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文章

请欣赏孙女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孙女文章1:可爱的香香

文/赵志红

我的孙女香香快满一岁了,她圆圆的的眼睛像宝石,眉毛弯弯的,脸蛋红扑扑、肉嘟嘟的,像熟透的红苹果一样,秀气的鼻子,樱桃小口,长得十分可爱。香香很喜欢笑,一笑起来,眼睛亮晶晶的,神采飞扬,脸上一边有一个小酒窝,这长酒窝像她的爸爸,因为香香的爸爸,脸上长得有俩酒窝,而爸爸又像爷爷,爷爷脸上也长有俩酒窝,所以,我经常笑称他们爷仨是,爷爷老酒窝,爸爸中酒窝,香香小酒窝。

孙女的小名叫香香,因为她的父母都是歌星周杰伦的粉丝,是杰迷,都喜欢周杰伦的歌曲《七里香》,所以给她起了个小名“香香”,我琢磨着,以此类推,如果香香以后有了弟弟或妹妹,就应该叫“七七”或“里里”了吧?香香的大名叫杨岚伊,名字中的前两个字是在她的父母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合而成,后一个字“伊”字出自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意为“美丽、温柔的女子”,一个充满寓意的名字,寄托了香香父母对香香的美好祝愿。

香香喜欢听音乐,在她十个多月大的时候,她就可以随着音乐的节拍摇头晃脑,双腿不停地抖动,手舞足蹈,有时候,香香还可以用小手在玩具钢琴上敲,打节奏,样子十分投入,那个认真劲,让一旁的人看了后都忍俊不禁,常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香喜欢看书,她的妈妈给她买了许多婴幼儿启蒙书籍,有时,她会把书从身边拿起来递给我,于是,我就顺势教她认识书上的花花草草,各种小动物和生活常识,一本书反复讲给她听,我一边讲,还一边教她去摸大象的鼻子、小猫的胡子、熊猫的脑袋……,她总是很乐意地配合,摸完了,还抬起头来望望我,手伸着,嘴里发出“哦哦”的声音,仿佛在告诉我:奶奶,我摸小动物了,我很勇敢。有时候,香香也会自己坐在那里随意地翻图画书看,有一次,我看见她在那里翻书看,我喜出望外:我们香香自己会看书喽!然后,悄悄地走近一看,我却哭笑不得,我发现香香把书书拿得个倒的,我连忙纠正,并且慢慢告诉她,书要拿正。

香香聪明,悟性高,什么东西,一教就会。香香十个月左右的时候,就会做点头和鼓掌的动作,我每次看见她在开心地吃东西,就会问:

“香香,好不好吃呀?好吃就点头。”

听到我的话,香香总是用劲地点点头,再后来,香香只要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不用我们问,她都会不由自主地冲我们点头。我们只教了她几次头发、耳朵和眼睛……的位置,她就明白了,只要我一问:

“香香,眼睛在哪里?”

香香的小手就会指向自己的眼睛。

“耳朵在哪里?”我问。

香香的小手马上指向自己的耳朵。

“头发在哪里?”我又问。

香香的小手会指向自己的的头发。

“鼻子呢,香香的鼻子在哪里?”我接着问。

这一次香香不指自己了,而是把小手伸过来,抓住了我的鼻子,表示鼻子在这里,看着她明亮的眼睛,我笑了,我想起来了,教这个动作时,我是指着我的鼻子教的,可能香香就误认为鼻子是长在奶奶脸上的,真是太可爱了。

香香十个月大的时候,我托着她的双手教她学走路,她开始走得摇摇晃晃的,学着学着,很快就会迈步子了,接着我们就可以慢慢地扶着她上楼梯,她走得很用劲,一板一眼的,很喜欢走路。

因为香香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和香香不常见面,所以我们只好指着她爸爸的照片,教她喊爸爸,于是,香香来到世上会说的第一个词就是喊“爸爸”,由于还太小,香香还没有辨别能力,因此,学会喊“爸爸”后,她不管见到谁,都不由自主地发出“爸爸”的音,看见我也喊爸爸,我听到后,连忙笑着纠正道:

“香香,我是奶奶,不是爸爸,喊奶奶。”

再后来,香香只有十一个月大的时候,不用我们教,自己就会指着爸爸的照片喊“爸爸”了,香香真聪明!

