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守望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守望的文章1:血脉深处的守望
文/章骁
冬日的村庄如一个落寞的老人,蹲在岁月的一角,显得沉默寡言,心事重重。寒风在山村的上空刮得呼呼作响,荒芜的田野染着一层白霜,唯有几只觅食的麻雀起起落落。这种无言的冷寂自深秋稻子收割之后,就开始在村庄的角角落落蔓延开来。直到冬至时分,那些远离故土的游子们,嘴里念叨着冬至的日期,一个个踏着霜露回来了。游子们远归的脚步踏破了村路的沉寂,这个时候的山村,终于显露出温情的气色来。
不远千里往回赶的人们,是惦记着回家给祖先上坟的。按乡俗,冬至上坟一直要延续到年关。这段时间,就连村口的那颗大樟树都挂满了村人丝丝缕缕的牵念,樟树下隐约现出几个陌生的人影,就有老人从院子里蹒跚出来,踮起脚,探着头细看,看是不是自家的亲人回来了。屋后通往山头的那些小路,早已整修过了,这些平日里没人通行的小径,在这样的时节里,因承担着人们虔诚而厚重的脚步,显得格外亮洁起来。这些如网交织的小径,在我眼里分明是一条条神圣的通道,它们一头连着人间,一头通往天堂。
事实上,上坟的人多数对自己顶礼膜拜的祖先是陌生的。对于那些安息在地下的先人,极少人能够忆得起他(她)们的面容和模样,人们只能从斑驳的石碑上读出这些逝者的名字,从碑文上刻下的数字里揣摩出那些先人曾经活过的年代。即便如此,靠近这些或简陋或华丽的墓室,心里都没有丝毫的陌生感,这些蹲坐在山头角落里的墓穴,弥漫出一种宁静的暖意,与墓穴对视,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异样的温馨,带有世尘烟火的气息。那是因为,这些小屋里住着我们的祖先,我们有着相同的血脉。
几乎所有的人,对祖先的敬崇都发自肺腑。这种情感占据着人们的精神高地,绝不容撼动。这份膜拜不关乎祖先社会地位的高低,于贫贱和世俗无关,只和血脉相连。我记忆能抵达的最远处,是我的太祖父。至于太祖父以上的先辈,只能在和祖父的交谈中勾勒出他们的模样和性情。追溯起来,我对祖先的情感实际上是从恐惧开始的,这份恐惧从儿时第一次看到梁上的那口棺木开始。在一次玩抓特务的游戏时,我鲁莽间撞进了一间黑乎乎的柴房,钻进了一捆稻草堆里。这次躲藏自然出乎了伙伴们的意料,正为长时间未能暴露自己而暗自窃喜,抬头间就看到了那个令人生怖的木器。那个物体呈长方体,颜色暗红,横卧在几根木梁之上。眼光触及那个木器的一刻起,我的汗毛就直直地往上竖,毫无征兆的,我的潜意识里就想到了死亡这个词,与此同时,我几乎逃也似地就从柴房里夺门而出。之后的很多年,我再也不敢靠近那个柴房。而那个暗红色的长方体木器,如潜伏在心底的一个怪物,偶尔在某个暗夜的梦里突然靠近我,令我毛骨悚然。
对这个木器的恐惧,一直延续到太祖父的离逝。一个冬日的午后,身着青布寿衣的太祖父,平躺在一张席子上,面容安详。灵堂里烟雾缭绕,在一阵悲戚的唢呐和哭泣声中,太祖父的身躯被安放进了一口油亮的棺木里。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逝者入棺的场景。整个仪式在我眼前完成之后,我长吁了一口气。那一刻,我对这个叫做棺木的木器的恐惧感瞬间锐减。我听到大人亲切地称这种木器为“寿棺”,安葬逝者的墓穴为“寿坟”。后来我还知道,只有年满花甲的老人,才能入棺下葬,享受寿坟之礼,未满花甲之人,意外去世,俗称“短命鬼”,只能草率掩埋。
令人生惧的棺木,因为太祖父的灵魂附体而不再阴森。那些散落在山腰上安放棺木的大大小小的坟墓,也不再叫我胆怯。我清楚那些墓地里,安睡着的,是和太祖父一样的老人。每次上坟,随同大人一起攀上山头,从一个辈分最高的先人的墓地开始祭起,一路下来,跪拜了多少回,挂了几叠草纸,燃了多少爆竹,点了几只香烛,我没记清。我只知道,到后来,凑近太祖母的寿坟时,看着父亲几兄妹一边往墓前堆放鸡蛋、腊肉、苹果等祭品,一边对着那块石碑说话,我似乎真的感觉到了那块冷硬的墓碑后面,有一个面目慈祥的老妪在侧耳聆听,父亲几个说的话,老人家都听着了,只是笑而不答。
