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喜欢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喜欢文章1:竹叶青茶洗心尘
文/徐学平
许多时候,喜欢上一样东西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就像我偏爱竹叶青茶一样。竹叶青茶没有大红袍的珍稀,也没有铁观音的名贵,鲜嫩的竹叶经过简单的烘焙,虽说蓬松得一如杂草,但它始终散发着那种远离尘嚣的植物清香。
竹叶泡茶无须繁杂的工序:一只简单透明的玻璃杯,随意放进适量的竹叶,连同泡茶时的心情,然后再用滚开的水徐徐注入即可。水入杯中,竹叶那慵懒的身姿先是随水漂浮,上下来回地打着转儿,再像生命复苏一般地慢慢舒展开来,随后又渐渐沉入杯底。竹叶在杯底悠然地躺着,让干枯已久的心灵尽享滋润,于是,茶水也渐渐染上了沁人心脾的绿,由淡而浓……单是这番颇富诗意的赏玩,便足以让人的心境变得清澈起来。
竹叶经过沸水的洗礼亦似有了灵性,在碧波荡漾的茶汤中缓缓释放出原始的芬芳。水雾氤氲间,香气一丝丝地弥漫开来,让人恍若置身于清幽的竹林,有着竹叶淡雅的清香,有着雨露甘甜的味道,还夹杂着晨雾和晚风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似乎整个生命也随之摆脱了虚荣与浮躁,走向超然的极致。
我不自觉地呷了一口杯中的茶,忽而,一股淡淡的清香立即萦绕着整个身心,宛如清泉润泽,又如竹露洗心,竹叶的芬芳在体内游走,带着清新自然的气息缓缓滑下,直让人荡气回肠;再呷一口,只觉得口齿盈香,一股清风拂面而来,那一刻,让人遁离了尘世的喧嚣,又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烦忧。细品竹叶青茶,茶水虽是自口而入,但竹露却能浸润到心田,真可谓是“竹堪医俗”了。
品茶,是在品位自然,更是在品味人生。品味竹叶青茶,那也便是在品味竹之“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的淡泊,品味竹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毅,品味竹之“无言无语晚风中,淡泊一生甘始终”的超脱。
在众多的茶品中,竹叶青茶,只算是一位深居简出的隐士吧。但作为茶,茶亦有道,竹叶青茶寡淡高雅,茶味平和,以茶待客,君子之交,你可品出人间沧桑,品出世态炎凉,品出清廉之风;品茶思静,静以致远,修身养性,竹露洗心,你可以洗去心灵的杂念,洗去心底的私欲,洗去心头的贪婪,从而进入一种“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
古人云:“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然而,能将水与竹完美结合的,只有竹叶青茶,这种可以洗却心尘的饮品。平淡的水,溶入几片竹叶,就成为茶;流年似水,平常的生活,若是有了一颗竹般高洁的心,你必定可以拥有一份淡泊如茶的人生。
喜欢文章2:一丝暖意心中来
文/李解
父亲总喜欢唠叨我,尤其是督促我喝水。
父亲的爱往往很宽宏,但有时也会以一些细微的方式展现出来。他很在意我的健康,便总让我喝水。
时常在重重的作业中抬起头,一杯白开水的热气在台灯下升起,弥漫在周围的空气里,湿润的气息让心灵安定,让精神重振。
日子在白开水中过得幸福又盎然。
然而就是在这杯白开水的面前,我与父亲发生了争执,事情很小,小到我已记不清,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是那杯放在桌上却没心情喝的白开水。
一天过去了,冷战没有停止,吃饭的时候,闭嘴;饭后的空闲,关门;洗漱的时候,瞪眼。还停留在昨天的凉白开,是的,已经凉了,我呆呆地盯着它,心里乱得一团糟。
又一天过去了,没有太多的喜怒哀乐,我却开始质疑这样的日子怎么能泛泛而过,怎能既没有熄灭,又没有余震,只如水般流淌,只让我的伤口愈发疼痛。我迷失在白开水那一片透明的茫然中。
再一天过去,难受的情感仿佛要溢出容器,直到再听见父亲一句牵挂的话语,忽又觉得那难过之情似微乎其微,是我的感情出现了偏差,还是本就不需愁绪满篇。我知道这白开水不能再放下去了。
是的,一刻都不能耽搁。
待我再蓄满一杯水,心里的担子放下了,一切又归于平静,可这次,我在这湿润的空气中释然了,迷醉了。就让我懈怠一会吧,享受这安静,沉醉于美好。
我看见父亲嘴角的笑。
我时常想,是否因为小事会生气的人才更显得亲密无间,是否能溶解在一杯白开水里的幸福才是至纯的。
也许吧!
