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散文

请欣赏泰山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泰山散文1:漫步海边看日出

文/邢云

入岱庙,登泰山,拜孔子……既然是旅游散心,又何必“拿着端着”,小时候有个海的梦,梦里的海是蓝色的,纯净如玉,浪涛连天。连日来舟车劳顿,因儿时读过巴金的文章,一直惦念着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曙光先照”,我们打点行装,直奔日照,期待浪花拍打脚面,期待聆听大海的声音,期待海上日出的壮丽。

到日照时,天色已黑。吃过晚饭,我便和妻儿一同向海边走去。

儿子是第一次看海,刚刚听到海浪的声音,便兴奋得大喊大叫,向着海滩的方向跑。夜空,弯月,一个一个的浪花拍打着海滩,浩瀚的海面银光闪闪,沙滩松软,满天的星星眨着眼,还有那带着咸味的风。

我们也学了巴金的样子,早上四五点便起了床,又一次来到海边。天色微亮,浪花朵朵,海鸥飞翔。我们悠然地漫步在海岸边,踩着软软的沙,以最近的距离和海接触。伴随着有节奏的“哗哗”声,凉凉的海水一次又一次漾到小腿上。任浪花肆意亲吻脚丫,看海浪抚平脚印,听海不停地喃喃私语……

面朝东方,向远处眺望,海天一色,天空是一片浅蓝,很迷人。

转眼间,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鱼肚白,天边渐渐有了霞光,微微的,刚开始似只一线,慢慢地,霞光变得红亮,旁边的云层仿佛镶了金边儿。

过了一会儿,太阳的脸露出来了,红红的,就像羞涩的女孩儿用手帕遮着脸。但它似有无穷的力量,使着劲儿一点一点地向上升。天空里的月儿、星星暗淡下去,海鸥鸣叫着在海面上飞来飞去,世间越发呈现出生机来。

浪涛汹涌,无形的喧闹里又透着静静的期待。

我和儿子向着东方,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最东边的光亮随着波浪跳跃,如棉花团的白云被染得偏红了,远处的海面也渐成了红色,红彤彤的太阳,整个出来了。

屏息注视,她愈发强劲、大方,刚眨了几下眼睛,前面已金光四射。

阳光映照在潮水上面,海滩边的沙子被照出了金色的光,壮丽的金沙滩!分不清海与天了,因为只看见一片绚丽的色彩。

赤脚漫步海滩,细品慢读,身后已是长长的足迹。那海,那潮,那浪,都在心中镌刻成了永恒。

“呼呼”的海风有了些许暖暖的温度,柔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找个理由,到处走走,新的一天开始了,整个世界都醒了。

是的,这是心中的日出!

蓦然回首,世间阴霾不过是一朵浪花罢了。

遥望远处,两条渔船动起来了,一前一后从太阳下面驶过,慢悠悠地,驶远了。

泰山散文2:夏游泰山

文/沐叶行者

天气竟然昏暗下来,裹夹着电闪雷鸣和斜风骤雨,去往济南的列车此时正途径泰安。我只能透过车窗远望雨雾下的莽莽雄山了,也为今后几天的行程琢磨起来。在济南,姐夫和我商量行程后决定等个好天气再上泰山,至于能不能看见日出,那就得碰运气了。

在济南,曲阜,青岛游玩了一个星期--泰安还是多云,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我和姐夫毅然背着行囊出发,登上了前往泰安的列车。近年来,姐夫迷上了户外运动--登山,骑车,加入了"三人行",还自驾游去了云南。这次他就背上了他的登山行头:帐篷,地垫,睡袋,水袋,登山杖一件不落。怎么着得有四十斤,啤酒肚没了,身材也练回来了。我的双肩包里只有雨衣,食物,水,手电,小刀(非管制刀具),就十来斤重--菜驴的目标是徒步登顶。

岱庙

我们抵达泰安时,竟然出了太阳,一下子打破了脑子里《雨中登泰山》的臆想。于是打车前往岱庙,这是皇帝祭祀泰山的地方,总的来说泰山还是一座道教名山,信奉当地的生化护佑的女神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

庙宇有城墙环护,宫殿式建筑年代久远,油漆斑驳,御碑,石刻比比皆是,都是历代名人雅士游历泰山后留下的感悟颂扬之词,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来不及细看,只能用相机拍下来有空再咂摸味道吧。

北方人喜欢种植柏树,槐树,银杏,至少目前留下来的以这几种居多。这里面就有"唐槐"与"汉柏",柏树老了易开裂,槐树老了会烂心。而国学最喜欢研究的就是"形与相"了。你看树杆开裂了,有句老话就叫"树大发岔,孩大分家",当然还会有更多艺术哲学的领悟。那老槐树空心了积累了腐质泥土,一粒树上的种子落下来长成了新树,就成了"母子连心".抽象的规律总要经由生动的譬喻才能演绎为经典,《易经》讲的都是这些吧。

姐夫更为喜欢灵动些的事物,对着欢群的锦鲤鱼呀,鲜花碧草,古木的奇形怪状纹理,一些生动的雕刻拍个不停。

山水林荫

出岱庙,穿岱宗坊,直奔一天门,沿着孔子登临处,天阶,红门开始了一路攀爬。这条登山石阶依山伴溪,在没有景点路段,我们便改为朔溪而行,呼吸山野间花草流水气息也很遐意,偶尔被溪水浸湿了鞋子,一会儿就干了,留下的只是清凉感受。

路边的石刻太多,也会匆匆而过,只对一些描绘出胸意有所触动的才会驻足观看。一路上小店摊贩不少,旅游纪念品,拄杖,矿泉水,小山货,他们就住在山上过着从容逍遥的日子。路边散养着自家的鸡群,雄鸡抖着红冠凤尾,踱着刚健的方步在草丛里捉虫觅食,那派头俨然是泰山的精灵了。

过来三官庙,我们斜插经石峪。高山流水之亭是一座四柱石亭,柱上楹联"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横批"源头活水".暴经石上刻的隶书《金刚经》,有些经文已经水蚀风化了,听瀑流观水下经文就能够明心见性吗?此刻,我能感受到的只有涧溪的哗然与山风的清凉。

