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散文

请欣赏追求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追求散文1:生活随想

文/陈彬

人生当有理想有追求,那样的生活确实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若能由此进入忘记时间,忘却自我的境遇中,不也是生命燃烧和无悔的青春吗?

有了理想,生活不再迷茫;有了追求,人生不再虚度。是啊,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不曾忘记最初的梦想,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用平凡的双手,撑起一片蓝天,创造属于自己生命的奇迹。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顾风雨兼程。未曾努力过,只会徒留伤悲,而奋力拼搏后,人生会多几分坦然,少几分怯懦。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不抱怨环境的恶劣,不叹息已逝的时光,把握好今天,向着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要知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而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只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所以不曾放弃自己,哪怕有一天整个世界都把你给抛弃了(而事实常常没有这么糟糕)。明白自身的价值,所以珍视自己;懂得他人存在的意义,所以不曾小视他人。

曾想过向天再借一万年,然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颜真卿的《劝学》至今历历在目:“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诚然,倘若在青春年华不学习多些知识来增加自身的底蕴,那么,这美好的青春岂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且,年轻的时候没有几本厚重的书蕴藏在心底,将来是很难在生活的风浪中坚定不移地前进的。

从未经历暴风雨的树木难以参天,没有饱食风霜的生命总显得那样稚嫩。生命因拼搏而精彩,因遗憾而美丽。

追求散文2:大师童年的追求

文/艾兴君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六一儿童节来了,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所有人童年时的追求。就连那些大师级的人物,也有着与我们一样的童年。他们也光屁股、嘬指头、玩泥巴,也有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文学大师鲁迅,幼时一次听说某地唱戏,便兴冲冲催促家人带他去看,结果父亲要求他背诵完功课才许出门。鲁迅照办了,但去看戏便变得索然无味,对书本也产生了反感。许广平说,鲁迅个性很强,如果一件事情遇到了阻碍,给予他的印象,便比别人深刻得多。还有一次,同学将漂亮的信笺分赠他人,小伙伴都高兴地收下,惟有鲁迅拒绝不收。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信笺是那位同学偷来的。鲁迅读书时,如果弟弟们在一旁看,鲁迅不许他们伸手摸书,因为生怕他们弄脏了书页。

国学大师钱穆,幼时记忆力极佳,每篇文字大约读过三遍就能背诵。他最爱看《三国演义》,9岁时便能背诵。钱父的一位朋友听说后,便当即考他“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钱穆居然一字不落地当众背了出来,众人惊为神童。钱穆也沾沾自喜。第二日,他随父亲出门,经过一座桥时,父亲指着桥问他:“你认识‘桥’字吗?”钱穆答识。父亲问:“去木用马字旁,是什么字?”答:“是‘骄’。”父亲接着说:“骄字何义,知道吗?”钱穆点头道:“知。”到这时钱穆才知道父亲的真意,脸一下子红了。父亲的教诲,钱穆从此一直铭记在心,读书时绝对不能有骄傲的情绪。

史学大师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他读书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夏天一到,弄得浑身是墨迹。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同学中有写不出来作文的,便时常请他捉刀,酬谢是一个烧饼。傅常常写完自己的作业后,还能为同学写出几篇完全不同的文章来,但先生却知道肯定是傅代写,便开玩笑地对他说:“傅老大(傅斯年排行老大),你这次有没有换两个烧饼吃啊?”傅听罢窘迫不堪。

文学大师沈从文,儿时个子小,人很精瘦,非常机灵,滑稽有趣,常常逗得寨中老少捧腹大笑。沈从文爱逃学,常将书篮藏到土地庙里,然后在城里城外闲逛。逃学被发现后,沈从文总会被大哥责打,有时还要罚跪。跪着的时候,沈便想着外面的世界,“按照天气寒暖,想到河中鳜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拔刺的情形,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想到空中歌呼的黄鹂,想到树木上累累的果实”。想着这些,他就忘了被处罚的痛苦,忘了时间,被叫起来之后,他也不觉得委屈。他说,他应该感谢这种处罚,给了他一个练习想象的机会。

哲学大师冯友兰,幼时在武昌,一次家中的厨师带他们出去玩,被一个洋人养的狗咬伤了。厨师带着冯去找洋人,洋人拿出几毛钱,他们拒绝接受。冯友兰说:“我们并不是为了这几毛钱,只是警告你,你的狗不能乱咬人。”回家后,冯友兰告诉父亲此事,父亲听罢对冯大加赞赏。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是欢、是喜、是悲、是哀,我们都应该从中有所收获。童年时的大师也是那么地调皮、可爱,他们聪明、机智、勤思好问、善于观察。童年是成年、老年的雏形,我们在日后将会不断看到,这正是大师之为大师的“独门武功”。重温大师的童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悟与启迪。

