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笔记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笔记文章1:眷眷红尘,若水安
“暗夜里的笔记,流苏一样的弧,逶迤清抚邂逅的尘谷,瓣瓣馨香飘过朱阁,低倚户。晓月踏柳扬枝漫舞,研一盏墨,焚一炉香,执笔一座城,心泉簌簌汩。谁言了无痕?幽幽漪涟处!”
一种绵远旷古的风从静雅幽香的文字里吹来,眼眸深处定格此处风景,在你隽永悠长的吟唱里习惯了倾听点滴的声息,在心灵深处簇拥着灵魂而舞。
垂首、凝眉、香鬓飞丝扫红颜,一个温婉的女子正轻舒罗袖,研磨一砚思绪,梵音悠悠的乐声里寄托一种情感于红尘之中。将夜的心事宣泄在一泊山水里,凝成写意,神思转角处,你的那抹身影沉寂成秋水塘里一弦清月。
烛泪案旁,静听风铃,独燃一室芬芳,声声慢,浅浅唱。往事撑舟顺流而下,那洒了一江的白月光啊!涤净水中的忧伤……
天涯咫尺,缱绻的季节,有梦里的约定,那是戒不掉的时光!走过朝暮,走过晴朗和阴郁,走过现实和幻觉,展开一卷心语,有一种温暖却透着淡淡的心疼。那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有着花儿般的温柔,却在夜里开成罂粟的样子,窒息着朦胧的心境。
就让云儿载着千树桃花驶离氤氲的起点,潮湿的心境不再受风寒,执笔的手奈何不了相思的患,记忆里的冗长是你不变的容颜,霓裳飞处,清弦低转,花瓣飘香独自喧,醉洒柔情在彼岸。
一株青腾,缠绕树间,偎依的期盼是那双真挚的眼,向上不屈的攀岩。千种风情镶在你的肩头,延枝生蔓。遥遥相诉,梦里梦外摸不到边。啊!心灵深处的侍伴,不要丁香结雨的愁怨,只要墨香点缀苍翠繁衍灿烂,精雕一世的情缘。
思想共进,折叠树岸。执手一瞬间,就好比对望的眼,有永恒的流连。慢慢穿越世俗的城墙,将一片温情和光芒驮进你温馨的梦田……精神的家园,一路蜿蜒,一路悠转,柳暗花明尽现。
在路上,她看见了山中红枫的美,想着那叶儿飘飘是何等的绝美。虽然,离落枝头,却在优雅转身时给了这个世界最惊鸿的一瞥,淡定绝尘。
将心,泊在你的世界。小桥,流水,垂柳,烟雨还有青青石板。晨雾从大地中苏醒,春日流畅的色彩和线条,渗透在光与影的世界。淋一生爱意,沐一世情思。她背着这份沉甸甸的爱,走过前世的记忆,来到今世和你相遇。一种心情,一种思念在许多个夜晚,悄然点燃。
你仿佛峡谷中的溪流,时而奔流,时而舒缓,飞珠溅玉般的给我人生的宿醉!聆听你的一脉心香,一种喜欢转成习惯恰如铺展的裙裾,迎风摇曳!绚烂枝华!行云流水的走在你的生命里。
风里,可以听到幸福的声音。河水荡起浅浅的涟漪,美丽的娇颜在山花里漫烂,谁在从中笑?三生的诺,藕断丝连了三生的情缘啊!是最浪漫的震撼。磅礴冰清的爱情城堡,凝凝相望,高山流水巧笑嫣然。你仿佛一座巨大的屏风点缀她的生活。咫尺天涯,心在咫尺已无力再看其他的菊花。
伴君畔,心情盛宴。为谁独倚?为谁凭栏?灵魂深处,不见不散。秋色夜,伫立在柔和曼妙的光线里做你的香茶,在你的鼻息间若有若无弥漫,却已足够摄魄勾魂。在温馨怡人的状态中,倾诉一种可以达到醉我忘沧桑的程度。于无声处体验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最细微的感动……
一个深沉而完美的故事,将那放荡不羁的真纯情感变成一脉连绵的心驰神往。愿意在清怡淡雅的情境中,将心恋进行到底……
独揽枝,月当头,客途花径驿站。茶马古道,怎个天涯休休闲?无怨怼,眷眷红尘,若水安。
笔记文章2:乡居笔记
清明小长假,我携妻女回老家小住了几天,体验乡村生活。虽然我出生于农村,但毕竟离开故乡已二十多年,因此,乡村生活对我来说,已经像一本久远的日记,熟悉而又陌生了。
从黄州出发不到两小时车程就到了老家。家里只有老父亲一人生活,执着地守候着孤独与全家人的牵挂和思念,只有逢年过节儿女们回来才显得热闹。老家的厨房十分宽敞,土灶上架着大铁锅,堆了半屋子的木柴,或许是看着土灶烧柴、大锅炒菜的新奇,妻子主动要求掌勺,女儿则在灶前烧火,我与老父亲在院子里抽烟喝茶聊天。父亲十分享受这种天伦之乐的氛围,笑着说:当年你一个人打着背包去了部队,一转眼你就领着妻女回来帮忙做饭,时间过得真快,岁月催人老啊。
