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爬山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爬山的文章1:那群有意思的人
文/晓晓
公公喜欢爬山,苏仙岭是他最爱去的地方。去的次数多了,他便认识了不少爬山“铁粉”。说认识,其实也就是遇到了相互点头微笑,或打个招呼问声好罢了。有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公公说起:“那老头,有意思!”
公公嘴里的“那老头”,也是他爬山时经常能遇到的一位老人。公公喜欢听着草原歌曲,闲庭信步般上山,而“那老头”则走几步就停一下,弯下腰把路上的垃圾或者矿泉水瓶捡起来,放进随身携带的大编织袋里。上山下山一个来回,老人的编织袋便鼓鼓囊囊起来。
有一次,公公好奇地问他:“老人家,你是苏仙岭的工作人员,还是那什么环保志愿者啊?这么大年纪了还在这里捡垃圾?”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都不是,我就是来爬山锻炼身体的。看见山上有垃圾,我就耐不得。福地苏仙岭,这么美的地方怎么可以有垃圾呢,太有碍观瞻了。所以我就每天拿个袋子上来捡垃圾,捡到的矿泉水瓶子什么的还可以收集起来去卖。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是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坚持下来,还真能挣几个零花钱。身体锻炼了,钱也赚了,一举数得。”公公立刻肃然起敬:“哎哟,老人家你的这个思想境界高啊,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老人摆摆手,说:“哪里哪里,我也是看到别人这么做,才学他们的。”
从此之后,公公每次爬山都忍不住去观察“那老头”。然后,公公发现,爬山捡垃圾的确实不止他一个。有些是老人,有些是年轻人,说不清楚谁先谁后,谁学的谁,只是默默地便有了这样一群人,每天爬山的时候随身带个袋子,将看到的废纸、食品包装袋、各种饮料瓶子都装进袋子带下山。有的人说,每次下山都拎回三四袋子垃圾,再看看干净漂亮的山,心情非常好,“爬山留下的是自己的脚印,带回来的除了美好的心情还有垃圾。”有的人说,这样做很开心,因为喜欢爬山,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还能做一些公益的事,给他人带来方便,自己也很快乐,感觉生活特别充实。公公说,他们这群人,真有意思!
我听后,也生出一种感觉:希望这样有意思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干净美好!
关于爬山的文章2:爬山有感
文/王紫霞
双休,相约朋友去爬山,依然走的是老路线,刚开始还是非常轻松,慢慢的往上漫步,汗水湿了我的头发,气喘吁吁的,但是一股不服输的劲支撑着自己向上。迈过那怪石嶙峋的石头,绕过杂草丛生的荒芜,春天的气息刹那间充斥了心头。风慢慢变大,越往上风越大,刚刚出的那身汗也被风刮得无影无踪,往下望去,一切变得遥远而又清晰。
下山途中,一棵桃树静静默立。禁不住凝望深思:它的孤独,它的妖娆,宛若才貌出众的女子,在寂寞中期待着有一天能与盛世一起欢颜。风乍起,几片花瓣轻扬,落在晚霞,落在幽径,也落在心田。我拾起一片花瓣,一种莫名的感动开始蔓延。路边垂柳依依,心里突然意识到:原来春天早已来了,她充斥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不曾用心去发现而已。也许在某个初春的晚上,下雨的凌晨,世间的万物像接收到春天的信号一样,刹那间都从容的展开了身体舒展一下懒腰,然后静静的同一时间地发芽,开花,奏出春天的主旋律。
其实,春天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未曾去发现。如同幸福一样,一直在身边,何必苦苦地去追寻。现在要做的是,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事,珍惜身边的一切。
关于爬山的文章3:爬山随想
文/百草园
山是星球内部剧烈运动、能量释放、固化的产物。不同的星球运动都会产生大小不同、高低不一的山,于是有了山川沟壑、江河湖海、森林荒野、神秘莫测的山的世界。有了山的高低交错、山的绵延断续,就有了平原的广袤、河流的纵横、戈壁的凄凉和沙漠的疯狂。