追求散文3:读书随笔

文/李勇剑

现在的人们追求成功,甚至由成功衍生出了一门学科,名曰成功学。然而,成功是什么?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

人们很在乎成功,但每个人对于成功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飞黄腾达就是成功,有的人认为家财万贯才是成功,也有许多人认为,成功就是个人成就足以被社会所公认。

《现代汉语词典》将“成功”定义为:获得预期的结果。但是,许多人追求成功,往往片面地追求事业或名利上的成功,反之,因为求之不得而因此深陷苦闷之中。这种行为不过是舍本求末罢了。我以为,把一件自己喜欢做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心血的事业做得日臻完美,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和满足,不也是成功么?

对于自己并不喜欢却高薪的工作,人们往往选择了妥协;对于那些令人厌恶却与自己无损的人或事,人们却选择了沉默。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那种狭义片面的成功,许多人为了换取眼前的物质利益和预期的成功,不惜放弃道德修养,追名逐利,不择手段,往往身陷囹圄,只落得身败名裂,这种选择是多么的悲哀!

每个人都存在着内在生命。什么是内在生命?那是一种超越肉体生命的精神生命,即使肉体上有缺陷,但却有着完整的精神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资格去嘲笑那些肉体上有缺陷的人。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啊!一场寒潮,一阵风雨,火山、地震,甚至于几个小小的病菌就能够折去一个人的生命。我们如此脆弱地存在于世间,命运就好像是上帝在掷骰子,一局下来总有人幸运有人不幸。然而上帝终究是公平的,一个人或许肉体虚弱然而内心强大。史铁生不是么?瞎子阿炳不是么?

相对来讲,我们这些“健全人”也往往有缺憾。比如,在体育竞技场上,我们往往跑得不如别人快,跳得不如别人高。角力比不过,智力也不一定比别人强。相对而言,我们竟也可以算得上是个“残疾”了。

内在生命存在的意义便是消除肉体上的不平等。用周国平先生的说法:“它被恰当地称作灵魂。”活得越简单,你的灵魂就离你越近。反之,则越远。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复杂的思考,并以思考作为简单生活的动力源泉。当你活得简单时,真正放弃了复杂的生活方式时,内在生命才会向你开启,你才能够完成存世一生的基本意义:为自己而活着。

少年时背的那些诗句,张口便能诵出,那些城、那些楼、那些寺、那些关,在我的心头自行搭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岳阳楼,一千个寒山寺,一千个嘉峪关。

关隘楼阁间,建起了一个诗的帝国,这也同样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官吏声名显赫时,在官而不在文。而当他们作为文人时,名声却又在文而不在官了。中国文学史上名留千古之人,绝大部分都逃不出这个怪圈。借用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一直有一个命题无法解答:究竟是失意造就了优秀的文人,还是文人的性质造成了他们必定失意?我想,两者都是必然的。文人自然有自己的高风傲骨,而这往往正是文人失意的理由。

我一直认为文人是有魔力的。他们不经意写出一篇文章或是心血来潮偶然吟诵一首绝句,不过一处场景,一处说不上有多么宏伟的名胜,便能成为千万人魂牵梦萦的家园。

现在中国的旅游景点,大多与那些文人骚客有着莫大联系。东坡先生笔下的赤壁现在反倒比真的赤壁更加着名。古代信息交流不如今天这么发达,于是文人每到一处不免总要题诗一首,或是作词一篇,传于后人。等到后代中有人感同身受,再作一文以示同感。这也就造就了现在名山大川总有文人诗赋,关隘楼阁到处有诗文渲染。

追求散文4:牙,瘦多了

文/曹梦昕

姐姐为了追求线条,也加入到减肥的行列中。

晃呼啦圈,跳集体舞……但是因为她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回到家嘴巴里一直有东西占着,并且革命传统保持得一丝不苟——“宁可撑死人,也不占着盆”,所以根本就不见有丝毫的瘦。

每每碰到人又喜欢问:“看看,我是不是瘦点儿了?是不是呀?说实话!”

一天,在大街上恰遇姐姐,没有别的话,老问题又萦绕耳边,我掀开头盔,看看她腰部凸显的“救生圈”,再瞧瞧她那期盼的眼神,不忍心让她失望,就说:“是,是瘦了!你的牙瘦多了!”