记得香香五个月的时候,有一次便秘,解不出来大便,我见她小脸憋得红红的,哇哇地大哭,于是,我不停地教她怎么用劲,鼓励她,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解出来了粑粑。粑粑一拉出来,香香就不哭了,怎么没声了,我纳闷地地一看,只见香香在一边继续拉粑粑,一边玩手里的海洋球呢,玩得很开心,尽管脸上还挂着泪痕,孩子毕竟是孩子,刚才还那么难受,转眼间就风平浪静,开开心心了,我看着很高兴。我想:香香,如果你想拉粑粑的时候,能早点告诉奶奶,早点拉,不要憋着,大便不变硬,也许就不会便秘了,可喜的是,我期待的这一天很快就来了,香香十一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我正扶着她站在卧室的玻璃门旁教她拉门帘玩,拉着拉着,突然,她拽着窗帘,站着不动了,接着,转过头来望着我,轻轻“嗯”了一声,我一把抱住她,问道:

“香香,你在干嘛?是想告诉奶奶,要拉粑粑了吗?”

我连忙把她抱到卫生间,脱下她的纸尿裤,抱着她,和她一起用劲,不大的工夫,就听到便池里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我低头一看,一堆粑粑,香香会自己拉粑粑会喊大人了,我高兴极了。

香香三个多月时,如果奶吃饱,不想吃了,或者是不愿做某事,表示拒绝时,她的嘴里就会发出“噗噗”的声音,长得再大点了,“噗噗”就变成了“不不”,再大点,表示拒绝时,除了“不不”,还伴有扑口水和把头偏向一边的动作,很可爱。

香香六个月以后,开始认生了,如果有她不熟悉的人要抱她,她会害羞地趴在我的耳边,给对方一个背影,有时候,即使生人抱着她了,她还是会哇哇地哭,但常常是只哭一会,就不哭了,就接受对方了,这一点非常像她爸爸,她的爸爸像她这么大的时候,不认生,谁抱都要,十分随和,所以,她爸爸小的时候,我总是担心他被人抱走。

香香胆子很小,我们说话的声音大了,比如大声地喊人,或者有重物击打的声音,像重重的关门声、重物落地声、剁菜声等等,她听到后都会吓一跳,然后,惊恐地望着我,不过,安抚一下后,很快就好了。

香香有时候也淘气,有时可能是为了练力量,我抱着她的时候,她会不时地扣我的鼻子,扯我的头发,揪我的脸,甚至舔我的脸,我说:

“奶奶的脸脏,不要舔。”

她听到后却嘿嘿一笑,继续。对于未知的物体,许多宝宝喜欢用手抓或放在嘴里吃,从而感知和了解这些物体,香香却不,我曾经惊奇地发现,香香为了使一个挂着的类似于铃铛的玩具发出声音,不是用手敲,用嘴咬,而是用头一下一下地去撞它,然后,听着它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开心地笑了,她看见桌上的玩具钢琴,拿起来,也一头撞过去,结果撞痛了,哭了起来,更意外的是,有一次,我们没有注意,她竟双手抓起一本硬纸版的童画书,照着自己的额头拍了一下,接着“哇”地一声哭了起来。香香,真可爱,干嘛要用头撞啊,你想当一个苦干家吗?那样会很苦的,不要哭,要坚强,要勇敢,我一边轻揉着香香的头,一边安慰着。

可爱的香香,在你生日来临之际,奶奶记下了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献给你,祝你开开心心,永远幸福!祝你生日快乐!

孙女文章2:我欠孙女三本书

文/程水清

在“六一”儿童节将要到来的一天,我有意问孙女:“瑶瑶,儿童节快到了,你是希望爷爷给你买一条好看的裙子呢,还是买几本好看的书呢?”

我以为,瑶瑶会选择前者。因为她常在妈妈面前念叨:班上某某同学的新裙子好漂亮,好漂亮!再说,书这玩意儿平时爷爷对她几乎是“有求必应”,家里的小书架上差不多都摆满了。

出乎我的意料,瑶瑶选择了书。我内心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曾多次鼓励她多读课外书籍,通过大量的阅读增长知识。看来,她对读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表示:“一言为定,‘儿童节’那天我带你到‘三味书屋’给你买三本最好看的书!”

