘选,一炒后,就只有一小盘了。我问爷爷,爷爷说,你摘得不够嫩,也不能多吃,再一个是,草子很松,看着多,一经过火炒,会缩去很多水分,所以就少了。菜篮子,是爷爷自己编织的,用缠在纸箱上固定纸箱用的塑料条编的。爷爷奶奶开了个小卖铺,卖一些山里人用的生活用品,要进货,就会有纸箱子,这个菜篮子花了很多纸箱子。

我的第一支风筝,就是爷爷给我做的。

爷爷有一把破篾刀,爷爷经常用它。破好的篾条,爷爷就用来编箩筐,编撮箕。留下自家用的,其余的赶集时就拿去卖。

爷爷做的风筝,是用四根篾条搭成骨架,骨架用奶奶缝衣物用的黑棉线系住的,有时也用白棉线。风筝的身体,爷爷给我二毛钱让我自己去买回来的大张白纸做的。把骨架和白纸粘住在一起的,是爷爷自己做的浆糊。风筝线轮是爷爷用四根小木头做的,像谷子进仓前抽去空壳谷子用的“风檫”柄,但又有点小小区别。一般的线轮,放线的时候很快,收线时就得一只手挽着,慢吞吞的。爷爷做的这个线轮,有两个手柄,放收都很快,尤其是收线的时候,两只手分别握住两端的手柄,不停地快速转动,风筝线就不停地绕回了线轮。也有一个不好点,手转动快了,转动久了,会累,有酸酸的感觉。不过,比起一般的单柄线轮说来,那是可以忽略了的。后来,大学时班上组织放风筝活动,我就深受其累,收了好长时间才把线一圈圈绕回线轮上。那个线轮是塑料的,又小,绕一圈完全忽略不计,我放得又很远,线轮上已经没多余的了,这样一圈一圈缠回,若不是女友说拿回去做纪念,我就扯断线让它飞了,任凭它自由游走。

爷爷给我做了一次风筝后,我就自己做了。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做,有时候是好几个人一起在谁家院坝上做。自己做自己的,偶有不清楚了,也会说上几句。起先,我们做的风筝都是纸做的,放到空中收回时,风筝总会润润的。要上学,我们就放学后再聚拢在一起放,比赛哪个的远哪个的高,往往玩到花很大眼力才看得见天上的风筝了,才依依不舍慢吞吞地收线,这时,收回来风筝往往会有一点点润润的。我们放风筝不拘三月三那一天,我们很早就起始放了,只要有风,我们就放,往往放一两个月。甚而天公不作美,没风,我们也放,这时,我们就跑到开阔些的地方,一边跑一边放。不能快跑,跑快了,风筝骨架受不住,往后曲折得厉害了,不但飞不上天,反会一个咕咚直栽下地来。

稻田还没耕犁的,我们就选中成片成片有稻田的地方,跑跑停停,然后再倒退地走走,看着风筝在天上飞,如此多次,直到风筝飞得很高,停住不动依然会高高地飞。我们就坐在田滕上,看着风筝,小脚不住地抖动,很自豪的样子。因为,照例,是会有一些技艺不高的小伙伴是奈何跑了很久也放不飞天的。跑跑停停,再倒退着走的另一个原因,山区再平坦,也是相对的,每一块稻田和另一块稻田相差的高低,有的有大人高,这些得注意看,绕开它们。估摸自己可以跳下去的,可以跳下去,接着再跑再走再停,直到下一个田坎,直到风筝真正飞上了天。

我有一次,洋洋得意自己风筝飞得最远,不想,突然,它就打起了旋旋,任凭我如何扯动线如何调控,它就是不停住。不跑的话,风筝就定会落在前面的山上,那个山上树木高大,一旦落在上面了,想找回也不可奈何了。于是,我就急忙倒退着跑,时而斜斜着跑,一边看路,一边看风筝。太急了一点,忘了跑得越快,风筝栽下来的速度也越快。栽下来的越快,我就越急,越急,我就忘了回头看路,结果,翻倒在一个稻田里,离我先前的那块稻田的田坎足足有我两个人多高。幸好,我气运好,伤了几处,掉了点皮。我拍了拍衣服上的草子叶,动了动脚和手,爬上田坎时,我沿着线找风筝。找到风筝时,它正挂在一个高高地大椿木树的顶上,落在的树枝太小了点,大树又远远大于我的攀爬能力。我看着它,偶尔动上一动,很久。伙伴们在旁边叽叽咕咕,我都没怎么听进去。

那时,我做的风筝已升级成塑料画的了,塑料画是我偷老妈贴在家中墙上装饰用的一副山水画,很好看,为此,还给老妈一顿好打。做的时候我很用心,这可是痛苦换来的。我用这个风筝也快半个月了,每次都飞得很远,也很高。虽然不是最高,但肯定是最远,因为我的线轮上的线最多,每次我都放完。风筝线,我是从爷爷奶奶的小卖铺里偷来的,足足五个白棉线。我总感觉白棉线和黑棉线比起来,结实的多了。白棉线我费很大力气,才会扯断它;黑棉线,我就不用费扯白线那样大的气力,所以,我线轮上一直是白棉线。线轮,这次,也是我自己做的,我从后山偷砍了两根小杉木,选择杉木因为杉木轻,往里头钉钉子好连接四根小木棍时,不容易破裂。这是我自己做风筝线轮时,多次用不同的木料后得出来的观察和实践思考的结果。不对的地方是,杉木是自己栽的,去砍的话,就是偷了,其他稍稍适合做线轮的小木棍,山上满坡满坡都是,是野生的,全村人可以自由砍回。后来,长大了,上了初中,我才知道,砍杉木不经批准,自己家栽的你自己砍了用,数量超过定额又不申请,是会罚款的,重一点的还会受到法律制裁。我的一个远亲外公,因为自己建房要用杉木,不申请,砍的数量又大了点,不仅没收了木料,还罚了很大一笔款,若不是有点关系,又去走动了走动,听村里人说,是要去做几个月牢的。

挨了老妈一顿揍换来的风筝,半个月后就在大树树巅上了,偶尔经过那颗在别人菜园子里大椿木,看着我的风筝动上一动。风大点时,来回舞动,经过时,声音声声入耳。后来读了高中,学了庄子的《逍遥游》,看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中的大椿,每次读心里总会有些异样。后来,我才知道,“记得那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记载了我的童年,大椿木也记载了我的童年,也记载了我的小伙伴。

后来老妈和老爸都外出打工了,没有了老妈在家,爷爷又管不了我,即使管了,爷爷他也防不住,每年春风一暖,甚而春风还没吹起,我就着手偷撕家里的塑料张贴画了,但心里还是担心老妈会突然回来,偷撕得很节制。偷来的张贴画,拿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我们自由自在的,在平旷的田间,大脚大脚地踩着田里的草子,跑啊跑啊的,比赛哪个的飞得高放得远……

我们那时经常一边放着风筝,一边大声地唱着那首如今看来是儿歌的《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走回到童年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叫醒村里的小伙伴 一同到村边 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 人人笑开眼

抓把泥土试试风 放开长长的线 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 和白云去做伴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如今每逢春风暖 常念三月三 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 和那小伙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

家里的塑料张贴画,一年一年少了,后来全没了,老妈也始终没回来揍我,也没来掐我的屁股蛋子。等到老妈回来了,我已经考上了大学。老妈不会再打我了,也不会再掐我的屁股蛋子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