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中考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中考散文1:没有废品只有旧货
文/刘学正
那年中考落榜后,我极度消沉,闷坐在家里哪里也不想去,父亲从外面推来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走到屋里说:“从明天起,跟我去收废……收旧货吧,你往东,我往西。”我嗯了一声,心想父亲还是有些顾虑,没有说出他常扯起嗓子喊的“收废品”。
我蹬着三轮车,一路往东,经过了两三处居民小区,却始终没有勇气进去。在一个小区门口,我思量再三,终于硬着头皮骑了过去,看门的老大爷探出头来:“小伙子,你是要帮朋友搬东西?”我没敢抬头,红着脸说:“我,我想进去收旧货。”老大爷从小屋里走出来,上下打量了我一番,也没有言语,走回小屋打开了防盗门。我感激地朝他笑笑,开始在小区的道路上盲目穿行。
盛夏的太阳像燃烧的火炉,烤得我浑身难受,才一会儿就已经汗流浃背了。我顺着小区道路一圈圈转悠,酝酿于胸的“收废品”三个字却怎么也喊不出口。就这么逛了半晌,一无所获,我只好又无奈地原路返回。这时,看门的老大爷已经换班了,正推起车子准备走,他见我空着车厢回来,咧开嘴笑了:“孩子,你得喊!不然人家怎么知道你是干嘛的呀?”说完,他撂下车子,从小屋里拿出一个扩音器,拍了拍我肩膀说:“走,咱爷俩儿一块儿去,我负责喊,你负责收!”
苍老却雄浑的声音在小区响起,大家一看是相熟的老大爷拿着扩音器吆喝,都好奇地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问这问那。老大爷皱起眉头摆摆手,并不答话,只说:“谁家有旧货就拿来,做买卖要紧,等有功夫了咱们再闲聊!”大伙儿闻言便散开了,一会儿又三三两两地回来,手里多了些旧报纸空纸箱等物。我拿出杆秤称重,掏出父亲写的价目表,老大爷招呼大家分类摆放,帮我一笔一笔算账。
待到夕阳西下,车厢已经摞得满满当当了,我边绑绳子,边向老大爷道谢。他笑道:“没啥好谢的,我这个人闲不住,要不然也不会快七十了,还帮小区义务看大门。明天你如果再来,我还帮你吆喝,我家就在这个小区里。”我疑惑地问他:“那您骑车是准备去哪?”“我本来打算去菜市场逛一圈,帮搞环卫的老哥们儿打扫打扫。”老大爷又说:“我最喜欢你这样的孩子,一看就是在勤工俭学,好样的!咱俩一起加油,别看我年龄大了,可我不服老,这世上呀,没有废品只有旧货,物尽其用才是硬道理!”
我不忍心说,自己只是一名中考落榜生,且由于家境困难再无复读的可能,但我知道今后的路应该如何走了。没有废品只有旧货,更何况我才初尝人生的滋味,前面的路还长,物尽其用才是硬道理嘛!
中考散文2:由考生撕试卷想到的……
文/干锦云
中考第二天,6月21日上午考理综。在我监考的考场里,有一个考生,长得比较高,左耳还穿了孔。坐在那里,由于做不到题,而显得不自在。大概过了一个来小时,终于按捺不住了,把试卷放在抽屉里用力撕。由于发出的声音过大,影响了其他考生。好几个考生停住手中的笔,朝他望着。见此情景,我走到他的座位旁,劝他安静些,不要影响其他考生答题。
他还算听话,不撕试卷了。离考试结束只两三分钟时,他又控制不住自己,开始撕另一张试卷,还想撕答题卡。我当即批评,另一位老师趁机拿到他的答题卡。他还想要回准备再撕。恰在此时,考试结束铃声响。他从讲台气呼呼地回到座位旁,飞起一脚,狠狠地踢向桌子,然后扬长而去。
这位考生的嚣张,竟到如此地步,真令人叹息。虽然是个案,但从中有值得反思之处。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现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谁不想自己的子女有出息。那就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不能放任不管,或者一味溺爱。先不说成绩如何,首先要学会做人,方能在社会上立足。如果做人不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于国于家都是莫大的损失。
现在的一些年轻父母,或者因为去外地打工,无暇照顾子女,只得交由爷爷奶奶。隔辈抚养,大多溺爱。于教育孩子是不利的。很多爷爷奶奶由于文化不高,只能照顾孙辈吃喝。对于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则难以满足。当一个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好时,我们的家长不应放弃。不是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在现代这个社会,只要有一技之长,是可以生存得很好的。