柏洞附近的四槐树据说是唐朝-程咬金所植。这也有草顶的茶棚,布置的自然整洁,绣球花开的正鲜艳,主人还用山涧里捞来的浮木做成根雕,桌,凳,供人休憩,路人络绎不绝。

十八盘

南天门,几乎还只是一点影子,十八盘却像挂在山崖间的窄窄绳梯。过来中天门,山势陡峭起来,陡壁之下的峰回路转,倒是不用日晒了,那就开始来耗体力,玩心跳吧。

只要连续走上八十级台阶,就会气喘吁吁,心慌不已,汗水也会漫出来,于是只能停下来,靠着护墙短暂休息。然而路还是要走的,三五分钟后便继续前行,我采用"之"字形路径向上爬去,腿部似乎要舒缓一些。拄着登山竹杖奋力撞击着石板,掷地有声的竹节里发出脆亮的声响"嘟…嘟…嘟嘟……"振动着耳膜,也坚定着信心。

此时可以静下心来,一路欣赏领会摩崖石刻的意境,转移疲劳的感受,云步桥的亭子上就有"跋险惊心到此浮云成梦幻,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销沉".山间的苍松,崖壁的碧草黄花(萱草),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强劲不曲的生命力。杜甫当年的"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的信念诗句,鼓舞了无数后来之人。在疲惫不堪之时,仍能够发出坚毅的豪言壮语,激励共勉,这就是不屈不挠战胜万难的英雄主义气概。

如此十八盘倒成了朝圣泰山之旅了,从翠屏斋开始的紧十八盘成了最后的冲刺,可脚下的石阶变窄陡了。每个人都躬着身子,喘着粗气,静下心走好脚下的每一步,目标就在头顶之上,上到南天门才算成"仙人".

大家终于都拖着身疲力竭的身体,能够站在南天门前享受的胜利的欣喜。

玉皇顶看落日

进到南天门,已近下午六点了,太阳开始西下,我们闲散的走在白花花的天街上,这里已经形成了繁华的街市;不再是印象里拿扫帚,葫芦当招牌的窄小街面。

白云亭,白云洞传说当年里面往外漂白云

穿过中升坊,我们直奔玉皇顶而去,路过碧霞元君祠时,庙门已关,一些妇人带着香烛,坐在门前休息,也许她们在等第二天进香吧。,碧霞元君祠侧面是皇帝行宫遗址,在场地的前面我看到了门轴的石窝窝,后背的崖壁上刻满了文字,最大的一幅是唐朝的《天下大观》御碑。

后面的山顶就是皇家道场"敕修玉皇顶"了,山门紧闭。清辉落日映红墙,望着夕阳沉浸,心情逐渐平复下来。忽然天籁间传来了清亮的欢叫,"唧唧呀呀"不绝于耳,一阵阵黑色的剪影在空中徘徊掠过

--燕子,那是燕子!她们在夕阳前翩然起舞,在1545米的上空欢送着落日,这些玉皇顶的精灵呀!忽而聚拢,忽而散逸象一只扇动巨大薄翼的黑蝴蝶,如此的欢歌雀舞,让我激动不已。这不正是太阳的图腾

--雨燕金乌嘛。

太阳的最后一点鹅黄隐入红霞,我们才离去,赶往日照峰露营。

拱北石观日出

泰山观日出地标就是日照峰--拱北石。夜幕降临前我们在拱北石下支起来帐篷,享用晚餐后躲进了帐篷。净月高悬,天上人间,顾不上一路疲惫,我就安然入睡。夜上泰山来准备看日出的年轻人,一拨接一拨,没带帐篷,山上的雾水湿气确实是让人无法入睡的,他们的到来也打碎了夜的沉寂。

翌日四点半,我们钻出来帐篷,东方灰蒙蒙的有了些红亮光,远山还是肃穆不清的景象。天边的乌云逐渐暗红起来,慢慢的放出些霞光。霞光的天际漂着些许灰色的云,天空逐渐放亮,周围的景色也清晰起来。从玉皇顶到日照峰站满了人群,大家翘首远望着东方。

慢慢的天边的灰云被加热变红,然后又发白,似乎逐渐要被融化掉。太光芒阳快要出来,于是举着相机,专心等待那乌云中的第一缕红,随着那一抹红阳在乌云中冒出额头,发际间开始赤热变白--蛋黄的太阳从卵翼下脱壳而出终于跳了出来,在天际的乌云下放出燏燏黄黄的光芒。这光芒逐渐四射照亮了天边的白云,映射到近处的树梢上,也反射出点点晶光。此刻的拱北石也披上了红妆,调整角度给拱北石和太阳来张合影,有了石头的掩映,更衬出来太阳的耀眼光芒。天上舒展的鳞状羽云和耀眼的太阳在一起组成了翱翔蓝天的"白羽凤凰"图。而拱北石也显出直冲霄汉的雄浑气势。

太阳升起,普照万物,退去了那抹喜气红妆,再看玉宇清明。瓦蓝的天空飘着些许烟云,玉皇顶和碧霞元君祠都白净起来了,远处是滚滚云朝,真有"天外天"的感觉。此时庙宇洞开,香烟缭绕,道士们清心唱经早课,香客们虔诚顶礼膜拜。

感受泰山正能量,来泰山观日出

后记

一天的徒步攀爬,汗水把衣服和背包全留下了白霜。空乏其身了吧,却没有回力的酸痛。

泰山的碑刻太多,雁过留名,我却没有找到秦朝李斯的碑刻。

东岳庙前的五大夫松据说是秦始皇加封的,只是看上去太矮小了旁逸斜出的树冠像个盆栽,养尊处优的世袭后代吗?怎么看也显不出两千多年的古朴苍桑。

一路上的庙宇很多,但烧香自愿。我只在碧霞元君祠看见了道士。

终于还是和挑山工见上来面,只是开通了索道后,如今的挑山工是挑着货物从上往下走,再也找不到那种硬朗向上的雄浑感觉了。

还有就是泰山顶上,一年四季日出的角度可能不同,产生的视觉效果肯定不一样。

下次也许要换个时节再来……

泰山散文3:再登泰山

文/赵萍

2013年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和一起晨练的山友史玉芝女士一时兴起,登上了去泰安的汽车。

我们到泰安已经是暮色四合,在外面吃了点饭,就回到住宿的小旅馆,休息到凌晨三点,打的来到红门前,天依然黑漆漆的,爬山需要手电探路。

两人作伴,一步步攀登到位于半山腰的泰山碧霞元君祠。来登泰山,我和玉芝都是虔诚的香客。给泰山老奶奶上香,求她老人家保佑全家平安,感谢老奶奶对我们的眷顾,是必须的!

