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初五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初五文章1:端午诗话
文/黄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自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古往今来,涌现出了大量吟咏端午节的优秀诗篇,令人回味无穷。
相传端午节是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在呤咏端午的诗篇中,有不少是歌颂与缅怀屈原的。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有洗得直臣冤。”此诗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屈原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昏君奸臣的无比愤懑;北宋诗人张耒《和端午》诗说:“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此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端午节吃粽子,千百年来盛行不衰。特别是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名食。唐代诗人郑谷有诗“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陆游也写过“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的诗句,说明当时吃粽子已经很普遍了。
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的一项主要活动。这一习俗,在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湖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抡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那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跃然纸上。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五月词》:“雪片崩涛飞彩帜,妙高台下龙舟戏”,生动地描绘了龙舟竞渡紧张热烈的场景。唐代诗人徐寅则写道:“竞渡岸旁人挂锦,彩芳城上女遗簪。”把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写得有声有色;刘禹锡的《竞渡曲》与徐寅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写了赛后女子们在水中嬉戏,与岸边的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生趣。
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习俗,如插艾叶、挂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包等等。唐代诗人殷尧藩的《端午日》:“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动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再现了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祈福平安的情景;元代诗人舒由页的“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度端阳”,以白描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端午时节家家门前挂艾叶和菖蒲的情景。此外,明朝庄昶的“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宋代朱松的“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等诗句,都对这些习俗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初五文章2:乡戏
文/季川
每年,正月初五开始,在老家,咱们村里年长的都会与村长协商,邀请安徽安庆民间的黄梅戏班子来村里唱大戏,这是村里的大事,也是村民们奔走相告的喜事。 我老家的家门口,由于地方宽敞,方便搭建戏台,每次都是首选地点。开戏三天前,村里几个管事的,就会提前召集人马,把戏台稳妥地搭好。一切准备就绪了,村长就会租用一辆大卡车亲自带人前往安庆接戏班子过来。戏班子不仅人员众多,最主要是道具也多,不用大卡车是不行的。
戏班子来了以后,必须要安排住宿吃饭,一般一户村民家里要安排演员两到三人,今年你家,明年他家,轮着来。好多年了,村民们接待戏班子的演员们像接待自家亲戚一样,从安排吃饭到睡觉,都细心周到得很。
我家里每次都有演员入住,我们小孩子最有好奇心,对演员和他们的服装道具,都会问个不停,比如问演员的脸部是如何化妆的?水袖里面真的可以藏东西吗?大刀长矛会不会伤人等等。他们很有耐心,给我们慢慢解释,我们每次都是听得似懂非懂的。
我最佩服的是他们的嗓音,唱旦角的温柔婉转,唱小生的俊美飘逸,唱丑角的活泼可爱。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起身去门外练习,吊嗓子,练习唱腔,丝毫不含糊。