山是分水岭,南北疆域、东西走廊的分界线,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气候特点,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也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人类和不同的地域文化。
偶然来到世间的人,不是来到繁华的都市就是来到偏远的山沟,不是来到广袤的平原就是来到丘陵地带,是由上辈子或几辈子先人的努力、迁徙、居住而定,由不得自己抉择的,这就是天命。都是沧桑变化、轮回人生造就,无所谓骄奢和尊卑,更无理由沾沾自喜和怨天尤人,试问谁能决定上几辈子和下几代人的生活?谁能说几代几十代人都能养尊处优、永昌不衰,神仙也难料定。人们猎取财富、将财富据为己有、唯利是图、追逐名利、繁衍后代、改善生活、建设家园的欲望是与生俱有的人的本性。然世事的变化是难以预料的,一夜之间住在豪华宫殿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豪商巨贾就可能沦为阶下囚、逃犯,逃到无人烟处求生,而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夫成为达官显贵、豪门望族,平常人家也可能因此飞黄腾达。人生来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差距,只是所处的生长地域不同,结果就不同。生在平常百姓家的优秀者远不如达官、富豪家的贫庸者,除非在你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显贵者的提携和生就一个超常的大脑。这也造就了社会的多元性、生活的多样性和人的多面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佛家的机遇、轮回也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
人的本性决定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止境的欲望造就了人类的发明创造,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欲望,不同阶层的人就有不同质的欲望,也就形成了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发明创造和不同形态的社会阶层、社会性质、社会趋势。有的欲望在逐步实现的过程中造福了人类、造福了社会,是一种高尚的科学的欲望,如人类的发明创造,所创造的巨额财富在展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受到了人类和社会的尊崇,财富是光明的、纯洁的,结果是美好的。而有的欲望纯粹是为了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损害他人、损害群体的欲望就是低级的、阴暗的,虽拥有巨财却不能正大光明的使用,不但展现不了自我价值还要给人类、给社会造成损害,最终被正义没收,被良知唾弃,被律令收监,结果是悲惨的。
住在城外的想进城感受城市的生活,住在城里的想到城外去看山水,住在山里的想看山外的世界,住在平原的想看山、爬山、更想品味城市的霓虹云裳、灯红酒绿、热辣奔放、迷彩狂舞。人们往来穿梭,就是感受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节奏和情愫,品尝多味的人生,看看自然的美丽和造物主的神奇,颐养自己的神于体,满足猎奇的自然本性和与生俱来的欲望。
山最早其实没有名字,自然界造就后人们为了标注和记忆,按照不同的地域、形状、高低、走向、植被、地质特点等而起的名,通过地理学家探查考证和地名一起载入史册,经过一代一代的完善才传了下来。今天便有了各种名称的山,如南山、终南山、黄山、华山、泰山、横断山、天山、祁连山、唐古拉山等等,就像人一样有了名字;整个儿山就称山体,山之上称为山顶、山岚、山头,独立高起的称为山峰,如珠穆朗玛峰,山头绵延、宽广的称为山岭如秦岭、南岭等,而秦岭是我国南北的分水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色;山体不高、山头间成条形走向、较宽的称为山梁、较窄的称为山脊,山之中间称为山坡、山腰,底部称为山底、山麓,山体不高的小山称为山岗;按照山系的走向、结构、沟壑和分支的脉络称为山脉,是以主山为主体的山、水、沟壑的总称,是判断地理、地貌、矿藏、阴阳、风水、军事的参照体,是山的躯体、山的血脉、山的灵魂,如横断山脉、天山山脉、台湾山脉、昆仑山山脉等。