拜罢泰山奶奶,从碧霞元君祠到中天门这一段路程相对说来比较平缓,我们本打算从中天门乘索道上南天门,到了索道站看看表,还不到7点钟,而索道站要到8点钟以后才开始售票,于是我们决定徒步爬上去。

从中天门爬上南天门,对人确是个严峻的考验。从下面看南天门遥遥在望,可一步步攀爬起来真是不易,走啊走啊,总不到头。在险要的十八盘,如织的人流中,一个小伙子不小心,脚下一绊,留不住脚从上面骨碌碌滚了下来,一直滚了十几米才重重摔在一个平台上,游人纷纷惊呼,他幸好没撞上面前一个大香炉,不然他那条小命非给报销了不可,在此提醒登山的朋友们,千万记得注意安全!

我这是第三次爬泰山了。第一次是在1981年的春天,我和一同下乡到琉璃井知青点的好友张玮娅,带着我七十岁的姥娘一同来的。那时上山还没有索道,姥娘的小脚很小很小,可她老人家凭着坚强的毅力,以七旬高龄,一步步硬是从山下一直爬到了玉皇顶,顺利地看了辉煌的日出,记得当年沿路的游客,无不对老人家敬佩地屡屡伸出大拇指。第二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个暑假,我带着女儿,小妹妹赵静带着她儿子大梁还有大妹妹家的外甥女儿李夏,一行人还未爬到南天门,大梁嫌累,死活不向上爬了,一家人只得悻悻而返。

今回登泰山,我们两人都没有老人孩子拖累,时间又宽裕,我们一路慢慢攀爬,路边的石刻不断地映入眼帘:五岳之首、山秀川媚、曲径通幽、能成具大、千山闻鸟语,万壑走松风等等,细细地品味了当年不曾留意的景观。

中午11点时,我们终于登上了南天门,来到了天街。

来到天街,如到天界。

天街上的天空一尘不染,晶莹碧透,山下云雾缭绕,如诗如幻。一览众山小,看得我们眼前豁亮,胸襟开阔,心潮澎湃。能在有生之年来到泰山之巅,我们分外自豪、分外充实!

过了天街,就看到了介绍万山之宗泰山的石刻,上面大意说:东岳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是成兴公真人得道之处,长白梁父二山为副岳神。姓岁讳柴,封号天齐仁圣岱岳者,主于世界人民官职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

泰山主的是天下人的生死贵贱,大事小情,厉害不?谁人安敢不敬?

玉皇顶下,我们还看到了邓颖超80岁那年,为圆周恩来总理一生未来泰山的遗憾,亲自登临,并挥笔写下的: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的题词。

下山时,我对玉芝说;行了,这回爬到了最高峰,以后不来也没有遗憾了。

玉芝说:“咋不来?只要有机会。咱就再来爬泰山!”

说着念着,转过年来,郓城县召开海峡两岸水浒文化研讨会,我有幸被邀请参加,见到了不少多年来研究水浒的专家学者朋友,还见到了从台湾来的大学教授和学者。国民党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的遗孀王玉玲和她的儿子也参加了会议,我特地前往王玉玲先生房间里拜望了她。王玉玲解放前夕随蒋介石逃离大陆,去了台湾,当年还不到20岁,后来娘儿俩又去了美国,在美国靠做工养大了张灵甫的遗腹子,并且终身为丈夫守寡,是个值得尊敬的人。按说我们大陆的人和张灵甫的太太无甚交集,但我去拜望她确也是事出有因;我的姥爷是三十年代初期沾化县师范毕业生,毕业后就随他的老师——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沾化任县长的老师梁建章在县政府任电话接线员,以后参加了国军,就在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当兵,而我的老父亲赵月明,则是当年带领担架队支援参战的华东解放军粟裕一部的支前队长。孟良崮战役以击毙张灵甫取得最后胜利,我姥爷也在战斗开始后就逃跑到济南黄河北岸的鹊山教书。解放后,姥爷因这段历史问题被赶回家去,每每父亲谈起孟良崮时眉飞色舞,而姥爷则卷缩在角落噤若寒蝉。

为此,我特地去看了这位传奇师长张灵甫的遗孀。

会后,郓城县大会上的人又去了枣庄的台儿庄和泰山参观。我又一次登临了泰山。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那天冷雨潇潇,我们乘索道上下,雨越下越大,只得匆匆而回。

泰山散文4:巍巍泰山

文/蓝蓝

90年的五一,第一次登泰山,是和男朋友一起去的。那时,他还是个学生,我刚上班一年。第一天的傍晚开始爬山,天黑,看不见什么风景,只有顺着台阶往上爬。到了中天门的时候,我再也没有爬上去的力气,真想中途放弃。可是,回去的路实在太长,于是,也没有返回的勇气。加点餐,继续往上爬。终于到了南天门,到了泰山之巅。

半夜里,山顶上的风很大,冷的很。租不到大衣,我俩只好租了一床破棉被,披在身上。终于等到日出时。当太阳从大海慢慢升起的时候,我却还在往上看。终于看到日出的时候,发现它好像一块红红的布从碧绿的麦地里升起。好美!

上山容易下山难。回来时,腿酸痛的很。想乘索道或是公交车,看那人山人海,等到何时?咬咬牙,鼓起勇气,下山!

一个又一个挑夫越过我们远去了。累,也看到了希望。

终于到了山下,脚再也不敢落地。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登泰山。 02年,在儿子的恳求下,又一次登上泰山。那年,儿子6岁。我们从后山出发,爬了40多分钟,就到了中天门。从中天门坐索道到了南天门。坐索道,真是害怕极了。一动也不敢动。儿子稍微动一下,或是说句话,心里都吓得要命。生怕掉到山涧,摔个粉身碎骨。一路提心吊胆。

在山顶,儿子兴致勃勃,去寺庙撞钟,给神仙磕头,听大悲咒,买他喜欢的纪念品。对于孩子,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好玩。丝毫感受不到疲倦。

返回时,儿子还想乘索道,看来乘一次还没够……可是,我再也没有那个勇气。干脆,还是往回走吧。路上,好多人都夸儿子:你看,人家小孩子都爬上来了,多厉害!儿子心里美滋滋的。离山下不到3里的时候,儿子再也不走了,累得哭了起来。我没有办法,我也走不动了。只好,哄着儿子,鼓足勇气,慢慢的,终于下了山。好累!

