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散文

请欣赏岁末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岁末散文1:把窗户打开,拥一屋阳光

文/碎冰

岁末时刻,一个人的快乐或伤悲,都在除夕的钟声里渐行渐远。睁开依旧迷蒙的眼,看那纯纯的蓝天,水彩般的田园。淡淡的温暖把心堆得满满。募回首,忆青葱岁月,或悲或喜。

关于过去

躲在墙角,做自己的事,抱着这世界与我无关的情绪,孤立了,远离了那群依稀惦念的快乐。而自己还傻傻的呓语,我很快乐。即使天空变色了,世界凋零了。我在,即使阳光远离,阴雨绵绵,都在。空气中漂浮的安静的音符,安静的似乎不在尘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呆在黑黑的屋子里,隔了阳光,那方喧嚣。窗户的钥匙一直在手里握着,总是不肯移步打开窗户,抑郁着沉默。自以为,除了自己那片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所谓的快乐,只是自己给明天生存的一个理由。然后,亦步亦趋的前行着。

关于现在

心里不知道何时充溢着对阳光的盼望,就像一个沙漠中的旅者对甘泉的渴望。紧了紧窗户的钥匙,徘徊着,在小自由和大自由之间徘徊着,最后,颤抖着拿着钥匙,开锁,推窗,霎那间,一片白茫茫却格外温暖的阳光包裹了脆弱飘摇的屋子,勇气和自信,多么熟悉又温暖的感觉。全身几万个毛孔酥酥的,仿佛新生一般。然后生涩的挤进陌生的人群,快乐他们的快乐,然后真的有一棵快乐的新芽在心底萌发,和所有人一样笑,一样哭。或是真的放下了过去,或是学会了成长,试着用青涩的脚步去追寻,把梦想代入生活的节奏。对自己承诺着,没有人会放弃自己,除了自己。路一直在,怎样走是自己的选择。信自己,默默,阳光安好

关于未来

站在阳光里,徜徉在希望的海里,四周都是快乐的浅绿色。在黑白世界间策划着自己的一条通道,尽管曲折,亦是惟一。不管悲伤和快乐,未来的日子里,陌上花开,静享安然。

飞鸟掠过天际,阳光洒进心里,微笑,不止一种表情。阳光,不止一种天气。拥一地阳光,安好即好

岁末散文2:岁末,又是一年飘雪时

文/小雨哥

门前的花还未凋零,树叶也未掉尽,一袭冬雪倒是比往年来的更早些。岁末,又是一年飘雪时,远方的你,可还记得我的样子。

寒冷冬夜,皑皑白雪之上,青涩的不羁,是否还一并记起。徜徉、眺望、流淌,去年的你,如今又在何方。

语馨,你还好吗,成都的冬天已然白雪连连,你住的地方,气候又是哪般时过境迁。图书馆、古道边、大雨滂沱前,我们一起许下的诺言,印象中是否还会清晰可见。

记忆里有你的黑夜是有阳光的,雨天是有彩虹的,冬天是有雪人的,可如今,安静的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巷子的寂静,偶尔,打破寂静的也只是一声犬吠,一阵车鸣。

夜晚的成都,虽无帝都夜景式的奢华,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完全是一副“事不关己,干我何事”的表情。雪中的成都夜市,不止多情,也更怡情。“两碗牛肉面,老板”,“好咧,马上就来”。第一次和这个女孩见面吃饭,没有去咖啡馆,没有去西餐厅,转了好久,语馨执意要拉我来吃这家的牛肉面。熬不过,就陪她一起来了。店不大,20多平米的小地方。可一到这,却很是惊讶,排队的人数倒是不少。语馨大概是看出了我的惊讶,于是用手半遮住我的耳朵,悄声悄语地告诉我:“不用着急,一会儿你就知道了”。我木讷地看着她,一副不知道为何这样保密的面孔,盯了下她,便继续排队等候。