2、学校不应放弃
在学校里,对于学困生的教育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衡量一所学校的好坏,升学率仍然被人们看好。于是,学校领导、教师们的眼光盯住了那些升学有望的学生。虽然知道要关爱学困生,但思想与行动总是不能同步。更何况做学困生的文章,难以出成绩,难以得到实惠,孰优孰劣,有的教师自不难作出自己的抉择。
人在负面情绪的包围中,心情是抑郁的。长期这样,自会作出过激的行动。有些成年人犯罪就因为如此,何况孩子的自制力不及成年人。
既然很多家长水平有限,那么学校更多的要负起责任,切实关爱学困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学校要多开展一些活动,搭建平台,让他们能够展示自己,露出闪光点,获得成就感。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多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与人沟通是有技巧的,光有爱心还不够。不注重前者,就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只有大家都来关注青少年(特别是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中考散文3:少年的忧郁
文/子羊
阳阳中考落榜,心里空落落的。他自由散漫地走到一棵盘根错节的梧桐树下,席地而坐,看着落叶一片片往下落,目光呆滞。他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以后何去何从。
阳阳的父亲是一个普通职工,母亲总是嫌弃父亲窝囊,上不了台面。他八岁时,母亲毅然跟父亲离婚了。他随了母亲。母子俩走的那天,他双眼哭得红肿,死死拉住父亲的手,不肯松开。母亲费了好大的劲,才掰开他的手,连哄带骗把他拖离了曾经温暖如春的家。母亲不曾回头看一眼,父亲孑然一身,伫立街头,看着哭闹的儿子渐渐远离自己的视线。父亲头发凌乱,脸抽搐着,痛楚而憔悴的眼神,像一把利剑,插入他的心脏。他分明看见父亲的眼帘挂着晶莹剔透的泪滴。母亲把他推进吉普车里,一溜烟,不容分说地走出他以往的世界。他撕心裂肺的哭喊,不起一顶点儿作用。他哭累了,倒在母亲的怀里,上气不接下气,浑身颤抖。
吉普车的右前方坐着一个英姿飒爽的军官,转身瞅着他,笑容满面。他心里清楚,这个军官是他的继父。如果这个军官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他会备感亲昵。因为他从小就崇拜军人,认为只有军人,才配称得上是真正的男人!但这个军官抢走了他的妈妈,他心里强烈排斥,紧随其后是深深的厌恶。他佩服母亲,她在将近四十岁的年纪,居然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年轻军官,而且还如此英俊潇洒。继父实际上只比他大十八岁,他打心眼里不愿意给他叫爸。所以,当继父笑容可掬地说,小子,称呼我叔叔或是爸爸,你选一个。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叔叔。他冷若冰霜的表情,让继父尴尬不已。继父一笑了之,不再言语。母亲多次找他谈心,甚至不惜狠狠地揍他,强迫他给继父喊爸。他吼道,我只有一个爸,他不是我爸!母亲泪光闪闪,拿他没辙,随他了。
阳阳上初中了。他所就读的中学离父亲的住处很近。他只要溜出校门,就往父亲那里跑。父亲没有再婚,下岗后,靠打零工,独自艰难度日。他见到儿子,欣喜若狂。平时,自己舍不得吃,儿子来了,他恨不得把商店里的零食全都买回来。傍晚,父亲给儿子做了一盘红烧肉。父子俩面对面拉家常,吃着哽咽着。下午放学,父亲总是叮嘱他,让他早早回家。可他不听,晚上偏偏在父亲那里留宿。母亲得知,心里愧对丈夫,硬是自作主张,将阳阳转到另一所中学,离前夫的住处很远。从此,母亲天天都接送阳阳上下学。街上,常常能看到母子俩归来的身影。