06年11月,再次来到泰山。我却没有去爬山。11月的泰安的确很冷,山上会更冷。现在的我,再也没有勇气爬山。就算有胆量,也没有那个体力。爬不动了!参观了泰安监狱。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他们在服刑指导方面,做的很好。

希望有一天,再登泰山之巅,领略祖国山川的壮美。

泰山散文5:初登泰山

文/刘万春

自幼生长在平原,从未见过山,山便对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还是在中学的时候读过李健吾先生的散文《雨中登泰山》,曾经被文章中所描绘的泰山景色所深深打动,每每想起古人“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言,对自己从未登过泰山而深感遗憾。对登山的向往也就日益渐深。

深秋时节,有幸同几位朋友到泰山一游,除饱览了泰山风景外,初次体验了登山的感受。

那日,我们从岱宗坊出发,过一天门,沿着古人开辟的登山石道逶迤而行,步步登高。我们一行人中,除我之外大约都曾等过山,而等过泰山的却是寥寥可数了。初登泰山,那兴奋的劲头是可想而知的。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甩开步子遥遥走在前面,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爬上去,快些到达山顶,去领略那“一览众山小”的景色。谁知没过多久,便感到心跳气喘,汗水早就湿透了衣衫,后面的人相继越我而过。曾经等过泰山的老张对我说,登山是一种慢功夫,是急不得的。他还告诉我上泰山有两条路,西路可直接坐车到达中天门的,然后坐索道滑车直达山顶,那时非常轻松的。我看看自己发胖的身体,心中便有些悔,抱怨老张:你要是早说我们该从西路上山呀。老张说:“那还有什么意思呢。”这时,一位挑夫肩负着重载,迈着稳健的脚步,走着之字形,赶到了我们前头。我便很惊奇,如此陡峭的山路,我们空身走起来都感到十分吃力,就别说负载了,看挑夫似乎不显疲累。老张说,他们长年累月往山上挑载惯了,也有了经验。看着挑夫的背影,我很有些内疚。便照了挑夫的样子斜了脚步走之形,果然觉得省力了许多,于是鼓足了勇气往上攀登。

过峰廻路转,到中天门,山路已走了一半,两脚却似灌了铅般沉重,早到的朋友们已等了我多时。对另外一半山路的走法,朋友们发生了分歧,有的主张坐索道滑车,有的则主张攀登,各说各的道理相持不下,最后终于折中,各随其便。于是便分成了两股上山。我虽然感到很累,有过片刻的犹豫,但那挑夫的影子总在我眼前浮现,最终还是加入了登攀的行列。

后半截的山路比前半截更加难登,整个山路似乎直立了起来,窄窄的石阶难以放下整脚,每登一级都要喘一口气。脚下愈苦,心中那登上山顶的欲望就愈强烈,乃至于竟忘了观赏沿途的风景。

终于到达了山顶,然而我的心情却没有了在山下时的激动。初到山下,便向往着山顶。及至站到山顶,其感觉似乎也在平常之中。诚然,山是名山,景是美景,然美的是整座山,而不是一个顶。站在泰山之顶与站在其他的山顶有什么差别吗?忽然我便想到:登山的乐趣不是在到达山顶之上的享受,而是在那登山的过程中。这样想着,我便理解了老张所说的坐车上山没什么意思的真正内涵,从而庆幸自己靠双腿登上了泰山,同时也为那几位坐索道上山的朋友有些惋惜了。

下山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人,使我的这个想法更强烈了。那是一个断了一条腿靠拄着双拐登山的人,他走的很吃力,每迈一步都要付出比我们多几倍的力气,那速度却是比我们要慢几十倍了,但他仍是义无反顾地埋了头努力上登。这使我很有些肃然起敬,通过交谈得知,他一不是来拜佛求愿,二不是专为观景,主要是为了体验一下登山的感受,以证明自身的意志。于是我便想,人生在世总是要有追求的,登山,也是一种追求,到达山的顶峰便是这追求的结果。追求的乐趣不仅仅在于结果如何,而在于追求的过程追求的本身。登山如此,别的呢?

泰山散文6:泰山游

文/楚洪利

泰山游

文/楚洪利

若你没亲身登临泰山之巅,你就感受不到泰山的高度,若你没亲身登临泰山之天阶,你就体会不到泰山的陡峭……

走到泰山脚下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是那么渺小,泰山是那么高峻,挺拔,雄伟,厚重,和它的气势磅砣。当仰望它的峰巅,膜拜它的神奇,它好像和悠悠的白云接近。

当你竭尽全力登到泰山的玉皇顶,欣喜若狂,鸟瞰泰安市的街景,哪怕是一条很宽很宽的柏油马路,此时也变成了一条隐隐约约的羊肠小道。泰山天阶的陡峭,不敢说是90度,也得在70度左右,特别升仙坊至南天门这一段,每登一步台阶,都能听到自己气喘吁吁的声音了。汗水顺着额头滴落,在异彩纷呈的阳光中,晶莹剔透。尤其攀登这么陡峭的台阶,上身稍往前倾,左脚站稳上一个台阶当支撑点,并带动右脚迈上上一个台阶,然后右脚当支撑点,带动左脚再迈上上一个台阶,但是不能急迫攀登,避免滑倒,注意台阶的方条型青石磕到自己。在这我想说的是,在没登泰山之前,先运动运动,活动活动筋骨,要冷不丁去登泰山,至少回来三四天,从膝盖骨到胯骨之间的肌肉,抻的生疼。

五月中旬的泰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当置身于山中,置身于山中的奇松异柏、山槐花飘香的郁郁葱葱的遮荫处,观摩着清澈的泉溪潺潺地往山下流淌,听着鸟儿鸣叫的清脆,当阵阵微微的山风拂来,比6月吃着冰淇淋还爽,此时,再感觉登泰山艰难,心中也有那份无比的惬意。