有趣的是那杯白开水最终我还是没喝,或许是忘了,它又凉在我的书桌上,但却暖在我的心里。
喜欢文章3:那些宁静的芬芳
文/路来森
喜欢读书,喜欢读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拿到一本新书,并不急着翻阅,总是先放到鼻端嗅一嗅,淡淡的墨香,游丝一般沁入肺腑,千回百转,滋润极了,熨帖极了,感觉那是世界上最有味道的清芬。心,被撩拨着,跃跃欲读的急切,也是读书人的一种快乐。
但还是不能急,先端详一下书籍的装潢吧,一边端详,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拆下腰封,腰封是一本书的广告,太夸张了不好,言过其实,不讨人喜欢;还是简单点,一语中的,如“煮豆撒微盐”,轻轻一“点”,虽是简单,却滋味存焉。再看封面,或淡雅、或华丽,都好。华丽的色彩,异彩纷呈,犹如面对热气腾腾的火锅,滋味醇厚,诱发着餐食的欲望。但我,还是更喜欢“淡雅”,淡雅的封面,给人一种明净、单纯的感觉,犹如“白水煮豆腐”,清则清矣,却保持了它的本色,留人一份自然,一份清素,一份明快。
若然,书是一本旧书,书上或许还包裹着一袭硬实的“书衣”,牛皮纸的,时间将其皴染成一种沧桑古旧的色彩;那色彩里,透着时间的光影,很是醇厚,耐得住你的一番咀嚼,你能在咀嚼中,体味其中深醇的滋味。或许书衣上还有前人的题跋,字体,或娟秀、或飘逸、或凝重……那人的性情,便在字体里书写着;题跋也有味,那里面留下的是前人的手泽;呈现的是前人的思想、情趣和爱好;这一切都会让你生发足够的联想,而对于一位读书人来说,联想亦生香。
打开扉页,一枚藏书票,豁然映目,真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小小的藏书票,方方正正,粘贴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图案,或木刻、或水彩、或素描、或漫画……大多淡雅宁静。似乎,很少有藏书票,华彩丽章,因为一枚藏书票,即如一本书的“印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这本书的风格特色。但说到底,藏书票凸显的终究还是一份“书人情趣”,一脉书香风流。
该是阅读的时候了。
一页一页,轻轻地翻着,不敢重了,怕惊醒了书中的生命。指尖触摸到纸页上,滑滑的,润润的。纸的墨香,透过指尖,在身体内布散、流淌,渐渐地变成一种书香的温度,温暖着人的身体。人的整个身心,感受得到的,全是书的芬芳。室内宁静而优雅,一个人静静地读着,你就会觉得,连空气里都流淌着书籍的芬芳。
一本书,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写景,可以叙事,可以议论,最重要的是,书中有人,有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本书,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发你、挑逗你思想或情感的味蕾,让你品味和享受到阅读的美感。
优美的景物描写,能让你浮想联翩,在丰富的联想中,你能嗅到花开的芳香,你能闻到一块草地的清新,你能品到果实的甜美,你甚至能听到一缕风吹过的味道,那都是大自然的清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可能身份不同,性情不一,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身上,总会存在着一些美好的精神品质,因之,从一定程度上讲,对一本书的阅读,同时也在享受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精辟的议论,充满了睿智和聪慧,那些语言洋溢着哲理的芬芳,耽思其中,亦是韵味无穷。