追求散文5:追求比昨天成功的自已

文/兰草ygl

在人生奋斗的历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一个人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首先超越每个昨天的自己,才能超越别人,这就是执着。

我活得虽不灿烂,却很平实。追求比昨天成功的自己,这是我事业、生活激情永不枯竭的源泉。一次次大大小小的经历从心头走过,有得意,也有失意;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些事虽说事后想起来微不足道的可笑,但置身其中却花费了不少代价,走出误区,便成熟了不少。

谦 卑

第一次拎着满心的希望离开插队两年多撤下辛勤汗水的那片土地,回到养育自己的城市,想起来该是20多年前的光景了。虽说这仅仅是人生历程的一瞬间,到底还是不见了当初那个清纯天真扎着两只羊小辨的女孩儿。

当我得知经过一段不太长时间的试用考验,决定让我留在那个部门工作时,第一次感觉到人生的欢愉和畅快。但这暂短的温馨的回味很快就被难言的苦涩冲淡了。事后听说领导们在讨论我和其他几位知青谁走谁留时意见不尽一致,对我的能力是认可的,但感到我这个人弱点也很明显就是不善谦卑。

我当时有点委屈。实事求是地说,在我的潜意识里,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至里名言是我人生的座右铭,无论是对长辈还是对同龄人,我都力求坦诚相待,但我与生俱来不善掩饰、不善迎合的性格,让我真实得有些清高和直平。

我想既然谦卑多用于晚辈对长辈,那么在与同事特别是与领导的交往中,表现得过于谦卑是不是有失于正常呢?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难破译的是语言,最难读懂的是人的面孔。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人生,充满着虚假、诱惑和陷阱。由于形形色色的利益驱使,有的人表现出过于谦卑,整天压抑着自己的好恶而在意别人的脸色,投其所好,领导想什么就干什么,领导爱好什么就跟着学什么,靠低眉顺眼的谦卑过日子,我不知道有一天灵魂会不会崩溃?

如果说谦卑是一种经过修饰改造的性格,给人的还仅仅是一种压抑个性心里健康夹着尾巴做人不舒服的感觉,那么伪装的虚假的谦卑却会伤害别人。

一次去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家,只见他满脸谦卑,点头哈腰,小心翼翼,让你诚惶诚恐,不知所措,好像眼前的人不是昔日的朋友,而是你的仆人,感到很累也很乏味,不得不连忙告辞。

我知道,一个人的变化显示着时光对人生的雕刻,随着世界和生命不依人们意志地向前漂移,应该经常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方法进行梳理和调适,有所扬弃和提炼,使之与时代同步、与年龄适宜,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反过来,一个人要想发挥自己最杰出的优点,或许就要保持自己深刻的缺点,这缺点往往是其才能、品格扎根的土壤。

人生于世,为使身心修养达到意想不到的境界,最好的办法是在自省中超越谦卑,这是解除烦恼、矫正心灵、升华行为、完善自我的良药。我想,无论人际关系如何复杂,坦荡、正直做人的本质不能改变。

每当我想起这段独特的经历,总有一种自慰的感觉潜生心底。如果我当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和品质,或许不可能有今天这种为人处事高远和淡泊的心境,因谦卑导致人格消沉、颓废、沦丧的事例不是太多了吗?

孤 独

那年,我先后用了近一年的时间,通过我不大熟悉或是间接熟悉的人像做广告似地推销自己,说白了,无非是想在这座城市重重叠叠的行政机构中,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因为当时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很在意来之不易在机关当干部这个铁饭碗。结果可想而如,哪个部门愿意接收一个为完婚而异地调动的女孩呢?

或许经历了太多的失望,当我拿到那张迟来的调令时,曾经急切渴望的心却怎么也激动不起来。

一想到要离开养育自己的城市,离开亲朋好友的呵护,到陌生的世界去闯荡,心便悬在半空似的没有着落。直到拎着背包走进这座城市,眼泪还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往下落。

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很清新、整洁、明丽,有一种说不出来又无法忘却的特殊的文化韵味儿。可当我在若大的城市里,找不出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时,似乎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做孤独,以至实实足足好长一段时间心里一片茫然苦闷,不得不把沉淀在心里要说的话积攒起来,向孩提时代的朋友倾述。

