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的文章

请欣赏书香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书香的文章1:沉醉书香

文/胡小兰

我是一名特教教师,说起来,是书引领我从事了这天底下最阳光而神圣的职业。

在读小学的时候,因为家在农村,除了课本,一本小人书对我来说也是奢侈。看到别的大哥哥姐姐看武打小说,自己羡慕不已。到了初中,幸好班主任郑老师想法给我们订了《辽宁青年》和《少女》,还有《读者》。说实话我看得很认真,如饥似渴。特别是《少女》,正好符合我们那个年龄,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贴近现实生活,仿佛找到了可以促膝交谈的好朋友。让我第一次知道外面有很丰富的世界。那时候的我幻想自己未来也能成为书里某个主角,过上那样浪漫有趣的生活。因为有梦想,有希望,所以特别喜欢,看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它到现在还收藏在我的老家旧房里。因为很感激生活学习的导师和引路人——郑老师,我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敬仰,渴望自己能当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1995年,我幸运地考上了襄樊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成了跳跃“农门”的人了。自己觉得是实现了理想,能走出家门,到外面去开拓眼界了。那时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图书馆里的课外书多得不可胜数,我仿佛是一块海绵投入了大海,想要把图书馆里的书都看遍就好。尤其是专业书籍给我很深的印象,比如当代初等教育女专家,小学特级教师斯霞的教育经验文章《斯霞文集》《我的教学生涯》也给了我很深的影响。当时就暗下决心,争取做这个像他们那样的老师。

参加工作后,我开始潜心工作,《班主任之友》、《特教天地》,加上学校那些可敬的老教师的帮助,我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因此有机会聆听了几位特级教师的报告,知道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和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一直以主人公为榜样,无论遇到多么调皮的学生都不发火,面对一群智力障碍的孩子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总是很有耐心地教导他们。当然有时候也真是找不到好的方法,这时《爱的教育》和《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好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随手翻翻,往往就能想到好的点子。

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还看了更多生活一类的书籍。我读书是没有功利性的,从不死记硬背某个句子或者章节,我总是将书籍里的精髓融在自己的血脉中,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受我的感染,儿子也喜欢读书。

曾经迷过一段时间的拜伦、雪莱、泰戈尔、冰心和汪国真的诗,浏览过各类报刊杂志。如《今古传奇》、《小小说选刊》、《特别关注》、《青年文摘》等等。不同阶段喜欢读不同的书籍,我喜欢读书,我读书基本是学以致用。或读有关教学的,或读有关生活实用的,或读修身养性的。偶然的机会,我翻阅到了导游方面的资料,很快喜欢上导游,我觉得这是两全齐美的事——丰富我的社会阅历、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于是我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考试取得了导游资格证。我利用假日给旅行社当导游,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活泼清丽脱俗又不失幽默的讲解风格让游客耳目一新。因为有书做底气,我无论带老年团还是青年团都备受大家欢迎。

虽然我只是个平凡的普通的人,做着平凡的特教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因为有书给我智慧,现在我也是年轻的有车族了。我的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看来书中真的有黄金屋啊。

书籍丰富了我的人生,它是我的良师益友。书香为我的人生大添异彩!

书香的文章2:往事悠悠,书香永在

文/冷江

余光中曾说:“一首诗,曾经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其实,一本好书,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皖南的山川文化向来重耕读传家。小时候,家里贫寒,买不起书,可对知识的渴求却与日俱增。母亲便在劳作之余,四处捡旧报纸。

这些旧报纸拿回家的时候,或纸张发黄,或版面残破,或沾染上了污物,母亲细心地掸去灰尘、用胶布粘、用湿毛巾擦,再一页页展开,放阳光下晾晒。

很多时候,等不及报纸晒干,我就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来。那时,正上小学,能认的字并不多,家里唯一的一本新华字典,常在我们兄弟之间来回争抢。

即便读过的报纸,也舍不得扔,好一点的用作了课本的书皮,残破一点的我往往当做草稿纸。这些旧报纸成了我开启阅读人生的最早启蒙。

念初中的时候,家里条件有所改善,一个星期能有五毛零花,可交完饭票钱,几乎没有任何剩余。这难不倒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离学校两里路,镇上供销社有一个卖书的柜台。那里面除了大人爱看的杂志,还有很多孩子们喜欢的连环画。每天放学后,我总是一路小跑赶到供销社,抢在供销社关门前的最后半个小时,站在柜台前,两眼放出闪亮的光,盯着那些五光十色的书的封面,久久不愿离去。