“嗯,谢谢爷爷!”瑶瑶脸上绽放着甜甜的笑容。

谁知,老天爷给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就在承诺给孙女买书的第三天,我因腹痛难忍而住进了医院,而且这一住就是一月有余。可是,我并没有忘记对孙女的承诺。

“六一”那天下午三点许,我打完吊瓶针以后拨通了孙女的手机:“瑶瑶,今天是儿童节,我俩到‘三味书屋’会合给你买书吧?”

“爷爷,您病成这个样子,哪能要您上街为我买书哇?再说,姑姑已经给我买过几本书了,我有新书看。”电话那端,孙女稚嫩的声音里透出几分成熟。我想,这是不是与她近几年坚持读书有些关系呢?

孙女今年不满10岁。打从幼儿园起,直到如今四年级,上学、放学接送之事基本上是由我“承包”。7年时间里,爷孙俩真有点谁也离不开谁。有时候,偶尔因事未能接送,总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像是丢了什么似的。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隔代爱”的缘故吧!

“隔代之爱”,古往今来,莫不如此。然而,怎么一个爱法却有讲究。民间常有此类:孙辈要啥,祖辈给啥;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多少给多少,不折不扣……对此,我向不苟同。时至今日,我从不给现金让她“自由支配”,也很少买一些除了饱肚子之外的零食,而唯独能满足她要求的就是买书。从幼儿园时的卡通片、小人书到上小学以后图文并茂的故事书,再到如今她能看懂的所有儿童读物,只要她在书店里看中了的,无论多少钱,我都在所不惜,毫不迟疑。

在我的印象中,孙女最喜欢的书是科幻类,如“梦幻小公主”系列丛书,她到底买了多少本,我实在记不得,也未曾过细地去翻阅其中内容。但我却通过瑶瑶无数次地“口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她对宇宙、空间、天地、万象以及人间万物的浓厚兴趣和极其初步的了解。她所叙述的那些天文地理基本常识,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一无所有。因为那年头,我不知道什么叫课外书籍。为此,我还曾经大发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恨此生不逢时”呀!

“孙女赶上了多读书,读好书的好时代,这是她们这一代的福分,关键在于珍惜。而这种珍惜,不仅是孩子,更重要的还有那些责无旁贷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在病榻上,我经常这样想。遐想之余又生出对孙女的几分歉疚:许诺过三本书至今还欠着呢!对孩子,一定不能亏欠,尤其是她爱看的那些书!莫说是三本,三十本甚至三百本又何尝不可呢?

孙女文章3:最后一块饼干

文/齐天圣

侄孙女,三岁多,在湖北农村老家,长得很可爱,很乖。

元旦之前,我回老家,看到侄孙女甚是喜欢。侄孙女喊我“三公”,跟我很是亲近。我临返广州,侄孙女要跟我走,我正乐意。反正离春节、元旦不远了,带不了就送她回,还有侄儿也就在深圳。于是带她来广州。一路上,侄孙女都很乖,不吵不闹。只是在高铁上看到服务员推食品小车来时,吵着要吃。我看了看,没什么好食品,最后选了一盒巧克力糖。我本是不太赞成给小孩吃这些“垃圾食品”的。巧克力糖很好吃,入口即化,吃起来很快,吃了几粒后,我怕她吃多了,就放起来不让她吃。于是她伸出右手食指贴在眼角上对我说:“三公,再吃一粒”,样子极可爱。没办法,只好再让她吃一粒。可过了不一会,她又伸出右手食指贴在眼角上对我说:“三公,再吃一粒”,样子还是极可爱。就这样,一直把一盒巧克力糖都吃完了。

侄孙女在我家里玩了十多天就到了元旦。利用元旦假期,我送侄孙女坐高铁回老家,带了两盒饼干,其中一盒是她在家里没吃完的奥利奥。在车内我告诉侄孙女,只能吃这盒没吃完的奥利奥,另一盒没打开的带回家给弟弟吃。侄孙女还真听话,学着电视广告一样,先“扭一扭”,把奥利奥饼干分成两片,再“舔一舔”,把中间的奶油先吃了,然后再小口咬着吃。由于饼干很脆,咬的时候不小心会有碎块掉到地板上,侄孙女想把掉到地板上的碎块饼干捡起来吃。我给她讲饼干掉到地板上就脏了、不卫生、不能吃,要丢到垃圾桶去。她看着我,不舍地把从地板上捡起来的碎块饼干丢到垃圾桶去了。可是当吃到最后一块时,又有碎块饼干掉到地板上,侄孙女看了看我。我还是给她讲,不能吃,捡起来丢到垃圾桶去。于是侄孙女慢慢低头去捡,起身来,伸开手给我看,手里什么都没有,抿着嘴冲着我调皮地笑。