儿时,跟在大人后面去上坟,大气也不敢出。父亲叫我磕头,我就磕头,父亲让我点香,我就点香。母亲每次都吩咐我,给祖先上香跪拜时,要在心里祈愿,求祖先保佑。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次跪在墓前,都在心里默念,求祖先保佑我学业有成,保佑全家人平安。后来我考入了省城一所中专学校,分配工作成了一名公务员。母亲笑着告诉我,说我祭拜祖先的心很诚,祖先显灵了。我明知道母亲不迷信,却也不作争辩。我和母亲对视而笑,告诉母亲今后每年都要回去上坟,一辈子不能忘了祖先的恩德。
真的就开始惦念起上坟的事来。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七零后的我影响很大,清明节我通常选择网络祭祖的方式来悼念祖先。到了冬至却不行了,总觉得有一件心事未了,心神不宁。这种期待,一直要等到年关,省城的叔叔们都回来了,我们一起去上坟。每到一个先人的墓前,我都不会闲着,主动上前去,从父亲手中接过柴刀来修剪墓地里杂乱的茅草,或是给坟头添几锹黄土。跪拜的时候,我总是一脸肃穆,。我深深躬下身,头几乎抵着了泥地。于之前不一样的,是心里不再祈愿祖先的保佑,我只是默念着:愿祖上在地下安息,晚辈来看您来了。
我在跪拜的时候,听到一旁的二婶轻声对侄儿说,儿子,快去磕头,求祖先保佑你学习进步。侄儿听话地走上前来,跪拜在地,嘴里念念有词。看着跪倒在泥地里的侄儿,我一下就想起了儿时的自己,心底一片释然。
坐落在房屋身后的山头,平日里村人只有在灶膛里缺了柴火,才会想起去光顾它们。那些终老后被送上山腰的先人,终日与草木为伴,与虫鸟为依,该也是会寂寞的吧。我宁愿相信先人们是有在天之灵的,他们在寂寞的时候,或许会想起自己的亲人。不然,远离故土的我们,如何会对那些坐落在山头的土包不离不弃呢?!
上坟的路上,总要路过一两个破败的旧坟。这座坟墓年岁久远,已然算不准修建它们的时月了。坟身已经坍塌,石碑风化破碎,碑文模糊一片,再也辨不清字痕来。途径这种沉沦的墓地,我每每心生悲凉。是这位孤寂的先人,早已脱离了晚辈追念的视线,还是,这原本就是一个客死他乡的外人?无论如何,这样孤独破败的一座坟,带给我的,只有凄凉。
如今的山村,大多数年轻人已经离开了村子,在或近或远的城镇都市生活,不少房屋的门是终年关闭着的。这些人家的儿孙辈,却依然惦念着在冬至年关的时候,回到老家,打开那扇锈迹斑斑的门锁,细细清理院子里杂乱的野草,扫去屋檐下密布的蜘蛛网。做完这些,他们便举家爬上后山,提着纸钱和香烛,逐个去祭拜自己的祖先。正如我的堂哥冬明,一家人全出去了,空留一栋屋子在村里,但每年冬天,他们一定要回来一次,因为他的母亲生前曾告诫过他,即使全家人都出去了,仍然要记住,我们的祖先在这里,我们永远是村里人。
从村庄走出去的人,老了都想着要回来。就连父亲都说,以后退休了,要回老家去养老。对父亲的话,我不置可否。但隔壁的四爷却真的应了“叶落归根”这句俗话,他在病危之际,硬是拒绝继续住院治疗,强烈要求儿女们把他从县城儿子家里送回了老家,终老在了那栋闲置了多年的旧屋子里。四公公在弥留之际,开口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能老在自己的家里,也就安心了。
对我来说,乡愁很多时候是基于精神层面的一种情感,从根子上来说,是虚幻的。对四爷来说,乡愁的最终抵达方式,是终老在故乡的屋子里。四爷的最大愿望,是死后能够安眠在村子的后山上,与厮守了大半生的山水草木为伴,与那些先人的灵魂作伴,如此才能安息九泉之下。山村的土地,有了四叔的气息,对四叔的子孙后辈们,也就有了一份长久的期盼。
上坟祭祖的次数多了,走在上坟的路上,就有了走亲戚一般的温暖。缓缓行走在通往山腰的小路,抬头望去,雨后的阳光照在半山腰的坟土上,散发出一缕缕热气,犹如屋顶升腾的炊烟。透过层层回旋环绕的气雾,我清晰地读到一种凝重的来自血脉深处的守望。
