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文章

请欣赏孝心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孝心文章1:孝心,莫等

文/谭永强

今天看了微信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干部主动去奉献藏区,在三年援藏期间扔下了妻儿甚至连老母亲生病过世都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虽说人各有志,但其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我却无法苟同。人生苦短,一个只为自己名利和前途奔跑的人,一个忽视乃至淡漠了妻儿老小正常的感情和需求的人,我甚至怀疑他对事业的忠诚。

我们整日忙碌奔波,或为生活所迫,或为理想而战。但孝心,却不在于你地位的尊卑。于我们微薄的情感来说,在孝心的天平上,它们并没有轻重的分别。

你是否会记得,在那些苦难岁月父母是如何牵着你的小手艰难度过?想起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我们缝缝补补,想起清晨我们酣睡之时,父母早已在风寒露重的农田里播种、收割。当你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时,是否会偶尔想起下乡下父母窗口点点灯光透出的温暖;想起节日里,父母默默注视着饭桌上的碗筷,正翘首等待你和妻儿推开家门……相隔一城繁华,共邀一轮明月。然而月亮每天都会升起,生命却无法重复。莫等似水流年划痛你我淡漠的内心,才想起这辈子没有好好地感受亲情,才想起要对父母付出孝心。

有哲人说过:走得最急的,错过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往往总是那些最真的情感。常回家看看吧,轻轻地敲开家门,把工作和生活的苦恼拒之门外,让亲情抚慰我们整日奔波飘摇的内心,轻轻松松陪亲人拉个家常……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心请莫等,亲情没有轮回。生命脆弱的那么不堪一击,别等到父母都听不到的时候,你才撕心裂肺地哭着说:我,回来了……

孝心文章2:孝心

文/王海锋

由于工作的缘故,与远在老家的父母分居已有近二十年。然而父母丢不下几亩薄地,终于不肯前来与我们同住,甚至连一次古城都没有来过。做儿子的我想尽一番孝心,却总没有合适的机会。

上个月,年已七旬的老父亲偶尔发现脖子底下长了两个疙瘩,刚好老母亲的甲状腺疾病需要在四医大检查,两位老人便相携一起来到西安。第二天检查结果出来,医生告知病情均无大碍,父亲由于惦记没人照看的门户和果园便急着想在第三天回家。而母亲,因为和可爱的小孙子相聚,却没有了急着回家的意思。

我顺势挽留他们再停一天。这缘于我久存于心的一个梦想。父母一生久居农村,极少离家外出,就连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去过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偶尔前往,也是匆匆往返,甚至连一顿饭都不舍得在饭馆吃。想我一家居于都市多年,平日生活自是比老家农村奢侈了许多。每当坐在奢华的大厅享受星级酒店的美味的时候,便会想起在老家受苦受累的父母来。而别人一家和睦喜团圆的场面,又令我增添了一份对他们的想念。于是,我便期待着有朝一日全家团圆于古城,一家人和和美美欢坐一堂,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父亲用自己的沉默算是答应再停一天。晚上妻便与我商量明天如何安排。我知道,至于什么观赏古城风光呀购物呀之类的,他们是不感兴趣的,他们觉得那都是乱花钱。而一日三餐,却是谁也免不了的,就想安排带他们去吃顿饭,当然必须是农村见不到的那种。

吃饭的地方定在了离家不远的地方。下车后,父亲轻声问我:“那饭贵不贵啊,贵的话就不去了,哪怕吃碗面也能行?”老婆劝说道:“您儿子做梦都想尽尽孝心哩,只是没有机会,您就不要再推辞了。我们请您和我妈吃顿饭,总是应该的嘛。”我也解释说:“一直想有机会带你们在外边尝尝,可是想来想去都没有合你们口味的。这家的饭还行,口感软和,好消化,还不贵,最适合你们老年人吃。您只管跟我们去就行了。”父亲终于不再坚持。

在宽敞明亮而又舒适的餐厅里,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看得出来,父母吃得舒心。我心里便有了稍许安慰。

吃完饭,按照事先的安排,我和大儿子飞飞直接送父母搭乘地铁到长途车站。小鱼儿则要被妈妈抱着回家。分别的时候,小鱼儿看着爷爷奶奶上了公交车,便哭喊起来。而父母则将头挤在车窗上,向孩子说着什么。我分明看见母亲用手擦去眼泪的样子,心下不禁难受。