有了山,就有了神秘,有了神秘就有了探秘。人们不畏艰险钻入大山深处,探寻大山的宝藏,寻求大山的财富和寄居在大山深处的动物。人们为了追逐更高的欲望,千方百计,爬上山顶,以征服者的心态高呼“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其实没有相同的山,更没有相同的风景和感受。
人们无论是爬山还是登山都有心理预期和目的,都有心理、身体、物资、工具、时间安排,无论是独行还是结伴而行都做了前期的准备。兴冲冲地来到山下,看到上山的人群,激情澎湃,不顾一切的跟上上山的人流。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时坐在半山腰,望望上下的人不同的表情和山间的风景,听听人们的感言,判断一下到达的高度和身体状况,补充一下水分和能量,检查一下行具,分析一下要到达的高度、里程、行走的方向和同行者的状态,开始第二阶段的行程。
如果一味的追求速度不做适当休整,也许跟在人后或赶上他人提前到达峰顶,透支的机体可能支持不了山顶的凉风习习和居高临下的畏惧,也就欣赏不到“会当凌绝顶”的无限风光。
如果停留在山腰一味的补充,仰观山景、人流、蓝天,俯瞰大地、丘陵、山花,乐则山风清爽,兴则山色叠翠,喜收获丰溢,享现成之果,受赞誉之言,宣而扬之,吹而鼓之,那就只能“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当然有的人经过一番补充,体力仍然不支只有返回了。
休整是为了储能,调整是为了前行,修正是为了方向,研判是为了顺畅。乘势而上,山路更加崎岖陡峭,脚步远不如当初矫健有力,汗水却比当初增加了许多,呼吸显得粗大而深沉。沿着前人踏出的、修整的盘山路而行,蜿蜒曲折,峰回路转,终于爬到了山顶。看着绵延的山峦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如仙境般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奇峰异果,古木参天,花香遍野,气郁芬芳,一下子精神抖擞,神清气爽。巨大的蛋黄似的太阳,在远山的云雾里如灿烂的旭日,也像如血的残阳,四射的光芒在云层里变幻着色彩,风就像导演的手不停的推行云层变化,幻化出光怪陆离的天幕,云蒸霞蔚,升腾浮动,颇为壮观,使原本秀美的山河更加煜煜生辉,如诗如画,吸引人们从这个峰走向那个峰,直至爬上最高峰。站在高峰四下观望,峰峦叠嶂,层林尽染;江河环绕,沃野千里;清风徐来,馥郁更迭;寺观肃穆,历久弥新,晨钟暮鼓,香烟缭绕。立高峰之上如置身世外,有连天接日之伟岸,又有居高临下之威严,更有君临天下之豪迈,仰观天庭,俯视众小,置若罔闻,唯我独尊;念天地之广,山川之阔,历亿万年天摇地动,风雨霜剑,依然山高水长,川流不息,郁郁葱葱,物产无穷,岿然如新,美不胜收;叹人之虽众,智敏无穷,造物创福,登峰造极者寥寥无几,而立于天地却渺如蚁。欲望比天高比水长,揽月撼山无穷尽,试问谁能与之匹敌,谁敢与之同寿,岂能流连忘返,有碍他人观瞻!
山有尽头也有边缘,而欲望是无尽头也无边际的。
爬山有上山、达顶、下山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其实人生也是如此。爬山是一次经历,人生何尝不是一次经历,都是匆匆游客,无论你游历名山大川还是爬到世界的屋脊,无论经历多少,获取财富多少,享乐多少,最终都要下山回到原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又有几人能洞明世事,参透浮世,参透即为佛。