关于守望的文章2:守望中的故乡
文/陌上洛桑
它是流浪者藏在心里的地方,它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生命将尽要回归的地方。—题记
记忆中成长的这个地方,它总是充盈着稚嫩的童声,悦耳的鸟鸣声,还有家长里短中爽朗的笑声,以及田间耕作时锄具碰撞的叮当声,再加上偶尔传来的外来商家的叫卖声,这个小村庄便会瞬间沸腾起来。
纯朴与简单是这里的人们生活中的常态。大人们秉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田地间劳动,进而获得物质保障的生活方式;孩子们放学后村头至村尾撒开马力往前奔跑,一路叫喊着释放着自由的天性;老人们则会三两个聚在一起讨论着年轻时经历过的事情或者是讨论下一辈的子孙们。
这个村庄它四面环山,完好的盆地形状让四季一轮又一轮地迭代着。
春天不知名的花漫山遍野地开放,香味袭人,总能招来一大群蝴蝶与蜜蜂前来采撷;夏天绿油油的树林环绕着它,郁郁葱葱的景致,凉爽的天气总让人流连忘返。最喜人的是夏天的晚间,它总是安静的,每次睡觉时听着知了和蛐蛐声快速地进入睡眠,每当感觉到学业压力大时,一次回家,就让能让自己缓解并释放;秋天,金黄色的树林再次把这个季节点缀的分外美丽,漫山的金黄叶子让你浸润着幸福的感觉;冬天,虽然少了春夏秋的色彩,但依然不影响它白雪素裹下的那份独特的美,冷冽的天气中更加衬托出冬的意境。
然而,就是这个记忆中的村庄,这个一年四季都在变换着不同美的地方,这个我生长的故乡,突然找不到它原来的模样了。
近几年回家的频次逐渐减少,对于故乡的了解变少。而这次恰有机会陪同母亲回到了故乡,发现它出奇的安静,静到一声鸟叫就可以辨别出方向的地方,守望着它的是零星的三两户人家,村头至村尾看不到行人,鸡鸣与狗叫声鲜有耳闻,邻居家的院子因常年未有人居住,荒废已久,各种野树已铺满院子,加上冬天的萧瑟,更增添一份落寞。
进城发展成了年轻人的生活目标,随之而离开的便是整个家庭,在城市购房、安家、置业成了一个标准的生活节奏,于是,越来越少的人被留在这里,故乡的概念慢慢地淡化在年轻一代的脑海里。
守望中的故乡更像是一位老人,看护着崭新一代的年轻人,远远地,目光里浸满着期许与思念,一日又一日翘首以盼着回来的人们。
突然,抬头看到往南飞的大雁整齐地成人字形一点点地最终化成一群小黑点快速地消失在视野里。不知,明年归来的大雁,是否还会在故乡停留,是否会陪伴着我的故乡再看看四季的风景?
关于守望的文章3:守望的莲
文/土豆丁丁豆
(—)
我是你彼岸留守的那株莲吗?梵音萦绕,凝眸你素指的轻捻,清泪濡湿,晕染了伊婉约的惆怅。莲心自开,一帘幽梦,悠悠,一曲离别,涟涟。
关于记忆,或深或浅;关于思念,亦浓亦淡。弱水三千,深情缱绻,梦中的额吉淡成念的微澜,静好的岁月,把你刻在三生石畔,在一纸鹅黄的瘦笺里,让鸿雁衔去搁浅在心深处的柔软。
嵌一方蓝田日暖的问候;舞一阕水墨横斜的清浅;洇一个蹙眉阑珊的默念。笔底留香,情意蔓延,触碰你的指尖,只为来生奈何桥前,借我一世的暖。
(二)
你是我莫凭栏前望穿的鸿雁,你是我汀洲袅起的染柳浓烟,你是我百转柔肠低吟浅唱的芙蓉面。
星河飞转,流年研碾,在原地等候,任憔悴,妖娆成晓月眉弯,随瘦影,融化在烛残漏断。你可曾洞悉,西子湖畔,素衣痴念,为你许下我为拈尘你作清风的夙愿。
携一方清浅,弹一曲思念,执一帘幽梦,吟一首红尘别陌。你的背影,栽种在回忆的波澜,渐行渐远。任泪潸然,我只是沉沦在你眼眸的过客,不曾邂逅,便凋零成梦驼铃的遥远……
回眸,刹那;凝眸,永远……
(三)
或许你曾执爱我泪意朦胧的剪影;或许你曾痴情我凭栏而依的凝眸厮守;或许你只是欣赏伊素心如莲的恬淡……
然而,一转身,红尘阡陌,终入茫茫人海,相思泪,轻打芭蕉,随暮雨潇潇。
烟光薄,栖鸦归。谁的梦轻点惆怅化泪?谁的守望洞穿记忆轮回?
一棹清风与君泛舟,一弯晓月萦梦依依,青山澹月竹篱花影,一泓情丝徜徉在雾霭芳菲,清竹随风摇曳与君同醉!