好不容易排到我们,径直赶紧找到有空座的地方坐下。见她一边搓手,一边解下围巾,我问:“我们干嘛来这家小店,不去其他家稍微大些的地方?”“你就再等会吧,一会儿你便知道了。”哎,碰上这样的女孩子,自认倒霉吧。心里暗暗这样想着。

“来喽,两碗牛肉面,”说完,老板把两碗面放在我们两个人面前就继续忙着他的生意。“赶紧吃吧,好好尝尝,这家牛肉面味道真的不错噢。”打个招呼后,语馨就只顾自己吃了起来。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这碗牛肉面,再一次把自己的大脑袋往她前面凑了凑,轻声轻语地问道:“到底为何,这下应该告诉我了吧,要不然我不吃了。”说着,便放下筷子,一副满脸不高兴的样子。由于之前在微信上聊的比较来,知道她是怎样的一个女孩,所以自然采用这样的方式来问她。

”好了啦,告诉你,真无趣,本来打算考考你呢,这么着急,那就告诉你吧。“语馨手中攥着筷子,用眼睛又扫了下四周,才轻声地告诉我,这家的牛肉面里面牛肉多…怔了有差不多3秒钟,我才勉强恢复过神来,心里想,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在乎这个,是不是在骗我。语馨见我一脸怀疑的模样,继续说道:“真的,没有骗你,旁边好多家我都有吃过,唯独这家的牛肉面里的牛肉多了两块。”我看看了坐在对面的她,又看了看放在桌上还在冒着热气的这碗牛肉面,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边吃着,一边聊着,语馨才慢慢道出以前由于母亲去世的早,家里比较穷,他爸爸每次带她出来,都会来吃这家的牛肉面。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吃完面后,语馨便带着我一道离开了这家充满“温情记忆”的牛肉面馆。成都的巷子,大都留有古代都城原有的建造风哥,宽窄不一,固有“宽窄巷”一说。巷子中的路灯,映射着空中飘斜变形的雪姑娘,可谓别有洞天。厚厚的白雪铺满一地,脚踩上去,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音乐符。回头看去,一排排脚印,错综交错,像极了农村儿时的踩棉花,花非花,雪非雪。“雨哥,你说女孩子做点什么比较好?”语馨突然的一问,着实吓了我一跳。我看了看她,问她,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

“妈妈过世早,我一手被我爸爸拉扯大。现在他也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前,所以我想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了”。“这个其实看你自己的兴趣,喜欢什么,就去做点什么,重要的是你想要的就好,这点很重要”。“那你说,我边打工,边自学英语好不好?我原来的英语成绩还行,也一直打算去国外的一些城市看看。”“不管你选择做什么,有困难直接和雨哥说就好。”“恩,我就知道,雨哥对语馨最好,嘻嘻……”“傻瓜!”我顺口而出。

本来以为那天晚上的话只是说说,但事实告诉我,原来她是认真的。从来没有见过她那样忙过,努力过。有的时候,出来见个面,聊上几句都变得愈加困难。几个月过后,语馨突然打电话对我说,她要离开这座城市。理由很简单,他姑姑刚巧也在国外,一直忙于酒店生意。由于很忙,于是便打电话让她过去帮忙。那天,语馨走得很匆忙,我们短暂地告了个别,便再也没有见面。

再后来,也有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来寻找她,但是始终不见其身影。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的毫无踪迹。我曾想,是不是当年的匆忙离开是事出有因,不是过去帮忙,但始终也只是自己胡乱猜测而已。

岁末,又是一年飘雪时,不晓得,你现在过得怎样,性格是否还如以前,愈发的外向开朗。

远方的你,如若再吃起牛肉面,是否还记得有个男生叫雨哥,不解释不吃牛肉面的小伙儿。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岁末,又是一年飘雪时……

岁末散文3:平静生活

文/林中漫步

又至岁末,这一年即将过去,回忆就成了这年末的主题。看着朋友们一个个在表达这一年的情感,不免感触颇多。又逢今日半天大雪,望着天空纷纷落落的雪花,看着这个城市银装素裹,想想自己在这里又度过了一年,心生感慨!