俗人是在抱有欲望和实现欲望中生活的,高尚的说就是富有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生活的,不同的人生阶段其理想是不同的,青少年时期的理想、欲望其实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学习各种知识,争取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后,理想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有想成为胸怀天下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有想成为一代名医的医学家,也有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随所处的地域不同、所学的专业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理想、远景、追求。没有考上大学的,理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放弃了上大学的欲望而改道,有的从军、有的经商、有的务工、务农,几十年后各自的理想在自己的努力中都如金子般煜煜生辉,乐享幸福。幸福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一种欲望的满足,不能用财富的多寡来衡量的抽象的概念。
爬山是一种享受,更应该是一种认知,山不论高低大小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质,不以人的喜欢而存在,也不会因为人的厌恶而消失,巍然屹立,笑傲风霜雪雨,见证人间兴衰;笑看腥风血雨,往来更替;笑迎日月交辉,岁月飞逝。大山有大山的宏伟,小山有小山的气度,名山有名山的个性,无名山有无名山的特质,其差别就在于人们的感知不同而已。
爬山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感受。山有名山,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山。爬名山大多是一种盲从,是一种追名趋利的感受,山之所以成为名山,除本身的高、奇、险、峻、秀以外,也于苍松翠柏、珍禽异草 、天池瀑布和云雾升散有关,更于名人游历和皇帝封禅有关。追名而去,体验名山的深噢,感受名山的气魄,领悟名山的伟岸,净化自己的灵魂,强壮自己的体魄,像大山一样挺直,像大山一样刚强,像大山一样磊落。爬小山也有同感,其实宝藏往往不在大山下,而在小山的肚腹里。
爬山的学问我这个俗人自今没有参透,尽管也游历了四大名山和不计其数的无名小山。
2020.3.8于安徽当涂县 程建翔
关于爬山的文章4:所谓的诗意
文/拉姆之歌
有一年去爬山,那座山很高。一路上,石级很陡很长。人站在下面,抬头一望,长吸一口气的同时,往往就是一种绝望的感觉。那时候肠胃刚恢复过来,身体不是很棒,走着走着就掉队了。导游告诉我,只有一条道,所以不怕迷路的,掉队了也无所谓,他们会在前面等我。那次出去的时间恰逢旅游淡季,人很少很少,一路上很安静,这正是我喜欢的。我一向自诩爬山很不错,可是那次我爬着爬着就气喘如牛,胸口发痛,太阳穴一股一股的跳,有点缺氧了。也是啊,海拔一千多,缺氧很正常。爬一会就歇上一会,歇息的差不多了再继续爬。转过一个弯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矮胖的女人,背了一个大大的背篼,在前面不远处走着。高高的青山在女人的左边,右边是一道深深的山谷,山谷里有溪流,活泼泼的溪水顺着山谷的走势,欢快的蹦跳着,偶尔有鸟声在青山上响起。如果说,这是幅静的风景画的话,这个女人的身影,让这道风景变得有了动感。跟在女人背后,我突然就有一种诗意的感觉,就像我们偶尔自己被自己感动一样。
走到一个平坦处,那个女人和我一起歇下来。我看到女人的背篼里边装了一些副食和饮料,猜想她多半是做生意的吧?女人长相很一般,矮矮胖胖,皮肤很黑很糙,但她的眼睛很让我有点吃惊。那一双小眼睛里边似乎汪着一滴水,滚着滚着好像就要掉下来一样。我告诉她我诗意的感受,以及一个游人对于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___这些一般都会让本地人很受用,谁不说俺家乡好呢。
女人只是笑了笑,说她在靠近山顶的地方开了一个小卖部,靠着这个小卖部维持生计。卖的东西都是她自己下山去背回来的,因为老公前些年出了车祸,让一个富裕的家庭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两个孩子要上学,最后只好开了这个小卖部。如果不靠这个小卖部,他们一家人就无法生存。隔上几天,她就得下山一趟。她叹了口气,说哪有什么诗意,只是不这样走上一遭就得饿肚皮。那时候我突然有种惭愧的感觉,我空着手走都那样吃力,更不用说她还背着那么多东西。原来我所谓的诗意,其实只不过是一种虚伪罢了。这样,我故意和那个女人分手了,让她先走,不过临走之前,我花十块钱买了她两瓶矿泉水,这样也好减轻她一点负担。