侄孙女一直在农村,卫生常识懂得很少,还不认为掉到地上的东西就不卫生;还没有讲究到掉到地上的东西就不能吃、就要丢掉,先丢的那碎块就有点不舍,于是最后一块那怕是掉到地板上了,再也不丢了,不等起身先放进嘴里,让我没办法。我也只好笑笑,心想侄孙女反应还真快,有点小聪明。

后来侄孙女看到食品小推车,又要吃巧克力糖。这次我也耍一点小聪明,每次给她一粒,乘她不注意,把巧克力糖藏一些到我的包里。没吃几粒,盒子里的巧克力糖就吃完了,她也没再要了。不多会,动车驶进了武汉站。

孙女文章4:一粒花生的命运

文/汪金友

孙女从幼儿园回来,问我家里有没有种子,说她要做一个试验,看种子怎么生根发芽。我想了想,家里有花生米,就拿它做种子吧。我们从院里铲了一点土,放在一个玩具塑料杯里,然后浇上水,种了四粒花生。

等春节后从老家回来的时候,四粒花生不仅从土里钻出来了,而且长了有5厘米高。每株小苗,还都生出了两层四个小枝,每条小枝上,又有四片叶子。四株小苗拥在一起,郁郁葱葱,就像一盆生机勃勃的绿色鲜花。

孙女问:“原来那么小的花生米,怎么会长这么大这么漂亮?”我说:“这说明它们追求进步,向往阳光,而且自身也有力量。”我还告诉她,用不了多久,它们还会开花、结果,长出一堆花生。

此后孙女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都要到阳台上去观察这盆花生,问我是不是需要浇水,什么时候能够开花等。她还发现,晚上的时候,花生的叶子会合在一起睡觉,到早晨,就都张开欢迎太阳。

我用手机把这盆绿色的小苗拍下来,然后发到朋友圈,并附有一问:“谁知道,这是什么花草?”结果,有人说是穿心莲,有人说是云南白药,只有少数人答对了:“这是落花生的‘落花’。”“落花”,你听说过吗?如果不知道它长什么样,也可以种几粒哟!

前天晚上,老伴做的稀粥,接着又端上一盘刚炒熟的油盐花生米。我夹了一粒,放在嘴里,香脆可口。接着又一粒一粒,连吃几颗。忽然抬头,看到了阳台上的花生苗。于是停下筷子,问老伴:“你炒的是橱柜里的花生米吗?”老伴说:“是啊,剩那点,我都炒了。”

一股悲情,顿时涌上我的心头。同是一个罐里的花生米,命运的差别咋这么大呢?被我顺手抓出来的那几粒,成为了种子,埋在了土壤,接着生根发芽,为世界增添了绿色,给自己带来了希望,而没有被我抓到的那些,却失去了生育、繁殖乃至成功的机会。先是被放在热锅上爆炒,接着被油盐浸染,然后让牙齿嚼碎,吞进了人的肠胃。

一样的出身,一样的经历,一样的品质,一样的梦想,但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有的被当作宠物,摆上了阳台,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和精心的照顾,有的却变成了别人的食物,锅炒牙嚼,一命呜呼。

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三个道理,其一,浮在上边比沉在下边,成功的机会要多得多。被我选作种子的四粒花生米,都是浮在罐子的上层,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一把就能抓到;其二,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公平。像我这样,无意之间,就制造了不公平;其三,上升和优越的机会,总是非常有限。在上千粒花生米中,能够出头露面阳光灿烂的,只有四颗。

其实,无论长为小苗,还是摆上餐桌,无论有人赏识,还是无人问津,所有的花生米,最终都将化为泥土。只要在它的一生中,经历了成长的过程,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高位有高位的喧嚣,低位有低位的安逸,闪光有闪光的情趣,沉寂有沉寂的快乐。想想,释然……

孙女文章5:给孙女当“学生”

文/邵火焰

孙女读幼儿园中班后,突然对当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晚上回家要老伴和我充当她的学生听她上课,还给我们特地起了名字:我的名字叫花花,爷爷的名字叫虎虎。

这天吃过晚饭后,我和老伴就嘻嘻哈哈地到沙发上坐好了。孙女用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下了题目:1+1=?;2+2=?;3+3=?;4+4=?