想起在二老刚到这里的那天,对于爷爷奶奶的召唤,不到两岁的小儿子小鱼儿还是怯怯的,只会偎在妈妈的怀里小声叫着奶奶爷爷。到这天晚上就已经不一样了,小家伙唱着只有他自己能听懂的歌在房子里撒着欢。孩子的可爱令人沉醉,父亲弯腰将他拉到怀里,想要把他抱起来。孩子似乎明白爷爷的意思,小手使劲地抓住爷爷的衣领,父亲使劲地努力着,慢慢地、慢慢地,随着一声已经不再干脆的嘿吆声,爷孙俩终于合作成功。父亲站直了身子,去亲孩子的小脸,小鱼儿在他怀里咯咯地笑着,一时间,父亲脸上的沟沟壑壑便爬满了少见的幸福。

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我被感动了。常年在外的生活,使得家人两地分离,年龄渐大的父亲对大孙子飞飞的爱是要明显多一些的,这缘于孩子在一岁的时候在老家待了一年半。那个时候,孩子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带来的欢乐是无可替代的。而小鱼儿的出生是在西安,到现在快两岁,也就和爷爷见了三次面。在仅有的三次里,老父亲和小鱼儿的如此亲近是没有的!父亲不禁感叹:啊,这一家人总算是团聚一回了!

父母回去了,大儿子飞飞便一天不说话,家里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只有小鱼儿时而会想起爷爷奶奶,便奶声奶气地问妈妈:爷爷呢,爷爷干吗去了?

妻轻声回答:爷爷奶奶回老家了。

孩子扭过头睁着大眼睛问妈妈:老家在哪儿?

妻说:在一个叫老村的地方。

孩子便喊起来:“我也要回老村,我要去找爷爷奶奶!”

孝心文章3:寄份孝心回家

文/柳哲

每每春节临近,总是忐忑不安。北漂京城,游学北大,转眼已经20年,回家与父母一起过年,却是我的奢望。不是我不想念父母,也不是我不懂孝道,更多的却是无奈。

想当年,远离家乡赴京游学时,父母送了一程又一程,是父亲把行李一直送到了长途客车上;临别时,母亲仍紧紧抓住我的手,依依不舍,泪眼涟涟,千叮万嘱。

人在外漂泊,有说不出的无奈。不论买房,还是租房,实在令人煞费苦心。每年的按揭抑或房租,多则三五万元,少则也要上万元。成家后,有了孩子,开支也就更大,加上这样那样的日常开支,日子过得总是紧紧巴巴。从事家谱文化研究的我,一直担负着家庭的重担,虽然笔耕不辍,收入依然捉襟见肘。

我的老家在浙江,从北京坐火车慢车回家的话,差不多要一日一夜。到了春运,更是“一票难求”。记得有一年,我连续几天早起去几个代售点排队购票,最后还是落了空。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我就直接去北京站,排队等候了七八个小时,才好不容易买到了一张站票。回家一趟,来回的路费,一家五口,就是坐硬座,也得上千元,如果坐飞机、高铁或坐卧铺的话,费用更要加倍。

如今有了电脑、电话与手机,与家人联系,方便了许多。一到过年过节,打电话问候父母,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在平时,我也隔三岔五地打电话问候自己的家人。平时出差,一旦有机会回到家乡,不论再忙,总是不忘与父母家人“小聚”一下。虽然时间不长,有时甚至才一两个小时,可那却是人生最温暖的时刻。不论在外面过年,还是回家与父母团圆,我和妻子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每年的春节,我们都要给双方的父母,各“孝敬”现金几百元,或者买上一些西洋参或人参等补品,送给父母,以表孝心。

春节前夕,我与妻子再一次取消了回家过年的计划。于是,我们又一次去了邮局,给各自家里的父母,邮寄了一个礼品包裹,将孝心寄回家,表达做儿女的一片心意!