一年深秋时节,和一群朋友登青城后山。那时候的青城山看上去真美,绿意盎然,偶尔还有一棵金黄的银杏点缀其间。青山伴着溪流,小雨里,慢慢的踏着石级而行,新鲜的空气让人忍不住想要放声高歌。山道上,遇到几个背木工,穿着棕丝背心,背上一个背夹,上面绑着长形的木料,看上去很新鲜。背木工缓缓移动,拐角的地方他们往往很小心,因为背上的木料很长,需要一些平衡技巧。路上,我们追上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背木工,身材矮小,黑黑的脸上汗珠滚滚,老远就听到他气喘如牛的声音,胸腔里似乎有风箱在拉着。我们猜想他多半有什么毛病吧?看他爬石级是那样的艰难,似乎双腿都在发抖,速度比起同行的也是慢了许多。走在他后边的刘老师,看他在爬很陡的石级时,还主动扶了一下,害怕他有什么意外。背木工感激的谢了,歇气的时候,告诉我们,家里还得靠他挣钱呢!因为儿子要结婚,还要很多钱,所以他不得不出来挣这份钱。这样背一天,能够挣到一百多块。唉,这样的身体,还出来挣这种钱,万一有什么意外--我的心突然就颤抖了。那时候,我的心里充满悲哀,原来我所谓的诗意,其实不过是一种虚伪罢了。
今年八月,实在热得出奇。坐在办公室里,把空调开到二十四度,关着窗户开着门,我背对门口,时常都能感觉背上有汗水一股一股的流下来。从办公室走出去,外面的热浪一下子能够把人跌一跟头。
八月底的一天,和老公孩子回乡下,帮公公婆婆晒稻谷。婆婆看到我,脸色很有点不好看。我低头瞧了瞧自己的打扮,回去的时候我还故意穿了长的打底裤、一件长纱衣,腰上束了一根腰带,戴着墨镜,穿了高跟鞋。也许是婆婆看到我这个打扮,很有点城里女人的洋盘吧,所以有点看不惯。我换了布鞋,墨镜肯定要戴着,因为眼睛动过手术,害怕强光。头上戴了一顶斗笠,自嘲倒像一个钓鱼翁了。
田野里,稻谷已经收割完了。整个的田野看上去很空旷,平原的辽阔让思绪很容易走的很远。一直很喜欢这种田野,稻草垛零星的堆在田头,一些稻草还立在田里,稻茬很新鲜。一些果树和房屋倒成了田野上的点缀,偶尔有狗从路上悠闲的走过。如果悠闲的漫步在这样的田野,倒是很美的事情。
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把收割机收好的稻谷从田里运到公路上,打开袋子,摊开晒上。装着稻谷的编织袋鼓鼓囊囊的堆在田头,公公骑了老年车来装运。老公是主要的劳力,婆婆力气很大,也是很好的劳力,只有我,力气很小,只能帮着抬一下罢了。老年车在稻田里需要从后边推一下,要不上坡很困难。一趟趟的搬上车,搬下车,打开袋口,摊开稻谷……终于把稻谷晒上了。就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可是却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呆在太阳底下,很快大家就热得受不了。我把温度计扔在院子里的稻谷上,隔了几分钟,取上来一看,四十八度!天哪,气象台的预测怎么回事?恐怕没有哪个气象台敢预报这个数字吧?我感觉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汗水在背上痒痒的流着,就像一条蠕动的小虫一样。脸早已是通红,眼睛也有点睁不开,太阳穴跳的很快。我们一家三口手上都打起了水泡,我的手还破了皮,很痛,一个红色大疤痕很刺眼,脚背也奇痒无比。被热辣辣的阳光浸泡着,感觉时间就像胶着了一般,心想怎么过的那样慢呢?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赶快到晚上,回家好好冲上一个澡,缩进空调屋里,读读书。唉,我就干了这么一点事情,就这么点事情,都已经有种绝望的感觉,那,已经六十多岁的公公婆婆,一辈子都在和农活打交道,他们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那时候再回头去看整个田野,突然觉得我所谓的诗意,其实只不过是一种虚伪罢了。
我们经常说人还是要吃点苦为好,感受苦难也许并不失为好事情。有时候,远远地观望,也许苦难里的人影有种诗意之美。可是当你真正在苦难里泡着的时候,所谓的诗意,也许只是一种虚伪罢了。感受苦难,没问题,但是长久在苦难里浸泡,恐怕没人会愿意吧?