写完后,孙女开始讲了:“一加一等于几呢?请看老师的手指头。”孙女先伸出左手的食指竖着,再伸出右手的食指竖着,“看清楚了,等于二。”然后教我们读:“一加一等于二。”我和老伴放声齐读:“一加一等于二。”

接着孙女用同样的方法,教完了后面的三道习题。孙女接着布置了任务:“请虎虎和花花同学,把每道题读十遍!”

这时老伴举手了。孙女看见后问:“虎虎同学,有什么事?”

老伴说:“报告老师,我要上卫生间。”孙女说:“好吧,你去吧!”

老伴偷偷溜了。我知道老伴去卫生间是假,躲在卫生间抽烟是真。我只好一个人在那儿放声朗读。一会儿我也举手了,说:“报告老师,虎虎是不是逃学了?”孙女做了一个鬼脸说:“老师这就去把他抓回来。”孙女跑到卫生间拧着爷爷的耳朵,老伴很配合地弯着腰跟在孙女的后面出来了。看到老伴那滑稽的样子,我掩着口偷偷地笑。

孙女回到小黑板前,说:“下面我们接着讲这几道题。”接着孙女在小黑板上写下了:“1+2=?;2+3=?;3+4=?;4+5=?”

这下完了,看样子这小家伙不想让我们早点休息了。我小声跟老伴说:“怎么办?”老伴说:“看我的,我有办法。孙女今天只学了10以内的加法,还没学减法。”

孙女写完后,开始掰着手指头讲解:“一加二等于几呢?……”老伴站起来打断了孙女的话:“报告老师,你这几道题太简单了,我们都会做。”

孙女说:“虎虎同学,那你说说答案。”老伴一一说出了答案,然后问,“老师,加法我们都会了,你能不能教我们的减法呢?”

这时只见孙女摸着头说:“减法呀……明天教你们减法。”

“那我们可以放学吗?”老伴问。孙女说:“可以放学了。”

于是,我和老伴异口同声地说:“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孙女文章6:亲情

文/王凯

父亲问不到两岁的小孙女:“是爸爸好还是爷爷好?”“爸爸好。”芊芊不假思索地回答。

其实不论是家人还是左邻右舍,但凡知情的人都认为,爷爷更好。

从来只知外出挣钱、家事儿不管不问的父亲,成为村里堪称样板的“全职爷爷”。

不厌其烦、耐心有加的父亲夜以继日地忙来忙去,做的当然不仅仅是一碗鸡蛋羹。为了能让咿呀学语的孙女芊芊不输在起跑线上,父亲弃去说了大半辈子的土话,重新拾起多年不讲的普通话;前几天,他还特意让我一一纠正了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小画书里有这个,千万不敢教错了。”父亲说。

起初我很纳闷,父亲如此尽职尽责、全身心投入,怎么没有换来芊芊哪怕是口头上的肯定。想了半天总算明白,父亲一到周末就一个人回村里了,虽然只有短短两天没有见面,生疏感多少还是会有的。若是放在朝夕相处的平时,毫无疑问肯定是爷爷好。小孩子的思想,和谁在一起时间长就和谁更亲。

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和妻子自然要承担起为人父母应尽的养育职责,芊芊肯定会越来越独立。而圆满完成阶段使命,父亲注定会逐渐淡出。

回想这么多年来,父亲一直任劳任怨地为这个家默默付出。农忙时春种秋收,农闲时四处打工;10年之前突如其来的中年丧妻之痛未能将其击倒,他强忍着咽下泪水,一个人将我和妹妹培养成才;现如今,又主动请缨、临危受命,既当爷爷又当奶奶,还没几天就反客为主、取而代之,一举成为芊芊最亲近的人。