待到正式开戏那天,台下老老少少早已自带板凳坐好等待了。每天演出的节目,戏班子领班的都会用一块小黑板拿粉笔书写好了,悬挂在舞台一角,很醒目。一般老看戏的,都会对要开场的戏中内容了如指掌,而不明就里的人都会向他们请教,这样被剧透过的人总是一脸的满足。 琴师的各种乐器,助阵的锣鼓家伙一响,帷幕缓缓拉开,戏就正式开始了,台下原本嘈杂的声音顿时会安静下来。记得名戏《郑小娇》是十足的哭戏,大部分的心酸苦楚,都被演员的泪水表达出来了,到最痛处,郑小娇落难时,台上泪水涟涟,台下也是哽咽一片。戏班的领班最精明,每次哭戏时,他会提一个空篮子,在台下穿梭,说落难人需要救助,请父老乡亲及时出钱出力,才能帮助主人公脱离苦海。村民们心善,纷纷慷慨解囊。装钱的篮子,每次都会有不小的收获。大家入戏很深,根本没有把投钱当回事,一会儿又融入戏中人物命运当中去了。
一场戏往往都是半天的时光,村民们跟着戏里角色,把忘恩负义还是知恩图报,把忠诚义士还是奸诈小人,看的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看戏也是看人生,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就是这个道理。如今手机流行,电影电视普及,好多人已经不屑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看戏了。但我还是觉得,在老家露天看戏依然是一场视觉盛宴,它与浓浓的年味连在一起,显得那么朴实与醇厚。
初五文章3:快乐的端午节
文/黄珺扬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了。
早上,我们吃过早饭,奶奶带我出去玩。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别提有多开心了。忽然,我发现今天马路上有好多来来往往的人,手里拿着树枝。我好奇地问:“奶奶,他们拿树枝干嘛?”奶奶笑着说:“傻孩子,这是艾叶。可以驱蚊子和苍蝇,还可以避邪呢!把艾叶插在自己家的门上,还很香呢!”我点点头。我和奶奶也去买了几枝。
中午,奶奶从厨房里拿来煮好了的香喷喷的粽子。粽子热气腾腾的,有鲜肉粽、蜜枣粽、蛋黄粽、豆沙粽……品种可真不少。“奶奶,我先来尝一个,看看有没有熟。”我说。“看你像只小馋猫,好!先给你一个。”奶奶笑眯眯地说。我拨开粽叶,先闻了闻,好香呀!接着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爷爷告诉我,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人格。
下午,奶奶亲手做了一个香囊给我戴上,里面装的也是艾叶。小小的香囊清香四溢,我可喜欢了。
哦,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要插艾叶、吃粽子、戴香囊……
端午节真快乐呀!让我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初五文章4:龙城早春灯花艳
文/李汝骠
正月初五晚上,儿子开上新车带我们老两口去观赏亮化工程完成后的太原城夜景。
汽车从和平公园出发,沿着千峰南路向长风西大街进发。从车窗口向路旁一望,一朵朵粉红色的洋绣球状的花朵挂在金黄色的树干树枝上,煞是好看。儿子扶着我们下车来到路旁,一股冷风吹拂面颊,但心中却是暖乎乎的,恍如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啊!太漂亮了,我们拿起手机、 Ipad 拍照,想把这美丽的灯花夜景长久地留下来。
汽车又行驶到滨河东路,两侧彩灯成串闪烁,将龙城的主干线装扮得绚丽多姿,别有一番风采。我们来到跻汾桥上,这里的灯光灿烂多彩,圆圆的红、黄、绿、紫色的灯笼状花灯使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都顾不上拍照了。这里的人较多,我们坐在汽车里拍照,把沿途的金灿灿的火树银花抢拍在镜头里,也深深印在脑海里。
行驶了一段路,我们来到了太原站,这里也进行了梳妆打扮,立柱上挂满了各种灯饰,红色的“太原站”三个大字分外夺目。迎泽大街上,各种灯笼状、花朵状的彩色串灯将树木装饰得如婀娜多姿的少女,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尤其下垂的绿色串灯宛如春风吹拂的万千柳条,让人们心头充满了暖暖的春意。
汽车开到了五一广场,这里布置的大型花灯非常醒目,“2018”几个灯光大字映入人们的眼帘。在新的一年里,人们会更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在2020年全面脱贫实现小康而努力奋斗。我们的车来到了大南门,这里流光溢彩,夜景如画,建设之中的太原地铁,让人们内心充满了期盼,期待着太原地铁早日通车的那一天。最后,我们来到下元商业中心,远远就看到了千峰游园的千姿百态的火树银花和五福临门的大型花灯,这里同样灯花似锦,美不胜收。我们不禁赞叹道:“太原太美了,能看到这么美的夜景太幸福了。”
儿子开车带我们逛了夜幕下的太原市,龙城的无限活力被多姿多彩、独具匠心的灯光所点燃。回到家里已是夜里10点钟了,但我们全无睡意,回到书房,眼前仍跳跃着大街上千姿百态的灯景,回味无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良宵美景在眼前”。
初五文章5:又是一年
今天是正月初五,阳历是小芊的生日!愿我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天天进步!
很久没有上博客了,是懒惰还是害怕,自己也说不清。店里的生意每况愈下,学校的事情也让我焦头烂额,什么也不想做,只想静静的看着窗外喘口气。
又是一年过去了,现在的新年再也没有儿时的幸福与期盼了,换而之的是惆怅与茫然!都要三十五了,人生再也没有追求与奋斗的动力了,回头看看,自己什么也没有握住,不禁凄凉!满以为有嘉宁,熊欣这样的人默默的爱着我,我是一个很幸福的女人,结果在时光流逝的痕迹里才发现那都是青春的光环下留下的记忆,默默相守的还是家人!晚上爽给我打来电话,说了很多我们平时都避而不谈的话题,他说其实嘉宁有很多女人,所以才会造成我们今天的局面,我不知道该不该信,但我还是很失望,我想他说的多半是真的!这么久,他的身边怎么可能没有女人呢?而我又有什么权利在意他有女人呢?他对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好,我现在已经想不明白了?
除夕夜,钟声敲响时,我给他发去信息表达我的思念:此信虽无墨香,笔尖思念徜徉,唯有牵挂伴星光,举目间,祝福流淌,爱你的人儿在思量,愿君龙年每时光,幸福安康!