眺一眼忘川,朦胧了蔷薇,许一世清莲,润泽了星子。一声叹息,今生无素缘。
(四)
在冬的微凉里,拈一枚孤雁的尾翼,在我寥落的怀想中,衍生隔岸初见你的模样;勾勒你的笑容,在我白山松水的梦境里,绽放并蒂莲的清香,身影如素梅孤傲,码成一座城墙。
倾洒一地的绝情汤,让曼陀罗分外妖艳,步步生莲,声声碎念,今世诀别,来生守望,甘立痩莲为你绽放流年沧桑的一缕清香。
佛前求拜,把心事搁浅,只乞一眸梵香的回顾。
魂梦莹莹,呼唤声声,最短的伫立,或许是最长的守候,凝望着你恬静的眸,连泪珠都晶莹剔透,化为明媚的浅笑。
缘深缘浅,终别奈何桥前冷涧……
彼岸豆蔻,守望在左,思念在右。
翊翊风,剪剪梦,落花成冢,清莲徐徐盛开。碎碎念,声声慢,梦君化蝶翩跹……
关于守望的文章4:于时光深处。守望
文/心莲
岁月如流。转瞬,已是暮春。
季节的变化在凋零中重生。此时,落花又做风前舞。清风再一次用无情吹落等待的花瓣。静坐于时光的边缘,看花开花谢花满天。几许清愁,暗生寂寥。
行于茫茫人海。遇见,是一种缘。不经意的回眸,链起彼此的情牵。缘,在掌中盛开了一朵妖娆。那些盈满心间的思绪,化为指尖的文字涓涓,将无边的思念袅绕于远方。而流光若水,素颜之上已悄然留下些许的时光印痕。夜夜夜夜,依旧不断的重复着的那个深远而甜蜜的梦,如此真切。却又遥不可及。若芳草萋萋的彼岸,在日日遥遥的守望里,亦会霜华渐染,蒹葭苍苍。
山长水远的岁月里,无法触及的背影,千年不变的话题,在平平仄仄平中,迂回婉转。若高山流水般,在幽幽的音律中轻轻弹奏出一曲遗世独立的清高。无声的读你,任满怀的心绪化为漫天的惆怅。而后,凝作一颗颗晶莹的泪滴,散落。润湿了那一方心田。多想,把所有的温柔置于你心底,驱散那些灰色的廖默。多想,让阳光的花朵盛开于你的视线所及,宛若夜的黑中亦会盛放的激情不息……
你说,你的城,烟雨倾城。我说,我的国,阳光灿烂。彼此遥望,安静相依。多少次,在岁月的轻痕里寻觅着过往。犹记初相见,记得长相念。无法轻描淡写的春天,陌上花开的芬芳,在这一日一日的烟尘琐碎中,渐行渐远。而那些相伴相依的暖,却如这窗外及夏的光阳,愈加明媚灿烂。
其实,我心底亦知。你这一驻足,亦是今生最温情的片段。而于我,这一次的回眸,亦将一颗心沉沦此中。那个放逐的梦终于寻得一处安静的港湾。日日的陪伴,无声的馨暖。可是,我又如何来泅渡你如水的深情……想,让贮存起所有的感动的瞬间,来印证永恒的变化。只是,不知。那些在暗夜里滋生的心绪和梦想,会在这喧嚣的尘世之中投下怎样的光影?亦或,只是空空……
回顾来路,有些许的倦怠。看岁月的风尘依然将许多的过往湮埋。很多的记忆,只在岁月的缝隙里若隐若现。白日和黑夜反复的交替,生命亦在这样的交织里逐渐由丰盈走向清瘦。而后,以凋零至终。那些久存的渴望,在心潮间起落不息。是否,终也只能随同生命湮灭这红尘梦里?岑寂。无声。
都说,人生是一种历练。是否,当情感的年轮历经风雨的沧桑,亦会渐失去了曾经的斑斓?任一指韶华流转,转瞬漫成一城的苍凉。那些水墨晕染的心事,亦会在流年之中渐渐淡去。而于闲适的午后,一盏清茶漫香,一曲清音摇动,静静地沉淀那些放飞的思绪。心湖之上,亦可平淡的不起一丝涟漪。如此般,只愿岁月静好,天涯各安。
而夜的漫长,一如往昔。看月轮在圆缺中无声地轮回,听雨落窗前若呓语呢喃,一任潮湿在各自的眼里眸间。而沉默,亦成了彼此间最深沉的慰藉。此时无声胜有声。我说,懂。而你,亦是吧。
梅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无法验证前世是否相约,我知,这一程的相伴,已是最深的暖。我亦愿意相信:今生的相遇亦是久别重逢。而守望,注定只是今生的皈依。那么,下一个轮回里,你是否也会与我一起。等待,再一次微笑着相遇,相依……
关于守望的文章5:琼,守望雪山的女儿
文/蘇子
琼珍回来了!村口的小路上一群大孩子拽扯着一个姑娘,嚷嚷着往村里走来。一路上有乡人招呼着:琼回来了?琼长高了、琼真漂亮、琼辛苦了……琼微笑着不停地回应:图吉切(谢谢)!玛嘎玛嘎(不辛苦)!儿时的伙伴们推拥着琼珍来到她的家门前,阿妈早已站在门口,见到姑娘一下流出泪来,琼扔下行李箱和肩上的背包,扑到阿妈的怀里,叫了声:阿妈啦!母子俩相拥而泣,周围的乡亲们也落下感动的眼泪。一位长者说了句:让姑娘进门吧。阿妈突然回过神来,拉起围裙的一角擦了擦眼泪,弯下腰一手提起姑娘的行李箱,一手紧拉着姑娘的手进了家门。