暑假,终于有机会和父亲去了趟县城。在新华路的旧书摊前,父亲慷慨地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五毛钱交给摊主,那个下午,我坐在路边的小马扎上,捧着一本本连环画,看得如饥似渴,看得如醉如痴。最早的《隋唐演义》、《岳飞传》、《杨家将》、《林海雪原》都是从县城的旧书摊上相遇的。要做一个像李元霸那么勇猛、像岳飞一样忠诚、像少剑波一样智慧的英雄,这些质朴的梦想就在那时在少年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贫苦却快乐的日子一直伴随我整个学生生涯。初中毕业为了早日出来工作,给家里减少负担,我放弃了进入池州一中就读的机会,选择了离家好几百里的江北一座小城,读中专。离家远了,储备的知识也更多了,唯一不变的是对书的热爱。每个周末,上街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逛旧书摊。平时在学校舍不得打肉菜,省下来的零花钱,都花在了旧书摊上。等中专毕业,父亲来接我,将我三年里积攒下来的所有旧书打成捆,用一根扁担,从江北挑到了江南。《天安门诗抄》、美国的《读者》英文版选集、《张治中学生时代日记》——那么多珍贵的旧书,带给了我至今都永难忘怀的最美好的回忆。

于我而言,读书的岁月,是求知和成长的岁月,更是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小心怀揣梦想、不断滋养人生的岁月。

读一本好书,就像藤上开花结果,瓜熟蒂落,由苦而甘;任凭岁月沧桑、任凭花开花落,唯有骨子里的那股子书香沁人心脾、久久不灭。

书香的文章3:节日的书香

文/李晓丽

两天前,小区楼下城市书屋开业了。这是离我家不足500米距离的第二座城市书店。这在新冠疫情下仍在徘徊的情形尤其难得。尽管我所处的地方没有新冠病例,是低风险区,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开个书屋真不容易。

进门戴口罩,量体温,里面却是别样的世界。温馨雅致的布局、琳琅满目的图书、明亮柔和的灯光,让我犹如步入闹市里的绿洲。一楼的30多个座位已座无虚席,有天真的孩童、有衣着光鲜的年轻妈妈、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哲学、政治、经济、文学、少儿、小说、绘本、报纸杂志等多个门类,5000多册图书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让我目不暇接。书房里电子图书机、手机充电桩、医药箱、饮水机、雨伞等便民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为了生存,小黑鱼不再躲避,他想个好办法,教小红鱼们游成大鱼的样子……”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在大声朗读。她的母亲说,城市书屋开到了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有助于孩子们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忽如一夜春风来,城市书房遍地开。”一位老者感慨地说。他的话没有丝毫夸张。近两年来,我们县城城市书房先后开业,城市温暖的阅读之灯不断被点亮。

想想过去县城只有一个图书馆,想在图书馆借一本好书,得等一星期甚至一个月。而好书往往借的人多,传到自己手里缺页断码也是有的。而现在,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下班路途可以看,晚上转公园时可以看,星期天到休闲广场可以看,看不完的还可以拷贝电子书回家看。

小书屋大民生,小书屋大文化。在新闻中心工作的朋友讲,现在我们县城区域内城市书房图书达3.9多万册,外借图书2.4万多册。书屋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好去处,阅读已成为县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每当我置身在城市书屋之中,看看身边阅读者一张张宁静幸福的面庞,外界所有的熙来攘往、车水马龙都仿佛与自己无关,感觉自己似乎与月亮更近,与星空更近,觉得诗就在心里,远方就在眼前。

特别到了夜晚,街边的书屋里透出温暖的灯光,仿佛美丽的眼睛在注视着这座年轻的城市,仿佛一座温暖的驿站在呼唤着你走进去。

也许你很累,当你走进书屋,关上那扇门,所有的嘈杂声、烦心事都退去了,眼里只有书。它淡淡的墨香触摸着你平时秘而不宣的脆弱和感动,文字拽着穿越雨的声音、雪的声音、风的声音、河流的声音,让你在千百万种声音中寻找自己,梳理自己,释放自己。

也许你很烦恼,当你打开唐诗宋词,穿越时光与李白酌酒,与杜牧谈诗,与苏轼说禅,与山川亲近,与河流畅谈,在和风细雨中看小桥流水人家,在长河落日里赏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切失意惆怅都将随风雨而逝。

古人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书多了身上便有了雅气,多了淡定。就在这个防控新冠疫情的春节,我量了体温,戴着口罩,走进城市书屋,打开一本书,我感受到了阳光;我带走一本书,坐在家里阅读,我就看到了新年的春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

书香的文章4:在书香中成长

文/余乐仪

大家好,我是余乐仪,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我非常喜欢读书。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说一说我的读书生活吧!