在我入睡后,一点半,他发来从未有过的那么多字数的信息:牵挂你快不快乐的人是我,在意你开不开心的人还是我,没什么祝福给你,我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我们好好活着一起变老!
四年了,第一次收到那么让我动情的一条信息,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一条再普通不过的信息了,但是在我们之间,他应该就是无限爱的表示!
我好矛盾,该怎样理解嘉宁的心思?爱他真的好累!
一开始就告诉自己这是一场爱的赌注,我想我还是输了,愿赌服输吧!
初五文章6:端午时节话登山
文/史庆友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有登山的习俗。
位于老家不远处的乌兰木图山,是我们每年必登的山!
乌兰木图山在我县八家子镇境内,距我家有15公里。说起登乌兰木图山,我的话不由得多了起来!先说山:乌兰木图山早年叫阿力玛图山。两个名字都是蒙语的音译,前者意思为“有红色树木之山”,后者译为“有梨之山”。梨山之名更久。山的主峰叫锅底山,海拔高度831.4米,是阜新市第一高峰。
在我年轻时,端午节登山的头一天夜里是不睡觉的。前半夜,因为有这样一次好玩的活动机会而十分激动,又是唱又是跳;后半夜,要走上几十里的山路才能到山脚下。在那个年代,人们出行最便利的方式就是开11号大卡车——两条腿步行。就这样,一路听林间风的声音,满怀豪情,努力登山。
站在主峰上近观远眺,收入眼帘的皆是美丽的图画。看近处,只见18个山头兀立,岩壁陡峭,沟谷幽深,峰峰形状各异,有的如万仞城墙,有的像摩天大楼,有的峻峭像华山迁来,有的雄伟似泰山移至。老头山、长蛇山、虎头山,像人形,类兽状。鬼斧神工,令人叫绝。春夏之际,看山下大地一片葱绿,阡陌纵横,似画卷,类棋盘。金秋时节,只见大地镶金铺玉。有幸遇到云海,人在云上,山在云中,恰似身临仙境,从红尘万丈的城市来到这幽静的山中,真是难得的享受。梨山这幅图画,四时景不同,八方色各异。正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东看青山西观丘,南望城池北眺沙。
乌兰木图山最让人留恋的当属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又叫映山红),五月节前开花。盛开时, 一片片红艳,灿如云霞,热情奔放;花谢后,满目青翠,又是美丽的观叶植物。登上郁郁葱葱的锅底山,只见火红火红的映山红在青山绿树之间云蒸霞蔚,一团团,一簇簇,开得那么热烈,那么绚丽。朵朵花儿如红色的玛瑙,迎风玉立,娇艳欲滴,花瓣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贴着瓣,相互依偎,竞相辉映,引来无数的蜂蝶飞舞。每一朵花,都空灵含蓄,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在如诗如画的乌兰木图山下,五月节登山常常要发生“血战”。听老人们讲:传说很久以前,山上宝刹——梯子庙里有一位神仙,每年的端午节,他会将健康快乐的秘诀传授给最敬仰乌兰木图山且最勤劳的人。每年能得到秘诀的人只有一个,人们都想要第一个登山进入梯子庙。到梯子庙只有一条仅容一个人爬上去的天梯,在天梯入口处,人们往往会因为谁先上去的问题而发生争斗。久而久之,竟演化成了谁先到山顶就要把后到的“打下山”的习俗,成为了一项民间娱乐活动。
如今,乌兰木图山已被开发成了旅游风景区,节日登山就更有意思了!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我爱过端午节!
初五文章7:感恩的礼物
文/凤川
农历正月初五。我被感动了,因为李凡。
李凡驾着电动轮椅进城,带来了最珍贵的新年礼物。
李凡是我三年前认识的一个脑瘫孩子。说是孩子,其实今年已经23岁了。因为他和我的脑瘫儿子年龄相近,在我眼里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和李凡素昧平生,三年前的一个下午,他的电动轮椅坏在了闹市区,四周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嘀嘀乱响的喇叭声。妻子看到他,跑过去将他弄到路边,并立即打电话让我赶过去。
李凡不会说话,只会用手示意。我们一路打听,才把他送到了乡下的老家。从此,和他有了难解之缘。
后来,我用轮椅推着儿子到街上转。在城东大转盘的路边又遇到他两次。他远远地就看到了我,“啊啊”着跟我打招呼,他还主动拉着我儿子的手。两个孩子相互笑着,相对无言。看着他们,我的心里不免五味杂陈。如果他们都是身体正常的孩子,那该有多好啊!