母亲不想生孩子,怕一有孩子,继父冷落他。她一再做丈夫的思想工作,我们就要阳阳一个孩子吧,我不想生了。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他会把你当亲生父亲的。继父应允了,他们果真没有再要孩子。可是阳阳对继父依然不冷不热。这让母亲痛不欲生,她泪流满面,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给丈夫生个孩子。她没有理由剥夺丈夫的生育权利。可是现在,她年纪大了,不能再生了。丈夫虽没有说什么,但她心里更愧疚,觉得欠丈夫的太多。凭良心说,继父对阳阳不错。阳阳心里也明晃晃的,可继父永远取代不了父亲在他心里的位置。他害怕看到继父眼里模糊不清的雾色,害怕看到母亲哭哭啼啼地数落,他要逃离这个家。
阳阳无心再读书, 他提出当兵,继父和母亲都没有阻挡,只是叹息着,平静地说了一句,想去就去吧,到部队锻炼锻炼也好。他走了,他没有来得及选择自己将要去哪里,他只想离开这个家。他想,只要能离开这个家,去哪里都无所谓。他走的那天,继父和母亲为他送行,继父意味深长地看着他,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眼里湿湿的。他蓦地看到继父的眼帘挂着泪滴,他想起自己八岁时,伫立街头肝肠寸断的父亲。他呜咽着,泪如雨下,跌跌撞撞地上了火车。他透过窗户,看到母亲号啕大哭,不停地喊着他的名字。继父抱着母亲,哄着劝着。火车开动了,他埋头轻声啜泣。
阳阳只身奔赴遥远的西藏边防。那年,他只有十五岁。
中考散文4:我看电影《鸡毛信》
文/白炜航
中考结束一周之后,一天上午在家无事,我打开了久违的电视,中央台第六频道正在播电影《鸡毛信》,开场前的解说词一下引起了我的兴趣。
为什么叫“鸡毛信”呢?啊,原来是从前需要紧急传送的信,在信封上粘上鸡毛作为标志。电影中的主人公是儿童团的团长,名叫海娃,他接受了民兵中队长(他父亲)让他送鸡毛信的紧急任务以后,拿着放羊鞭子赶着一群羊,就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程。
好险啊!他刚一进山谷,迎面就来了一群日本鬼子兵。无法躲避,怎么办呢?为了躲过敌人的搜查,确保鸡毛信安全送到八路军负责人手中,海娃把鸡毛信绑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就这样渡过了一关。
可是麻烦的事又来了。鬼子兵想抢海娃的羊群,以便他们杀羊美餐,硬是让海娃赶着羊随他们走。海娃装着顺从的样子,随他们走了。晚上歇在一个村庄,鬼子兵横七竖八地躺在一个大房间,把海娃堵在中间,门口还有岗哨。夜深了,万籁俱寂,月光轻柔,可是海娃的心一点也不平静。信还没有送到,怎么办呢?海娃趁鬼子睡熟的时候,轻轻地、一步一步地挪动,满头大汗也顾不得擦,终于逃出了鬼子的魔掌。
此后,又经过几番曲折和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把信送到了八路军张连长手中。这样,按照鸡毛信中作战的时间、路线,八路军与民兵一举炸毁了鬼子的炮楼,夺回了被敌人抢走的粮食、物资,还活捉了鬼子的头头“猫眼司令”,为百姓除了害。
海娃真是坚强勇敢、有勇有谋。
海娃只有十二岁,他是个放羊娃,为什么敢于和鬼子斗争,完成传递鸡毛信的艰巨任务呢?因为海娃亲眼看到日本鬼子多次在村中烧杀、抢劫,许多老百姓惨遭杀害。海娃懂得,只有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起奋起反抗,和敌人斗争,赶走日寇,才能过上和平的日子。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绝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也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侵略,反对战争。
而我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效力。
中考散文5:枕着麦香入眠
文/熊艳琼
填了中考志愿那天,放学后回家拿考费。走出校门,朝着太阳的那边脸像火烤,我走得很慢。能读中师也是奢望,尽管学费低,还补助生活费。
在屋后的茶山上,看到母亲在对面山上打麦子。那是块荒地。父亲心脏不好,田里地里的活都靠母亲。尽管如此,母亲还是开了那块荒地,晚种了麦子,麦草浅穂少,六月才熟。
到了麦地,看到母亲连草帽都没戴,头发上落满了麦草屑。麦草扬起的灰尘,被脸上的汗水粘糊着,母亲的脸成了我家的一片土墙。我鼻子一酸,忙去抱麦把。
夜虫齐鸣,月亮升起来,趁着月亮打完麦子。一大块荒地,就收了一担麦子。踩着月色回家,我张了好几次嘴,才挤出了老师的吩咐。母亲和月亮一样沉默。