读得累了,信手从庭院中摘一片树叶,作为书签,插于书中;于是那本书,就留下了一个季节的芬芳。
合上那本书的同时,你的手泽也留在了书中;于是一本读过的书,也就留下了你生命的芬芳。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阅读一本书,即如欣赏一朵花的盛放,在宁静的氛围中,芬芳迷人,无处不在。
但前提是,你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书必得是一本有意义的好书;在阅读中,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发生思想的碰撞。
喜欢文章4:爱要大声说出来
文/只喝可乐的猫
“妈妈,我好喜欢你!”“爸爸,我好想你!”闺女的小嘴像抹了蜜,说出的话都能甜到我们的心坎里,即使是一句简单而直白的话,都能让我们感到甜蜜和幸福。“这是谁家的宝贝儿啊,真乖!”“这是俺家的大闺女,妈妈的小帮手!”“你真棒!”我们也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她的夸奖和爱。我们会跟孩子一起打滚,一起疯,一起闹。我们会互相搂抱在一起,轻轻地说:“我好爱你!”我们会在孩子熟睡后,痴痴地守在她身边,亲亲小脸,摸摸小手,咬咬小脚丫。我们会做许多让老人们看来是胡闹,是难为情,让他们起鸡皮疙瘩的事。
但是,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却不是这样对待我们的。他们总是高高在上,说话也总是教育的语气,长辈的口吻。“不准拿这个!”“快叫阿姨!”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思想和标准为准则来要求我们,不会站在我们的立场考虑问题,一旦我们反抗,他们会大为恼火,因为我们让他们家长的威严受到藐视。尽管他们是爱我们的,但他们的爱隐藏的是那样的深,是那样的羞涩,那样的含蓄,以至于让年幼的我们对他们敬而远之,更不会窝在他们怀里撒娇,骑在他们脖子上打闹,甚至连手都不敢主动拉一下。直到我们慢慢长大,为人父为人母,我们才读懂父母的爱,理解他们的爱。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他们也没有享受过祖父母们对他们直白的爱,他们也不会撒娇,不会表达。一代代传承,复制,他们从祖父母那边继承下来的教育方式就是这样的,他们也是可怜的“受害者”。
现在的我们,仍然羞于表达对父母的爱。我们不好意思拥抱他们,不好意思挽着他们的胳膊撒娇,不好意思大大方方地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因为我们的爱,从小就被框在内心的角落里,小小的,羞涩的。明明知道,我们要大声说出表达出我们的爱,但是对孩子,我们可以毫无掩饰,毫不羞涩地表达,对父母,我们却仍然羞于表达。
有一天,开车回家,看到路边有个微微驼背的身影,像老爸,但不敢认,因为记忆中的老爸头发不是那样花白,步伐也不是那样蹒跚。直到走到眼前,才发现,就是已经变老的老爸,顿时,眼眶湿润,强忍泪花。父母老了,在我们不经意间老了。眼睛花了,要戴老花镜看报纸了。耳朵背了,要把电视开得很大声了。爬楼喘了,要歇息一下再爬了。时间,就是这样无情,让孩子长大的同时,让父母也衰老了!
大声说出我们的爱,大方表达我们的爱吧,不要羞涩,不要吝啬!