那天,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的李凡,执意记下了我的手机号码。他的轮椅内侧有个拉链包,里面有一个简易的老年手机,手机里记着他家人的号码。
我握着他的手,看着上面黑黑的裂纹,一阵心酸。他的手指关节粗大,十分有力,但是并不灵便,我知道他一定在努力锻炼着,顽强生活着。
春节里,我有次做梦梦到了李凡和我儿子在一起,他们有说有笑地在老家莫沟的窑洞里玩,看书、打闹。醒来时,心里一片怅然。
“破五”这天,我正忙着招待亲戚,李凡打来电话,他就在我家附近,我飞一般赶过去接他。
到家后,他示意我轮椅上有东西,我一看,原来是两包咖啡糖,他指指铁车上我的儿子,要送给他。
这个可怜、可爱的孩子,让我心头一热。泪水不由奔涌而出!
谢谢你,李凡,这是我新年里看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李凡一直坐在我儿子旁边,右手搭在我儿子的大铁车上,半佝着身子,前后摇晃不定,憨憨地笑着,“啊啊”地和我儿子交流。我儿子的病情比他重,一脸茫然地看着他,时不时也笑笑,表示亲近和友好。
我曾在路上遇到过他爸爸一次。我带儿子在公园里锻炼,一个中年男人主动和我们说话,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李凡的父亲,他在乡下赶集做小车牛肉生意。李凡在家由奶奶照料。李凡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上学。他们家经济条件还算可以,一家人相处得比较融洽和谐,这让我的心里宽慰了好多。我只是担心李凡,他经常一个人驾着电动轮椅到处跑,多危险啊!
我轻拍着李凡的胳膊说:“李凡,没事就到我家里玩,我让白浩天(我儿子的名字)弟弟陪你一起玩。”说罢,就后悔了,路上那么危险,他出行又那么不方便,多让人揪心啊!
李凡笑笑摇头,用力“喷”出一个含混不清的“不”字,然后用手在耳边比画了一下,示意说,如果想来找我,他就跟我打电话。好懂事的孩子啊!
他要走了,我要送他,他坚决地说“不”。我了解他的内心,就不再强求。我再三嘱咐他不要乱跑,抓紧回家,他答应着。我帮他把手套和帽子戴好,他向我挥挥手,驾着电动轮椅左摇右摆地走了。
这几天,我和妻子一直在谈论李凡,我们商议着,今年一定要为李凡、也为更多的残疾人做一些让他们开心快乐的事情。
这是我们今年要做的头等大事。
初五文章8:端午风俗
文/刘锴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一直为国人所重视,因此在神州大地上也就流传着多姿多彩的端午节习俗。这些习俗与其说是一种传统,不如说是华夏文明的永恒传承。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国内最为主流的端午习俗。节日这天,人们争相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屈死的大夫屈原。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为“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为“筒粽”。晋代时,粽子成为端午节的“专利食品”,而且人们在包粽子时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各种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并作为礼品相互赠送。明代以后人们才用苇叶包粽子。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悬画像。钟馗捉鬼是中国民间传说之一。因此,端午节这天,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家门上悬挂、张贴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江南北“开发”出了多种钟馗像版本,端午遂成为中国民间绘画艺术的一个展示之日。
挂艾蒲。中国民间还有端午节采艾叶、挂菖蒲的习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节这天,家家都要上山采些艾叶、下河割些菖蒲,然后打扫门庭,把它们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南方一些地区的妇女,还将艾叶、菖蒲制成花环、佩饰,佩戴在头上和身上。“艾”即“艾蒿”,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因此,端午这天人们采艾叶、挂菖蒲是为了祛病健身,所以民间也把端午节称为“卫生节”。
赛龙舟。“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这是古人在端午这天赛龙舟的热闹情景。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普遍盛行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这一习俗当然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每逢端午,沿海地区的人们便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擂鼓摇桨,一决高下,场面十分壮观。
食黄鱼。在南方一些省份,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端午节这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买石首鱼(俗称黄鱼)煮食,寓意健身增智。江苏一些地区还将放养黄鱼的清水用来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家人一年不患眼疾。