关于爬山的文章5:弯路人生
文/汪亭
周末,与朋友一起去城郊爬山。去山顶有两条道,一条是盘山公路,从山脚蜿蜒到山顶;另一条是笔直的云梯,仅有盘山公路1/4的路程。
朋友走盘山公路,我走云梯,我们约定在山顶会合。我暗暗埋怨朋友犯傻,有近道不走,偏要绕弯路。
沿着云梯,我一阶一阶地向山顶赶去,一路上,两旁除了杂草就是参天大树,遮住了天空。路很直,不一会儿工夫就爬上了山顶。我心想,朋友肯定还在山腰慢慢前行,于是自己坐在山顶的凉亭里休息。半个小时后,朋友不急不缓地上来了,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不相识的老人。看情形,他们谈得来。老人走近我,问道:“小伙子,你是从云梯上来的吧?”我点点头,没有说话。
朋友说道:“你没有和我走盘山公路实在是太可惜了。我在山腰看到,东面是城市林立的楼群;南面有远处的湖泊;北面,我为一望无际的金黄麦地着迷了……这一路,我的视野越来越辽阔,心情也随之欢快了。”
听后,我很诧异,山腰真的能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风景吗?我不信,决定下山时和他们一起走盘山公路。
奇怪的是,许多人爬到山顶,休息不到10分钟就下了山。我问老人为什么,他笑而不答。随后,我们也下山。一路上,我一直抱怨最近心情不好,做事不顺利,往往要走很多弯路才能达到结果。
老人一直默默地听着。我们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时,老人指着脚下的路说:“以前,只有你刚才走的那条云梯能通往山顶,上山的游客很少。后来,修了这条盘山公路,来游玩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游客来登山,一是为锻炼筋骨,另外就是沿途观赏风景,所以在山顶不会停留很久。”
下山时,在一片风轻云淡中,城市、田野、山村、河流,尽收眼底,每一处都有独特的美丽让人流连。
猛然间想起才女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的确如此,工作中的曲曲折折教我们为人处世,生活里的喜怒哀乐助我们成长成熟。
今后不再怕走弯路了,这样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关于爬山的文章6:爬山虎
文/梅见月一七
十一月中旬的长沙,冷。凉凉的秋意中夹杂着寂静的冷意。
我很喜欢一个人散漫地走在校园。一个个陌生人与我擦肩而过,像是沙随着流水在河流中奔涌,但不会拨弄岸边的草。一个人走的时候很静,总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好好观察一下匆忙奔走时略过的景色。
秋叶不知是被清扫过了还是留恋着枝干不肯落下,小道上干干净净,没有枯黄,更没有金黄,这不是秋天的道路。我不喜欢这样的秋天,除了凉意其余都荡然无存的秋天。好在,我看到了她。
初见时,她是沐浴在阳光下的。乍一看,像是一簇簇鲜花被安插在墙缝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当我停下脚步慢慢走近,才看清那是紧紧扒在墙上的爬山虎。绿绿的叶子也抵挡不住秋风的浸染,慢慢地在转换色彩,有的叶片上黄色早已占领了一大半位置,有的只有一小块。一阵风吹来,叶随之摆动,茎却是稳稳当当的,完全不似已然步入暮年的老者。细细的茎虽比不得大树遒劲的根,却也能让叶不被冷酷的秋风带走。叶有了依靠,在阳光下反射出迷人的色彩。金黄与深绿夹杂着,倒有别样的风采,勾起了我的嘴角。
过两天再去看望她时,她已经垂垂老矣了,所有的叶片都已老去,金黄中带着一个又一个的黑色斑点。茎也不似之前那般有力了,松松垮垮有气无力地搭在墙上。我想,她要与这个校园告别了,我也要与她告别了。走近她,摘下一片叶子,想带回去好好保存,又想到来年能见到崭新的、充满生机的她,就释然了,轻轻将那片叶子放到地上其他同伴的身边。默默期待着,希望能看到更美的她。
有些事总是无法预测,因为疫情原因在家待了半个学期,回到学校后忙着准备考试,考完就换了校区。很遗憾,没能看到鲜活的她,很遗憾,没能带走那片叶子,逝去的终究是无力挽留,它大概早已化为养料为春天的新生奉献了自己吧。又到了十一月中旬,长沙的天气比去年更冷了,今年也更忙了,甚至没有时间好好探索新校区。但是我想,腾出一个下午的时间一个人去人少的地方走走吧,也许在某个角落又有一丛爬山虎或是别的惊喜等着我呢?