琼的家里顿时热闹起来。闻讯赶来的乡亲挤进屋里,琼的阿妈热情地招呼大伙儿坐下喝茶,桌上早已摆满了特地为琼准备的风干牛肉、奶饼子、杂糖、干果等。大家围坐在琼的周围,姑娘们这个摸摸琼的衣服,那个扯扯琼的围巾,不停地问这问那。琼是今天的主角。她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好多年了,因为路途遥远,条件不允许,她一直没回过家。乡人、乡音、乡井对她来说,既熟悉又有些陌生。在外的这些年,琼时刻思念家乡和阿妈啦,每天都要给阿妈打个电话,时不时给阿妈捎回钱和衣物。村里人都说,琼真能干,帮家里添置了不少东西。虽说父亲不在了,也没有兄弟姐妹,可琼和阿妈在村里一点也不比有劳力的家庭日子差。
琼的父亲在一次做登山向导时遇到雪崩去世了,没找到遗体,琼的阿妈哭干了眼泪,每年的祭奠就只能朝着前方的雪山跪拜、祈祷。琼回家的第二天一大早,阿妈和琼带着松枝、龙达、哈达等,朝着村里供奉的神山走去,这是藏地的习俗,当藏传佛教的传统节气或远方归来的家人,乡民都会登上山顶,熏松枝、悬挂经幡、抛撒龙达、献上哈达,敬拜佛法僧三尊,祈祷保佑。
阿妈拿出松枝点燃,放进山顶一个石头砌成的熏炉中,顿时一阵松香飘散开来,缕缕青烟升向空中。琼把崭新的五彩经幡展开,挂在周围的树枝间,那里已层层叠叠地挂了好多经幡,在风中呼啦啦地飘动。母女俩对着神山跪拜、祈愿。阿妈嘴里不停念着嘛呢,时而对着远处的雪山念叨:“爸啦,女儿回来了,来看你啦,嗡嘛呢叭咪吽”!琼有些激动,眼里含着泪水,双手合十双目静闭:“阿爸啦,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阿妈的”。风中,琼和阿妈把一叠龙达抛向空中,瞬时龙达漫天飘舞,飞向山谷、飞向草原、飞向雪山······
这些年琼在内地独自闯荡,可她的心一直留在这雪山下的家园,留在阿妈的身边。那是琼职中毕业以后,为了早一些帮助阿妈,减轻家里负担,琼跟了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去了内地。初到汉地的琼连汉语都讲不准,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不用太多交流的工作,一个打字员。那时会电脑的人不多,每个单位都会有专门打字的人员,琼在职中学过一点电脑知识,这份工作还比较适合自己。于是,她开始了第一份工作。
琼很努力,脑子聪明,没用多久就很熟练了。她的淳朴勤奋得到了领导好评,收入也随之提高。后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单位不再需要专职打字员。她改做了收发和分送报刊。她依然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所有工作井井有条,利利索索,总是得到领导的表扬。她把人家看完扔掉的报子和杂志收回来,然后留下自己看,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意思就问身边同事,慢慢地琼竟然能通读很多文章,学到了不少知识。她报考了自修大学。朋友同事抱着怀疑的态度,可她刻苦努力竟然拿到了毕业证书!从此以后,琼也是个有高等文化的人了。领导同事都被这个来自遥远雪山脚下,纯朴美丽的藏地姑娘感动,感动她为改变命运付出努力的执着精神。领导鼓励她说:好好干,会有前途。
可是,琼想回家了。在外漂泊的生活让琼体验到了世界真大,也很精彩。但当一个人游走在繁华的都市大街上,望着一座座摩天高楼,身边南来北往、行色匆匆的人潮,琼不时感觉内心空聊压抑。她无法让自己完全融入这个城市。她感觉找不到自己的根。虽说也有好姐妹,可她依然感到孤独。一天,琼做梦了。她看见家乡的雪山在蔚蓝的天幕下晶莹剔透,闪着金光,画面清晰得可以看见雪山上的小路。她激动地朝前跑啊跑,可雪山不断往后退,她只能远远地看着却怎么也走不近。她好伤心。醒来后,她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她要回家乡!