灶火熊熊,锅铲交错,一道姜葱鸡上桌,香气扑鼻,大家吃得一块不剩,女儿更是吃得津津有味,满嘴油光。妻子有极大的满足感,豪气冲天地说:以后回老家炒菜,我包了!炒菜的原料,水芹菜、油麦菜、葱、蒜等蔬菜是自家种的,鸡是自家院里养的,豆腐是自己磨的。于是,妻子一日两餐(早餐喝粥,不炒菜)守着厨房,捋起衣袖,系好围裙,抄起锅铲。有道是:“油烟滚滚、水汽腾腾,洗切烧炒、一气呵成。左冲右突、满脸灰尘,满桌好菜、香气诱人。”家人的每一次表扬都让她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当医生做手术是把好手,当厨师也是一把好手。女儿即兴赋打油诗一首:“妈妈炒菜真好吃,油盐酱醋样样齐。芹菜白菜酿豆腐,油炸排骨姜葱鸡。灶火烧菜不一般,让你吃了还想吃。”
乡居三日,当然不仅仅只是呆在家里做菜、吃饭,农村自然清新的田园风光,理所当然得四处去溜达溜达。晨曦微露,我们早早吃过早餐,把水壶和饼干放进背包,便出发了。修筑于阡陌之间的乡村公路一片沉寂,四面连绵低矮的山峦、散落于山脚下的民居以及广袤的田野全部沉浸在甜蜜的梦乡里。薄薄的雾气在空气中缭绕,山峰、田园、房屋在雾气里显得隐隐约约,又因四周实在太静,让我顿时产生虚无飘渺的感觉。
村庄尚未从睡梦中醒来,这是村民们难得的休息光景。一个多小时后,薄雾渐渐退去,太阳露出笑脸,有骑着摩托车或自行车的村民陆续从乡村公路上行过。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远山的红杜鹃开得正艳,丛丛簇簇,像秋天的火烧云;田野里的麦苗如紫色的绸缎在微风中抖着波浪,金黄色的油菜花漫山遍野;乡道上,人们携老带幼,手拿清明花,提着肉菜果品,去上坟祭拜先人,鞭炮声此起彼伏。
乡居故乡几日,既体会了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又体验了故乡朴实的民风民俗。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也没有旅游景点的奇山异水,可故乡却有着一种纯朴,一种清新,一种真实,蓝蓝的天,黑黑的土,绿绿的水,凉爽的风,无处不在的平凡总透露出丝丝温馨,使人感到踏实沉静。
笔记文章3:末日笔记
文/紫夜
十二月,又是一年的年末。这个冬天早已过了一半,可是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冷。
是啊,现在已是十二月上旬,听初中同学说东北飘雪,真的特别兴奋。我是那种特别喜欢雪景的人,喜欢那种纯洁,喜欢那种宁静。而我,也一直在期待这里也能下一场雪。
这里,是江之以南,铜陵。
昨天在网上逛贴吧的时候看到了一则帖子。觉得特别喜欢,然后就回帖了。我是职业的潜水党,从来只是只看不回,可是那时我是真的被触动了。
帖子叫《末日笔记》。大意是:如果2012年12月22日真的是世界末日的话,那么,这一年里,你还有什么遗憾吗?如果有就写下来让大家看看吧。
我笑笑了笑,我觉得楼主很幼稚,可是后来看到网友的跟帖后我却真的笑不出来,抛去这种怪诞的想法不谈,可是实质呢?
仅仅这一年,我真的有太多想说的,以至于自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说起。
我一直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有的只是写写爱情小说,平常发生的事慢慢地被我的小说吸收了,成了故事的情节。而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在我的印象里慢慢淡化,淡化了苍老,淡化了年华。
沦落到最后只能离自己越来越远,像记忆的时光里列车匆忙过站,不曾停留,而我,站在月台上的孤独旅客却只能看着它慢慢远去,苍白无力。
2012年初,我在黄山,那个时候我在为我的高考准备着,我答应了爸爸妈妈,我说我会努力的,但是结果我已不再看重。是啊,自己看重了太多的结果,最后只是换来一个又一个的失望。
高考前的一个月,我登着扣扣,手机放在旁边做作业。然后手机响了,一个陌生好友发过来的扣扣消息,她说,蓝格,你写了那么多悲情的爱情小说,结局大多都是背叛,离别,伤感。你肯定受了太多感情的伤吧?那么你还相信爱情吗?