那时她刚刚做了母亲,一大堆突如其来的家务活儿让她不知所措。每每见到我,她总是推掉一切,坐在我的对面,认真地听我滔滔不绝地叙述。

我知道这些话题对于她并不重要性,但她善解人意地理解我在孤寂时对她的那份依赖和信任,懂得这是比友情更为珍贵的人间真诚。于是,她便用一颗明天会更好的心祝福我,每一年都要有一份宁静的收获。

夜晚半个月亮从天边爬上来,朦胧的月色中,我觉得自己再不是戈壁滩上一棵流泪的胡杨,我的心己与这座城市的脉搏一起跳动。

事后想来,那时自认为品尝了孤独,实际上只不过是人地生疏心理、生理一时不适而已。好比是山峰中的一层雾,一旦日出风吹,就会雾散峰现。

说起来孤独是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心绪反映,人生在世,谁人不曾孤独过?

孤独是一种颇具禅味的境界,可以感受许多平日里绝对感受不到的东西。秦始皇始于孤独也死于孤独,他是带着一种对权利的狂热和奴役天下民众的欲望扫平天下的,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孤独。一些大学者乐当现代隐士,以学术深奥与世无争自慰自乐,这是寻常人无缘得到高尚的孤独。老年人当人生疲惫奋斗的步履一旦停下来,便有一种远离喧嚣寂寞无耐的孤独。

孤独不是与生俱有,每个人的心态不同,承受力不同,孤独的内涵也各有不同。后来我做了母亲,孤独的感受便一日淡似一日,整日忙不完的索碎,连孤独的时间也没有了。

尽管孤独是一道心的篱笆,阻挡了别人,也阻碍了自己,但有时我还真希望再次孤独,或许仅仅出于对流逝的青春的渴望吧!细想在这若大的城市立足确实够孤独了,千万不要自寻烦恼,让自己更孤独。

浮 躁

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时刻被喧闹的市声、蠕动的车辆、迷离的灯光、夺目的时装、流行的歌曲所包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急促的生活节奏,使人成了一部不停转动的机器。

整日受这浮躁的氛围所感染,就连性格内向喜欢宁静的我,有时也不愿老老实实地呆在家中,忙里偷闲去喧泄自己,放松自己。匆匆忙忙、浮浮躁躁过后,似乎觉得活得很有滋味儿,很有情趣,但冷静下来细细思索,投人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许得到了心理上的某种平衡和回报,但精神上却失去了许多难得的拥有。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发现一切注重实利的浮躁正悄悄地毁灭着人类美好的东西,麻木着人的感觉,改变着人的价值观,让人失去了沉甸甸的充实感。

面对有些事是而非的时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放弃,放弃就是超脱,超脱是种很轻松的感觉。

当一切重归宁静,宁静地学习、宁静的工作的时候,忽然发觉自己很富有。似乎生活中每一个回忆都蕴含着温馨的梦,每一份沉思都伴着美丽的憧憬,这样想来便常有许许多多的心里话从心底悄悄地流淌出来。

熟悉我的或是不熟悉我的朋友、同事,透过这些稚嫩的质朴的文字接受了我,认同了我的情感、我的思考。这种以宁静的心境和真诚的方式去写作、去阅读的独特联系,让我感受了一种默默的理解和关怀。

应该说,品味生活、善待生活是一种享受。一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需要理解、交流和沟通,当人世渲泄的诱惑和内心宁静、平和激烈冲突的时候,我希望一次次提炼自己,迫使自己深刻。

浮躁是一种潜化演变的过程,也是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过程。宁静得疲惫了,渴望获得别人的语言、神情、交往,渴望在别人那里证实自己。浮躁得厌烦了,又希望重新回到宁静,补充自己在热闹中失去的灵感和充实,渴望自己证实自己。在磕磕绊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的社会,浮躁是个很敏感的字眼儿,让人有一种无所适从的空虚感。看来只有保持平静淡泊的心,才能一心一意赶自己的路。

追求散文6:一生追求,只为圆梦

文/葛婉智

历史是一部厚书,再怎么博大精深也始终要翻过去;历史是一个故事,有多少精彩在这个世界里徘徊,我们拦不住历史的涌流,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有着非常淡的记忆。然而,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始终在人们心里震撼着。

在那样的时代,有多少文人名士在时光中消逝。没有谁为谁的远去而叹息,就这样,历史的脚步停留在了人们的旧梦中。

是余秋雨写下了这部被人们遗忘已久的旧梦,在梦醒时分,凭着一份对中国文化历史的责任感,又凭着满腔热血诉说了魏晋时期的文化名人,被历史所遮掩千百年来的痛苦。其诉出的是一份叹息,道出的是一种惋惜,发出的是一种惊叹,文章中的最后一句:“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说出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无可奈何啊!