从我刚记事起,每天晚上,我都会依偎着妈妈,听她给我讲故事。在妈妈轻柔的声音中,在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里,我才能香甜地入梦。慢慢地我喜欢上了书。等我再大一些,妈妈就会指着书中的字念给我听,生动的图画,奇妙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我。渐渐地,我学会了识字,能够自己阅读了。每天,我都会捧着心爱的绘本,如饥似渴地在书中寻找快乐。

时间一晃,我上小学了,不再满足于那些薄薄的绘本,便开始试着读一些纯文字的童话故事。可爱的小山羊、机智的小裁缝、勇敢的杰克、美丽的白雪公主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一有空便捧起童话故事书。一开始读非常吃力,一小段文字就要用十几分钟,一篇文章读完可能要几小时。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识字面的扩大,我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词句的掌握也越来越扎实。书让我学会了思考,书让我收获了快乐,书中的故事伴着我慢慢长大。

三年级了,我已经读完了四大名着,还有《窗边的小豆豆》《稻草人》《草房子》《列那狐的故事》《彼得·潘》《笨狼的故事》等等,从中我知道了童话的有趣,自传的生动,名家作品的多姿多彩,科幻书籍的丰富想象……在书中我周游世界,在书中我遨游太空,在书中我穿越古今,在书中我品味人间的酸甜苦辣。就这样我和书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如今,我已经把书柜上我能读的书全读完了,只能向别人借书看。每天在一堆又一堆散发着笔墨香气的书旁沉沉睡去,一有空,我便拿起书,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我就像一个婴儿,不停地吮吸着书中的智慧,一点也不遗漏,一丝也不放松。我又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忙碌地在书中采集香甜的花蜜,一滴也不放过,一刻也不停息……啊!书,我对你无限热爱,充满眷恋。

书是好词佳句的宝盒,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源泉,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分享读书的快乐吧!

书香的文章5:悠悠书香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就是营养品,如果没有书籍,就如同鸟儿没有翅膀”。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古语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读一本好书,就好比是与大师在对话;读一本好书,精神会得到升华;读一本好书,灵魂会得到洗礼。没有书籍的滋润,人的精神世界就会比较空虚,生活就缺乏色彩。读书可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改变气质……

让我们漫步书海,细细品味书香,品味人生的哲理。走进书中与圣贤对话;与先哲谈心。用心灵去感受老子的深邃;庄子的大气蓬勃。去领略“四大名着的”波澜壮阔,体味欣赏唐诗宋词的豪迈或者婉约……,是多么的惬意潇洒。

朋友们,请走进书中,打开一扇扇智慧的门,去汲取知识的甘泉,去开发知识的宝藏。开卷有益,当你打开一本好书,你会领略到美妙的音乐;战马的奔腾;铿锵的诤言;淡泊的心境。只要你带着心灵的耳朵,去认真的聆听,定会让你感悟到书中,那独特的让你无限痴迷的风景。

朋友们,让我们心田书香飘飘,让知识的力量武装我们的心灵,让文化的气息浸染我们的灵魂,让智慧装点我们的人生,让书卷伴随我们的生活,让书香妆点我们的人生,成为一道永恒而靓丽的风景!

悠悠书香,点点墨趣,与书为友,快乐一生。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捧起书本,亲近书本,走进书中,与书为伴。悠悠书香,让我们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让我们民族因读书而强盛。

书香的文章6:书香

文/程应峰

我好买书,为书香熏染,骨子里也有那么一份书卷气,闲暇之时,舞文弄墨,也算是自得其乐,有所寄托。记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在一家文学刊物发表甜蜜的处女作,收到样刊的那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天,那本期刊被我再三翻阅,我沉醉在书页间清新的油墨香里,几乎忘记世间任何其他香味了。

小时候,《百家姓》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书。有一天,父亲把它从一只上了锁的旧木箱中取出来,开始一字一顿地教我识字,就着绵薄的枯黄的书页,我第一次尝到了读书的快乐。那份快乐,不仅仅因为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把《百家姓》朗朗上口地背下来,添了份不可多得的情趣,更因书卷的古色古香令人眷恋,沉醉。

那时,常听长辈们谈论谁家是书香门第,便隐隐约约意识到书香是神圣的,是值得骄傲的东西。后来从书本上得知:书香原本是指纸张未发明之前的富裕人家,把刻有文字的成捆的竹筒搬在太阳底下摊晒时发出的气息,那种气息怪怪的,但书毕竟是好东西,人们出于对文化的崇拜和尊重,便将这种怪怪的气息冠以书香的雅称,读书人家也自然而然被称为书香门第了。

读小学三年级时,父亲郑重其事地把那只旧木箱的钥匙找出来,递给我时对我说:“看看去,哪些是你们能读的。”打开箱子,满满一箱泛黄的书籍呈现在眼前,有小说,有连环画。我们惊异于孙行者、哪吒的神话;更敬服岳家军、杨家将的忠肝义胆;而对秦桧、潘仁美之流除了愤恨,最直接的宣泄方式便是将它们的首级从连环画中挖掉,以释心头之恨。于是,常常是一本好端端的连环画看完之后,便注定是满目疮痍了。