我笑笑,然后回复了她一大段。
爱情是我们一生一定会经历的,没有爱情就没有成长。爱情有太多的结局和状态。可是在我们那些生生不忘的年华里,我们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可是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只是剩下一个人,可是不管再怎么变迁,心里始终住着一个未亡人,或许一辈子只能容下那么一个人。这就是爱情。
然后下了线,收起手机。我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因为我觉得爱情无所谓计较结局,只要有爱,那么天涯海角,也会无怨无悔。
高考后,我落榜了。在那两个月里,我终于相信什么都可以离去,包括爱情。
填志愿后,我带着单反自己去了一趟徽州的新安江。那天下了一场大雨,我独自一个人站在江南的江边小镇,站了很久很久。看着灰白的徽商宅院在雨中渐行渐远,看着徽园探春班在戏台上伊伊呀呀唱着黄梅戏。
“谁为我写下故事的句点/
面前你的眼泪迷蒙缠绵/
寥寥诗篇你我早不相见/
话离别/
我在佛前许愿了结尘缘/
前世因果今生怎能改变/
唯倚门垂泪对月三千……”
虽然听不真切,但是我相信那一定是唱尽了人世间的铅华,悲伤苦楚。
因为它的名字叫《恨红尘》。
我喜欢那种拥有古风,淡淡的伤感,也是在那些生生不忘的记忆里,我回归到一个人。从江南回来后,我看着自己拍的照片,有雨,有江南的小巷,有在伞下匆匆而过的行人,却没有一张是彩色的,我在想,是不是爱情洗尽铅华之后蒙上了一层灰色,再也擦洗不了。裸露的是一种永远抑制不住的悲伤。
然后哭着哭着,天空就这样蓝了。
是吧,我们生生不忘的结果,终究是躲不过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2012年9月8日,高考录取结果,我在铜陵。
那个时候除了自己一个人,我什么都没有了。我想我就这样了吧,在四个月漫长大的等待里,我学会了自己一个人。陪伴着自己的只是还未真正出生的小说。《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始终不满意。最后我豁然明白,小说里的主角江琪无意中被我写成了自己。
因为林锋一直对江琪唱的那首歌,歌名是《你换了几站,我一直在流浪》。
是吧,江琪是孤独的,守着不可能的约定,等到岁月都苍老。
可是无论岁月多么落寞与苍茫,那些身影总是会过目不忘。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回首彼岸,突然发现光影绵长。也时常会想起,在偶尔的前尘往事里,我们是否还记得曾经的那些诺言?
到最后也终究不过是,留不住的如花美眷,看不透的似水流年。
悄然静默,岁月安好,天涯也好,海角也罢,愿你我永不相见。
然后我突然就开始努力的学习了,也开始争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我想我需要这样的生活,不会后悔,不会虚度。
后来,我在一次发稿中收到一封邮件,那封邮件来自一个陌生网友的漂流瓶,她说,现在的你,是否依然相信爱情?
我笑笑,然后回了。
爱情,无所谓相不相信。不相见,不相恋。
从那我以为自己不会再恋爱了,就像迷失在深海的星星,永远不能回到以前。可是自己终究还是错了,错的一塌糊涂。
只是欠下了的,永远也还不了。
就像夏七夕说的。有一些人,相遇在错的时光里只能是遗憾的结局。
十月底,我上网看到同学发到邮箱的喜帖。曾经犟嘴不到三十不结婚的一群人,一个个告别了自己青涩的年华,为人夫,为人妇。我笑笑,送上祝福。
我说,那一天不能喝酒的我,也一定会一醉方休吧。
然后在分离了四个月后,接到了倩倩的电话,她说,我回来了。
我笑笑说,哦,还好,我还在呢。
可是这个还在,等了那么长的时间,还伤害了那么多的人。
那么二姐呢,那个一直执守等待心爱的男人回来的二姐呢?2010年的7月到2012年7月,那个曾经一直守候某人两年的二姐,还是和他分开了。
她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从那天后却再也不开心。甚至没有看到说说心情。
突然有一天,我在课上接到她的信息。
她说,我,我想去找他。
我说,他在杭州。你觉得值得吗?
她回的很快。我想过了,芜湖到杭州,六个小时的车程。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
我说,如果他不愿意见你,你住哪里呢,那里你一点不熟悉。
她说我有钱,我带了很多钱去的。不用担心的。
我摇了摇头,我说,二姐,你知道他在哪里么?
过了好久好久我才接到二姐的电话。她说,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我突然心疼了一下。我说,二姐,你真傻。
然后就听到二姐在偷偷哭泣的声音,尽管压抑着,却真真切切。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说些什么。爱情本来就没有谁对谁错,谁恋恋不舍,最后只是徒留一地悲伤。纵使再怎么挽留,也只能是自己妄自流泪罢了。
后来,我也不知道结局是怎样。只知道二姐没有去杭州,他也没有回来。
我们总是这样,在爱情里迷失最真的自己,在爱情的路上,只顾着往前走,忘记了偶尔的回头,走过的路,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这就成了我们再也不能回忆的过去。
只是因为我们年轻,仅此而已,而固执,也总是让我们在青春里遍体鳞伤。
时光荏苒,我们这一辈人,终究是要长大了,不能再随心所欲,不能再张狂叛逆。而那些流淌过的时光,和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终究会凝聚成珍珠,在生命的暮年,散发出深深浅浅的光,折射出久远的人,久远的事,久远的情,还有那些曾经散落了一地的悲伤。
于爱情,青春总是这么的无所顾忌;于青春,爱情总是让人很向往。
记得乐嘉在《非尘勿扰》上说过一句话。我们寻找爱情,只是因为漂泊的心终究是需要一个归宿,于你于我。可是为什么那么容易受伤,只是我们习惯了在悲伤里趟过爱情。
我才幡然觉悟,是不是我们总是把爱情想成我们习惯的样子,然后一遍遍去演绎它,直到悲伤蔓延,无法愈合。
生命中总有不能承受的伤痛,从经历到结束,你总会看清很多。所以爱情,是没有如果的,不要那么偏执地去想写下如果。
前几天,乐姐告诉我,新的一期《80后》出来了,你去看看吧,然后马上就是2013版了。治愈系的小说成了主调。你的治愈系,微微疼痛的类型,我们终于用得上了。
我笑笑说,真好。
可是爱情呢,它好吗,是不是只能在被人们一次次的诉说中模糊了界限。