泰山之美,不只在于山峦叠嶂,巍峨起伏,苍松翠柏蓊蓊郁郁 ,密密麻麻;泰山之美,不只在于扇子崖独特,云桥飞瀑在深谷茂林丛生之中如同霖雨,还有那神奇变化的佛光;泰山之美,不只在于月观峰的亭中,静静观赏群山在娇美的月色中婷婷玉立,山脚下的百里万家灯火五彩斑斓;泰山之美,也不只在于峰雄岩壮,怪石嶙峋,有的被山泉打磨得纹理光滑如镜,波澜壮阔的云海在山中缥缈缭绕,和那精美木鱼石的传说会唱歌;泰山之美,也不只在于万仙楼(清代建筑)跨盘路阁楼,门洞之上三间矗立,而且楼前古柏三株,枝枝相依相偎,情同手足,苍翠凌云。它东靠中溪之水,涧水萦带,清秀飘逸,如在幽地仙境。不愧那里圆雕浮雕,所塑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泰山之美,也不只在于桃花峪谷幽静,洞宇闭门不见日月,或在于它的神奇神奇的闺密,那山,山中的岩石,如同一位微微笑意的青春美女,显露她蹈之舞之的,那白白嫩嫩的完美的肌肤。

其实,泰山的壮丽自然风光与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融为一体。它东临黄海,西襟黄河,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45米。泰山成山距今25亿年前的太古代,古称岱山、岱宗。曾有雄,奇,险,秀,幽,奥,旷之赞誉,并以“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名山”闻名遐迩古今中外。从山下的东岳神府岱庙到山顶的碧霞祠;从岱东春秋战国的齐长城到岱西海内第一名刹灵岩寺等;古树参天,树影婆娑,楼阁庄严肃穆,而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传说,与琳琅满目的石刻,或立碑记载,筑成了古老、文明、神奇的泰山。然而,多少帝王自古以来到这里封禅祭祀,黎民百姓顶礼膜拜,文人墨客登临抒怀,和宗教繁衍兴盛的信仰。

五月中旬的泰山,石径通天婉转,山麓芳草萋萋,山花灿漫,和那溪,那潭,那泉,那瀑纵横交相辉映,渲染着浩瀚的林海,连绵起伏,绿意盎然,勃勃生机,好一幅美不胜收的、壮丽的画卷。

从泰山开山口到南天门的盘道统称十八盘。共有1633级台阶。其山径狭陡,石阶登升,在充足的阳光照耀下,远眺如同白金色的天梯高悬,悬挂在壁立万仞的翔风岭与飞龙岩两峰之间。最险峻处,从升仙坊到南天门,是十八盘的特指,被称为“天门云梯”,旧称云门。游人到此如登天际,是泰山的一大景观,也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

从泰山的中天门登到峰巅的玉皇顶,大概需要3、4个小时左右,其实到了拱北石 ,也就算登上泰山了。我们从中天门到云步桥,五松亭,朝阳洞,对松亭,升仙坊,南天门,象鼻峰,青云洞,碧霞祠,瞻鲁台,大观峰,青皇宫等,每一站都要歇息一小会,喘口气,喝一口自带的矿泉水,然后继续往上登。如果你不自带水,那只有买水了,每瓶矿泉水5元,冰红茶都10元。如果你不想喝水,想在山上吃西瓜解渴,那你要是出手大方,摆个阔气,只好花8元钱一斤买吧,可是谁愿意吃那么贵的西瓜呢。

一路登升,其实感触很多很多,都有叫不上来的山花野草,果木嘉禾,可是山石屏障悬空其间,蓝蓝的天空点缀白云朵朵,那一片片挺立的松柏如同士兵,那种精神的神态像是守护泰山的勇士。或许没走几步,就能看到石径两旁的树木挂着一条条、窄窄的、红红的绫罗,在山风摇曳的飘逸中,那些又都是谁向山神祈求的“全家平安”“财源滚滚”“爱情甜蜜”等等。如果你想祈求“一帆风顺,”你就在山路旁摊主那请条“一帆风顺”绫罗,禅意的挂在你想挂的树上,祈求山神保佑你“一帆风顺”吧。

一进五月,可能就是泰山森林防火的热门话题,是凡进山登泰山的人士,都不许吸烟,到处都有监控,一旦被发现吸烟人,被泰山管理人员揪住,就要进行严重罚款的,如果实在憋不住,想吸烟的话,那只好找WC,去里面偷着抽烟了。

当我们登到西神门,回过身来,站在门洞往右看,山坡那一片长满了秋海棠,秋海棠正花色纯白,娇艳,像是小小的白蝴蝶,在那里群舞一般,炫人眼目。而左边,坐落在山巅边缘的白云亭,正好和那一片秋海棠斜对,当你坐在白云亭石凳,平视前方,似透明非透明的,浅浅显显的,白白的云雾,不正好和那一片秋海棠花相媲美吗?

好像还没有到西神门的时候,左手商业亭门前,有两个山东大汉,一家拿一个大木锤,在厚厚的铁盘里砸什么,你砸一下他砸一下,却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很好奇,并上近前观看,把里面的东西砸的扁扁的。但我用眼睛的余光扫到牌子上写着:姜糖木锤酥。姜糖木锤酥?我从前根本没听说过,也没吃过,但很想买一袋品尝品尝,可是心里没有底,到底是什么做的?心中有疑问。师傅,你们这是做什么?“姜糖木锤酥”,一位光着膀子大汉边砸边回答我的问题。“哦,那都是用什么做的呢?”“里面有姜汁,红糖,芝麻,花生,核桃仁等。”听到这些,我心里才有了底,不过他们旁边确实还摆着花生与核桃仁等,我顺手从包里掏出20元钱,买了两小袋。当我把一小片姜糖木锤酥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和品味,的确很酥、软、香,稍有点甜。但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原本泰山的土特产,听说姜糖还可以爽神开胃,生津活血疗效。

泰山,也有养蜂人,抬竹子轿人,也有用竹扁担往山上送货人,也许都为了生计,才迫不得已干这样的苦差事,俗话说,靠山吃山吧,总得一方水土养着一方人。

当从泰山脚下买了门票,还得一路要乘车十多分钟才能到达中天门。而这一段山路,风光迤逦,蜿蜒崎岖,在肘弯与坡度缓陡之中往上迂回盘旋,两旁的树木倒退,越来越深沟壑往后飘移,可是心情也在摇哉,悠哉,悦哉之中跌宕起伏……