我的童年,便是在这发黄的书卷的诱惑与熏染下度过的,那只木箱是我童年的依恋,使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那些日子,我迷醉在书香中,迷醉在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景里。

书香的文章7:夜阑书香

文/徐学平

当年少的轻狂如书页般张张翻过,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一如夏日夕阳下湛蓝又波澜不惊的湖水,稳健的脚步也早已懒于游走于繁华的街头。

一天繁忙后的夜读是我最惬意而安宁的时光,读书总能让我内心深处保留着一抹清凉,像春燕衔泥筑巢般筑建着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在波谲云诡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中,为疲惫的心灵提供了一处停泊和栖息之地。当一张张书页在我的指尖跳跃,我的心也随之律动。享受着与世隔绝般宁静休闲的阅读时光,仿佛也隔绝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和霓虹闪烁的繁华。

窗外,夏日的风将梧桐的落花翻卷成曼妙的舞姿。夏日的夜空是美好的,尤其是晴朗的夏夜,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天际的星斗,也能依稀忆起曾经的流年。感受着窗外的清风和室内的清凉,这的确是一件惬意的事,何况无人相扰,可以肆无忌惮地高声诵读,又能随心所欲地于书中人一同欢乐忧伤,这寂寞也因此变得格外的美丽和亲切了。

泡一壶茶,放一段音乐,茶香袅袅,优美的旋律弥漫在书房的每一个角落。音乐如流水一般淌过思想的湖,又似一双温存的手拂过心情的弦,不事张扬,也不曾哀婉,只把那缭乱了一天的思绪慢慢整理,将我带入一片宁静祥和的幽谷。如果说音乐是一条涓涓的溪流,那么文字就该是一汪潺潺的清泉了吧?一样的清澈洁净,一样的静默无言,却总能让人体味到一种灵性的汹涌,一种思想的澎湃。

灯下一页页书卷散发出缕缕墨香,随着《安娜卡列宁娜》、《基督山伯爵》、《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一一翻过,心随境移,情由心生,烦忧的日子短暂了,枯燥的生活润泽了。读一本好书,仿佛与一位沧桑的智者侃侃论道,品味那因沧桑磨砺而厚积薄发的智慧,又像和一位冰雪伶俐的女子倾心畅谈,体味那份思想澄澈的共鸣。思维在文字丛林跳跃、缠绕,合上书本之时必已深夜,双眼酸涩,内心却还有着几分不甘。

读书,让我眼界开阔,让我心灵柔软,让我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保持一种方向、一份热度,免于迷失,避免轻狂。文字,以她那独特的内涵,绽开了一朵朵清丽的花,描绘出一幅幅淡雅的画,又恰似开封了一坛经年的老酒,醉倒了一棵棵摇曳在风中的竹。不需要壮美的豪言,也不必刺骨的凄婉,淡淡的如一杯夏夜的香茗,让夜风里孤灯下多少年轻的梦多情的心沧桑的眼掩卷而思,凭栏唏嘘。

夜色深沉时,灯火阑珊处,一盏灯、一杯茶、一首老歌、一卷优美的文字,把长夜的孤寂和经年的怀想,装点得充实而完美,清丽如诗行。

书香的文章8:一路书香

文/李佳佳

年龄小的时候,总会仰起略带稚气的脸庞思考读书的意义,只是遗憾一直没有答案。后来,慢慢接触到书,爱上了因为读书而充实的生活,爱上了它散发出的淡淡墨香。

手捧一本书,轻呷一口茶,一盏孤灯相伴。细细品味每字每句,如醉如痴。时而抿嘴一笑,时而仰天长叹,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拍案而起。

我喜欢读诗。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望中仍然怀抱希望的乐观精神。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运用新奇的比喻,将诗人内心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读完总不免会留下淡淡的忧伤。杜甫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呈现出浓重而又黯淡的色彩,让人不经意间捕捉到几缕忧郁的美感。

我亦爱读书。朱自清的《绿》,“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让我看到作者内心对生机勃勃的绿的倾慕和向往,表达了他对新生活的憧憬和积极向上的感情。曹雪芹的《红楼梦》,我被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凄美的爱情所感动。惊叹“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时代认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向我诠释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外表,只有正义、高尚才是开放在人心田中最美、最温柔的一朵花。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部举世的著作正如它的颁奖词所说:“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生动的比拟和投影、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道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

书成为我的挚友,失去它,我的精神世界将会枯竭,我将会成为一个野蛮的、没有思想的人。

书更是我的可敬的良师,有了它,我的生活有了更多动力。它是我在黑暗中的明灯,是我在人生征途上的指路人。

愿我的一生常伴书香,即使前方满是风雨荆棘,我的心中也会因书而充满阳光,洋溢着温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