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继续写小说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一次次对着那些文字去发呆,二十岁了,生活的节奏开始变得匆忙,多少年以后自己看到那些写爱情,写忧伤的故事,是不是摇头一笑说自己当初也是这么一个傻瓜。
我们都有流年要度,都有岁月要淌,都有各自的生活要去追求。
而结局也无非是各自安好,各奔天涯。
笔记文章4:笔记生活
文/江泽涵
每日晨起或临睡,我都会记录一些当日的见闻、遐思或梦中的画面,还有读书观影的心得,少则寥寥数言,多则百余字,当然算不得文章,不是日记,也不像札记,我就称此为笔记。
我不是记录在本子上,而是利用一堆散乱的纸片,比如超市发票、取款凭条、信封、说明书的背面,拆开摊平的牙膏盒、药盒的内面,还有只打印了半页的纸。记完后,暂时都存进饼干箱里。
每逢周末,我会打开翻一翻,把内容相近的几则拎出来,有的可以直接串联成文,而更多的须打碎、糅合,然后花功夫打磨,直到看起来像篇文章了。要想变成铅字,那总得像个样子嘛。
这样坚持了五年,我发现记笔记有大益处。
首先,可时常自检近期言行,不致于一路糊涂。很多时候,知易行难,我们纵使知道应该要怎样做,可真正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若记下笔记,写成短文,无疑能加强自我监督。这对于意志不坚定的我来说的确有很好的自警、自持效用。如果说读书能洗心,那么写字能锤心。其次,要是文字能发表,可以换点稿费,不仅能获得成就感,还能贴补家用呢。我读大学时,家里很困难,学费、生活费,以及后来参加工作买手机、电脑,考驾照、旅行,还多亏了这些稿酬,偶尔我还能汇一些给家里应急。
于我而言,“码字”还有第三个好处,就是好玩。编织、叙说自己的工作生活,是件有趣的事。曾经有人问我:你这类文章没多少人看,也畅销不了,干嘛还花那么多时间、气力?我深知如今的书文行情,但与读者和畅销无关。我的回答是那句古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天做笔记,觉得很踏实,吃饭香,睡觉香,精神好。
和阅读一样,笔记已经融进我的生活中,我将终生坚守。
笔记文章5:扶风山笔记
1
百年古刹,百年流萤。古刹是我的一生魂,苦修百年之地,流萤是佛赐予你的半生缘,缘于此处。此处没有任何的尘埃,花树如痴如醉。
漫天飞舞的流萤,又要躲在山的一角窃窃私语。
阳明祠的夜风,那吹哟!吹起层层思念,那璀璨的夜空和飞舞的流荧,与万物融为一体,犹如泛起点点涟漪。
还有散发出来的清香,沁人心脾。伴随夜的来临,四下万籁俱寂。
2
古城之处,野鹤双飞,除一杂念,留一心,存本真。
畅游扶风山,“两祠一寺”,纵横交错,柳条遇舒则舒,感怀点点滴滴,睡意全无。
夜半钟声,勾勒一幅幅超脱自然与世俗的油画,令人遐思万千。
左右坐镇一祠,古迹名胜,花花草草,皆有佛性。
3
迈着轻盈的步伐,朝圣般的拜入阳明祠,聆听善念之细语。
在有着五百年之多的时间隧道里,坐寻一份世间的宁静,找一个属于我魂灵的栖息所。
吸千载文化之一毫,化身为夜空里能带来朦胧之美的星。
摸索着这一片最广袤无垠的土地,与世间的一切品味人生的佛理。仅此而已。
此刻,山巅上弥漫着的气息正扑面而来,与扶风山下城市散出的气流,相互交融。
是我的身躯太脆弱,还是我的道行不高?
噗嗤一声,我只留下一副洗净污浊的躯壳。
4
古刹有心,流萤有情,彼此的爱恋,好似飘荡在夜空中的萤火虫,星星点点,缀起宙宇的斑斓画面。
夜来临,只在扶风山留宿,做这里的一屡微风,携着仁爱之心的浓厚气息,沁入贵阳老城的每一个角落。或静坐一隅,洗刷着城市遗留下来的喧嚣浮华。或倾听双鹤的嗥鸣,祛除心中的陈杂,参心与理,知与行之禅,悟人间正道。这个季节,在扶风山之巅,以我的一生魂,换取你的半生缘。
笔记文章6:慢的境界
文/张燕峰
清人周容写过一则笔记,题目叫《小港渡者》,讲的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故事。
顺治七年冬天,周容要从一个叫小港的地方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捆扎了一大摞书跟随着。
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傍晚的烟雾浮在树梢,距离镇海县城大约还有两里远。他便问一个在河边摆渡的人:“等我们赶到县城,还赶得上城门开着吗?”那渡者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是就关上了。”
周容听了有些气恼,觉得渡者在戏弄人。这一主一仆便快步前行。城门在望了,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断了,书散落一地。等到他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经关闭了。此时,周容才恍然明白了渡者那番话的深意。
慢,步态稳健,不疾不徐;慢,心态平和,不急不躁;慢,神色从容,不慌不忙。慢,有更多自我审慎的机会,从而避免更多的失误和遗漏出现。
作家刘震云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他的一个舅舅,这个舅舅是个木匠,方圆几十里非常有名气。因为,别的木匠打一张桌子只需要三天的时间,而他至少要花上十天功夫,所以他打出来的桌子总比别人的结实美观。后来,这个舅舅就教了他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受这位舅舅的影响,他以后写小说也放慢速度,别人写一本小说花三个月,他花上三年时间。所以,读者夸他的小说好,并不是他的手艺比别人好,而是他花的时间比别人长一些。最后刘震云总结道“这是我写作最大的秘密和诀窍。”
可见,慢不是愚钝,不是落后,不是停滞不前,更不是不求上进,而是淡定沉潜,豁达优雅,气定神闲,是看得开放得下。
慢,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让我们在红尘中匆忙奔波的脚步慢一些,再慢一些吧。只有慢,我们的心才能静下来,才会嗅得到每一朵花儿的清香,才会聆听到每一声小鸟清丽的歌唱。慢下来,你才会发现,生活处处海阔天空,时时云淡风轻。
笔记文章7:湖畔笔记
文/许俊文
一座湖,就是一个世界。流连于彼界的边缘,我彷徨于是推门擅自直入,还是等待有一双手为我轻轻打开门扉……
——题记
空 旷
像面对着一幅巨型山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块的留白,空旷而寂静,人立马感觉就微小了。于是就有了远眺和呼喊的欲望。我张开嘴巴,放肆地吼了一嗓子,然而声音却停留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内。
好一座空旷的湖!