今年年初,在闲适的工作状态下迎来了新年,年后回到公司,开始了忙碌的工作,3月公司一项目开盘,大家都在筹划,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记忆中我站在楼盘面前,心里在想:来到公司已久,而且属于“二进宫”,之前业绩平平,如果再不抓住机会,实在对不起自己的付出。于是激发自己的兴奋点,让自己处于极为努力的工作状态,疯狂的投入工作!事实也印证了自己的努力,四月,我的业绩非常不错,也得到了自己的收益,风光了一阵!可风光下面是自己身体的严重透支,和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易。之后风向大转,自己业绩直线下落,之中原因种种:自己今年在公司真的没有太多想法,公司那些让人不屑的尔虞我诈,不愿混杂其中。到了九月,公司迄今最大项目开盘,记得开盘当天盛况,长队抢购,鞭炮声、呼喊声、音响声交织在一起,身在其中让人蠢蠢欲动,真是喧闹不已!当时的我在公司刚刚从极大压力解脱出来,靠自己获得些许喘息。但还来不及休整,必须继续努力,在处于不利局面的情况下,靠着坚持不懈做出了业绩,让自己非常欣慰。今年的奋斗目标在年初公司会议上我已定下,到现在可以说基本实现,虽不尽人意,但实属自己努力的成果,知足!

没事就爱感慨的我,真的属于无病呻吟,没事找事,工作了整整一年,个人还是没有太多改进。对的还是坚持,错的还是不改。这样的我觉得还是有棱有角,真的不好!有句话说:成熟不是靠年龄的增长,而是生活的经历!究其原因,现在的我还是不成熟!我必须接受新知,摈弃固有的陈旧,跟不上社会的节奏,我会一直格格不入。游戏规则已定,识时务者为俊杰!背道而驰,只会让自己更矛盾!学会接受吧!一直简单的生活,但不能变成平庸,我不能接受!今年的幸福是从过年父母来到他们回去的那段时间,每年过年,如旧的温馨,一样的过法,不一样的感受。记忆中第一次全家人离开家在外过年,原因在我,父母是为着一个目的来的,要在乌市给我安置一个家。从年后开始,父母就开始不顾外面的严寒为我看房子,从沙区到新市区,甚至到米东区,父母每天都安排满了,要看多少房子,我只有在上班的空隙时间或周末调休才可以跟他们一起看。想想父母刚开始都不熟悉乌市,冒着严寒四处考察,还要为我的饮食起居操劳,实在心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波折后我们终于选购了中意的房子,结果比较满意!父母回喀什时说现在都比我熟悉乌鲁木齐了,妈对我说,房子交给你了,自己要好好努力!看着父母日渐衰老,想想自己的混沌生活,愧疚感萦绕全身!心中默念,自己会的!现在坐在乌市家中,有时还有另外一种情愫,需要一份感情,真挚的感情,也许太过理想主义,今年内心曾被深深伤害,也许太久未曾关注,也许已经不会交流,所以才会伤的深。那种感觉已经多年没有了,开玩笑说自己这方面一片空白,仔细想想,其实并非如此,记忆中年少的美好会放在心底珍藏!不过现在伤口已经愈合,时间是最好的医生,或者说我其实并不是一个认死理的人,抑或我其实是个伪小人!我的小毛病并非我的本意,我还是要活的洒脱些!

不想说太多,觉得还是废话了不少。今年我给自己的格调是要平静的生后,因为去年是我回到新疆折腾的一年,累了,所以想安定些。不过这些年我还真没少折腾,如果说经历我也经历的不少,总结一定要深刻,不然枉费了自己!马上要迎来2011年,新的一年,会有新的计划!祝愿新年我能越来越好!新年新气象!