寡言少语的父亲还是和以往一样极心疼我。每天早上,我们一家三口还在熟睡,父亲就早早准备好了饭菜。

大学毕业后没有随大流选择北上广,而是毫不犹豫直接返乡,就是想着留在父亲身边好有个照应。然而,首先得到悉心照顾、受益更多的是我。倾其所有为子女成家并不是父亲交卸亲情差事的终点。熬退休等享福的日子,再次无限期推迟。

暖气开通后,父亲随着我们一起搬进了陌生的城里新家。

父亲总是担心,村里的那七亩粮食地该怎么办,可不能荒了。虽说挣不了几个钱,可他还是希望一如既往地守着,始终不愿承包出去。

其实,他的远虑近忧可比多收少收三五斗多多了。年近花甲的他能否迅速融入并真正适应和农村迥异的城市生活?能否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最美夕阳红?能否结束感情空白老有所依?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我们没有跟父亲商量,就计划着给芊芊添个伴儿。丝毫都不考虑没日没夜连轴转的父亲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想当然地以为他会很愿意重温隔代亲情这一甜蜜的负担。

新的一年,父亲不知不觉间又老了一岁。完全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究竟是什么样?每天只想着如何照顾好小孙女的父亲,至今仍然挤不出时间去细想。

孙女文章7:老箱底

文/李国选

孙女和孙女婿办完登记手续,兴冲冲地跑回来,将结婚证书给了我和老伴儿。

从那天开始,我们夫妇的话题就围绕着孙女的婚事打转转。孙女是我和老伴儿从小带大的,看着她牙牙学语,陪着她学习成长,转眼间她就要嫁人了,心里分外不舍,晚上睡不着,我俩掐指算着,要给孙女准备什么样的嫁妆。我是个“甩手掌柜”,平时油瓶子倒了也不知道扶,现在遇到了这样的大事,一时没了章程,只等着老伴儿发话。不料老伴儿说:“不急,咱有现成的。”见她一脸轻松的表情,我疑惑地问:“有现成的,在哪儿呢?”她随口答道:“咱有老箱底呀!”“啥老箱底?”她笑而不答。

第二天早晨,还在酣睡中的我被扑通一声惊醒,睁眼看去,原来是老伴儿从凳子上蹦下来,手里抱着从吊柜里拿出的一个大包裹,打开来,里面是两条毛毯、两条绣有精美图案的缎子被面。见我诧异的眼神,她自豪地问:“咋样?咱这老箱底还行吧?”说罢,她坐到床沿,拍拍其中的被面,满脸凝重地问我:“还记得吗?这是你第一次领我见公婆时,婆婆给的见面礼。”

老伴儿的话使我想起50多年前的往事。那时,我是师机关的一名年轻干事,她被分配到矿山当统计员。我带她回老家见父母,二老满心欢喜。谈到结婚的事情,母亲打开炕柜,翻出压在柜底的布包,打开后拿出一块被面,只见上面绣着龙凤呈祥的富贵图案,在灯光照射下,金丝线熠熠发光,这在穷困的乡下,这绝对是稀有之物。母亲双手摩挲着被面,激动地说:“这是你爹被农场评为先进得的奖品,足有十来年了,这被面成色好,我就想着将来送给儿媳妇。”她深叹了一口气,颤声说:“可惜我不能给你们准备‘两铺两盖’,家里实在拿不出像样的其他物件。”母亲的眼神流露出深深的歉意。

20世纪60年代末,生活水平有限,我们的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同一宿舍的战友搬出去,两张单人床合在一起,军被一放,就算是新房了。缎子被面太珍贵,我俩掂量再三舍不得用,还是把它放在箱底。没想到这一放就是50多年。另一床缎子被面绣着大朵的牡丹,显得华丽无比。那是我参加师教导队集训,当地举办苏杭丝绸产品展销,我利用午休时间赶去选购的。集训结束,我兴冲冲地把被面带回家,并提议做床新被。可妻子却不同意,说盖啥样的被褥还不是过。我无奈地说:“看来这床被面也得压箱底了。”她嫣然一笑:“那是,留着娶儿媳妇的啊!”但是,这老箱底并没传给儿媳,记得儿子结婚时,老伴儿曾把被面拿出来过,但当时儿子和儿媳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儿子嫌来回搬被子麻烦,缎子被面没来得及做。如今孙女在身边,这“老箱底”给孙女再合适不过。