升金湖四围皆山,但它们却退得很远,像水墨洇在生宣上的一抹淡青,隐隐绰绰的,它们把广阔的空间留给了湖。那湖呢,也仿佛心领神会,借助湿地、滩涂、草甸和缓缓的斜坡与山保持着某种血脉上的天然联系,看上去两者浑然一体,并无明显的界限。湖与山的这种相互揖让,恪守的是自然界的伦理,它们让出了彼此的境界。天地间,大凡真善美的东西,都懂得让几分,高山让出河流,河流让出农田,农田让出一道道土埂,土埂让出花花草草,而不是一味地排斥,也不是所谓的抱团取暖。这也适合散文与其他。
其实,湖水也懂得让,它让出了周围大片的湿地;湿地再让出了滩涂,滩涂让出乱花浅草的甸子。它们就在这谦谦君子式的你揖我让中,营造出一方生机勃勃的空灵世界。
比我先一步驱车抵达湖边的几个游人,站在湖畔指指画画,他们不约而同地向空旷的湖面扫了一眼,又仰首看了看同样空旷的天空,埋怨这里太空寂、单调了,于是旋即转身离去——也许人头攒动的杭州西湖更适合他们吧。这几个人一走,我感觉仿佛从画面上被抹去几点多余的缀墨。
空旷中,我偶然发现一个墨点,许是离得太远,那墨点仿佛是静止的,似物非物。此刻,我宁愿把它想象成远古时期一只拿着毛笔的手,慎重地在粗糙器物表面留下的一个圆点。那“点”是开始,是存在的确定,是亘古之初的安静。因为安静到了极致,“线”有了探索出走和表达的欲望。
果然如此。在我久久的凝视下,远方的那个“墨点”便有了动感。它像落在一匹硕大无比丝绸上的一片秋叶,被微风的手掌轻轻地推移着,缓慢而有耐心。诚然是一只小船,恍若从太初的时光深处向我缓缓摇来,欸乃的桨声里,众鸟起起落落。那一刻,所有关于远古的文字描述,都没有这只于无边空旷中的小船来得生动。
同样,空旷到了极致的天空也起了变化。起初,一只大胆的绿头鸭闯了进来,它在瓦蓝的天空上兜了一圈,然后画了一条曲线,又反绕了一圈,发出几声只有同类才听得懂的嘎嘎的叫声。紧接着,是三五只,七八只,后来是一群接着一群。大雁和天鹅也来了。几只鹞鹰亦跟踪而至。其实,它们千万里寻找的湖,此时就在腹下,可它们似乎并不急于降落,而是在湖的上空盘旋着,鸣叫着,时而消失在远方,转瞬又飞回来。空旷的碧空因为有了它们,显得更加渺远和寂静。
这些从遥远地方匆匆赶来的鸟们,在此作短暂的休憩后将继续它们南飞的征程。升金湖的空旷,好像就是为它们准备的。
地书
不是我拽文,如果将升金湖上空变换的雁阵比作天书,那么,湖畔的那无数条活泼的溪流就是象形的地书了。
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汉字起源于自然,我们的先人细察物象和鸟兽行迹而造汉字,其中肯定与河流有关。灵动的河流逶迤蜿蜒,起伏跌宕,急缓有致,它与羊毫下变幻无穷的墨线是多么相似!