岁末散文4:岁末清零

文/董修宁

元旦已近在咫尺,春节也为时不远。真的到岁末啦,流量能清零,一年的事也该清零了。

要清零痛苦,就要让绿色占领阵地。绿色是生命的色彩,是希望,是慰安。陆蠡在《囚绿记》中,就借一根淡绿的藤蔓,抒发了对光明的热望。他那种对绿色近乎固执的迷恋,深深打动了我。虽是严冬里,但只要寻觅,还是有绿色的,冬青啦,松柏啦,这些老牌的耐寒树种,傲然地在风雪中挺立着,这使他们的枝叶越发地苍翠了。想想严冬里的百木凋零,在酷寒里这份绿,多么的可亲可敬!把这份绿请进心间吧,把乌七八糟的坏心情挤兑出去。

要清零,就要走出户外会友。培根说“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知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了堵心的事,诉诸好友,在好友春风化雨般的开导下,痛苦的汁液缓缓流出,舒服多了,轻松多了。刘备遇诸葛于草庐,隆中对策,廓清了天下迷雾。伯牙遇钟子期于郊野,高山流水,奏出了天籁之音。管仲遇鲍叔牙,如父如兄,成就了人生伟业。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朋友。难怪爱因斯坦说:人生最可贵的,莫过于有几个头脑都很正直的朋友。

要清零,还要读读书。不知何时,我们和书籍渐行渐远,耳闻目染都是众声喧哗,快餐文化。读书的好处古人、今人的论述,可谓恒河沙数。但有一条是毋庸置疑的: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使人理性。

其实,人生的许多痛苦恰恰是缺乏理性造成的。读好书,好比涓涓细流注进干涸的心田,让沙化的肌肤润泽鲜亮。读鲁迅、读莫言,感知弱者的不幸,始觉人间有大痛苦,我辈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读罗曼·罗兰、海明威,知道了强者如何过活,便觉自己软弱的可憎。岁末的书房,暖意融融,正是读书的好所在。开卷有益,在智者的谆谆教诲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你准备好了吗?快些抛弃沉重的包袱吧,让一年的晦气灰飞烟灭,轻轻松松,乐乐呵呵,信心百倍地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岁末散文5:2015:回眸时光的身影

文/戴益民

又到岁末,一年的时光即将装订成册。蓦然回首,身后留下的那些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生命印记,正以沉潜的姿势,离我们渐渐远去。闭上眼,那些生命的过往一如光晕回闪脑际,让人长久游走在记忆里……

不离不弃的厮守

回眸我的2015,一年的耕耘劳作,化作那薄薄的一册合订本,百十来篇蝌蚪一般的文字,散落在那些翰墨飘香的报刊杂志中。《在文字的光阴里行走》,我《追寻梦中那片草原》,《相约黄梅》,《踏青四望山》,《走近武山湖》,《禅语四祖寺》,《东坡赤壁拾零》,然后《走溪口》,《再向磨山行》。《又到五月》,《枇杷熟了》,《夜幕下的乌云山》,有《梦幻水母》,有《广济行帮的故事与传说》。《又见樱花》和《银杏秋色》,《你在我的世界里升起了彩虹》,我《渴望奔跑》,《扣击心扉的奔跑》,于是去《松兰山看海》,《土司城走笔》,《田家镇感怀》,《西塞山怀古》,《清西陵怀古》。《一枕书香伴梦眠》,《漫溯历史文化深处的长蒿》,《有一种精神叫无尘》,那里《诗情文章韵味绵长》,那里《翰墨飘香写精神》。《病房》,《最是那一眸的眷恋》,《此生回忆有你便已足够》……再次梳理,凝视,触摸,这些纸质的方块精灵,带着我的体温和气息,虽然渺小,虽然肤浅,甚或粗鄙,但那毕竟是我记录的人生底片,是我的视野所及的疆域,因而长久温暖着我的心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维特拉娜说:只有小人物的声音,才能让我们更加接近世界的真相。诗人余秀华说: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诗歌便以赤子的姿势到来。在人海浩渺的尘世间,文学赋予心灵怎样一种沉醉的神韵,让我们不离不弃与之厮守?!难忘作协的烛光年会,难忘黄梅的玫瑰之约,难忘武湖的探秘寻梦,难忘人生的最美遇见……充盈心扉的书香气息,洒满记忆的路径,让我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愉悦和感动。