喜欢文章5:你说你见过我的微笑
文/鬼姐
你喜欢在日落的时候站在墙角眺望那片竹林。绿的发黑的颜色在夕阳下蒙上一层暖红色,一阵山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接着便传来叶子和树枝纠缠不清的声音。你喜欢这样的声音,你说:“那是我在想你。”
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是在那片竹林不远处的木桥上。当初的你,有一张清秀的面孔,喜欢穿那件淡雅而不失华丽的黑色长袍。那年的某天,在擦肩而过的那一刻,彼此都不约而同的转头回望着对方,目光在瞬间碰撞并凝结在了半空,谁都不愿走出彼此的视线,时间彷佛定格在了那一刻。当你发现天色已近昏黄的时候,突然显得异常焦虑,你大声对我说:“我见过你,我就住在对面的山上,一定要来找我。”我看到你含着泪水的眼睛,那么清澈,那么明亮,然后,慢慢消失在远方。
事隔多年,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样一个早晨,阳光洒了满地的温暖,我去对面山上给师父送药。走了多年的路,那天却走错方向,不小心踏入了你的小院,安静整洁的空间和你一样神秘而纯洁。你微笑着对我说:“你终于来了。”这时我才想起你曾经对我说过的话,我很抱歉的对你说:“其实我已经忘记……”你总是那么善解人意,然后笑笑说:“你不还是来了吗!”
那样一个黄昏,我们相遇相识;那样一个早晨,我们相知相伴。你带我去看你的花田,一大片的紫色薰衣草望不到边,花香在阳光下四处弥漫,你笑的那么灿烂,咧着嘴对我说:“你能来我真开心,以后这片花田你要帮我照顾好。”现在我想对你说:我一直尽力去照顾那些花儿,他们依然静静的为你开放着。我一直很好奇你和我说的第一句话,你说:你见过我。每次问你,你总是默默不语。直到现在,我终于懂得了你的道理。
如今,我依然想念那个叫做鬼姐的孩子,我似乎看到你站在墙角下,枯瘦的骨骼,飘荡的魂魄,在一袭黑衣下独自释放着来自内心的悲伤和孤寂。空洞的眼眸幽暗深远,却望不到另一端的日出。
墙角长出了一层嫩绿的苔藓,你曾站过的那个地方,依稀可以看出一双脚印刻在上面。你的身影似乎还飘荡在花田之间未曾离去。是的,你说你会回来。
等花儿再开,等我再次微笑,你便回来。因为我记得,记得你曾说过的话:你见过我的微笑,在你生命最孤单的时候。——
喜欢文章6:静非孤独
文/吴东林
我喜欢安静。
喜欢安静并非不喜欢热闹。这样说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的内心饱受“热闹”的洗礼,不得不去为心灵选择一处宁静的港湾让她安然的停泊。
在安静中并非在孤独中。安静是由外及里的,而孤独是由里及外的。安静如一泓湖水,在宏阔的水面下涵盖的是惊涛与波澜。而孤独则如浩瀚海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面对连一只海鸟的鸣叫都没有的汪洋,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助与焦虑。
我喜欢夜间在小区的草和树中穿行,绕过那一湾浅水,踏上那条青石小道,享受着温柔枝桠的抚慰和青草花香的浸润。就这样慢慢地走着走着,没有噪杂,没有喧哗,只有天上的月亮和不知从哪飘来的娓娓的曲。有时就坐在树旁的椅子上,望着天空,看着稀疏的星斗发呆。此时,似乎脑子里没有一丝纤尘,不知在想什么,也不知在看什么。就这样享受着自然的安然与宁静,仿佛心灵被这宁静给熨平了一般。
有时在电视里看到西部的公路上,只有一辆车在宽阔的公路上飞驰,就羡慕得不得了。有时看到那照片或者油画里在无垠的绿色草原上和蓝天白云下牧羊的少男少女,就心醉的不得了。这种难得的安静,不能不滋润出她们幸福的脸、洋溢的笑和唯美的歌。
陶渊明为什么要勾勒出一幅桃花源的美景,也许他想拨开社会浮躁的幕布,去找寻理想中的自然与安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老夫子从幻化的美景中再回到现实,无论如何也再回不到他理想中的桃花源了。他享受了虚拟的美好与宁静,也无奈于现实的浮躁与孤独。
孤独是心灵浮躁的产物,所以我们总要给自己的心灵一块短暂栖息的净土。用不着去烦那如停车场一般的公路,用不着去烦那街边摇滚嘶喊的音响,用不着去烦那旅游景点如潮的人流,用不着去烦那餐馆碗盘与嘈杂交织声浪。或找一方水,去安静的钓钓鱼;或找一片林,去安静的散散步;或找几分田,去安静的种种菜;或找一个茶社,去安静的听听音乐品品茶。安静是对生活的咀嚼与回味,浅斟慢酌,这样才会体验出生活的甘美与幸福的味道!