关于爬山的文章7:爬山
文/梁炜哲
去年春天,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我们全家一起去爬山。到山脚下准备好行装后,我们就开始爬了。
刚开始的路有些平坦,我精力充沛,有说有笑的大步走,好像胜券在握的样子。沿着石阶,我边欣赏着山中美景,边呼吸着山中新鲜的氧气。可走了不到一半,渐渐的有些体力不支了,脚步一步比一步沉,汗流浃背,最后实在走不动了,就不想往上爬了,可妈妈对我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到达山顶的。”妈妈的话好像给我加满了油似的,于是我一鼓作气,爬到了山顶。
山顶的风景美极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翠绿的树叶在风中点头微笑,像是欢迎远方的客人。
我成功登上山顶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要肯登攀,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关于爬山的文章8:爬山肉
文/龙会吟
我的老家位于三县交界之地,山峦起伏,偏远闭塞,自古以来十分贫困。也许是因为生活贫穷,平时没有什么好吃的,过年时,我们那儿的人对吃十分重视,进入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就为吃的事忙碌了。“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杀究究;二十七,宰阉鸡;二十八,舂糍粑;二十九,蒸烧酒。”“杀究究”是我们那儿的方言,就是杀猪。为什么要把猪叫做“究究”,我至今都没弄明白。总之,从腊月二十五忙到腊月二十九,一切忙清了,就高高兴兴过年,拜年。过了年,拜了年,破五以后,炮竹声越来越稀少,年味也渐渐淡去,我们就盼着过元宵节。
我们昐过元宵节,不是因为元宵节可以舞龙灯,耍狮子,可以吃元宵粑粑,不是。我们那里一年到头饭都吃不饱,自然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别的地方过年过节舞龙灯,耍狮子,唱土地,热闹非凡。而在我们那儿,舞龙灯耍狮子只是一种奇闻异趣,只能让人产生一种神奇的向往。说起来有人可能不相信,读中学时,我都不知舞龙灯耍狮子为何物,也没见过元宵粑粑,不知元宵粑粑是一种什么味道。
我们盼元宵节,是因为元宵节那一天有爬山肉吃。
虽然儿歌里唱着“二十六,杀究究”,但也不是每一户人家都有过年猪杀。杀了过年猪也不是全部留下来自家吃,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猪肉变了钱,真正能吃进自家肚子里的,也就那么一点点。所以,一过了年,家里就把吃剩的肉收藏起来,要等到客人来了才拿出来。但元宵节这一天的爬山肉,必须是新做的,因为过了元宵节,就要下地干活了。我们那里山连着山,岭连着岭,出门就爬山,干活要上岭。吃了爬山肉,翻山越岭干活,全身都是力气。
爬山肉就是腊肉,切得有巴掌大一块,肥肉透明得像玻璃,瘦肉色泽鲜红,酥香扑鼻。和煎豆腐一起煮食,肉好吃,煎豆腐更好吃,软酥酥,油汪汪,吃一口满嘴溢香,那味道一辈子都忘不了。
关于爬山的文章9:骊山行记
文/孙辉
许久不爬山了,与年少时的无知无畏相比,进入中年后还多了一些矫情,每每乘索道或电瓶车上山,虽然看到的是一样的风景,却少了爬山的乐趣,总觉得欠大山些什么,心里空荡荡的。再看那些登山的人,用脚步丈量着脚下的路,眼里全是羡慕的神色。春暖花开时,正是登山的季节,看风景也好,挖野菜也罢,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展开双臂拥抱春天,开始一年新的征程。
单位组织爬骊山,我便踊跃报了名,虽然去过好几次,却总觉得意犹未尽,像在留恋些什么。是山底的园林,是山顶上早已散尽的烽火,还是那里的故事?自己也说不清楚。从西安出发,一群人有说有笑,男男女女,打趣逗乐,尽管都过了狂放不羁的年龄,却一个个都像十多岁的青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放在城里,眼前尽是冬去春来发着新绿的杨柳,脚下踩着新鲜的略带湿润的泥土,心里萌发着春天的希冀,脚步也随之变得轻快起来。