说泰山神奇,毕竟要说泰山之中的“飞来石”。飞来石位于五松亭南,巨石如屋,明万历年间盛夏遭遇暴风雨,石自山巅坠此。柯绍皋题“飞来石”。其石横卧在登山道旁,景观奇特。《史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封泰山时中途遇雨,避于五松树下,因树护驾有功,而封《五大夫松》,在五松亭东侧,旁有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然而,八仙中的吕洞宾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严刑峻法,他封的松树不配留在泰山上,于是做法招来这块如卧牛石的巨石砸毁了秦松,这只是传说。其实,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于慎行在《登泰山记》中云:“松有五,雷雨坏其三。”剩余两棵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被洪水冲走。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负责整修泰山的丁皂保又补植了五株,后又毁两株,在1983年又枯殆一株,今存两株。虽不是原株,但已有270余年,其松龙干虬枝,蟠蜿屈展,抚松盘横,让人赏心凝目,感慨万分。在这里,还可以下望云步桥,溪水清清,陡然入涧,溅花泻珠,涧水波光潋滟,而之秀丽之清幽无以言表。

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泰山石刻)----邓颖超1984年6月。

书于河北涿州2012年5月18日。

泰山散文7:秋游西泰山

文/洛水无痕

西泰山的美景早有耳闻,可惜有几次去的机会都错过了,心中一直遗憾着。这几日,天公作美,我们一行四人迫不及待地扑进西泰山的怀抱。

一路前行,但见灯笼样的杮子挂满枝头,野菊黄艳,茱萸漫红,竹林青翠,流水淙淙,奇石遍布,古树嶙峋。炎黄谷内,曲径通幽,时而平缓的石板路,时而弯曲的小桥,时而飞流喷溅的瀑布,时而拾级而上的天梯,山回路转,不断变幻着西泰山俊美的容颜。

遥望炎黄峰,两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并肩而立,一位凝眉蹙目、神情威严,一位发髻高束、慈眉善目。想必他们一定是在俯瞰众生,体察民意。站在炎黄峰巅,极目远眺,层林斑驳,蔚蓝碧透的天空与之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下午五点多,我们开始下山,夜宿西泰山风情小镇一户农家宾馆里。

风情小镇依山而建,灰墙灰瓦,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各家门口,或植着柿子树,满树柿子红彤彤的,煞是好看;或攀着爬山虎,叶子直攀到房顶;或植着山茱萸,满树晶莹剔透。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开始去欣赏情侣峰的秀美身姿。行走在情侣谷内,山峻林密,植被丰厚,清流湍急,宛如北国江南。玉碧潭水激石穿泠泠作响,银瀑雪浪势若城郭。缘分石上留下了我们的同学缘、同事情,同游的同学夫妇,更是漫步轻踏连理门,携手共赴情侣台。抬头望,两柱奇石,相拥相偎,喁喁私语;低头看,人间的有情人,双手合成心形,目光流转,脉脉含情,真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留影之后,阳光正好,我们四人盘腿坐在大大的木台子上,欣赏美景,一个个悠然,陶然。

稍息片刻,起身前行,攀了一段陡峭的台阶后,来到索道入口的观景台,再望情侣峰,但见情侣依偎更近更亲密了,两情若是久长时,更要珍惜在一起的朝朝暮暮。

两日游览,天气晴朗,月白风清。告别西泰山时,竟下起了蒙蒙细雨,谁说这不是依依惜别的泪水呢?西泰山,待你杜鹃红遍时,我们再相约。

泰山散文8:泰山云海

文/张素燕

去过泰山的人都忘不了泰山日出的瑰丽壮观,确实,泰山日出很让人震撼赞叹,已有很多名家大师用画笔勾勒出日出美景。但我要说的是泰山云海,这是在泰山极顶让我感触颇深的一大奇景。

历经辛苦登上南天门之后已是暮色四合,为了第二天早晨看日出,我们便夜宿南天门。晚上向夜空望去,只见远处天际一道淡淡的橙红色,我甚是诧异,那是什么呢?黑色的苍穹之下为什么会有那么一道光亮?有人说是灯光打的射线,那也太远了吧?黎明时分,天色微亮,我们便随大批游客从南天门走上天街,再从天街登上玉皇顶。

站在泰山极顶,放眼远眺。山前,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峭壁突兀,朝霭重重,山脚下的泰安城依稀可见。转身向山后望,那一派神奇的景象让我惊呆了。只见烟云似海,云雾缭绕,如浪似雪,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滚滚翻腾,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犹如腾云驾雾般,置身于云层中,顿觉飘逸洒脱,天地间立刻神圣高大起来。只见山后的一团团洁白的云朵时而浓时而淡,时而近时而远,就在我们脚下漂浮游动,不时有烟雾袅袅升腾,也有时白云平铺,如大地铺絮,山谷堆雪,团团白云如同千万个玉盘,轻拢漫涌,铺排相接,游移飘渺,好像广阔无垠的大海,让我们犹入仙境一般。

怪不得泰山一路走来都是带有“天”和“仙”字的牌坊,像迎天、升仙坟、南天门、天街、玉皇顶等,还有极顶上“五岳独尊”“登高壮观天气地间”“登泰观海”的碑刻,无不彰显着泰山的仙神之气,气势磅礴,巍峨雄壮。试想,古代帝王们在腾云驾雾中封神祭祀,是何等威武神圣!这时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什么孔子会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伟大胸怀,杜甫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无数文人雅士为什么会不辞辛苦来此作诗记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泰山极顶是又高、又仙、又名!这一切都离不开泰山云海的奇景。“穿云出釉小天下,紫霞曝落晓光开,只道巍峨无其右,满目青山尽密云。”此时想起晚上夜空中的那道光亮不知与云海有无关联,但我们置身于泰山云海,如梦如幻,让人陶醉沉迷,让人流连忘返!