绕村三匝的呼唤

母亲节,我送给母亲以美好的祝福,也是送给天下母亲的祝福。也许祝福只是一种形式,但却能给心灵带来温馨。当生命的挽歌响起,当母亲就要远行,我们唯一的心愿,是陪伴她在老家度过生命的落日余晖。在老家,我们以最古老的乡村仪式,送别了入土为安的母亲。母亲的一生,很卑微也很平凡,她就像田野的草木,悄无声息消失痕迹。那一眸诀别时的眷恋,那绕村三匝的呼唤,那不舍的渴望与愿望,常常托付入梦,令人肝肠寸断,泪湿沾襟。虽然,我们都为她守护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5,我们还送别了一位长者、一位师者、一位挚友、一位在武穴文学圈享有很高威望和良好声誉的好人——熊观华老师。师君驾鹤,音容宛在;故人西辞,精神永恒。虽然他已经在这个世界里被轻轻带走,但却无法抹去他曾经传递给我们的温暖。逝者已矣,生者安康。活在当下,珍惜拥有。

贴近自然的行吟

我喜欢游走行旅,因为在贴近自然的行走中,可以体味自然与人生的牵连融汇,得到历史、文化、情感以至生命等诸多精神指向上的感悟。这就是行走的欢愉,行走的魅力,行走的分量。

阳春三月,驻足海洋世界,那斑斓水母,梦幻美人鱼,连同烟雨中迷蒙的校园湖畔,温润而美好。清明时节,花开陌上,浓郁热烈;人归缓缓,诗意盎然。穿梭在秀美乡村之间,流连油菜花海,徜徉海棠苗圃,尽情享受踏青的乐趣。五月枇杷黄似橘,更有槐花扑鼻香。武湖采风,赏湿地草木,观鸥鸟渔舟;家人驾游,览千年文博,觅花亭太湖。浸沐青黛碧水,心灵纤尘尽洗。春夏黄冈行,第一次在旅途过生日。漫步黄麻烈士陵园、红安影视城、闻一多故居,登顶乌云山、仙姑山,乘快艇畅游长江,感受滨江两岸景观,感受浓浓的生日祝福。流火七月,参加第三届黄冈文化交流会,与文友们开心相聚,聆听《远行,给你一个故事》。丹桂飘香,与同事重走红色旅游路,上太平山避暑休闲,随拍山乡美景。年假,背起简单的行囊,乘坐开往海边的火车,体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松兰山海滩、象山影视城、九曲剡溪,成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美丽风景。当秋日将大地染上金黄,我来了,黄鹤楼、植物园、磨山;我来了,金沙滩、武大樱花、东坡赤壁!登高远眺,放飞心情,感受闲暇时光,留住美好记忆。秋尽冬至,第一次走近红巷,参观中央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旧址……幽静的陈列馆,无语的红枫,散落的银杏叶,令人若有所思。

盘点我的2015,还有很多值得回味的记忆。参与省厅科研协作课题,犹如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卯足了劲与时间赛跑,一场艰苦鏖战落下帷幕,浑身轻松愉悦。粗略统计,本年度先后有10余篇财政课题、调研报告被省级以上报刊采用,有的则入选各类丛书和专集之中,新《预算法》征文荣获全省优秀奖。有快乐也就有烦恼,因为快乐和烦恼是人生的一对孪生姊妹。2015不如意之事有二:一是妻子再次手术,守护病床前的凝滞时光,让人倍感生命的脆弱。二是购房不慎,楼主的逃逸让儿子的新房梦难圆,让人倍感世事的无常。