孝心文章4:孝心

文/陆尚成

有一种光芒照耀华夏民族,有一种火焰燃烧在古老的大地上,有一缕清风伴随着我们前进的步伐……那就是孝。传承孝道,我们的家庭和睦温暖,传扬孝文化,我们的社会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发展。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晋代王祥卧冰求鲤,汉代刘邦亲尝汤药,宋朝黄庭坚涤亲溺器……这些感天动地的孝心故事传唱至今仍留余韵。今天,这些深厚的孝道文化并未失传,今天,又有我们的最美孝心少年用孝心、真情谱写着一曲曲爱的故事,咏唱着一首首孝的歌谣。

仔细品味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孝心故事,他们虽然生活艰辛,家人面临病困,但他们不退缩,不放弃,用孝心,用毅力,用坚韧,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扛起家的希望。

他们用坚强的意志鼓励家人和自己勇敢面对困难,他们用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追求幸福的生活。他们也用责任阐述着孝的真谛,用爱和坚守鼓舞着我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爱自己的父母,也同样有一颗孝子之心,但当看到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孝心举动之后,我深深地震撼了,他们有的为了给父亲治病,用稚弱的身体将已瘫痪的父亲推到了上海;有的父母已离异,却仍坚守在母亲身边,照顾身患重病的母亲;有的为了照顾身患重病的家人,宁可放弃挚爱的学业……正是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孝心大爱,让我动容,让我深思。

同时,他们超强的责任心,让人敬佩,他们像黑夜的月光,洞窟中的火把,大海上的灯塔,照亮了人心,令人心生温暖。他们不仅用孝心支撑着家,支撑着亲人,在艰苦的环境和重重困难面前,用我们难以企及的坚强勇敢面对,而且他们在学习上也不落人后,反而名列前茅。反观自己,我深深惭愧。

今年年初,我的妈妈因病住院,爸爸每天医院、单位、家里几处奔波,照顾了妈妈还要安排我的生活,家里白天晚上都只有我一个人,而就在这时,我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成绩也落后了。现在,看着这些比我小的孩子做到了既照顾家人,又成长了自我,我的脸红了。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秉承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扬下的传统美德,也许纷争就会停止,也许,环境会更美丽,也许,贫穷不复存在,我们也会看到更多的美好现象!

我也相信,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可以像他们一样坚强,一样有责任心,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孝心文章5:儿女眼中的孝心

文/笑颜

儿女眼中的孝心

笑颜

朦朦胧胧中,我来到了这个世界,肆意挥霍被爱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快乐,母亲抱着,父亲背着;母亲宠着,父亲护着;长长的一段路啊!仔细品味中,我搀扶起年迈的母亲,诠释孝心的意义。

父亲去世了,母亲失去了依靠

在我刚刚有了自己的家,开始新生活的希翼与梦想时,我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撇下60多岁的母亲,咀嚼昔日的岁月,留守发黄的记忆。那缀满温情的老屋,那一排排岁月不老的白杨,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仿佛母亲记忆的钥匙,开启昨日一片片,一点点。母亲的泪呀!流成我思念的小河。我明白了母亲失去的不仅仅是父亲,而是生命的另一半。

我们兄妹六人决定把母亲接进城里。我们告诉母亲:城里有林立的高楼,有绿树成荫的街道;有怡人的公园,有诱人的夜市;有万家灯火的亮丽,有寂寞不识愁滋味的喧哗;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方便,有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的潇洒。但母亲无言的沉默与偶尔不情愿的唠叨,足见母亲并不向往城里的生活。

母亲常说:“我已经习惯了这儿的老屋,这儿有你们的父亲,有乡亲们,我心里踏实。”但姐弟们都要上班,没有谁能经常回来陪母亲在记忆的岁月中徜徉。为此我们轮番劝慰母亲,将我们心中的希翼与渴望,不忍与牵挂,统统诉诸言表。母亲许是心动,许是不忍我们分心,终于决定搬家。

搬家时,老屋的一件件,一片片都是父母苦心经营的硕果,艰辛岁月的见证。但相对于城里已是落后的象征。当我们小心翼翼地对母亲说:“这个不要了吧!那个送人时。”母亲会说:“留着会用的着。”为了免去母亲的伤感和疑虑,我们将老屋的东西统统搬进了城里,住进了地下室。岁月为它们拂上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尘埃,已寻不到过去的影子,但我们固守的是父母与我们相依相偎的日子。

母亲搬进了城里,姐妹们争相献孝心

母亲不愿意与我们一起生活,姐弟们就凑足了钱,给母亲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楼房。姐弟们不忘每天给母亲打个电话。谁有空就陪母亲逛逛街,好让母亲早点熟悉城里的大街小巷,早点融入城里的繁华岁月,早点遗忘心中的寂寞穿插。渐渐的,母亲脸上的笑容多了,忧虑少了;言语多了,沉默走了。