泰山散文9:泰山之行

文/张小雨

当我们到达泰山脚下时,已经是晚上11点半了,透过朦胧的夜色,我们根本看不清泰山的全貌,只觉得眼前视野豁然开朗,远处漆黑的一片,只能隐隐约约看到那好似泰山似有似无的影子。那就是泰山吧,我心里默默的想着,一股对大自然的崇敬心理油然而生。我们一边走着,一边努力的寻找着黑暗里最高的山峰,可是哪里能看得清楚呢。转过一个弯,我们便走到了天外村售票点,由于要看日出,我们便选择了在这里乘坐旅游大巴至中天门,然后再徒步上山。临近12点,游客还不算太多,只看到有零零散散的一些人在排队买票,他们看起来和我们差不多,也是学生模样,但听口音他们好像是从东北过来的,这时我便想,身为一个山东人,如果没有登过泰山,在外地人看来可能也是有点不可思议吧?

的确是,在大巴车上,我们还遇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比我们,他们有的可就是不远千里的来到齐鲁大地,只为了这个中国人心中的圣地-泰山了。听着满车厢的人操着不同的口音,真是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为一个相同的目的地。如今我们正式启程,奔向了泰山的怀抱。

旅游大巴顺着盘山公路不紧不慢的向前驶去,汽车盘旋着一道道弯,前进着有了过山车般的感觉,满车的游客跟随着弯曲山路的节奏惊呼着、尖叫着,这山路看起来只是缓缓的一道坡,车上的我们根本感觉不到是在上山,而像是在平地上行驶着,只能看到车里的显示器提醒着我们内外的温差在不断加大。

盘山公路看起来并不宽,只能刚好过得开两辆车而已的样子,我便很佩服大巴司机的驾驶技术了,公路虽然没有九十度的大弯,但好像也没有什么直路可走,感觉就一直处于环形状态,每走到一个转弯处的时候我们便会替他捏一把汗,有的时候就能感觉得出对面一辆车“嗖”的一声与我们擦肩而过。透过昏暗的车灯,我们还能看到些许徒步上山的乘客从公路上穿行,即便是这样。从头到尾,司机好像也从没有踩过一次刹车,从没有减过一次速,他便很巧妙的就避开了行人,避开了迎面驶来的大巴车。我们就是这样很刺激的到达中天门了。

中天门开始,我们登泰山的旅程算是正式开始了,晚上爬泰山,我们大可不必在沿途多做停留了,因为除了要看清楚脚下的台阶之外,沿途的风景真没什么可看的,因为也看不到,我们只能透过旅客们手里的手电发出的那零零散散的光芒来猜测远处还有多远。

如果你的好奇心足够强烈的话,那么还真不建议你晚上爬泰山,因为沿途就会发现很多名人石刻,假如你再没有手电筒的话,那么你会纠结死的。即便有手电筒,那样的感觉也是很不过瘾的,虽然多了一种神秘感。

晚上爬山的人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到达山顶,仅此而已。到了十八盘,每一段台阶的间歇处都能看到一些披着军大衣休息的人们,他们当中有些就已经相互依偎着睡着了。或许,对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来说,看到十八盘那些陡峭的台阶时,都会有望而却步的感觉吧。只不过有些人选择了继续坚持,有些人选择了放弃。

我和同伴不紧不慢的向上爬着,累了就坐在台阶上休息片刻。抬头望去远处只有星星点点的光芒,看不到哪里是头,不知道哪里是终点。我不断提醒着自己:不远处就是南天门了。

一路上我们绕过了好多停止脚步的人,越往上走,停留的人就越多,那里是泰山上陡峭的不能再陡峭的台阶,这段路程,所有人都是咬紧牙关,坚持着坚持着。游客们的话并不多,只是偶尔说出两句相互鼓励的话。最艰难的一段,就这么坚持着走了过来。

走完了最后一段台阶,到达了南天门,我们欣喜不已。转头往山下望去,那便真正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依稀能够看得清楚山下那灯火通明的泰安城,即便已是凌晨时分,只不过刺骨的凉风会更是令我印象深刻了。

走过了天街,我们继前进,只见一片片的帐篷支在了山顶上,这就是在泰山上过夜的人群了。登山的我们根本停不下脚步,还是径直走向日观峰了。其实我们先到的是玉皇顶,因为它是泰山的最高峰,走到上面我们才发现其实观看日出的最佳位置不是在最高峰上,我们又从顶峰上下来,这才走向了著名的日观峰。

夜色朦胧,我隐隐约约看到了拱北石,我们便又一次激动起来。泰山日出闻名中外,所有的照片都是源自这里,而今天,我们终于有了亲身的体验。时间虽然还早,但人已经很多了,拱北石的东侧早已是人声鼎沸,根本没有了立足之地,我便找了一个拱北石西侧的位置坐下。伴着呼啸的寒风,我们在1500米的海拔上静静地等待着泰山上的日出。夜色一点一点的退去,由不透明变得透明,渐渐地我便可以看清其实在日观峰的北侧还有一个山头。只不过没有这边热闹的人群而已。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开始慢慢的泛蓝,泛红。看起来日出是快要出现的样子了,而身后也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后来,人群突然骚动起来,我猛然一惊,是日出么?我站在一个距离拱北石仅有几步之遥的地方,放眼望去东方的天空仅仅是泛起了一道红色,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便想,这哪里是日出。也只有天边这淡淡的橘红来告慰我们努力攀爬泰山的心灵了。

所有人都在期待,都在等待着。哪怕是东方的天空中有了那么一点细微的变化,也能引起人群中的一阵惊呼。虽然天还是黑的但也已经渐渐能够看得出东方的那一抹微亮。透过拱北石,一幅经典的画面便出现在了眼前。海拔1500米的高度在这个秋风习习的季节依然让人感觉寒风刺骨。我裹着军大衣。和其他人一样,目不转睛的盯着东方,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

我看到不远处的玉皇顶,也是站满了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两个山顶上的人们相互对望着,我想象着如果我是站在玉皇顶上看日出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色,他们或许也跟我想的一样吧。

日出并没有如约而至,那片微红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其实,除了看日出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游览泰山沿途的美景了,所以,下山的时候,我们没有走原来那台阶铺成的路,而是选择了没人走过的小路,真正走进了泰山。这这一段路程也成我们最愉快的旅程了。

泰山散文10:母亲的巧话从年头到年尾

文/侯桂珍

北邻泰山,南邻曲阜的西流大汶河畔是古老的大汶口文化发源地,也是1929年生在东北、然后长到八岁从东北返回来的母亲生活了八十年的地方。聪明智慧的母亲,努力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受着深深儒家文化的熏染和滋润,在贫穷或者富有的日子里,都把生活过成了诗。