喜欢文章7:神师与兰花
有一位神师很喜欢养兰花。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代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是师傅的爱物,于是也小心照顾,兰花一直生长得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到地上,兰花掉坏了。
徒弟非常担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紧,他害怕师傅会生气伤心。
问问自己,如果你是禅师,你会怎么处理?
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他告诉徒弟:“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今天生气来的”
与姐妹相处的一段日子,发现我们难免有一些小矛盾,但看了这个小故事,我内心由衷的赞叹禅师的心态,我想当初之所以与姐妹共同居住,也不为了今天的矛盾而在一起的,也不是为了生气、冷战。有时反思自己就好,不要只怪他人,有一天她会明白,她选择跟我在一起的,也不是为了不愉快。
只想说当某天为一心爱的事物伤心,难过,生气,愤怒的时候拿来这个故事看一下,也许会让自己好一些,万事只是一种态度罢了,心态决定命运。
喜欢文章8:致我的爱人
我曾经是一个从来就没爱过的人。
喜欢一个人,或者爱一个人,得做什么才是恰如其分?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男人、或者女人,在那些保持沉默的岁月中到底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扛下了什么,是孤单了,还是倔强了。
也许每个人都会碰到让自己长大、真正成熟的一个人,尽管最后你们不能在一起,但你会很感激,在生命里遇到这样的一个人。
如果我以后有孩子,会她起个小名叫暖暖。
杨澜有段话说的挺好,“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爱情有时候也是一种义气,不只是说这个人得了重病,或者他破产了你仍然跟他在一起,还有另一种是,当他精神上很困惑、很痛苦,甚至对你发脾气的时候,你依然知道他是爱你的。这种力量是蛮强大的,当你们走过那段时,回过头他会特别感谢你。”
Tell Laura, I love her。
喜欢文章9: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
文/鲁先圣
我最喜欢秋天的况味和意境,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天那么羞涩浪漫,也不像夏天那么坦露奔放,更不像冬天那么内向含蓄,秋天是理智的。
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广袤的北方,一到了秋天,最明显的是颜色的变化。似乎是一夜之间,漫山遍野的绿色都变成了满眼金黄。金黄色的叶子和金黄色的果实,在金黄色的土地上,演奏起金黄色的乐章。
这一切都是从一枚落叶开始的。在某一天的清晨,像平日一样起来晨练,突然发现踩着了一枚叶子,或许是梧桐的叶子,或许是槐树的叶子,也许是白杨的叶子。叶子是金黄色的,静静地躺在地上。下意识里就想起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意味,你蓦然醒悟,秋天来了。这个时候,走在任何一条小路上,你都会闻到弥漫在天空中的轻微的茴香气息,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
在郊外的山坡上,秋天的到来几乎是令人惊愕的。一场连绵的细雨之后,气温突然降低了十度,头一天还满山遍野的花朵都枯萎凋谢了,在山顶上盘旋鸣叫的鸟儿没有了踪影,树丛灌木里的野生动物也都藏到了洞穴深处。这般不加掩饰的萧杀和凄凉提醒你,秋天来了。
旷野的憔悴和忧郁会让一个文人感怀万千。当浅黄色的阳光照耀在墙上,当楼下的琴房里响起低沉而哀怨的旋律,当衰败的树叶飘落在白杨树下的人行道上,冷峻的目光会把这一切储藏在记忆之中。唯有大雁是不肯就范的,她们洞察了季节的无情之后,不惜万里远行,也要去寻找春天。