佩香囊。端午节戴香囊的习俗。端午这天,小孩要佩香囊,既有辟邪驱瘟之意,又有襟头点缀之趣。《岁时杂记》中载,“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逐渐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青年人戴的香包比较讲究,那是恋人之间互赠的定情物,当然,香包也就由女方巧手绣好,送给男方。节日这天,老人则要戴香包。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香包,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饮雄黄酒。“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端午节这天,有饮雄黄酒的民间习俗。节日这天,人们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饮之。饮雄黄酒,不但增加了节日气氛,也起到了健康身体、增进感情的作用。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初五文章9:端午节
文/陈嘉维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天早上,我和奶奶去割菖蒲和艾叶。一路上,我问奶奶:“今天为什么要插菖蒲和艾叶呢?”奶奶说:“今天是端午节,为了避邪,菖蒲似剑,艾叶驱虫蛇,妖魔鬼怪看后,便不敢来捣乱。插上菖蒲和艾叶之后,妖魔鬼怪虫蛇等就不敢到家里来了”。“哦,原来如此!”采完菖蒲和艾叶回家后,我赶紧插上,生怕那妖魔鬼怪之类的到家里来。
吃过午饭,我们便去附近的巴河看赛龙舟了。来到比赛地,选手们早就准备好了,个个信心十足,人人要得冠军的神情。比赛就要开始了,选手们个个击掌呐喊。忽然,一声枪响,龙舟头上鼓声立即响起,鼓声响彻云霄,回荡在赛场的每个角落。五条龙舟就像五条离弦的箭一样,观众们的呐喊声、沉闷的鼓声、桨拍打水的声音融为一体,选手们个个斗志昂扬。不一会,三条龙舟就被另两条龙舟甩在后面了。冲在前面的两条龙舟旗鼓相当,一前一后你追我赶,一会儿他在前,一会儿我在前,眼看就要到终点了,两条龙舟上的选手都爆发出了最后的拼劲,结果其中一条龙舟只以三秒之优势夺得了冠军,其他的四条龙舟的选手又像打了败仗的战士,垂头丧气。
回到家中,准备端午节最重要的一件事——包粽子。拿出采来的粽叶、买来的肉,糯米、红豆、绿豆等材料,我把每种东西都弄一份包进粽叶里。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因为这个粽子里我还给了点醋、辣椒等佐料,我用邪恶的眼光看了看堂弟,又露出得意的笑容。粽子熟后,我把粽子送给堂弟吃,见到吃的,堂弟立刻眼放金花,狠狠咬了一大口,“呸呸呸……”,五味俱全的粽子让堂弟直伸舌头,那样子让大家捧腹大笑……
端午节,这个美好的节日,让我们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传统节日代代传承下去,让大家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
初五文章10:怀念母亲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是北方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从漫长的冬季渐渐苏醒的大地,历尽了桃红柳绿,已经有一段时日了,麦子也要收割了,一年中第一个收获的季节到了,天气还没有到火辣辣的热。
又到一年粽子香,不敢回忆,偏偏记起。
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更是妈妈忙碌的日子。临近端午的前几天,妈妈先将糯米在水里泡发一天,转天看见妈妈端出了放在铝制的大洗衣盆里的叠放得整整齐齐的苇叶和一大捆马兰草,家里没有闲人,只有我和妈妈,妈妈放下小板凳,开始了一年一次高兴和忙碌的劳作。
看着妈妈很快的把两三张苇叶拿在手中,右手灵巧的将苇叶的稍头翻转搭在左手上,一个三角状的漏斗里放进了也是准备好的小枣,然后,将还泡在水中的米,装在漏斗里,在封口前又在另外的两个角里,再分别放入两个枣子,三下五除二的,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看得我眼花缭乱,总是说,妈,你慢点包,我也想学学。
粽子包好了,余下的就是蒸煮了,妈妈的粽子,和别人家的不一样还在其蒸煮的功夫上,白天其实已经粽子飘香了,但是晚上还要再加工,再封火前,将粽子再放在火炉上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妈才将已经好得不能再好的粽子,再放到冷水里拔过几个小时。这样妈妈的粽子才算最后完成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来没有吃过比妈的粽子更好的了,妈动了脑筋下了功夫,自然和别家的不一样。刨开妈的粽子,紧紧实实,从未见有散落的米粒,三颗红枣镶嵌在透明的黄绿色的粽子上,苇叶独特的香气,隐隐的飘散在空气中。小时候的我在等待吃粽子时是一个多么煎熬的光阴。
粽子还是妈妈表达友爱的礼物,我是送达礼物的使者。每一年都会想起妈妈包了那么多的粽子,都让我提着小篮,东送西送了。
到现在我还是没有学会包粽子,小的时候,想妈妈在,明年再学吧,没有想到,妈妈她突然的离开了我们,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再也看不到她了,再也吃不到妈的粽子了,再也看不到她忙碌的身影了,永远永远。妈妈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在这期间发生了多少事情,要是妈妈在,一切都会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