琼毅然辞去了工作。带着简单的行囊,还有闯荡外面世界回馈给她的知识和智慧,她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回到了阿妈身边,回到了她魂牵梦萦的雪山脚下,有了自己的打算。
阿妈还不知道女儿的心思,这几天带着琼走亲串户,说不容易回来一趟,一定要去拜访乡里乡亲。女儿离开家的这些年,没少麻烦大伙儿,家里重活全靠村里人帮忙。琼明白,阿妈虽是一个坚强的人,但毕竟一个女人,要撑起一个家有多艰难。特别是每年入冬前,阿妈要跟着村里的男人们赶着牦牛,翻过大雪山到乡上或县城去购买越冬的物资,走走停停来回要一个多星期。一路险峻艰辛,常常有人在途中不幸遇难。可阿妈和那些男人们一样勇敢。因为,如果不储备足够的口粮和草料,一旦大雪封山,几个月出不来,吃的粮食,还有喂牲口的草料断了,那就只有挨饿。
自从阿爸去世,母女俩得到全村人的帮助。从小阿妈就教她要懂得感恩。这次回来,阿妈就是要琼去给大家谢恩。琼每到一家就双手合十,恭敬地低头表示感谢。大家都赞许琼又美丽又懂事,叮嘱她在外好好干,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有了能力再把阿妈接出去享福。在大家的赞扬声中阿妈露出欣慰的笑容。她回头慈爱地望着女儿,感觉女儿真的长大了,有出息了。心想将来有一天自己去了另一个世界,也可以给孩子阿爸有个交代了。
回到家,琼把自己的心思告诉阿妈,她想报考老师,就在家乡用自己的知识教孩子们。阿妈愣了一下,半信半疑。琼又使劲点点头。回过神来的阿妈突然一下把女儿拉进怀里,边哭边说:“我还以为你要永远在外面,阿妈好想你在身边啊”。琼也忍不住流着泪说:“阿妈啦,我以后哪儿都不去了,就在这里陪着你,我们要在这里守着阿爸”。说到这里,母子俩抱得更紧了。阿妈说:“只是委屈你了”。琼说:“不,在阿妈身边很幸福”。
琼终于考上了老师,并如愿分到了她的家乡,那所学校就在阿爸遇难的雪山脚下。这里很难留住分来的老师。村里的孩子不得不到很远的地方上学。琼的志向就是在这里当老师,教孩子们学知识。她要永远留下来,不让孩子们失学。阿妈经常会去学校陪伴琼。农闲时就在女儿学校义务为孩子们烧茶做饭。几年过去了,琼已是学校校长。不过加上她全校也就三个老师。但琼过得快乐充实,充满成就感。她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我很满足”。
后来,琼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丈夫就是学校的同事,一个和她一样有着共同志向、纯朴善良的乡村教师。他们有了一个和琼一样美丽的女儿。阿妈老了,做不动农活了,就在他们身边帮着照看孙女。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
又到了阿爸的祭日。阿妈年事已高走不动了。琼带着丈夫和女儿,按照阿妈的嘱咐准备好祭祀用的物品,来到雪山脚下祭奠阿爸。
太阳出来了,霞光照射着金字塔似的主峰,光芒四射。琼抬头望去,巍峨的雪峰被金色的霞光包裹着,瞬间幻化成阿爸高大的身躯,如同一座伟岸的雕塑,坚毅地挺立于天地之间。橘黄色的光雾中有一双眼睛温情地注视着自己。琼的心颤动起来。她突然朝着雪山大声呼唤: “阿爸啦,女儿要永远在这里守护着你”!雪山传来回音:爸啦爸啦……永远……永远……
那声音久久回荡在天宇。
关于守望的文章6:孤独的守望
文/笔墨飞絮
男孩没有牵住他的幸福,馨柔又从他的身边溜走。他又一次成了孤独的守望者。
其实孤独不是用来守望的,而是它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生命。人的一生都是在孤独中寻寻觅觅,待得以为终于找到了自己心中所想所要,却在得到拥有时,回顾四望,依然发现自己还是处于孤独的境地,于是生命又重复着下一场的寻觅,生命便如此因得而失,又因失而得。
曾经,很固执,很倔强,以为自己只要坚持,便总能不望所负,现今想来,曾经在坚持中所持的那份尖锐青涩得让人想流泪,那种感动呵,正是生命太认真,以为一切都得牢牢的把握住,斤斤计较着,才会守住属于自己的那份少得可怜的自尊自爱。