我们为母亲买了白色的运动鞋,红红的运动衣,鼓励母亲去晨练;为母亲订做了花色缎面的唐装,渴望母亲寻回年轻的岁月;为母亲买了黄灿灿的金佛,保佑母亲与岁月常在;为母亲买了许许多多的鲜花与花盆,希望母亲在种植与培育过程中,感受生命的蓬勃;为母亲买来了钙剂、补品,希望母亲的健康照亮我们的前程。

渐渐的,母亲与左领右舍的老人们互相熟悉了,他们常常结伴,一起去健身;一起逛超市;一起购物买菜;一起打牌玩麻将。看着母亲已然融入了城市生活,我们终于放心了。

原以为幸福就是这么一点点的融入,一丝丝的渗透。将快乐培植,将往昔冲淡。渐渐的我们悬着的心开始寻回属于我们自己的生命空间。教子相夫,工作、家庭两点一线地奔波。但不忘给母亲打个电话:“吃了吧!身体好吧!我忙先挂了”;不忘偶尔去母亲那儿蹭一顿饭;不忘出差时把孩子往母亲那儿一推,优哉游哉的日子。

原以为给予了,就是一种孝敬

再见母亲时,眼中时时跳跃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姐弟们都说:“母亲忙点好,不会想的太多。想当然我也这么以为。

有一天忙里偷闲去敲母亲的门,一下、两下,心有点慌,三下,难道母亲不舒服?四下,难道母亲跌倒了?五下,我手抖着拨手机,铃声响了几下,就听到母亲低缓、沙哑的声音。随着轻轻的门开,母亲躲避的眼神,母亲红红的眼圈,令我的心陡然沉了起来,我急急地问母亲:“怎么了?哪儿不舒服?”母亲摇摇头,指着客厅里那一盆盆翠绿翠绿的花说道:“芳呀!你看我把这些花的绿叶一片一片擦洗了一遍。”我惊异,难道母亲不够忙吗?难道母亲勤劳惯了,我揪着的心开始在母亲的脸上寻找答案。母亲低头说:“芳呀!要是在以前的老屋,我可以和一起来疆开荒种田,一起吃苦挨饿的老姐妹们唠唠嗑,还可以种一下门前的小菜地,养一头小猪,再养几只鸡,多热闹呀!

在这儿我老是睡不着,整夜整夜坐在那儿擦那几片叶子,就像你们小的时候,再调皮也都守着我呀!”顿时我明白了母亲失去支撑,寂寞的心,眼泪随着那串串往事涌了出来。

记得我小的时候,兄妹多,姐妹们要么不好好学习,惹母亲伤心;要么与伙伴们打架,惹得同伴的父母找上门来;要么调皮捣蛋,划破新买的衣裤;要么把母亲辛苦做到锅里的饭或是蒸馍烧糊了,气的父母望着糊锅发呆流泪;要么出门与伙伴们玩耍,天黑了也不着家,害的母亲满世界找;要么……那时的我,总以为父母一定是特烦我们,整天断不清的官司,操不完的心。而今我们不烦母亲了,给母亲一个安静的,属于自己的空间。原以为这是一种孝敬。

常忆走过的岁月,才知道孝心有道

人常说,老小孩,也许我从来没有细细品味过这句话,更无从去细心地感受过。去母亲那儿次数多了,牵挂多了,关注也多了。有一次发现母亲在独自数桥牌,我抓住母亲的手告诉母亲:“来我陪你玩吧!”母亲笑眯眯地说:“你也喜欢?”我不住地点头。

有一次去县里开会,告诉母亲,中午我会去看她,母亲高兴地放下电话,就去为我准备吃的。那天的中午,单位有应酬,我实在走不开。当我还没有来得告诉母亲时,从来都不会拨电话的母亲,给我打来了电话,那一声哎!那一声叹息,让我的心里如针扎一样,我吃不下任何的东西。匆匆赶往母亲那儿,吃着母亲亲手为我做的饭菜,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记得有一次,母亲的顽固性湿疹又复发了,母亲无法忍受皮肤的瘙痒,身上被挠的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已经结成了厚厚的血痂,夜里母亲总是整晚的睡不着觉。那时的我,总会陪着母亲,在小区里散步,扶着母亲玩各种健身器材,转移母亲的注意力。母亲就会攥着我的手说:“哎,人老了,不中用了,活着就是你们的累赘。”我的眼泪就会忍不住:“妈,快别这么说,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好,不也常常让你整夜的睡不成觉吗?我有病的时候,你不也常常半夜抱我去医院吗?我摔断了胳膊,家里拿不出钱住院,你不是也抱着我整夜的哭吗?我想啊!如果等到我七八十岁的时候,还能叫着妈,陪伴在您的身边,那才是福呢!”