在人迹稀少的升金湖畔,一条条溪流至今还保留着自然的原貌,它们在草甸和湿地上恣意地流淌着,该直的直,该曲的曲,该牵手时牵手,该拥抱时拥抱,该独步时独步。其宽窄、深浅、走向,完全遵循着自然的法则,没有谁去打扰、改变它们,因而这里的每一条溪流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审美品格。这使我想起北方的一条大河——淮河。十几年前,我曾经用脚步把那条河流从头至尾丈量了一遍,沿河看到的景象着实令我触目惊心,在河流几乎所有拐弯的地方,一台台工程机械都在紧张地忙碌着——切弯。一位水利工程师告诉我,淮河的弯道太多,洪水下泄不畅,容易造成洪涝灾害。这当然是一种理由,但并非是正当的理由。一条河流的形态,拐几道弯,能走多远,那是上苍赋予它的权力,其利与害,也是受着冥冥中的一双无形之手调控的,你怎么说改就改呢?反正我想不通。
升金湖畔的溪流是幸运的。这份幸运来自后工业时代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咄咄反逼。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不见棺材不掉泪。而当大自然正在悄悄地为其创造的人类准备棺材时,人类放纵的行为不得不有所顾忌和收敛。也许升金湖正是这种人与自然博弈的稀有结果。
游走于升金湖畔,我从这些溪流身上,依稀看到了古老汉字的最初形态,它们像是被钝器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锲痕,或烧制在泥土上的记忆,古拙、朴茂、恣意,充满着象征和隐喻。现代人你就是耗费一生,也无法抵达它们的美学境界。这些溪流的线条,或圆润,或方壮,结实似枯藤,活脱如游龙,优雅若平直且微微上挑的中式建筑的屋檐,有着无限延伸的可能性,会让你生发出无穷的美好想象。尤其是在溪流的转折处,最见书写者(造物主)的心境与情绪的律动,笔锋所至,或滞涩里隐含着凝重,或舒缓中释放着欢悦,我的一位热爱书法的朋友,在见证了升金湖的溪流之后,不无感慨地说,这里的每一根线条都能够在古老的汉字书法中找到对应。
我不懂书法,但是我却在一条条溪流书写的横撇竖捺中,读懂了大自然的遗梦:自自然然。
鸟 粪
以粪入文,也许你会觉得难堪与荒唐。但是,当你去过升金湖之后,再读到写着鸟粪的句子,自会莞尔。那一笑之中,包含着认同与欢欣。对,欢欣。想想现在的城市,除了少得可怜的麻雀,你还能够见到可爱的鸟么?
这里,请允许我开个玩笑,即便是用鸟粪写下的文字,也比那些贪腐官员的日记要干净千百倍。你信不信?
升金湖素有候鸟的天堂之称。每年的交秋和交春时节,来这里栖息的各类候鸟少说也有数十万只。天鹅、白头鸭、黑腹滨鹬、白额雁、鸳鸯、卷羽鹈鹕、黄嘴白鹭、草鹗、红隼、黑鹳、小鸦鹃、水雉、斑头麦鸡……究竟有多少个品种,至今尚无确切统计。这些从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匆匆赶来的候鸟,没有所谓的种族歧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之分,它们共处一湖,百家和鸣,其态也谦谦,其乐也融融。
升金湖是一座慷慨的湖,它有着母性的仁厚和慈爱,一年之中,为迎接远方游子的到来,它用整个春天、夏天和秋天,把红菱、芡实,茨菰、菰蒲慢慢地养熟,即便是严寒的冬天,大片大片的滩涂上也照常生长着绿油油的麦冬草,水中鲜美的鱼虾螺蚌就更不用说了。我亲眼看见一只兀立于湖边的卷毛鹈鹕,长长的喙猛地往水中一戳,便是一条活奔乱跳的鱼。就连那只擦着水皮子飞的小翠鸟,突然一个蜻蜓点水动作,一条与其身躯差不多等大的鱼便被叼出水面。也许由于猎物太重,小翠鸟飞翔的时候有些跌跌撞撞,几次险些坠入湖中。
我去升金湖时,大群的候鸟已经远走他乡,但是,它们却在湖畔留下了大量的粪便。尤其是在滩涂和草甸上,这里一坨,那里一坨。有的地方,每平方米就多达十几坨。这些鸟粪,一点都不显得脏,它们在被湖风风干后,春天跟着就来了,暄暄的日头一晒,接着再落一场小雨,这些鸟粪便散入了草丛,你就再也见不到它们的身影了。于是,花呀草呀,风吹也似地长,不下半个月,被一拨又一拨候鸟啄得光秃秃的滩涂和草地,又是一片盎然生机。我就曾有过在春天的某个午后,躺在花草织就的厚达几寸的地毯上,像个无思无欲的婴孩,让日光与湖风轻轻抚摸着胴体,这时的我,从内到外都是干净的,绝对想象不到自己的身下曾经是落满鸟粪的地方。这时的我,衰退的记忆也复活了,会想起清人两句冷僻的诗句:花外来时路,芳草不曾遮--那份惬意是常人难以体验的。
在升金湖畔,滩涂、草地与鸟粪,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持续着,转换着,你压根儿就用不着担忧。上苍就有这种超凡的能耐,它成全一种东西,不是孤立的;它暂时毁掉一种东西,同样也不是孤立的。原来在上苍的心中有一盘大棋,那就是相克相生,和谐共荣。
在如此超现实的造物主面前,人类难道不应该有所敬畏么?
包括升金湖畔的那些鸟粪。
残 羽
春天的好总是次第呈现的,它不会一上来就给你一个满汉全席。春天的这种含蓄与矜持,不因跌跌撞撞奔驶在时代快车道上的人们而改变。但它不会让你失望。乍暖还寒的初春,它先用小手把严冬留下的残雪收拾干净,再呵几口暖气,于是,凋敝、枯败的湖畔便还魂似地冒出了星星点点鹅黄色的小野花,然后借助信风的口哨,将一群群远方的候鸟召唤回来……
坐在春天的湖畔,看似曾相识的候鸟北归,听软风与花花草草耳语,是一件多么爽心的事!