才华横溢的嵇康生命“乐章”非常出众。他的人生主张,使他完全不理会各种调教礼法。对他来说,能够从内心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为了逃避官场,把友情看得深重的他毅然与好友山涛绝交,听起来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但那封绝交信足可以表明他内心的无奈。

错过的已经错过,失去的终会失去,假如那时嵇康走进官场,结局是否会同历史一样,悄然远去呢?

“遥远的绝响”已随着历史远去,那盏尘世的灯是否会随着他的远去而被点亮,启迪着人们对那些古老的精神财富多在乎一些?

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话:“情愿一生追求,只为可以圆梦。”

追求散文7:爱情

文/俊夜隼

—我们所追求的爱

当我们全心全意的爱上了一个人并和对方在一起时,我们的内心会是什么感受?幸福、甜蜜、好像拥有了全世界?如果说在我们全心全意浇灌着这份爱时,可有一天发现他背叛了你,而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你会怎么做?是满腔仇恨愤然离去,还是泪流满面默默告别,又或者说,在爱与恨之间纠缠,不住的恶心对方呢。

在这个世上,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去爱别人,同样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使自己感到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与此同时,我们学会了感谢,感谢家人,感谢朋友,感谢每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路人。感谢他们让自己觉得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来到过这个世界。正因为有了爱,我们才得以区别于其它物种,我们才可以千万年的生存下去。

世界上不可能有性格绝对相似的两个人,每个人的性格和对事物理解的态度不同,故造就了我们对于爱和感谢的方式不同。很久以来,我们对于爱的理解有着各自的见解,但都知道自己的见解不是爱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一直都在用着自己的方式去追寻着幻想中的爱,这就像是买彩票中500万一样,概率是有的,但几乎为0。我们一直在追寻着完美的爱,可是我们所能追求到的爱,永远都不会完美,而我们却一直为之在努力。

相爱中的人总是想要知道自己在对方心中位置,或是自己的重要程度,但自己却不是对方,不可能透彻的知道对方的心思,于是我们就想方设法的获取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而采取的手段在他人看来是非君子所为,譬如跟踪。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彼此的了解加深,就更加的渴望了解未知的部分。如果说有一天,我们无意间看到了自己的爱人在与另外一名异性在一起,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反应,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偷偷地跟着。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的跟着,我们跟着是想要看到什么样的结果,是自己的不信任还是故意要折磨自己,但这就是我们的心理。可是,当我们了解到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至少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我们会比以前更加爱对方吗?如果是那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许更多的是内疚之情吧。

生命一直在延续,这也是生命的本质和真谛,而得以延续生命的条件是爱,从爱情开始。

世上就是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可以把男人和女人聚拢在一起,为了这个东西人们一直在寻找,有些人找到了,觉得一辈子很短,有些人却怎么也找不到觉得一辈子怎么也到不了头,还有一些人却找到了别人的,结果自然是满身伤痕。但人们一直在为之努力,那个神奇的东西便是爱情。或许在我们晚年思索人生的时候,在想,这个所谓的爱情我们真的找到了吗?

在我看来,所谓的爱情就是男女彼此间的第一次相见时的感觉,如果对方在第一次见到自己时没有任何感觉,这时想要“俘获”对方想必最好的办法就是感动,可这样对方和自己在一起仅仅是因为被一时的感动,这一点对方不会有所意识,幸福感也只是短暂的,“真正”的爱情我想就是在看见对方第一眼时便已深深爱上对方,这就像是掷两枚骰子,要使其点数相同,便是爱情。然而有很多的爱并非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他们依然非常相爱,原因就在他们开始尝试去爱对方开始,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讲的清楚了。

追求散文8:追求

文/杨少校

早春的晚风仍有些寒冽。路边的香樟树在风中沙沙作响,似乎在努力萌发伸展。丰润小区的宿舍窗灯均已熄灭,夜深人静,有一栋房屋窗户还闪着一盏明亮的灯。窗前坐着一位穿着朴素,身体清瘦年过古稀的白发老人,在写字台上伏案书写。他就是农科院的老院长钱仁研究员。

窗灯将黑夜映衬得又浓又深。如果不是乍起的阵风,树叶的飘落声,猫头鹰低沉的嘶鸣,打忧了老院长的思路,在耕耘过的田野里扩展他的想象,在寂静的夜里撰写论文又要熬到天亮。

学无止境,求索思考,勤于笔耕是钱仁同志的一贯思想工作作风。忠诚农业科技事业,乐于奉献,他的思想总是盛满光泽。深刻渴求从阳光中一切绿色事物及书本知识中获取能量,化为人生进取中有为的动力。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学术成就,把智慧种植在希望的田野上。使他疲惫,又使他永不满足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总是激励他锐意进取,在坚实的大地上载负前行,为服务“三农”再立新功!