幽幽于时光的澜漾中细细的轻轻的想,也会在斑驳光影于幽幽憧憧中,明了那时的认真让自身忽略了许多的美丽风景,让自己为那些躲着光阴里的青涩的年月而惊异怦然,那些漫长的心理的焦熬又是如何在孤独衍生的绝望中度过呢?不得不佩服年少的我,青嫩的又倔强的秉性。
这么想着时,望一望天空飘过的云絮,所有的一切认真与较真都显得无足轻重。行到水穷处,坐看风云起,任何的人生绝境与不如意都会随着时光而渐露它的风骨与行径,没有必要再死死地求任何的幸福与快乐。其实,在生命这般看着天空时,清风自旷野之地徐徐飘来,始末行程都可忘,只把身心暖柔柔、清凉凉的撩拂便是绝美的逸致。
生命从一开始,没有任何的证明,也没有任何的喜怒可言,孤独是一直潜藏初落的生命。在想起时,悲情笼罩一切,抬头望天,以守望的姿态,候取那份清华,风姿绝逸,总是潜入时光,悠闲淡澹。
想起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女,来自大山的沉静与来自大地的朴实,依依缱绻生命的脉魂。无论走向何处,我都是大山的女儿,永不会忘记,这份沉邃的孤独是秉着清远的淡天里,那份流汗的姿势所凝霭起来的。
弟弟用神色对我说,他很孤独,一种寄予天地之间的孤独,清风吹不散,明月照不进,烟雨笼不起,又脆弱的一盏笑颜便可破。我知道,他的那份孤独是什么,却无可帮助,每个人都有属于每个人的孤独。当他也学会了仰望天空时,孤独便如云絮填进了心空。
坐在气味沉闷的车里,看路边闪过的风景,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还有风云吹来的阵阵浓烈的异味。乌烟瘴气、尘土飞扬、热火嘲天的一片大地,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在建施工地,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一片景象,自然风景倒是被无情的毁坏掉。人类,真是一个喜欢热闹的动物,人类的孤独无可排除,只能在此种异常喧嚣热闹中被无形的遗忘。
我很是惊异人类的伟大,任何地方,只要是可以踏足,可以挣取的地方,都被人类的足迹踏遍,都被人类的影子填满。只要有土地的地方,便是人类生存的福祉。
有时,不禁闷闷的想,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份所谓的心中的向往与理想?还是一种被标格起来的人的价值?又或者仅仅只是为了活着,活下去?当生命稍稍有了些微可以喘息的空间时,便有了人类孤独悲哀的繁衍。
很多时候,人是一种奇异的动物,既在升华着生命本身的价值,又在为生命本身制造着无限多的麻烦。许多可有可无的忧郁烦闷哀愁都不过是生命本身的孤独酿制出来的循环往复的流程罢了。因为生命太寂寞,太孤独了,总会在稍稍现有的基础上滋生出一种跃跃欲试的动机,前前后后便有了附加的喜怒哀愁之景况。
暖暖的阳光,天空明净,没有一丝风动云涌的迹象。平淡的生命,似乎突地剔透起来,而剔透的后果却是生命真没趣,生活也真虚妄。没有热火朝天的干劲,心思的灵透彰显着生命情趣的退缩匮乏。孤独又无边无际的圈笼氤氲。
那个男孩,在刚刚求取工作时的小心翼翼,耐心表诉,虚心求取,只是因为想要一份工作,那份虔诚是生命本身的意识控制出的理性作为。这个人人争而为工作、为温饱、为钱财的社会所挣扎的行径,本是无意的秉性所向,认真良好,可一旦牵涉到金钱物质,一切都又变得有点可笑。人活着,似乎只能如此了,在所有愿望与梦想被屏弃的情况下,首先为着生存所需而准备。
不是愤世忌俗的人,偶尔如风云般,行到哪,想到哪,也唏嘘到哪。生命的本性早已被模糊。依着生存法则静静的安守时日,将偶而的抬头,看作是自我浪漫的表现。空中所现的月亮、星光、浮云也总会轻轻的如纹漪般荡漾在心头。在灵魂的最深处,依然本着心性,善良、憨厚、老实、本份、坦荡、朴素——大山的女儿、农家的女儿所秉持的传统是浸入到骨子里的一种风华。清风吹过时,游云逸过时,月华洒下时,星光闪烁时,淡然漠然送我若有若无的孤独,沉静的心早已与孤独相偎,踏实而浅淡。
孤独的守望,是生命自始就得承受的。所幸一直都做得很好,孤独着,寂寞着,却也怡然自如,安之若素。时日渐长,终是明白了行到水穷处,坐看风云起的无边意韵。
关于守望的文章7:守望麦田的幸福
文/郑蕴昕
最近读了曹文轩叔叔写的《细米》,封面是大片大片金黄色的麦田,一个少年呆呆地在麦田前守望。他守望的是什么呢?是幸福么?