我幼时故乡的春天,当春的脚步越来越深,万物即将复苏,于春风荡漾里,杨树长出毛毛虫般的“无食芒”。而柳树紧随其后,会长出小鸟小鸡爪子一样的柳芽儿……每每这时,也正是粮食接不下来的时候。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母亲就会领着刚刚有一点懂事的我和弟弟去坝的两侧,到那些高大的杨树下,拾那些杨树上落下来的毛毛虫般的“无食芒”来充饥,一段时期内便是常常要做的活儿了。从杨树上刚刚开始落无食芒,直拾到无食芒落尽,在地上干透了再也拾不起来、枝头发出了嫩嫩的叶子为止。开始小小的我们站在高高大大的杨树下,面对刚长出不久还显稚嫩的无食芒时,心里盼着的风却不来。即使风来了,它们也还不往下落,我们就会感到是那么无能为力。

但是母亲是乐观的,只有“识字班”文化程度的她开始教我们:“无食无食芒,下来找你娘。你娘不在家,下来找***。***赶集去,下来找你大姨去。你大姨,摊煎饼,噗啦噗啦,落一当天井。”在物质贫乏的日子里,因为有了母亲的智慧带来的歌谣,日子便是苦中有甜的了。

杨树上的无食芒拾完了,就该去柳林里捋柳芽了。面对小小年纪的我们,为引起我们干活的兴趣,母亲就教我们拧一根柳梢。拧完了,在吹的地方,去掉一层外皮,并用手捏一捏,称为“憋哨”。边捏边说:“憋、憋、憋哨来,憋不响,就不要来……”很快试一试,柳哨响了,就放在嘴里,边吹,边去干活了,吹出来一片心中的春光;若是吹不响,也不急,再重新做一个就是了。这样,再干起活来,也永远不会感到乏味和身体的劳累了。

我家有一棵大枣树。树上的枣,又大又脆,若是枣子熟了的时候,一定不能用杆子去打,否则一定不会有囫囵的了。只能爬到树上用手去摘。从枣树发芽到终于吃上枣子,是我们童年的生活里最美好的盼望。大大的枣树,就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几乎涵盖了我们家的整个院落,尤其是夏天到来,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大并且结了果实的时候。枣子不仅供我们自家吃,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不论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也都会或多或少地能吃上一些。吃了鲜的,还会用酒泡在坛子里,密封好,过年的时候吃“蒸枣”。“蒸”,方言中在这里读四声“正”音,叫做“蒸(正)枣”,有地方叫“醉枣",别有一番风味。

清明时节小麦蹿三节不久,接下来就该结穗长麦芒了,此刻枣树已该发芽。这时母亲就开始教我们:“枣树发芽儿,麦子露芒儿(口语中将“芒”读成“娃”音);枣树开花儿,麦子进家儿。”“七月十五红鼻儿枣,八月十五打光了。”

枣子严格按照时令生长着,也把人们的希望一步步变成现实。

秋来了,面对丰饶的秋天的收获,母亲说:“小巴狗,晃铃铛,叮叮当当到集上。要吃桃,桃有毛,要吃杏,杏忒酸,吃个栗子面丹丹,吃个小枣蹦蹦甜!”

当冬天来了,围着火炉,母亲就会想起什么说什么,诸如:“十八的大姐,嫁了九岁的郎,抱了上床抱下床。叫你个丈夫还显小,叫你个儿子你不叫娘。”是一种旧有的不合理的婚姻方式。

母亲还会说:“花有重结二开;人有三捷两败。一个人,不能光行,也不能光不行,哪有一把圪针撸到底的?”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顺口溜,丰富了我们的童年生活,让我们感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劳动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母亲好多人生的教诲,让我们兄妹受益匪浅,比方说:“人,哪有十全十美的?五个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长呢!人和人交往,有半分的好记在心里;对别人百分的好也别惦着。两座山到不了一块,两个人不定哪霎还会再见!人不能过河拆桥,要打算从这条路上过去了,还要打算再从这条路上回来。”

在母亲不经意的解读里,已经包含了古人的大智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深刻道理。

针对钱财,母亲对我们兄妹说:“好儿不求粪土财,好女不求嫁妆衣。爹有娘有不是自己有,两口子有还得张张口!还是自己的耙子上火。”说明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人,只有自强自立,指望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新年到了,母亲在蒸着“佛手攥枣、荷花封顶”的年糕时,就交给我和比我大六岁的姐姐一个任务:到家门外不远处那条穿古镇而过的小河边上,每人去搂着一棵臭椿树转圈。臭椿树细细高高的,树根处淌着红糖水颜色的黏黏胶。我和姐在转圈的时候一边转,一边说着母亲刚刚教我们的歌谣:“椿树椿树王,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我长长。你长粗了解木板,我长长了穿衣裳。”母亲因为自己个子矮小,怕我和姐姐再长得像她一样,这是在过年的时候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呢。

母亲年老的时候,除了偶尔和邻居的大娘婶子用废弃的福利彩票做“钱”打两把麻将外,她最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边喝茶,边纳各种各样的花鞋垫,尽管她从八十三岁的时候因白内障而有一只眼睛失明,但依然乐此不疲。而她纳的花鞋垫都送了远远近近的亲戚朋友和邻居,不知多少城里和乡下的亲戚朋友和本家自家的人垫过和正在垫着她的鞋垫。早已远嫁的我回去看她,她会一边纳着鞋垫,一边对我说:“孩儿想娘似线长,娘想孩儿难丈量。”“走一山又一山,碰见大哥砍竹竿。长的就把那鱼来钓,短的就把那门帘穿;走一里又一里,遇见大嫂纳鞋底。要问大嫂怎么纳呀?大针攮了小针插,两针一线往后纳。”

母亲的巧话无处不在,就像她的无处不在的民间故事一样,丰富了我们幼年的生活,使我们懂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严寒中仿佛看到另一个春天的即将到来,也会在此后人生路上面对困境,倍感艰难的时候,对未来依旧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更重要的是,对于我来说,母亲随时而来的这些朗朗上口的巧话,从小就培养了我对文字的爱好!

感谢我的母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