这位优秀的农业科技管理家,对农业科研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执着地退休不退业。似乎是“整日乾乾苦乐行,三农事业贯全程;古今博览书千卷,导向传经献后人。”

钱仁同志于1998年退休后,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学者的思维,敏锐洞察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难点、重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行探研。撰写论著、论文,参与或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退休以后编著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与管理研究》一书,受到农业部原部长何康教授、湖南省原副省长、政协副主席卓康宁为主任委员,以及全国75位知名专家、教授评审委员们的高度评价说:“观点正确而有新意,是一项学术性、实用性、指导性强的优秀成果,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化以及农民的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此基础上,他又马不停蹄地对研究及其成果进一步加以系统、逻辑、提炼、完善。主持和筹划撰写完成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概论》专著。于2001年9月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庞道沐副省长作序说:“这部专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阐明了农协一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些基本问题,颇具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可以作为农协人员的培训教材,也是农村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的参考资料。相信它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农协一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担任省老科协常务理事,省、院老教授协会副理事长,会长等多个学术职务。根据老科协群团组织特点,以一颗滚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老专家们凝聚在老教授协会的旗帜下

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始终将学术研讨,建言献策,科技成果开发,技术咨询,服务“三农”列为协会工作重点。

先后在协会层面上成功地举办了9次学术研讨会。征集学术论文百余篇,先后编纂了6部《研讨会论文集》。同时将学术研讨与建言献策相结合,综合研讨中的意见和建议,以院老教授协会名义,写成建议书,上呈省、院领导。向省政府提交建言献策建议3件。其中《关于加强我省无公害植保科研工作的建议》,得到省委戚和平副书记的批示。省党政领导对他于2011年在寄语“三问”活动中上呈的《关于加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再建议》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同志作了批示,並委托省委农村工作部刘部长向钱仁同志致意和感谢!

他的勤奋刻苦,执着创新,老有所为大家有目共睹。矢志不移实现人生之愿,现在他又在编纂一部科管著作《求索与实践》共130万字。校稿待出版。

钱仁同志退休后曾多次应邀到娄底、湘阴、益阳资阳区、桃源、张家界、沅江等县市讲学,受到热烈欢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省老科协和农科院党委的肯定。湖南农科院老科协分会2002年、2004年被省老科协评为先进集体,2005年老科协分会被农科院党委评为先进协会组织。

人生宝贵,贵在奉献。钱仁同志对农业科技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他那佝偻的身影,在湖南山山水水的大背景下来来去去,执着如这片土地上深沉的灵魂。从他的学术论文中,人们可品读出他生命深层里流露出一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他的思想、他的人格魅力就象一棵树、一根藤,成了湖南版图上一道分不开的风景。一年两年,春色依旧。

2012年5月18日

追求散文9:坚持不懈地追求

文/马赟婕

妹妹对美术情有独钟,经常没事就一个人画图画。每次她在画画时,总是见她聚精会神地琢磨着:一会儿托着腮巴凝神思考,一会儿比划着布置画画纸,一会儿挥起铅笔“素描”着。看她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着,我心想:妹妹画画为什么要那么专注?不就画点画嘛,用得着那么努力吗?我便会好奇地抢她的画看,但是当我每次看她的画后都不禁大失所望。一次又一次,画的都是相同的一幅画。我便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你画的都是同一幅呢,难道没有什么更好的可画吗?”她却无比淡定地清了清嗓子对我说:

“姐姐,你难道没听说过着名画家达·芬奇的故事吗?他小时候画过一万多次鸡蛋都不厌烦,为的就是当上大画家,画出最美、最神奇的画。我正是向他学习呢!”

看着妹妹那天真无邪的小脸和小小年纪就有的可贵精神,我顿时恍然大悟,也更加坚定了自己。

妹妹的故事不仅让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还让我明白了:人生道路上处处布满了荆棘与坎坷,只有坚定向前,持之以恒,努力不懈才能成为驶向彼岸的船只、命运的主宰者。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而理想是指示灯,失去了这盏指示灯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因此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不会在生活中迷失方向。也只有努力不懈的实现理想,才能享受幸福的果实。

大家都在看