华清池不大不小,不肥不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桃花杨柳,游人如织,加上春节里彩灯的衬托,每一处都是风景。那些熟悉或者陌生的故事,通过导游的讲解,变成了飞霜殿屋檐上的冰花,和着海棠汤里的氤氲,成就了《长恨歌》的凄美。五间厅墙壁上的弹孔,被历史的霞光映衬着,和《12·12》一起,让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更加的鲜活。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让人从心底感动,又难免生出许多感叹,尘埃早已落定,却永远也不会逝去。
进入嬛园,脚下的台阶多了起来,体力开始加速消耗,到达瑶光剧场,身上便有了微微的汗意,正好抵消了早春空气中残留的寒气,一切都显得刚刚好。继续拾阶而上,一群人说说笑笑,走走停停,低头看看脚下的路,抬头看看湛蓝的天,又回头望望山下的华清宫,心底是快活的,嘴里也不说累,每一个小目标,便是半山腰的兵谏亭。
兵谏亭位于半山腰,方形的亭台还是原来的样子,敦厚结实,据说名字经过几次变化,但“捉蒋亭”的称呼在当地仍然口口相传,似乎更能表达些什么。石壁上有许多红色的题字,流露出的是不同的情感,蒋介石当年的藏身之所,已被游人的衣物摩擦出青石一样的光泽,是在述说着历史。
骊山爬到这里,也算有了个交代,继续往上,便是少数人的事了。我几次爬山,都是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次也没有什么信心。朋友问我还爬不爬,我说不想爬了,却又流露出不甘心的神色,走在前面的同事已经看不见背影,于是试探性地问朋友“要不要试试?”
“那就试试!”达成共识,说走就走。山路十八弯,台阶一阶接着一阶,脚步开始沉重起来,没有多久,心里便开始打退堂鼓,“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抬头望去,烽火台遥不可及,问问下来的行人,大约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更加没了信心。
停下来休息一会,又稍微有了一点精神,互相鼓动着,“再往前走一会儿?”“到老母殿也好。”目标没有那么远,压力也就没那么大,劲头似乎也足了起来。
台阶一阶接着一阶,在树林里盘旋着伸向山顶。春日的树枝,有的顶着苞芽跃跃欲试,有的还是沉睡的样子,但是他们早已闻到了阳光和泥土的气息,心里早已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只等着东风吹得再劲一些,便会盛开成一个夏天的风景。
一旦行动起来,路就没有想象中那么远,困难也没想象中那么大,没一会功夫,老母殿便出现在眼前。翠柏掩映着古老的建筑,香火缭绕出一片祥和的氛围,这是盛世里特有的惬意。抬头望去,山势陡峭了起来,烽火台高高在上,却又近在咫尺,清晰可见,怎么能错过呢?“不能错过。”“加油!”“加油!”
依然是走走停停,却是信心满满;依然是汗流浃背,却是心旷神怡。成功的喜悦让脚步更加轻快,也没有费很大的劲,就到了那个向往了很久的地方——骊山烽火台。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美人一笑天下哭,却成就了骊山顶上的这座烽火台,成为人们吸取历史教训的生动教材。历史的印记早已烟消云散,复建的烽火台成了人们登高望远的好地方。阳光明媚的下午,轻风拂面,极目远望发展中的临潼城区,到处都是繁华的景象。一个下午,就穿越了近两个世纪的战火和盛唐的繁华,又拜访了周幽王千年的烽火,怎能让人不感慨当今盛世的欢腾!
登临山顶,是个意外的收获,有跃跃欲试的坚持,更离不开友人的鼓励,下山时也有了些王者归来的姿态,自信地告诉想要登顶却又徘徊不定的路人,“不远,一会儿就到了,坚持。”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骊山不高,但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