现在的我,已然习惯了,每天都要给母亲打打电话,听听母亲的声音,念叨一下母亲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或是问问母亲有没有想给我说的话,更多的时候,我会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开心事告诉母亲,让母亲陪我一起乐一乐。或是请教母亲如何教育好孩子,电话那端的母亲总会说:“孩子小,别动不动就打她啊!”“我给你包好了饺子,烙好了煎饼,冻在冰箱里,有空过来拿啊!”“天气变冷了,别忘了多穿件衣服啊!”“骑电动车路上一定要慢点喔!”那一箩筐的叮咛,承载了多少母爱啊!每每此时,我总会热泪盈眶。

我习惯了过马路时,牵起母亲的手,告诉母亲小心点;我愿意陪着母亲,听母亲唠叨儿时的我,调皮的我的故事;我总是努力地去工作,开心地去生活,让母亲为我放心;我祈祷母亲健康长寿,岁月中爱与被爱的幸福能够长长久久。

孝心文章6:让孝心在暑假中延伸

文/晓凝

我和妻子都是教师,由于平常时节工作繁忙,离家较远,很少陪双方父母长住,自然感觉少了些亲情。今年暑期假期较长,又没有多少培训任务,想起人生在世“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感叹父母年世已高,于是多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就成了我们今年暑假活动的首选主题。

我和妻子商议,没特殊情况,暑假期间,带着孩子每位父母家住一星期,循环三次。于是在放假的第三天,我们便收拾好简单的行囊来到了父母家。家父中有几分闲地,早晚凉爽时候,我和妻子帮母亲栽种了上各种菜蔬,每天浇水、锄草、施肥、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傍晚时分,则拿着板凳、走出家门,在宽阔的田野上,感受着夏夜的凉爽、村庄的静谧,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循环到岳父母家时,因岳父也是教师,便更多了些共同话题。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庭院还是户外,在充分享受了妻子精心准备的饭菜以后,我们同岳父既可以就当前的教育形式高谈阔论,也可坐下来聆听儿子悠扬的二胡独奏,或者围在桌旁打几把扑克,漫步于乡村感受建党91周年身边的变化,亲情默默,其乐融融。

于是我不无感慨:人生在世,父母健康是多么一件幸福的事情;作为教师,能享受暑假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时刻;假期中多一点时间陪父母度过,共同品位生活的乐趣,乃是最大的幸福!

孝心文章7: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孝心文章8:做个有孝心的啃老族

文/孙庆丰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一些人——虽然已经结婚生子,可家中的灶台一年四季都冷冷清清,一日三餐父母做;生完孩子就像完成了一项任务,孩子刚刚呱呱坠地就即刻拱手推给父母。仿佛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是父母所为。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同事。他的孩子都三周岁了,却没有和他们小两口一起生活过一天。他的母亲俨然成了孩子的全职保姆。不仅如此,别说是孩子的尿布了,就连他和媳妇的衣服都是自己的母亲洗。按理说,这样的大家庭应该生活得很和谐,可就这样,家庭矛盾还是发生了。孩子上幼儿园了,居然还不会自己小便,老师斥责家长,家长把根源归结到了孩子的奶奶身上。老人心中虽委屈,可谁让她对儿孙一代更比一代溺爱呢?同事两口子下班,发现家中没人,饭菜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做好。儿子把电话打到母亲的手机上,生气地问母亲干什么去了。接电话的是他的父亲,告诉他,他的母亲因积劳成疾住院了。整整一个月,儿子和儿媳借口照料孩子,没有在医院陪护过一天。

随着啃老族现象的广泛出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在父母无私精神的土地上,让自私的稗草疯滋猛长,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谐,还会把人性的自私带到工作中,影响社会的和谐。都说做好人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其实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自私的性格一旦养成了,想要改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奉劝那些啃老族的朋友们,啃老不是一种资本,孝老才是一种美德。不要等父母动弹不了了再去伺候他们,趁他们还能吃饭的时候,哪怕做一顿小米粥,他们的心中也会无限温暖;父母有责任关爱子女,但这种关爱不应是长夜醒不来的噩梦,不要让他们劳碌一生,临了还要把噩梦带到棺材中。

当下紧张的工作节奏与沉重的生活压力,许多人啃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不能一个模子,一尺衡量,武断地认为啃老的人都是没有孝心的人,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个有孝心的啃老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