别了,2015,我的碎影流年;来吧,2016,我的康乐华年!生活就像是一场恋爱,每天都在等待、期盼和思念。

岁末散文6:山城有个群英荟

文/宇舒

若问我,2015年的岁末与深冬,2016年的开年与初春,有什么事物、什么人最让我感谢?我可能会回答,那个叫群英荟的地方,和整天在那里的一群重庆文人。

是在乙未年末一个很冷的日子,被诗人李元胜拉进这个群的。

在这个微信群泛滥的年代,开始的我,像在其他群一样,虽然加入了晚报副刊群,但并没有参加聊天,虽然常常会看到那里有红包闪烁,也很少会去抢。因为那里的人,对我来说,是一群陌生人。

直到一个同样寒冷的黄昏,在谢家湾建设厂医院附近,一个烤羊庄,见到那一群仅仅凭直觉,我就知道是又耿直又热心的人,我才有了要走进这个群和这群人的愿望。

建设厂医院后面山坡上,那个东区烤羊庄,是晚报群最耿直的大哥——了哥开的。那一个夜晚,当文人们围着酒桌,大快朵颐,岁末的寒冷和孤独,似乎已全然随酒气蒸发。在这样的一种敞开中,我突然想要去了解这个群,这一群人。所以,乘酒兴而归之后,我开始点开这个群,仔细看那些兄弟与姐妹在线上留下的点点滴滴。

终于,我开始每天一睁眼,就点开这个群看,还会爬楼,去看昨天的子夜,有谁又说了什么,或者,一点半还是两点半,谁最后问的晚安,也会在群主万俊先生吃饭时发一个吃饭包、堵车时发一个堵车包时,深深感受到群主对这个群深深的依恋与一种归属感。

事实上,有这种依恋和归属感的,当然绝不止群主一人,而是好大一干兄弟姐妹。比如,在烤羊庄见到的——烤羊庄的庄主了哥,就是此群最耿直的大哥。当时,散文作家、我的闺蜜赵瑜介绍说,了哥特别耿直,每次在群里发完红包,都要问一下有没有哪位兄弟姐妹没抢到。如果有人没抢到的话,他就会再发,直到在线的每个人都高兴了。后来,我真的感受到了了哥的耿直。我想大家喜欢他,并不是喜欢他的红包,而是喜欢他莽汉的外表下那颗柔软的心。虽然了哥又高又壮,拥有不少产业,但他确实有一颗柔软而善良的心。比如,情人节的时候,他发的红包是每个包5.20、13.14、、2.14,等等,每一个数字,都包含了这个外表粗犷的莽汉对这个群、对群里兄弟姐妹最细腻的祝福。

核心的几十个人,基本上都会随时在那里汇报自己当下在做什么。有一天,我没有开车,去乘轻轨,由于一直盯着群,两次乘错方向,还坐过站一次。我一直向群里的兄弟姐妹直播我的路况,十几条艾特我的:“祝顺利到站!”“恭贺顺利到站!”这幽默的问候,让我行走在都市行色匆匆的人流中,也不觉得孤独。我想,对一个群的归属感,就缘于这些温暖的细节吧。

大家都喜欢在群里舞文弄墨,有一天,了哥对大家说晚安,说要去“守月亮”,我信手在群里写下几句:

一个月亮 数瓣心香

层层暖意 都在心上

虽然是简单的几句,但说的是真心话。

还有一次,大家七嘴八舌热烈讨论中,群友张涛聊起他酿的广柑酒,从不写古体诗的我,也随手戏写下一首:

把盏邀春至,柑酒浓如炽

若得纷纷醉,应拜涛哥赐

说起这两首戏写的小诗,只为还原某个夜晚这群里的点滴欢乐。事实上,从去冬往今春的路上,来自这群的欢乐与陪伴,绝不只这一星半点。就像雪,一片一片一片,从清晨一睁眼,到午夜入睡,一直都在飘着,飘进我平淡的生活里。就像我此时想起的,也绝不止上面提到的群主、了哥、张涛,还有重庆晚报的老总任美荣,作协原党组书记王明凯,特别会唱歌的重庆法制报老总王伟,耿直的少年先锋报老总周山河、罗华欢,西南大学教授、诗评家蒋登科,才子郑劲松、郑洪、郑维山、程彧、熊明国,还有一众幽默好玩又热心的兄弟姐妹H·海子、子民、程华、赵瑜、爱儿、雪梅……太多太多。

怀着内心涌起的温暖谢意,请允许我,在大年后这个平常而美好的日子,祝晚报副刊群在2016年,带给所有人更多的暖意,也为晚报副刊凝聚更多的笔杆子!

岁末散文7:儿时的年味

文/彭智

临近岁末,年味愈加浓厚,人门聊天的话题,总会不知不觉间转到过年上来。每当此时,我的乡愁就会在心底滋生,以致常常梦回故里,回到年味浓浓的小时候。

我的老家在湘北的一个小山村里。很小的时候,我没有随父母生活在他们工作的城里,而是随爷爷在老家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几十年过去了,小时候家乡的年味仍深深刻在我脑海里,总也不能忘怀。我至今也没有求证过,有些风俗是否为我家乡所独有的?比如,大年三十晚上便开始拜年,这应是鲜有听闻的。

大年三十晚上,视线可及的田间山野,远远近近的羊肠小道上,漂移的灯笼,三五成群,黑夜中亮出一份喜庆,静谧中透出一种热闹,场面既别致又壮观。那些手持灯笼的就是家乡走村串户拜年的孩子们。在这拜年的队伍中,大的十三四岁,小的只有六七岁,都是同村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们带上弟弟妹妹,去周边村子里挨家挨户拜年。拜年以自己的村子为圆心,从最近的村子开始,由里及外,由近及远,到脚力可及的地方,一村一户也不落下,最远甚至能到十里之外。

吸引孩子们去拜年的,是以糖粒子为主的零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除了自产的花生、红薯干外,零食很少见,糖粒子更是稀罕了。每到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堂屋里燃起一堆熊熊篝火,篝火顶头屋梁上还会或多或少挂些腊肉、熏鱼,大人围坐在篝火旁谈天说地,说是“守岁”,孩子们也就是这个时候去拜年。

给客人倒一杯豆子芝麻茶,是家乡待客的习俗。三十晚上的茶水可是一扇窗子,从中可以看出主家的境况。普通人家,在茶水中能放芝麻就很不错了,绝大部分家庭放的只是豆子、生姜和茶叶。如果三十晚上都没有豆子可放,其家之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若能在茶水中放些红糖,不用打听也知道,这绝对是殷实之家。制作豆子芝麻茶也是有讲究的,贤惠的家庭主妇身旁有两样必不可少的工具:一是用薄铁皮自制的炒锅,作炒豆子用;再就是带丝纹的瓦钵,用于将洗净的生姜磨成碎末,虽然原始,却能保留生姜的原汁原味。

对于茶水,拜年的孩子们并不看重,除非是放了红糖、味素齐全的,方耐心地喝完再走。大多情况下是拜年道喜,拿了糖果零食走人。将糖果等零食带走是孩子们的专利,大人最多尝尝。“大人怕过年,小孩盼过年”的老话想来是有原因的。对于家长来说,年三十晚上要发的零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当口袋的零食快装不下时,小孩子就会往家走,清空口袋再往别家去,而家长们又会拿这些发给来自家拜年的孩子。当然大部分孩子都不会甘心只当“搬运工”,免不了动点心思私藏拜年所得零食。

我没有考证过,家乡这种拜年的习俗是什么时候传承下来的。但遗憾的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渐渐地被淡化以致消失无踪了。虽然现在过年的情景已经完全不能跟小时候相比,但过年仍是中国人的一件大事,我们对温暖、对亲情、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一直未曾改变。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聊今年的收获,谈谈来年的规划,听听长辈朋友的建议,在互相的祝福中鼓劲加油。想起这些,不管路途有多远,工作有多忙,都挡不住游子一颗颗回家过年的心。