然而,任何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妩媚的春天也有悲剧上演,也会流血。这不,就在我静静消受春光的时候,一个物体却意外地从空中坠落,重重地砸在草地上,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颗血肉模糊的鸟首。而此时此刻,一只游隼正从我头顶上蔚蓝的天空轻捷地掠过。
一切似乎全明白了。
升金湖鸟多,其天敌自然也就多。这些年,大型的秃鹫虽已绝迹,但小鸦鹃、草鸮、斑头鸺鹃、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黑鸢、普通篱、乌雕、白尾鹞、白腹鹞、游隼、红隼却大摇大摆地来了,它们或栖息在湖畔的森林里,或守候在附近的山石上,体型偏小的便立在枯萎的芦苇和菖蒲上,更多的则在天空上盘旋,全都一副虎视眈眈的架势。因为有了这些天敌的存在,候鸟便特别的警惕,白天它们一般会生活在水中,而且尽量靠近生长着茂密水生植物的地方,随时提防着鹰的突然袭击;只有当夜幕降临后才成群结队地上岸觅食。我曾在一个叫杨鹅头的地方留宿过一夜,借着朦胧的月光,发现湖畔的沼泽、滩涂和草甸上全是鸟。那些智商较高的大型候鸟,即便是夜间觅食,也会派出几个“哨兵”,以防臭名昭着的黄鼬、野猫等陆上猎手的袭击。一次,因我的疏忽打开了手电筒,竟惊起了一滩的飞鸟,而它们惊恐的叫声,又传递给了别处更多的鸟。刹那间,仿佛整湖的鸟都被我惊扰了,繁密的叫声此起彼伏,很久才平静下来。
流连于升金湖畔,我会发现许多散落的鸟羽,它们有的是自然脱落而被大地收留。你可别小瞧这些落羽,鸟类观察站的人员能够从它们身上获取鸟类的许多信息。我将自己捡拾的几根鸟羽让观察站的人辨认,他们说这是贝加尔湖的绿头鸭的,那是阿拉斯加小天鹅的,并且将每种鸟的习性及迁徙的路径说得一清二楚,不由得我不信服。
还是湖畔,另一些鸟羽则记录着生命的悲哀与不幸,它们散落一片,被风雨吹打得凌乱不堪,我捡拾一羽在手,发现羽毛上尚且残留着斑斑血迹。且这种悲剧并非个案,一个上午我就见证了十几起。那些殒命的鸟儿,多半是进了鹰的皮囊,它们用自己的生命,成全了另一个生命。然而,升金湖的鸟并不见其少,反而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看来,由自然界自己主导和支配的法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其实,我们人类许多自以为是的做法,根本不值一提,甚至还比不上一根落羽的分量。
你信么?
笔记文章8:村小笔记
文/崔天清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丁家沟丁氏门宗的大祠堂积善祠办成了小学。年久失修的破祠堂,成了村里人儿时求学的圣地。我上学时,教我们的老师是王书豪。他瘦高个子,国字脸。举止文雅,写得一手漂亮毛笔字。
书豪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毛笔字书写,要求学生随时准备好纸、笔、墨、砚,那时书写的主要工具便是一支小楷毛笔。纸,有小本子,大本子;墨,即小香墨,有圆形的,条方形的;砚呢,那就离奇古怪了,除了极个别学生有一方泥烧小砚外,大部分学生是将自家或别家小孩吃饭不小心打缺的破碗捡来,让大人轻轻敲去边缘,将剩下的碗底翻面即成,其实不叫砚,准确称墨盘,又俗称“瓦圆魁”。别认为这东西不受看,可用时很管事,粗糙,磨墨快浓。
当时洗笔打水的地方就在祠堂右侧靠山崖下的一个泉水凼,几十个学生争着洗笔打水,场面极为混乱,有个别调皮捣蛋的人在当中你拥我挤,一不小心,有人踩在水凼里,又是哭,又是笑,有人跑去跟老师告状。
同学们打水的用具,一般是在医生那里要的空药瓶,其中拇指头大小的针药胶塞瓶居多,这种瓶便于携带,塞紧后不易渗水。大家将水打来后,开始磨墨,这时整个教室里只听见切切擦擦的磨墨声,空气里散发出一股股沁人心脾的墨香味,这香味穿过窗门、教室门,弥散在天井里,过厅中,最后飘出积善祠小学的大门外。
书豪老师教写毛笔字时常说:“写字如做人,要实在。要做到一点如桃,一撇如刀,横平竖直,笔笔见效。”
从积善祠小学出去的学生,大多带有一手好字。书豪老师之后,又来了一位师范院校艺专毕业的李术益老师。此人中等个儿,胖墩墩的。浓密的黑发梳了个大背头,红润的娃娃脸写满笑意。看上去既随和又有些艺术家的范儿。
他听到积善祠小学重视书写的传统特色,非常兴奋。他先后办起了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为了帮学生们克服用纸,用墨,用笔的困难,就灵机一动,决定把自己当年用水练字的法儿推而广之。他把山泉引到操场边,安上许多水龙头便于取水。又就地取材,从山上割来蓑草,砍来小斑竹,制成支支大毛笔发给学生,由他们自带水桶。随时利用课余时间在操坝上,进行水书训练。