我回家煮饭,米缸仅缸底一点面粉。仓里最后一担谷子,上个月母亲挑去卖了,补交了我的学费。早收的麦子交了工粮,剩下的卖了还债。那晚吃的是面疙瘩。谷黄前一家子的嚼口,就靠晚收的一担麦。
我坐在院子里的洗衣台上望天。月亮被一块黑云遮住了。蛙声阵阵,但蛙声寂寞。我闭上眼,在无边的寂寞里等着喂猪的母亲。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把裹得很紧很硬的手帕放在我的手心。母亲只说了一句话,有妈在,放下包袱去考。
我眼一热,睁开眼,天地已一片皎白。
那晚,我枕着麦香安然入眠。
中考散文6:又到中考时
文/姜佃广
紧张而又备受社会关注的高考刚结束结束,中考又开始了,虽然中考没有高考那么令人关注,但太阳却同样倾注着这个世界,夏季的天儿亮得特别早,太阳也早早地露出了笑脸。看到还显稚嫩的孩子们集合整队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涌向考点,看着他们嘁嘁喳喳的讨论着交流着,不由回想起我的中考……
记得自己当年中考的时候是在7月份,离今已有30多个年头了,我老家离现在我住的县城考点有30里的路程,那时学校没有专车接送的,而是自己自行前往。记得考试前两天,父亲便给我借好自行车和雨衣,母亲自临近考试就给我加营养让我吃豆腐和鸡蛋。考试的头天我要到学校集合,父母送到我村头还一个劲地叮嘱要注意安全、注意休息等等为了让我考个好成绩父母为我操碎心。八十年代初期,交通还不是十分便利,车辆也很少。道路虽不宽敞,但也很清静。一路上,我与同学们并排而行,走出校园感到一丝的新鲜感。
当考完了第一场走出校门口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的父亲,父亲看到我惊诧便说:还是来陪陪你吧!给你壮壮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骑自行车的,那么远的路是步行来的。中午父亲带我到了一家小饭馆给我要了一份菜,而自己却从怀里拿出馍馍就着咸菜吃了起来,看着父亲我忍着泪水没有哭出来……
记得当年好像是三天的考试,考完试后总是轻松不起来,看到父母那期望的眼神,深怕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还好成绩出来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专学校,为父母争了光,在那个年代考上了中就等于成为了国家干部的,只可惜一生中失去了参加高考的机会了。
看看现在的孩子,不知是否跟我当年一样?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祝参加中考的孩子们都会如愿!
中考散文7:做一粒稻子
文/董改正
那年中考,我以零点五分惜败重点高中,顿觉得天地变色,前途渺茫。镇高中五个班两百人左右,近年的成绩非常糟糕,一本达线的只有百分之二。
我拖着疲惫的双腿走在回家的路上,正遇见父亲挑着稻子从田埂走上大路,浑身泥泞。他见到我,停了一下,稻捆犹自上下摆动,他拿起扁担前的毛巾,擦了一把洇到眼角的汗水,没有说话。感觉他在看我,然后叹了一声,说:“回去再说吧!”他挑着稻子径自走了。
我没有时间悲伤,也没有理由。这是双抢,抢种抢收,我拿上扁担就去稻田了。母亲显然也听父亲说了,他们都保持着沉默。只是在我以自虐的方式干活时,母亲心疼地说:“伢子,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完的,慢慢来。”
这是一片阳光充沛雨水充足的肥田,今年大丰收了。桂花叔一手拿着扁担,一手夹着香烟路过时,嘴里啧啧称叹:“大伯伯,不是说你买错稻种了吗?怎么收成这么好!”父亲一边捆稻子,一边应道:“是我家稻种自己努力的呢!”桂花叔笑了:“大伯伯说聊斋呢!”
父亲买错稻种的事全村都知道。他被骗了,花高价买的寻常稻种,栽下去长势慢,发现时已经迟了。父亲决定把它插在最好的田里,给予最好的照料。他挑农家肥,烧草木灰撒进去,这些先天不足的禾苗,似乎感觉到了父亲憋的那口气,在长时间的萎靡不振后,于公历六月疯长,绿得都暗了,根根尖尖的叶子,沾着露水,盈盈亮眼,硬朗了,渐渐竟然鼓胀了,抽穗了,比优质稻种收获更多。
父亲有点得意。他环顾稻田,说道:“所有的优质稻,起先都是瘪稻子!”
这句话台风一般席卷了我的心灵。是的,没有生来就优质的稻子,一粒优质稻,要经历许多年的培育,要走过了很漫长的历程。最初的稻子,都如路边的狗尾草,营养不良,叶子焦枯,稻粒干瘪。当它发现了水田,并接受阳光、雨水的励志后,一代代的,把“优质稻”的愿望基因传递着,终于成了穗长粒大颗饱满的优质稻!