岁末散文8:年关近,糍粑香

文/陈文明

在家乡,每逢年终岁末,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吃糍粑。鞭炮声声之中,伴随糍粑飘香,未及唇齿,早已被诱人的味道馋得直流口水,着实令人想念。

到了年关,父母便忙开了。为了过好一个安逸舒适的年,需要筹备诸多东西,糍粑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打糍粑的头天,母亲先把优选的糯米泡上,翌日便可泡得恰到好处。米粒已然变得白白胖胖,鼓鼓囊囊,像那圆满晶莹的珍珠,白皙圆润,甚是可人。

糯米当然不是泡好就打,在此之前还有一道重要程序——蒸米,即将其蒸到九分熟。蒸得太生太熟,出来的糍粑都不地道,味道不纯。这个任务一般落在母亲身上,她把泡好的糯米倒进筲箕沥干水分,而后将糯米倒入甑子蒸到九成熟。接着就是打糍粑,这属于力气活,轮到男人们出场了。

捶打的过程颇有讲究,也有意思。有两个选择,可以选择地面的石槽,或者选择石碓。但由于石碓深埋地下,不宜观赏,且操作繁琐,还有一定危险性,所以大多会选择前者。可以是一个人狂欢,也可以两人配合。

但见母亲把蒸好的糯米迅速倒入石槽,父亲抡起一根两头粗壮中间细小的木杵,往石槽中捶打起来。母亲站在一旁,紧张注视着石槽里饱受千锤百炼的米粒,在父亲休整间隙,她会用勺子把糯米翻动搅匀,或把粘在石槽边沿的摇摇欲坠的米块向内收缀,或舀起一块糯米团观其黏度。有时哥哥看得有趣,弄来一根木杵,二人你一锤我一棒,气氛变得热闹起来。当然,打糍粑是个技术活,讲究稳准快,缺一不可。若掌握不好,可能打在地上、石槽上,更有甚者配合不够默契,直接打在别人身上。约一袋烟工夫,糯米变得粘连而柔韧,经母亲验收合格,父亲和哥哥才算圆满完成任务。

糍粑出槽前,母亲先在一张簸箕里撒一层玉米粉或黄豆粉。这是异曲同工,效果一样,都是为了让糍粑收汗,防止它粘在簸箕上,但出来的样子却大相径庭——一白一黄。一切准备就绪,糍粑往上面一掀,我们就一窝蜂簇拥在簸箕旁。从整体上揪下一块,揉捏成团,轻轻按扁,一个热乎乎、胖嘟嘟、宛若小飞碟一般的糍粑宣告诞生。

糍粑吃法很多,可煎可炸可煮亦可烤,味道也因吃法而异。家里来客,糍粑也是款待客人的佳品,只是用的多是油炸。柔软的小糍粑在油里翻翻滚滚,出锅俨然变了模样,油光闪亮,金黄圆鼓。客人取上一块,蘸上猪油炒制的香料,急不可待咬上一口,咯吱一声,外皮干脆破裂,露出其中白嫩的米肉,好不诱人,直教唾液直流。我们倒也沾光,跟着吃上几块,那味道记忆犹新,外脆里嫩,咀嚼起来软而不烂,滑而不腻。加之蘸料的香味,一时之间,多种美妙滋味溢满口腔,萦绕舌尖。过了许久,齿颊留香,余味无穷。如果是自己吃,就不这么讲究了,放在火炉上烤软,甚至烤糊,蘸上白糖,或者什么都不蘸,也能大快朵颐吃上一顿。

时近年关,家乡的人们想必已正着手准备着各种年货,包括糍粑。于是,我便愈加怀念家乡,怀念家乡糍粑飘香的那些日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