秋天并不是一下子就占据了统治地位的,就在气温下降了十几度,你赶快加了衣服,以为冬天快来的时候,温度又慢慢回升起来。阳光看上去温存愉快,大地一片祥和。但是,这样的天气大多是靠不住的,温暖的日子没有几天,灰色的日子又来了,风起劲地刮起来。接着,又是一夜散乱的犹如游丝一般的细雨,粗硬的灌木也开始变黄,山坡上和旷野里稀疏的草绿色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秋天的村庄里,炊烟与其他的季节也是不同的。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秋天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农人的身影,一车一车的成熟的庄稼行进在弯弯的乡间小路上。间或会有几声欢快的歌声传来,那是农人发自内心的喜悦。天空中有飞翔的天鹅,有排成人字型南飞的鸿雁,湖里是成群的野鸭。它们就像一片阴深的云朵,使秋天显得更加苍郁了。
成熟的庄稼在几天之间就消失在了村落里,粮食都装进了农民的粮仓里,有金灿灿的豆子,有金黄色的玉米,还有各种各样的杂粮。农民把小麦种上,然后就等着度过一个漫长而悠闲的冬季了。
当一个个伤感的文人正感叹着季节的无情之时,正在旷野里里收获着庄家的农人,却唱着一年中最欢乐的歌。辛勤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艰苦的付出得到了加倍的回报,一年的希望变成了沉甸甸的现实,幸福的脸上怎能不挂满开心的欢心和喜悦!
没有一个季节像秋天那样色彩斑斓。秋天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师,那么纵臂一挥,大地上的颜色立刻就如一幅巨画一般涂抹得恰到好处。松柏依然是苍翠的绿色,但是,却增添了漫山遍野的金黄,增添了艳丽的火红。更不要说挂满枝头的果实,妖娆芬芳的菊花,骄傲地昂首大地的高粱。没有一个季节像秋天这样色彩缤纷,没有一个季节像秋天这样果实累累,没有一个季节像秋天这样丰富繁盛,没有一个季节像秋天这样祥、温暖和安静。
秋天的美好更在于它迷人的澄净,它的干净如洗,它的爽朗开阔,它的泾渭分明,它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果实的气息。还有秋天的湖,别有一番情致,夏天的汪洋恣肆早就沉到了湖底,深邃澄净,波澜不兴,意境高远。
最让人陶醉的,是镶嵌着金黄色花边的向日葵。圆圆的脸盘里,挤满了饱满的果实,争相着向太阳展示自己,那种毫无保留的宽阔胸怀,让人肃然起敬。
北方的秋天和南方截然不同。北方的秋天是多彩的,饱满的,丰硕的,干冷的,凌厉的秋风使树木落下片片黄叶,只剩下自己强硬的枝干。花草都隐藏到了大地深处,松软的黄土地一览无余地裸露在阳光下。南方的秋天季节特征并不明显,秋天的树叶依然是苍翠的绿色,没有火红的枫叶,也没有高贵的金黄,到处是四季常青的植物,唯一不同的,大约只有人们的心境。
我最喜欢王勃的那句写秋天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从天而下,孤鹜由下而上,高下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水天形成一色。王勃把一个辽阔秋天的意境写到了极致了。杜甫的“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写的是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但是,他的意境太过苍凉了,远没有李白“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豪迈。
这样的情怀,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是不会有的。城市里只有热和冷的区别,哪里有颜色的变化呢?天空是一样的天空,楼群是永远不变的楼群,马路是永远不变的马路。灿烂的季节,斑斓的色彩,只属于城市之外的旷野,只属于黄土地上的生灵,只属于美丽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