这就是细米,一个天生爱脸红的男孩儿。他与自己的表妹红藕过着两小无猜的日子。他的生活,平静却透着热情。
然而,有那么一天,稻香渡平凡的日子变得不平凡。大河上漂来一叶白帆,白帆下是一群似仙女般的女孩儿。这些苏州的女知青给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而又迷人的气息。其中那名叫梅纹的女孩以她纯净温柔的精神力量,使细米走上了崭新的成长历程。
细米生来就有一种发现自然中美丽的天赋。他淘气而又腼腆,充满了想象力。他用一把小刀刻下的图案,淳朴而又真实,刻出了一个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生动故事。梅纹以她不同于乡间的敏锐感觉来引导细米,让细米对艺术有了一种来自心底的感觉。
因为艺术,细米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细米从小生活在乡村,虽然有乡村男孩的野性,但他的心灵早被乡村独有的风情孕育充实。梅纹来自城市,她面对细米对艺术混沌的识知感到了新奇和迷惑,她给细米的帮助不只有引导,也是共同创造。
曹文轩叔叔坚守着自己的麦田,带着乡土气息,纯美而温暖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这是一种简单而又深入人心的温暖。读《细米》时,我的心灵就像在进行一次长途旅行,来到了那个充满温暖的地方——稻香渡……
关于守望的文章8:车前草,尘埃里的守望
文/雪夜闻笛
为什么,你不像映山红,在春寒料峭的山坡上,开出一片火红的彤云?为什么,你不像野菊花,以你明媚的色彩,惊艳农人疲惫的目光?车前草,为什么你总是生长在车来人往的山道上,一方浅浅的牛蹄窝,便是你安身乐命的温床。你用特殊的生存方式选择生命的轨迹,难道只为用一生去守候那车前一瞬的辉煌?
在这个如诗如梦的季节,花事喧闹地开了一场又一场,落了一重又一重。花香满径的阡陌上,唯有你,依旧是那小小的一丛,微不起眼,却给大地带来一片新绿,也给喧嚣的红尘点染了一抹清丽。从没有一种花草如你一样啊,在春天斑斓的原野上,如此地贴近泥土,几乎低到尘埃里。却用细瘦伶仃的草茎,高高擎起串串淡紫的花朵,点点如浓缩的米粒,若隐若现地挤在一起,仿佛寥寥晨星,又如爱的告白,欲语还休,却赤裸着自己全盘托付的心。
你从不奢望,只要些许的泥土立足,些许的雨水滋养,些许的阳光普照,就会铺展开生命的诗意。车前草,你沉寂的心灵从不乞求多情的垂怜,却在岁月的磨砺中散发出阵阵清香。经历了春夏秋冬,吸吮了天地精华,挺过了风霜雨雪。你一直开在尘埃里,静静地仰望着春天,一丛一丛,如时间埋下的沉默与清愁。而当岁月更迭季节变换,当百花飘零繁华落尽,你依然独立风中,郁郁葱葱成为不变的风景,成为紫陌红尘里那一抹永不凋谢的春光。
年少的记忆里,碎花遍地的田埂上小路边,到处都有你清癯的身影,一颗童心总是充满了许多的疑问。为什么你叫“车前草”,而不是“车后草”抑或“车旁草”呢?每次咀嚼你的芳名,情感深处总会升腾起满怀的敬仰,伴着我梦幻般奇妙的浮想。我曾描摹着在残阳笼罩枯树的幽静古刹旁,在西风掠起黄沙的山野古道上,你就是那个身披铠甲的车前将士,凌厉的目光如一道闪电裹挟着剑气如虹,仅仅于无言的静默中,你那冽冽雄风已然退敌于千里之外,胜人于无形之间。
长大后才知道,车前草,这名字带给我的联想,实在只是一种人为的美好意象,把你喻做一个弱女子似乎更为贴切。你不过是山道上的一棵草啊!脚下没有沃土的滋养,身后没有大树的庇荫。烈日炎炎的午后,灼热的大地令你焦渴难耐神情恹恹;月黑风高的夜晚,你那单薄的叶片,又怎敌他,晚来风急。在这寂寥的山道上,你千年等一回,守望着生命中成就你永恒的那辆车,静静地从宿命的远方驶来,薄雾正从山间飘过,西风正烈……你从尘埃里迎着车轮,迎着马蹄,迎着铺天盖地的红尘滚滚,任千斤重压碾过身躯轧轧而去。哪怕粉身碎骨,你的灵魂也会披着纯净的绿色霓裳,赤足走在田野上。
一片片绿叶的舞蹈,在风中幻化着你的宁静和淡泊,幻化着生命的沉重和轻盈。看啊!在山道上,在阳光下,在清凉如水的晨风中,那风中旋舞的叶片,摇曳生姿的草茎,一如桀骜遒劲的狂草,向着蓝天大地,向着桃红柳绿,轰轰烈烈地张扬着内心的不屈与豪气。如果你留意,如果你欣赏,如果你品味,绿叶的舞蹈也许就是一个女子的舞蹈,与大地相融,与清风共舞,让她散发出淡雅的气息,那是怎样的一种美?!
那是一种为了成全鲜花与大地的相映而甘做绿叶的大气之美,那是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不惜千年守候的相知之美;那是一种为了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而不惜粉身碎骨的悲壮之美……
车前草,你的内心一定充盈着这些大美,才能做到如此的恬淡与安然。你用生命的轨迹诠释了爱的真谛----爱是自然的。但不轻易,凝重中蕴含着一份亘远的情愫。
守望,是一种姿态;相逢,是一份惊喜。虽转瞬即逝,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