李老师不断推陈出新,将书豪老师留传下来的写字诀与小学课本上的古诗,编排成了一套声形并茂的水书教材。有一年,县教育局在积善祠小学召开素质教育现场会,来了参观者二百多人,整个活动,分为书法组,绘画组,模型组,秧歌队……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书法组。宽阔的操场上,几十个学生身着整洁的校服,手持一支一米多长的大笔,每人右侧学校发给一只红色塑料小水桶,特别光鲜醒目。
分列排阵,纵横贯行,前面一个高个子女生指挥口令一下,几十个学生举起斑竹大笔,且歌且舞:“一点如桃,一撇如刀,横平竖直,弯钩上翘……”这声音不快不慢,这动作一笔一换,时而左移,时而右变,时而跨出马步,时而又作秉笔直书状。接下来,开始水写古诗,只见领写的花季少女,一边用她那银铃般的天籁之声领诵诗文,一边用她那纤纤玉手起笔挥毫。顿时,数十人和声如雷,起笔如林,挥毫如雨,气势磅礴,变化多端。在场的领导与老师见状,无不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时间过去多年,在普通的积善祠小学,书豪与术益两位老师的故事一直在流传。
笔记文章9:笔记巍山
文/兰心竹语
在尘世间生存,当纷乱的世事从眼前沉浮,耳边满是酸甜的故事时,我会悄悄地漫步无人流连的山中幽深的古寺或宁静的古城,寻觅自己的归宿,以平静心扉的思绪……
话题01:南诏晨韵
清晨,深山怀抱的小小平川——南诏故地,被厚厚的云雾笼罩着,显得几分安静和几分神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云雾向上慢慢得蒸腾,映入眼帘的是故地的标志性建筑——拱辰楼,高眺的檐牙,丰实的体态,古雅而庄重。六百多年的风雨剥蚀,沧桑巨变,却岿然不动,仿佛是天上的玉阁飘向人间,给人身在仙境琼楼的感觉;我看过湖南衡山一带的古楼,那里的烟火太浓,人潮如水,寻觅不到像南诏古楼的这份安宁,始终保持着数百年的清幽,雾里婀娜多姿,浮向苍穹……
不经意中,清凉的风轻轻的拂过,缕缕迷雾升起,阳光下故地悄悄露出清晰的娇容,坠入你眼底是那九曲十八湾的红河源——阳瓜江,她从北向南蜿蜒而下纵贯平川,汩汩的山泉汇成滔滔的江水,流向遥远……就这么轻盈的一跃,银光粼粼,犹如天女的彩带,飘荡眼前,使人沉入梦呓的遐思空间。我看过西湖水的温柔和太湖水的浩淼,但断桥旁的新建筑,仿佛让人感到拥挤的无奈,而太湖的宽阔怀抱里,养殖的珍珠网,星落密布连得更远;都没有这里阳瓜江水的欢快、轻盈的美颜,与一尘不染的甘甜……
回到拱辰楼的怀抱,南北延伸的古街跳入你的视线。清一色的条石铺成,如雨后洗涤一般,无尘无迹;两旁的古民房,安静地将古城相守,突然浸入你嗅觉的是淡淡的兰香,用手抓不到,深深品味时离去,又在你呼吸的当儿涌来;我到过单行道的上海,市民居住区,窗外国旗(晒衣的景光)密布,行人小道始终是那样的喧闹,全然没有那种香气清馨的感觉;而这里百年如故兰香溢,是养心淘情的好地方……
步入蒙阳公园,那里是古迹弥布,让你流连醉心的地方,曲径通幽之间,千年的古柏与樱花矗立着,真可谓老树岁岁绿,新花年年红。
——跳入你眼中的是尊经阁,阁前高挂着“中华正气”的大扁,两侧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已,不以祸福避趋之”。堂内古画古诗古词连成,数几年是县级的图书馆,老叟顽童都在这博揽群书,是心灵净化的最好去处;
——一旁是孔庙雁塔坊,五百多年来在清风的拂动下,不停地吟颂儒家的思想和伦理,如今仍是学子静心求知的领先区,那飘飞的银杏叶,时时让你心旷神怡……
有位云游四方的艺人,在古城里落足了。他感慨地说:数百年的沧桑看北京,千年的历史看西安;然而南诏巍山是一块宝地啊,她拥有数百年的厚重历史记录,在古城内沉积;有千年的精华在道教名山——巍宝山绽放,让人挥之不去……虽是异乡客,但魂恋南疆,天姿国色的南诏!
我理解他的体验,北京很迷恋,但风沙和严寒让人心烦;上海很华贵,但拥挤和竞争让人抑情;西藏很神奇,但那里的空旷和雪峰让人寂寥;广州很气派,但那里的高楼和噪音让人心烦;版纳很优美,但竹楼和舞蹈让人找不到原始的风貌……唯有南诏,不弃古朴、闲适的灵魂,让人心里沉醉;不甘落后,仍有与时俱进的脚步。
这里的风,四季轻轻的扑面而来,让你心旷神怡,露不出做作的笑态,却是桃园人的轻盈;这里的雨,随季而到,丝丝似银,滴滴如珠;这里的遗民享受着“朝出耕,暮入读;闲时琴三弄,渴来酒一壶”悠闲自然的生活……
每天都这么过着,雾去雾迎,我知足啦,养我心神的故地——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