“老箱底”还有两条毛毯,那是我因工作出色,两次获得的年终奖励,纯羊毛的,厚厚实实。记得有一年冬天,营房锅炉发生故障,三天没取暖,我提议拿出毛毯夜里压脚,妻子却翻出了闲置的军大衣。我责问:“那毛毯留着干啥?”她回答的还是那句话:“留着娶儿媳妇。”

如今,孙女要成家了,老伴儿翻出“老箱底”,戴上老花镜,动手缝被子,置办“两铺两盖”。儿子和儿媳妇打电话听说老伴儿在自己做被子,极力劝阻说,年轻人谁还喜欢这些,商场里新式的羽绒被、蚕丝被,什么样的没有,何必鼓捣那“老古董”?老伴儿严词拒绝:“‘老古董’怎么了?这东西有老辈人的寄托,有你爸和我的心血,情缘难断啊!”老伴儿执意穿针引线,进行她那庄严的“事业”。看老伴儿一针一线地劳作,她那爬满鬓角的白发让我心头温热、两眼发酸,回想自己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很少顾家,全靠老伴儿操持家务,勤俭持家才积攒下这“老箱底”。

“两铺两盖”做好了,老伴儿郑重地退后审视了好一会儿,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满意地说:“妥了。”那神态仿佛艺术家欣赏自己的杰作。我打电话叫来孙女、孙女婿,但心里还是忐忑,万一孙女、孙女婿不喜欢怎么办?没想到,孙女看到那红艳艳充满喜庆的缎子被,一下抱住老伴儿说:“谢谢奶奶,这被子太美了,何况是您一针一线缝的,盖着它一定像小时候您抱着我一样的温暖。”老伴儿和孙女的脸映着美丽的缎被,让整个房间充溢着幸福快乐。

孙女文章8:柳笛声声

文/刘国文

周末,带着孙女去杂技公园玩耍。公园里人工湖边的垂柳开始吐出鹅黄的嫩芽。“五九六九,河边看柳”,节气一到,湖边的柳树便耐不住寂寞,那碧绿而长长的柳枝就像村姑的青丝,在风中摇曳,给小城的初春平添了些许灵动和妩媚。不经意间,从湖边传出一阵阵柳笛声,那么轻盈、那么悠远。柳笛声声,唤醒了我沉睡多年的记忆,童年那支柳笛仿佛又在耳边吹响。

儿时的春天是从柳笛声里开始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早春时节,鹅黄嫩绿的柳叶挂在柳枝上,整个村庄被那一抹新绿装点得生机盎然。乍暖还寒的微风吹过,细长的柳枝便会在春风中婆娑起舞,把家乡的春天打扮得诗意而浪漫。这时,我就会约上小伙伴,一路喊叫着、嬉闹着,敏捷地爬到河边的柳树上,折下几枝粗细均匀、笔直顺溜、细柔光滑的柳条儿,做成各种各样的柳笛。

我们用随身携带的铅笔刀,在柳枝上轻轻划一个圆圈,用两手分别捏住枝条两头,向相反的方向轻轻拧动,慢慢揉捏,柳皮就会在柳枝上松动。然后,用嘴咬住柳条较粗的那端,两手握住柳皮,缓缓抽出光滑的柳枝,手里便留下柳皮。再把柳皮较细的那一端捏扁,用小刀刮去约半厘米长的绿皮,露出鹅黄的肌里,一支小小的柳笛就做成了。

柳笛粗细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粗的,声音浑厚而低沉,如耕牛低哞;细的,则清脆而嘹亮,似小鸟鸣唱。我和小伙伴们把做成的柳笛含在嘴里,像乡村演奏家那样,鼓圆了腮帮、涨红了脸,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吹奏出或柔美或粗犷的音符。我们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吹着、闹着,陶醉在柳笛奏出的美妙乐章里。那笛声,吹走了父母劳作的疲惫,也吹出了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乡村的初春,在那一声声清脆、嘹亮、浑厚、悠长的柳笛声里醒来,成为农家最动人的季节。

童年的柳笛,给了我无尽的欢乐,让我在那个物质生活困乏的年代,能够快乐地成长。小小的柳笛,已经成为一种美好镌刻在心底。每当看到依依垂柳,我就会心神荡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