我的心里阳光汹涌。这些感恩的稻子,他们不负父亲的辛劳,勃发出所有的生命能量,焕发出夺目的精神异彩,力压优质稻,成为父亲的骄傲。而我,并非先天不足,更寄托着父母巨大而无声的希望,我有什么理由拒绝成长,不敢面对稻子的不屈与倔强?
如果不想做一粒瘪稻子被风扬弃,就要努力成为一粒优质稻在风车的劲吹下,铿锵落地。不放弃,不言败,最大可能地利用周围环境,做最好的自己,“力争做一粒优质稻”,这句话脱口而出了,父亲愣了一下,旋即笑了,他挑起稻捆,扁担一路轻歌,是对丰收的礼赞。
中考散文8:电话里的亲情
文/张钟苑
中考结束,我面临着人生中的第一次抉择,父母开始一直不停地反复思索着,到底应该让我去哪里读,因为我成绩还不错,所以,他们更思索着是否让我去外面读。一是有前途,二是刚好磨磨我的性子。
高一的生活在8月拉开了序幕,我总是处在一种担忧与孤独的环境中,每到周末,我的电话总是很忙,父母总是不停地打,问这问那,问长问短的,问我还习惯吗,学校伙食怎么样,与同学相处还融洽吗,身体还好吗,视力有没有下降呀,老师对你好吗,学习上还顺利吗……
直到临近期中考试,我的惶恐与不安,让父母也跟着着急起来了。生活中的孤单与新环境的不适应,书成了我唯一的伴侣,我不停地读、不停地学,但最后连书也“欺骗”了我,我怕自己跟不上同学,在考试中考倒数,所以几次都要求爸妈把我转回去,但在电话那头的声音除了关心,鼓励与着急,便只有不肯了。
直到期中考试结束,成绩不错,我的心才从悬崖上放下来,电话里的着急才锐减了不少。看着成绩,我不觉扬起了嘴角,眼前却浮现出电话那头那焦急的身影。回想开学,我心中很内疚,让父母操了那么多心。8月份,在酷暑还未彻底闭幕之前,我的高中生涯就此开始了,我一步步艰苦前行,第一课便是军训,这个对于我而言是陌生而渴望的。但第一天,我幼小的心便深深地留下了伤疤。酷暑、炎热、干燥、累全交织在一起。无奈与苦闷让本就渺茫的我更加支离破碎。我经常在电话中哭泣,父母牵挂的心都被我哭碎了。一句句话语牵动着亲情的琴弦。
终于,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我带着欢乐与激动,又与父母相见在那个熟悉的地方,那里什么都依旧,但父母却苍老了许多,我看到父亲的双鬓多了几缕银丝,的确,他们老了,而我长大了。
现在,只要我一有时间便总是打电话给他们,聊一聊我遇到的开心的事,说一说他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问一句是否还好,便安心了。
中考散文9:关于中国教育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一年一度的高考和中考又要来临了,中国的应试教育一年年地在改革。教书育人是中国一直以来在努力的事。
从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经过改朝换代,封建社会让科考制度,只有读书才可以走向仕途,所以读书人只有在金榜提名时。可惜的是,那是女生是不能上学的,因为古人认为女人无才便是德。但是在现实的社会中也有不少美貌与智慧并众的才女。
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后,到了民国时期,新的思想不但涌入中国人的心中。从此之后,女生也可以上学了。虽然这是个战乱的年代,但是只要有可能,能上学的都可以享受教育。所以那个年代也出了不少的人才,甚至还有出国留学的。
到了解放以后,更是把教育放在第一。因为当时的环境有限,所以当时学历不会太高。
可怕的是四人帮的文化大革命,把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都毁了。
直到四人帮被粉碎,高考又开始了。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更是重视起了教育。
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了,高考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像。所以90年代能出个大学生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应试教育有利有弊。因为分数把学生分成了学霸和学渣。
记的小的时候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呢?我认为一个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可是思想素质才是关键。
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是重中之重。现代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不光需要的是技能方面的,也需要其他方面的。
所谓的高考和中考只不过是人生的转折点,并不能代表一生的成就。
不过我还要说的是,心理素质也是社会上需要的。如果一旦心理素质不好,怎么去面对繁重的社会压力呢?
可是现在的心理学并不是太受重视,听说心理老师也是如同虚设。
马上又要高考了,高考之后就是中考。
中国的教育要不断地改革,考试不是唯一决定人才的方法。
教书育人,教的不是书,而且教人。教人怎么去做事和做人,这才是教书的关键。
不知道为什么国外的东西总是那么吸引。看来中国人是不是要在某一方面好好的反省了!
关于的中国的教育我就说到这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